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管理范例

矿产资源管理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1

关键词:矿政管理;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空间分布

0背景

2017年7月10日,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的通知》,在全国开展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11月1日,自然资源部印发《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第三次国土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一张网”“一张图”“一个平台”为支撑,建立面向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的信息化体系[1]。2019年12月31日,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为《意见》),明确提出改革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科学确定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分级,将固体矿产简化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取消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事项,简化归并评审备案和登记事项,缩减办理环节和要件,提高行政效率。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内容被纳入评审备案管理,不再作为矿业权登记要件,评审备案结果作为统计的依据[2]。按照《意见》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改革工作方案》的要求,为支撑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改革和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后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工作,需要升级改造自然资源部内网行政审批系统、重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

1主要问题

虽然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自1982年开始建设,各项矿政管理业务基本实现信息化,但目前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和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数据,距离新形势下全面掌握我国矿产资源家底的需求及加强矿产资源全过程、全覆盖监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3],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1)目前,非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及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还处于纸质审批阶段,尚未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网上审批。(2)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运行支撑环境有待加强。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是C/S系统,基于.NET环境开发;报表控件只支持32位操作系统;储量报表模块基于微软Word的VBA开发,需要提供WPS支持。图形支撑控件采用美国ESRI公司的MapObjects,目前已不再维护,在此基础上很难进行扩充。此外,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不能满足国产化的要求。(3)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系统虽然有关联的关键字,但尚未真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重复内容较多,集成度不高。(4)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的对外共享服务有待加强,急需扩大应用范围。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从原来的秘密、内部资料到现在的敏感数据,其应用范围一直未能扩大。

2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围绕自然资源部履行“两统一”职责,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全面掌握我国矿产资源家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供应、可持续发展、宏观调控,有效地保护监督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为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利用、自然资源监测监管、空间决策分析等提供空间数据和信息技术保障。

3总体框架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化支撑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在部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上开发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集成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数据服务,为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建设、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提供平台支撑、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依托配套数据标准,面向全国提供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各级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离线汇交,补充完善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库。面向全国用户,开发或升级改造在线数据填报功能,支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数据信息在线报送与汇交,实现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矿山开发利用统计等数据信息通过现有系统在线报送与汇交。在省、市、县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上开展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并与部级系统对接,信息化基础薄弱地区可直接使用自然资源部提供的单机版系统,支撑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评审备案等基础性工作。

4技术架构

在现有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基础上,针对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需求,系统建设进行分层扩展和完善,开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升级改造内网行政审批系统,重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信息化工具与手段,实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储量统计、资源监管全过程信息化覆盖,提升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的技术支撑能力和水平。(1)信息资源层:集成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储量统计、矿山开发利用统计、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等数据服务。(2)应用支撑层:增加微服务开发框架与环境支撑,实现更微小粒度、业务逻辑责任单一的服务单元开发部署;增加矿产资源管理指标模型引擎,支撑对矿产资源相关指标和模型的检索、管理和调用。(3)应用服务层:开发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储量统计、矿山开发利用统计、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等更专业的应用服务,扩充资源监管和决策支持服务,针对通用性、强制性的服务进行统建开发,实现应用服务全国统一、各级共用。

5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形成机制

(1)经济指标、开采矿石量和年度动用储量数据由矿业权人通过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网上报送系统报送,形成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通过隔离网闸摆渡到自然资源部涉密内网。(2)报送自然资源部评审的储量评审备案由部政务大厅接收,自然资源部评审机构通过内网行政审批系统进行受理并组织储量评审。评审结果由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司备案,形成部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3)由于全国各地管理模式不同,报送地方评审的储量评审备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大体上,各地政务大厅负责接收储量评审备案,评审机构通过行政审批系统受理和组织储量评审,储量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也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部报盘系统形成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4)自然资源部利用业务网汇总各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通过隔离网闸摆渡到部涉密内网,部级与省级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共同形成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5)各省沿用原有的统计工作模式,依据本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和上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自动形成新年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自然资源部可依据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库、矿山开发利用统计数据库和上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开展自动形成新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的相关试验,通过业务网向各省下发形成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各省进行数据确认和修改完善。(6)各省自然资源管理部门通过业务网向自然资源部汇交修改完善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7)自然资源部组织召开矿产资源储量数据会审会,对各省的数据进行审查,汇总形成最终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

6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业务流程

为落实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工作的有关规定,政务大厅统一接转和发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等事项的申请、补正和批复等相关资料。(1)矿业权人申报。矿业权人向政务大厅提交储量评审备案申请表单、相关图件及报告,储量评审备案电子报盘等材料。(2)政务大厅接件。政务大厅对矿业权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完整性检查,做出是否接件的决定。(3)储量评审机构受理。政务大厅接件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对矿业权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4)储量评审机构评审。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受理后,组织专家对矿业权人提交的报告进行储量评审,形成《储量评审意见书》。(5)储量管理部门备案。矿产资源储量备案管理部门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提交的材料按照有关流程进行审核。对审核通过的申报件出具备案证明,并将备案证明和储量评审意见书返回给政务大厅;对未审核通过的申报件出具《不予备案通知书》。(6)政务大厅将《储量评审意见书》、备案证明等材料返给矿业权人。

7主要建设内容

(1)按照《关于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工作的有关规定的通知》的相关要求,重新疏理和简化数据内容,设计查明、占用、残留、压覆4类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内容和表单样式。(2)按照接办分离和便民服务的要求,储量评审中心作为内设机构,政务大厅作为接件窗口。疏理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业务流程,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系统开发提供依据。(3)针对新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开发新旧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数据转换工具,对历年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的数据进行转换。分析转换后的数据并形成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方案,组织地方开展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4)升级改造自然资源部内网行政审批系统,疏理原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登记模块,增加非油气(固体、地热矿泉水)和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审批内容,形成部本级新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审批系统。各省根据本省信息化建设情况,同步开展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审批系统建设。按照新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内容和表单样式,开发非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报盘系统,升级改造油气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报盘系统,满足矿业权人向政务大厅报送电子报件的需要。基于自然资源业务网,自然资源部实现与地方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管理系统交互,适时获取各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形成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各省可下载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掌握全国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情况,实现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自动更新。(5)重新设计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建立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更新机制。基于Linux环境,重新选择图形支撑软件,开发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C/S)V3.0版,实现矿产资源储量统计工作的数据填报、数据检查、数据查询、导入导出、图形管理、统计报表和数据汇总,自动形成矿产资源储量通报、简表和详表,实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数据自动更新和压覆矿产重叠分析。(6)开发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之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专题应用。按照《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一张图、一平台、三大应用体系”的要求和数据服务理念,矿产(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相关数据被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新增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相关展现内容,包括原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管理系统(C/S)和原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库管理系统(B/S)相关功能。开发数据分析功能模块,实现储量评审备案和储量统计过程管理、矿产资源储量数据集中展现、“一张图”应用、多年储量数据库统一管理和统计分析、储量数据库与储量评审备案数据及矿政管理数据联动。

8结束语

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提升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级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矿业权管理、地质勘查管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等空间基础数据生产和管理部门需要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建成部门信息共享、各级联动、协调配合、权威准确的矿产资源管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开放共享管理平台。随着机构改革推进和管理职能落实,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提升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Z].2019.

[2]自然资源部.关于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项的意见(试行)[Z].2019.

[3]邓颂平,武建飞,李治君,等.非油气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成果数据库建设思路探讨[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9(5):3-9.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需求;系统设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逐渐认识到矿产资源登记的重要性,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的推进矿产资源登记工作,并逐渐开始对当年被错误的分散到多个部门中的矿产资源登记的职能重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矿产资源登记制度,将以前由多个部门的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中,极大的降低了行政成本,有效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治理水平。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相对滞后,对我国推进矿产资源统一登记制度的改革的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快我国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

1需求分析

1.1性能需求

①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因为我国矿产资源登记机构每天需要登记大量的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需要具备有强大数据处理能力,能够短时间内准确、及时的处理大量的数据,保证矿产资源信息登记顺利进行。②开放性和可扩充性:由于矿产资源信息来源广泛,信息类型众多,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需要具备高度的开放性。我国矿产资源登记业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需要具备较高的可扩充性,当矿产资源业务登记发生改变时,登记系统能够及时扩充相应业务的登记功能。③易用性和易维护性:由于矿产资源登记系统信息录入端口需要人为操作,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不能太复杂,必须简单易懂。

1.2数据需求

①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因为矿产资源是资产的一种体现形式,因此在矿产资源信息录入时要注意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②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在矿产资源统一登记过程中,需要注重前后登记的矿产资源信息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③数据的共享性:由于矿产资源登记信息的用途广泛,因此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系统需要保障矿产资源登记信息的实时共享性。

1.3安全需求

①信息安全:为了保证矿产资源信息的安全,同时便于管理,因此需要对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对不同级别的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同时系统需要准备一个备份数据库,矿产资源信息录入主数据库的同时也录入备份数据库中,防范数据丢失风险。②系统安全:现在互联网的病毒软件传播广泛,且传播途径多样隐蔽,因此系统应当配置专业的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时更新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2系统设计

(1)系统的总体框架。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内部相连的子系统组成,通过各个子系统的协调配合来实现矿产资源信息的录入、处理、储存、共享和动态更新。系统采用三层框架结构,根据不同功能和关联结构来划分,划分为门户层、业务应用服务层和平台服务层。门户层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登记机构查询,业务查询,用户登录等功能,门户层的设计应当简洁明了,简单易懂,便于操作。业务应用服务层则包括矿产资源权籍数据管理、信息共享和交换、公众服务平台、动态监管查询系统和登记发证系统等矿产资源实际业务的操作。平台服务层包括矿产资源登记电子政务业务协同系统、GIS服务系统、API信息交换服务系统和动态监管系统,保障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的正常运行。(2)系统数据库。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是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的核心,是系统实现各种功能的重要基础,通过矿产资源数据库可以实现矿产资源信息的共享和查询,受某个具体软件程序的制约较少。矿产资源信息数据库内的数据储存的数据量庞大,数据的类型众多,根据数据特点划分为空间数据和登记信息两种类型。空间数据主要包括区域坐标数据、地籍子图、宗地图、宗海图、矿产分布图等空间坐标、图表信息,是与矿产资源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是矿产资源登记信息的重要组成;登记信息主要是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记录信息。(3)接入系统。矿产资源登记统一接入系统是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接入系统是登记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接入系统能够帮助不同级别授权的用户接入到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当中,实现数据的共享和更新。XML文件接入的形式是用户在进行登录操作时,登录信息以XML格式文件传输到业务报文目录中,然后通过sftp协议获得响应报文,实现登录接入操作。Web服务接入形式是用户在进行登录操作时,登录信息是以XML格式文件通过web服务推送到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验证之后,然后响应报文以web服务的形式返还,实现用户的登录操作。(4)共享与查询系统。矿产资源信息共享与查询系统的共享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矿产资源登记部门与交易部门的信息共享;第二,相同类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第三,面向社会大众的信息共享。矿产资源信息共享与查询系统的查询功能是实现信息共享和应用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系统的及时查询功能,在局域网或广域网内都可实现矿产资源信息的查询。矿产资源信息查询的过程应当简洁明了,查询的信息全面完整,查询的方式多样,便于社会大众查询矿产资源相关信息。(5)安全系统。矿产资源统一登记系统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威胁,因此对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的建设是系统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系统的安全性建设包括网络安全建设、系统安全建设、数据安全建设、管理安全建设等方面。网络安全主要包括局域网的建设和系统独立性的建设。出于系统的安全性考虑,矿产资源登记信息系统的运行必须在局域网上运行,将内网和外网加以隔离,保障系统不受网络黑客的攻击。系统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系统必须使用国产的操作系统,不安装其他无关组件;②定期对系统进行更新;③登录用户授权,严格禁止系统默认账户和匿名账户的使用;④对不同等级的用户授予不同的权限,严格设置用户权限;⑤定期对系统的杀毒软件和系统漏洞进行检查。数据安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规范的矿产资源登记信息;②动态监管查询系统的监管;③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划分不同的安全级别,进行分级管理;④数据加密与数字证书等技术的运用;⑤建立完善的用户识别系统,对登录系统内的所有用户进行监管;⑥定期对网络共享合同和协议进行审查;⑦设立系统专业服务器;⑧对相关数据异地备份保存。管理安全:①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系统安全的运行;②设置应急管理机制,明确参与系统运行的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加强监督管理;③制定紧急事件上报机制,避免安全问题因处理不当而扩大。

3结论

矿产资源统一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服务系统,其功能包括矿产资源信息的登记、审批、交易、查询与贡献等功能,而矿产资源登记的功能实现则依赖于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密切配合。

参考文献

[1]王恒,韩作振,毛善君,等.基于B/S结构的矿产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中国矿业,2006,15(7):17-19.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3

 

1储量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矿山储量动态监管是指矿山企业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选择具备资质条件的地质测量机构开展矿山储量地质测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矿产开发的储量管理动态全过程监控。储量管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具体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基层储量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不多,管理方法和手段单一,只注重有偿出让的形式,缺乏储量动态监管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后续管理。   1.1矿山资源储量家底不清   目前的矿山储量统计主要靠企业报表,由于此项工作专业性很强,在小型矿山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矿山企业重视程度不够,走走形式,缺乏专业的地测人员,请专业测量队伍则成本较大,矿山年报(储量基础统计表)依赖矿政管理部门人员较为普遍,矿政管理部门也就根据采矿权人提供的数据和采矿许可证批准的开采规模逐年递减,基本上属于统计加估计,数据的水分大,可信度低,不能反映资源的真实消耗情况,导致矿产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失去可信度较高的基础数据和依据。   1.2矿政管理部门储量监管工作规范化程度不够   目前,矿政管理相关人员缺乏对矿产资源特点的认识和了解,对矿政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了解掌握的不够到位,管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完整的矿区、整条矿脉进行分隔有偿出让,开采规模偏小,采矿权期限设置较短,导致大矿小开,不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浪费严重,具有很大投机性,诱发越界越层开采;二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编制过程中为节省成本,很少进行实地测量,而是对1:1万地质地形图进行扫描后变换比例尺,制成矿区地质地形图;三是矿山企业关闭矿山或开采活动结束后,绝大多数不提交矿山闭坑报告,矿政管理部门仅凭企业注销采矿许可证申请就注销了采矿权,在市、县级矿政管理中很少有储量核算,甚至国家曾出资进行过详查、勘探工作的矿区都没有按要求提交闭坑报告,没有进行储量核算,没有对残留储量进行备案。   1.3储量监管乏力,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对矿山企业动用矿产储量管理缺乏有效监控,矿山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开采布置不合理、开采工艺落后以及采富弃贫、采易弃难、采厚弃薄等破坏和浪费矿产资源量的现象较普遍。部份矿山矿的综合开采回采率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4矿产资源储量耗竭过快,矿山寿命大幅缩短   据了解,由于矿产资源的过度消耗,绝大多数地下矿山的预期服务寿命均远低于设计寿命。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注重合理的开采布局,许多矿山的开采服务年限远低于设计年限,矿山过早进入衰竭期。这种对矿产资源过度耗竭的现象在各个地区、各类矿种中均普遍存在,其对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难以估量。   2矿产资源储量管理面临的困境   据初步调查,省级各类矿山基本拥有的矿产储量等基础地质资料,矿业权有偿出让和矿政管理比较规范,矿产储量监管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储量管理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地质储量报告在矿业权有偿出让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储量级别低引起法律纠纷的问题时有发生。例如有偿出让贵重金属矿种采矿权时,采矿权评估和有偿出让的为推断内蕴经济资源量,必然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出让的矿种为乙类砂石资源,那么根据地质赋存特点,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作为采矿权有偿出让标的基本可行。对于赋存条件复杂的贵重金属,有偿出让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显然是不适合设置采矿权进行开发利用的,开发利用存在极大的风险,虽然以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进行有偿出让与当前的法律不矛盾,也符合矿产资源有偿出让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在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实际开采的矿石量与资源量的数量不能相符,采矿权人认为他购买的资源量就应该等于开采出的矿石量,如果地质储量报告的储量级别太低,存在巨大的资源风险,有可能引来许多管理上的麻烦、甚至法律纠纷。   3加强矿产储量动态管理思路   3.1严格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做好有偿出让   为了能严格按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做好采矿权有偿出让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严格把关,对提交的地质储量报告必须经过具备资质的储量核实中价机构审核,出具审核报告,在审核报告中明确探明的储量级别。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在中价机构审核报告的基础上批准设立采矿权,制定有偿出让方案,并全程领导和监督采矿权有偿出让工作,向社会公开进行有偿出让。   3.2严把采矿权设置门槛   一方面要加强不同勘查阶矿产勘查成果用途的宣传,同时从地质可靠程度、开采技术条件及矿石研究程度等方面把好审查关,以满足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设计最低研究程度为底线。另一方面要象安全生产许可准入那样把关,对矿山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方面作出必要的规定,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条件,能够依靠企业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展正常的生产技术管理工作。   3.3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实行矿山储量动态监管   3.3.1采矿权人申请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由企业提出划定矿区范围和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申请,并填写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书。经矿政管理部门审核后,下发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通知书,并划定矿区范围。   3.3.2聘请中介机构参与整个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和监督,主要有矿区范围、拐点设桩、储量消耗测定和矿山企业的开采技术进行指导等。确保矿山严格按有偿出让的储量进行开采,杜绝企业越界越层开采矿产资源。   3.3.3实行矿山开采储量报表制度,设计规范的、能够准确反映储量信息,满足政府部门监管所需的储量报表。核定矿山企业“三率”指标(损失率、回收率、贫化率),矿山企业根据其生产能力和实际开采情况按季度、半年、全年的生产周期进行“储量消耗”和“三率”执行情况的填报。并附相应的井上、井下对照图、储量计算图等资料。#p#分页标题#e#   3.3.4实施动态跟踪监测。矿山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矿区范围和有偿出让的矿产储量进行采矿,对于矿山企业年报的实际消耗的储量,聘请中介机构对企业开采量进行实地监督测量,准确核实与矿山年报中消耗的储量是否一致。   3.3.5做好矿山企业的闭坑管理。加强对矿山企业关闭矿山或依法终止采矿的规范管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严格要求矿山企业编制闭坑报告,提供开采现状报告及实测图件,按规定报销所消耗的储量,加强对残留的储量进行规范管理,并做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结论   矿产资源开采必须实行有偿取得,有偿出让的本质是出让矿产资源储量,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是围绕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开采,离开矿产资源储量,采矿权的有偿出让就无从谈起。文章分析了当前储量动态管理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对矿产资源储量监管提出了解决对策。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矿产资源信息的管理与储存已经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系统来进行。本文就是针对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简单的说明,然后对计算机网络管理在矿产资源信息的应用做了阐述,同时对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整体的设计与开发做了深入的讨论,最后对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本质是通过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大数据的管理体系结合现在的网络理论,建立矿产资源信息的的网络多元数据库,对矿产资源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总结。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具有全自动化、多元化数字传输及智能化查询等优点[1,2]。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地质矿产勘测工作和矿产资源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源基础信息设施的重要核心内容。

1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开采的矿产区是非常特别的施工区域,其地质空间和环境的变化因素过于激烈并且掺杂社会经济信息的内容和人为主观改变思想。矿场地质信息系统所涵盖的监测空间包括地表面、地层下方以及大气和部分水域面积,有的还需要进行建立三维的模型比对[3]。具有一定的多元性、三维立体性、信息来源广、不确定因素多和随机性。通过对矿区的全面测量勘察,能够对井下开采矿产资源实际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及时了解矿产资源储量变化、矿山地质变化、矿产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矿区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管理手段和完整的信息资源系统进行矿产资源综合管理。对矿场开发资源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对过度的浪费式开采和环境资源的破坏行为提前预警,对土地的开采的崩塌量以及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政策有效执行,保障采矿的合法性同时保护环境免收破坏,提前阻止乱开发导致的水土的流失和植被的破坏行为,保证资源合理搭配和开发综合利用的合理性,防止因为违法开采所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协调了开采与管理的众多矛盾。

2计算机网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开始分层次性的管理渗透。常规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针对的管理层面是处在变化或者是受控层面的设备信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信息存储和管理设备,并且把设备和信息作为系统的管理中心[4]。随着互联网的使用量的增多,信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比对自身系统中的使用比例要高。特别是有一些应用型的测量静态的数据,这些系统数据使用一次足矣,但是其他的系统使用时需要反复测量,造成经济的损失。如果能够利用系统网络进行有效的连接把定值数据进行有效的分享,不但可以节约测量时间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工作效率。所以,利用计算机网管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的管理分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为了更好的利用每一次测量的数据,通过管理的网络进行传输比对和数据的模拟比对,结合服务所给的内容,进行分享式的比对,这样既能对数据进行验证又能分享结果降低成本。这也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优势所在。

2.1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

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核心是解决数据或者参数跨平台连接或者相互比对的问题,以现实的分布式应用管理系统为模板,基于网络平台为核心的跨平台的超级链接。分布式网络管理其实就是建立多个局域管理网络,局域管理网络对每一个局域下的所有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管理,并且每一个局域管理网络保持一定协调性,所有的局域管理网络共同完成分布式网络管理。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核心系统的数据负荷,而且加快了数据的调配速度,减少了网络传输的时延速度,使管理更加便捷有效[5]。目前,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利用新的网络运营技术,另一个是利用许多的技术进行分配。分布式网络管理在网络管理层面,目前还处于研究和试验阶段。但是利用许多的技术进行分配的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网络管理对未来的网络化需求量愈来愈高,所以,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可采用集中分布式的网络管理模型,使管理层面具备一定的集中性和采集数据分布的管理能力。

3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信息技术平台,主要针对矿产资源管理模式以及矿产开发和行政部门需求,而组成的综合矿产资源信息系统,矿产资源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在各种地形地貌的三维坐标中,进行信息存储和采集参数的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所有录入的信息进行管理,实现对地质信息、矿产资源信息和环境使用率的综合管理。

4系统安全性设计

由于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基础之上,还有一些功能性软件和保密文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的防范。使系统和数据尽可能的免受由于网络带来的负面的破坏,安全措施如下:(1)所有软件和系统都需要认证登入。进入系统或者使用文件数据时,需要对使用者的身份进行核查,利用密码进行有效的认证,以确保使用者的安全和数据的安全性。(2)对于加密或者重要数据需要输入验证码。在进行管理层面的控制时,需要核对验证码以确保身份和操作都是正常使用,同时对权限和身份进行比对核实,如果出现不符合的现象将被暂停一切权限。直至身份和操作核对成功后,重新解除限制方能正常操作[6,7]。(3)系统进行记录操作。系统对数据的变更和数据的录入需要进行记录,系统对操作进行实时监测,对具体的时间、身份、操作步骤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样做可以使管理人员更加方便的进行数据权限的下放。

5结束语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广泛使用,对矿产资源的管理也将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分配管理。矿产资源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曹丽娟,卢树华,金如颖等.社区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03,18(5):278-279.

[2]暴玉.浅析信息技术在地质矿产中的作用——以山西省数字地质矿产为例[J].华北国土资源,2012(4):144-146.

[3]普措才仁,夏吾才让,孙?.基于WEB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技信息,2007(19):188-189.

[4]朱孔祥.基于C/S与B/S混合结构的宽带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科技大学,2004.

[5]程延炜.中国武装警察边防部队被装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4.

[6]陈开圣.基于GIS的矿产资源管理系统研究——以榆林地区为例[D].西安科技大学,2003.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境外矿产资源项目;企业档案;管理平台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它的不可再生性及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做到矿产品的完全自给。因此,“走出去”寻求境外矿产资源就成为我国矿业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境外矿产资源项目一般投资数额巨大、投资周期长、权利义务关系复杂、风险因素多,需要分析研究大量信息资料,以选择最佳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方式。因此,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急需建立并逐步完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一、构建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目的

利用企业的局域网络环境,建立基于Web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可实现从资源项目信息获取、评价、尽职调查、协议谈判到完成交易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和数据、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并通过实施前端和全程控制,实现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的规范管理和信息共享。

1.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档案“管理复制”

构建一个跨部门、跨区域分布的多项目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或项目业务串联,能够消除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信息孤岛。同时,通过改善工作流程,固化优秀的管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处理流程,可实现具体业务及档案的“管理复制”。

2.实现具体业务和档案的统一管理

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是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管理过程与资料归档、档案管理过程的有机统一,既实现了具体业务的有序管理和有效控制,又体现了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原则。

3.完善知识管理与优化应用

通过应用信息管理平台,强化企业档案信息的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知识积累程序,对企业本部和各项目、管理模块相关的文档、数据即时进行归档整理,逐渐形成和丰富企业知识库[1],提高企业境外矿产资源项目对比分析研究的效率、质量及企业“成功复制项目”的能力。

二、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1.体现的管理原则

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管理平台的建设着重体现了档案管理的前端控制、全程管理和知识管理原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企业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管理的全过程。

2.实现的目标

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管理平台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整合企业现有的文档管理、协同办公等系统,做到以计划为龙头运筹协同、以范围管理为导向的集成管理。建成后的管理平台,将实现如下目标:所有项目相关人员在一个系统上协同工作,业务和管理系统充分体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智能系统能够快速实现项目初始化与复制,支持全球实时异地工作模式;系统管理的资源极为丰富,所有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和充分的共享;项目基本信息随着项目的推进不断更新,最终实现文件资料的自动、实时归档汇总。

3.系统架构设计

在企业集中构建数据库,将所有项目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库中,要求各区域分公司和项目组实时将经营管理和项目管理数据反馈到企业,并实时更新项目数据。就网络带宽而言,企业需要较高的硬件和网络带宽支撑大量数据的传输和处理。各分公司和项目组可通过ADSL接入Internet,并且通过VPN连接到企业,见“图1”。企业网络环境成熟,具有权限的人员对各项目的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查看,并对项目推进的各阶段进行管理和监督。考虑到企业的规模及对相应的矿产资源项目管理平台需求的复杂度,将基于IBMLotusDomino/Notes这一目前主流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支撑平台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开发,涉及的主要硬件为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应用,它的构建可以将企业内部数据合理进行存储和组织,使企业信息的检索和查询执行更为高效;应用服务器构建于数据库服务器和终端用户之间,把数据库信息与终端用户或者客户端程序连接在一起,为数据传递和用户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4.信息安全

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投资属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交易资金也很巨大。在投资交易正式达成之前,境外矿产资源项目资料和决策信息属于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一旦泄漏将给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了最大限度确保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企业要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入手加强管理:(1)技术层面。信息部门要从技术层面确保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安全性。一是确保所在的局域网不被商业黑客刺探、攻破,杜绝信息泄漏;二是明确平台登录权限并采用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三是根据项目管理需要,对项目信息的浏览设置不同的权限;四是有登录权限的相关人员对项目信息的操作要在信息库留有备查记录。(2)制度层面。企业要有一系列涉及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在此基础上,信息部门要设置一个保密协议签署页面。保密协议具体由法律事务管理部门拟订,其内容包括:一是登录人员有保管登录账号和密码的义务,确保账号和密码不泄漏;二是登录人员对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信息的保密义务。

三、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1.功能模块设计

境外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以及项目评价、尽职调查、协议签署、政府审批、项目交接、项目生产建设情况等。项目信息在推进过程中应具有更新功能,相应模块内容均包括了涉及的项目评价报告、尽职调查报告、资源评估报告等技术资料文件,还包括投资协议文本、请示报告、领导批示、会议纪要等文书材料的归档管理。

2.系统界面设计

按项目推进的主要环节直观展现给用户各个阶段的评价结果,每个评价结果又关联了各阶段活动的详细信息。用户进入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查询界面,其信息查询设置了按项目名称、矿种、位置区域、项目类别、项目进展状况查询五种模式。用户可选择具体项目,点击进入基本信息界面,查询项目推进状态及详细信息,项目相关的各类归档资料文件作为附件挂载在项目基本资料栏中,用户可根据权限下载,也可直接打开查看。

3.网页的设计要求

用户进入具体矿产资源项目网页的目的是浏览、修改、更新该项目的信息或上传、下载相关资料。因此,项目信息网页的设计是整个矿产资源项目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的核心。项目信息网页设计的技术要求有:界面简单、查询方便、模块化设计、易于修改、更新和后台维护。可将录入的档案信息按照文件归类整理好后,以附件的形式挂在相应模块备案归档。

参考文献: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6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笔者对水产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发展情况经过调研后,深刻感到,人才是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中小企业不同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大多处于资金积累的成长期,规模较小且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我国小型水产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仅为3年,大中型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为7年。水产民营企业之所以难以长期生存发展下去,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不完善。因此,如何加强和完善水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当前我国水产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展开了本论文的写作,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水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国际经济普遍认为,民营水产企业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近年来,我国水产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以下新特点:1.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明显快于其他地区;2.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自1998年以来,水产民营企业发展规模日趋扩大,资本投入、集团化经营增长明显;3.涉足的产业增多,近年来,水产民营企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第三产业仍占主导地位;4.水产民营企业科技化程度提高,在全国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民营科技企业占到80%以上,已成为经济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生力军;5.民营企业多以公司制为主要组成形式,近年来,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发展速度快、比例大,独资企业稳步增长,合伙企业逐渐减少。在水产民营企业种种新特点下,企业中人的因素越发重要起来。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这就必然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在新经济时代,企业强调以“人”为本,而水产民营企业在与其他企业人才竞争中并不占优势,相反还存在一定的劣势,因此,对于水产民营企业来说,要获得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完善,水产民营企业才能提高其效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之地。   (二)水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水产民营企业从创业到成长、成熟等各个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创业阶段由于资金紧张,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是很清晰,因此这一阶段完全靠的是企业老板的个人魅力和感情留人;成长阶段是企业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时期,容易出现忽视员工素质的提升,忽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同时也容易出现家长式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规划不到位;成熟阶段是企业经营业绩相对稳定的时期,容易出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未能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模式,企业文化陈旧,让员工失去信心。如果在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都未能突出重点,抓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很容易出现员工对企业失去希望而频繁离职,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家族式经营导致人才晋升难,发展空间小,企业招不到人才   由于大多数水产民营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因此,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最为担心的是这些人才对企业老板的忠诚。一方面,企业感到原有的亲戚朋友创业元勋的能力、学识和素质已难以胜任企业的持续发展,急需从外部选聘人才;但另一方面又顾虑从外部选聘的人才是否和自己一条心,能否忠于企业,忠于职守,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导致企业以家族成员利益为中心,企业内从财务到人事等核心部门充斥着本家族人士,从而造成“近亲繁殖”,在晋升、培训机会的分配与安排上,外聘人员真正成为了“外人”。   2、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企业用不好人才   组织行为学中最著名的“激励-保健”理论,说明了个人具有自我实现、工作成就、受到尊重的需要,而组织应该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去满足人们的这些需要。个人只有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会释放最大的工作能量,才会心甘情愿的长期为一家企业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在水产民营企业,最主要的是物质激励――金钱,而缺乏精神激励。与激励机制相对应的是约束机制,水产民营企业约束机制比较单一,主要是解雇,在今天这样一个人员流动频繁的经济社会中,这种单一的方式并不能够真正发挥强有力的制约作用。   3、绝对权力的存在导致员工流失快、人才稳定难,企业留不住人才   最能影响企业前途命运的问题是企业是如何对待“人”的。企业从员工身上得到才智、劳动和创造力,而员工要从企业身上得到薪酬、工作经验、个人价值实现、成就感等。而现实是,大部分水产民营企业过多要求员工尽力奉献、付出,而很少强调企业要给员工什么。这样的后果是高层人才的频繁流动,普通员工也会考虑新的选择。有数据表明,外资企业员工流失率在5%-10%,而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却在10%-30%。   (三)完善水产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改革,水产民营企业也必须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人才。只有不断完善、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实力,水产民营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   1、不断提高企业领导者的自身素质   一个企业的老总是企业的领导者,其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和发展壮大,当然也反映在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和方式上。当代企业需要的是能够主动学习、接受新的理念,与时俱进,具有极强的人文思想和现代企业家精神,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个人感召力带动企业发展的企业家。#p#分页标题#e#   2、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要明确企业聘用和留用员工的标准,对员工进行科学的招聘、选拔和任用。明确在什么情况下解聘,在什么情况下长期聘用,在什么情况下予以提升等等,使员工明确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前途;其次,要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体系。实行具有客观性、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在评估考核中,对家族内外的人员,对企业资历深浅的人员要做到一视同仁;最后,还应建立员工对话制度,广泛听取员工意见,让员工对管理提出问题和建议,采用民主的管理办法。   3、淡化家族式管理   一个员工只有在工作失误就会被公司辞退的压力下、因工作失误就会遭到同事的指责和公司制度处罚的前提下,才有动力做好工作。而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工作,这两个条件对他们来讲都难以实现,在家族成员自己的个人利益与整个家族式企业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大部分人都是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来维护自己的个人利益,而企业老总往往碍于情面,不会给予他们严厉的制裁。家族成员的特权会对外来员工产生消极影响。所以,当水产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可以适当的让家族成员退出企业,采用新的现代化管理方式。   总之,在水产民营企业发展中,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的开发和使用,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要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要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以人为本求发展,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从而使水产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实现质的飞跃。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7

中国工业化进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对在新形势下矿业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来,而传统的采矿专业培养内容已渐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矿业类院校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本文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与优化措施,为培养适应新的国际矿业环境下的采矿技术人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矿业院校;采矿工业专业;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背景与提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特别是近十年来大宗矿产品资源如石油、煤炭和铁矿石等重要的能源与矿产的消费量一直保持逐年增加的趋势。矿产资源消费需求量之大、逐年增量之快,是国际上任何国家所不曾经历的。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储量耗竭性、供给稀缺性与对矿产资源需求的无限性形成尖锐的矛盾,因此,矿产资源国际间的配置显得尤为重要,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也成为我国国土资源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我国矿产资源管理能力与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矿产资源管理是国家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等手段对我影响矿产资源的各种行为进行调整、协调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1]。在此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教学中应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球资源观的教育,从全球化角度重新审视我国矿资源形势,用全球化的思维指导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理清思路,定好位,并紧密结合国家的资源战略,培养更多具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理论基础,特别是具有采矿工程学科背景的本科生。笔者结合“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就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采矿工程和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业务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的矿业人才,成为新时期矿业类院校本科生教学培养内容不可缺少部分及本科教学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课程目标定位

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涉及矿产资源评价等学科知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资源需求量、对外依存度以及国际矿业开采技术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初步建立,国家对采矿造成的环境破坏要求越来越高等,对从事矿业资源开发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资源开发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从事矿产资源开发人员不仅需要扎实的矿产资源开采理论和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须促使采矿工程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3,4]。因此,矿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也应由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管理型,“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从原有的纯采矿技术人才拓宽到以采矿技术为基础,具备国际视野并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设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矿产资源评估基本方法、矿产资源供需预测、矿产资源服务年限评估、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以及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等内容,各内容间密切联系成一整体。矿产资源评估的基本概念是进行矿资源评估的基础。与其他自然资源不同,矿产资源在被开采利用之前,其规模、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开采技术指标和条件是不能完全确定的。因此,正确理解矿产资源的确切含义、基本特征和工业性质,是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前提。矿产资源评估方法是矿产资源评估中所运用的特定技术,是分析和判断矿产资源价值的手段和途径[5]。在确定矿产资源基本开采指标、开采条件和评估目的后,评估方法的选择成为影响矿产资源价值的最重要因素。要明确指出,同一个矿床,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在不同的矿业时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评估结果。因此,矿产资源评估人员应在充分了解被评估对象具体条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评估目的、条件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选择合理的评估方法。矿产资源供需预测。世界矿产资源丰富,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发达国家中的一些重要资源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仍坚持通过出口资源来提高国内经济,并希望为其开发的矿产资源寻找新的市场。抓住全球矿产品供需形热变化及其带来的战略机遇,对优化我国矿产资源配置及提高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断地丰富,增加矿产资源价格变化对经济影响的探讨环节,课程教学内容应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程、行业运行变化,不断深入并突出体现矿产资源需求与国际矿业市场关系等内容。矿床开采技术条件是一个综合指标,是影响矿床开采的重要因素,既要考虑资源储量规模,又要分析矿资源赋存的地域条件、外部环境条件等。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估的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影响矿资源开采的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估矿床的开采价值,主要采用专家评定、灰色理论分析法。矿业权是指赋予矿业权人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查、开采和采矿等一系列活动的权利,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矿业权评估是指由专业机构和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资源评估准则,依据相关程序,对矿业权市场上合法流转的探矿权、采矿权等资产价值的评估。随着与资源大国战略合作关系加紧,国际市场上的矿业权管理将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矿产资源国际合作的内容具体涉及矿业宏观管理、矿业权管理与市场、矿业税收政策、矿山环境保护、矿业融资等。在全球化背景下,矿产资源管理不仅仅是个国内问题,也是个复杂的国际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6]。

四、课程教学实践

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课程,其内容涉及地质学、矿床开采技术、矿床技术经济和管理学等。为了适应专业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紧密相关,构成统一的学科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下三方面特点:(1)知识结构系统性:从基础地质理论、资源勘查技术手段、储量分类、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管理五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2)知识结构规范性:由相关标准构成资源地质勘查标准体系,由矿床开采技术规范建立矿床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标准体系,由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指导矿业权的流转;(3)知识实用性:采用理论、方法、规范、实例与讨论步骤构成课程教学体系,注重老师传授与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并参加讨论,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辅以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7,8]。

(一)加强课堂教学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和动手能力培养。教学实践环节共40学时:教师教学30学时;素质拓展4学时,主要安排学生自己查找感兴趣的与矿产资源管理相关的资料并做总结发言讨论;实验室教学2学时,学习各种采矿技术知识,包括三维地质模型、采矿方法模型等;课程设计4学时。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注重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讨论,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小组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加强小组学习和帮扶能力,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见解,而后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让学生极大地融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认真备课,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实例分析讲解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的基础;同时课后留一部分作业,使学生能巩固和复习课堂所授知识;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并集中讲解存在的问题;上课提前10分钟进入教室,准备上课资料并解答学生疑问。

(二)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环节,也是补充课堂教学内容重要手段。为了有效地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及学院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创新示范基地以及工程测试中心。在讲解矿产资源分类、分布的实验教学中,以地质标本实验室为基础,设置认知矿石标本、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实物形象结合。通过矿体三模型和采矿方法实物图,使学生了解不同赋存条件矿物的开采方法,在进行对比分析矿床开采设计方案中有哪些需要进行详细分析,各种开拓、开采设计方案与矿产资源的基本情况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设置虚拟矿床开采中心和数字矿山实验室开放日,积极提供实践教学平台,并将实验教学和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加强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矿产资源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学以所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通过对整个课程阶段对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实验室实验教学的学习,要通过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来实验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同时也是进行工程训练、培养科研能力。课程设计是一次系统的综合训练,又是最能检测学时对知识理解和把握,以及展示学已致用的教学环节,还是进一步学习和查漏补缺的一个比较环节。通过矿产资源的开采设计,使学生掌握矿产资源开采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资源开采的具体分类方法;通过虚拟矿业权的流权,使学生掌握了解了矿业权流转过程中都涉及哪些法律、法规,流转过程以及与国际矿业公司矿业合作的视野。培养了学生从管理者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高度。

(四)加强现代矿业法律与法规学习

矿产资源开发涉及面广泛,常由于法律意识薄弱而引来官司,少者罚款,重者停产整顿,甚至关闭矿山。国内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同时要重视国外的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详细了解并与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对比,切忌习惯地执行不同国度的规范,否则,将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作为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必须学习和具备相应的管理知识和意识,因此,加强学习矿产资源开采的相应法律课程,应列入矿产资源管与评价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

(五)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

我国大宗矿产资源非常紧缺,国外矿业投资渠道和案例逐渐增多,矿产资源管理的教学内容在全球资源配置环境下应当不断丰富。在教学内容上,既要吸取先进国际采矿专业课程的优点,也要结合我国采矿环境的情况,结合国家经济发展进行、行业变化和国家经济需要,增加国际矿产资源价格对国内经济影响分析,成为该课程教学值得深入研究的内容。例如,结合本课程,增设谈判模拟试验,虚拟矿业并购背景,使学生熟悉矿业并购流程和需注意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随着国内矿业环境与国际深入融入,我国从事海外矿产资源开发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涉及国家和矿业类型也越多,合作方式不一。需要与各级人员,包括国外工人、地方政府、各级主管部门交流,熟练运用当地语言特别重要。因此,除了要掌握国际通用语言-英文除外,还应该鼓励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多学习第二外语,如西班牙语、法语和俄语等小语种,如有可能,应采用双语教学或增设第二外语班[9]。

五、结语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工业发展进程和采矿技术不断提升,国际矿产资源已进行共同开发利用时期,作为具有行业特色的院校,对矿业类院校本科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矿产资源管理与评价课程要结合大的国际矿业环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加强国际化管理理念和外语基础,才能提高采矿专业的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培养出满足矿产资源快速发展的需要。

作者:徐文彬 阎涛洁 王丽晔 卢烨陶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参考文献:

[1]牛建英,赵连荣,王炜.全球资源配置下的“矿产资源管理学”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1,(3):78-80.

[2]曹代勇,魏迎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建设新探[J].煤炭高等教育,2015,33(1):110-112.

[3]华心祝,杨科,涂敏,等.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分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3):103-105.

[4]张磊,屠世浩,乔明,等.中澳采矿工程专业教学的差异性研究[J].教改教法,2015,324:62-64.

[5]魏迎春,曹代勇.矿业类院校地质勘查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8):80-82.

[6]张玉梅.关于我国矿产资源管理国际合作的思考[J].资源行政管理与法制,2010,(5):28-34.

[7]杨胜利,秦凤华.加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J].中国校外教育2010(45):45-46.

矿产资源管理范文8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