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内在关联

人工智能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内在关联

【内容摘要】通过对人工智能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及其相关语义进行分析,进而对人工智能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在关联进行研究:人工智能凸显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价值意义;人工智能创新了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构成元素。

【关键词】人工智能;思想政治课;教师亲和力;内在关联

人工智能近些年来在国内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思政课教师亲和力也是近两年思政理论课领域讨论最多的话题,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有着内在的关联。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及其相关语义分析

(一)人工智能的语义分析

近几年来,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人工智能。然而,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呢?学者王东等认为人工智能是让机器具有推理、理解、解决问题、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等能力的科学[1];学者王文革认为人工智能给予了机器人思考的能力[2];《人工智能读本》编写组认为人工智能是模拟实现人的抽象思维和智能行为的技术,即通过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人类特有的大脑抽象思维能力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等,以完成原本需要人的智能才可胜任的工作[3];美国学者拜伦•瑞希认为人工智能是对数据或其环境做出随机应变的技术,探索如何让机器使用语言、形成抽象概念、解决人类问题[4]。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工智能”的内涵界定可知,学者大多将其界定为让机器具有模拟、模仿人类智能如思考、学习、判断等的技术、手段等。由此可见,人工智能是赋予机器具有人的诸如学习、语言、思维、解决问题等智能,从而能胜任人类的某些领域工作如服务员、清洁工等。

(二)教育人工智能的语义分析

人工智能与教育相结合形成的一个新领域就是教育人工智能。学者闫志明等认为教育人工智能重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深入、更微观地窥视、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进而为学习者高效地进行学习创造条件[5];学者张海生认为所谓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就是通过技术智能性的提升,推动教育的科学化和智能化[6];学者王文革认为人工智能解惑比教师更高效,人工智能授业让课堂更生动,只有传道是它替代不了的,这是教师的特权[2]。从国内学者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教育人工智能”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的智能化,人工智能永远无法替代人类教师。笔者认为人工智能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技术,教育的核心和内涵没有变化,人工智能时代,不用担心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教师的工作,只是通过这种最新技术让教师省去了一些机械的例如批改作业、在线答疑等工作,让人工智能来帮助完成,这样教师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由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真正教育学生的工作———“传道”。

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及其构成元素分析

(一)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涵

近两年思政理论课领域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思政课教师亲和力。学者董良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指思政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具有亲近、吸引的特质,其构成元素是价值观(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有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决心和毅力)、知识水平(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运用马克思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学方法(决定着教学质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亲和力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7];学者庄宗兰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认同感,愿意“亲其师信其道践其行”[8]。从国内学者现有的定义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活动中产生的能让学生感受到的亲近、吸引的力量。笔者认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思政课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中,自然形成的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言传身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吸引、亲近学生的一种人格魅力、影响力。

(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构成元素

1.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基本元素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指教师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人的力量。思政课教师用内心的真情实感去影响受教育者,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入受教育者内心,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也是最首要的构成元素,如果思政课教师没有人格魅力,后面的理论功底、语言艺术两个构成元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2.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主要元素是理论功底。思政课教师的深厚的理论功底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多阅读、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升自己的理论功底。要让学生真信、真懂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不然在学生面前没有底气,也显得没有说服力。

3.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重要元素是语言艺术。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去讲授理论知识,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轻松理解深奥的思想政治理论;思政课教师还要善于运用学生的语言,让学生能够接受其所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

三、人工智能和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内在关联分析

人工智能是智能机器模仿人类执行的人类智能行为如学习、感知、推理、证明和解决问题等;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是由人格魅力、理论功底、语言艺术共同构成的一种吸引、亲近学生的人格魅力、影响力,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有着内在的关联。

(一)人工智能凸显出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价值意义

人工智能能把思政课教师从一些简单、机械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例如,一些有固定答案的作业,思政课教师输入正确答案,人工智能很快能轻松解决;一些思政理论知识,思政课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很快检索到相关知识,快速解答学生。但思政课一个最主要的“育人”功能,人工智能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人工智能不具备人际交往能力,尽管它也能模拟人类一些智能如感知、思考等等,但让它分析学生的所思所想,进而与他们沟通、交流,解决他们心中之困惑,这是目前达不到的。而让学生能真正从内心信思政课教师之道,必须先“亲”其人,所以,这时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思政课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功底,高超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这样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自然容易接受;如何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工智能时代,思政课教师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工智能创新了思政课教师亲和力的构成元素

人工智能在思政课堂上能帮助思政课教师“授业”、“解惑”,让其“传道”更加锦上添花。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堂上“授业”,例如思政课教师在智慧教室利用VR技术让学生仿真体验来到一些历史展馆,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让学生觉得思政课堂没有那么枯燥无趣,而是生动有趣,充分利用这种人工智能技术的思政课教师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用现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化语言”增强了其自身的亲和力;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下“解惑”,例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在线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真正做到一对一解惑,做到因材施教,这充实了思政课教师的线上理论功底,能同时满足多位学生的提问需求,更增强了其自身的亲和力。思政课教师面对人工智能的到来,虽然不用担心其对自己工作的冲击性,但如果跟不上人工智能的步伐,就落伍了。拿案例分析统计来说,人工智能能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搜索相关案例并进行快速整理分析,思政课教师如能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能让学生觉得老师什么都懂、无所不能,更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这样就能从重复的、繁重的、机械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充足的时间实现思政课教师育人(“传道”)的目标,让思政课堂更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抬头率”、增加学生的“点头率”。人工智能让思政课教师更具有新时代的人格魅力,人工智能让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更加宽泛,人工智能让思政课教师拥有了学生所喜爱的信息化语言。

四、结语

人工智能能够很好地辅助思政课教师“授业”、“解惑”,大大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但是它在“传道”方面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而为了更好地达到思政课的教育目的,让学生能够“信其道”,思政课教师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人工智能现阶段技术达不到的,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从自身人格魅力、理论功底、语言艺术方面,结合人工智能的时代特色,增强其自身亲和力,才能让思政课真正入脑、入心,才能使思政课堂很好地“传道”。

作者:李静 金贵 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