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高中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探究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新课改理念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文章基于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意识、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匮乏、外来文化冲击明显等问题,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需在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基础上,对教材名篇进行拓展,实施延伸学习,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思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深化,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对国民思想教育及国家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发展使全球文化交融、碰撞趋势强烈,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就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和理念,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情节。文章就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实现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和弘扬。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

延续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文化,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语文教学过程来看,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能启迪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促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进而塑造其人格,帮助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保证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的三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外来思潮对年轻人具有极大的影响,一些错误的理念会带给学生消极的暗示,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能通过传统文化的内涵及文化底蕴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高尚的人格[1]。此外,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促进民族繁荣,助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新时期,全球文化交融碰撞激烈,基于我国文化建设工作中国家提出的文化强国发展战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顺应了国家文化建设的环境需要,是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融合渗透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渗透传统文化,应从传统文化内容、教学方法、学生情感培养等诸多层面进行教育,不仅能确保传统文化渗透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结合与统一[2]。然而在当前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渗透存在师生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弘扬意识、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匮乏、外来文化冲击明显等问题。一方面,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侧重于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运用,掌握生僻词,掌握答题技巧,背诵高考要考的重点知识等,这本身是出于满足应试教育的需要,教师、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保护意识不强,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及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得学生文化熏陶、个性心理发展及人格健全受到较大阻碍。另一方面,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融合创建了有利环境,但在当前教学中仍然存在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匮乏的问题,在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归纳和升华,使得学生未能对传统文化形成理性认识,学习视野不够开阔,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理念践行不够具体。此外,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外来文化对于青少年冲击较大,尤其是一些外来快餐文化具有娱乐性强、信息量大、快速便捷的特点,使其在短时间内占领文化市场,对学生造成较大影响。新时期要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应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做到以我为主、兼容并蓄。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教材名篇拓展。作为语文课程教学的根本,教材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高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都是精心编排的,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文等都体现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结合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使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3]。具体而言,语文教材所选的文本是以知识运用的形式出现的,通过教材的深入挖掘和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语言、汉字、字词、语法和修辞,还能通过掌握的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进行浅易文章阅读。此外,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还能在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渗透传统文化的需要,在挖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名篇拓展学习中,应注重以下要点把控:其一,要注重语文教材内容的有效诵读。对于教材所选择的文章,可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诵,在朗诵中,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对传统文化形成初步认识。其二,在作品阅读中,要加大关键词句的品析,就教材作品而言,其本身是情感的载体,通过对文本的品位、欣赏和评价,学生能体悟到文化的魅力,并实现知识、经济、观念、情感的有机融合。其三,在文本阅读拓展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这样才能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内在的思想,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以《师说》为例,在教学中,教师询问“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古道指什么?”等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有学生指出作者写此文章的出发点在于“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也有学生提出“余嘉其能行古道”是作者写此文的目的;通过有效地引导和提问,学生不仅懂得了从事学习的重要性,还树立了正确的择师态度和学习态度,保证了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学习效果,促进了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创新语文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方面因素。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考虑语文课程自身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然后在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充分利用美术、幻灯片、影视以及音乐等来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在优化课堂氛围、进行教学方法创新中,教师首先应有意识地将阅读素材的内容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展示出来,这种图形、音乐和角色形象的融合,有效地刺激了学生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新设计的教学方法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程度,继而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最后,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门语言教学,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还应注重情感的有效渗透,这样能使学生逐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这些教学手段来创设多样化的语文学习情境,可以给学生新鲜的学习体验,从而在创新课堂情境模式的基础上带动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应注重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效衔接。譬如,语文教师可通过课前一个成语、课后一句名言警句、每天一首古诗、每周一位文化名人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并在生活中践行传统文化中积极的理念和精神品质。如教师可通过学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名言警句,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三)强化语文思辨表达,加深学生传统文化情结。开展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育人,现代教育理念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人文理念,通过人文理念的熏陶,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4]。新时期,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更要注重两个方面的强化。一方面,要在表达中学会思辨,使得学生理解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应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以此来加深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性活动、考察活动等,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语文思辨表达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其一,在写作上,要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效对比,然后结合自身所学的基础知识、语文技巧,进行具体写作,这样学生能用文化的眼光和胸怀去解读人生、思考社会并畅想未来,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明辨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其二,口语交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思辨表达的重要途径。在学生口语训练中,应有意识地通过传统优秀文化来引导学生,尽可能地使学生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新时期,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应注重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对此,可通过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调查的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传统文化、感知并传承传统文化。如在我国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当代中国社会与民俗节日、民俗节日源头等调查,让学生认识到在中国人心中民俗的地位,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综上所述,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能在提升语文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对传统的有效传承和弘扬。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实践在融合传统文化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素质及历史责任感,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并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在表达实践中思辨,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深化,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与弘扬。

参考文献:

[1]魏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5):156.

[2]马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0(5):114.

[3]李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探索[J].语文课内外,2020(14):45.

[4]薛有庆.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解析[J].课外语文(下),2020(4):107.

作者:张仁堂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