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10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10篇)

第一篇: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作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整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美术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修养为目的、以欣赏和创作美术作品为学习方法的课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中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图片资料来进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教师的教学工具只有教材和一些教学用挂画,教学方式也只能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讲授式教学,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不能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便可以有效地应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采取问题引入、情境创设等多种有效方法来进行小学美术的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悦耳动听的声音勾起学生的好奇心,各种刺激形成不同的兴奋点激发想象力,帮助学生开拓思路,这样便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美术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进而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小学美术《宇宙之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神舟飞船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的视频,再辅以教师的描述,有意识地给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宇宙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并把自己想象中的画面画在纸上,这样学生的兴趣便被充分激发出来,一幅幅宇宙的想象图应运而生,有的学生画了太空里美丽的城堡和宫殿;有的学生画了宇宙飞船和人造卫星;有的学生画了自己穿着宇航服坐在火星上,欣赏着太空中的美景,学生的兴趣被激起,创作潜力也被激发出来。

2.有利于提高备课效率和课堂效率

美术是一门需要大量图片素材的课程,在传统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花费大量的心血从一些报刊中搜集有益资料,有时为了寻找一幅合适的图片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费时费力。而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轻松的检索到上课需要的资料,而且除了文字和图片资料之外教师还可以从网上下载到一些有用的音频和视频资料,并将所有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以备使用,备课效率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节省了以往课堂上转换录音机、幻灯片等教学辅助设备花费的大量宝贵时间,教师只需要轻点鼠标便可以任意调用讲课过程中需要的各种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资源,学生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讲,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小学美术《古代的陶瓷艺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从网上搜集各种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瓷器的图片,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段介绍古代瓷器发展历程的小视频,将这些资料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上为学生展示,这样便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的了解,还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整合在学生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从互联网中检索美术信息的能力和应用计算机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传统的美术教学通常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例如,在讲授小学美术《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我国古代建筑的资料,并在课上让一部分学生进行介绍,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在讲授《电脑美术》相关课程时,教师安排学生去计算机教室上课,为学生讲解计算机上画板功能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有效掌握应用计算机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个人修养的学科,在美术教学中,重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要为学生安排美术欣赏课。在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下,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往往只能接触到教材上的示例图片和一些常见的挂画,欣赏到的内容有限,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师便能够从互联网上检索到各种丰富的美术资源并精选大量优秀作品作为欣赏课的素材展示给学生,这对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有很大帮助。例如,在讲授小学美术《漫画与动漫欣赏》这一课时,以往只能让学生对教材上的示例漫画图片和几幅漫画海报进行欣赏,这种条件的限制令欣赏课大打折扣,而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下载一些经典的漫画图片或动漫赏析视频做成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再辅以教师的讲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美好的作品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也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一切创作的灵感源自生活,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少,进行美术创作的灵感和所创作作品的高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创作的主题缺少生命力,所表达的画面缺乏表现力。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不断提高美术创作的能力。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也为学生创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平台,它能够为学生提供各种直观、生动、多彩的素材,充分拓宽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例如,在讲解小学美术《可爱的吉祥物》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对吉祥物的接触较少,再加上教材当中提供的吉祥物示例有限,学生通常很难了解到重大会议或活动的吉祥物形象中所蕴含的寓意,在进行吉祥物的作品创作时往往无从下手。应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事先发动学生去收集一些有关奥运会或世博会吉祥物的图片和介绍视频,同时教师也从网上搜集一些吉祥物的官方介绍资料,在教学时通过相互展示和讲解,这有利于使学生充分了解到吉祥物的创作背景和寓意,进而使学生发现和感受吉祥物设计的深层含义,提高学生对吉祥物的认知高度,激励学生创造出有意义的作品。

三、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有效教学方式,它能够将以往“以教师教为主”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在增强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能力两个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弥补了传统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更加适应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动力,相信随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成熟。

作者:张雷 单位:山东省沂源县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营造趣味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的趣味性,诱发学习兴趣.但如果是教师口述小故事,难免会使课堂显得单调、无色.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信息技术,将学生喜爱的小故事展现在学生眼前,以丰富课堂教学色彩,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数一数”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有趣的动画:果园里的桃子熟了,猴妈妈让三只小猴子去采摘.三只小猴子很快来到果园,在采摘之前,都纷纷表示进行一场采摘比赛,看谁最后摘得最多.在约定好后,这三只小猴子都很勤奋地摘桃子.小猴子们将各自的篮子都采摘满了,都认为自己一定是采摘的最多的.于是,回到家后,三只小猴子将各自篮子内的桃子倒出,并很认真地去数桃子的个数.动画就播到此处.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帮小猴子数一数,它们各采摘了多少个.动画虽然放完,但是学生都还沉浸在动画中,在出现三只小猴数桃子的画面时,学生们也都很主动地去数屏幕中的桃子的个数.所以,对于教师布置的这个任务,学生都很乐于去完成.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趣味的学习环境,以故事的趣味性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数学课堂不再单一,数字不再单调,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二、运用信息技术设置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引擎.数学学习中离不开问题,数学问题是推动学生探究思考的重要工具.而如何充分实现问题的有效性,就是教师数学教学中需要考虑的.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问题,为数学问题赋予生命,使其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从而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学生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有了初步的学习后,为了锻炼学生计算的能力,同时为数学课堂增添乐趣,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出问题.师: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自己制作了一座小山,在山的顶端有一面小旗子,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取得这面小旗子.我为你们设置了多个阶梯,方便攀爬,但在每一节阶梯上都有一道计算题,只有回答正确后,才能继续前行.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摘这面旗吧.在第一个阶梯上写有:学生都迅速反应,很快就给出答案2.4.于是,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第一阶梯变成绿色,表明已经顺利通过.之后接着引导学生继续攀登,出示题目,如2.2×8=?.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置问题,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点燃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进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由此可见,运用信息技术设置疑问,能够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帮助教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运用信息技术形象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都是抽象的,而小学生也没有很强的理解能力,很难消化吸收这些知识,也正因此导致一些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引进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的形成过程更加具体细致的展现给学生,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助推学生学习的进程.例如:在教学“比例”时,教师发现,如果按以往的教学,直接为学生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讲的内容自由想象,并不能收到完美的效果,很多学生无法想象,在脑海中无法形成该有的图像.于是,教师改变教学策略,运用信息技术,将这一内容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出来,化抽象为形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在电脑上制作出一张自己的相片,并展示给学生,同时,告诉学生这张相片长和宽的比例是5∶2.之后,让学生随意说出一个长和宽的比,有学生说:“15∶2”.教师便根据学生的比值,运用信息技术改变这张相片,使这张图片的宽不变,长变为原来的3倍,改变完之后,让学生观察.学生惊奇地发现这张相片中的老师变了样子,变得又瘦又长,与老师原来的相片相差太大了.于是,教师接着变化,将长和宽的比例变为:5∶10,教师让原相片的长不变,宽扩大原来的5倍,再让学生观察,学生发现老师变胖了.这样,学生便对比例这一数学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教师再深入地引导学生学习.可见,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使数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化,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信息技术也同时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迷人,富有魅力.为此,教师要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开发学生的智力、能力,促进学生创新学习,进一步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让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心灵依靠的港湾.

作者:曹明明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古河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融合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依附信息网络技术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使用动态、静态、音频、动画、图像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图像和音频形成过分依赖心理。这种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上缺乏交流。学生在被动接受中不断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动手性,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变得压抑和消极,学习氛围也会变得凝重,毫无生气。

(二)教学思想观念老套

和上述过分依赖信息网络技术这种状况恰恰相反,大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思想保守,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属于“填鸭式”。所谓“填鸭式”教学就是板书教学,依靠教师的一张嘴和手里的一只粉笔,这便是全部教学工具。学生就像鸭子伸长脖子等待教师的“板书食物”,用死记硬背和记笔记的方法去接收语文知识,完全没有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方法

(一)信息技术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有机融合

语文这门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中占据重要角色,汉语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语文在汉语中的地位带有鲜明的文化色彩,而文化的培养和积淀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把信息技术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相结合,达到一个丰富学生语文文化知识扩展面和空间想象力发挥。例如,在教学《日月潭》一课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对《日月潭》这篇课文内容了解后,直接打开中国地图,一副带有浓厚中国文化气息的地图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找出日月潭的具体位置,然后打开有关日月潭的网址,让学生们欣赏一副副生动、鲜明的魅力画面,打开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课堂中的意犹未尽,课后就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拓展关于日月潭的历史、形成原因、景色特点等其他知识。信息技术结合师生互动教学,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铺上了牢靠的奠基石。

(二)信息技术和学习方法的有机融入

做一件事情,兴趣是关键。在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愿意学才会喜欢学,喜欢学才会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意识。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阅读范围不广,对直接感官的内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兴趣,空间和抽象形象只有在直接感知思维基础上慢慢培养。比如学习《丑小鸭》一文时,这是一篇带有作者自传形象寓意的童话故事。虽然作者直观地运用层次划分的写作特色,按照丑小鸭的不同遭遇把全文47个自然段划分为五个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丑小鸭因为不能忍受其他小伙伴的排挤和无情嘲笑而逃到沼泽地;丑小鸭在沼泽地里的种种遭遇和挫折;丑小鸭在农家小屋受尽磨难后转而逃到梦中水塘;丑小鸭希望变成美丽的天鹅,在结冰的水面上忍受寒冷;丑小鸭最终变成了美丽的天鹅。语言写作平淡朴实,但富有传奇感情色彩,将生活的期望通过夸张和奇妙的幻想展现出来。但是小学生感情体验很直白,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转换情境频率没那么快,所以无法跟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这时,教师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情感切入,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方法用音频、动画、视频、静态图画的表现形式切换学生与丑小鸭角色互换,将学生融入到丑小鸭的生活中去,让曲折离奇但又合情合理的故事情节为学生提高学习方法做铺垫。将丑小鸭这一形象生动抽象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才能更好地感受作者写作的寓意和本质。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观念改变、学习兴趣的有机融合

小学语文阶段会学习生字表和词语表,认识生僻字词就跟学英文单词一样枯燥无味。识字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九年义务教育对学生识字的要求。小学一到六年级都有不同的生僻字词数要求,但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懒散和不集中,对一件事件的关注度属于“三分钟热度”,爱好时间比较短暂。而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模式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读、黑板上写、学生在本子上记、课后背诵,教师教起来累,学生听起来枯燥。如果在课堂上恰当地、有针对性地运用信息技术就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生僻词“饕餮(taotie)”,在学习饕餮之前,教师可以先运用一张漫画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漫画形状如羊身人面,眼睛在腋下,虎牙齿人爪子,声音像婴儿这样抽象形象地去让学生理解记忆饕餮的意思,再运用信息网络把生僻词设计到游戏中去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如网络上饕餮的游戏“神魔令”,饕餮是天之痕中三只上古魔兽之一。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巧妙地将生僻字词用动漫和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创新教育是当前小学教学的发展的主流,创新教育结合科学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不断探索、不断运用的发展模式。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不仅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教师利用现代信息网络展开媒体教学。

作者:秦荣国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龙虬实验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

一、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丰富情境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丰富的情境,同时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感知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从而发现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比如在学习“乘法分配率”运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一棵大树上挂着一个奇特的仙桃,一群猴子都抢着上树摘,此时猴王便出了两道计算题来考他们(26×25+25×14=?25×(26+14)=?),如果谁能算出结果,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规律,谁就先去摘桃子。请你们帮小猴子们算一算,你会得到怎么样的结论呢?这样的教学情境,每位同学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探究活动奠定基础。通过情境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了他们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

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知识形成过程,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突出过程性教学,教师往往不易把握其重要的“过程”,学生便似懂非懂,这样的数学学习活动,最终很难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如果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数学过程性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知识的发生、发展以及形成过程,还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形成过程,教师不妨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圆形纸片通过多媒体技术分割成若干个小的扇形,并将它们通过动画展示的形式,一一对应的拼成一个长方形,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和圆形纸片面积之间的关系,体会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转化思想,本堂课的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学生由衷地感觉到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最大的优点在于将静止的数学问题通过声、形、色、动态等形式展示出来,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让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进而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并深刻地理解相关知识。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长方体实物入手,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抽象出长方体,并通过点、线、面的闪烁让学生感受到长方体的形成过程,再运用动画平移的功能直观展示出长方体面、棱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多彩动画的辅助下获取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探究氛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突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信息技术优势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氛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比如低年级阶段对于元、角、分和千克、克的认识时,学生往往还没有直观感触这些知识存在于实际生活中,这时可以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现实情境,首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抽象的数学知识存在现实生活中,同时创设探究氛围,使学生在情境活动中感受到单位之间的互换关系,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对教材中的有关学习内容的探究,这样不仅降低了学习难度,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适应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疑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时代活水,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资源,突破了教材的局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实现了课堂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重大变革,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来灵活选择、恰当使用,决不能将课堂教学变为课件展示课,而是要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探究新知,建构知识体系,形成数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作者:单企一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程信息技术

一、英语听力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发音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跟随标准发音的音频或者视频进行英语跟读,培养学生的良好发音,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趣味的视频中寻找到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英语学习的效率。虽然我国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各个小学实现小学英语全部外教教授是不现实的,而良好的英语口语在于标准英语发音的培养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引入弥补了在标准英语发音方面的不足,让学生能够从小接受标准英语发音的培训。例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配备了相应的学习光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播放,让学生在有趣的英语动画中学习标准的英语发音。有趣的动画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光盘中的标准发音又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提升了小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

二、情景对话模拟,让小学阶段的学生熟悉英语交流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学习,因此对于英语口语的用法还没有熟练地掌握,教师在教学英语口语应用的时候往往比较困难。在信息技术进入小学英语口语课堂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工具的使用,让学生了解英语口语交流的基本形式以及相应的礼仪知识。例如,在Whereareyoufrom?这一课程中,课程要求小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对话,对朋友从哪里来进行提问以及回答。小学生对于英语对话的组织还没有一个比较深的锻炼,因此难免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赏析必要的英语对话视频,尤其是有趣的动画对话,来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形式感知英语口语对话的基本形式。同时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同步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于视频内容进行模仿锻炼,提升小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的应用水平。

三、电子化教学方式,让学生与老师互动起来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往往依赖于课本,因此教师与学生需要借助自己的课本进行英语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讲授,学生对照课本进行记录或者是朗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相应地减少。如果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教学资料数字化并投影于多媒体上,教师与学生便可以在同一个课件中共同探讨知识,学习英语课程,并进行师生互动,既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现在在小学阶段英语学习中,很多的教师采用了电子课件的形式。将书本的内容制作成为幻灯片来进行授课,在课件的备课中,教师充分注意图片以及Flash动画的应用,将基本的小学英语知识转化成为一个个有趣的小情景,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将英语知识的逻辑结构、发音以及应用立体化,让小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英语知识,加深对于知识的印象。

四、利用网络查询工具,拓展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

现在不少小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网页浏览、信息搜集的活动。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将英语课与学生信息技术的技能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网络查询,语句拓展,或者是英语动画小短片赏析等,拓展学生对于小学英语学习的方式。教师利用课堂或者是活动课的时间,指引学生相关的学习网页或者是学习工具,为学生指引英语学习的大方向,同时与家长联系好,监督学生的学习内容,保障网络工具的合理使用。例如,现在推行出的同步课堂的软件,小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指导以及课程的进度,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学习任务,根据软件的提示逐步地完成相关的内容。由于软件的趣味性以及承载学习内容的同步性,让学生能够在软件的帮助下,每天多完成一次课后对于英语的巩固复习,不断强化其对于英语知识的积累以及记忆。

五、多样化的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

由于信息技术的便捷性,教师可以创新作业的形式,比如让学生完成一个英语小游戏,或者是在网上给老师发一份英文电子邮件等。创新的作业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更能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巩固。例如,机器猫打字游戏中,游戏设立动画片主角大熊和他的哆啦A梦为棒球手,而每一个棒球是一个英文字母,从上往下落下棒球,在选对英文字母后棒球手才能打中棒球,否则会被棒球击中,每前进一关,游戏的速度就加快一点。这种趣味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玩乐中不知不觉巩固了对英语26个字母的记忆,并且在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加强对于字母认知的反应速度,强化了学习的效果。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对于丰富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小学阶段学生对于英语的认知、促进小学生利用多样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等方面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利用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程中的结合点进行探寻,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提供丰富的英语课程。

作者:黄淑俊 单位:浙江省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

第六篇: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式课程研究

一、体验式教学的定义与发展

1.体验式学习的定义。

体验学习是指学习主体亲自投入到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学习从而获得的体验,即在体验中收获学习知识,已获得具体经验为目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体验学习也会对人的思维活动或方式进行塑造和引导,把具体实践中体验到的知识整合到认知结构中去,能够促进人的认知发展。

2.体验式学习的发展。

体验式学习的概念源于19世纪70年David.Cooper在其有关体验式学习的论文中提出,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体验式学习开始应用于实际教学活动中,并在许多大企业的培训中应用。近几年,随着对体验式学习的探究和深入了解,体验式学习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不断扩展至其他领域,体验式学习和人们生活的密切程度不断加深。

二、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发体验式课程的措施

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不同于别的学科,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其他课程偏重于认知结构的构建以及知识内容的掌握,更偏向于理论的性质,而信息技术则偏重于实践的掌握,需要在实践中能够运用一系列信息技术,属于技能型课程,光在头脑里构想远远不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体验和操作才能对熟练和应用。所以开发体验式课程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尤其的适用和有价值。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开发体验式课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确定教学目标。

每一门科目都有其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编制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课程的基础,信息技术作为小学阶段少有的技术类课程的代表,其教学的基本目标主要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从理论的角度上来说,应让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及其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初步了解,在头脑中构建其相关的概念,并把这些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的生产生活方面联系起来,总的来说就是概念的构建;第二,从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就是让学生掌握相应的技术知识,指导他们如何快速地获得、加工、传输、使用有用的信息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应用于生活之中。简单来说就是让每个学生掌握好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熟练地在实际中应用,让学生与时代接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营造一个现代化的活跃的氛围。

2.设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置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不断在其中创新,添加一些新颖别致的内容。在体验式课程中主要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的技术,例如计算机的构造是怎样的以及如何应用,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去实际体验这些技术与部件的作用以及相关的基本概念到底在实际中指的是什么以及如何操作,而不是只停留在头脑中空洞的抽象概念上。第二,了解计算机及其系统的一些基本操作和步骤。关于计算机需要去了解主机、显示屏、鼠标、键盘等基本部件及使用。关于计算机系统的学习主要是Windows系统,Windows系统需要了解菜单栏、图标、桌面、文件夹等基本概念及其用途。第三,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一步深入,具体学习电脑中的各种程序,例如写字板、画图、word、excel等软件,并详细了解其中复制、剪切和黏贴等操作与功能。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熟练键盘和鼠标的使用。第四,认识和处理系统内部的基本文件,了解系统对于不同文件的划分,以及不同类型的文件意味着什么,如何对文件进行处理和使用,学会删除与安装软件等等。第五,学会爱护计算机,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电脑不断普及,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教导小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的同时,也应当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健康使用计算机,做到趋利避害。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以上说明了体验学习中需要具体掌握的知识以及需要体验的操作,为了掌握这些知识,就需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同时循序渐进地掌握好这门科目的知识和技术。在安排教学程序时,第一步首先是需要对学习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演示;其次,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跟着老师的操作进行模仿并进行理解;最后一步,脱离老师自己独立进行操作并熟练操作流程,按照这种操作流程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最后在课堂结束时进行学习内容的考核及教学评价。

三、结语

在体验式课程中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学程序就能保证体验式课程顺利实施,达到应有的效果,以此为计算机技术教学提供完善途径,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

作者:赵楚君 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小学

第七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思考

1会的不教,教不会的

已会的知识,不需要教师多讲,让学生自己多加练习;不会的知识,需要教师指导,抓住要点,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和学习。如鼠标操作一节,如果大多数学生都有使用鼠标的经历,就让学生来说,教的是学生不知道的鼠标各部分的组成。鼠标操作有指向、单击、右击、双击、拖动,学生使用鼠标操作时,往往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操作名称常常不规范,如点一下左边,点一下右边,点两次,移过去。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已有拼七巧板的经验,就省去了七巧板游戏的玩法的讲解,只要点拨一下在计算机上移动七巧板对应的鼠标操作即可,或者可以教学生学会看帮助系统。初识画图课中,打开画图软件,只要之前会打开记事本,那么他就能打开画图软件,教的是与其他软件不同的地方,比如画图软件的界面很特别,有工具箱、颜料盒等。认识键盘,认识的字母不教,教字母排列的规律、记忆的方法,这样不仅大大缩短课堂的教学时间,还让学生有兴趣听,能认真听,乐学、巧学,有更多的时间去实践。

2能自学的不教,教思维方法

能自学的内容不教,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学和悟,教思维的方法、不易理解的内容,得到的是学习的能力。如在申请电子邮箱环节,学生能够进行自学,学习时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认真观看注册提示信息,教师应引导观察,体会提示信息的含义,通过自己尝试后碰到问题再解决问题,往往学习效果更佳。记得有一节课,制作了一个申请电子邮箱的学习网站,课堂上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学生不但兴趣满满,学习时认真思考,学习能力也提高了。“WPS文字”的学习,通过布置课堂任务,自学课本或者帮助文档可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教师可以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比如移动文本框、自选图形和图片等对象时,鼠标的形状都要变成十字箭头,更改属性一般右击的快捷菜单中能找到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博客、论坛等的使用,学生有很多都在用了,教师是没有教的,说明能够自学,课堂上教师要教的是网络信息、网络言论具有法律责任,前需要思考言论的正确性、舆论性以及社会影响,还有的美观、页面是否合理等一些值得思考的内容。总之,能自学的,不需教师大费唇舌地讲解,给学生留更多的空间去尝试和思考,教思维方法是为了让他们更轻松地理解、记忆和掌握。

3能尝试的不教,教探究方法

学生能尝试的不急着教,教师要尽可能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精心设计好案例让学生先去尝试去发现,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logo程序设计课程中,需要学生有空间想象的能力和一定的数学知识,通过学习FD—前进、BK—后退、RT—右转、LT—左转、CS—清屏等简单命令后,学习repeat命令时,设计画蒲公英,学生使用已学知识尝试,不急着教repeat,等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自然而然学会repeat命令的使用。同样,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从画正多边形的方法得出画圆的一般方法,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用已知圆半径的算周长的方法得出更精确的画圆的方法。再如画螺旋图形,会画三角螺旋、方螺旋,但画圆螺旋的时候却要出现问题,原理是一样的,但是为什么不能画正确呢?先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句句分析,最终发现走的步长、转的角度以及递归变化的快慢都有关系,那么先改变一个条件,其他不变,进行调试,最终可以调试出来。但是这种方法就是最好的吗?还得找根本原因,原因是画圆方法不够精确,不好控制,那么就换精确的方法,学生再次尝试,结果很方便地就能控制画出漂亮的圆螺旋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讲的是探究的方法,没有泄露答案,学生得到的是实践和最终的成功,可以看出学习过程精神的高度集中,大脑是飞速旋转,学习能力也是明显提高,其他效果就可想而知。

4学生经过思考后,不会再教

每个学生的思维程度不同,有的学生经过点拨后通过思考能自学,有的学生怎么思考还是不会,还需要教师或其他学生再深入点拨才能学会。这种情况下,都得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确实思考不出的,教师应该在恰当时间进行点拨、讲解,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思考,使始终不会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点拨呢?如在logo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掌握递归的思想,必须让学生把题目想透原理,只有自己想透了,才能游刃有余地做百变的递归题。教师先讲个关于递归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出示递归定义“自己调用自己”,具体怎么理解呢?思考题目的画法。有的学生能想明白,但是递归的思想确实很难,以前要到大学里才会有要求掌握,那么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虽然教师之前有点拨,还是很难理解,那么教师应该在这时进行深入的讲解、分解难点,不要一味地让他们自己思考。通过一步步演示分解绘制过程,让学生慢慢理解递归的思想,再通过练习类似的题型,学生不但不会因为递归难就望而却步,反而因为递归的难而喜欢思考的感觉!

5结语

总之,选择教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学,选择不教是为了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学和悟。信息技术教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更是一种信息的素养,对待新的事物的一种态度和方法,一种能适应社会的能力,一种自学的能力。同样,真正的教与不教与具体的学情、社会的发展有关,教师必须要提高自我的认识,为教育核心服务,真正地教好学生,让他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得轻松快乐,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作者:肖? 单位:太仓市城厢镇第一小学

第八篇:小学数学学科信息技术研究

一、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资源,丰富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往往来源于生活又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如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局限于教材本身而忽略了对知识的拓展和补充,则整个小学数学课程将会变得枯燥空洞,进而教学效果的提升也难以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酝酿了网络资源的丰富化,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如果能够在备课的过程中主动的搜集与课程相关的素材,并有效的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去,则整个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不断的丰富化。

二、以信息技术结合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知识展现方式的创新促进数学知识的立体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积累还比较的欠缺,因此,在很多课程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脑中自行的形成相关的印象,对于数学新课知识的理解也只能局限于教师的粗略讲授这一阶段。而这种数学理解能力的缺乏直接导致了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发挥的困难,尤其是在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学生概念理解的缺乏导致其后期课程学习的进度大大的受阻。因此,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一定要借助好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强化数学知识的立体化,进而优化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四年级下学期教授的《对称、平移和旋转》这一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下,教师只能以简单的数学教学模型来在课堂上进行动作的演示。而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的概念,在备课阶段制作平移、旋转的动态画,或者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Flash视频,进而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进行播放。这种直观的知识展现形式可以使得现阶段数学课程的知识变得更加的立体化,从而使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的透彻,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发挥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三、以小学数学知识的数字化,强化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四则运算以及应用题的解答往往成为教学和考核的重点。而传统的黑板解答或者是习题测验的方法虽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同步的强化,但是这种带有压力又枯燥的形式往往会造成学生的厌恶心理,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遇到教师邀请学生进行习题解答时学生都会低下头来逃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越来越普遍,小学数学课程开展的同步教学资源和教学游戏不断的涌现于网络之中,因此数学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的技术培训,将数学习题进行数字化,进而以网络中的小测验软件辅助数学课堂的学生参与活动。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操作计算机进行数学知识的解答,而解答完后,相关软件的测试和趣味的评分结果又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寻找到答题的快乐,进而在这种方法下,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被大大的激发出来,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性来开展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同样要面对应试的压力,即学生在最后仍然是以数学成绩为追求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信息技术局限于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还应当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帮助,开展好小学数学复习课,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传统数学复习课往往讲求数学技巧的记忆和解题方法的掌握,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将学生错误的解题方式扫描成课件,进而让班级学生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下获得一次趣味的改错题,并在自己同学解题方法的探讨过程中不断的积累数学解答的注意点,弥补传统数学复习中的不足,降低考试过程中的失分率。

五、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现有的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数学知识的立体化、数学知识的应用以及数学复习课的开展等多个方面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进而在教学工具的高效率利用下,不断的弥补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发挥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作者:苏小娟 单位:泰州医药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第九篇:小学语文识字写字信息技术教学

一、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识字、写字教学方式落后

教师单一的为学生讲解认读知识等,写字方面也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化抄写生字。在识字、写字考核方面,教师一般采用听写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学生利用死记硬背的方法生硬的记住相关知识。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过于重视教学结构,并没有意识到教学过程的重要,不仅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会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影响,降低学习效率。

(二)教师忽视识字、写字教学

在小学生发展过程中,识字与写字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词语以及句子的学习,还有文章写作等。但是,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识字、写字教学,只注重学生能否记住生字,学生不能掌握生字利用技巧,无法将生字应用在实际生活或句子中,致使语言表达能力低,语文教学也因此失去原有意义。

(三)学生的学习兴趣低

目前,一些语文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想被禁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创新自身教学模式,导致随着学生年龄的加大,识字、写字内容的增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越来越低,知识极易浮于表面,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应用信息技术的措施

(一)情境设置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要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一年级“识字”课程时,要设置教学情境,教师为了让学生记住“春”字,可以为学生设置春天情境“春游”,用信息技术设备播放带有春天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到春天,进而记住“春”字,虽然这种教学方法不能让学生快速的记住多个生字,但是,学生能够将生字记牢,并且对识字知识产生兴趣,学习积极性也将提高。

(二)在识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引进课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小学一年级“识字”课程中,教师可以在备课阶段,查找相关资料,将生字发音详解过程设置到多媒体课件中,最好以图片或视频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合理运用到具体知识的讲解中,使学生在观看图片、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发音技巧,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增加识字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再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安排到微机室中,要求学生练习简单的打字,学生在打字过程中,既能够加强字音的记忆,又可以提高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在写字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工具

在传统的写字教学中,教师只能在黑板上进行笔划书写,学生无法有效的记忆书写过程。所以,教师应该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引进写字教学中,首先,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选择适用于低年级教学的动画背景。其次,将生字以及各个偏旁、部首的教学合理安排到课件中。最后,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工具能利用幻灯片将生字的写作顺序展现出来,并且能够为学生传授偏旁、部首相关知识,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的学习写字知识,还能够掌握相关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将识字技巧运用到其它学习中。

(四)在考核中利用多媒体工具

在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检测,全方位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每组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后,举行识字、写字比赛。首先,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几组生字,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轮流读字。其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生字的拼音,要求每小组选出一名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生字。最后,教师将各个小组的考核成绩公布出来,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小组,给予鼓励与支持,这样,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不仅能够巩固已有知识,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中应用多媒体

小学低年级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生字的读写方法,还应该懂得将生字运用在生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将生字融入歌曲或故事中,歌曲与故事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学生在倾听过程中,逐渐学会生字的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近年来,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程度,还应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化教学指导中,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生字的利用技巧。

作者:李良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萃英学校

第十篇:小学生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提升

一、信息技术平台对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作用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信息技术平台可以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和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学习评价多元性和成果多样性等。鉴于此,小学教师应该给予信息技术高度的重视,同时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使之能够为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服务。

(一)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主学习主题。

在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一个生动的学习主题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产物-录像和录音运用到活动主题中,从而捕捉生活的美好情景,在活动中寻求最佳素材,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有价值的问题来挖掘学生的潜力。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从而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获得答案,不断的参与实践活动中来,渐渐对实践活动产生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学生提供越来越多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资源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学习资源匮乏的局面。教师也可以建立网站用于汇集学生的各种学习资源,以便学生可自行进行下载,提高学生的资料查找效率,当然在寻找这些学习资源的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会辨别资料的真伪,提高鉴别能力。给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还更好地保障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学习中发现弱点,提高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不断增强综合实践能力。

(三)信息技术手段使得学习评价多元性和成果多样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乎到学生的学习成果好坏,还关系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做出准确评价,这时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方式进行评价,如利用腾讯QQ这个平台建立一个交流群,在QQ空间里进行设计好的评价表,让学生及时的看到,把学生的每一步成长历程都记录下来,让学生进行互动起来,及时进行评价和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还可以制作PPT演讲稿,把学生当时参与的画面播放出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方法包括: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培训;整理和重组学校的软件资源;加强学生基础信息技术学习等。接下来,笔者将针对上述提到的这几点,展开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加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培训。

教师想要在信息技术平台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就需要有过硬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和相应的网络应用水平。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力争让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平台,特别是幻灯片,图像编辑软件和办公软件的使用,还要熟练进行查阅资料,下载资料和收发电子邮件等基础技能,多多加强培训,不断增强综合操作的熟练程度,确保给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更好的提供技术支持。

(二)整理和重组学校的软件资源。

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就需要教师对学习的软件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以便学生更好的查阅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对学校的软件资源进行整理和重组是保证学生获得更多学习资源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学校需要加强教师对这些软件资源的熟悉程度和适用范围,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寻到最佳学习资源,需要将学校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和教学资源库进行优化,真正提高资源使用率。教师更需要对学生进行讲解,在寻求学习资源时可以首选学校的软件资源进行搜索,强调软件资源对自己学习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软件资源使用的欲望和兴趣。

(三)加强学生基础信息技术学习。

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教师除了给学生进行每周电脑课的开展,还需要增加电脑培训课,可以先从基础功能开始进行培训,如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打字姿势的正确与否以及下载资料的步骤和方法,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下载资料,上传学习信息,登录教师创建的班级学习网页进行交流和互动,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分享。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此,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过程,教师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法,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合理、科学利用,使之能够促进实践培养效果的提升,从而推动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其日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柏维虎 单位:民乐县三堡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