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策划范例

文化产品策划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1

关键词: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策略;

乡村旅游是一种休闲旅游,通过提供轻松、快乐的方式获得体验的一种旅游方式。乡村旅游正在经历着产业升级与发展,另一方面,城市游客也越来越多向往农村生活的轻松、休闲的生活方式,纷纷将旅游的地点从城市转向了乡村。因此,乡村旅游也就面临着要升级产品的关键时刻。显然,最初的农家乐、乡村自然风光以及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娱乐活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旅游需求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旅游研究中加入了文化创意的概念,希望借助文化创意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从而能够升级乡村旅游文化的形式与内涵,丰富乡村旅游的形式、提高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文化创意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及作用

文化创意在旅游中的应用主要是指将文化创意相关理论为指导,整合乡村旅游的资源,从而凸显出文化、创意在乡村旅游文化中的地位,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表达。文化创意旅游要素主要有文化创意思维、个性化的旅游体验等内容,其本质就是强调文化的内涵以及知识的创新。将文化创意应用于乡村旅游具有附加值高、品味性高的应用体验,而且也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文化需求、教育需求以及怀旧需求。

(一)提高产品特色,形成品牌效应

将文化创意理论应用于乡村旅游中,能够改变过去形式单一、表现单一的产品形象,每个地方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能够将这些地方特色应用产品的设计中,就能够赋予这些产品特色化,给它们打上独特的特色标签,不仅如此,还能够让乡村旅游形成品牌效应,游客品牌就会促进知名度的提高,例如浙江莫干山乡村旅游就很出名,不少的游客也是纷纷慕名而去,增加了其特色宣传。这样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

(二)丰富乡村旅游形式,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乡村旅游的方式还比较单一,这样并有利于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各国各地纷纷掀起了一股建设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美丽田园的热潮。在这样的热潮下,乡村旅游也纷纷改变过去只有农家乐的单一经营方式,通过民俗、农业观光园、生态采摘园等多种方式提高游客的游玩体验。对传统农产品进行创意改造,在种植、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凸显创意,从而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实现乡村旅游开大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乡村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乡村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收入和乡村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保护行为提高乡村文化的推广与建设。文化创意就是人在创造力的指导下,能够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从而能够体现乡村旅游文化的价值与内涵。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的结合,能够创新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方式与渠道,能够在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入文化创意,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乡村旅游当前所面临的资源有限、生态保护难等问题。因此,文化创意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无疑也就成为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之一。

二、加强乡村旅游中文化创意的能力

(一)打造创意农产品

传统的农产品价值低,无法带动产业的升级与发展。所以,农产品要注重创意的结合,将文化、知识等元素能够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这样在极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能够增加农产品的特色与价值,也能够满足游客对农产品的差异化、个性化、时尚化的需求,进而能够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对创意农产品的打造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建设:1、将耕种过程艺术化乡村旅游中,体会农作物耕种、终止也是旅游的内容之一,而且也是亲子等娱乐节目的重要内容。除了让游客自己参与到耕种中,还要注重将科技理论纳入到生产中,在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通过艺术化的处理提高农产品的艺术化,例如一些刻字水果、与众不同的果子形状等,这些都能够让游客在体会耕种、种植中提高艺术欣赏。2、加工过程中精品化推出精品农产品,在保护环境的同时,通过艺术的植入,能够让产品能够更体现出艺术化和功能化。例如在一些报道中,一些艺术家利用废弃的麦秆制作牢固的椅子、凳子或者其他的生活用品,还会利用竹子等植物做成各种观赏品或者实用工具,这就增加了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也能够让农产品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3、包装中的品牌化。目前很多的乡村在经营农产品过程中已经有了品牌意识,通过包装、广告口号等多种方式形成差异化品牌。我们也知道,精致且具有特色的产品是很有市场的,不仅让来到这里游玩的游客有了具有“纪念性”的伴手礼,而且通过包装、产品等能够吸引更多的从来没有来到过游客也能够游玩。4、营销中的故事化。赋予农产品一定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样就能够提高农产品的历史厚重感。每个地方的农村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他们的传统农产品也应该根据地方特色赋予其个性与特色。在营销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对产品的推广,而且要注重的是对品牌故事的推广,要让游客在营销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该农村及其产品更健康、更朴质、更温暖,在游客心中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乡村定位。

(二)非传统农业产品的创意化

除了传统农业在其生产等方面加入创意思维,非传统农业的创意化操作都十分重要。乡村旅游繁荣发展和其吸引力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上,所以利用农村奇异的山水自然尽管,能够建立湿地公园、水上公园等,而且还能够开展关山、登山、森林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更加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回归大自然。1、自然环境的创意化。优美的自然资源是离不开植物的装点的。根据对气候等方面的考察,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栽种,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植物的存活率,而且还能够让植物成为乡村的一道美丽风景。我们可以通过将植物造型,来装扮乡村,也提高了乡村的魅力值。例如重庆綦江的凤凰谷、贵州遵义的漫花谷等项目的建设,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乡村旅游的颜值。2、传统文化的在加工。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农耕文化。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这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破坏,有的甚至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发特色。文化创意理论让这些文化得到了传统。通过对乡村文化资源的整体和挖掘,或是通过表演、或是通过礼品制作等多种方式让文化“活”起来,让游客能够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土”文化。不仅如此,还能够在感受中将这种文化深入到游客的记忆中,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3、创意文化主题活动,完善旅游产业链创意文化主题旅游活动应该成为乡村旅游中的重要节目,它是依托于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创造其旅游新价值,让游客在旅游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感知和体验,同时还应该要进一步优化乡村资源的配置,既能够扩展消费旅游的上游产业链,而且也有利于品牌销售渠道的延伸,满足游客日趋多样化的需求。比如可以举办乡村节庆活动,增加旅游产品的种类,宣传当地的区域特色。

三、总结

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喜忧参半。在看到乡村旅游为农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看到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在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时间并不长,没有太多的成功案例可以进行参考。每个地方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发展的问题,面临着产品同质化、供需矛盾等一系列问题,乡村旅游也应该通过加入文化创意思维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实力与活力,强调乡村旅游经营中的文化特色和差异性,拓宽乡村旅游的开发空间,从而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打造农村旅游中的创意农产品[J].湖南农业.2019(6).

[2]沈亚婷,胡文静,刘兴双.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以凌源市范杖子村为例[J].辽宁经济,2017(8)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2

关键词: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价值;开发策略

松阳茶文化在发展过程当中,与其他一些本土文化产生了碰撞,不仅丰富了它的文化内涵,也使得它的生命力更加顽强。如今,松阳结合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让茶叶与旅游相互融合,并以其悠久的茶文化基础丰富了旅游业的开发内容,同时也给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得茶文化旅游业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大放异彩,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因此,对茶文化旅游产品相关内容的研究是极其必要的。

1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和类型

1.1概念

茶文化旅游是指将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等文化要素与吃喝玩乐购等相互融合的一种旅游方式。而茶文化旅游产品则是指在游客游玩期间能够为其提供的并且可以满足其需求的、具有茶文化特征的相关旅游产品或服务。

1.2类型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实际的产品和服务。按其组成情况可分为单项和整体性旅游产品;按形态可分为团体包价、散客包价、小包价、零包价等。具体还有茶文化观光旅游、文艺表演等服务,茶文化旅游的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

2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

2.1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提升经济效益

茶文化旅游业充分体现出了文化与经济的高度融合,能够使其蕴含的文化和精神被更多的人感知和共享,打破了茶文化的认知界线,并逐渐形成一种大众化文化。同时,由于该产业包含了一、二、三产业的内容,从而更加有利于延长产业链,促进茶叶经济和旅游产品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还能不断增强该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使其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2有利于创新旅游形式,升华旅游文化内涵

在现代化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使其更加重视精神上享受,旅游便成为了一项重要方式。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原有旅游形式的基础上为广大游客创造了更加多样化的旅游形式。如农业和加工业旅游,让游客们到茶厂参观茶叶的加工制作过程,并带领其观赏茶园、茶树,体验茶树的生长环境与现代化管理,并使其从茶叶的种植和采摘中感受茶园生活。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茶叶加工、品鉴等机会;如茶文化养生和教育旅游,游客们可在形式多样化的茶叶养生馆参与不同的养生项目。旅游形式的多样开发可逐渐丰富游客的旅游生活,也增强了旅游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有利于保障文化权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茶是中国国粹之一,而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实质上也是文化开发的一种形式,可以将其中蕴含的深厚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文化与精神展现在更多人面前,带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达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并且茶自古就有敬客、行道等社会功能,可以在茶文化的熏陶中将其蕴含的文化与精神融入自身,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从而逐渐净化社会风气。

3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

3.1坚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原则

在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之前,还应遵循一定的开发原则,从而推动产品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行原则。在利用茶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等资源时,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还应重视资源的保护,以免出现过度开发等现象。其次,应坚持茶文化与其他文化共生的原则,进而发挥文化互通的作用,不断提高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内涵与价值,使其形成良性循环的开发状态。

3.2打造具有松阳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茶文化旅游产品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多样,富含丰厚的知识与文化底蕴,彰显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精神。不同地区的茶文化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松阳县作为全国排名第九的重点产茶大县,拥有“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中国绿茶第一市”、“中国茶文化之乡”、“中国绿色生态茶叶之乡”、“中国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和“松阳银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众多国字号“金名片”。全县拥有茶园面积12.63万亩,其中全国绿色食品认证茶园面积达9.8万亩,居全省首位。茶园大多处于生态良好,环境秀美的丘陵地带,无论从茶园风貌还是地形地势来看,都非常适宜旅游开发。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建议将松阳卯山茶文化景区与松阳高腔、道家叶法善、女词家张玉娘等当地特色文化和名人有机结合,精心打造卯山仙茶历史文化景区,策划一场茶文化表演、一个道家茶文化养生馆、一首可以传诵的词,让游客充分领略松阳深厚的茶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而在游客中树立松阳茶文化景区独特的旅游品牌。此外,在实际的开发中,还需站在国际化的视野上来对待,重点开发产品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深度挖掘松阳茶文化的历史和民俗文化,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松阳县人民政府从2008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的“中国茶商大会•松阳银猴茶叶节”,浙江自行车赛暨大木山山地车越野赛等节庆赛事活动,还有许多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民宿、古村落和农家乐,逐渐形成茶文化旅游品牌,不断提升其文化价值和市场甚至是国际知名度。此外,还应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形态,结合相关的文化和旅游要素,打造更多单项和整体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3.3有效融入深度旅游、慢游和文化创意理念

松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有效开发需要融入不同的开发理念,进而打造出能够满足更多旅游者需求的产品与服务。首先,需要对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开发规划、明确不同产品的开发主题。其次,还应充分融入深度游、慢游和文化创意理念。深度游是指在了解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茶文化旅游进行深度研究,把旅游与松阳的茶叶产业作为一个体系来运作,让“住茶园、观茶景、品茶饮、购茶品、体茶俗、知茶史”贯穿于茶旅经济的全过程。慢游是指采用环境友好型的出行方式如自驾游、自行车等,来探寻茶文化旅游的本质,并使游客可以不受时间等限制尽情享受当下的旅游、体验松阳茶生活。文化创意产业理念是指充分利用一切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创新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建设茶叶博物馆,举办各类制茶、茶艺比赛,利用浙南茶叶市场的优势开发茶叶一条街等。

4小结

茶文化旅游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它将茶产业和旅游业紧密融合,不仅促进了两者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还向众多游客传递着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因此,在实际的开发运营中还需充分认识到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价值,并高效结合松阳特色、茶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及相关的深度游、慢游、文化创意产业理念等,进而创造出更多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松阳茶文化走向更广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杜长淳.谈茶文化旅游的概念、价值及开发策略.福建茶叶,2016,38(12):103-104.

2骆王丽.茶文化小镇旅游开发价值与策略研究———以浙江省龙坞镇为例.价值工程,2017,36(20):36-37.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3

关键词:文化创意设计;产业扶贫;百色

百色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北与贵州接壤,西与云南毗邻,南与越南交界,是一个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大石山区、贫困地区、水库移民区“六位一体”的特殊区域,具有“老、少、边、穷”等特点。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脱贫攻坚的八大重点任务之首,产业要发展,还需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因而充分有效地利用百色地区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设计助推产业扶贫,实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百色市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开发现状分析

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百色各地区农产品种类丰富,为开发特色商品提供了理想的条件:芒果、香蕉、香糯、山茶油、刺梨汁、土茶叶、香菇、笋干、姜晶、蜂蜜、灵芝等。此外,百色地区世代居住着壮族、瑶族、苗族、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民族特色工艺品丰富多样:壮锦、麽乜、绣球、藤编(竹编)、蓝靛、蜡染、银饰、农民画等,民间有很多懂得传统工艺制作的手艺人,但由于缺乏创新思想,大多停留在传统的制作层面,很难把传统手工艺品做大做强、带来经济效益,导致这些传统手艺及特色文化陷入传承的困难局面。从品牌形象塑造来看,无论是特色农产品还是民族工艺品,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包装意识。百色贫困户大多居住在山区,家庭经济收入大多以种植农业经济作物为主要来源,扶贫,就要帮助贫困户把农产品销售出去,把农产品变成商品,甚至特色商品,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传统销售模式,也掀起了一股“电商热”,然而不论是传统销售还是新型电商销售,这些产品都不得不面对同一个问题———包装,好的包装不仅可以保障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流通还可以大大提高产品附加价值,产品包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产品包装上看,百色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包装十分简单、普通。民族特色工艺品同样遇到这样的问题,以麽乜为例,麽乜一种在端午节佩戴的香囊,因其背后感人的神话故事传说,麽乜成了百色当地特有的民间吉祥物,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了旅游景点必推的纪念品,麽乜也从传统的香囊逐渐发展成钥匙挂件、项链、抱枕等其他产品,但其造型并没有太大变化,笔者走访了多家旅游纪念品店、特色产品销售店、麽乜手工作坊,发现商家只提供普通购物袋进行包装,尚未有与之配套的包装,有少数几个商家意识到产品品牌及包装的重要性,但考虑到设计及制作成本相关问题时,纷纷选择放弃。从衍生品设计来看,民族手工艺品是最容易开发衍生品,打造系列旅游纪念品的品种,但目前百色旅游纪念品仍旧停留在明信片、信封、红军帽、红军鞋等传统纪念品及外购商品上,缺乏新意,缺乏文化内涵。综上,行业领头企业、优秀设计人才的缺乏是一大因素,百色目前没有形成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开发的规模企业,大多是小作坊、家庭式的生产、经营模式,产品开发力量薄弱,缺乏品牌意识。

2以文化创意设计助推百色产业扶贫的对策研究

1.深挖产品背后的故事,打造有颜值有温度有情感的产品品牌及包装。颜值吸引人,情感打动人,故事温暖人,情感的诉求往往使得产品更具温度。在产品的品牌形象塑造上,可以深挖产品背后的故事,比如农产品种植的故事、民族工艺品背后的神话故事,赋予产品精神内涵,结合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以创意设计,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2.以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根,打造民族性、地方性、红色革命精神的系列文创品。近年来,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各类文创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粉丝,而一些文创类产品却遭到市场的“冷落”,面临严重的生存难题。从这些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盲目跟风、缺乏自身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产品注定被市场淘汰。百色特色文创品的开发,应当紧紧依托当地深厚的红色文化、民族特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坚持创意开发,大力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并受益的手工艺品,打造民族性、地方性、红色的产品。3.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依托高校优秀设计资源,打破产品研发与设计的僵局。面对目前百色特色农产品、民族手工艺品开发力量薄弱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及企业可加强与地方高校合作,建立特色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的设计专业资源。其一,高校设计专业师生具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年轻学子的想法紧跟时代步伐,是产品研发及设计的不二人选;其二,服务社会,是大学的职责所在,大多数师生乐于把实践项目带进课堂,既能服务社会,又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其三,费用低,相较于外找专业的设计研发公司,高校师生的设计费用远低于市场价。近年来,我校设计专业学生基于蜡染、苗银、壮锦、刺绣、竹雕等少数民族特色工艺的文创品设计得到了多方的认同,有部分设计被文创设计公司看中,实现商品化。

参考文献:

[1]李英策.百色旅游商品开发现状及出路分析[J].市场论坛,2015(11).

[2]唐皓.发挥民族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J].贵州民族报,2018.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4

本文分析了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介绍了开发校园文化创意品牌运营项目相关情况,探讨了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要采取“线上线下”电商营销和C2B客户服务模式;开创文化产品设计理念;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政策法规,以对文化创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

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电子商务;营销策略

一、引言

创意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更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创意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更是提高学校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校园创新与创意产品的发展承载着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对于时尚、前卫、活跃的大学生们,校园创意文化产业的挖掘塑造与创新推广,有利于同学们在文化产品中感受到强大的校园文化魅力,这不仅对增强校园文化、提高学校的知名影响力有着一定的积极引导作用,更是为广大学子感恩感怀母校,心系母校提供一种途径。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据数据显示,2014年的GDP总量约为65.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将近7.4%,以平均汇率估计,2014年美元兑人民币平均汇率为6.1460,GDP约10.3557万亿美元,虽然总值在不断生长,但是中国在文化产业方面依然较别的国家落后,开发文化产品类人员匮乏,没有太多的创新创意,太多的模仿使得中国的创新思维一直没有涌现出来。

2、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

就现在而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投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长期以来,融资机构没有合理的融资机会给予企业,渠道十分不顺畅,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新创意企业发展的问题。并且顺应文化工业发展水平的融资工具还非常短缺,政策扶持力度不强,许多中小型企业无法继续开办;其次,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在于创新性,其中包括本身具有创意天赋的人才,也包括将创意产品商业化带向市场的人。因此如果缺乏原创性,我们将在分工中一直处于模仿和代工等低水平制造环节,所以能够有一个创新型的思想队伍无疑是开创文化创意产品的成功宝典;[1]再次,中国一直没有特别优秀的文化创意品牌,许多企业都是中小型,没有品牌影响力,因此开创一个优秀的文化品牌是重中之重。

三、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现状及存在问题

1、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市场现状

文化创意产品行业,是以我们很熟悉的个性产品定制产业为主,当今大学生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不满足于现成商品,因此文化创意产品非常适合校园这个文化市场,另外在高校中,文化创意产业方面一直是个空白,很少有比较全面的文化创意市场,所以开拓和推广校园创意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平台。

2、校园文化创意产品存在的问题

产品品牌化效益低。校园文化创意产品没有比较出众的品牌,虽然是设计人员设计,但大多数较为普通没有特别大的创新性,销售商仅仅满足于初级生产,忽视了对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创新,致使校园文化产品不能走企业化和品牌化的道路,而且在私人订制专属产品上没有太多明确的标准判定,许多顾客以个人的喜好去评价,没有良好的公正性。线上线下电商平台利用效率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创意品的消售方式很单一,大多数只有线下销售,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在实体店中进行消费购买。大多数的制造者和经销商固守传统的批发、零售模式,没有开发新型的电子商务渠道,低效率的线下购买无法提升订单数量。

四、校园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

1、“线上线下”电商营销策略

“线上线下O2O”销售模式。线下以传统方式销售文化创意产品,在各大高校招收分发传单,提高知名度,并且将在校园固定区域成立画室和手绘创意基地,将大量喜爱创作的朋友们聚集在一起,集思广益创造出更非凡的创意品,在后期可以将一些优秀功底的朋友纳入团队;线上方面将开设一定的公众平台和淘宝店铺以更方便更多客户购买了解到品牌,并且在一些门户网站积极发表刊登文化创意产品的新闻,提高品牌知名度。

2、C2B客户服务模式

C2B模式更加注重于用户资源的转化,强化文化品牌概念以获得消费者认可,使产品拥有更高的附加值和品牌印象。私人订制创意品就是将客户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人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为顾客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得产品更加具有专属性和独一无二。

3、开创文化产品设计理念

校园文化的产品主体是学生与教师,对社会前沿信息有着超常敏锐力,校园文化产品能够较好的指导师生更进一步了解和促进学校发展,而在目前,我国的校园文化创意产品仍处在初级成长阶段,但是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成长空间也是巨大的。因此校园创意品有助于沉淀历史、保留校园青春风采回忆。高校作为滋养文化的重地,其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宣传会直接影响周边地域文化。我们将清楚地认识到校园文化产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征程,其建设与完善任重道远。[2]

4、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创新产业生长的核心焦点,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人才还相对缺乏,创意人才总量、结构、素质还不能够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今后应当努力调整人才教育结构,加强对创意产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营销人才的培养;积极举办各种大型创意设计展览,打造一份属于设计师们相互交流、碰撞的平台,激发更多创意人才创造出更好的原创文化产品的激情和动力。

5、完善政策法规,以对文化创意产业起到推动作用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虽然是以市场为基础作用的,但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政策法规的制定,为文化创意产业营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具有积极的推动支持作用。[3]

五、开发校园文化创意品牌运营项目——“优趣文化创意坊”运营模式

1、项目简介

该项目主要是以校园风景、风采、青春记忆为主题,开发出一系列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紧密结合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将渠道扩展至线上结合线下营销,打造属于高校的“优趣”品牌,理念价值在于可以作为校园文化环境的宣传及校园美景的传播,而更为珍贵的意义在于毕业生对于母校的深切留念。

2、商业模式——“线上线下O2O”营销方式

项目将产品发到网上或者在线下摆卖,顾客可以通过宣传了解直接从线下进行购买;也可以在网上选购已经设计好的物品,或是提出自己的喜好给设计人员,设计人员将为其私人订制,并由配送人员进行物流配送,完成线上线下O2O电商结合模式。

3、特色服务——“私人定制”打造品牌

项目设计人员将为大家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私人定制业务,根据顾客的喜好打造专属的定制产品使整个交易过程充满惊喜与趣味,并致力于打造属于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品牌,加深顾客心中的品牌印象。

4、整体营销策划方案

项目发展拓展的整体营销规划为“O2O线上线下结合方式”,线上以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贴吧作为宣传推广,并将网站与淘宝店铺作为平台主营的业务销售,线下主要以轰炸式宣传单和节假日促销产品为主,后期不断招收和线下设点推广宣传。

作者:杨丽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蔡承彬.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发展现状[J].经济问题,2011(12).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符号

近年来国内各地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创产品的产生使地域性文化得到大力传播且凸显魅力。与此同时,高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国内各大高校正在逐步完善校园独有的形象设计,而具有独特产品形象的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校园文化传播的物质载体,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更好促进校园文化特色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结合,依托学校文化提取产品的符号语意,借助产品载体传播校园精神,提出一种高校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流程和方法,以期促进校园文创产品开发与创新。

1校园文创产品研究现状

国内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相比国外高校文创产品存在一定的差距。2005年,哈佛大学印有学校logo的棒球服,迅速传至国内且风靡一时。国内从事文创产品设计的人员纷纷效仿,文化衍生品种类虽多,但并未真正体现出独有的内涵与价值。现今,哈佛大学COOP文化产品店专门开发针对哈佛大学的文创产品,形成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创意产品,如印有哈佛大学标志的衣帽设计、具有哈佛大学人物、色彩、风景等元素的各类明信片、带有学校符号、元素的各类生活用品及学习用品。相比之下,国内多数高校没有专门开发文创产品的经营店及设计工作室,少数高校也仅是将校徽印在各类物品上,形成该校的“文创产品”,且国内校园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产品种类少,开发力度不够,未形成统一系列;校园文化内涵剖析不够,缺少人文关怀,校园文化内涵与价值无从体现;产品符号、语义、图像单一,无法给使用者留下视觉刺激以至于达到喜爱的程度。因此,如何打造极具校园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通过文创产品进行传博校园人文精神,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必要一环。

2校园文创产品设计流程

当今时代处于“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流通量大,传播速度快,而文化衍生品作为校园文化的物品载体随着学校对外交流、广大师生的社交活动也越来越被公众所知,从中体现高校文化标识、形象,使学校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塑造,因此,文化创意产品的元素、符号提取在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不同校园的建筑风貌、校园风景、艺术装置等发生了改变,科研成就、技术产品不断进步,文化素材、代表符号等研究资源十分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其中用于校园文化衍生品挖掘的设计元素不可数计。因而,通过设计实践产出独具特色校园文化的衍生品,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而开发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产品包含三个层次:一、不同时期校园文化素材的搜集、汇总、整理;二、提取设计具有纪念、传播意义的文化符号和设计因子,进行用户人群的喜爱程度、用途等定性化分析;三、将提取的设计因子与符号应用到产品中,设计一系列衍生品,传播校园文化内涵。

3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方法与策略

开发校园文化创意产品,首先,在汇总、筛选、分类不同时期的校园文化素材时,采用矩阵式方法,对可利用的文化素材、符号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以文化元素和衍生品载体为两个维度,生成矩阵,使水平维度与垂阵维度有效结合,将所有元素符号及其对应的所有实现的可能物品载体罗列其中,通过矩阵连接最短路径,找到两者之间的耦合性,从而实现产品开发的总体功能的整体性,促使整个流程系统有效的采集到设计元素和产品载体之间的联系,减少元素采集的中心环节,以避免时间、成本浪费。在素材筛选的基础上,提取符号形态,进行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进行切分、提取,找到其外延意义、内涵意义和意识形态,依靠产品DNA来解码校园文化系统,整理构成设计因子信息库,同时提取显性因子与隐形因子,以便通过隐喻、换喻等修辞手法表达符号语义、文化内涵。色彩方面,根据现场实地调研采集校园色彩(色相/饱和度/亮度)因子,形成CMYK色谱,以便于适用于衍生品色彩设计。定性化分析,根据资料收集、提取元素和用户测试分析,筛选出符合校园及用户需求的设计因子。具体可为将提取的元素、符号、色彩等设计为调查问卷,对校园内师生、学校校友、访客进行问卷调查,在文化创意产品用户偏好、使用功能、特性要求、色彩等方面,形成一个理性的、科学的数据库。设计实践,文创产品作为校园文化的产物,其背后必定包含师生、校友的文化心理与文化精神。因此,研究过程中得到的显性因子可直接将形态符号语义应用到具体设计实践中去,赋予产品多项观念,如主体精神、装饰形式。而隐形因子则需要通过设计手段间接的表现,运用整合性手法围绕一种元素延伸至不同人群,如界定产品即将发挥的准确意图,传播给特定受众人群或特定环境下的信息,根据有效的技术和材料范围,完成一系列的创新设计应用。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各大高校纷纷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其呈现的文化资源与内涵丰富多彩。开发校园文创产品,能够展现校园特定精神和文化内涵,增强学校在社会各层面的品牌影响力。校园文化因子与产品结合,提供了校园文创产品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将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衍生品的内涵与品质,促进校园文化传播与发展。同时选取高校的发展历程作为研究素材,充分体现高校文创品的特色性与时代性,可以为开发校园衍生品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幸,张道海.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研究[J].包装世界,2016(03):110-111.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6

[关键词]茶产业;品牌文化;传播策略

0引言

茶,源于中国,源远流长;茶文化,绚丽灿烂,博大精深,可以说中国是茶及茶文化的故乡。茶是一种具有一定文化特性的农产品。通过上千年的历史演变,深受儒、道、佛三教流派的“中和之道”“禅茶一味”“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逐渐由物质层面、精神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实现了从俗到雅的升格。中国茶文化蕴含着我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髓,人们通过饮茶,达到“我中有茶,茶中有我”“茶中有德,茶中有礼”的思想境界。

1茶文化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1.1植入茶文化提升品牌附加值

品牌附加值一般包含三层含义: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度;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度;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纵观我国茶产业发展历程,不难看出凡是知名茶叶公共品牌,其背后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承载着各种个性化品牌故事、地域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环境等优势,并将茶文化引入品牌。茶文化与茶经济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市场需要产品,产品依赖文化,将茶文化融入区域品牌,提升品牌文化内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由之前饮茶解渴的观念转变为追求精神层面的修身养性,化合心灵,希望通过饮茶的方式领悟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升华。虽然我们有时候不曾喝到某种知名茶,但是不会动摇它在我们心目中形成了品牌美誉度,这便是茶品牌附加值的魔力所在。

1.2利用文化内涵引领产品消费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承载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内省外修的中华民族智慧。“品牌的背后是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向心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没有文化的品牌很难在市场上经久不衰。以茶文化为载体,将无形的茶文化资产转变成有形的区域公用品牌价值,从而把不易复制的茶文化差异升华为茶产业区域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茶文化是连接物质与精神的媒介,人们之所以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产品,是因为品牌所承载的文化满足了人们感官及精神上的享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消费产品的文化价值已经成为了消费者的核心价值观。

2茶产业区域品牌建设现状

截至2018年,浙江省茶园总面积300.5万亩(约20万公顷),采摘茶园亩产值平均超7550元,茶叶总产值达到了206.9亿元,总产量180.6万吨。在安吉、松阳等地涌现出亩产超1万元的示范县和超2万元的示范片。但由于受“三公经费”管理制度的影响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大宗高档礼品茶交易呈下滑趋势。

2.1区域公用品牌收益引领产品溢价

浙江省茶叶公共区域品牌共44个,主要包含以“龙井茶”“丽水香茶”为代表的跨地域名茶,以及大佛龙井、开化龙顶、安吉白茶、武阳春雨、西湖龙井、金奖惠明茶、松阳银猴、望海茶、绿剑茶、径山茶等省十大名茶,覆盖了浙江省内大多数茶叶主导品牌。区域公用品牌的茶叶平均价格达到了192元/千克,比全省茶叶平均价格高出了87元/千克。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9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品牌价值居于10亿~20亿元的品牌数量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茶企业开始关注品牌价值的评估,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2区域公用品牌公地悲剧的尴尬处境

区域公共品牌在特定区域内品牌归“相关机构、企业以及农户共同拥有”,区域公共品牌最开始是为了“帮助消费者进行农产品产地识别的一种手段”。同时采取“抱团取暖”的方式,带动同一区域内,大小茶企业共同发展,形成产业规模经济,有效区别竞争对手。但由于区域公共品牌缺乏真正在的经营主体,在品牌建设方面意识比较淡薄,容易陷入重品类的现象。再加上大多数的茶企业过度依赖公共品牌的保护伞,不愿意付出大的成本去经营区域品牌,从而导致自身太过脆弱。由于同一区域内茶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也容易出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风险。总的来说,区域公共品牌整体上形成了有品类、无品牌,有公共品牌而没有自身品牌的现状。

2.3区域公用品牌缺乏鲜明的品牌个性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茶品牌由于处于公共品牌的庇佑下,都缺乏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品牌诉求,导致不具备鲜明的品牌个性而显得同质化。这样一来,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会出现选择这个品牌和另外一个品牌并没有特定的喜好和忠诚。然而,同质化产品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产品所蕴含的文化的竞争。没有文化的品牌在市场上很难立足。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足,他们希望自己买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希望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虽然茶道也不过是烧水点茶,但茶在我们的心目中阐释了以茶养身、以茶修德、以茶静心等“化和心灵”“和谐社会”的精神文化符号。近几年,各地产茶区都在争先恐后挖掘当地的自然或人文因素,以求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的认证。实际上,相类似的人文因素比相同的自然因素更不易获得。众所周知,凡是能卖出高价的茶叶,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富于文化性。这种“隐性价值”与文化息息相关,它能寓于商品中一起出售。

3茶文化在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中的应用

茶作为一种饮品,承载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就目前茶叶市场来看,很多茶品牌仍缺乏比较鲜明的品牌个性的原因之一是没有很好提炼产品个性,品牌独特的诉求点还需要进一步深挖。采取文化营销的方式将茶文化融入茶产品,并将茶产品所蕴含的茶文化与目标消费者的价值观达成共识,使其得到精神层面的愉悦感,从而让目标消费者信赖产品品质,并由建立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这种品牌的差异上的优势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重要筹码。

3.1提炼茶文化,讲好茶品牌故事

讲好品牌故事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学会给产品编故事,描述商品从生产到最终放入购物车的每个环节。采取写实的方式,选取能打动消费者的故事。一般而言,品牌故事的撰写需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元素:首先,品牌故事需要有结构缜密的故事情节;其次,品牌所塑造的典型人物能得到目标受众认可;然后,品牌诉求能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理念主题。凯文·科勒提出的品牌资产模型理论阐述了一个观点: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基于对品牌本身的联想。品牌认知不外乎于企业宣传效果和消费者的评价,其联想强弱程度与企业本身的品牌文化内涵塑造和文化营销密切相关。既然传播必不可少,那么带着文化渗透的传播效果也许是打造具有区域公共品牌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3.2依托产业链,发展茶文化旅游

挖掘人文元素,塑造茶文化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首先,政府部门作为区域公用品牌的管理者,在进行宏观调控的同时,需要加强渠道渗透力度,将单一的茶产地变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如:可组织摄影、文学、绘画、书法等方面的爱好者围绕当地文化进行作品的深度创造,丰富茶文化内涵。同时,对区域内的茶园进行科学规划,吸引茶企业、经销商主动加入品牌推广活动中,引导茶企业生产基地将茶园建设成一个融产品、文化、生态及观光休闲多功能综合性的载体。让旅游者可以有风景可以看,有茶可以品,有产品可以买。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了因旅游带来的额外收入,而且扩大茶产业品牌公用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其次,农药残留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茶叶生产基地可以通过创新茶生产模式采取租赁的方式让消费者认领一部分茶园。通过线上实时跟踪茶叶生长态势,线下雇佣园区的工作人员进行茶的日常维护,整个生产过程自己可以随时参与。这种生产创新模式,增加了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消费者对茶品牌产品自然多了一份喜欢和怜爱之情,同时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品牌的忠诚度。最后,以茶文化为依托,将茶文化、区域人文元素融入茶产品,围绕茶器茶具、茶叶包装、茶艺、茶文化纪念品、茶文化创作等方面进行茶产品延伸,发展茶叶产业链。

3.3借助包装设计,传递品牌精髓

虽然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但过度包装增加的成本,商家势必会将其转移到消费者身上。奢华的包装与茶性清洁沉寂的特性相违背,而太过简单的包装又容易让人产生廉价的印象,商家犯难了,究竟怎样的包装才符合茶所传递的文化底蕴呢?对于品牌运营来说,企业除了将品牌文化与个性加以提炼并规划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将抽象的品牌文化和品牌个性通过创意设计转化为具体可识别的符号。茶企业需要在根据自己的细分市场以及目标客户的不同,赋予品牌相应的个性。品牌个性的精准提炼才会让目标消费者产生情感共鸣。融入传统文化的茶包装,一般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以传播茶的历史文化为主题包装设计;二是以茶的地域特性定位的茶叶包装设计;三是符合茶道精神内涵的茶叶包装设计。简而言之,茶产品的外在的包装需要植入内在的文化精髓。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海强,罗列万.浙江省茶叶品牌建设现状与对策探讨[J].茶叶,2019,45(1):21-24.

[2]金晶,陆德彪.浙江茶叶产业发展七十年回顾[J].茶叶,2019,45(3):121-125.

[3]项宗周.茶文化对茶品牌建设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7

关键词:产业融合;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

一、文化旅游品牌现状

文化旅游顾名思义就是将中华文化和旅游建设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文明且集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各种地形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国,数千年的文脉传承,多元统一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据统计,我国可供观光旅游的景区就有约2.6万余处,到2019年末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总量就已突破35万余个,若将各地民俗、民风以及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树立文化旅游品牌效应,那么必定会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然而,当下我国的文化旅游建设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没有真正地做到产业融合,文化宣传和旅游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偏差,只是实现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简单相加,并没有树立很好的品牌效应,没有真正对游客产生吸引力。2.文化旅游建设品牌定位不清晰,前期对于地区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建设开发规划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不能给游客带来深入的文化体验和消费体验。3.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不够完善,不能彰显地区文化旅游特色,没有充分地将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传统技艺以及文化魅力充分地展示出来,打造独特的宣传主题。4.文化旅游的开发投资结构过于单一,缺乏对外交流合作,往往大部分的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都是政府投资建设,进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很少有民间投资主动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文化旅游建设以及营销宣传的活力。5.文化旅游的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人才资源也有一定程度的短缺,造成了现在整体营销水平和文化产业服务建设水平不高。

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意识不足

区别于传统的旅游发展建设,现阶段要做到地区文化特色与旅游资源开发的产业融合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但是在现阶段国内文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毫无创意、全无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盛行。缺乏创意的品牌其市场竞争力必然薄弱,更无法产生品牌效益。尤其在偏远的乡村开展旅游文化建设以及农业休闲旅游项目时,给游客一种千篇一律的感觉,没有很好的品牌效应,或许在当地旅游资源本就匮乏再加之没有特殊的文化特色,只是在靠政府单方面的宣传和推进。地区旅游文化产业融合没有很好的品牌意识,一方面是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一定的深度,没有很好地探究当地旅游资源的特色,只是盲目的借鉴和复制其他地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建设的经验和模式,导致了最终产品缺乏独特性、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在实际旅游过程中,文化和旅游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很深入,不能使游客真正的感受到真正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而且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标志性地方产品也没有很好的像游客展示出来,不能更好的激发出游客的消费兴趣和游览兴趣。比如河北省井陉县的“苍岩山”“于家石头村”“秦黄古驿道”以及浙江省的“锁钥古道”“围棋仙地”等都是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挖掘的特色旅游资源,由于缺乏对当地旅游资源的维护以及对当地特色的民俗文化与特色产品的开发,使得自身的景区知名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弱化,造成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体验度不高,游客再来观光消费的欲望不强。

(二)品牌定位不清晰

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目的是创造鲜明的个性和树立独特的形象,以赢得市场竞争。在打造地域旅游文化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规划者与建设者缺乏明晰的品牌定位,在品牌定位上存在极大盲目性,脱离实际需求,缺乏生命力,失去了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传统的艺术形象价值,而真正能够体现当地民族文化特色、文化品位高的旅游商品数量甚少。不能让游客留下很深的印象,不能使游客在以后回忆的过程中一提起某个地方就会联想到特定的事物。最终只会面临淘汰的命运。例如,在泰山等旅游圣地,游客们在山脚下和山路途中看到的文化商品基本类似,都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拐杖、山石、木制品、针织饰品、挂件等商品。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在进行地域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品牌建设过程中,没有深度挖掘地区旅游资源和地区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为之后地域文化旅游建设品牌定位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也没有构建专门负责旅游文化品牌管理组织部门以及相对应的旅游文化管理体系支持相关工作的开展,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定位的建设。同时,地域文化品牌定位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展品牌的定位研究,对于目前的消费者来说,单一的旅游文化品牌定位宣传很难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更希望在旅行中既能体会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还能享受到一系列配套的衣、食、住、行、娱乐、休闲等相关配套设施。现在很多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传统特色都是围绕着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开展的,其品牌定位单一,要不就是只从地域文化着手去进行品牌定位宣传,要么就是从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入手进行定位宣传。因此,文化旅游的品牌定位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多方位、多角度地去挖掘地域的文化旅游的品牌定位。

(三)品牌形象不完善

品牌形象指的是消费者在认识和了解了品牌之后对品牌产生的一定的认知和感受并对于品牌生成的品牌评价,同时一个品牌的品牌形象也会带动消费者的消费意向,但在树立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方面,好多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并不完善,对引入客流带动地区旅游业发展推动力不足,主要体现在地区文化旅游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价值普通、品牌形象宣传特色不够明显以及地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定位不精准等,尤其对于品牌的优势挖掘深度不够,没有采取专业化的研究,地区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作为文化旅游宣传的侧重点,是一个品牌价值的体现,品牌最具有价值的方面往往均呈现在中心价值层面且品牌形象的特殊性是其为地区文化旅游带来的隐性价值。现阶段,我国好多地区的文化旅游发展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主题形象模糊,时常以打造一两件产品形象为地区文化旅游特点,没有突出地区文化重点,使游客来了之后并没有真正地感受到地区的文化旅游特色,例如,提起西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兵马俑这个产品形象,却不是整个西安市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旅游文化形象。因此,在建立地区文化旅游品牌时要不断完善地区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因为在相对突出地区整体形象下打造地区产品形象不仅可以推动地区文化旅游的形象完善,还可以更加凝聚分散打造的产品形象,使游客对于地区文化旅游的想象更加具体,更有利于地区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建设统一的地区文化旅游品牌。

(四)缺乏对外交流合作

在2021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部署了2021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服务元首外交、配合重大外事活动水平。健全政府间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工作,提升话语权。制定“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继续加强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图书馆、美术馆联盟建设。持续打造“欢乐春节”“美丽中国”等品牌项目。办好“聚焦中国”“意会中国”等线上交流活动。由此看出,中央对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项目的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视程度,因此,在地区的文化旅游建设过程中加强对外的交流合作不仅响应了中央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号召,更为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建设增添了活力,但是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域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时,由于普通民众相对保守的性格以及民众对于民俗文化对外交流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且认识不到民俗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性,缺乏文化自信,导致政府间虽加强了学习交流合作并积极宣传地区的民俗文化但普通民众却没有对外宣传交流家乡民俗文化与传统技艺的意识和热情。

(五)营销管理水平较低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2]。现阶段,旅游文化营销形式单一、旅游产品粗制滥造的情况屡见不鲜,例如,好多地区打造的风格雷同、造型相似的寺庙,以及旅游地区常见的一些“佛文化”产品、水晶珍珠雕刻、茶叶、根雕木刻等,千篇一律,既无文化可言,也无特色可取。这都要归结于地区旅游文化的营销管理水平低下,没有真正地抓住地方旅游文化特色,只是在一味地模仿和复制,缺乏营销管理理念。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策略

(一)树立品牌意识

在当今的文化旅游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不可或缺的财富,是获得长久发展的法宝,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武器。一个地区的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游客对于这个项目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知名度和评价度高的景区相对的游客就会在选择旅行地时倾向性更大,而打造文化旅游项目的认可度和满意度的关键是树立景区品牌意识。品牌表明更好的品质保障,且具有较好的认知特征,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想要在万千云集的国内外旅游项目中凸显出来,必须要明确自身文化旅游项目发展的优势,只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才会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增强地区旅游文化品牌发展意识,打造地域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需要从当地的经济发展入手,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人民群众文化旅游发展意识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要适当进行引导,逐步投资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让普通民众看到文化旅游发展的优势,为之后打造地域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旅游形象宣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经济发展速度快,人民群众素质高的地区打造地区文化旅行品牌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完善一体化和个性化,将城市与景区的发展利益结合起来,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或保护措施等发展手段,将各种文化资源和城市自然风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出地域旅游文化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将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相关从业者必须重视的发展方向。地区文化旅游发展项目优势设计、包装、推广都是以品牌为中心,要想抓住旅游市场,为景区迎来更多的游客,就必须增强品牌意识,打造一个好的文化旅行品牌。因此,今后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建设独具特色、不可复制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

(二)明确品牌定位

众所周知,明确的文化品牌定位是一个文化旅游项目赢得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现如今,游客对于旅游地点的旅游体验和游玩感受要求越来越高,一个地方的文化旅游项目要想在当今国内乃至世界众多的旅游项目中独树一帜,让游客愿意从线上的宣传和评价中走出来,实地去探访一番,这时明确的旅游品牌定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文化和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变革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实现协同发展,就必须要搞清楚景区发展的文化优势和旅游优势以及两者能够实现融合的共通点,因此,在景区的品牌定位塑造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旅游资源与文化故事等,为旅游产品在打造过程中增加一定的内涵,使文化旅游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地的地区形象或者能够体现当地民俗的性格特点,使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特别的地区特色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当下,文化与旅游产品结合的越紧密,使游客对于当地的景区形象就会感受的越具体,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以此来形容一个人读的书越多,越有文化,整个人的气质也会慢慢的会得到改变,旅游产品也是如此,一个好的旅游景区若能与文化很好的结合,则对于整个景区的发展与“气质”的提升也很有帮助。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的网红打卡地,但一个景区若想真正的长久发展就需要拥有都属于自己的一份文化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游客不仅仅关注于景区本身,而且更加关注旅游产品背后的故事,一份有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会为游客这一趟旅行过程增添一份意义,因此,地区旅游景区在发展过程中,要能够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为游客讲出专属于自己的一份旅游产品故事,在游客能够感受到人情、美景的同时更加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同时,为宣扬地区文化特色与构建新兴旅游文化产业提供新动力。与此同时,对于地区古建筑以及一系列的文化遗址的保护措施,都在挖掘地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在保护与修复过程中,增加现代元素与创新手段,使地区文化旅游品牌的定位更加明晰,把文化有机融入旅游的吃、住、行、游、购、娱各项环节中,使游客无时不在文化消费,无刻不在文化体验。

(三)完善品牌营销形象

为了打造更加全面的文化旅游的品牌,必须更加完善地勾画出独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往往在地域旅游文化品牌形象的建设过程中,会结合考虑本地的民俗文化、风土人情、地区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能够更加彰显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更加有针对性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形象。例如: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像“泰山石敢当”、“姜子牙与泰山老母”等等许多传奇的故事,更有着像“一亩松”、“探海石”、“斩云剑”这些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围绕“东岳泰山”这个大品牌,通过举办泰山登山艺术节、中华泰山·封禅大典、贺年会等活动向游客讲好“泰山故事”,使游客更加了解泰山精神与泰山品牌,同时加大与中国旅游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泰安日报等各大媒体,以及微信、抖音、脸书等媒介平台的营销宣传合作力度,使宣传推广工作将聚焦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央视《朝闻天下》更是在2021年首日播出泰山日出,期盼红日初升,祈福国泰民安,为更泰山进一步打造精品文旅路线,提升“平安泰山”“好客泰山”“文化泰山”等文旅品牌形象拔得头筹。由此可知,在地区的文化旅游形象构建过程中,可以学习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充分整合地区的文化资源,将能够体现地区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间习俗等充分融合进完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的过程中,这样才有可能会吸引游客的瞩目,为地区未来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活力。

(四)提高营销管理水平

在营销管理方面要提升地区的文化旅游竞争优势,需政府以及管理者在进行旅游项目资源开发和地区文化特色探究的过程中,更好地将地区文化内涵与旅游景点相结合,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等方面,尽量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和体验需求,突出地区旅游文化特色,将地区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展示,体现景区知识化的特点。由于我们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多民族的文化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在进行地区旅游文化营销过程中要抓住地区历史遗迹与传统文化价值的作用,深入挖掘旅游产品内涵,例如:洛阳作为中华历史上的十三朝古都,诞生了许许多多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历史故事,其中儒教的兴起、佛教的传播以及道教的立足,都文明于洛阳,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思想传播以及对后世文化的影响都极其深远,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和最为广泛。由于“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奠基使得洛阳成为三教文化传播的溯源地。由此,洛阳可以借助这个文化根源打响三教文化品牌,为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做出积极贡献。而与这类文化宣传对应的旅游资源包括中原第一峰的老君山、北魏皇家寺庙的永宁寺以及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因此在旅游资源品牌打造过程中要注重与文化的结合。旅游景区的规划者和经营者在景区游览环境和氛围营造上应该追求个性化发展,在营销手段上可以采用典故文化营销、主题文化公园营销、精神文化营销等方式,要根据当地特色来选择最适合的营销方式。当地若有出名的历史人物或者神话传说等可以采用典故文化营销。例如:河北邯郸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而闻名,拥有众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而主题文化公园营销则是人工打造的集娱乐、休闲、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营销方式,较为成功的如现在特别火的方特主题公园等。而精神文化营销方式的典型之一,例如:西柏坡红色旅游基地,这类营销方式是通过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旅游营销活动。总而言之,地区文化旅游管理经营者的营销管理水平与营销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景区未来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的特色越来越多的表现在文化差异上,通过文化资源和传统技艺的支撑和包装,提升了游客旅游时的品位,而通过旅游,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地区传统文化和民俗技艺得到挖掘和推广,有效地提升了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价值空间。同时,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对于带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也要因地制宜的把握好地区文化旅游的品牌建设,要从地区经济、民俗习惯、历史文化、历史遗迹、自然景观等多角度去考虑分析品牌的建设和形象定位,打造出别具一格、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地域品牌,为今后的文化旅游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郎玉屏.未来旅游人才培养的方向和途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0):50-52.

文化产品策划范文8

一、“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主要内容

景区专业方向以项目引领教学,每学期安排一个教学项目,围绕项目设置项目工具课程、核心课程与非核心课程,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完成项目任务;每学期的项目设置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步步推进,学生从景区认知、景区内部管理、景区产品设计与营销直至景区顶岗实习实践,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递进发展。第一学期设置《认知旅游景区行业项目》,主要培养学生对景区行业的基本认知,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选择几家旅游景区作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景区行业的历史、现状、焦点问题、人才需求、未来的发展趋势、产品和服务、特色等内容。第二学期设置《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内部管理能力而设置。项目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为企业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包括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手册等,以此使学生掌握景区内部的管理机构与运行机制。第三学期设置《旅游景区主题产品设计与销售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产品设计与营销能力而设置。项目要求学生在充分调研行业实践,掌握景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能够分析景区现状及主要客源,有针对性的为景区设计一款主题产品并撰写营销方案,产品及方案须契合景区现状及发展目标,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创新。第四、五学期设置《景区业务流程实践与创新项目》,此项目为个人项目,主要针对培养学生的景区顶岗实践、服务技能而设置。要求学生在景区顶岗实习期间结合工作岗位操作实际和个人实习体验,首先对所在岗位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能力要求等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认知;之后针对具体某一业务流程做出详细流程解析,以提高服务效能为目标进行流程的重组和升级改造;然后将改造后的效果与原有的执行效果及预定改造目标进行比对分析总结,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正、完善和持续改进,提高学生的整合策划能力,总结、反思及研究的能力。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先做后学,教师不做事先安排,学生需要到旅游景区中,实地调研、编制手册、设计和销售产品。如果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会指导学生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反思、学习和改善,从而有效解决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旅游景区实际脱节的问题。通过项目实操,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景区知识,包括对内管理、对外营销、产品设计等,并学会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二、“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操作方法

(一)根据景区需要合理设置项目

在旅游管理专业景区方向设置之初,学院在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明确了大多数景区目前急需产品设计与营销策划人才。针对此情况,教学团队设计了《旅游景区主题产品设项目》。后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老师发现,还应有项目作为景区内部管理知识的支撑,因此,教学团队与校外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设计了《编制旅游景区完全手册项目》。这两个项目分别针对景区的对外营销和对内管理两个方面,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便于学生系统掌握景区专业知识与技能。此外,我们在上述两个项目的前后分别设置了《认知旅游景区行业项目》和《景区业务流程实践与创新项目》,使学生能够顺利导入景区学习和通过实践提升服务技能。

(二)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共同进行项目指导

在景区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景区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对学生实施校内外指导,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校内教师主要负责项目的推进、过程监督及景区知识的讲授,兼职教师在学生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手册编制等全过程给予实地指导,同时对项目成果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三)项目实施过程“先做后学,边做边学,学教做合一”

改变了以往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在项目开始之初即设置项目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到景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景区的组织机构、产品现状等基本情况和企业最新动态;在此基础上校内教师为学生补充景区管理、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相关理论知识并指导项目过程,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成果;景区兼职教师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实地指导,并提出建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学生完成项目。

(四)项目成果应用于企业实际

在学生完成项目成果后,将学生编写完成的《旅游景区完全手册》、《旅游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书》和《景区岗位业务流程改造报告》推荐给相关景区,一方面为景区的内部管理和产品策划提供建议和方便,另一方面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学生实践与景区应用的双赢效果。

三、“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创新点

(一)来自于景区实际需要的真实项目

景区方向的四个项目是在分析学生从事景区服务与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态度的基础上,根据景区的实际需要设计并实施的。项目来自于行业、企业实际,改变了以往项目教学中虚拟项目的目的性、指向性不强的缺点。

(二)旅游景区兼职教师深度参与,指导项目

旅游景区的兼职教师全程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反馈、项目考核与评价的整个过程。常州中华恐龙园景区、青岛方特梦幻王国景区、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青岛琅玡台风景名胜区、青石湾生态园等旅游景区的兼职教师在项目调研、产品设计、手册编制、顶岗实践等全过程给予实地指导,同时对项目成果提出建议与改进意见。

(三)学生项目成果直接应用于景区经营与管理

学生针对不同景区完成项目,比如针对青岛琅琊台风景名胜区设计了主题产品《四季琅琊主题系列—醉美琅琊,相约四季》与《文化琅琊主题系列—千古琅琊,传承文化》、根据青岛鸿瑞生态园的要求设计的《青岛鸿瑞生态园彩绘一条街主题产品策划》、针对日照海滨森林景区编制的《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完全手册》等,目的明确,主题清晰,为景区的管理与产品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四、“项目引领、校企共赢”的景区方向教学创新改革实践推广应用效果

(一)学生部分项目成果已应用于景区实践

在多年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部分小组的项目成果已经被景区采纳:如2010年,2009级景区方向学生在《青岛电视观光塔景区主题产品策划》中,提出名塔微缩景观展览出售的建议,此创意被青岛电视塔景区采纳,设置了世界名塔专区,专门展示世界著名电视塔的模型。2015年元旦,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景区根据我院2013级景区方向学生设计的《“红羊闹新春,动物大拜年”主题活动策划书》中的建议,在景区设立了一面心愿墙,吸引了众多游客在墙上写下心愿。2016年,2014级景区方向学生为青岛青石湾生态园设计了以“青石湾果仔”为主题的旅游纪念品,主要是以水果为主题的卡通公仔祥祥、悦悦、青青、诗诗、挽挽,既有“相约青石湾”的寓意,每一个公仔又代表了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水果。这一设计得到了景区极大的认可,目前已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

(二)旅游景区主动联系,要求与我院深度开发景区合作项目

景区方向多年来师生的共同努力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已有多个景区与我们联系,深度开发景区项目:青岛鸿瑞生态园景区希望学生为景区设计系列旅游纪念品;青岛金沙滩景区希望学生协助完成编制该景区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员工手册等一系列内部管理文件;青岛小珠山风景区提出校企共同合作景区课题,包括景区定位的分析及整体策划、珠山主题线路设计、中远期及一年期营销推广方案等;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在我院协助下完成薪酬体系设计等。

(三)景区方向学生受到企业认可,实现项目教学、顶岗实习、正式就业一条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