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培训总结范例

导游培训总结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1

1研究计划、实施与反思

1.1行动研究的思路与计划

在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体育教学内容和学生专业知识相结合为原则,对其进行体验式培训和身体形态、素质两大板块的设计。第一板块:体验式培训板块。旅游管理专业对体验培训板块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旅游专业的特点是服务性,需要与人沟通交流。体验培训板块的主要目标就是训练学生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旅游专业的体验培训主要是通过户外运动与旅游管理相结合,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二板块:身体形态和素质的板块。主要通过对形体训练,以健美操、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等对学生进行辅助,再通过一些跳绳、仰卧起坐等体育活动进行强化。形体训练和体育舞蹈等身体形态和素质的训练主要是为了给学生塑造健康美好的形象,以形体为表现形式,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最终获得学生在形体和心理的双重美。

1.2行动研究的实施与反思

在实施行动方案前,与方案实施者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对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应对措施。对体验式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成绩进行反思和总结。在体验式培训后发现,学生不仅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增强相互交流和团队协作。第一板块的制定主要根据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制定计划、自己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的目标。在第二板块的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整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改进教学方法,让每位同学认识美。通过一系列的柔韧性和协调性的练习,更好地塑造学生的形体。在实用性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教师也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发现自己的美,放大自己的美。

2行动研究的学生的反馈情况

1)体验式培训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挑战自己,真正实现对自我的磨练,挑战自我,与团队合作无间。通过对学生进行SCL-90心理诊断量表测试,由表1可看出,经过体验式培训的学生,前后的社会适应性能力具有显著的差异(P<0.01),说明体验式培训对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有显著效果的。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者,他们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能主动的、积极的交流,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角色。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在对身体形态和素质板块的实施之前,通过调查问卷对学生身体姿态的基本情况进行调研。同样,待课程实施结束后,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方案实施前后进行对比,分析身体形态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以上调查问卷可知,方案实施前后有很大的差距。对在意自己的身体形态的学生而言,增加了40%左右,63%的学生知道正确的身体姿势,学生通过对身体形态的学习开始意识到对自己应该注重身体形态,并对错误的进行调整,这在课程实施前后也有较大的明显,认识到良好的身体形态对自身的积极影响的学生数量在课程实施后也有明显的增多。

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体会和感受

1)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而言必不可少。通过此次的课程开展,意识到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较模糊,对实用性体育认识不够。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体育对职业特征的重要。

2)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也要体育的实用性特点相结合,这就是实施教学的基本原则。通过此次的行动研究,发现在此次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忽略了学生的训练强度,经过及时的讨论及调整,让学生在身体素质也能有提高。

3)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关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学生自我意识较强,在活动过程中强调个人与团队之间的关系,让其体验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团队意识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实用性体育教学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4)在实施实用性体育时,课程内容要生动形象化。在此次行动研究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华尔兹舞步、形体训练、健美操等项目与旅游从业人员所需必要的基本素质进行结合,注重对学生形体的塑造、气质的培养,既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也对专业素养也有提高。

4结论

1)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沟通意识和团队意识,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和素质。

2)职业性实用性体育教学与学生的职业需求相结合,带动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热情。体验式教学有效的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的沟通能力,团结合作能力。通过一系列的体育舞蹈和健美操身体形态的联系,使学生的身体姿态得到提高。

3)实施实用性体育教学是必要的、有效的。在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中,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特征,同时达到体育教学目的,使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既达到强健体魄、健全人格、服务专业。

作者:樊启学 王飞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第二篇:高职旅游管理认知课程思考

一、旅游专业认知课程教学的开展

1、课程目标

通过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对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旅游就业岗位的认知能力;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具备对不同时期旅游业发展的分析总结能力;掌握旅游企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店)和会展旅游的认知能力;了解旅游就业岗位的情况,具备对导游、计调和外联等主要岗位的认知能力。

2、课程的教学内容

《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项目:旅游行业认知、旅游企业认知和旅游岗位认知,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从宏观到微观的了解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最终落脚点为旅游就业岗位。旅游行业认知模块包含三个认知训练项目———旅游行业的产生与历史、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企业认知模块包含四个认知训练项目———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和会展旅游;旅游岗位认知模块包含三个认知训练项目———导游岗位、计调岗位和外联岗位。

3、教学形式

根据《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项目教学、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授知与参观、实践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演练相结合、实物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旅游专业认知》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本,通过构造一个完整的项目工程,即旅游行业———旅游企业———旅游岗位,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师生通过共同实施该认知项目,把理论知识与参观、实践相结合而进行,鼓励在完成认知的过程中自主探究,激发和支持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和过程的反思,对将来从事具体职业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有较清晰的整体认知。项目教学法将真实工作项目引进课堂,教师按照“任务布置、实施、评估、信息反馈”的完整工作过程进行引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独立学习和参观实践的亲身体会中,了解专业特征和岗位特点,体验到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获得良好的职业行动能力。

二、旅游专业认知课程教学的保障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特性,依托社会资源,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优质的实习平台、广泛的就业平台和校企共同发展产业的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旅游专业认知课程的开设,必须以校企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前提,满足学生参观实践、综合实训的需要。此外,在“工学六合”的基础上,旅游专业认知课程必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结合、实训情境与企业工作环境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结合”,健全和深化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共同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由企业方对学生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实现企业和学院全程结合育人。

2、评价方式改革

构建符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特点的课程考核评价办法,确保考核目标与工作目标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将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形成双重考核标准,同时重点突出“职业精神”这一考核要素。《旅游专业认知》课程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参观、实践、实习环节,从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养成训练。比如,由旅游企业管理人员或行业榜样者介绍旅游行业的职业规范,安排学生到旅游工作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实质内容,将一般职业精神和专业职业精神贯穿于教学中,将职业精神纳入学生的评价考核体系,从而使学生在求职前就对职业意识中的立业、敬业、创业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加激发学习积极性。

作者:卢竹 成润庚 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旅游局

第三篇:高职旅游管理学生认同叙事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中的叙事研究,对典型学生进行深入挖掘。叙事研究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并形成理论。叙事研究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是以叙述的方式回归到当时时空的具体人物与事件中,将个人经历的事件进行叙述转化,揭示当事人在此种情境下的处境和感受。笔者选取具有典型意义和价值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了解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历程,寻找那些隐藏于角落深处的真实世界。笔者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搜集研究资料,经研究对象同意,访谈过程进行了录音,并整理成文字;同时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访谈材料进行自下而上的分析;并在现有教育体制和社会可利用资源下,从实际出发、从质性研究结果出发,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提炼出引导高职旅游管理学生转向专业认同的可操作化的沟通与调适策略,提升高职旅游管理学生的专业认同,降低专业流失率。

二、个案叙事呈现

为全面理解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的历程,本文对访谈资料进行文字转化,以期呈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以下是个案叙事的简要呈现:“不能说喜欢不喜欢,只是成绩决定的,成绩差,旅游管理录取分数低,没什么特别的喜欢;录取了就来了,想想旅游也挺好的专业,能去各种地方玩……”“其实我都没怎么上课,一直都在学生会、团委、社团忙事情,上课都不觉得是主业,但上课的时候觉得老师是很好的,他们都是很专业的,都是研究生,经历也很丰富……学校的(实训)设备很先进,有些像3D电影,可以做实训,还有沙盘……”“学习呢,我每学期都是专业前三,但不是我多努力,是大家都不学习,要不也不会来高职……每次提前两天或者更短时间开始复习,考试就没问题……”“导游考试我们系里很重视的,当年的课程会向这个方向侧重,还有额外的补习课程……我们学得不太认真,也不怎么学……我是最后一周开始看书的,好在通过了。”“企业来招聘实习员工,我报名面试就录取了,这样的大社竞争是很激烈的……已经签了合同……我的待遇应该高于同期实习生1200……这也是我为什么最后决定留下……”

三、编码

为方便编码,笔者将所有访谈内容进行编号,例如“1-A-a1”表示来自第一个访谈群体中第一个访谈者的第一个问题。由于笔者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因此,如果学生在访谈中谈到了其他重要的信息将用“2-B-b’”表示,即来自第二个群体中的第二个访谈者的非常规信息。在此之后,对所有编号访谈进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对开放性编码进行编号,例如:“A1”表示第一个访谈者的第一个开放编码,最终得到309个开放式编码;对主轴编码进行编号,例如:“Z1”表示由开放式编码得到的第一个主轴编码,最终确定42个主轴编码。现选择其中部分信息做范例。

四、译码与建议

(一)译码

笔者所采用的叙事研究方法作为质性研究的一种,对研究教育问题非常适用。在扎根分析的整体过程中,笔者得到了309个开放式编码和42个主轴编码,对信息再一次解释与理解进行译码,得到七个关键性译码,分别是自我期望、家庭、专业教学、实训活动、行业、社会大环境、他者影响。在译码的过程中发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期望作为自身的主观性动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学、实训活动始终促进着专业认同的形成;行业的发展与变化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动力与诱惑,或者前进或者迷失;外部的大环境与家庭的责任又驱使学生必须面对现实,重新审视专业、自我、未来;在研究中笔者发现,“他者”成为认同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他者”可能是专业教师,可能是企业经理,可能是同仁,又或者是师兄姐妹,他们的经历、建议、甚至是一句话都对学生专业认同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总体来看,高职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作用机制。

(二)建议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自觉地认识专业,了解行业,做出合乎理性的认知与评价;同时,发挥主体作用,在困难面前,积极进行自我调适,合理地疏导不良情绪,形成健康积极的自我。另一方面,在面对行业与社会环境变化时,能够自我减压,寻找情绪的出口,并进行适时合理的自我评价。在具体实施层面,要求学校加强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观、价值观,使其学会自我学习与自我教育。

2.发挥教学、实训的积极促进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入社会,紧跟时代脉搏,服务于各行各业。在专业教育与培养手段方面,应牢固把握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和专业教育,模拟实际工作情景,更新培养手段,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格。实习是学生加深专业理解、熟练技艺技能、提早适应未来就业环境的过程,实习工作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高职院校应发挥实习、实训工作的积极效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的世界,正面引导,积极推动。

3.重视对旅游行业的正面宣传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旅游开发过程中环境遭到破坏,旅游市场竞争无序化,旅游活动中宰客现象频发,社会舆论对旅游行业的负面评价频出。在此背景之下,社会和学校应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旅游行业,加强舆论正面宣传,坚定行业信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与行业信赖感。

4.引导家庭回归理性

社会是家庭的集合,学生来自家庭,又将走入社会,走进行业。每名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期望与重托,甚至是父母的梦想及对成功的渴望,每名学生都深孚众望,又必须学会面对现实与压力。学校应尝试建立家长沟通机制,帮助学生家长更加了解旅游业。在具体实施层面,可以每学期“致家长一封信”,让学生家长了解最真实的旅游行业及其未来发展,避免偏听偏信及过度施压的问题。

5.充分发挥他者的正面引导作用

在叙事研究中笔者发现,他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学生的专业认同起着突出性的作用,他者群体的构成丰富,如何引导他者发挥正面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他者中常常出现的角色,来自校内的角色———教师与学长是可控、可调节的。因此,学校方面应发挥积极作用,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的归属感。在具体实施层面,应规范在校教师言行,营造积极和谐的校园氛围;同时,可以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宣讲,传播正能量,坚定在校生的信心,树立榜样,强化信念,促进认同正向发展。

作者:董倩 单位: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高职英语教学旅游管理方法

1.常用旅游英语会话能力的学习途径

1.1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要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场景,让学生在此氛围下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这样学生能够全面准确的掌握教学内容,并促进自身心理机能发展成熟。相比于抽象思维能力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更强一点,他们更容易记住在生活中直接接触到事物比,而对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忘记得很快。学校可以多组织开展与英语相关的,而且学生们都非常感兴趣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特别是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1.2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口语练习

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话能力,要督促学生经常使用,通过不断的对两种语言的转换,日积月累真正提高口语水平。在课前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都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会话能力。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制导游微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自由选景进行全英文的讲解,并鼓励使用课会话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导游的感觉,同时也将所学的灵活处理实际的问题中,大大提高学生英语会话能力。

2.英文导游词的学习方法

2.1教学内容实用化

教师要全面考虑不同景区内容,并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出发,选择最合理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新疆地区旅游英语专业中,旅游局规定该专业学生要想取得英语导游证,就必须要用英文对10个景点进行讲解。所有,教师要提前做好对这些景区的教学准备,其中喀纳斯景区、天池景区主要以自然风光而闻名全国,导游需要对景区各个季节的美景加以描述。要介绍吐鲁番地下灌溉工程,即坎儿井过程中,应说明坎儿井虽然缺少美丽风光,但是由竖井、暗渠、明渠、涝坝构成的土质工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作的导游词应重点坎儿井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说明上。也就是说,教师做教学内容准备时,要在学生英语水平上,把写作知识、写作技巧、景区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然后再进行授课。

2.2教学方法应实践化

学校对旅游管理系学生设置英语导游词课程,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在实际导游中,在现场用英文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应该把这个教学目的作为自己的目标,把导游实际工作过程与课程设置有机的结合起来,采取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导游实景讲解的教学方式,不断细化复杂的教学内容,分为各种具体任务,同时以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有目标的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内容,更了解了实际导游工作场景。另外,在这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在一方面有助于促进学生加强对景区内容的记忆,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写出富有自身特色的英语导游词。此外,通过明确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查找整理资料,制作PPT,加强与其他学生的沟通交流,锻炼自身写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3.英语教学与导游考证相结合

导游证考试是国家和地区组织的行业资格考试,是进入旅游行业的前提。导游证考试对旅游各专业的教学都应该有一定指导作用。另外,在近几年的英语导游口试中也暴露出学生的讲解、应变能力上的不足。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四个方法来把导游英语教学和考证联系起来:(1)坚持“行业标准进教材、进课堂”,把教学内容与技能鉴定有机融合。(2)利用学校的实践时间,统一组织安排对学生的导游考证培训和模拟考核。(3)要求考取导游证的学生在寒、暑假和实践周进旅行社带团,如果取得用人单位工作鉴定等证明材料,并且有一定的带团天数,就能够减免选修课学分。(4)对于未考取任何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实习替代以顺利毕业。这样在旅游英语、导游实务和导游英语课程方面做出改革,在课堂教学融入考试内容,并且对考核方式作出调整,这在很大程度能够激发学生报考职业资格证的热情。

4.总结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2

1.社会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旅游从业和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例如,在今年学校召开的旅游重点专业建设研讨会上,旅行社的领导均表示,在招聘员工的时候,相对成绩而言,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现在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他们招聘毕业生后不能直接上岗,还要从零开始教,费时费力。然而,很多高校按照传统的思维,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学生就业。因此,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实践课程教学,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旅游实践教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生存与发展,是因为受了种种的限制和挑战:一是就业率的压力。二是旅游人才教育市场竞争的压力。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一直采取外延式扩张的发展模式,许多高校为满足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纷纷设立旅游管理专业或在相关专业基础上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几乎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或酒店管理专业,近三年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分布广。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1.校内实践教学难以支持实践教学

由于条件限制,旅游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模拟教室简陋、设施设备缺乏行业规范。简陋的模拟教室造成学生对星级饭店的错误认识,认为星级饭店的客房本该如此。在模拟客房中只能开展极为简单的技能训练。而模拟餐厅经常出现设施不完备,导致训练结果不规范。

2.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滞后

各旅游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发展明显滞后。与校外企业建立的实习合作关系是一种松散型的,尚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靠实习教师个人及同学自己联系,缺少稳定性和可控性。企业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接纳学生实习,往往因企业的效益、积极性和责任,不接受或有选择的接收实习生,严重影响实践教育目标的实现。

3.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和旅游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旅游企业内部在经营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而现在的毕业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发挥高学历的优势。发现问题并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难单方面地从课堂教学中获得提高的,如果再没有正确的引导,当学生就业以后很快就会认为自己不适合这个行业,这使旅游行业成为人才高流失行业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寄希望于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4.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弱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迅速,虽然设立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多,但多数高校一个级只有一个班,隶属于工商管理系或者是管理系,多数课程是工商的老师或者是管理的老师来上,这些老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旅游高等教育,缺乏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经验,缺乏一支优秀的旅游教师队伍。

三、旅游实践教学的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

旅游管理是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因此我校在2013年上半年邀请旅行社专业人士一起制定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听取业内人士的意见,结合学校的资源,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合珠三角旅游业需要的人才。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为了建设一支优秀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鼓励和支持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者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的内容;二是邀请旅游行业管理优秀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2012年10月学校组织所有教师参加“行动导向教学法”送教上门培训班,引入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思想,让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

4.转换课堂教学的地点

改革以往的纯理论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实践教学多元化,以职业为标准精心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采用从课堂到实训室、从校内到校外、从模拟到仿真到顶岗实战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形式,达到既培养操作技能,又增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的目的。如《广东导游基础知识》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改革以往单纯的室内教学,带领学生到学校旁边的茶庵寺、白水带自然风景区、长白沙祠和新会崖门古炮台等地进行实践教学;《模拟现场导游》到广州白云机场去了解办理机票、接机、行李托运、上飞机相关手续的一个流程。通过校外实践课程,模拟导游员服务流程,训练导游员讲解技能,培养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5.改革考核方式

在课程考试模式中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重视实践考核。如《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广东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旅游政策法规》四门导游证考试课,只要学生导游证考试过了,就不用参加本期末相应的考试,导游证考试的笔试成绩就是相对应的科目成绩;针对以下几门课程技能操作性强的特点,分别改革了以往传统的卷面考试为现场技能考核,强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模拟现场导游》改革为模拟现场技能考核;《旅游服务礼仪》为卷面考核加现场的技能考核,及《调酒与茶艺》改革为现场实操考试。

6.开展公选课、课外活动拓展学生技能

2013年开始开展公选课,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自2009年以来,旅游系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普通话演讲比赛、素质拓展、导游知识竞赛、导游技能大赛、餐巾折花比赛、专家讲座、教授大讲堂等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7.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为使学生实训环节得以顺利实施,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训,学校建立了服务教师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的实训基地有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与接待礼仪实训室、调酒与茶艺实训室、前厅与客房模拟实训室、以及中西餐厅服务与管理实训室等,相比几年前而言,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得到很明显的改善,学校仍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以缓解校内实践教学的瓶颈,能充分满足该专业学生的校内实训需要,通过实训室操作,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操作规程,并掌握操作技能。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积累实践经验。

8.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更加适应珠三角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建设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技能训练要求和企业经营双赢、学生顶岗实训的开拓生产性校外实训基地,联合酒店、景区或旅行社企业共同经营。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使学生了解服务流程,掌握管理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或管理,在工作的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各种技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同时,通过实习,也使学生感受到自我地位与社会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定位的偏差,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1)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了解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企业的工作流程,掌握导游服务过程,并在实习期间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与我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有江门大方旅行社、中山菊城假期、中山青年旅行社、江门教育旅行社等。

(2)景区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讲解程序,锻炼学生讲解能力,并开展实施讲解实习工作。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景区实训基地有陈白沙祠、歇马举人村、大雁山、茶庵公园等。

(3)酒店

该实训基地供学生实地了解导游工作程序中酒店服务部分,并掌握饭店服务工作流程。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训基地有名冠•金凯悦酒店、逸豪酒店等。在学校以后的发展中,还会不断地建设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扩大学生的就业面。校外实践给学生创造了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为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见习与专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各种旅游企业的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能掌握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

四、总结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以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牢固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主动权,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为目标,全面构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扫黄打非”工作体系,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基层的落实,抵御有害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侵蚀,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文化环境。

二、目标任务

1.工作目标。在2020年结合实际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景区工作,打造樱花谷“扫黄打非”示范点建设。主要围绕对景区内进行巡查,发现上报并配合查处有害出版物、淫秽色情书刊等的销售传播,以及开展“扫黄打非”宣传发动群众群防群治等内容开展工作,守好文化主阵地,夯实基层意识形态安全根基。

2.时间安排。在2020年9月20日前完成示范工作点标牌、人员情况、工作职责、工作制度等上墙,结合实际开展“扫黄打非”日常工作和相关活动,并报送照片、工作总结等材料。

三、工作重点

以樱花谷为示范点,围绕查堵景区非法出版传播活动、清理整治景区文化环境、开展景区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等工作任务,打造“扫黄打非”进景区示范点。一是规范经营营业性演出活动、出版物销售网点等,并根据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挖掘有助于传播景区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文化市场。二是以摸排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为重点,扎实开展景区出版物市场和文化旅游经营活动日常监管巡查工作,确保景区文化旅游市场健康发展。三是通过宣传栏、警示牌、微信公众号及播放“扫黄打非”公益宣传视频、等形式,普及“扫黄打非”法律法规知识,积极引导游客参与“扫黄打非”综合治理。四是加强对导游“扫黄打非”知识培训,导游人员要引导游客不购买非法盗版出版物,特别是提醒出境游游客不得购买、携带非法有害出版物入境。

四、示范点建设标准

(一)基本标准

“扫黄打非”进景区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面向游客和社会作出公开展示和承诺,按照“四上四有”的标准,推动“扫黄打非”工作点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扫黄打非”标牌上墙。景区设立“扫黄打非”工作点。

2.人员情况上墙。公开悬挂展示景区“扫黄打非”工作点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基本情况、分工以及联系方式。

3.工作职责上墙。公开展示景区“扫黄打非”工作点的主要职责任务。

4.工作制度上墙。公开展示景区“扫黄打非”工作点的主要工作制度和要求。

5.宣传有阵地。设立相对固定、面向游客的“扫黄打非”宣传专栏、宣传板、显示屏等进行宣传。

6.举报有渠道。畅通游客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或其他接受举报监督的网站、社交通信工具等,有人员负责受理和反馈,并协助游客申请举报奖励资金。

7.工作有记录。建立工作点工作台账,有专门记录本记录会议情况、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案件情况以及其他“扫黄打非”相关工作,做到档案齐全、有迹可查。

8.创新有成果。要根据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突出本地特色有机结合,形成既新颖独特、又富有特色、更切实管用的创建工作新举措、新方法。

(二)提升标准

1.规范经营文化活动,全年未被省、市、县督查发现或被群众举报有涉“黄”涉“非”问题。

2.每个星期至少开展一次“扫黄打非”巡查活动,有巡查工作记录。

3.景区以“扫黄打非”宣传栏、公众微信号等形式宣传“扫黄打非”知识。

4.未发现有游客携带或购买有害出版物。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到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景区工作,是巩固深化“扫黄打非”进基层成果、进一步夯实“扫黄打非”工作基础的重要举措。“扫黄打非”领导小组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扫黄打非”办公室要积极主动做好调查研究、推动落实、检查督导等工作;示范点创建景区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举措,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4

1.多媒体课件的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教学常态,这使得教师往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是正如前面所言,课件制作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必须定期根据学科的发展情况进行更新,而这一工作往往比传统的备课更新要复杂的多,现阶段也没有实现教师间互相分享资源的平台,所以教师往往需要独立完成一门课程的独立制作。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例如导游实训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往往需要大量的景区图片,每完成一次图片更新都需要教师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准备与工作。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最后,课件认知容量不当。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容易走进两个极端。一个是认为多媒体课件仅仅需要完整的展现知识内容即可,例如不关注PPT的观看感受,将大量文字密密麻麻的放到课件中,底色又选的不合适。这种课件往往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很难长时间的将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另外有一部分课件的制作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注意多媒体课件的趣味性,信息量较小。这样的课件看似很成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长时间的观看无信息的多媒体课件同样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学生往往更加关注多媒体呈现出的效果。

2.多媒体与教学目的的结合性与互动性有待于提升

教师在使用3D实景模拟呈现技术的过程中,能够明确该教学活动的目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适当的引导。仅仅简单的展现往往会导致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学目标上。但是在课程设计上仍有提升空间,例如虽然在观看实景前教师有适当引导,完成观看后也有相应的总结。但是在观看过程中少有指导,加之前面提到的长时间观看感受不佳的问题,教师应该对一个景区的展示进行更为精细的设计与指导。

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讲授,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者。很难参与到多媒体教学的互动当中。更难以对多媒体教学的内同和形式形成影响。师生之间由于在课堂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因交流变少,仿佛师生之间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学生往往认为课件有绝对的权威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较少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提高多媒体在导游实训课程中运用效率的建议

1.明确多媒体地位

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始终是主体,而“多媒体”是为了配合教学、辅助教学、促进教学,过度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则会淡化教学目标,给教师和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教学效率低下。相反,一味地坚持传统的教学方式,脱离教育教学发展实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的本质是信息传递、呈现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粉笔、黑板、教师本人,而是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以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传递教学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有效

2.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5

 

在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用的大环境下,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都更加注重对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在教学过程中文化的渗透。基于目前行业背景日新月异的变化,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教学也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及改革发展的要求。对此,本文将对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基础英语课程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一)基础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基于教育部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学校将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做了以下设置:开设时间为第一学年,共128个学时。分为两个学期开设,每周4学时,每学期16周。课程内容主要为以专题为单元的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这几个方面的训练。 (二)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旅游英语培养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熟悉酒店管理、旅游业务、导游技能方面的基本知识,适应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外语人才。   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以旅游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中所要求的核心职业能力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由旅行社、酒店、旅游企事业单位相关行业的专家、教学骨干组成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行业分析,依照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核心职业能力分析和归纳。   本课程设置根据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所需的能力确立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参照导游资格考试标准,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泛读、英语语音为前期英语基础课程,旅游概论、导游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文化为后续旅游知识课程,满足涉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和旅游相关行业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此外还有马列课程、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就业指导为主的公共课程和到相关旅行社、旅游公司、涉外酒店等旅游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实训部分共同构建了旅游英语的课程体系。   二、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本校开设的基础英语课程注重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英语技能的训练,在“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方面稍显不足。   文化是语言的载体,在学习一种语言的同时应该学习产生、发展这种语言的文化本身,通过了解语言产生、发展的文化环境可以促进对语言惯用法、语言内涵意义的理解,促进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双向互动。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材版本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旅游英语选用的多是国家统一编订的教材,没有地域特色。随着旅游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案例远远落后于旅游市场的现实需求。尤其是相关实训教材的缺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旅游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还是沿用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讲解语法点、词汇及练习,以考试为中心,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中心。教学手段也就是制作ppt进行讲解,忽略了课堂上“旅游环境”的创造,让学生体验模拟“旅游业务实训”,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   3、教师复合知识欠缺。讲授旅游英语的多为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英语基础很好,但对旅游知识了解不多。   在授课中容易形成注重英语语法、词汇的讲解和训练,忽视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或是旅游业务知识的讲解不能深入浅出,讲解得不透彻,不便于学生理解。而旅游英语的课程很多是英语和旅游的结合,既要求老师有很好的英语基础,也要有一定的旅游实践经验,这样在授课中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英语和旅游双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复合型”教师。   4、顶岗实习不等于实训教学。学校认为安排了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就完成了实训教学,或是由于实践经费有限只能这样安排。然而顶岗实习只能解决工作中的动手问题,并不等于实训教学。现在旅游英语的实习很多是到酒店或旅行社做一些很简单的重复性的劳动,学习到的实践经验有限,影响了实训的效果,不便于学生对旅游行业工作性质的理解。   三、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一)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建议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同时,可开设英美文化、影视欣赏、英语演讲、跨文化交际等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   1、建议选用最新的教材或是由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的单位派出行业专家与本校教学骨干一起合编符合工作岗位要求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开发更要结合工作中出现的新现象、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编写。   2、教学模式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由学到做,再由做到学,体会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再由实践中总结出经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旅游环境的预设,进行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模拟实践,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p#分页标题#e# 3、引进和培养“复合型“教师。旅游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复合型”的教师队伍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对英语教师进行旅游知识的培训或到旅游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见习。对旅游专业教师开展英语培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旅游行业的发展更新很快,可以让“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对教师开展讲座,进行行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素质的提升。   4、实训教学应该由“课堂实践+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部分构成,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和促进。   课堂实践:在课堂上预设旅游业务环境,增加案例模拟教学。建议可聘用合作培养方的行业专家参与教学,利于对学生课堂实践的指导。   校内实训:要建立“导游校内实训室”,让学生在校内进行短期的校内模拟训练。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和行业专家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较为逼真的导游业务训练,比如可以模拟带团过程中的情景模拟,问题重现等课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导游技能。还可带领学生到校外免费的景点进行参观和义务讲解,让学生亲身体验,锻炼学生的协调和应变能力。   校外实训:这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学校与旅行社、酒店建立合作关系,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书。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工学结合”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计划,由合作企业派出行业专家进行支持和协同培养。学校可让学生带薪顶岗实习,这样可缓解学校实践经费不足的问题。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基础英语和旅游英语的课程教学都要适应社会的需要,使教学在训练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技能的基础上,着眼于学生实际交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为就业和中外文化交流打下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的人才。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6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定位

开展实践教学是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性纲领,也是强化专业实践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主要涉及旅游管理教学的方针政策、课程建设、实践方向和就业领域等方面。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相关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开展途径、渠道和措施的了解,发现多数实践活动都以旅行社、酒店和策划三个方面为主要方向。从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实习统筹安排、学生自主学习及就业导向进行模式设计,也开展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改革,主要围绕方向、学时和内容展开,起着“链条”和“导向”的作用,将学生的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连接起来。从旅游管理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本科层次的人才是旅游市场的就业主体,应注重和强化专业实践,使其实践和操作水平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过去,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补充学生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发展问题的认识,关注旅游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21世纪后,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学校日益增多,理论研究已经成熟,不少学校陆续转为实践教学研究,希望学生对一线操作业务尽快熟悉并能提高就业的筹码,适应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但多数学生的理论能力相对较弱。2010年后,更多学校认识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既要强化理论学习,更要凸显实践操作水平,特别是教育部2012年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后,旅游管理的专业建设目标也偏向管理和应用并重的培养理念。对旅游管理这样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来说,面对旅游大环境,必须在扎实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突出旅游专业人才的技能,才能使学生以扎实的文化底蕴、崇高的思想境界、综合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为基础,突出专业特色,提升专业技能,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等,接受旅游市场的考验。为此,多数高校确立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置于旅行社、策划和酒店三个方向,酒店服务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的方向之一,安排学生到全国三星级以上酒店从事餐饮、客房和前厅服务等工作,围绕餐饮礼仪、客房实训和前厅接待等实践活动展开,由于酒店数量多、范围广,学生实践和就业相对来说有较大保障。策划规划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求相对较高,学生的实践涉及策划和规划的内容较少,且短期内不易出成果,即使有一定的研究基础,但较少能尽快转化为应用成果而带来效益,因此只作为就业方向,实践安排较少。旅行社实践却带来了相对灵活和宽松的实践内容,学生可以挂靠旅游服务公司,从事兼职导游或协助旅行社做好旅游线路规划等,学生只凭借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对导游服务知识的理解,就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从事导游服务工作,三方面的实践可按图1开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

从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方向看,旅行社实践的内容要求更高、时间更自由、方式更灵活、效果也更明显,既能督促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能促使学生拓展并熟悉旅行社业务流程,也能够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中难度大、收效快、起点高、要求多的方向。对高校来说,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应尽快构建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一)基础技能

旅行社实践教学是以旅行社为基础单位,依托旅行社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能力,是开展旅行社实践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掌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的基本专业知识,通过了解旅行社的发展、经营、组织机构、业务范围和方向等,使学生熟知旅行社经营管理中的理论和实务。可以在学校搭建旅行社模拟实训室,配备材料、硬件设备等,通过开设旅行社经营课程和制订培训计划,让学生利用学校的实训室了解旅行社的日常运营程序,这是学生进入社会实习的必经阶段,要由相关教师讲授和学生模拟演练完成,实现与旅行社的对接,实验室内除了配备硬件设备,还要购置导游模拟和旅行社经营等实验软件,让学生对旅行社发展有一个初步认识,并能够进行导游模拟、景区服务、景区讲解等,方便学生模拟导游演练和旅行社日常操作等,在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对旅游管理专业开始《旅行社管理》《导游基础知识》《园林景区鉴赏》《旅游资源开发》等课程,指导基础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旅行社实践教学的基础技能。

(二)专业技能

旅行社实践教学重在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奠定坚实基础,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围绕旅行社实践教学培养的专业技能主要涉及导游讲解和旅游规划两部分。景区景点与旅行社经营是密不可分的,旅行社经营活动中很多内容都涉及景区景点的宣传和讲解服务,景区景点一般纳入旅行社经营中,旅行社实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做兼职导游实习,导游工作的重心是景区景点讲解和服务,景区景点也是旅游管理学生旅行社实践的重中之重,对学生熟悉景区和了解导游业务并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导游实习要以旅行社为依托,目前多数旅行社需要的一线导游人员较多,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导游人员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应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带队能力,这是毕业后进入旅行社挂职工作的起点,更是发挥学生旅行社实践专业技能的途径,学生在实际演练中增强专业知识,为毕业后在旅行社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综合技能

综合技能是建立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基础上的实务操作,不仅要求掌握有关旅行社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更要在景区导游讲解和服务中通过专业技能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体现导游人员的职业特点,这些综合技能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际带团过程中得到历练和提高,积累并总结自身的经验和不足,从而提升业务能力。通过安排学生到旅行社实习,参与和接触旅行社工作人员的计调、导游委派、带团指导、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用餐、车和房等事宜,学生到旅行社实习可以接触实质性工作,是个人综合技能训练的全方位展现,也是提升个人适应旅行社工作,明确工作岗位和性质的途径。因此,旅行社实践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容易见效的渠道,可以说,旅行社实践带来的技能是全方位的,也是立体化和多元化的过程,能够培养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

三、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

针对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实践教学模式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并从理论教学、优化方向、师资质量和硬件保障开展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服务于旅游管理的专业实践,适应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

(一)注重课堂教学,搭建实践平台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了解旅行社管理、运行、经营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专业知识并达到预期效果、获取相关能力的依据,旅行社实践方向必须根据旅行社实务安排《旅行社经营》《导游基础知识》《导游业务》《景区鉴赏》等理论课程,利用学校实训室安排导游模拟讲解和旅行社模拟操作。还要针对旅行社和景区的特点吸收现念,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主搭建平台,安排学生到各大旅行社兼职挂职锻炼,旅行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任务,让学生在旅行社人员指引下按部就班的上岗操作,直到独立上岗。

(二)优化实习方向,丰富实习内容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偏向酒店方向,旅行社方向,实习模式显得较为单薄,应改变单一实习的传统格局,细化和优化实习方向,重视并丰富旅行社实习内容。旅行社实习是对学生最好的锻炼,也能在有效时间内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积极性,树立旅游职业者的角色意识,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造有利于个性发展和职业选择的条件和环境。而旅行社实习过程中的多项能力塑造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等,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为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明确自身的职业选择方向,更有针对性地适应旅游市场的变化。

(三)确立科学目标,提高师资质量

旅行社实践教学要突出实践能力,就要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旅行社实地锻炼培养理解、沟通、交流和讲解服务的能力,能够独立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也能为游客提供满意的旅游服务,为旅行社的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从而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成复合、创新、应用型的高级人才,满足旅游管理旅行社实践教学的科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技术过硬、专业精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师要有旅行社实践经验或与旅行社有直接联系,才能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学生积极投入旅行社实习。

(四)增设硬件设备,改善保障条件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7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层面的工学结合

1.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纷纷借鉴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力求在专业设置上摆脱原有的理论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而采用“2+1”先学后工或“1.5+0.5+0.5+0.5”即“学-工-再学-再工”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工学交替即学生在校的第一到第三学期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其中,第三学期通过导游员资格证书的考试),第四学期持导游证进行工学交替的岗位体验实习,第五学期回到学校进行专业学习的拓展提升,第六学期再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这种工学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上能够较好地实现能力的螺旋递增,因而备受推崇。

2.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两方面的需要,其构成通常一方面是基于社会生活的公共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为基于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可通过职业典型工作任务的提取、分析、排序,再对应于相应的学习领域;或者采用能力本位的理念围绕岗位能力目标来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不管是运用哪种方法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都应当让旅游行业和企业的专家充分参与到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中,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类课程尽量以行业、企业的专家意见为主进行课程的设置和调整,努力实现专业与行业的无缝对接。最终形成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通常包括导游服务技能、导游服务法规、导游基础、导游词设计与讲解、旅游门市接待、旅游外联营销、旅游服务心理、工学交替实习等。

(二)教学过程层面的工学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应当与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紧密结合,在教学中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衔接融合。

1.课程标准

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或“能力本位”等方式构建出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旅游行业需求紧密吻合。在每一具体的课程标准制定过程中,仍然应当由行业、企业、学校的人员共同参与,制定合理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使得学习的过程与工作的过程对接,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如项目化教学中选择的驱动任务可以是导游在接团、带团、送团过程中会遇到的情境模拟。

2.教学师资

为了让学生对旅游行业和企业有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因此无论是专业认知类的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还是专业技能类课程的教学都应当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施教,让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工作的行业专家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毕业设计、导游技能大赛等各类教学环节中。其中,专业基础类课程如《导游基础》的教学应当以专业教师为主,行业专家为辅;专业技能类的课程如《导游词设计与讲解》的教学则以行业专家为主,专业教师为辅。

3.教学场所

随着教学条件改善,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纷纷建设了导游模拟实训室、旅行社模拟实训实训室等多种多样的校内实训场所。多媒体、虚拟导游软件、微格教室等教学设施设备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便捷。但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极强,情境模拟式的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要求,因此有必要与旅行社、景区、博物馆、酒店等旅游企业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在真实的旅游工作环境中进行教学。

(三)教学评价层面的工学结合教学评价方面,应当由原先的卷面测试为主的教学评价方式转变为理论评价与技能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导游服务技能》、《导游词设计与讲解》等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则可采用以技能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需要注意的是,技能为主的评价应当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并且在细则的制定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参考旅游行业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包括导游员资格考试要求),方能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

二、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当邀请旅游局、旅行社、景区、酒店等行业和企业的专家成立“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交流会,确保专业的教学活动在“旅游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参与和指导下进行。其次,学校要积极与信誉度和美誉度较高的旅游企业进行合作,主动寻找校企合作的契合点,签署合作协议,构建“多赢”的合作平台。再次,学校在结合旅游行业特点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控制人才培养方案在实施过程的运行质量。最后,学校应当定期对工学结合的效果进行调查、评估和修正,推广校企合作成果,不断深化工学结合层次。此外,学校方面需要为旅游管理专业“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如兼职教师的考评制度、薪酬制度、专业教师的企业进修培训制度等等。

(二)企业方面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目前,有些旅行社和酒店简单地将“校企合作”定位为“劳务合作”,甚至有少部分企业将学生的实习当作廉价劳动力的使用,忽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极大地挫败了学生的实习热情和学习动力。因此旅游企业应当配合学校,明确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准确定位自身的角色和功能,对教学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研究、质量控制、质量评估等方面提出建议和意见,协同学校共同落实工学结合的各项措施。

(三)教师方面

教师是工学结合的主要施动力量,工学结合的各个核心环节,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模式类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师资配备、课程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学方法、评价考核、实习就业安排”等细则,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积极参与。旅游管理的专业教师一方面应当保持与旅游行业和企业的紧密联系,从而了解行业和企业的需求状况和最新动态;另一方面要利用周末、假期的时间深入企业,进行带团、前台、计调、外联、酒店服务等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能力,通过挂职锻炼、担任导游面试评委、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等多种渠道来提高双师素质,推动“多层次”工学结合模式下“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四)学生方面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作为施教对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端正对“多层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调整学习方式。一是通过《导游基础》、《导游服务技能》等课程的学习夯实专业理论基础,经常性地进行书籍阅读、时事关注从而扩大知识面;二是主动参与课堂模拟、实践训练、第二课堂、校外兼职(如到景区担任讲解员等),锻炼讲解服务、前台接待、产品销售等专业服务技能;三是在“多层次”工学结合的学习中认真感悟,努力提高旅游职业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并且将“工学结合”中的学习体会和效果定期总结反馈给任课教师,协助“多层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修正。

导游培训总结范文8

在对于五年制高职英语的教学安排多种多样。以我们学校为例,计算机应用专业,公共英语课程开设六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为考试科目;国际会计专业,公共英语也开设六个学期,每周四个课时,但是前四个学期为考试科目,五、六两个学期为考查科目;国际贸易、报关等专业就是开设四个学期,其中,报关专业前两个学期为周课时六节,后两个学期为四节,国际贸易则一直是周课时四节。无论该专业的教学计划如何安排英语课程,但是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普遍出现以下问题:

1.第一学年学习英语比较认真,往后开始忽视英语

自参加工作至今,无论是我所教授的班级,还是同事教授的班级,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进校第一年,学生学习英语十分认真,对英语有足够的重视度;但随着学习时间逐渐增长,英语在学生中的地位似乎不断下降。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两个原因导致:原因一,从二年级开始,逐步开始专业课程,学生清楚的明白只有掌握好专业技能,将来才能在某一专业领域有所发展。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业课程学习上,导致学生将英语放置于“候补”位置。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英语的学习,对于高职生应该掌握的语法,已经基本学完,在随后的学习中,只是不断的增加英语词汇学习,学习一些说理性文章,讲授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在这样一门课程中,看不到任何与他们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学生常常会出现:“我们学英语有什么用啊?”“学英语干嘛?”等问题。不得不承认,学生问得也不无道理。根据中国现在的教育制度,在学生进入高职校之前,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至少七年的英语,应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作为职业院校的我们,如果以培养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或者公共英语二三级的学生为目标,对于他们在今后的职场中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

2.教学脱离“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理念

基础英语内容基本上是初中英语的延续和大学本科英语的简化和压缩,重视传授基础语言知识的教学理念大大超过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高专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老套,脱离生活实际,尤其严重脱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要求教学方法模式化,学生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耗时而收效甚微教师无所适从。以我们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所学的教材是《走出牛津》。学生从预备级开始学习,一般可以学习到第二册结束,共三本教材。在讲授第二册 UnitFour—Marriage and Family 这个单元时,当涉及到家庭伦理时,书上有道题目,是让学生去进行一个口语对话练习,主题则是讨论如何防止家庭暴力。这个话题确实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对于一群二十岁的孩子,让他们去讨论家庭暴力,又显得不切实际。更何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们并不需要懂得如何  用英语去表达自己对家庭暴力的看法。

高职公共英语的改革趋势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以上存在于教学中的问题。为了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高职公共英语改革迫在眉睫。高职公共英语,到底该如何改革呢?很多学校发现了改革的必要性,也已经做出了一些尝试,普遍的做法是开设一些专业英语课(或者说是学术英语),就像我们开设的会计英语、电子英语、物流英语、艺术英语等等。对于上过专业英语课的学生,只有一个感受:“枯燥,上课就是纯粹的文献翻译,课后是短语背诵”。我们不能忽视,专业英语课的开设对学生是有用的,但是我们也应意识到将职业英语加入到高职英语中的必要性。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所谓职业英语,是与学生将来职业相关的。那么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开始适合他们的职业英语。商务英语专业,将来可以从事文秘工作,那么必须学习商务电话用语,信函的处理等听、说能力;计算机和电子专业,则不需要过分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对于该专业的学生,只要能够看懂电脑屏幕上出现的错误指令的意思、产品说明书的介绍就可以了。进行职业英语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真实体会到对将来工作的益处,也就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是说,要坚持高职教育与学科教育并行,按照基础英语——专业英语——职业英语的顺序依次开设课程,坚信“职业性”是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高职英语改革途径

要想做好高职公共英语和职业英语的衔接,教师必须从观念上有所改变。

1.要做到由单一的语言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

要想做一名优秀的职业英语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为依托。专业知识的获得,可以是平时教师所说的到企业挂职锻炼,也可以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培训。往往在学校中有这样一个误区,上级部门组织的国际商务、物流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的进修培训,就应该选派相关专业老师去进行学习。事实上,对于担任这些专业相关职业英语、专业英语的老师,更需要这些培训。一堂优秀的职业英语课,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依托。除去上面提到的方法,英语教师还应该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交流学习,以此来弥补他们专业上的不足。

2.改变教学环境,开发模拟情景教学

职业英语,最佳的教学方法不是一味的讲授,而是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设定出适合所学内容的情景演练。以导游英语课为例,作为外语导游必须有较高的外语交际能力。那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常见的情景:一名学生做外语导游,一名学生做酒店前台接待人员,两名学生做外国游客。现在出现一个问题:预先预定的一个房间,现在无法入住,导游如何在游客和酒店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在学习了相关用语之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看他们如何处理这类情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辅助作用,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3.选择合适的职业英语教材

现在市面上,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材非常多,但是职业英语教材的可选度比较小,尤其是要选择一本符合专业需要,又紧扣地方特色的教材,那是难上加难。因此,应该鼓励教师,多方面积累材料,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