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7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7篇)

第一篇:高中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研究

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结合

听力教学,一直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信息技术可以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创设情境,促进学生英语听力学习兴趣的提高。比如,为了提升学生的听力能力,在学习《Healthyeating》的时候,这是一个有关于健康饮食的话题,教师可以在课前找一些健康饮食相关的图片,在课堂中一边播放听力材料,一边为学生展示图片,创设一个真实的听力情境。在这样的教学中,更多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听力,不再有畏难情绪,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像在听有关于“weather”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播放的听力内容,为学生呈现不同的图片,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减少听力难度,更能实现听力兴趣的提升。在课堂快结束的十分钟,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比如“myheartwillgoon”、“nothing'sgonnastopusnow”等等。这样方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使得他们更喜爱英语学习。此外,老师还可通过多媒体提升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度,教师为学生播放多媒体图片的同时,向学生发问:“whatisthedifferencebetweenthepictures?Whichyoulikemore?”学生通过一番比对和思考,然后回答老师所问。

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结合

学生的口语能力对于其英语应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开展口语教学,让高中学生爱上口语,爱上口语表达。比如,教师可以安排每天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设置英语口语交流的主题,利用短暂的课下时间实现英语口语突破。像“superstarinmyheart”或者“mydream”等,都可以成为学生交流的主题。在网络平台上的交流,学生不知道对方是谁,可以更好地表达,实现语音语调的标准化。老师可用多媒体设置类似于如下的短对话,比如Lucy:Whatisyourfavoritesport?Tom:Myfavoritesportisbasketball。这样简短的对话看似简单,久而久之的练习却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也会使得学生在公共场合更加善于交流。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录音设备对自己的口语练习内容进行记录,每人每天录三分钟口语练习内容,第二天教师抽签让学生展示。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口语练习积极性,也能提高学生对口语练习的重视。

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

阅读活动,是学生汲取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活动,也是高中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促进阅读教学活动的灵活化与趣味化,使学生爱上英语阅读。比如在讲解《Globalwarming》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展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特效,对全球变暖的原因、表现图片以及解决方法进行分析,促进学生立体化地了解全球变暖,并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文章进行阅读。在这样的阅读课堂中,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内容,了解更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提高,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学习方法。

四、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结合

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对于许多高中学生来讲,英语写作十分枯燥,而且难度很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以及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思维越来越开放,让高中学生成为英语写作的主人。比如在以“mygoodhabit”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个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从“habit”出发去思考,能够写哪些东西。再从“goodhabit”出发,引导学生去思考哪些习惯是好习惯,好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等问题。在课件一步一步地引导下,学生的思维逐渐清晰,会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写什么,想写什么,怎样去写,体会到英语写作学习的乐趣。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英语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教学活动。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是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方法之一。听说读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体内容,让每一个教学模块都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会促进高中英语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罗国友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第一中学

第二篇:高中化学教学信息技术应用

一、实物投影仪在高中化学教育中的运用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是比较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去,使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各种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比如溶液的颜色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等,使学生产生更深的印象。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化学实验,要求学生对试验过程和结果都要有深刻的认识。但是让每名学生轮流观察实验过程是难以做到的,且在短暂的课堂上无法实现。如果将实物投影仪运用到教学工作上,就会起到很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例如,高中化学讲到的CO2和石灰水的反应,当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并产生沉淀。当老师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时,由于所用器皿比较小,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的过程,如果通过实物投影仪将实验过程放大,那么即使是离讲台比较远的学生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实验过程,能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媒体模拟动画在化学教育中的运用

高中化学是一门和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书本上讲到的许多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可能会看到对应的化学现象。高中化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兴趣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金刚石和石墨这一同种单质的内部结构的讲解往往不够清楚,使学生容易产生误解。如果将多媒体模拟动画用于这两种结构的教学中,学生就会对其内部结构产生更直观的认识。例如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我们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微观世界的奥妙,准确地观察出两种物质的组织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教学,可以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在一些有一定危险性的化学实验中,同样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这样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保障安全。例如在铝热剂的反应中,就可以通过声音、图象的结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微观结构和反应方式的教学中,利用模拟动画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改善原先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等都有好处。

三、多媒体视频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对合成氨工业、肥皂制取等实验过程往往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当老师讲解具体的化学工业流程、添加剂种类时,学生往往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获取知识,这直接导致了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具体的工业流程摄制成视频,并在课堂上放映。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试验过程、工艺流程等,同时通过视频中图文并茂的讲解,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特别是对一些在课堂上无法完成的化学反应,例如冶炼钢铁、制造乙烯等,都可以通过摄制炼铁厂、乙烯化工厂的运作方式,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观察、理解实验过程和现象,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认识现代化学产业的技术水平,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大有好处。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地引入信息手段,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必然选择。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育中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认知能力,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保证。

作者:郑荣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探究式学习探讨

1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探究点

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往往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信息或理解的活动或过程。为有效推进探究性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依据学科特点,认真研究学生,吃透教材,把着眼点放在探究点的找寻上。设计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感兴趣、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特定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科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网络技术应用》(选修)第五章第四节“ASP脚本的应用”为例,其内容涉及服务器编程技术和ASP工作流程等相关知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部分学生对此内容不感兴趣,有的甚至产生畏惧心理。笔者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首先引导学生编写一段ASP小程序,设置虚拟服务器,然后运行程序看结果。等学生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后,教师提示学生打开客户端的源代码来分析程序本身。通过对比,学生马上会发现客户端的源代码和其刚刚编写的源代码有很大出入。这时教师及时抛出问题:程序在运行前和运行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该教学设计就是通过营造一种学生能够明显意识到的疑难情境,使学生产生认识上的困难或困惑,从而把学生行为引导向探究点,激发他们对探究ASP工作原理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操作原理转化为问题,以呈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适时切入探究点,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明确探究目标。

2教师要转变角色,从前台走向幕后

探究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中倡导提出的。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价值观的教育,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这样的角色转换,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吸取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超链接”为例,该部分内容为热区链接和书签式链接。虽然设置这两种超链接的方法很简单,但是要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让学生把握住该超链接的特点,然后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设置和发现该超链接的适用范围。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笔者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不是先将操作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教学实例,让学生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人。在演示实例过程中有目的地让学生留心观察鼠标指针形状是否变化、网页会跳转至何处、地址栏信息是否变化等细节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和交流,自主去发现该超链接的典型特征,进而自觉思考该超链的链接源和链接目标该如何确定等相关问题。这样通过教师侧面引导、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其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整个教学环节通过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让学生在探究中一步步向结果迈进。所以,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上。要明确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评价者,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

3教师教学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整体参与度

探究式教学的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知识体系外,还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梯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第一节“文字及其处理技术”中汉字的编码为例,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原理的相关知识,操作实践性不强,学生的认知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分环节达成教学目标。但是达到这个层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第三个环节,笔者尝试让学生依靠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同一个汉字可以使用不同的字体显示,同一种字体会因打印机和显示器的差异,导致不同的输出效果——去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汉字字型码的唯一性。通过提问如何表示字型码,引出点阵的概念,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正是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分层次分梯度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活动有了更为开放的空间。通过这三个环节的逐步推进,不仅让学生明确了汉字编码间的对应关系、点阵方式显示汉字的原理等相关知识,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明确了汉字编码的现实意义,为学生理解计算机具有处理世界任何一种文字的能力奠定了理论依据,也更好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4教师要加强小组探究活动的分工与合作

合作意识是现代人的一种必要的品质。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养成。教师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群体间的交流、学生个体间的交流,做到组内分工明确,小组成员能够各自完成相关任务,从不同途径中寻找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每个组员在探究活动中的作用;同时加强小组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交流成果,相互取长补短。学生通过在探究活动中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从而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以《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三节“信息交流”为例,这一节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交流的类型,让学生能够选择适当的信息交流工具与他人交流信息,同时理解信息交流的重要性。所以在探究信息交流的类型、信息交流工具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分工与合作的方式,然后通过小组合理分工解决实际问题,诸如发帖解决“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时如何插入Flash动画”,讨论“网上医疗会诊”“选择合适语音聊天工具解决在网站建设与维护中遇到的问题”等,让学生逐步探究出信息交流的真正内涵与意义。

5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前提背景下,为有效推进探究性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整合与提升。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善于诱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大量参与实践,探究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中进行知识构建,真正成为探究课堂的主人。

作者:刘海平 单位:徐州市第三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

一、教学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师生互动很少。同时虽然学生对玩电脑很有兴趣,但是枯燥乏味的课堂知识却让学生难以产生兴趣。面对这种情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当使用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生之间开展竞赛,在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教师可以给定幻灯片的制作要求,如让学生再其中超链接声音、插入剪贴画、幻灯片字体切换方式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按照教师的要求,记时制作符合要求的幻灯片,最后根据学生所用的时间以及幻灯片的制作质量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将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制作成课件,让理论知识以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现,将静态的文字知识转化成为动态的动画效果,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师的教学观念也要根据时代和教育理论的变化发生相应的转变,教师要走下“神坛”,多多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所想,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知识时,教师不能抱着固有的观念进行教学,认为只要我把知识告诉你,学不学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EXCEL软件时,我便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消费情况制作统计表,将知识和他的生活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学习并不超脱生活,而是为了生活服务,促进学生的自愿主动学习。

三、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学习是枯燥的,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愿地学习。

作者:李鹃 单位:河北省滦南县长宁中学

第五篇:思维导图教学中高中信息技术探讨

一、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弊端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更多信息化技能有重要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方法难以满足需求,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在操作课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都是自顾自地操作,完全不知道教师在说些什么;三是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一旦离开老师的指导就一片茫然、手足无措。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本文论述的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就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在文件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会将文件创建成文件夹或是将文件夹创建成文件,归根究底,是因为学生没有弄清楚文件和文件夹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为此,教师可以设计思维导图(如图所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辨认文件和文件夹。

2.在计算机病毒和预防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选取《计算机病毒与防止》的教学为例,分析思维导图模式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次使用思维导图模式。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基本上都对计算机病毒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教会学生如何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了解计算机病毒,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你们有谁听过‘熊猫烧香’这种病毒吗?”接着教师就播放“熊猫烧香病毒”的相关短篇给学生看,看完之后教师就提出假设“如果计算机感染这种病毒应该怎么办?会造成哪些危害?”如此一来,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探索欲望,通过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构建出一幅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学习。

3.在制作多媒体作品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选择一个多媒体创作课程进行讲解,分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会产生何种作用。教师在讲课之前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多媒体作品,引导学生细微、全面观察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明白优秀作品的诞生过程。当学生对优秀作品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就可以将优秀作品的制作步骤、方式以及思维导图都展示出来,并做详细解说。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多媒体作品的制作中,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程讲解结束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自己去制作。可以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出多媒体作品的思维导图,然后对各个小组绘制的思维导图展开评价,可以是小组间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师评价,改进思维导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就让学生结合思维导图制作多媒体作品。基于在思维导图之上制作多媒体作品,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多次修改和完善,做好媒体作品制作的前期准备工作。运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在具体制作作品的时候不用多次回忆制作步骤,几乎能一气呵成。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快速和高效。

三、结语

综上,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但教师在运用此种教学模式的时候,必须要掌握该模式的原理和特点,同时紧密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实现两者的有效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价值。

作者:李卫华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

第六篇:信息技术下高中数学教学

一、应用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1.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讲解形象化

传统的高中教学在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只能学生自己去理解,不同的学生水平不同,这样给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一旦教师借助了信息技术,那么很多以往不方便演示的数学问题就不再困难了.例如在讲解平面几何的椭圆相关知识的时候,往常教师在讲解“椭圆及其相关变化”时要花费非常多的课时,但是对初学者又必须要演示才能讲清其中的概念.如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几何画板的变化,首先确保其长轴不变时逐渐将焦距缩小,这样学生就能明晰地发现离心率随着椭圆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得到结论:当离心率越大时,椭圆则会越扁,而离心率与1相靠近时,那么椭圆就变得越圆,若离心率=1时,那么椭圆就为圆.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几何演示问题加以信息技术的辅助,不但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学变得形象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2.将抽象的数学实验明了化

高中数学教学需要对一些实验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现象的观察、思考,从而总结一定的数学规律,更好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如果跳过这样的探索阶段直接告知答案的话,学生只能自己死记硬背,往往无法对其中的知识触类旁通.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实验相结合,这样学生通过一些信息技术就可以亲自探索数学知识,大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述“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时,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利用黑板画出三角函数图象,并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图象变化.要想让初学者理解还要费很大的功夫,但是通过在教学中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自己去改变A、ω、φ的不同的值,通过他们亲自观察变化的结果,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自己发现了三角形函数的相关性质及规律,从某种程度上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很大的锻炼作用.

二、信息技术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1.不脱离传统教学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我们只是把信息技术看成是辅助性的教学工具,而不能把它当成是教学的噱头,更不能让它的出现减少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能力,减少了教师锻炼学生抽象思维的机会.比如《圆的方程》中对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很容易忽视背后的理论推导,因此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传统教学的主导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技术.

2.高质量使用的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集成了大量的知识,很多过程进行了浓缩和简化,因此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传达的知识比较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获得大量知识的时候很容易跟不上节奏,最终反而没有学好.比如,在学习《直线的方程》一节时,因为都是平面的图形,不需过多依赖多媒体,如果在讲解完再运用多媒体投影一些巩固练习,则就符合高质量使用的原则,节省了课堂时间,扩大了教学容量.因此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应该恰到好处,在关键的时候使用,这样学生可以最高效率地对知识进行消化,课堂效果也能得到保证.

三、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促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1.将图形的变换进行动态展示

在立体几何的教学方面,传统的做法就是利用大量的木质模具进行教学演示,但是这种方法受制于器材,很难有很大的提高.一旦遇到需要动态展示的环节,往往只能在实物的基础上进行描述,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对旋转体的教学中,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将相关的图形变换动态展示出来,这对于学生的理解就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运用多媒体的技术让图形360°旋转,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圆台是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得到的,同样的形式也可以让学生得出圆柱与圆锥是如何由矩形和直角三角形得到的.尤其在关于立体几何部分的讲解的时候,由于有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导致他们对于立体的图形老是看成为平面的图形,致使学生对立体几何一些定理理解困难,自然也就影响了对立体几何正确的运算或者证明,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展示给学生立体的画面,帮助学生训练空间立体的想象思维,让学生顺利理解相关立体几何的知识.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授课

现代信息技术除了在对图象的变化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以外,在对函数的表达上也非常强大.教师在进行相关授课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映入一些信息技术,这样可以把一些复杂的数据变化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在进行基本初等函数教学时,传统的教学对于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图象只能根据书本上给的图形进行延伸,至于实际的变化到底如何,只能靠学生的想象.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处理能力,通过Matlab对相关的函数进行绘制,这样便可以为函数性能的讲解打下基础.在这样一个环节,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置参数来演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的印象,还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数学工具,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会起到很好的影响.利用电子白板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比如学习《两条直线的交点》一节的时候,在学习完三个课本的例题之后,因为每一个例题都代表着由两条直线交点所要考查的不同形式,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三个例题,教师可以事先做好电子白板,这时候只需要轻轻点击就可以清楚地展示给学生巩固练习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也会如此,这就需要教师既要做一个勇者,更要做一个智者,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法,不做人云亦云式的教育者,又要动用自己的智慧恰到好处地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让它真正可以提高教学的效能.课程改革需要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将教学与时代的技术结合起来,一定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者:邹伟 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

第七篇:高中数学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

在教师设置课程相关教学情境时,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情境的多活性与新颖性,争取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通过合理利用多媒体功能,把影像、图片、声音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上的各个感官,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参与课堂学习.在教师设置教学情境时,应该对课程中的问题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一课中,开始时放映一段百万富翁与“指数爆炸”的故事:一个商人准备和一个百万富翁签订一项合同,商人在一个月里(30天)每天按时给百万富翁10万元,而百万富翁在第一天仅需给商人1分钱,第二天给商人2分钱,以后每天都给商人两倍于前一天的现金,百万富翁听后十分开心并立刻签订合同.然后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判断最后谁能赚到钱,一些同学认为商人能赚到钱,一些同学则认为是百万富翁盈利,最后老师进行引导工作,协助学生得到百万富翁赚到钱数的计算公式,从而引入新的课程.课前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一开始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研究的机会,然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得出最终结果,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身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以学生为主体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工作进行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在教学工作进行中应该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等同于主动构建知识理论的过程,顺应与同化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中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鼓励学生主动进行探究.信息技术使用与设计上应该与学生心理特征相吻合,设计时结合现实生活,仅仅在画面的生动与漂亮上下功夫还不够,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主产生学习的欲望.例如,老师在讲解三视图教学内容时,应该首先重点介绍正投影,然后通过投影的性质带入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的概念.使用几何画板功能,直观地展现出三视图的变换过程,指引并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三视图.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是数学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其具有抽象性、科学性、广泛性的特点.信息技术可使用内容丰富的图片、声音、视频来进行表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将原本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与直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课程中,老师在计算机上绘制函数图像,利用按钮改变变量从而控制图像,使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图像的动态变化,教师在编辑过程中应该以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为根据合理选择功能软件与课件,尽力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直观,让知识活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结合信息技术培养研究性学习教学环境

将信息技术与计划课程进行整合,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模式中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环境.课程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指在教学中将课程与操作技术、信息方法、人力资源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指标与课程任务.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结合应该利用新的思想与教学理论,遵循主体-主导理论,将现代教学转变成一种对学生的主动学习具有增进作用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为了丰富教学环境,创设相关工具,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与整理,由于整体优化而产生的聚集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水平.配备合适的硬件设施也十分重要,交互式多媒体机房必不可少,如果条件允许则要配备可接入互联网的校园网.例如,某高中在多媒体机房每台计算机中均配备winschool与几何画板相结合的教学软件操作系统,并在校园网络上配备使用网络光盘的共享资源操作系统,视频点播模块,网络文件夹共享模块,广播系统,师生进行创作与编辑的系统,最新版高中数学学习软件及考核测试评估系统等先进软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十分省时省力,既节省备课时间,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束语

在各个领域中,信息技术都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尤其是在教育事业的领域中信息技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就高中数学课程教学来说,信息技术就是高中数学的必要条件,对探究式教学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进而学生的积极性都可以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都能相应的提高,让学生顺应社会的脚步全面发展.通过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和课程结合起来,学校可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同学们不仅最大限度地学习到了知识,还是对自己能力提升最有效的一个途径.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不是万能的,它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还需共同努力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一体化。

作者:陈瑞英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唐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