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方案范例

文化建设方案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1

关键词:石油企业;班组文化建设;设计探究

0引言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强烈,相关人员对自己企业文化的研究以及为建设企业文化做出的实践,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趋彰显[1]。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组织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自己公司的声誉,并为公司的稳定,改革,创新和发展提供无限的精神支持。因此,建立石油公司的班组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1企业班组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公司的灵魂,企业班组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无限动力。它包含非常丰富的内容,关键是企业班组的精神和价值观[2]。价值观在这里通常不是指公司管理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公司员工或公司团队在商品生产和管理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企业班组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象,由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念,意识,符号,工作方式,合作精神,语言等许多要素组成。

2企业班组文化的构成和特点

2.1企业班组文化构成。企业班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层是企业班组文化的最外层,精神文化层是企业班组文化的最里层。精神文化层是企业班组文化的核心层,制度文化层夹在物质和精神文化层中间,具有联系沟通的作用[3]。物质文化层主要是指公司在开发过程中生产,提供的服务以及创造和购买的产品由生产设备和设施组成的人工文化。公司的制度文化层体现在其管理体系和倡导所形成的价值观以及相关概念和感知,即反映系统中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层是企业文化的最内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在长期生产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基本信念,价值观,职业道德和精神观念,是企业理念总和。

2.2企业班组文化特点。(1)系统性。企业班组文化不是单一存在的,它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大基本内容构建而来,这三个基本内容里也包含很多因素。(2)历史性与时代性。在公司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企业班组文化慢慢形成,发展和完善。同时企业班组文化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整个社会环境和历史传统。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班组文化不断发展,完善和改革。(3)民族性。经历多个世纪的洗礼,不同地区形成了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企业在某个地区成立,都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地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民族特色将不可避免地融入企业班组文化。(4)差异性。不同公司在环境、特征、历史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尽管某些公司的企业班组文化(例如公司精神和公司理念)相似或者相同,但在特定的实践活动中通常也存在不同程度地差异。(5)相对稳定性。企业班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公司自身的进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很长时间的检验实现的。企业班组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并成为公司所有成员所遵循的规范。(6)整合性。企业班组文化是一个综合的,多维的复杂系统,因此,企业班组文化的研究和实践也应从整体着手,进行多方面的综合探究。这是企业班组文化具有整合性的体现。

3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方案措施

3.1将文化融入工作全过程。在石油企业班组文化建设中,班组负责人首先要对公司核心内涵进行整合与凝练,企业班组文化手册的制作与印刷、统一的企业标识的制作只是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基础。重点是文化的软着陆。要扩大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工作一体化,注重团队现场实施”的基本原则[4]。通过多种方式,将企业文化的核心概念和基础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从而使每个人都能理解不同的概念性句子和词汇。尽管企业文化具有约束力,但必须将其与公司的不同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在班组文化建设中,公司的核心内涵和基础作为指导思想,按照一定的工作标准和制度规则,制定有关系统。在工作前给员工进行相关工作的预警教育,让他们学会检查相关设备和设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保障员工可以正确操作程序并在发现问题后迅速纠正问题。如果问题普遍存在,将启动高级补救警报,调整生产过程,操作程序和设备,并对员工进行知识,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的培训,直到解决这个问题。工作后,让每名员工发言,将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说出来,及时总结相关工作经验,避免威胁事件的发生。每个员工在自己工作过程中也要树立安全意识。在保证工作顺利进行且符合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成本。还可以建立相关奖励机制,对在工作中表现良好的员工进行相关奖励,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积极性提升了,石油企业也会得到较好地发展。

3.2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进行各种文化活动是促进企业班组文化建设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展与石油相关的文化活动可以使员工更容易理解石油企业班组文化,增强员工对安全生产,学习,维护的意识,员工通过参与相关石油文化活动增强了对石油企业班组文化的认同感。员工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起团队意识并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举办的文化活动可以包括:组织企业文化意识竞赛,企业文化朗诵,企业文化论文,企业文化书法竞赛以及评选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单位和班组等其他活动。开展节能减排活动,技术创新团队研究活动,爱心奉献示范,先进班组选拔工作等,在这些活动中可以适当地将公司理念添加进来,这样员工可以加深对公司理念地理解。用公司理念来要求自己,自我指导,自我完善,最终得到共同发展的结果。

3.3选用合适的班组负责人并不断提升素质。建立班组文化需要有相应的负责人进行规范管理。企业班组文化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企业的良好稳定发展,离不开健康有益的企业班组文化。班组负责人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的作用尤为重要。班组负责人的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已成为企业班组文化建设前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在任命负责人时,要根据负责人的职务说明,明确对班组负责人在组织,管理,技能水平等方面的要求标准。通过上级领导直接任命,员工民主选举以及毛遂自荐的形式选择班组负责人,必要时需要对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并对其过去的工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估。选择热爱工作,愿意贡献,个人能力强,有团队精神以及具有强烈的管理意愿和更好的管理潜力的员工成为班组负责人。任命后,可以给班组负责人适当的权力,当然还要给这些班组负责人在工作上一定程度地引导和帮助,逐渐提高班组负责人组织,管理,技能水平的能力,以便使班组负责人的领导地位得到保证,减少带动员工进行工作的阻力,更好地领导其他员工。通过班组负责人的有利带动,加之各种奖励机制的实施,班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也逐渐加深,促进了个人和企业共同进步。

3.4建设班组家文化。家庭是员工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企业班组员工内部也同样要以和谐为核心建设家文化。员工住宅要注意保持环境良好,在员工住宅安装员工全家福展示板。每张全家福下方是家庭成员说明,这样员工能体会到家的温暖,增加他们的工作动力。员工间要以微笑相待,在其他员工有困难时及时帮助,让他们感受到同伴带来的温暖。班组负责人可适当调整时间让员工带自己的家人参观公司,让员工的家人了解他们的工作,增进员工与家人、员工与企业的感情,使得员工与企业更好的发展。也可以适当组织郊游和其他活动,以使家庭成员融入企业,了解和支持公司的班组文化建设。

4结语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2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富民强区,建设幸福”总体目标,贯彻《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有重点、多层面、全方位地开展法治文化建设活动,不断加强普法阵地建设,拓宽法制宣传教育渠道,教育、引导全区公民普遍确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自由平等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养成崇尚法治权威、自觉依法办事的习惯。

通过全面实施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加强普法宣传阵地建设,提高法治文化元素含量,建立普法人才队伍,推出系列文化产品,打造符合我区实际的特色普法品牌,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全区法治文化建设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为法治、平安建设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二、活动时间和内容

从年4月至12月,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要紧紧围绕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的各项内容,大力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宣传法律知识,拓宽普法途径,为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品牌打下坚实基础。法治文化建设“七个一工程”活动内容具体如下:

1、建立一项法律服务参与普法宣传新机制。有效整合法律服务力量,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人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投身普法工作,通过参与法制栏目制作、开展普法活动、参与普法讲师团等形式,扩大普法宣传面,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效的法制教育和法律服务,切实提高普法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2、创建一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结合城乡环境改造、区政建设、新农村建设等,结合当地实际,加大投入,建设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努力扩大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覆盖面。主题公园或法治文化长廊要设立宣传栏、宣传图标,包含法制漫画、法制标语、普法信息等内容,既要便于群众观览,又要体现最新的普法形势,使之逐渐成为基层群众接受法制教育的中心地带。

3、开设一个普法宣传栏目。区普法办拟与区广播电视台协作,在办好《法治》节目的同时,积极组织法律服务人员,结合业务工作,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素材,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培养群众的法律意识。

4、建设一个普法网站。区普法网继续完善栏目,充实内容,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要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宣传法律法规,普法工作动态,解决法律问题,为群众更及时、更全面地掌握法律知识、了解普法进程开辟新的通道。

5、组建一支“六五”普法讲师团。区普法办拟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学校、法律服务单位中选取业务宣传骨干,组建“六五”普法讲师团,及时开展法律“六进”工作,为干部群众宣讲法律知识,接受法律咨询,提高法律素养。

6、运用一套电子宣传屏幕。设有电子屏幕的单位,要利用四月普法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等重要宣传时期,在政府机关、重要街道、居委会等醒目位置,连续滚动播出普法宣传短片和普法标语,为普法工作造声造势。

7、建立一支法制文艺演出队。各乡镇(街道)普法办借助各单位、社区、村居的文艺演出队,组建法制文艺演出队,把法律知识编成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快板、相声、小品等文艺节目,为群众普法教育提供新载体,增强普法宣传的趣味性。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活动重点在基层,各乡镇(街道)、区直各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将其作为贯彻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化法治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普法成员单位责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在此基础上,创新工作思路,狠抓贯彻落实,确保“七个一”工程取得实质性效果。

(二)认真部署,积极实施。各单位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关于在全区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部署和各自实际,精心策划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层层发动,认真抓好组织落实。特别要结合四月份的全区法制宣传月活动,尽快启动规定的项目,争取尽早形成机制,发挥出显著效果。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以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宗旨,以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维护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大政府对村级公共文化资源的供给,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基层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建设,提高服务能力,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村级文化建设格局,夯实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文化保障。

二、目标任务

到年底,全市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核心,以加强“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为重点,以重点带全局,以工程促发展,改善农村文化设施条件,提升农村文化队伍素质,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培育我市农村文化特色,全面开创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方法步骤

(一)不断提升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水平。一是提升村文化大院整体建设水平。按照上级关于文化大院分类建设的思路,前全市690个行政村要建成三类文化大院,年前20%的行政村实现一类文化大院的建设规模,30%的实现二类文化大院的建设规模。二是不断实现农家书屋建设新突破。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建设标准,因村制宜,分类实施,到年底基本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目标。三是加快推进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站点扩展工作。与全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相结合,加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建设力度,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进村入户”。按照关于公共电子阅览室“1181”建设目标,年前全市建成8个规范化公共电子阅览室;至年完成各级网点的拓展任务。四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按照同步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整体转换的方式实现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年11月前,分片区逐步完成城区4万户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年11月至年底,完成10处镇街区10万有线电视用户的整体转换。

(二)大力推进村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村级文化队伍建设。要结合村级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着力培养和吸收农村文化骨干,发展和聘请村文化志愿者,以点带面,逐步培育和建立起扎根基层、热心文化的村文化服务队伍,使之成为村级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年底要对全市农村文化人才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年底前实现村村有文化协管员的目标。二是扶持乡村民间文化队伍发展。把乡村民间文化人才开发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继续实施好农村文化“百、千、万”计划,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办文化,重点扶持王锡之等140名优秀乡土文化人才和星光艺术团、小章竹马、大陆锣鼓等12个乡土文化团队,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突出作用。三是加强村级文化队伍培训。市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开展村级文化队伍培训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单位。年前,要建立和实施村文化人才轮训制度,依托共享工程不断拓宽培训模式,积极组织专业人员下乡村开展“一对一、面对面”培训。年前,对所有村级文艺队伍培训一遍。

(三)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村级文化建设。一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结合各村居实际,抓好音乐、舞蹈、戏曲、美术、书法、摄影、染织、编织、剪纸、民俗等特色文化建设,打造文化精品和亮点。年前,全市要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现代农村文化新格局。二是积极发展农民自办文化。充分利用市镇两级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对投资村级文化建设的企业和项目进行贴息、奖励、资助,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农村业余剧团,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三是建立城市对农村的援助机制。与组织部正在实施的市直部门包村和党员联户活动相结合,建立城乡共建、对口帮扶的长效机制,引导经费和资源投向村级文化建设。采取企业冠名、文企结对、社会捐建等方式,发动城市居民、农村在外工作的知名人士、企业家或团体,支持村级文化建设。

(四)切实推动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一是加强对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市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承担对村级文化建设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具体职责。每年在村文化大院建设一批基层服务点,定期开展送书下乡、送戏下乡活动,积极面向村民开展文化指导和服务。二是面向乡村开展数字文化信息资源服务。加快村级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步伐,提供电子图书阅读、信息查询、网页浏览、影音视听、远程教育、自助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努力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农村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确保农民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数字文化服务。三是组织优秀文艺资源进农村。通过组织开展春节文艺调演、绿博会文艺汇演、浓情四季文艺演出和京剧擂台赛,举办农民艺术节、农民读书节等形式,积极培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提高节目质量,提升农村文化活动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强全市村级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成立市村级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各镇街区要按照实施方案要求,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将村级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文化建设总体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村级文化建设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村党支部、村委会要把村级文化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明确一名委员负责组织文化工作,明确任务、责任到人,使村级文化建设真正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

(二)强化经费保障。各镇街区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并确保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村级文化设备购置、活动开展和人员培训。要运用补贴、奖励、项目拨款等方式,加强对村级文化建设的经费支持。运用减税免税政策、授予荣誉称号、冠名等措施,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和公益文化活动项目进行资助或捐赠。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级自建能力,是解决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保障的长久之策和根本出路。#p#分页标题#e#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4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阳光文化建设为主线,不断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提高干部职工幸福指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熟练、作风优良,富有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地税事业提供阳光的文化指引,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实施阳光文化建设,使全县地税系统广大税务干部职工形成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心态;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工作心态;勤勉互助、和睦友好的相处心态;埋首苦学、精益求精的学习心态。加强全体干部职工之间团结友善、奋发向上的精神纽带,形成具有地税特色的阳光文化合力,营造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和睦互助的阳光氛围,真正实现阳光文化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塑造地税健康和谐的文化风尚,打造具有地税特色的阳光文化产品,推动地税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活动内容

将2015年确定为地方税务局“阳光心态建设年”,开展一系列活动。

1、读书静心活动

开展一系列读书活动:举办读书交流会,每位税务干部推荐一篇好文章或是一本好书籍,进行单位间交流阅读,并对推荐的文章书籍进行投票,评出“2015年度最受欢迎作品”。举办读书心得征文比赛,在全局范围内开展“真情真感”读书心得征文活动,鼓励全局税干多读书、读好书,读有所感、读有所获,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2、国学养心活动

在系统内大力推行传统国学经典,以“修身、齐家”为主题,以“礼义廉耻、忠孝仁义”为主要内容,结合实际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开展“道德讲堂”、“国学大讲堂”,邀请国学名家、大学教授开堂授课,讲解礼仪道德、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国学精粹;建立视频库、文库,鼓励税务干部在业余生活中自主学习国学知识,帮助税务干部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营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3、典型明心活动

在系统内开展“最美税务人”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寻求榜样的力量,以身边人、身边事为中心,在全局系统内寻找感动你我的模范人物。要求各分局推荐2名、机关科室推荐3名,通过先进报告会、先进事迹展出等方式,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敢于进取的税务精神。

4、交流谈心活动

各分局应定期开展谈心活动,设立交心时间。由分局负责人牵头,不限定参加人数,以自由、轻松的氛围、以朋友间的对话,了解税务干部们的所思、所想,鼓励税务干部们“想”无不言、言无不尽,倾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生活中遇到的烦恼,以及希望县局明确的事项、建议等,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廉政醒心活动

利用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向地税干部传递廉政工作信息,约束和规范干部言行举止;拓展廉政学习方式,积极开展读廉政书、看廉政片、听廉政课、廉政书画展等活动。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以四分式廉政建设为载体,开展先进典型汇报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法院庭审旁听等,正反结合开展警示教育。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提高守法意识。邀请党校、纪委等单位、部门的人员,来为地税干部上形势分析课、廉政教育课,使广大干部职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和分清工作形势。

6、党建凝心活动

开展“党建文化凝心”活动,用党建的“神”来凝聚文化的“魂”,以“文”化人,发挥各基层党组织的凝聚作用,梳理党员信息资料库、健全管理台账、理顺党组织关系、配齐配强基层党组织的班子等,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建各项工作。号召基层党员在身先士卒,争当排头兵,积极发展党员新力量,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提升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

7、兴趣修心活动

成立各类兴趣活动组织。组织摄影、乒乓球、篮球、自行车骑行等俱乐部开展活动,引导干部职工以健康文明的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生活,加强沟通,加深理解,增进团结。有针对性、选择性的组织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文艺演出、趣味游戏、摄影、书法、绘画作品欣赏以及外出参观等活动,通过群体性活动的开展,展示职工才华,活跃文化生活,和谐全局气氛。

四、相关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

地税阳光文化建设是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管理水平、构建智慧地税的重要举措。各单位必须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把地税阳光文化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程,渗透到以组织收入为中心的地税工作当中,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组织领导。

阳光文化建设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充分发挥表率带头作用;要按照注重实效、简便可行的原则制定相关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文化建设长期深入开展。各分局在活动开展期间要做好图片、文字的搜集、整理工作,年终县局将对活动的开展进行集中展出。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民爆企业;PDCA循环;安全文化;双动力驱动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下提出的,是被企业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1-2]。民爆行业近年来面临生产技术与工艺设备的革新,加之民爆行业自身就属于高危行业,安全成为此类企业发展的生命线[3-4]。现如今民爆企业本质安全建设尚未健全,不能全面规避事故发生,安全文化建设成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有效补偿措施,在实现民爆企业安全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国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多的成果,如王秉等[5]从安全文化生成的因素、途径、动力与表现形态4个方面提出了“6-5-2-4”安全文化生成理论,宋四新等[6]对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员工行为和企业行动提出了文化建设改进措施,朱立波[7]介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经验。国内在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的成果还较少,总结借鉴安全文化研究成果,结合《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与PDCA循环理论构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提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框架,总结安全文化建设驱动力提升策略,以期为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1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

《导则》中将安全文化建设基本要素分为安全承诺、行为规范与程序、信息传播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参与、自主学习与改进、评估、审核8项内容,结合基本要素,基于PDCA循环原理构建了3层次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如图1所示,各阶段的迭代更新促进民爆企业安全文化提升。模型中第1层为准备阶段,包括了组织架构、人才与物力资源准备,资料的归集整理、企业现状分析和安全文化建设方案的制定。第2层为实施阶段,其核心层是安全理念文化体系的梳理与建设;安全制度文化体系、安全行为文化体系与安全环境文化体系共同实现安全行为的规范与程序化,构成了实施阶段的基础层,其中安全制度文化体系是文化建设的具象化载体,安全行为文化体系是人员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总和,安全环境文化体系用以实现生产工艺、设施、作业条件等要素达到本质安全化并与人文环境相互和谐配套,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物质安全环境和人文安全环境;建设信息传播与沟通、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组织参与、教育与考核四大机制,构成实施阶段的支撑层。第3层为检查与修正阶段,通过调研审核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以员工安全保障能力的提升为评估分析的具象表征检验安全文化建设是否向正向发展,总结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修正,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稳步发展[8]。

2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程

2.1全员参与下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架构设置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是涉及到企业全体人员的一项重要建设内容,民爆企业各生产点分散,组织结构复杂,结合民爆企业实际情况,在实践中将民爆企业人员分为决策层、管理层、班组执行层、作业层四个层级,明确全员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任务如图2所示,此组织框架由决策层向下形成自上而下依托于管理方式的管理性企业安全文化形成驱动力,也产生了由作业层向上形成的自下而上的自发性企业安全文化形成驱动力,构建了上下贯通的互联互动性管理性与自发性叠加的双动力驱动发展的实践框架,保证了安全文化形成的动力及其动态更新的时效性。

2.2双动力驱动的安全文化建设发展规律

企业安全文化形成的诱发因素可概括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威胁和人的安全需要,安全文化形成的过程即为应对安全威胁的过程,安全文化形成的表征可具象为企业员工安全保障能力。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且阶梯式上升的过程,建设进程是人员对安全威胁从认识到应对最后将其消除的过程,企业安全文化随着多轮基于安全文化建设模型的循环提升,最终建设出理想型的企业安全文化,助力民爆企业实现本质安全化,企业对安全的需要程度与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相互刺激相互作用,描述了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发展进程如图3所示。安全需要的提升主要是基于员工随着安全素质的提升而产生“我要安全”的自发性动力驱动,随着安全需要的提升,企业员工认识和解决安全威胁的能力也随之提升,由此推动了安全文化的发展。企业员工应对安全威胁的过程是应对方法与应对结果相互作用的循环,初始阶段安全威胁的应对主要是依靠管理方式产生的被动型管理动力驱动,随着人员安全素质的提升,后期应对则是基于自发性与管理性的双动力驱动,因此,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初中期,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成效与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提升呈现正相关趋势,当安全文化建设趋于成熟时,发展进程将逐渐缓慢。

2.3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双动力提升策略

2.3.1管理动力提升策略

(1)健全民爆企业安全制度规范体系。民爆行业作为高危行业,国家已对其规范制定了较为健全的强制性与推荐性标准,而对企业来说,还需要依据国家的基础要求,增加覆盖企业全员、全业务范围、危险物品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等全生命周期、全作业流程的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体系。

(2)应用前沿技术,人机联合,构建“大监督”机制。多数民爆企业业务面广,组织分散,危险因素多且交叉影响,传统的单部门集中监管模式已不能有效发挥监管作用[9]。将监督任务分解到全组织体系中,建设全员都是安全员的氛围,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形成“全员+智能设备”监管体系,以此构建涵盖全员、全方位的大监督机制。

(3)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建好物质安全环境。构建完善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预防机制,科学引进民爆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吸收相似企业先进安全科学与管理经验,做好民爆企业本质安全化。

2.3.2自发动力提升策略

(1)完善培训机制,加强知识技能教育强度。教育培训是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素质最直接的一条途径,安全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自发动力的提升[10]。完善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安全意识与安全保障能力的教育内容,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利用在线教育、视听教育、AR交互等新方法,建立并落实学习奖惩机制,将培训方式从缺乏主动性的传统被动灌输模式转变为自发性积极主动学习,加快员工安全素质提升。

(2)健全安全文化传播与沟通机制。利用新媒体、广播、视频、面对面宣贯等方式畅通文化传播途径,加速员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解、认同与执行。畅通企业上下沟通渠道,通过全员讲企业安全文化、提安全理念、论文化缺陷等方式增加全员参与感、认同感与成就感,有力提升全员自发动力。

(3)强化情感交流,建好人文安全环境。做好环境可视化建设,开展亲情展示与亲属慰问等活动增加员工情感羁绊;通过员工间结对帮扶、联保互助、结对员工同等奖罚等方式加深员工之间的联系,建设依托于深厚情感的人文安全环境,促使自发性动力提升。

3结论

在民爆企业未能实现本质安全的今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效果对安全生产能力存在着极大的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和艰巨性特征的重要任务。为提升民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速度,构建了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框架和发展进程,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提速增效的相关策略。

(1)基于PDCA循环理论构建了民爆企业3阶段安全文化建设模型,其中计划准备阶段包括了组织架构、人才与物力资源准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方案制定,实施阶段包括了4体系4机制的实施建设,检查与修正阶段包括成效调研、审核、评价和修正。

(2)依托于管理性动力和自发性动力的双动力驱动模型,明确了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作业层4层次安全文化建设框架与任务,分析了在双动力驱动下初中期安全文化建设与人员安全素质成正相关。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6

一、基本概念

什么是档案?当前学者们关于档案方面的研究较多,涉及范围较广,但是有关档案的定义方面学者们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一般而言,学者们认为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保存的原始资料或者原始记录。因此可以认为档案见证了历史的发展,是文明的一种传承。由档案的定义可以推出文化档案应该是能够反映在历史变迁、人情风俗、自然风光的具有独特意义的原始文化记录或原始文化遗迹等。而地方文化档案则是有关某地历史文化相关活动的原始记录,或者记载某地历史文化的载体平台等,体现地方的历史和文化。因此地方文化档案中蕴藏着某地的历史文化,蕴藏着某地的历史资源,有助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数字文化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对地方文化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档案载体或档案形式,有助于提高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便于存储地方文化档案。

二、地方文化档案资源的种类

由于地方文化档案资源的形成与地方历史变迁、人民生活习惯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地方文化档案资源的种类多样,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民间节庆风俗档案。在历史形成过程中,各地具有众多的美丽传说,其文化渊博,范围宽泛,并逐渐在演化成庆典节日,被当地百姓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以此纪念曾经历史上人物等。

(二)名人档案。在地方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历史领域、经济领域等出现了众多著名人物,这些都是地方著名的文化资产。建立地方名人档案,通过研究人物档案的信息来了解这些人物,可以使人们更加深度的对这些人物进行认识和了解。因此建立当地名人档案是对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促进地方特色文化发展具有显著意义。

(三)手工技艺档案。民间手工技艺是艺人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具有本地鲜明的民族气息和文化特色。当前,由于社会发展,从事手工技艺的人们越来越少,再加上其他原因导致民间手工技艺逐渐失传甚至消失。整理地方手工技艺的原始记录和相关材料汇编成册,建立专门的地方手工技艺文化档案,既能保护地方传统手工技艺,又能传承地方手工技艺。

(四)地方特色饮食档案。中国美食香溢天下,饮食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标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因此各地由于环境、地理特征等不同而形成不同的饮食风格,充分体现出当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习惯。

(五)名胜古迹档案。历史源远流长,拥有灿烂夺目的文化,所造就的名胜古迹一一向世人诉说着地方历史的变迁,并给世人留下了让人流连忘还名胜古迹,这些无不代表地方悠久文化,给地方历史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地方文化档案资源建设现状

地方文化特色档案主要是指具有本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并对本地社会发展有一定价值、能服务于本地文化发展的原始记录和反映,是研究地方文化、地方历史发展的第一手珍贵史料。目前地方文化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主要为:

(一)出台相关的保护和开发政策。为保护和开发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在各地政府的领导下,基本各地陆续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地方资源档案保护体系,为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相对完善的规则和制度,使得地方文化特色档案资源的保护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制度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39个项目跻身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位居世界第一,这些充分得力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地方文化资源保护政策,也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果。

(二)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档案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在2004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国家战略工作时,各地方就组织专家研讨地方文化档案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并指定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地方档案建设和保护中的事项,以保证工作有效全面的进行开展,如拟定地方文化档案资源的保护名录,建立地方文化保护协会等,便于今后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存在不足。经过地方各级努力,地方文化档案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一是大部分的地方文化保护意识淡薄,众多的地方文化遗迹没有得到充分的建设和挖掘;二是地方文化资源建设没有形成统一性和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对古遗迹进行有效的维护和建设,大大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充分发挥地方文化资源的作用;三是广大民众对地方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欠缺,没有主动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意识;四是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成果较少,没有引起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视。

四、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地方文化档案的归档工作。建设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其基础工作首要是做好地方文化档案的归档工作,尤其是数字文化档案的归档工作。归档是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基石,没有档案的归档,则建设和利用都是空谈。首先要注意文化档案收集的渠道,由于地方文化档案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下来的,它存在于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地方,要想深入挖掘收集地方文化档案资源,则需要扩宽收集渠道。二是地方文化档案涉及类别较多,在归档过程中,要分类分专题进行,避免工作重复、资金浪费等问题。三是借助多种平台收集信息。当前互联网使用广泛,新媒体层出不穷,可以在传统收集方式之外,借助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多角度征集民间的地方文化档案资源。

(二)加强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档案的归档、保护和运用。而要确保这些工作顺利进行,建立系统的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则需要一定的专业人员来开展工作。因此一是要想法设法引进人才,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并通过丰厚的薪酬和待遇吸引高水准的专业人才加入地方数字文化档案建设工作;二是内部要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注重引进所需人才的同时,要基于当前从业人员的素质,合理安排有关培训课程,要求专业技能强的人员前来授课,提升当前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更好的开展工作。三是从公益角度,建立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当地民间力量完善本地数字文化档案建设的有关基础性工作等。

(三)共建共享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库。目前各地政府逐步重视地方文化档案资源建设工作,尤其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已经开始重视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方面工作。但因时代原因,使得很多地方文化档案资源分布在不同的档案馆或者个人收藏里,甚至部分文化档案资源作为了馆藏镇馆之物,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建设完善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则需进一步加强各馆际间合作交流,共享各馆的特色文化档案资源,共同建设地方数字文化档案资源库,共享所建设的数字档案成果,从而实现地方文化档案效益最大化。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系统;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0引言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于本科、研究生的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确立了重技能培养的基本思想,确定了以任务驱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手段为主的教育模式,同时办学导向集产、学、研、用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在各自的优势领域服务于社会。在信息化方面,新的时期我国IT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合作方向,基于这些新兴技术核心的应用开发建设使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用”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笔者认为,在各个高职院校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的现阶段,各院校有足够的实力实现以学院师资为主、寻求多种合作模式的发展方略,真正做到自身主导的信息化建设、网络安全建设。自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职业院校面临的信息化工作在相对较长的时期仅仅是网络管理工作,在相关的行业测评标准出台之前,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信息系统平台的涉及面较少,对应的来自于网络威胁的渠道也较少,因此,一般高职院校的网站部门相对人员较少,主要从事于网络建设与运维、网站建设与管理工作,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全面开展,职业院校的压力与日俱增。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体部分,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教学同等重要,下面就信息化建设中职业院校面临的几个典型问题进行阐述。

1以自身优势师资为主,多途径引进高技能人才,妥善解决人员问题

各个院校的信息化工作开展离不开专业的人员,相当一部分院校受限于既定政策无法解决人手问题,多数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来源于原网络管理与网站管理人员的转型,信息化推进迟缓。解决人员问题,首先要依托于高职院校的天然优势,信息工程系在多年的专业建设与课程群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大数据方面培养了一批出色的专业教师,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倡导以自身优势资源为主体的核心团队,是处最高优先级别的。作为人事管理部门,综合评聘办法与信息化长远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辅助,妥善解决相关人员的教学工作、学生管理、科研工作,避免阵线拉的过长,切实保障全身心投入,同时,落实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鼓励专业人员参加认证并优先聘任。其次,针对长期的信息化建设所需人才做好人才招聘预案,在公开招聘中层层把关,做到“轻学历、重能力”,严把面试环节,优先考虑大学期间做过项目开发与管理的毕业生,将真正的人才留下来。信息化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离不开有经验的工程师参与,院方可通过外聘的形式聘用在企业、公司从事过软件系统开发人员,这类人员一般具有很强的时间概念,在项目进度有比较科学的规划,是信息化项目高效推进的有力保障。

2以教学信息化为出发点,解决资金来源及持续性资金投入

搞信息化建设,资金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是单单一个部门所能左右的事情,综合一个院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必然有其发展侧重点,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阶段,不能仅凭一句“各院校领导必须重视”就能解决,作为信息化工作的执行者,信息中心、教务处以及其他责任部门有义务结合工作需求,引导院方在资金方面加强投入。步入十三五以来,不管是从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等级保护以及具化到各级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的专业建设、技能大赛等引领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的举措,各级各类的会议、培训使对口责任人对高职发展规划与信息化路线有了清晰的认识,在参加会议和培训的过程中,敦促相应院级分管领导一同参会,与院级决策达成共识,是解决信息化发展中资金支持的有效途径。其次,解决资金问题需要从校企合作作为切入点,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模式已施行多年,企业资金的先期投入不可忽视,以定向培养为主要方向,杜绝单纯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进驻学校,真正实现高技能培养,高就业率回报,力争实现良性的校企共建,达到双赢目的;网络学习空间的推广、多媒体教室与标准化考场的建设、信息化实训室的建设等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投入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及执行者,要开拓思路,激活资金注入新模式,用市场化思维运营管理,全面盘活智慧校园,在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以院校为服务主体,以科技公司与ISP服务商为运维方,建立三方合作模式,公司与运营商在前期资金注入,按照院校需求改建院校网络、部署应用存储系统、部署网络行为审计与网络安全系统、建设运维管理平台,后期由科技公司派工程师协助处理院校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相关事务,ISP运营商建立大学生服务中心,全面处理校园网前端问题,当然,在面向全院提供无感知无线互联网接入的同时,科技公司与ISP运营商分享服务红利,院方不参与分成但对定价与运维具有指导性意见。

3高速发展的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的安全问题

自进入“十三五”以来,无论是从国家的信息化规划还是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都对信息化工作人员的系统开发、运维能力做出了具体的要求,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实施以及2019年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时代的来临,又在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对信息化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明确指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必须将信息系统的安全作为所有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信息系统的安全要明确全员责任,网络与信息安全不仅仅是网络安全管理员的责任,也是信息化建设开发、运维人员的责任,更是所有信息化产品使用者的责任,信息系统安全要技术层面与意识层面双管齐下,通过与信息系统所有参与者(含各系部、开发运维人员、教职工)签署网络安全责任书,通过学院、网安、专家组织信息系统安全培训,通过开展网络安全周等一系列活动,以意识指导行为,提高全员信息系统安全使用规范。从管理与技术层面,要定期做好信息系统的定级与测评工作,尤其是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要对系统所涉及的架构、账户做安全性策略及密码复杂度设计;对服务器资源使用进行权限设置,对重要信息系统采用密码技术保障数据的通信完整性及存储完整性;对涉及网站站群及论坛类的外宣服务平台,搭建waf防火墙,配置站点文件检测程序,设置时段文件上传策略,预防SQL注入及恶性篡改事件的发生;搭建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系统,保障网络行为六个月可追查,落实网络行为责任;建立数据备份容灾机制,使用虚拟服务器集群要做好服务器数据异地存储,并且定期做好虚拟机系统的备份工作;屏蔽外网威胁,须设置边界防护,关闭不必要端口映射,以VPN方式提供对外资源访问。

4合理科学解决高强度信息化建设环境下的运维问题

在职业院校信息化建设的初期,首先要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摒弃一贯依赖采购市场化产品的方式,除去教务系统、财务系统外,在其他方面力争自主开发,力主数据一个库,因特殊原因采购的软件系统,须供货方提供程序对接接口以供二次开发,彻底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确定发展思路,在各信息系统开发环节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以系部需求为出发点,在功能、视图、运维等方面与使用方密切沟通,在测试阶段对出现的bug及时修复,交付后除部门授权外不得私自更改数据库任何数据。自主开发的系统在使用方面可能不如市场成熟化的产品完善,但是优点胜在系统维护、迁移性、扩展性、数据统一,这就需要全员统一思想,顶住压力,渡过困难时期。在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往往是重开发、轻运维的时期,各方面问题会随之暴露。再困难的时期,也要把信息系统安全放在第一位,从制度方面入手,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定系统建设管理制度,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系统运维管理制度,制度重在落实,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力量,机房管理方面可由学生定期进行机房环境、设备、系统巡查并做好记录;网络方面,由信息中心牵头成立信息化运维小组,负责教师一体机、自主打印机、监控、办公电脑等方面的软硬件维护,并形成维护日志;信息系统方面,由网站管理员对网站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备份,由软件系统开发人员对CRP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他交付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由各部门管理员在经过培训后对各自负责的系统进行管理和数据备份。

5结语

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新时期、新技术环境下对信息化建设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工作模式越来越向IT行业公司靠拢,在新的挑战面前,只有突破高校传统管理模式,求新、求变,才能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发展之路。在科学合理高效的工作状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真正意义上的智慧校园、物联网校园、云平台校园很快就会普及。

参考文献:

[1]邹亚峰.新时期高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年8月,第22卷第16期,220-221.

[2]熊振华.信息化技术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信息周刊,2019年第5期,166-167.

文化建设方案范文8

关键词:大学生;寝室文化;工作室

大学生寝室根据成员学习生活表现、兴趣爱好等的不同可分为学习型、信息型、娱乐型、艺术型、驿站型等,通过寝室文化建设本应展现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但普遍现有的高职院校寝室文化建设成效并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寝室文化育人的功能。学生们对寝室文化建设是有向往和憧憬的,但由于寝室的场地、设施有限,学生的资金有限,对室内设计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缺乏,对寝室文化的设计和打造呈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状。基于此,围绕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问题,提出寝室文化设计工作室创业项目,旨在帮助同学们充分挖掘各寝室的精神文化特质,指导或帮助其开展寝室文化营造和建设。工作室应由相关专业同学组成,需拥有网络营销、艺术设计、家装设计等经验,通过在校内多平台、多渠道营销推广寝室文化设计工作室,对寝室成员性格特征、行为习惯、成员心理需求、寝室格局、整体色调等寝室软硬环境入手,设计出符合寝室成员特色、寝室文化类型的寝室文化设计方案,并按照方案组织团队进行寝室文化打造。

1工作室设计指导要点

1.1调查走访,挖掘需求

根据学生寝室现有的状况和寝室成员的需求进行方案定制,以安全和环保为前提,打造符合大学生生活、学习氛围的特色寝室文化。本着“提升寝室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收取适当的方案设计费和人工费,提供的服务性价比极高。根据寝室成员学习生活表现、兴趣爱好等特点,着力打造学习型、信息型、娱乐型、艺术型、驿站型等文化类型。

1.2启发学生,做好设计

从寝室装饰与文化建设设计到对学生寝室的改造,这对学生寝室标准化管理工作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由此,工作室负责同学应与学生处、宿舍管理人员等多方沟通,在不违反学校管理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创意设计和装饰工作。为了避免在寝室装饰和文化建设中形成简单的复制、迁移,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寝室风格,在工作室创意设计中,会引导各寝室成员结合专业、兴趣爱好、优势特征等因素,充分挖掘本寝室的特色,让寝室成员参与到寝室文化创意与建设的全过程,表达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1.3完善推广,保证运营

以校园为创业起点,通过校园网络社交平台宣传本工作室的创意理念,推广业务;通过打造精品寝室实现口碑营销。为校园寝室文化建设,推广方式多种多样,如:线上推广、线下服务。通过设计寝室样板间等形式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觉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挖掘他们的潜在需求。在资金方面,本项目的装饰材料费用由学生按照要求自行采购或代为采购,主要收取咨询费、设计费、劳务费等,由此启动资金需求较小,可凭借项目费用支持。

1.4项目特色,鼓励创新

提供的寝室文化方案设计以环保和安全为前提,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下开展寝室设计和打造。装扮以环保贴纸为主,墙贴纸具有易移动粘贴方便的优点,并且也不会破坏墙面的原貌。同时,墙贴纸内容丰富,花色多样,表达主题形象鲜明(如:地中海风格、欧美风格、普普风格、古朴风格等等)。也可根据同学的要求绘画,例如:灯开关旁萌萌的卡通图提醒我们节约用电。在墙纸上绘出室友图形,另外也可根据同学的需求打印3D照片作为墙纸;也可通过挂件、摆饰等更充分地体现出一个寝室的主题。

2理论研究,实施准备

2.1知识准备

本项目属于跨学科项目,涉及网络营销、艺术设计、建筑以及装修方面的知识,借助工院这个大平台,项目组成员整合了包括旅游管理系、建筑工程系、艺术系的学生,并且团队成员也有在外从事建筑装饰的工作经验,从学科知识和技术经验上,都有较好的基础条件。

2.2现有条件

指导老师需从事学生工作,拥有直接组织或参与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经验。项目组成员在校参加各社团,有较强的人脉资源与社交能力。寝室文化一直是高校较为重视的一个方面,但在校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以及太多创意来装扮寝室,而本工作室则可帮它们完成从设计到布置的整个实施过程。

2.3项目优势

投资成本较少,工作室设立在校内,可以提供更加直接的产品介绍,让学生对产品进行了解,取得他们的信任;同为大学生,更加了解,更加清楚他们的喜好;设计团队对寝室的结构也非常了解,在设计方面也更加快速、清晰。寝室文化设计犹如一个家庭的装修风格,舒适的环境往往使人身心愉悦,心理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会明显上升。相反则会使寝室成员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不仅不利于寝室人文文化的建设,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工作室的成立具有极大可行性和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发挥其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寝室环境,以健全的人格,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努力。寝室文化工作室指导工作涉及内容广泛,要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出更多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作品,在实践指导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乜慧英.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J].大学生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