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策略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教师讲授信息技术的主要方式之一。从课堂教学实践看,探究式教学存在脱离实际、目的不明、没有引导、形式单一等问题,给教学带来了困难。为解决问题,有必要从设计情境、教师引导、细化目标、开展合作等几方面加以修正,以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情境;微探究;合作探究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2013年修订)》(以下简称《纲要》)指出,要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纲要》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子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与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愿望。以教学视角观之,探究式教学既是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探究的有效方法。然而,探究式教学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习效果的低下。下面,笔者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探究式教学暴露出的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应的探究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情境,让探究落到实处

1.1问题案例1:脱离实际的探究

针对“Flash图层”第一课时,某教师在导入环节采用自制的Flash动画和实物胶片阐述图层的概念。笔者注意到,导入部分非常精彩,顺利进入到了下一环节。该教师说:请同学们打开Flash,探究一下Flash中的图层。随后,他提问:如何给图层改名?怎样增加图层?学生面对空白的Flash文档,对教师的提问感到茫然,不知所措。在此案例中,教师在导入环节设置了合适的情境,但到了探究操作环节就把情境丢到了一边,马上让学生在一个空白文档里探究“图层的特点”,则学生的茫然是必然的。在笔者看来,“图层的上下关系”必须借助图层上的场景和角色,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假如都是空白的图层,则学生根本没有办法判断Flash图层的排列顺序。

1.2改进方法

笔者建议,对导入部分的Flash动画源文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如先特意将部分图层的上下关系打乱,再让学生进行调整,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图层的知识点,这样做就很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杜威、萨奇曼等学者在研究探究式教学过程中,都提出“探究的情境”是探究的首要条件[1]。有鉴于此,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探究式活动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让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为此,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或从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汲取素材。例如,在学习“图文混排”时,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国画作品结合起来,采用不同的图文混排技术,这样就能很好地衬托出中国古诗和中国画的魅力。又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科特点,用动画形式表现抽象概念,如物理学科物体的成像、粒子的运动等,往往能加深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2细化教学目标,让探究有的放矢

2.1问题案例2:目的不明的探究

针对“Flash补间动画”第一课时,某教师尝试让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即在向学生提供了一些素材和微视频以后,就让学生自己探究补间动画的制作过程。因为学生没有学习过导入素材这一内容,所以他们在探究的第一步就遇到了麻烦。看到这个情况,该教师又临时讲解导入素材的方法,直接导致学生探究目标的模糊和偏差,最终只有少数学生完成了这个探究活动。在此案例中,探究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补间动画的制作,可“导入素材”这一小插曲干扰了探究的主旨。

2.2改进方法

就笔者所见,教师可事先铺垫好导入素材的方法,或准备好已经导入了素材的半成品文件,从而能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补间动画”的制作上。进一步说,在中学生课业负担重、教学时间紧的前提下,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师在设计探究活动时必须从“微”和“精”入手,即不仅探究的目标要微小化和精细化,而且素材的准备也要精准,不能滥用[2]。就此而言,探究的问题应该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应该精准把握教学内容。另外,给予学生的探究资料,如微视频、阅读材料等,也不能太长,以免产生干扰因素。

3发挥教师作用,让探究获得适时引导

3.1问题案例3:没有引导的探究

“PhotoShop图片合成”第一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抠图,这是图片合成的重要步骤。为了攻克这一重点和难点,某教师制作了几段微视频,并让学生借此学习几种抠图的方法。学生按照视频进行操作,绝大多数能顺利完成;但一旦脱离视频,很多学生立即就不会了。据笔者了解,本案例中的现象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较普遍。笔者仔细思考后认为,学生照着视频或学案模仿仅是浅层次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操作背后蕴含的逻辑关系缺乏理解,因此,一旦脱离了视频和学案的支持,必然无法完成任务。

3.2改进方法

依笔者所见,在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只准备一些探究的素材,而应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去,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还应当注意到,在学生具备浅层次模仿能力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创造力。例如,抠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选取,围绕该环节就有很多能引发思考的问题——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选取工具?应该如何选择选取工具?在使用快速选取工具时,如何才能又快又好?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有60%的学生希望在探究式学习中得到教师的指导和提示。由此可见,初中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探究活动的能力尚有待培养。应当承认,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作用是,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引导和提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当然,探究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然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应变能力,如根据学生的探究进程,及时加以指导等。在探究活动的最后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适时总结,以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模糊概念和方法固化为清晰的脉络,从而学会总结探究的成果[4]。

4激发合作力量,让探究丰富多彩

4.1问题案例4:形式单一的探究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最常见教学手段(如看“微视频”、阅读资料等)的组织形式都是基于个体的。虽然这种个体的探究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以班集体为组织形式的学校教育仍然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在调查问卷中发现,有58%的学生认为小组探究是更好的探究学习方式。以电子表格的最后一节为例,该节的内容主要是数据挖掘,偏重于数据处理及实际应用。以前,笔者在课上作了很多铺垫和介绍,导致最后留给学生实践的时间并不是很多。

4.2改进方法

在有关该节内容的一次公开课教学中,笔者尝试使用小组合作的方法,以加深学生对数据挖掘的理解。上课伊始,笔者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作业——从一张NBA大数据表中挑出最厉害的选手,组建一支理想中的最强篮球队。随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经明确分组与分工后,每个小组的学生齐心协力,既节省了时间,又高效地完成了探究任务,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该节课堂教学的主要优点是:把年龄或掌握知识程度不同的学生编为一组,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以便相互促进和提高。所以说,教师在设计合作探究式教学时应因地制宜,尝试采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而让学生在集体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获。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探究式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分工明确,惟其如此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5]。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探究式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依托,适时地采用微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才能于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蜀晋.探究教学论析[J].化学教育,2002(4):4~9.

[2]孙天山.浅谈“探究教学”的异化与回归[J].化学教学,2015(10):25~27.

[3]邓媛媛.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高阶思维学习任务的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8):28~30.

[4]柴西琴.对探究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1(8):16~19.

[5]赵改玲.基于探究性教学的学生自主建构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5):61~62.

作者:朱巧根 单位:苏州市青少年科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