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际理论范例

文化交际理论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1

顺应理论

1987年,著名的比利时语用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Verschueren在《语用学:语言顺应理论》一书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1999年,Vers-chueren出版了他的新著《语用学新解》。他认为,语用学是“aperspectiveonlanguage”,即对语言的一种综观。在这部新书中,他还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顺应理论。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是一个不断反复地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它可以发生在语言结构的任何一个层次,可以是语言形式,也可以是语言策略的选择。这一选择过程之所以能够得以进行,取决于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等特性。语言的可变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种特性互为关联,但以顺应性为主要特征[5]。实际上,顺应理论是一种动态的语境观。如果说语言的选择是手段,那么语言的顺应就是目的和结果。在选择语言的过程中,语境和语言结构都需要动态的相互顺应,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交际目的。否则就会做出错误的选择,致使交际中断或失败,这也正是导致语用失误的根本原因。因此,语言的选择与语言的顺应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顺应理论视角下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1.忽略了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语言使用者,指的是参与语言交流的双方以及与交流内容有关的其他人。由于语言使用者位于交际语境的中心地位,只有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活动能够激活其心理、社会和物理世界中的语境成分,进而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在进行语言选择时,我们应注意交际双方的年龄、关系、身份、地位、文化水平等因素。如果不顺应以上因素,很有可能会导致语言交际的中断或失败,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在美国纽约,一位中国游客打算乘出租车去飞机场,他对司机说:“Wouldyoukindenoughtotakemetotheairport?”。没想到,这位司机满脸尴尬地说:“Well”。其实,这位游客大可不必如此客气,他的这番话反而让出租车司机觉得很奇怪。对于司机而言,打车肯定是要付钱的,为你服务是他应尽的义务。这位中国游客的客气反而让人觉得他是不是没钱付车费,所以,在求司机带他去机场。中国游客没有考虑到司机的身份以及他与司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忽略了对语言使用者的顺应,导致交际失败,造成语用失误。2.忽略了对物理世界的顺应物理世界指的是绝对和相对的空间和时间以及“纯”物质条件等,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的指称关系。此外,物理世界还包括了交际双方在物理世界的位置、与言语行为有关的体态语、生理特征、外表形象等。说话人在言语交际中不能忽视顺应以上因素。否则,交际双方就会错误性地选择语言的使用,最终导致语用失误。例如,一位中国朋友在星期一对他的美国朋友说:“Wouldyouliketocometomyhomefordin-nernextFriday?”美国朋友回答:“Ok.”然而,让这位中国朋友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四天,也就是他发出邀请那一周的星期五,美国朋友就来了。这让这位中国朋友有些意外和措手不及,因为他那天没有做任何准备。原来英语和汉语观察时间的参照点有所不同。中国人说“下周五”时,是以说话时的那个星期为参照点。如例子中的那位中国朋友在星期一发出邀请,那么他说的“下周五”是指过了这一周以后的下一周的星期五。而英语里的“nextFriday”实际上指的是本周五。例子中的美国朋友忽略了对物理时间的顺应,导致交际失败,造成语用失误。3.忽略了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心理世界主要包括交际者的性格、情感、愿望、意图等心理因素。进入交际语境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在言语交际中,参与语言交流的双方应注意顺应对方的心理世界,选择正确的话题和正确的表达方式。忽略对心理世界的顺应就会导致交际者的交际中断或达不到交际目的,进而造成语用失误。例如,一位中国学生看到一位年纪很大的美国老太太提着一袋很重的东西,走路非常吃力。于是十分好心地上前帮忙:“Letmehelpyou,granny.You’reold.”没想到,这位老太太不但没有表示感激,反而满脸不高兴。原来,“old”在中西方文化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老”在中国人的心里表示尊敬的意思。因此,中国人习惯称呼年纪大的人为:“老爷爷”、“老奶奶”、“老先生”、“老张”、“老王”等以示尊敬。然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老年人的状况不尽人意。西方人怕老更害怕别人说自己老。他们宁愿别人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也不愿意别人称自己为“grandpa”或者“granny”,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You’reold.”。因为“old”在英语文化里往往暗示着“年龄大不中用”,“年老体衰”等意思。例子中的这位中国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忽视了顺应听话人,即美国老太太的心理感受,引起对方的不悦,造成了语用失误。4.社交世界包括社会和文化规范。换言之,交际者所做出的语言选择必须符合社会交际、文化规范和社会准则,从而达到实现交际意图的目的。如果语言学习者不清楚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对使用该语言人民文化的了解有所欠缺,那么必然会对语言的使用做出某些错误的选择。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就难免会发生了。比如,一位美国朋友看到中国留学生穿了一条新的裙子,于是出现下面的对话:A:That’salovelydressyouhaveon.B:No,no,it’sjustaveryordinarydress.中国人一直有谦虚的品质,认为谦虚是一种美德。所以当别人对自己称赞的时候,第一反应总是会表示谦虚,上面的场景中,当B听到A赞扬时,马上回答说“没有没有,只是很普通的裙子”来表示谦虚,而西方人对这样的赞扬则会表示感谢。例子中的中国学生B由于忽视了对社交世界的顺应,造成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p#分页标题#e#

结语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2

人类社会的进步取决于生产技术的进步,机械化生产节省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社会效率,获得了经济利益。机械化生产最主要的来源是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是设计人员根据生产的要求,利用机械的原理再加上物理、数学的计算方式和遵守能量守恒定律,对机械的各个零件的大小和形状进行分析运用,最后呈现设计出的机械。新型的机械设计在继承原有机械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或者是创新,可以解决一些机械生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对设计进行变形,可以适应新出现的产品和生产方式。这些新型设计、继承设计和变形设计都是由设计人员进行开发处理,设计人员也是从老师的教学中明白设计的原理和过程。由此可见,加强行业职业院校教师数字化机械设计教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如何加强教师教学能力

1.进行农村调研,提升专业水准

行业职业院校培养的数字化机械设计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根据有关调查,就读于行业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来源于农村,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学生希望可以早日工作,减轻家庭负担。行业职业院校的教师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点,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准。老师可以在假期期间跟随着学生来到农村进行调研,发掘农村数字化机械所需。教师在调研中跟随着农民在田地进行实践,可以直接了解到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数字化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老师在调研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感受去平衡书本与实际的差距,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字化机械设计的必要性。

2.走进工厂,提高教学能力

老师提高教学能力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利用数字化机械设计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那么,首先,老师就要明白在大生产的城市中,数字化机械设计都是怎样运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的。把所见、所得、所想记录在教学备案中,在教学时根据课本进行一定的变化,告诉学生们现在的社会对数字化机械设计是什么样的态度,学生们应该重点学习什么科目。这样,学生自然可以学好知识,满足社会的要求,其所学的数字化机械设计知识便有了用武之地。这就直接地证明了老师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3.大胆创新,引领教学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3

 

1.当前成人教育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普遍问题   课程设置的结构问题具体表现在:各校课程设置大一统,各类学校、各地区无特色、无区别。必修课偏多,选修课很少。有的成教学院即使开设选修课,但范围却相当狭窄,仅局限于专业课领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选修课几乎没有。其直接后果是,学生普遍的文理知识不足,眼界不够开阔,知识结构狭窄、单一。课程设置多重知识型课,轻实践课。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本科专科往往是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科的翻版和浓缩。从培养目标到培养过程,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选择到课程设置、教师配置与教学方法都类似于普通高等教育。其明显特点是计划性强,强调统一性而缺乏灵活性,没有真正照顾到成人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要。其次,成人英语教育的课程不够适合学生的特点及个性发展。教育部规定自2008年起,全国的普通高校都不能招脱产班,只有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可以招收脱产班。这使得成人教育生源更多为在职人员。成人在职学生由于具有不同的学习经历与多样的职业需求,因此成人教育需要提供给学员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特点,有利于自身职业发展的课程,实行灵活的选课制度以满足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学员大多有需要取得学历的需求,然而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课程来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员的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实施终身教育。   成人英语教育的课程没有很好地适应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成人受教育者需要在日益全球化、知识化的社会发展形势中通过进修相应的课程来获得在社会工作及生活中必须的知识、态度和技能。普尔和赛维尔(Pool&Sewell)总结了八项最重要的核心就业力技能:良好的工作态度、抗压性、表达与沟通能力、专业知识与技术、学习意愿与可塑性、团队合作能力、基础电脑应用技能、发掘及解决问题能力。这八项核心就业能力加上外语能力,则是受访者认为高等教育应当优先加强养成的就业技能。(PoolSewell,2007)总结以上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成人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视角。   2.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设计目标   班克斯(JamesA.Banks)以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历史为背景,经过研究指出: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取向是促使每个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种族、文化和性别团体的学生能够享有公平的学习机会,帮助所有学生获得未来跨文化社会中所需的民主价值观、信念、知识、技能和态度。(James,1998)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目标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理论的价值导向系统,它指涉的是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问题。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目标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通过发展多元历史文化价值观以促成学生发展积   极正面的认知与态度多元文化教育通过反应不同群体的课程体系的实施,使得其他非主流文化群体的历史文化价值观也能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得到平等的尊重和理解。无论是来自主流文化群体还是来自非主流文化群体的学生都可从中获益,并由此树立起一种更能体现民主社会平等与公正精神的全新的多元历史文化价值观并形成具有判断力和良好的认知力。   2.2帮助学生了解并支持文化的多样性以增强跨文化   交流与合作能力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最早是为了减少种族歧视与文化偏见。多元文化教育者认为,美国原有的课程体系是造成种族歧视和文化偏见在学校教育中无法减少的原因,惟有对学校课程体系施以多元文化式的重新建构,才有可能通过改善学生的认知以减少歧视与偏见并使学生学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或不同处境的人相处,这将有利于学生日后在解决和处理不同人群事务的过程中成为灵活高效的人。2.3增强社会行动能力多元文化教育者认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行动能力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另一重要目标。这一社会行动能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对于美国学校,乃至社会中的不平等状况所具有的批判与改造能力,而这一能力的获得有利于改善来自非主流文化群体的学生的不利处境。   2.4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促进学生平等、民主的理想   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体系期望改变学校教育的文化结构,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学校中都有公平的学习机会。教师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材料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提升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业成就。   3.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设计内容   3.1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5个方面   班克斯提出多元文化教育需要教学方法与学校环境的改变,他阐释了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五个面向(fivedi-mensions)(联合,1948)。这五个面向是内容的整合、知识的建构、平等的教学、减少偏见、赋权的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内容的整合是为了各门课程中成功地整合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有必要在所有学科领域中,应用来自各种文化的内容。整合的方法主要包括贡献法、增加法、内容转换法和决策法。贡献法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发现其他文化中的英雄、历史贡献和民族文化节日;增加法是在原来课程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把其他文化的概念和观点融入课程中;内容转换法是从其他文化角度出发,评价课程中的概念事件;决策法是由学生自主决策,针对不同的文化观念,采取何种方式解决问题。知识的建构是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自己种族、文化的经验来建构学校所讲授的知识;平等的教学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促进不同种族、文化、性别及不同社会阶层的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减少偏见则是对于学校、课堂、教科书中所反映的不同文化,是否含有对其他族群的偏见,进行深刻的反省,教师能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发展正向的族群态度,以减少偏见;赋权的学校文化与社会结构是指教师不仅要看到教室内族群间的互动,而且要注意到整个学校内的族群互动,鼓励学校行政人员与学生进行族群间的正面互动,创造一种赋权的学校文化。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应从这五个方面考虑,才能使学生学习到有效参与全球社会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看待事物的观点。#p#分页标题#e#   3.2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计的准则   根据美国较为成熟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多元文化教育课程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包含性。指课程应包含美国不同人群的广泛经验;认可多元文化的经验所塑造的文化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及思维方式;综合理解人类经验的不同种类和复杂性,这涉及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促进从始至今对不同群体的相互依存性和互惠性的理解,在其中我们的集体经验塑造了美国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   第二,多样性视角。课程应展现美国不同的建制群体及其观点。鼓励学生思考具有对抗性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现象的思维结构。了解这些思维结构是如何在人类所信奉的文化和历史经验中发源的。促进学生对学校知识的独立性、关联性和批判性的思考。   第三,包含不同的知识论。给学生提供知识是如何在社会中被建构的,课程指导方案需要认可具有不同思维方式的非主流的文化结构。课程需要提供理解认知方式差异的基本准则,其中包括知识的内容和推动其发展的原因。要求学生了解在一定范围使知识结构化的范式和逻辑。提供学生评价传统及另类的信仰体系的起因和影响的分析工具。   第四,自我认知。为了让学生感知到复杂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甚至地理因素的复杂作用是如何建构学生的个人认同,课程需要提供学生一种方法,以此审视他们自身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并检验他们对其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分析其原因和后果。课程应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理解和判断他们的文化和民族认同,包括其中的长处与不足。使学生认识到认同是基于多种因素的,包括在不同群体间的多样的,有时对抗性的隶属性状况。让学生理解认同是动态的,因此常会产生变化。   第五,社会公正。培养社会公正的课程准则强调社会成员的法定权力以及多元化社会公民所应承担的责任。课程体系认可并支持联合国1948年正是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所规定的法规。尤其是第26.2条“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种族或各宗教集团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3]。课程应使学生能“具有全球性的思维并能在本地行动”,这需要让学生批判性的理解本土知识和行动是如何存在于全球环境中的,又如何对全球环境有所影响。在课程中,让学生有机会评价个人、组织、社团和政府决议并能批判性的理解这些决议对某些群体带来利益却对其他人有负面影响。课程要促进社会行动,塑造积极负责的公民,致力于根除偏执并建立公平、正义、民主的社会,能应对所有人的需求,不论这些人的种族、阶层、性别、年龄、性取向、身体特征、是否残疾、原国籍、民族及宗教信仰。   4.成人英语教育课程建构改革的多元文化教育取径   成人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反映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要求,在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挑战中,成人教育课程首先要做出及时地反应。根据成人学生的学习特点及个体和社会的需求,通过多元文化的课程设计视角,成人英语教育课程大体应该有下述几方面内容的变革:   4.1改进英语教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目前专门的成人英语课程设置仍在模仿全日制英语专业课程。从英语技能水平上讲,成人学生普遍比全日制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需要在课程开设、教材及教学方法上照顾成人学生的语言技能学习。根据成人学生的特点,需要着重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   4.2促进成人学生的英语学科的知识建构   系统化的成人教育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必要知识。成人教育学习者普遍持有“能力本位、就业第一”的观点,这使得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以及对课程知识价值的判断以“实用性”为目的,任何不具实用性质的知识、观念、甚至技术,都会遭到学生的拒绝。但是,成人教育应指向学生的高层次发展与个性解放,满足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是学校课程的根本性使命。课程体系必须关注学生的完整人生、完整的心理世界。这使得成人课程在于现实相联系的基础上,更需要指向对专业问题更深层的内容,即对人与社会的相关研究。正是这一点赋予了成人教育课程设计本质的内涵。这对学生的个人学习及职业发展均有裨益,并有利于改善成人学习者的生存状态。   4.3通过英语相关学科的学习来提高学习者的思维能力   多元文化教育者指出,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共同面对着一些全球性问题,诸如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人口过剩与资源短缺、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文化殖民主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将会给全球社会的共同发展造成严重阻碍。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球性的合作,而全球性合作的参与者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开展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他们主张,多元文化教育在课程建构上还应开辟出具有全球多元文化特色的内容,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具体而言,这部分课程内容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别国的语言、历史、文化、经济、政治与社会等情况的详细介绍,另一方面主要表现为对开展全球多元文化交流与合作时所必需的一些态度、知识、操作手段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讲解与传授等。成人英语教育课程可以通过写作、心理学知识、英语演讲及辩论、英美文化及跨文化交流等课程来提高学生文字运用能力、合作能力、接受和处理信息能力,并提升成人学习者在生活与工作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必要的态度与技能。   4.4设置与社会行动相关的课程内容以更多的赋权于成人学生。   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还应包括的一项重要建构内容就是与社会行动相关的课程内容。这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的社会批判和社会改造精神,让学生学习开展社会行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在生存层面(衣食住行、医疗、教育)及思维层面(省工的科技,节省能源的设备)展开行动。成人英语教育可以设置与语言相关的实践课,以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外语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并发挥学生可能会有的影响力以促进学生个人与其所处社区的和谐共生及发展。#p#分页标题#e#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4

拆除并更换现有4台罗茨风机,项目实施后现场工作环境得到改善,设备稳定性增强,设备维修成本降低,设备运行能耗降低。更换后具体指标要求如下:1)风机供风量及出口压力保持不变,标准状态下最大供风量Q=1800m3/h,压力P=147KPa。2)风机整机运行效率大于80%,叶轮效率大于90%,年运行耗电量节约15%~20%。3)风机出口最高温度不得超过环境温度+60°。4)风机集气罩外监测噪声≤85dB(采用风机和罗茨鼓风机噪声测量方法GB/T2888—91)。

2工程特点及难点

鼓风曝气是废水好氧处理中一个重要环节,水深越深,充氧能力越强,氧利用率越高,从理论上讲,风机出口风压越高,水池越深,对于废水站充氧曝气越有利,但受流体升压原理、机械加工精密度及设备性价比的限制,污水处理用风机设计出口压力小于1个大气压(10m水柱),好氧池水深设计低于10m,在该条件下运行稳定性及经济性最好。部分钢厂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及配套风机式。宝钢焦化废水处理站有好氧池6座,每座长×宽×深=16.00m×16.00m×11.6m(地上5.3m,地下6.37m),有效水深10.67m。此水深相比较国内焦化废水处理站好氧池池深多为7~8m,有效水深6~7m的条件,对风机的要求更高。合理选择风机的类型,是该节能改造项目顺利实施的难点和关键因素。

3工程设计

3.1风机选型

鼓风机由转子、轴、叶轮、轴承、同步齿轮、联轴器、轴套、机体、底座、润滑系统等部分组成,按类型可分为:离心式风机、罗茨风机、回转式风机和水环式风机。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离心式风机或者罗茨风机,离心式风机又分为多级离心式风机和单级离心式风机两大类,根据工况不同均有实际应用。各类风机的优缺点说明,为节约用地、增加设备稳定性、提高效率节省能耗,本次设计采用单级离心式风机替代罗茨风机的方案。单级离心式风机主要有涡轮传动式、磁悬浮式、空气悬浮式三种。磁悬浮式及空气悬浮式单级离心风机对小风量低压力工况运行效果最好,造价低,经济效益最明显。在出口压力大于10m的工况下无运行实绩,原因在于随着风量增大,压力升高,产品成熟型号的变少,设备稳定性变差,当配套电机用电量高于200kW时,需要增加高低压变频器,导致价格陡升,价格优势不明显。项目综合考虑一次性投资、运行稳定性等因素,本次改造采用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以下用离心式风机)的方案。

3.2主要设备参数

1)曝气用离心式风机共设计3台(2用1备),标准状态下单台风量Q=6900m3/h;出口风压P=147kPa,配套电机N=315kW,电压3kV,保证系统最大供风能力不变。风机含本体及进口扩压消声器、出口柔性接头、放空消声器、放空电动阀、出口止回阀、整机隔声罩、现场控制柜及集中控制柜、专用工具及随机备品备件。风机吸排气系统选择带进出口导叶,具备进出口导叶连动控制功能。风机配套油路系统及风管的控制及保护。控制采用现场操作,中控室监控的控制方式。2)离心式风机出口温度夏季极端气温100℃,远远高于好氧池实际控制水温33~35℃,需在每台风机出口增加空气换热器,换热器处理风量6900m3/h,换热器进口温度100℃,出口温度50℃,设备进口压力1.47MPa,出口压力1.40MPa,换热器用循环水进行热交换,单台换热器循环水用量15m3/h,进口温度33℃,出口温度45℃,循环水就近从地下3m管沟中接出。3)罗茨风机为容积式风机,出风主管径DN400,风管流速30m/s。改用离心式风机后,若风速过高会导致实际流量—压力曲线发生偏移,离心式风机无法在高效区运行,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高、使用寿命减少。因此需控制风主管流速理想流速8~10m/s,保证喘振裕度在100%~110%,需将出口主管径更换为DN700,管材采用不锈钢304管,路由不变。从风机出口汇总后爬升经过缺氧池顶部达到好氧池后分入各用气支管。

3.3工艺布置

风机区域占地面积312m2,长×宽=26.00m×12.00m。原地拆除4台罗茨并更换为3台涡轮传动单级离心式风机,单台设备基础长×宽=5.20m×2.60m,空气换热器安装在出口管道上。为保护设备防止潮湿,顶部加盖挡雨棚,棚内设计5t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1台,跨度8m。

3.4节能分析

不同的运行工况,离心式风机在不同流量对应的运行功率。根据现场实际运行要求,对标准状态运行用电对比,结果如下:1)极端工况(占全年1/4)风量为13800m3/h时,罗茨风机开3台,离心式风机开100%,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578.16×104kW;离心式风机为457.27×104kW。2)正常工况(占全年3/4)风量为9180m3/h时,罗茨风机开2台,离心式风机开66%,年用电量:罗茨风机为385.44×104kW;离心式风机为15.36×104kW。3)年综合节约电量=离心式风机用电量—罗茨风机用电量为82.79×104kW。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对于节约用电效果好,年节约用电可达82.79×104kW,年节约用电19.09%。按工业用电单价0.79元计,年节约费用65.4万元人民币。

4工程投资及运行效果分析

4.1工程投资

该工程总投资约1000万元(不含增值税),其中:设备费约700万元,建筑安装费约120万元,动产类材料费约100万元,其他费用约80万元。

4.2运行效果分析

设备投入使用后,运行稳定,离心式风机整机运行效率达到82%,叶轮效率95%,隔声罩外1m噪声82dB,夏季出口温度为100℃,节约年用电量19.09%。总体指标满足改造目标的要求。设备更换前,罗茨风机每年需要大修更换轴承,年维护总费用为36万元。设备更换后,离心式风机1年仅需更换1次油过滤器滤芯及2次进口空气过滤器滤芯。可节约设备维护费用32万元/年。综上所述,采用离心式风机替换罗茨风机,实际运行费用可节约97.4万元/年。

5结语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5

随着我国电力自动化进程的加快,专用的通信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完成,从当前通信技术建成来看,构成电力自动化通信的主体为光纤通信。通过光纤通信将各地的变电站与电厂结合在一起,将与之相关的系统相互结合,可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各种数据与信息的共享性。在通信系统逐渐构建的过程中,Internet为专用的通信系统提供相应的网络连接服务。从现今电力公司的运营状况可知,该构建系统已经为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系统。另外,EMS、SMS、语音通信以及实时数据通信是我国当前运用的通信系统所能够支持的业务。在电力通信系统运输的过程中,不同的局域网络管理系统主要依据不同的电压进行网络数据控制与调度,局域网络除了InternetVPN之外,还有CAN和RS-485总线。为进一步加快无线网络通信与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的集成管理和无缝对接,我国电力通信网络的发展达到一个发展的高潮期。同时,卫星通信、无线通信也被运用到电力自动化网络通信中。

2电力无线通信网络系统

我国的通信网络主要是在有线非智能的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现今我国的无线通信技术已经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现今使用的无线通信网络主要由管制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终端构成。使用最为广泛的无线通信技术是远程监控技术。在过去使用有线非智能通信网络的情况下,供电局要想对通信两端进行连接,需要搭建很长的电缆,给供电局带来了较大的资金消耗。使用无线网络通信可节约电缆费用,降低成本。但是,就目前无线通信网络运行的状况而言,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无线通信网络附近产生电磁场,就会对无线通信网络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为无线信道的承受力带来隐患。另外,无线通信网路主要依赖于电波传送信号,信号在传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值得重视。针对这种情况,有2种无线通信方案:专用无线网络构架;公共无线网络。无线网络对远程进行监控和数据传输主要采用变电模式。

3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的主要问题

从株洲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的现状来看,其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1)电网建设环境恶劣,并且电网建设的地位和电网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对称。株洲地区电力供需状况较为紧张,在电力供求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极容易产生矛盾。主要原因在于电网建设的环境不好,体现在:电力选址、选线批复程序不顺畅、随意性大,前期工作进展困难;项目实施难度大,阻工现象时有发生,大多数地方超政策补偿。

(2)部分电网工程项目由于实施难度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这些问题主要存在10kV及以下的中低压配电网。虽然电网工程项目具有较为严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步骤琐碎、中间环节多、工程施工时间较紧、施工人员较为混杂,仍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

(3)配电通信网建设较为落后。

(4)缺乏完善的配电通信技术标准和相关网络建设、运行管理规范,配电通信系统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依据。

(5)智能配电网系统的另一个标志是用电营销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式应用,以及用户集中储能、分布式储能和分散储能的大规模应用,目前有关这方面的技术规范还没有统一。

4电力自动化通信技术的更新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6

1.1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有机化学教学大都是由教师按照教材所编写的程序讲授,将有机化学课讲授内容停留在有机化学经典领域,而不与学科发展趋势相结合,不但授课内容单一,知识面狭窄,而且授课形式呆板,缺少变化,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及开阔的学科视野。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1.2传统教学手段被摒弃

现代课堂大都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组织教学,教师既要备课又要做课件,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这样他们的压力也会增大。现在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课堂上需要讲授的知识内容量很大。所以课堂教学追求内容多,速度快,而忽略了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同时,几乎全部摒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和模具教学。这样,PPT画面只是一闪而过,学生来不及记笔记,知识很难记牢,学生也很容易产生疲劳,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这样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1.3实验教学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轻实验重理论,将有机化学实验课作为附属课,得不到重视。具体表现在:有机化学实验只开设验证性的简单实验,缺乏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实验课学时数相对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复杂的实验;教师重视不够,讲完实验后,就让学生自行操作,没有认真观察和指导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学生不重视实验预习,讲授期间不注意听讲,已经讲过的内容,提问还是很少有人回答上来,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实验过程中出现很多操作错误,打碎玻璃仪器等现象出现。

1.4教学评价不完善

过去,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只是一个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也不怎么改变,没有起到什么效果。教学评价几乎形同虚设。而学生的成绩也大都以理论考试成绩记录。这样很多学生不重视平时的上课,甚至有些同学逃课,只是到最后期末考试前临阵磨枪。这种现象很普遍,最后学生考完试把知识又全部还给了老师。这样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大的缺陷,不利于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改革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一些思路。

2.1调整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机化学教学,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教学内容可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可将有机化学史引入课堂教学,特别是涉及人名反应的故事,以及有机化学的学科前沿发展研究,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可以通过列举生活事例,从有机化合物的毒性着手,强调其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2.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动画、声音、视频、模型等,使抽象的理论变为直观的形象展示给学生,使他们更容易理解知识。此外,由于省去了过去板书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可以讲授较多的内容,信息量会更多。但是,如果授课信息量过大,变换过快,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不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结合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多样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2.3重视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牢固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技能和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适当开设开放性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创新性实验,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高实验水平。(2)学校在做培养方案是就应该合理安排实验次数和学时数,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验。(3)任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实验教学的研究,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有全面的了解。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规范操作,如实记录,不准弄虚作假。

2.4完善教学评价方法

首先,学生及同行任课教师对授课教师进行不记名打分评价,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方面。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的课酬挂钩,这样对任课教师也是一个鞭策和监督。其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有机化学课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为了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我们尝试改革成绩评定制度,将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笔记、作业练习三部分;期末成绩为理论考试成绩。考核办法中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增加到40%),让学生更加重视平时的课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风。

3结语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7

1.高等教育理念国际化

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在国内建设相应的与实际先进水平接轨的高校,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要在高校实行国际化的管理理念,要从国际化的角度对国内的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开始向教育国际化方面发展,例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2.培养人才目标国际化

在人才培养上,要促进教学项目的国际化。不断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使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了解和学习,对于遇到的问题能够进行多元化思考。培养学生在国际化人才市场上竞争的能力,也是国际人才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掌握国外的语言、法律,熟悉国外文化和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能力在国外进行工作学习。

3.教学内容国际化

要使国内的人才被国际认可,那么就必须对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改革。现在国内的知名高校在组织学生到国外进行学习等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取得了不菲成绩。

4.授课教师国际化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中的核心部分,是引导学生对国际化的事务、技能等学习的关键。聘请有丰富的国际知识和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可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就需要派遣国内教师去国外进行学习和授课,并且聘请相应的国际学者来国内授课和访问。除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项目外,现在很多知名大学都制订了相应的优秀教师国外学习资助计划、留学回国人才科研基金等人才培养项目,从而推动高校教育国际化进程。

5.教学资源国际化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国际化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现在国内相继成立了跨国教育网络、网络学学、网络图书馆等,从而实现了教学资源国际化。教学资源国际化主要是通过相关的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相关经济发展组织等,从人员、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资助相应的发展中国家推动教学国际化。

6.教学成果国际化

现阶段国内的教学成果交流更加频繁了,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了,国内高校通过建立相应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学术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华教学等措施,使高校的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从而提升国内高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

1.不同时期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转变

在国内,大多数的高校外事管理工作全部由高校外事部门负责管理,高校外事部门一直从事国外访华学者的接待、国内教师的外派、国际学者的聘请以及学术成果交流等工作。但是,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范围将更广,从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教学、科研等管理工作,发展到高校国际合作、学分互认、教学互相派遣等,高校的院系专业、教师学生等都将成为外事管理工作的主体,高校外事管理部门应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计划的编制、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宏观控制和监督方面,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提高高校国际化办学水平。

2.现阶段高校外事管理工作的重点

(1)聘请国际专家参与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现阶段要注意聘请国际专家的质量和数量,应聘请一些国际知名学者从事高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例如,浙江大学每年聘请来自各国各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来校访问,组织学术研讨会和教学研讨会等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不乏很多“海外名师”“诺奖大师”等。他们的访问,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优化了师资力量,在学生培养和科研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外,要聘请国际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行高校管理,要想创办国际性高校,就要在教学管理上和教学方法上与国际接轨。因此,应该设立相关的高校外事管理资金,用来聘请相关学者和管理人员,建立有国际化管理水平的队伍。

(2)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未来发展、培养人才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主体,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培养极其重要。国际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如联合教学项目、联合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可以为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带来机会。

(3)通过调查研究明确现阶段高校交流合作的需求。

高校外事工作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建立相应的网络交流平台,与国际其他高校进行交流,还可以把信息在校方网站上。通过信息交流平台能够汇聚最新的学科专业信息、国际学者发表的最新信息以及国际上高校之间的合作信息,从而为高校国际化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关数据。

3.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

一所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体现,决定着其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是提升高校科研教学水平和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需要高校外事管理部门整合相关资源,联合国际知名学者举行相关的学术研讨会。

4.高校外事管理工作计算机辅助系统的应用和开发

文化交际理论范文8

一、化学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中对初中化学教育的要求是对学生接受、消化与整合化学信息能力培养.化学信息能力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即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并能够正确地进行阐述;通过实验现象或化学有关事物联系化学知识;化学解题中能看出问题的实质,并联想到相关的知识点,将吸收的知识进行整合与重组.学生普遍缺乏一种对新事物的阅读能力.不会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刊,必要时也只是从网上下载相关资料进行知识的恶补,因此在化学教育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化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即课本知识的阅读、实验内容的阅读、化学图标与图象的阅读以及化学试题的阅读.提高化学阅读能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同于其他学科,化学知识并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掌握的,重点在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学生对课本关键词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化学阅读效率的目的.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助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起到有益的作用.化学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还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化学知识的学习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从课本知识、化学试题、实验现象以及化学模型等方面获得感知,并抓住事物的关键,与自己脑海中的知识相联系,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

化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运用相关知识对简单化学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出解决方法;二是将问题解决的对策和功能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化学事物敢于发问,进而才能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带着问题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思维引导的同时,还应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与灵活度,对相同的化学问题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但必须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而不是为了教学成绩去用固定的模式解决化学问题,封闭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是教师教学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对化学研究过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其中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规律,并对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能够进行正确的解释.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化学实验的特点,做一些化学趣味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学生学会观察、操作、实验现象描述、实验数据记录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与探究实验本质的动力.教师还可以以实验作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拓展,如对实验中出现的化学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解答,但所提的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掌握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在化学实验中,教师的引导是一方面,还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可以组织讨论小组对实验中或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解释,将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这也符合新课改要求中将课本教学生活化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学生能力培养对于学生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同时,面对社会环境的不断变迁,学校教育也应该以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充分有效地挖掘化学教育的功能,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程锦成 单位:江苏泰兴市根思初级中学

第二篇

一、回归教材,从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的突破点

人教版高中文科化学一共有2本教材,分别是《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社会》。纵观这2本教材我们可以将高中文科化学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涵概括为三个方面:1.人与自然的关系;2.人与社会的关系;3.人与人的关系。1.人与自然的关系。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自然环境的负担日趋严重,大量工厂随意排放着不达标的废气和废水,造成臭氧层被破坏、河水重金属超标。因此,合理运用化学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够促进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由此,绿色化学的概念应运而生。2.人与社会的关系。化学教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3.人与人的关系。教育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化学与社会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和的一门课程。人类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向社会索取利益,却很少对自己进行反思。而人文精神的主旨就是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引到人自身的问题上来。在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

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其人文精神

由于不同的学生其成长环境不同、个人经历不同、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不同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其思维的逻辑性没有理科生强,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能预先设计好答题的步骤,对于公式往往也是生搬硬套,不能很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文科生的思维优势也不容忽视,他们的形象思维很强。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运用这一点。

三、学科交叉,在不同学科的交叉点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现如今的高中文科生不仅需要学习文科的必修课程,还要学习带有理科性质的选修课程,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这些课程的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文科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需将一些化学知识点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原理、定律都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众所周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但是它不仅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性质,更为关键的是还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而在政治学科中,教师经常强调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发生变化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和社会,因此化学研究的范围也包括自然界、人类和社会。文科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可能会感到陌生、排斥,但是对于政治的学部分人还是很感兴趣的。由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可尽可能地将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以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提高文科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借以培养文科生的人文精神。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