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理论范例

投资组合理论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1

 

一、价值投资理论与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比较   (一)价值投资理论   价值投资理论是1934年由本杰明•格雷厄姆与戴维•多德在他们合写的被誉为“投资圣经”的《证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价值投资理论主张,投资者的注意力不要放在股票市场行情变化上,而要放在股票背后的企业身上。   在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理论之后,沃伦•巴菲特、格伦•格林伯格、彼得•林奇等投资家又进一步发展了价值投资理论,将企业的成长性也纳入价值投资的思维,并且运用理论指导投资实践中并取得了丰厚的投资收益。巴菲特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以最为精炼的语言表达价值投资:“一看一家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二是价格要合适,三是公司要信得过”。价值投资理论认为:   (1)市场是非完全有效的,至少某些时候是无效的。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将所有投资者都假设为理性投资者的假设是错误的,正因为市场的非有效性,才会经常给价值投资者提供买入证券的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机会,也提供了卖出证券的价格高于内在价值的机会。   (2)奉行积极的投资策略。与证券市场并非是有效的市场理论假设相对应的是,价值投资理论就是要寻找被市场低估的证券,因此采取的是积极的投资策略。   (3)把风险定义为公司经营业绩与预测发生较大的偏离。价值投资理论认为股价波动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尽管股价长期来说具有向价值回归的趋势,但如何回归、何时回归是不确定的。因此价值投资把风险定义为公司经营业绩与预测发生较大的偏离,其把重点放在公司业绩的研究上,将公司定价与留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   (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   1.科维茨模型   现资组合理论起源于马柯维兹于1952年发表的《证券组合选择》一文,提出了投资组合具有降低证券投资活动风险的作用机制的结论,最优证券的组合投资是为了实现风险一定情况下的收益最大化或收益一定情况下的风险最小化。   马柯威茨模型以期望收益率(亦称收益率均值)来衡量未来收益率的总体水平,以收益率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收益率的不确定性(风险),其推导出的最优证券组合是无差异曲线族与有效边界相切的切点所对应的组合。   马柯威茨均值方差模型提供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的原理———投资组合的风险分散原理。该原理认为:选择相关程度较低的证券构建多样化的证券组合,组合的总体方差就会得到改善,风险就会分散。   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在马柯维兹的均值方差组合理论的基础上,夏普、林特纳、莫辛等人对资本市场总体定价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CAPM的创新主要体现在:(1)明确了切点组合结构,提出并证明了分离定理;(2)提出了度量投资风险的新参数:βi=Cov(Ri,Rm)/Sm;(3)提出了一种简化形式的单因素定价模型。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最优证券组合是无差异曲线与证券市场线(有效边界)的相切点。单因素模型后来又被推广为多因素模型。   (三)价值投资理论与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对立   通过对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1.对市场是否为一个效率市场的观点不同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假设投资者是理性人,认为市场是一个有效的市场,因此不可能长期战胜市场。而价值投资理论认为市场并非有效的,投资者由于受信息处理能力的限制、信息不完全的限制、时间不足的限制以及心理偏差的限制,将不可能立即对全部公开信息做出反应,市场经常会犯错误。   2.对待风险的观点不同   例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风险度量指标β系数是证券i与市场证券组合m收益之间的协方差除以市场证券组合m收益的方差。在无分红的情况下,收益=(期末价格—期初价格)/期初价格,因此其度量的是证券i相对市场综合指数的波动幅度,相对综合指数波动大的风险大;反之,风险小。因此,其实质是衡量股票价格的波动率。   价值投资者并不非常关注股票价格的波动率,他们关注的是和股票密切联系的上市公司,关注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与成长。因此,他们认为投资的风险是上市公司亏损或者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比预测的业绩低了很多。巴菲特指出了β值的荒谬,他说:“一个相对市场已经陡直下跌的股票……在低价位时比它在高价位时变得‘更有风险了’”。[1]   ———这就是β值如何度量风险的。同样毫无帮助的是,β值不能区分“卖宠物石或呼拉圈的单一产品玩具公司与另一家大富翁游戏或者芭比娃娃的玩具公司之间的内在风险”。但是普通投资者能够通过考虑消费者行为以及消费产品公司的竞争力方法来做区分,而且还可以断定何时股票价格暴跌意味着买入的机会。   3.对待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处理不同   现代证券投资组合是通过无差异曲线与有效边界的相切点得出的,不同的投资者因为其对收益与风险的投资偏好不同,因而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也不同,因此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有无数种。而价值投资者对待价值的判定非常接近,一种证券如果具有投资价值,那么绝大多数价值投资者也会认为其具有投资价值,因此其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以只有一个。   (四)两种投资理论的优缺点  #p#分页标题#e# 综上所述,现资组合理论采取了定量分析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提出了投资分散化理论,这些对于我们进行最优证券投资组合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但是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对待市场的效率性、对待风险的测评以及组合的构建方面和价值投资组合有很大的不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存在着在风险的度量上更多考虑市场价格因素、不同时期β系数差别、无差异曲线的测定、期望值的概率预测等问题。   而价值投资理论并不太关注股价的波动而更关注公司的经营。价值投资者认为,投资这一行为应是“根据详尽的分析,使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显然,价值投资理论更加接近股票投资的本质。   在全球证券投资实践过程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价值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其过去的46年投资过程中,年均复利收益率高过市场指数收益率10%以上,价值投资理论战胜了效率市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易祖琼以1998—200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的所有股票数据为样本,采取国外学者最常用的四个指标B/M(股东权益账面价值与市值的比率)、E/P(每股收益与价格的比率)、S/P(每股主营业务利润与价格比)和C/P(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价格比)构建价值型投资组合与成长型投资组合,并比较这两种投资组合在样本期间的收益率情况,得出基于B/M、S/P和C/P构建的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在大多数年份明显的战胜成长型投资组合,获得超额收益率[2]。此外,中国地质大学的孙美运用市净率模型实证了价值投资在我国具有适用性,即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价值投资都表现出强劲的势头。[3]   然而,传统的价值投资理论虽然也设计投资组合,但基本上是依据主观与定性化的方法来构建,其风险控制与收益的保障基本靠对投资对象的把握来实现。随着现代金融市场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市场体系的日益复杂化,特别是全球市场的一体化,价值投资者仅靠对个别投资对象的研究和管理已难以有效地控制风险、追求收益的最大化。   二、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   (一)构建思路   两种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各有其优缺点,本文试图吸收各自优点,以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为基础,从理论上探讨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   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中,就是要投资具有持续竞争力的公司,产业的稳定性以及投资的公司必须具有高而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是巴菲特所关注的。投资的公司必须具备投资价值,买入的股票价格必须低于测算出来的股票内在价值,并且留有“安全边际”,中长期投资的股票必须有高过市场证券组合的投资期望报酬。   根据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我们吸收价值投资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优点,扬弃现代证券投资组合以价格波动率作为风险的度量,以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作为风险的度量,选取净资产收益率高、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低的公司来构建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由于所选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很小,就可通过递推的方式预测出公司未来5-10年的投资期望收益率。我们可借用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方法推导出证券组合的收益率和证券组合的风险。最后,以在单位风险条件下最高投资回报率的那组股票作为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该组合的本质就是:组合之中的股票具有较高的持续竞争力并且定价被低估(投资回报率高)。这样我们就既保留了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的精华,又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融合到了价值投资组合的构建中,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   (二)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模型   1.模型构造的理论假设   一是证券市场并非是效率市场,我们可以通过主动性投资取得战胜市场指数投资收益率的超额收益率。   二是价值投资者是根据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力,是否具有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公司业绩稳定来选择投资的股票。   三是价值投资者有共同的投资偏好,既考虑组合要战胜市场证券组合,取得令人满意的收入,又要考虑单位风险条件下的组合收益率要高,并依此构建投资组合。   2.单个证券风险度量指标   根据价值投资理论,度量投资一家公司的风险不是这家公司的股票价格波动率,而是买入的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预期的经营业绩间较大的偏离程度。同时,买入公司的股票应当具备长期稳定地增长,应当有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并且能够稳定地维持高的净资产收益率。根据上面的观点,可以根据较长时间的历史数据计算出一家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平均值(ROE)与标准差σ,在相同均值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大的公司风险较大。理由如下:EPS=B×ROE(1)g=b×ROE(2)EPS:每股收益;B:每股净资产;b:留存比率;g:利润增长率公式(1)证明了一家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关系密切,当一家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大幅度下跌,必然会影响到这家公司的每股收益。从公式(2)看到,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关系密切、净资产收益率高的公司,在留存比率相同的情况下净利润的增长率也高。也就是说,净资产收益率和反映一家公司业绩的每股收益以及这家公司的利润增长率正相关,净资产收益率波动大的公司,其经营业绩波动也大,偏离经营业绩的预测也高。另外在某一时点静态地看,股票的价格等于每股收益乘以这个行业的平均市盈率,联系公式(2),可以看到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在每股净资产相同的情况下每股收益也越高,这家公司的定价也越高。另外,如果一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波动越大,那么这家公司的股价波动性也越大。   因此,将净资产收益率的标准差σ作为风险度量的指标符合风险是与预期的经营业绩有较大偏离的假定,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风险定义。因此,可以确定一个基本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作为筛选的标准,例如ROE>24%,选取(ROE-σ)/ROE>0.80的股票作为构建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备选股票池的股票。#p#分页标题#e#   3.单个证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度量   由于进入备选股票池的股票具有较高且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可以运用递推的方法计算单个证券的收益率。假设某公司目前的每股收益为净资产收益率为留存比率为每股净资产为D0,净资产收益率为ROE0,留存比率为b,每股净资产为NI0,在预测期间公司仍然保持原有净资产收益率,预测期限为n年,该行业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S,目前股票价格为P0。   4.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构建根据模型假设,最优价值投资组合能够战胜市场指数且所有价值投资者具有共同的投资偏好,因此,基于价值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转化为单位组合风险条件下组合收益率最高的一组组合。结合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当组合证券达到8-10只,投资的非系统风险就会得到极大地下降,而价值投资理论认为最好的公司不多,为了取得超额收益,一般采取相对集中的投资策略,吸取两者优点,从股票池中选取平均ROE>24%且(ROE-σ)/ROE>80%,期望收益率大于预期指数收益率的前8只股票,确定最优组合各股票的投资比例(股票数≤8)。   三、结论   本文将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与价值投资理论相结合,吸收各自优点推导出了基于价值投资理论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从表面上看,推导过程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的均值方差理论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实际上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区别。   1.风险的定义与度量不同。现代证券投资组合风险的定义是股票期望收益率的标准差或者某股票价格波动相对市场证券组合的波动幅度之比,其本质是度量股票价格的波动率。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风险度量是度量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率,本质是度量上市公司业绩的波动率。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合起来。   2.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的目标函数和马科维茨的目标函数不同。马科维茨最优组合是无差异曲线和有效边界的相切点,不同投资偏好的投资者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是不同的。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假定价值投资者对价值的判断基本一致,因此目标函数为单位组合风险下收益最高的一组组合,因此只有一个最优证券投资组合。   3.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抛弃了β系数的计算,避免了运用证券市场线构建投资组合时β系数稳定性的计算问题。   4.根据巴菲特看一家公司未来5-10年的发展的观点,以净资产收益率递推的方法计算未来5-10年投资收益率,并以此作为期望收益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传统的不变增长以及多元增长股价定价模型大多假定股息分派为无限期,因此定价模型和现实有差距。   通过对上证180指数的实证检验,基于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优证券投资组合可以战胜市场证券组合,在承担较小风险程度下获得令人满意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2

关键词:证券投资方法策略

一、证券投资组合策略

在证券组合理论的发展当中,逐渐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派系种类,所以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组合策略,其中最为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保守性策略

保守型策略主要是觉得,最好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就是对证券市场提前进行模拟,有个大致的了解,把尽可能多的证券囊括进来,在减少或者消除其中风险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市场中所有证券平均收益的一样的收益。这种投资组合的好处就是,能够将投资中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完全消除,并且从业者也不需要太多相关证券投资的知识,且证券投资的管理费用较少,能够有效减少成本支出。但是这一种组合所获得收益要比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平均收益要低的许多。所以,这种策略风险既不高,收益也不大,可以将其称之为保守型策略。

(二)冒险型策略

冒险型策略就是和市场基本一样的组合但并不是最好组合,这种策略这主要讲究的是,只要投资组合能做好,就能获得远远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收入。在这种组合当中,通常一些正在成长型的股票会占得比例稍微大一些,而那些风险又低,收入又低的证券则不是很多。除此之外,这种组合拥有非常强的随意组合性,容易变动。一般采用这种策略的人,他们都觉得只要投资收益立马就能实现,不需要去熬时间焦急等待。对他们这群人对于那些市场的保守派,往往是不屑一顾的。这种策略能够在短期内拥有较高收益,但是同时伴随着较大风险,所以被称之为冒险型策略。

(三)适中型策略

适中型策略主要认为,对于证券的价格应该让特定企业的经营业绩来做出主要决定的。市场上股票价格的一时跌落起伏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认为只要企业能够经营得当,股票就一定会随着企业效益变得越来越好。采用这种策略的一般都是一些对于证券有着深入分析的人。他们觉得一旦要是把适中型策略做好了,就能获得大的收益,也不会承担大的风险,这也是一种最常规的投资组合策略。像是一些金融机构、投资基金、事业单位都用这种策略来进行证券投资的。

二、证券投资组合的主要方式

能够进行证券投资组合的方式非常之多,但是通常在市面上最为常见的却只有以下几种:

(一)要选择数量充足的证券进行搭配组合

这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证券投资组合方式。利用这种方式,并不是要有目的的进行组合,它也只是随机对证券进行选择,也随着证券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可分散风险将会逐渐缩小,当数量到达一定程度后,绝大多数的可分散风险的都能被分散掉。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避免风险,这就要求了每个投资者手上所有的股票数量最低都不能低于十四种。因为现阶段我国的股票种类并不是很多,只需同时对十种股票进行投资的话就能有效的将风险分散下去。

(二)将大风险、中等风险以及小风险

的证券放置在一起进行重新组合这种方式又被称之为1/3组合,具体指的是把所有资金分成三份,各拿出一份投资到风险大、风险适、风险小的证券上面。当经济蓬勃发展的时候,风险大的证券就可以获得高风险高利润的回报。若是经济有衰退的迹象,风险大的证券整体走势就会逐渐走低受到影响。但是相反,那些风险小的证券针对经济变化的形式则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的敏感,只要有投入一般都能获得稳定的收入,也不会造成损失。所以说,这种1/3投资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保守型的投资组合方法。即使是在投资的过程中不会获得巨大的,但是也不用承担太大的风险,这种投资方法在市场上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将投资收益呈负相关的证券将它们放置在一起进行组合,其中一种股票的收益上升反之另一种股票的收益就会下降,这样的形式又被称作是负相关股票。具体是针对把收益呈负相关的股票联系在一起,能够将证券投资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总之,对证券投资的方式有多种多样,都要遵循具体事情具体分析这个主要原则,投资者要结合市场情况与个人情况进行综合性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式。这也是为了有效的降低投资风险,并将利益最大化的一条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黄容.商业地产REITs投资组合绩效研究[D].重庆大学,2014.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3

【关键词】经营管理;金融投资管理;应用

一、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金融活动是其各项环节实施的核心内容。在此过程中,企业不仅仅需要对产品生产的流程优化进行全面的思考,还需要对产品销售以及产品售后等方面进行考虑,在降低成本的同事,保障产品的质量,促进流通。企业想要在领域中提升知名度,就需要在前期进行合理的投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所发挥的作用是能够指导企业通过使用所投资资产来科学合理的划分,其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投资企业通过怎样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管理、如何选择恰当的投资契机,投资流程由哪些等。与此同时,企业经过金融投资管理对市场回报率能够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活动是基础,如果金融投资合理、科学,那么企业将会收获相应的市场回报,这也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另外,在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中,企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及挑战,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提升竞争力、在市场大环境中立足,就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优势,尽量避免竞争为企业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投资管理能够为企业运营各类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企业需提升对其的重视度,了解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要作用,做好各项工作,提升对保险管理的重视,保障企业能够在内部稳定的环境中发展,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大程度降低对企业不利的因素,从长远角度看待企业发展[1]。

二、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心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

(一)完善管理体系,加强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意识

在企业经管理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遇到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管理制度。对于一些有条件的企业来讲,需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1.明确投资方案。资管理各项工作中,明确投资方案是首要工作,也是整体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在明确投资方案的前期,需要对市场实际发展状况开展调查、分析和总结,与此同时,还需要科学的评估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对市场的实际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仅可以更好的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投资方案,并为方案提供理论方面的职称。与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降低在市场竞争中企业所遇到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最大的获取利益。如果企业的投资方案不明确,且设计的不合理,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很多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严重的甚至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的失败。由此可见,在明确投资方案时,需要对国家相关政策做以正确的解读,掌握企业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投资管理体系,有效防范风险。2.详细分析投资。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分析投资的工作十分重要。其主要的工作就是收集市场中所体现出的各种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对市场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和总结,并科学的评估市场未来发展的走向,从而制定最为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企业的投资分析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避免各类因素所导致的投资风险,最大程度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3.组件投资组合。组合投资组合可以在有效的帮助企业降低投资风险,并将这些风险分散化。由此可见,企业在明确投资方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市场反馈和发展情况,科学的组织投资组合。当然,在投资过程中的很多风险和无法避免的,但是通过组合投资的形式进行科学的组合,就能够有效的将风险分散,避免因企业单向投资的失败而为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4.评估并修订投资组合业绩。虽然组建科学、合理的组合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风险,但是并不意味着在企业投资时,就一定能够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因为市场的发展形势经常在变化,其处于这样的状态中,很多问题是无法预测的。在投资的过程中,需要准确评估投资组合中每一个组成部分业绩,并结合各部分组合业绩对市场的走势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不断的修正投资组合。保障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企业能够有自己的优势,站稳脚跟,有效的规避因为投资发给企业的风险,将投资利益最大化[2]。

(二)加强队伍健身,完善投资管理工作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不仅仅是产品竞争,而究其根本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对于企业来讲,人才是其发展的推动力,也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在金融投资管理中,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同样是人才。企业在开展各类投资活动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具备十分充足的资金,还需具备一定的空间,以及一大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金融投资管理工作人员是否专业对企业投资工作质量有很大的影响,人才是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最为重要的保障。由此可见,企业应当以积极地态度引进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人才,特别是需要引进分析能力强的投资分析相关人才,系统化的培训相关的人员,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升责任感。与此同时,在设定金融投资管理相关制度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保障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对自己的工作内容、责任及义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金融投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不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并设立符合企业发展和人才发展的奖罚制度,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

(三)加强企业资金预算

在企业发展中,资金预算工作十分重要,其关系着企业发展策略的制定,是一项重要信息依据,与此同时,其影响着金融投资管理的工作质量。因此,想要做好编制的预算工作,需要对企业发展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对企业未来发展道路进行规划,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在编制预算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企业管理中,编制预算的工作人员需要在开展编制预算工作之前做好市场调查及取证,对市场发展情况有一个全面了解,掌握真实资料和数据,为企业编制预算工作奠定基础。2.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工作应当设立全面、完善的编制预算管理体系,禁止随便更改数据或者随意调整预算数据。如果在必要情况下,需要对预算数据调整,那么需要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资料。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规定调整预算数据。由此可见,不断的完善编制预算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企业的资金管理,为企业资金管理相关工作提供预算依据,保障金融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在编制预算工作中,需要公正、公平。确保编制预算工作可以不受外界相关因素的影响。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管理和审核,对于部门谎报、虚报等问题需给予严厉的打击和批评,保障预算公正、公平,为企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工作提供准确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为企业制定适合的发展策略[3]。4.详细记录编制预算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数据,并进行系统分析。准确记录预算的结果,为企业每个部门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还可以有效指导各部门之后的各项工作。利用数据可以有效约束各部门工作,提升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加强资金管理,并为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基础,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四)结合理论知识,加强金融投资管理,从客观角度审视投资对象

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过程中,需要有效的将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例如:ERP理论,其最早由美国公司GartnerGroup提出,该理论是一套较为完成的企业管理流程,其强调了企业流程化管理,包括:产品的生产、产品的采购、投资管理、运输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应用ERP系统,各大企业的管理层可以有效的掌握企业的生产活动,对资金的流向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此同时,在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中应用ERP理论,可以将投资管理工作更加的精细化和标准化,有效降低认为因素对金融投资管理相关工作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对生产活动的掌握以及对资金流向的了解是各项管理措施实施的基础。由此可见,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不断的提升管理水平,提升自身管理能力和综合素养。对金融相关知识充分了解。除此之外,企业在明确投资对象过程中,需要全面了解投资对象,了解对方财务状况,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情况以及信用水平等相关问题。企业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益,因此,全面考察投资对象十分重要,准确评估投资对象,了解投资对象的管理经营状况,了解其是否有能力偿还欠款等相关问题。由此可见,全面评估投资对象,可由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投资风险。企业各项活动的本质即为金融活动,在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和空间时,通过有效的金融投资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的活跃性。如果企业具备一定的经济能力,可以在考察好各项工作之后,进行企业金融投资项目。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金融投资工作十分复杂,其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发展。由此可见,企业需要不断的提升对金融投资管理的重视度,有效提升企业金融投资有效性,在投资管理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企业的管理层也需提升对投资管理的重视度,合理应用企业投资管理,提升企业基础建设,不断的完善企业金融投资管理体系,提升对专业人才的重视度,引进金融投资管理人才,最大程度提升企业的投资利益,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丽丹.试论企业经营管理中金融投资管理的应用[J].财税金融,2015.

[2]孔飞.浅谈金融投资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J].新经济,2015.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4

本文主要是基于金融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希望帮助学生比较全面理解与金融学相关的投资组合及理论,提高实际操作与分析能力。本文提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在于,以协作的精神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整合,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通过借助网络交易平台、相关软件等进行高仿真性的实践操作,将应用型教学落到实处。

关键词:

金融学;实践教学;教学研究

在“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其中部分内容作为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的技能,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环节存在着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目前的教学环节设计当中,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性不是很理想,由于学生的课程实践环节与相关课程存在一定的交叉,导致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能反而忽视一些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与环节,使得学生在一些重要的理论运用与实践操作中失去学习的机会。

一、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金融专业涉及到的主要实验与实践课程分为两类,包括:一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与模拟交易在内的金融实验课程,这一类实验涉及的课程包括投资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等课程,在全国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开发出来的实验软件相当多,主要是针对公司所进行的财务分析,针对外汇所进行的汇率分析,以及相应的证券、外汇、期货等的模拟交易;二是包括一些注重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的实验课程。这一类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学等在内的课程,注重的是对于一些金融理论的解释与运用,以及针对金融风险的分析,对于学生的专业理解与分析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的对象包括投资组合模型的应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引用、风险资产与风险价值的计算、利率风险(债券的价值、久期、凸性)、期权定价模型的计算与运用等。这两类实践尤其是后者在金融专业教学环节中尚未真正地实现有效的协调,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之间的协作程度比较低,也与金融专业的特殊性有一定的关系。第一,每一门课程都有着自己的侧重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很难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自己一个学期的教学中进行很好的结合,所以实践环节就成了其中比较薄弱的一环。第二,金融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在内容上存在着一些交叉。教师对这些交叉的内容一般都没有将之设计成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但往往这些内容正是串联起相关金融核心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之间也没有进行很深入的沟通,结果导致这些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第三,金融学课程的一些实验与实践环节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尤其是投资组合和资本资产定价等方面的学习,并不是像已有的一些财务分析软件和模拟交易软件,需要用到简单的数据库,或者通过EXCEL等基本的电脑程序来传授,这样也增添了相当的工作量,所以导致这一类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开展。

二、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内容

(一)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目标

作为经济学当中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分支,金融学已经逐渐地从原来的以货币、银行理论为基础的学科扩展到以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为基础的学科。在金融学的学习中,对金融市场中各类金融工具的定价与风险进行分析的能力培养应当成为教学重点,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以理论学习为主,但却需要有一定的实验辅助。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只是纯粹的理论教学,可能会削弱学生的竞争力。所以说发展项目所提出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竞争档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模式改革主要实施范围包括商业银行、外汇交易、公司金融、财务、资产评估等。通过教学手段的改革,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正的金融理论实践机会,而不是简单地在实验室内进行模拟交易操作或者进行的一般分析。通过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学生可以比较全面和准确的把握与金融理论相关的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理论,以及资本结构相关理论,提高实际的操作与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证券交易软件、EXCEL等工具建立分析框架,将金融市场各类相关的数据运用到各种模型当中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未来的工作实践打好基础。

(二)金融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改革内容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在于,以协作的精神将实践环节进行有效的整合,集中进行实践教学,真正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通过大型作业的设计与应用,辅之以前期大量的实验成果,将应用型教学落到实处。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一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前期实验内容。整合与实验相关的金融学理论与知识,实现实践课程的分类管理。通过整合课程的实践内容,按照相同的特点归类,前期安排7到8次实验课程,每次完成一个实验报告,让学生对金融学的实践运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与理解,内容主要针对金融学几大核心内容:模拟外汇交易及证券交易软件的其他功能运用;证券收益与风险的数据提取与计算;EXCEL电子表格的运用;证券投资组合运用基础;多项证券组合的最优权重计算实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的实践应用练习;资本结构案例分析与实践;公司金融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业务等。二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内容设置与教学目标。在前期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协调教学内容,完善课程的教学结构,将与实践有关的内容重点落实到最后的大型作业。通过课程重点设置,实现集约化实践教学,增强教学的系统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一次大型作业的设置,系统完成对学生《金融学》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与提升:熟练运用证券投资软件;熟练运用财务指标进行分析;熟练掌握投资组合理论的应用与实践;熟练掌握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及其应用;熟练掌握对外汇交易工具的分析;熟练掌握商业银行业务技能等。二是安排大型作业的实践形式与考核方式。大型作业的安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他们在课后以团队形式完成这一综合性的任务,并上交电子稿;第二阶段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结合书面作业,进行演示和课堂讨论。

(三)金融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关键

要完成教学改革任务,关键要解决几个问题:一是理论教学的完整性。在教师的课程设计与讲解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以金融学理论的逻辑框架为基础,系统讲述教学内容,充分借鉴国内其他大学和国外大学金融学教学优点,重视细节和系统性,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理论基础有比较好的了解。二是前期实验的实用性。大型作业的前期试验安排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在有限的试验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相对比较难的理论;三是学生对工具运用的熟练性。大型作业的完成需要学生非常熟练地掌握各类工具,包括软件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收益和风险相关内容的设计。四是课程时间安排的科学性。金融学最好是安排成2+3的授课形式,这样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试验时间,保证能够在学期第10周之前能够完成该大型作业的所有内容。

三、金融学实验教学实践的主要方法

(一)实施步骤

第一步是金融学课程教师之间进行教学交流,整合相关课程的实践内容。主要任务就是将主要的一些实践内容按照逻辑框架,配合各门课程的特点,建立金融核心课程的金融学实验教学的内容体系;第二步是设计金融学理论相关实验经过前期的大量工作,将一些重要的金融理论应用实践内容进行归类与分析,并设计一些相关的实验(主要是通过EXCEL中的一些工具如规划求解来设计和解决投资理论中的实际运用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开始试运行。第三步是从学期一开始在这门课程的实验课程中引入相关实验内容,在每次3节课的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实验报告。预计通过一个学期的准备,基本实现相关实验内容的可操作性和系统性;第四步是课程负责人与其他课程教师进行互动,协调各自的教学重点,将大型作业的教学计划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按照课程的特点完成实践内容的安排,以相关课程为辅,推行实践教学计划。

(二)实施方法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5

关键词:企业年金;投资分析;老龄化

1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自我国公司企业年金制度确立后,在20余年的发展下已经初步形成规模,且在发展中不断完善。由《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2016年度)》可知,截至2016年底,我国共有76298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总参与人数更是达2324.75万人,基金的结余高达11074.62亿元。所以不论是参与的企业数、基金累计数额,还是职工数都充分显示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之迅速。

2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分析

2.1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现状

2004年5月,《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正式实施,该办法指出企业年金施行完全积累制,且以个人账户为单位进行管理,也规定了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为缴费确定型的模式。截止到2016年参与建设企业年金的企业达7.6万家,涉及职工2300多万人,并覆盖了交通、能源、教育、金融等各个行业。从历史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年金的总盈利情况中,通过加权收益率的方法来计算当期平均收益,把企业年金的平均收益率与CPI及银行存款利率相比较可以看出,2007~2016的十年间,企业年金的投资数额增加了足足70多倍。并且这十年间的平均收益率也是达到了8.10%,充分反映出企业年金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较为成功[1]。

2.2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工具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中所涉及的有关规定,年金基金的投资工具往往分为三类,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如银行短期存款等;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如中长期存款、国债等;权益类产品,如基金股票等。

2.3我国企业年金组合投资的测算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年存款利率,上证交易所公布的债券指数的增幅分别代表一年期银行存款的收益率(现金及等价物类资产收益率)、债券收益率(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及股票收益率(权益类资产收益率)。并引用经济学家哈里•马克维茨的投资分散化理论[2]以及夏普等人的用于衡量标的资产风险收益特性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即CAPM模型为更加专业的投资绩效评估打下了实践基础[3]。取2007~2016年这十年的数据,对三种投资工具按平均收益率从大到小依次排序,分别为股票、债券、一年期银行存款;并按照表示风险大小的方差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股票、债券、一年期银行存款。通过计算得知,在企业年金投资过程中,短期银行存款收益表现最低,平均收益率为2.60%,并且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的影响仍有继续下降的趋势,但其风险也是最小的。而债券则处于中间位置,变异系数和收益率在短期银行存款和股票之间,其在可靠的收益率下有着较为稳定的风险,是一种理想的金融工具。但以股票为首的权益类工具收益虽然是三者之最为12.77%,但是其方差却达到了2228.65%,这主要与近十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剧烈震荡有关,说明股票类的投资风险非常巨大,并且这一风险波动水平远远高于发达资本市场[4]。在确定的企业年金投资预期收益中,随着预期收益的逐渐提高,方差所表达的投资波动率也开始上升,短期银行存款的占比从初期的多数开始下降,最终稳定在6%左右;债券的投资占比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过程,且在这一收益率范围内,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基本处于多数地位;在股票的资金配置中,随着预期收益率的上升而提高,因此投资风险也被放大。但由此产生一个矛盾,即若要取得更高的投资收益率,则现有的资金配置方案便不再适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开放对权益类投资工具的投资比例限制,且提防基金投资过程中的潜在风险,从而保证在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中能够实现较高的收益率,使这部分资金在长期下能够保值增值[5]。

3研究结论

3.1企业年金管理中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

无论何种投资,其收益率与投资风险往往都是呈现正相关关系,较高的投资风险需要用较高的风险溢价来补偿投资人。上述介绍的几类投资工具中,短期银行存款、债券以及股票三者的风险和收益呈递增顺序,由于企业年金的特殊性所在,在相关规章制度的限制下要合理配置各类投资工具,不能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潜在风险的增加。

3.2不同组合投资方案下可提供不同收益率

将投资组合理论均值-方差模型进行一定的改变,能够依据相关收益率要求计算出在投资组合中各类投资标的占组合的比重和组合的总体风险。所以,应测定企业年金的实际所有者风险承受意愿以及承受能力,再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进行相关金融工具的比例配置。如当某企业员工多为年轻职工时,企业年金的投资期限会因此较长,然而较长投资期限的资产往往对流动性要求也低,风险承受能力也较高。所以,对于这类企业年金的运营管理就可以适当多配置债券类或者股票类等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反之,对于一些成熟型企业、临近退休人员数量较多的企业,其企业年金则应谨慎配置,应以安全性、流动性为主要投资目标,适当少配置高风险类的金融产品,多配置稳健、流动性高的金融工具。

3.3不同的投资工具对应不同的投资需求

从结果上看,短期银行存款类投资工具在组合中占比会随着所需收益率的提高而增加,并最终接近5%的水平,而这一比例则是政策规定的下限指标。这表明虽然短期银行存款类金融工具收益不高,但出于对企业年金安全性的考虑,仍然要保有一部分无风险资产在投资组合中。但随着其预期收益率不断提高的需要,短期银行存款类金融工具显然不能满足需求。但随着《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和《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的相继出台,都开始对短期银行存款在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放宽,并允许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适当将资产更多地配置给高收益金融工具[6]。

3.4现存的投资比例限制不再适用高收益的需求

由分析可知,在我国现存的法律规章的要求下,企业年金的运营管理中仍将以保证安全性为第一目标。但在老龄化日益加重的今天,更应将注意力聚焦于企业年金的保值增值当中。因此,当前我国对企业年金投资的要求与限制显然不利于企业进一步获得更高收益的要求。根据计算结果,在现有制度内企业年金无法获得更高的收益,在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驱动力下,合理的做法是应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宽对高收益类投资工具的比例限制,实现增值。

4解决方案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管理的分析,得出相关建议如下。

4.1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降低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

我国的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不成熟,不确定性大难以准确预测等特点,导致高收益类金融工具投资占比被严格限制。这极大地阻碍了基金经理对企业年金投资发挥的空间,也不利于企业年金进一步保值增值,获取更高利润。因此,要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多方面培育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从根源进行规范,大力建设资本市场,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国情,进行本土化改进,使之更适应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需要[7]。

4.2在保证安全性的原则上适当调整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比例要求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6

关键词:消费者;黄金投资;风险;策略

黄金作为一种存世稀有的矿产资源,在世界各地历来是君王所竞相追逐的宝藏,它象征着皇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19世纪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范围掘金潮的开始,大量以黄金为代表的矿产资源被发现和开采,并被迅速地投入到市场中进行兑换和交易,“金本位”制就此诞生。然而好景不长,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加之受到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影响,“金本位”制逐渐退出了世界金融舞台。同时,以美国资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共同发起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旨在确立全球以美元为货币和贸易结算单位的地位,将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然后每一个国家的货币再与美元挂牌交易,该协议的签署极大地提高和奠定了美元的全球性功能。然而到了1971年,以美国为中心辐射世界各地的美元危机爆发,美国政府单方面停止承担为其他国家兑换黄金的责任,这也就预示着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1973年3月,西欧的一些国家大量抛售美元购进黄金,并在国家间达成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的共同协议,标志着布雷顿森林制度的最终解体。在黄金的中间货币职能被剥夺以后,其他国家通过发行货币直接与美元进行结算,可是一旦发生经济危机,势必影响到各个国家金融的地位,以及消费者的利益,这时黄金的保值增值功能便突显出来。

1黄金投资热潮形成的原因

目前,比较常见的黄金投资的形式包括实物黄金、纸黄金、黄金“T+D”、期货黄金、黄金ETF等。各种投资方式因其属性不同而各有其特点,每一个消费者会根据其自身的经济条件、喜好程度、收藏方式的不同,去选择合适的黄金产品,最终使得个人创造的财富不缩水并且保值增值,进而形成了近乎全民性的黄金投资热潮,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消费者唯美的诉求

黄金作为一种稀有珍贵的金属,不仅有其自然的价值更有其艺术鉴赏性,市场上销售的各种金制品都是追求着唯美的艺术创作。拥有自己喜欢的黄金宝贝,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还能够提升社会地位以及公众的美誉度,使观赏和投资收藏价值合二为一,对艺术品的追求极大地提高了黄金投资的热度。

1.2其他投资渠道不畅

我国消费者金融消费的主要渠道是银行储蓄,通过银行以期能够获得稳定的收益。然而,随着通货膨胀的加剧以及消费价格指数大幅度上扬,消费者放在银行里的钱严重缩水,房地产和股市又具有较大的投机性,不适合普通消费者介入操作。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和黄金便作为了普通消费者的首选投资工具。

1.3具有较强的投资和收藏价值

从黄金自身价值来看属于稀有贵金属的范畴,正是其具有稀缺性的特点而被人类普遍认知和喜欢。黄金相对于其他投资品来说价值恒定而稳固,并且不存在老化和折旧的问题,从长期来看,可以有效地抵御通货膨胀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消费者强烈投资和收藏的意愿所在。

2黄金投资存在的风险

2.1黄金饰品投资保值存在风险

在进行黄金投资时要头脑清醒和目的明确,一定要辨析投资和收藏的关系,如果以投资为目的购买黄金,就要选择一些非雕饰或简单处理的黄金产品,或者购买纸黄金、黄金期货等。假若以收藏为目的购买黄金,就可以选择那些经过精心雕琢的黄金艺术品或者首饰,那些黄金饰品的价格往往高于普通投资金的价格。因此,在投资黄金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目的,以免产生投资风险。

2.2黄金投资存在炒作的风险

普通消费者对于黄金投资有利时机的把握,以及价格的敏感度受到外部媒体的干扰较为强烈,往往没有进行投资前的预热和学习。他们一般都具有从众的心理,看到周围的人都倾其所有购买黄金时,不管价格高低而一味地买进,即使价格处于高位具有进一步就被套牢的风险,还是没有理智地分析和判断,潜意识里主动接受外力的迫使和驱动,进而积蓄了较大的投资风险。

2.3具有收藏不当的安全风险

消费者在黄金投资时,喜欢购买一些诸如金条、金砖之类的产品,那么就会存在保存和收藏的风险。虽然实物黄金产品不会因保存不当而发生变质的情形,也不会产生其它的附加费用,但是它会有发生丢失或者被盗的安全风险。

2.4市场投资交易中的风险

任何一种产品进场交易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只不过是风险或大或小,是否具有可控性。黄金市场交易中的价格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利率、汇率的变化,以及获取信息的不对称,这种情况下无论你具有多么高深的投资理论,也有操作不当而错失良机的风险。

3黄金投资的策略

消费者在进行黄金投资时,除了对风险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之外,还要知晓黄金投资的规律及策略。

3.1选择信誉好的投资渠道

无论采取何种投资方式和类型,都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存在,在选择实物黄金作为投资品时,首先要确定正规的供应渠道,供货路径一定要合规合法,例如国家批准的各类银行、或者谨慎挑选一些经济实力较强、有影响力的品牌黄金进行交易,这样的黄金投资无论在质量和价格方面都有一定的保障,不会出现购买到质次价高的产品。即使出现了质量或者其他方面的纠纷,也比较容易划定责任进行解决。不能为了贪图便宜而购买到来路不明,或者存在质量缺陷和以次充好的黄金产品,来作为投资或者收藏品,不仅不能够保值增值甚至会带来严重的贬值。

3.2采取量入为出的原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黄金交易是一项涉及资金较多的投资行为,消费者在进行黄金投资时,首先要客观分析自己的经济实力状况,以及抗风险和挫折的能力。然后,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金融购买方案,例如投资总额、产品类型、产品数量以及产品的质量标准等。切忌存在不理智的空想,东挪西凑归集资金投入到黄金投资中,准确把握投资数量和节奏,以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为宜。

3.3降低对黄金增值的预期

黄金是世界金融市场公认的稀缺战略资源,目前的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是它能够获得投资者青睐的主要因素,潜在保值增值的功能是其他产品所无法比拟的。因此,消费者在投资时往往把盈利的期望值定的很高,希望短时期内迅速获得个人财富的提升,这也是人人都盼望达到的事情。然而,黄金投资是一种金融理财行为,在经济平稳和高速增长的时期,其价格一般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甚至有时会存在一定时期内价格走低的情况,如果投资者没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以及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认识,那么投资遭遇风险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在投资黄金时要有稳健平和的心态,以及有条不紊的计划和风险控制措施,降低对黄金投资盈利的预期。

3.4采取优化组合的策略

根据哈里•马柯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在面临多个黄金投资组合方案时,应该统筹考虑投资的可行性。在预期的收益能够实现的情况下,要底线思维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风险,不要将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以获得更多的收益。消费者在投资黄金及其衍生品的时候,可以按照低风险投资组合、中风险投资组合以及高风险投资组合进行分类,并且依据现金和购买黄金实物的比例优化组合。采取优化投资组合策略虽然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投资风险依然存在,但是却可以让风险更加明晰,以便于消费者主动去应对。

4结语

黄金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资产,具有价值波动性小和易于变现流通的优点,其自身的投资价值不受外界力量诸如各国经济政策的影响。特别是在国际社会动荡不定,经济乱象丛生的情况下更能体现出其抵抗通货膨胀,极大化解和稀释金融风险的功能,也使投资黄金成为重要的资产组合工具。在世界经济和社会格局平稳情况下,黄金的金融属性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与其它金融性资产和资本市场关联度不紧密,它的市场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因此,现阶段投资黄金的风险依然存在,规避投机的风险,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投资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虞磊珉.我国场外黄金交易的现状分析与立法监管建议[J].中国商贸,2014(23).

[2]杨楠,方茜.黄金抗美元贬值避险能力的动态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3(3).

[3]刘荔.高通胀背景下我国居民黄金投资方式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6).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7

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投资,主要出于以下原因:第一,商品投资可以很好地抵抗通货膨胀。金融投资的商品在一揽子商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商品投资收益同通货膨胀率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第二,优化投资组合。Gorton和Rouwenhorst研究发现,商品合约同股票有着相似的平均收益,但对于经济周期的不同时段,商品合约的收益与股票和债券的收益不同;并且商品投资收益波动性比股票和债券小得多[2]。第三,投资商品可以对冲风险。比如投资商品期货可以对冲汇率等变动的风险[3]。对于机构投资者的商品市场投资,研究主要集中于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上,其中多以衍生品市场的商品期货合约投资为样本。Chopra等研究了等权重商品期货的抵抗通货膨胀和提高组合表现的作用,发现商品期货投资收益对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着正相关,而且增加商品期货投资能够降低资产组合波动而不影响收益[4]。商品期货和股票有一定的相关性,KennethA.Froot将房地产、商品期货和股票的收益进行对比,发现商品期货比房地产和股票投资更能有效对冲未预期到通胀风险[5]。Gorton和Rouwenhorst的研究还发现,商品期货不仅与通货膨胀、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有相关性,还与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变化有相关性[2]。

对于商品投资收益表现良好的原因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Georgiev利用1990年至2001年间GSCI指数来研究直接投资商品期货的风险收益特性,认为之所以商品期货投资收益表现良好,一是对未预期到的通胀表现良好,二是当现货价格波动时,“滚动”的期货合约有正的收益[6];Nij-man和Swinkels从投资组合有效前沿角度给出了商品期货良好表现的原因,他们利用均值—方差模型研究发现商品期货可以改变养老金的有效前沿,从而改善投资组合[7]。多数研究宏观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般是以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为样本的,Balduzzi,Ed-win,Elton和Green发现美国国债价格受多种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如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8]。对于大宗商品和宏观经济因素的关系,TangKe和XiongWei认为,金融化的商品价格越来越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宏观经济指标变动会对商品价格产生影响[9]。Roache和Rossi研究了商品价格对宏观经济消息的反应,在剔除了美元的影响因素后,对利好消息和利空消息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对于不利经济消息的,贵金属金却有着最显著的避险功能[10]。现有的文献对于此轮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做了分析,指出机构投资者参与商品市场推高了商品价格,并且对商品投资收益的表现做了分析,认为对于优化投资组合而言,持有商品投资非常重要。但对于商品金融化的形成背景、形成机理和市场表现特点等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来试图说明。

二、宏观因素的传导机制

金融化的一般概念就是把可交易的价值物品转换成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品的经济系统或经济过程,使人们更加容易进行金融交易。商品金融化的发展是以经济金融化为背景的,弗里德曼等芝加哥学派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市场理论的提出,为金融体系和银行放松监管提供了理论基础。Palley分析了美国债务的变化,他认为美国债务规模扩大化可以充分说明经济金融化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经济金融化开始[11]。在之后的年份里,许多国家都经历了结构性转换,金融交易量显著增长,金融业获利巨多,大量投资者开始进行金融资产投资,这反映出了世界经济的金融化。经济金融化的主要影响表现在金融业部门的产值在不断变大,金融部门的利润与非金融业利润比值在不断增加,资本份额产生变化,利息份额增加。经济政策也倾向于金融化,比如全球化政策主张各国放松资本控制,诸多提倡私有化、减税和放松管制的政策都推动了金融化的发展。商品金融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参与到商品市场的货币量增多了,这些货币量超出了一般的需求范畴,在商品市场上进出,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使商品价格变化容易受到供求以外的其它因素的影响。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比如美国一直实行着量化货币政策,不断向市场投放货币量,会对商品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李稻葵和张双长认为资产价格对家庭消费、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借贷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在分析产品价格时不能忽略资产价格。他们以资产价格为核心创建了新宏观经济分析框架[12]。资产价格可以通过托宾Q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和财富效应等对投资和消费产生正的影响,从而当资产价格上升时,对总产出有着正的影响。而在商品市场上,商品价格并不是单一的价格,而是由多个市场决定的,比如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可以影响商品价格。

三、宏观经济因素与商品价格关系分析

从理论上而言,金融机构会对宏观经济因素做出反应,调整其投资组合,进而影响投资组合中商品的投资,对商品价格造成影响,从而宏观经济因素间接作用到商品市场上。我们采用协整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分析变量间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动态调整,VAR模型是把多个变量当成一个系统来回归。对于宏观经济因素,我们可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GDP?、货币供给量?M2?、股票市场?Stock?、利率?Rate?和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观察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大宗商品价格?Y?变化的影响。大宗商品我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原油和小麦,数据选取从1993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美国经济数据,其中2011年1月和2月的商品价格数据缺失。首先利用STATA软件对各时间序列进行ADF平稳性检验,发现各时间序列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其中d_m2表示M2的一阶差分,其余类推。五、商品市场金融化的表现形式随着商品金融化的发展,商品市场越来越体现出金融化的特征。周丽娜指出,商品不仅有其本质的商品属性,而且还有金融属性,商品交易过程中金融因素的参与使得商品的金融属性得以体现[13]。商品的商品属性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金融属性是商品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性、流动性以及安全性等。在商品金融化背景下,商品市场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从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来观察。

(一)商品衍生品市场金融化

1.商品交易主体的金融化商品交易主体的金融化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参与商品交易,商品交易主体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实物商品交割的买卖双方,金融机构参与商品期货买卖后使得商品价格不再仅仅由供需等基本因素决定,还受到各种金融因素的影响。以往的期货市场参与者主要有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现在出现了一种新的投资者———指数投机者[14]。指数投机者一般只持有多头头寸,采取买入并“滚动”持有的策略。如果商品指数上升,则指数投机者获利。商品期货合约没有实际产出,唯一获利来源是期货合约价格的上涨,购买商品期货指数被认为是一种投机行为。通过对比可以分析套期保值者、传统投机者和指数投机者的特点。Masters和White指出,商品?甚至是指数内?的现货价格指数受到即将到期的期货合约价格的影响[15]。通常是现货市场上供给短缺或者投机需求过剩导致期货价格上升,而最近的价格上涨却有相反的趋势,期货价格会高于现货价格许多,说明有投机力量主导着市场。我们可以从CFTC划分的商业头寸和非商业头寸的变换来观察。图7分别为1995年、2000年、2005年以及2010年末纽约期货交易所铜的商业头寸与非商业头寸的情况。2000年以前,商业头寸与非商业头寸之间的比例基本上保持稳定,在20%~30%之间,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非商业头寸迅速增加,投机者大量进入大宗商品的衍生品市场,遇到金融危机后非商业头寸的比例又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还是处于历史上的高位,可以说,投机者作为市场参与者,他们的作用变得越来越大。图7说明投机者的角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指数投机者把商品期货合约当作对冲通货膨胀优化投资组合的工具,当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指数投机者当中时,商品价格表现与投资组合其它资产的关系就越密切,指数投机者的存在与发展推动了商品金融化的发展。

2.商品交易机制的金融化在衍生品市场上,新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为推动商品金融化起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的描述中探寻商品交易机制的金融化表现。交易指令化。比如商品期货交易可以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也可以在场外市场进行。客户在按规定足额缴纳开户保证金后,即可开始交易,进行委托下单,通过指令完成交易。常用的交易指令有市价指令、限价指令、止损指令、取消指令等。在正式交易时,客户可以通过书面、电话或者互联网下单。交易指令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交易的成本,缩短了交易的时间。价格形成自动化。商品期货合约价格的形成方式主要有公开喊价方式和计算机撮合成交两种。公开喊价属于传统的竞价方式,靠的是人力,速度较慢。计算机撮合成交是一种计算机自动化交易方式,是指期货交易所的计算机交易系统对交易双方的交易指令进行配对构成,其特点是生成的价格准确、连续。程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某种约定的条件形成证券组合,并且构建组合交易指令,实现自动下单的交易过程。利用程序化交易,主要是为了进行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在风险管理方面,程序化交易可以设置盈利率和止损率,系统可以自动完成,在成本控制方面,可以在交易后时时监控损益和保证金要求,动态管理保证金。另外,在期权交易市场上,也出现了以商品期货合约为标的的期权交易类型,在互换市场上也不断有新的商品互换类型出现,使商品价格固定在约定水平上。这些都是商品金融化带来的交易机制的变化。

(二)商品现货市场金融化

1.现货交易的类期货化?1?现货仓单标准化。同期货合约一样,现货市场的仓单也是标准化的,其内容是预先规定好的。以现货标准仓单为交易标的,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同货异地同步交易,把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起来。现货仓单的标准化,使得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避免了假冒产品。?2?现货物流标准化。现货仓单的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现货物流的标准化。现货物流单据票据的标准化,可以实现信息的有效采集,将管理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是进行现货仓单网上交易的基础标准,也可以实现对现货交易进行有效宏观监控。现货物流标准化对现货物流成本和效益有着重大的影响,参与现货交易的成本降低,其效益相应的获得提高。?3?网上交易集中化。现货电子市场交易有着严格的市场交易制度,所有的交易最终在网上集中完成。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也称网上现货交易或现货仓位交易,是采用计算机网络组织同货异地、同步集中竞价、统一撮合、统一结算、价格行情实时显示的交易方式。

2.现货交易门槛降低现货市场不仅有现货交易商,还出现了投机者。买主和卖主很难在同一时刻提出数量相同交易方向相反的交易,这就需要投机商从中买卖,赚取差价,承担投机风险,促使现货仓单成交,使得交易变容易了。投机者的参与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了现货交易量,保持了价格体系的稳定。同时,现货交易目前也实行对冲制度、双向交易、T+0制度和履约金制度等,这些新制度的出现给现货交易带来了便利,交易灵活,所需金额比较低,使得交易门槛降低。

3.现货市场金融创新商品金融化也促进了现货市场上金融创新的发展。比如在铜价不断攀升时,ETF证券公司推出了现货铜ETF?铜交易型开放式基金?;黄金非货币化以后一直延续进行的纸黄金交易;以及为规避油料市场风险的油的纸货交易。这些交易方式取代了实物交割,降低了商品的储藏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了商品金融化的发展。六、研究结论及展望本文首先从商品价格变化的现象入手,从货币发行角度来探寻商品金融化的形成机理,接着利用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从理论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会影响商品市场,随后建立了宏观经济指标与商品价格的VAR模型,从实证角度探究宏观经济对商品市场的影响。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商品市场会直接受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金融投资者进入商品市场,通过投资组合把商品市场和其它资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使得商品价格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体内投入大量货币,金融机构把过多货币带入商品市场,短期内会对商品市场造成冲击,商品价格上涨,而当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时,价格会有所缓和。最终结果是宽松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会增加商品合约的供给。

第二,货币供给量和CPI与原油价格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股票市场表现和汇率波动也显示是原油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而宏观经济指标对小麦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不显著。说明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能够对原油价格造成显著的短期影响,并且原油价格波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相比于小麦而言,原油的金融化程度更高,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指标变化的影响。

第三,过多的货币供给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升高,利率及股票市场上涨,也都会对大宗商品价格有正向冲击。商品价格不再仅仅受到自身供给和需求的影响,而且还会受到宏观经济变化的冲击。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商品价格曾经从高位剧烈降低,而美国推行了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商品价格。当市场出现货币量化宽松终止的预期时,大宗商品?如黄金?价格也迅速下跌。

第四,商品衍生品市场和现货市场的金融化现象开始显现。大量机构投资者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机制越来越便捷;现货市场也开始出现类似期货合约的交易方式,交易门槛降低,现货市场也不断出现新的纸质交易方式。商品市场交易机制等的变化,极大地方便了投资者在商品市场上操作,但也鼓励了商品市场上的投机套利炒作等。

投资组合理论范文8

【关键词】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金融资产配置;战略战术资产配置

0引言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的转折期,各种体制性、周期性和结构性的矛盾相互影响,既对我国经济运行主体提出了巨大挑战,也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了较高要求。工商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主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使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全球经济低迷和地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降低了国际市场需求,企业科技创新不足,产品服务质量提升缓慢,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因中美贸易摩擦、工业制造业活动放缓以及2020年初爆发的疫情等原因,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鉴于未来中美贸易摩擦仍将持续、国内工业产出增速下降,以及房地产调控措施偏紧,2020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放缓。预期2020年我国GDP增速为5.9%,低于2019年6.1%。在货币政策方面,预期人民银行在2020年继续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预计2020年年底1年期与5年期贷款市场利率水平分别为3.8%和4.7%。面对不断增加的经济下行压力,2018—2019年国家一直实行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六稳”举措,同时,为了缓解疫情对部分实体经济特别是民营和中小微企业巨大冲击,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发展,我国从2018年开始了新一轮减税降费,2019年进一步扩大减税降费规模,深化增值税改革,大幅改善企业营商环境。企业参与金融投资的原因主要是:①企业通过参与金融投资,主动承担市场上风险,获得对应的投资回报。市场竞争增加将导致实体经济领域获利性投资机会减少、盈利不足,从而抑制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意愿,原先用于生产经营和贸易的资金将流向金融市场,增加金融资产配置,赚取投资收益。在经济下行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会将多余的资金投向金融市场,从而抬升金融资产价格。很多金融资产具有回收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企业持有这类金融资产的效果与持有现金相当,并不会降低流动性;②企业通过投资权益类金融资产直接对目标企业进行兼并或收购;③企业可以通过投资衍生类金融资产进行套期保值,对冲自身在大宗商品贸易中面临的价格风险。此外,当主营业务发生亏损时,金融资产带来的收益能够弥补企业亏损,改善资产负债情况。资产配置要求企业在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时间期限的金融资产之间进行选择,合理配置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在保证资产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收益最大化,在资产配置的过程中,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企业资产配置面临的最大风险。

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1.1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投资者需求的影响。企业在投资和进行资产配置的时候是金融市场的需求方,威廉夏普[1]的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理论假设市场中的企业都是厌恶风险的,那么随着投资者风险厌恶的程度越大,其无差别曲线的斜率就越大,曲线越陡峭。随着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强,企业对于风险的厌恶程度随之增加,与之相切的最优资本配置线也更加陡峭。市场需求是企业资产配置的直接影响因素,市场需求对宏观经济反应非常敏感,企业通过感知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对投资规模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宏观经济下行,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供给数量会相应减少,在资产配置方面,企业会缩小减少经营性资产的配置,增加金融资产配置,同时着眼于市场需求的预期变化,做好金融资产的配置,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生产规模的弹性变化。金融市场的需求变化又取决于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的预测,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使投资者对预期回报产生不确定性,基于谨慎原则做出调整,减少风险资产配置,增加无风险资产配置。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影响企业经营资产配置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流动性动机需求。企业生产经营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才能保证生产经营的灵活性,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才能有更大的应对空间。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强,则企业保持资产流动性需求的动机也越强,特别是当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时,企业在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倾向于减少权益类资产,企业更多以现金资产的形式持有资产或投入到变现能力强的领域;②投资期限。宏观经济不确定使经济发展中隐藏着更多无法预测的风险,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中要注重产品转换的灵活性,增加对通用性资产设备投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生产规模和结构,及时转向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相关产品,尽量减少沉没成本,将市场风险降至最低,保证企业市场经营的持续性。

1.2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产品供给的影响。企业进行投资和资产配置的时候,采用的资产配置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目前国际主流的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也称为现代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证券组合理论或投资分散理论,是由美国纽约市立大学巴鲁克学院的经济学教授马科维茨[2]提出的。1952年3月马科维茨在《金融杂志》发表了题为《资产组合的选择》的论文,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方法应用于证券投资组合的研究,探讨了不同类别的、运动方向各异的证券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并于1959年出版了《证券组合选择》一书,详细论述了证券组合的基本原理,从而为现代西方证券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马科维茨因提出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获得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者的效用函数(U)仅取决于他们资产组合的随机流动性的头两阶距μ和σ2(均值和方差),U=E(R)-1/2Aσ2。马科维茨利用单个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方差衡量单个风险资产的风险,利用单个风险资产收益率的方差和与其他风险资产收益率的协方差来衡量证券组合的风险,并建立最小方差模型,用来确定风险资产的最优组合(如图1所示),即(图2)中曲线abc上的任意一点,所有的最小方差前沿的集合构成的风险资产最小方差前沿,即(图2)中曲线abc。同时满足风险水平一定时收益最高、收益一定时风险最小条件的最小方差前沿位于该曲线的左上方,即(图2)中曲线bc上任一点,这一段曲线就构成了有效前沿。将无风险资产与马科维茨有效前沿上的风险资产进行组合,将得到资本配置线(CAL),企业可以在资本配置线上根据实际情况任意选择无风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配比比例。如果投资者属于风险厌恶型企业,应该选择靠近E(R)纵坐标轴的配比,即无风险资产偏多而风险资产偏少,比如选择更多固定收益类的高等级债券作为主要的风险资产,而权益类的股票等作为次要风险资产;如果投资者属于风险偏好型企业,则可以选择远离E(R)纵坐标轴的配比,权益类风险资产多于固收类风险资产。最后将最优投资者组合与这条资本配置线相切,其切点就是对投资者效用最大的资本配置组合。根据威廉夏普的资本市场投资组合理论,市场中的风险可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分界线正是按资本市场中所有风险资产市值确定的资本市场线(CML),资本市场线的左侧衡量的是系统性风险,右侧衡量的是非系统性风险,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存在,将增加市场中的非系统性风险,于是将资本市场线向左上方挤压,资本市场线斜率将变得更加陡峭,不能通过投资分散的非系统占比将增加。这样一来,投资者面临的风险将增加,企业将更有可能偏向于选择更多的无风险资产。

1.3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资本资产定价的影响。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E(Ri)=Rf+β[E(Rm-Rf)]可知,一项资产的预期回报由两部分构成,分别是无风险回报与风险溢价之和。当资产回报位于证券市场线(SML)的上方,即资产回报率大于证券市场现有回报率,称之为资产价值低估,应买入并持有,反之如果资产回报位于证券市场线的下方,则称之为高估,应卖出。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将增加市场风险溢价,导致资产回报率在计算时增加,资产被错误低估,一旦投资者买入并持有,损失的可能性将增加。

1.4宏观经济不确定对企业战略资产和战术资产配置的影响。根据金融市场产品的分类,可供企业选择的战略资产大致上可分为四类,分别是: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另类资产和现金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指银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可转换债券、债券型基金等固定收益类资产,一般来说,这类产品的收益不高但比较稳定,风险也比较低。权益类资产是指股票(普通股、优先股)、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权证、全球存托凭证和美国存托凭证、房地产信托凭证等,这类资产收益较固收类资产高,风险也相对较高。另类资产是指投资于传统的股票、债券和现金之外的金融和实物资产,如房地产、证券化资产、对冲基金、私人股本基金、大宗商品、艺术品等,其中证券化资产包括了次级房贷为基础的债券以及这些债券的衍生金融产品,这类产品资金需求量大,通常借助杠杆交易,需要投资者具备非常专业的金融知识,投资金额门槛较高。现金资产包括定期存款、货币基金、大额存单等流动性较强的资产。由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在战略资产配置上将偏向于减少风险资产配置,增加无风险资产配置,在战术资产配置上,投资者可能倾向于主动投资在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小的非周期、防御型的行业上,在经济下行的时期,企业会减少商品类资产,减少长期债权资产,增加短期债权资产;反之,在经济上行时期,企业会增加商品类资产,增加长期债权资产,减少短期债权资产。宏观经济不确定影响企业考虑资产配置除了收益和风险因素外,主要还包括:流动性、时间期限、税务筹划、法律监管、其他特殊偏好需求等。综上所述,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①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了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当预期回报降低时,企业会增加配置投资回报率更高的金融资产,这就要求企业具备更强的关于金融资产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②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企业融资需求的门槛,企业更偏好于选择流动性较强的资产来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在战略资产的配置选择上,投资者更偏好于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大额存单等投资期限短、风险小的品种,而减少配置长期权益类资产、房地产或期货合约等另类、衍生金融资产等期限较长、风险较大、退出难度高的产品,企业在金融资产结构比例的配置上会更多考虑流动性;③短期金融资产交易比较频繁,由于瀑布效应和群羊效应使得市场动能不断推升资产价格,容易造成资产市场价格偏离内在价格,造成投资者损失。

2宏观经济不确定情形下优化企业资产配置的对策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越大,企业资产配置的难度越大。稳定的宏观经济形势,能够确保企业资产配置的稳定性,企业资产配置变动需要随宏观经济波动而进行动态调整,宏观经济形势越稳定,则企业资产配置越稳定。因此,同时,企业要提升应对宏观经济形势变动的能力和对金融市场风险的防范能力,以此提高资产配置能力。

2.1企业应合理安排好经营性资产和金融资产比例。企业要平衡在宏观经济不确定下资产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的需求矛盾,确保生产经营永续性。在考虑企业流动性需求主要是考虑一年内的流动性需求,因此在进行战略资产配置的时候,需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存货采购,应收账款回收期等因素,配置与其一年内所需流动资金相当的短期金融资产,提升在宏观经济不确定时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应对能力。

2.2确保企业投资收益目标和风险承受意愿能力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匹配。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强化‘六稳’举措,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国家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可以预见,“稳定”仍将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国家中长期仍将维持宽松的财税和货币政策。相对稳定的宏观政策会给予企业发展更大的信心,降低企业不确定性预期,有利于企业制定适应自身经营发展需求的资产配置方案,合理配置各项资产比例。在制定目标收益率的时候,企业可以很容易从金融市场上获得平均资产收益率,并以此作为自身投资的目标回报率。在风险承受意愿能力方面,当企业风险承受意愿大于能力时,资产配置应以其风险承受能力为准,当风险承受能力大于意愿时,可以考虑配置更高风险回报的资产,充分利用其承担风险的能力。

2.3企业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金融资产的投资期限。资金可运用的时间愈长,承担短期风险来追求长期投资报酬的能力越强。依照资金可运用期间,可将投资期限分为短期(一般少于2年)、中期(3—10年)和长期(10年以上),同时,依照风险属性将风险偏好分为高、中、低三档。以保本为前提的保守型投资者:短期投资者,风险承担意愿和能力较小,可配置存款或货币市场基金。中期投资者,可以投资3—10年的国债并持有到期,可避免中途赎回需要承担的再投资利率风险;或配置2—5年的保本型基金。长期投资者,可配置10年期以上的国债并持有到期。可忍受的本金损失在10%及以下的稳健型投资者:短期投资者可配置投资级债券基金或投资结构型债券,以投资零息债券保本,用零息债券的市价与面额差价来投资衍生性金融资产,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中期投资者可投资房产后出租,租金收益可以弥补房价可能下跌的风险;或投资风险中等的偏债型基金。长期投资者可选择投资型保单的股票基金组合或指数型股票基金,主要承担系统风险。偏好高风险者,可投资房产后出售,必须承担房价下跌风险,但如果时机选择适当,加上财务杠杆,报酬率较高;也可以投资偏股型基金,让股票的比例高于债券,以中高风险换取中高报酬。可承担的本金损失在10%以上的积极型投资者:短期投资者可投资适合短期操作的外汇、黄金和流动性高而目前净收益仍稍高于存款的投资级债券基金。中期投资者可投资房产后出售,还可以追求房产差价利益。长期投资者可采取主动投资方式选择性投资个股或投资成长型股票基金。

参考文献

[1]威廉夏普.资本资产价格:风险条件下的市场均衡理论[J].金融月刊,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