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课堂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人工智能课堂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人工智能课堂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1

随着科技革命的深入推进,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2018年,在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要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完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充实适应信息时代、智能时展需要的人工智能和编程课程内容。未来社会是人与人工智能并存协作的社会,信息素养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作为厦门市人工智能试点校,人工智能课程已在我校落地。人工智能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应用,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平台。小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传授高深的人工智能知识显然不合适。在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应不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感知和体验人工智能,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能力,如: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等,帮助学生塑造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智能社会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致力于构建培育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思创”人工智能课堂

二、“思创”人工智能课堂内涵

“思”的第一层意思是教师思索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并能巧妙地应用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能在课堂中能积极主动思索,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的第二层意思是教师能深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学生能反思自身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创”第一层意思是教师创设条件、创新教学模式助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提升创新能力。“创”的第二层意思是师生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共创和谐课堂。

三、“思创”人工智能课堂实践

(一)创设问题情境,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变化过程。好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积极捕捉信息,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望,因此,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我常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物作为素材来创设问题情境,拉进学生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去发现问题去思考,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对人工智能的兴趣。例如,在《人脸解锁》一课中,我在课前以“人脸识别”的小游戏来导入,在向学生展示人脸识别奇妙性的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悟空机器人能够识别人脸呢?”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人脸识别技术的探究活动。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如何使用悟空的人脸识别功能做一个人脸解锁智能手机?”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对模拟手机解锁活动进行探究。通过根据已有经验和小组成员一起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编程平台和悟空机器人的互动方式模拟了手机解锁的功能。问题情境的创建不仅能从多方位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增强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注重逻辑分析,培养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学习者运用计算机科学思想与方法,进行问题求解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智能时代最重要的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人工智能中的基本算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比如,在《智慧花园》一课中,需要模拟向日葵花盘的向日特点。借助流程图,让学生分析并填写左右两个亮度传感器与花盘之间的关系。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得出当亮度传感器1比亮度传感器2亮时,向日葵朝向亮度传感器1。当亮度传感器1比亮度传感器2暗时,向日葵朝向亮度传感器2。学生理清逻辑关系,填写教师提供的流程图,然后根据流程图进行程序的编写和向日葵的搭建,分析创传感器和花盘之间的关系及编程过程等过程对学生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

(三)精选开放活动,提升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正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中小学阶段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人工智能课程融合多学科知识,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专长,选择综合性跨学科的活动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创作留出余地。我根据教学主题设计开放性的活动,鼓励学生的不同意见和创造性思路,肯定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的动手实践。例如,《AI在我家》一课中,我设计了难易不同的小组合作活动,小组可以从方案中任选一个来完成活动。方案1:可以结合居家生活场景,自行设计搭建模型并编程。模型可以是房子,也可以是家中的一种家具产,并通过编程实现其智能化。方案2:围绕家居主题,从本学期学习搭建的“智能台灯”、“智能风扇”、“智慧花园”等模型中至少选择2种,创设情境组合创新使用,从而让家人感受到AI给家带来的便捷。在活动过程中,不同小组呈现出不同的创意,有的学生搭建声控摇头风扇,有的学生制作感应吊顶风扇。开放性的活动让学生的创意纷纷呈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创新的鼓励下,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把创意变成现实,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反思能力

人工智能教学评价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目的,弱化对学生的归类与甄别,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个性发展与发挥创造性,最大限度减轻学生压力。在课程实施中,我以过程性评价为主体,以终结性评价为重要参考。我借助记录卡和班级优化大师等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协作能力等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借助电子平台和网络问卷方式对作品的完成情况、科学性、技术应用程度等进行评价。比如,在《智能台灯》一课中,学生完成作品搭建和编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和自我反思。我请学生代表展示并介绍智能台灯的智能性。然后大家再对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在聆听他人的介绍、欣赏他人作品后,对作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得到升华,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得以发展。

四、结语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2

[关键词]自媒体;人工智能;课堂管理

在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着教学主导的角色,学生作为听者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但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自媒体时代下,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俨然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发展所需。通过自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教与学的知识边界正在弱化,对此我们应充分引用人工智能技术和自媒体教学设备设施等,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课堂学习的自律性。

一、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内容及课程缺乏创新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逐渐多元化,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自媒体可以帮助教师拓宽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其对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等也带来了很大的考验,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的局限性。首先,信息爆炸时代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例如手机及网络媒体等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知识信息的需求,很多时候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在网络媒体中已经浏览过或钻研过,于是当教师在课堂进行演讲时,学生的集中性显然不高。另外,很多教师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即按照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教学课程设计及制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还会出现教学效率不理想等现象,对此我们应认识到自媒体时代对教学课程创新的重要性,从多元角度进行切入,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创新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学生不断拓宽学习路径。

(二)教学资源存在局限性。教学资源是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据现阶段不完全的数据统计,40%的高校教师认为教学资源的匮乏是影响高校教学管理效率不佳的重要因素,具体体现如下:第一,教师的教学资源有限。高校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和教学理念熏陶,在教学中过度依赖教学教材,缺乏对教学资源的探索和创新,例如一些教师在教学课堂中对教学知识的举证实例都是参照教材的案例进行搜集和整理出来的,而不是结合生活中的自我生活经历进行创新,缺乏新意。第二,受教学经费等原因影响,部分地区的教学设备设施等有限,不能满足教师教学资源拓展的需求。例如部分偏远地区因教学经费的有限,所以教学设备设施等相对匮乏,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拓展中只能通过书籍或教学教材等展开。第三,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资源平台构建的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资源平台是学生课下学习的重要途径,一些教师受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熏陶,积极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搭建学习资源平台,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提升及启发,另一方面有助于自我教学管理。但部分教师仍没有认识到学习资源平台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或者在为学生搭建学习资源平台时因方法不当等导致其使用率较低。

(三)课堂管理工作面临考验。课堂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难中之难,因为高校生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学生课堂管理上,如课堂考勤、课堂纪律等问题,都是让教师头疼的问题。例如课堂考勤让许多高校教师倍感无奈,其不仅让学生反感,有时候连教师自己都感觉不快,但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目标,教师不得不采取花名册点名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考勤管理。在通识课教学中,许多学生会以各种借口为理由,请假或缺勤。而通识课教学的教师,迫于无奈只能采取课堂点名来应对学生缺勤等现象,如要按照花名册逐一点名或抽查,这种考勤方式不仅会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同时还会招致学生进一步反感,甚至导致两极化现象的出现。

二、自媒体时代下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高校教学管理

(一)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堂的考勤管理。考勤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媒体的教学模式来看,我们要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促进自媒体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首先,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信息传播优势,不断与时俱进,创新高校课堂考勤管理方法,例如我们可以将考勤方法进行改革,取消花名册点名的方法,以自媒体微信、QQ、微博、钉钉等其他手机App点名方式进行代替,学生的接纳程度会大大增加,一方面新颖、独特的考勤方式,可以有效提高点名效率,另一方面能够消除教师和学生对点名考勤的抵触情绪,为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前氛围。另外,我们可以在媒体软件点名的基础上,结合学科专业等进行不同专业课点名方式的创新,例如专业课很多学生都不会存在缺勤,但是通识课学生缺勤的情况就比较严重,对此我们可在自媒体软件点名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考勤打卡的同时附上自己的实时上课照片,给自己的学习生涯留一份纪念,在学生毕业时将学生的打卡照片进行收集,制作成小礼物发送给学生,这样既减轻了学生逃课缺卡的现象,同时又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堂的纪律管理。课堂纪律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对此我们可以结合自媒体及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教学课堂的纪律管理:第一,实施课堂实时监控的管理方法。实时监控主要是指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的监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律性。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中安装全影音监控的摄像头,将摄像和多媒体教学进行关联,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的监督,另一方面利用实时监控将多媒体教学的全程进行记录,并将其通过信息传输、保存等整理压缩成学习资料包,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进行复习和回看。第二,将课堂表现纳入学分的考核范畴。通过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进行实时监控,我们还要将其课堂的行为表现纳入学分的考核范畴,例如取消传统的成绩考核记录学分的方法,采取课堂行为表现和成绩、考勤等综合性的学分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遵守学校的管理条例,不缺勤、不做与课堂无关的其他事情。

(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教学资源的拓展。结合自媒体,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教学资源的拓展,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便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走进教学情境,例如针对不同的专业课,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直观化呈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等展开教学,如高校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英语电影、场景对话等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国外的文化历史等。其次,我们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媒体等学习软件,在课下进行知识拓展,如抖音等媒体软件,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自身的知识含金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进一步转化。

(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程的设计创新。基于自媒体教学背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程的设计创新是高校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具体我们可从以下两点进行:第一,创新教学课程的形式,鼓励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学课程中,教师是教学课堂的主导者,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逐渐意识到学生主体的作用,对此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在每一单元知识讲课前先自己进行预习,并将学生进行分组,给学生留一定的预习任务。然后鼓励每一小组学生轮流担任每一单元课程的“讲师”,即让学生运用有限的教学设施等为大家讲课,教师扮演教学旁观者,最后再对讲师小组的过程进行补充和完善。第二,坚持课上和课下教学同步发展的教学管理原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相对充裕,我们要想提高对学生综合学习素养的培养,就要把握好课下教学的时机,结合自媒体等加强对学生的课下教学管理。随着自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学管理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春天,从现阶段的高校教师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此我们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完善及创新。首先,我们可以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堂的考勤管理;其次,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课堂的纪律管理;最后,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对高校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对高校课程的设计创新。

参考文献:

[1]房泽平.自媒体时代下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课堂教学管理[J].中国航班,2019(13):1-3.

[2]梅燕.自媒体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9):127-129,141.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3

【关键词】人工智能;信息素养;智能辅助;机制;教师教育

引言

为了迎接智能时代,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促进新时代教师教学素养提升,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等等,明确指出需要利用智能技术改变教师培养模式,当下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主要包括有职业培训、网络教研等,人工智能作为一项新技术,在教学培训中的使用是以大数据为支持,以高效的技术应用为教与学赋能,通过搜集教师的教学数据和教学中的漏洞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为此,用好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有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促进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发生,推动教育变革走向纵深。

一、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内涵及特征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发展方向是动态发展、不断变化的,除了受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所引导之外,技术创新同样为教师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当下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逐渐深入,教师的培训模式也从校本培训转变为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智能化培训形式,①其实质在于利用人工智能切实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具体表现为培训观念和方式上的变革,促进教师在观念上形成人机协作共存的新理念,在培训方式上改变以往校本培训、课堂教研的割裂状况,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教、研、训”相融合的新格局,利用智能技术所带来的数据驱动、精准测评和智慧化教学环境等特征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发展,形成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信息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促进教师在技术大背景之下能熟练利用智能技术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并且结合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高效教学指导。

(一)数据驱动

数据是智能产生的基础,人工智能辅助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数据驱动是指人工智能借助教育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技术,将教师在课堂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教学数据翻译成有价值的数据,例如教师教学能力的缺陷、教师诊断能力的水平、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等,进而为教师教学能力的改进、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改进计划例如调整教学方案、提供教学资源等等。②数据驱动的教研突破了以往以主观经验为主的素养提升形式,教师的培训到教学中的各个真实的环境都是以真实的数据为基础,凭借数据的支持实现教师能力有的放矢式的提升,从而提出更精准的能力提升方案。

(二)精准测评

智能时代是个性化时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同样也需要个性化。教师作为独立个体其学习方式、教学偏好各有不同,智能技术所带来的精准识材和教育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以往评价体系单一等弊端,推进教师测评精准化,实现以结果为主向过程为主评价转变、以主观性评级向以客观数据为主的评价转变等,其所带来的精准评价的价值可以简单概括为在于评价主体的多元交互、评价标准的科学多样、评价方式的多维联动和评价结果的全息直观,③而目前流行的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教学分析系统能够在充分挖掘和整理教师线上线下相关数据的基础之上借助智能化信息素养分析系统和智能研修平台,多角度实现对教师的精准化测评,推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高效化提升。

(三)智慧化提升环境

智慧化教师能力提升环境是基于智能技术、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教学环境,其呈现形式包括智慧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等,相较于传统的学生排排坐的教室只能实现单向授课的教学环境而言,智慧化教学环境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无法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和学生互动较少的格局之外,也打破了传统教师评价式信息素养提升的格局,以各种智能设备为基础将线上平台和线下智能教室连接起来的智慧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了具身式素养提升的机会,教师在实际的智慧型教学环境中锻炼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智能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搜集和应用能力、混合型教学系统设计能力以及教育信息监测能力等等,④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适切性分析

综合来看我国智能教育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包括教育数据处理难度较大和教育本身的复杂性导致嫁接困难的技术壁垒和教育用户对技术价值和角色的双重困惑等诸多问题,其中尤其是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作为人才培养环节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教师在智能教育时代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人工智能教师队伍的缺乏以及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进而将影响智能人才的培养,⑤同时教育人工智能的真正实施适应也依赖于优质的教师队伍建设,因此想要利用这项技术改变教育、改变国家发展,首先需要思考如何使用人工智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整体队伍整体质量。对大量文献研究发现,面对智能技术教师难以转变自己的角色,也缺乏应用人工智能于教学的知识,教师如何正确应对人工智能已经是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⑥2018年美国发布了教师教育技术新标准,其最大的不同是增加了分析者的角色,⑦即要求教师利用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改进教学。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了技术上的变革,但教师落后教育教学能力无法与这项技术匹配,容易为教师带来较差体验,加重其工作负载。面对新要求,智能技术的出现为教师能力提升提高带来契机,以其技术优势能为教师解决专业素养提升个性化的问题,以搜集教师个人数据为基础提出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最优方案,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智慧教研,实现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一体化,彻底改变三者相割裂的局面。比如2018年宁夏政府依托智能技术建设智能平台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试点行动,分层分级重点培训教师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比如2021年中央电化教育馆开展了智能研修平台试点工作,该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成功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研模式,为教师发展提供探究人工智能与教师发展融合的新路径。因此智能技术能有效促进教师形成以人工智能素养为核心的,包括人机共存知识、创新能力的全方位的智能化课堂教育教学能力。

三、人工智能辅助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的机制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5G网络等技术能够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提供三大提升机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转变提升。

(一)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师个性化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优质的信息资源,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分析处理能力能够帮助人工智能形成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根据教师的个性特征和现实需求提供多样化、体系化的学习资源,实现专业个性化发展。⑨对于多而复杂的教学资源,智能机器可以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重组和分类,根据学科的主题、资源的呈现方式进行分类,甚至可以通过长时间记录使用习惯提供可能用到的资源。除此之外数据驱动提升机制还可以通过收集教师个人数据实现个性化的职业培训,目前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提升机制有三大应用形态:智能专家系统、自动化测评系统、培训机器人。⑩智能专家系统能够模拟专家为教师解答教学中的各项问题,也能为教师提供学习问题所需要的个性化的资源和决策服务。自动化评测系统能够有效地捕捉在教师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并提供改正意见。培训机器人在培训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很多师范学校在利用培训机器人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为教师提供模拟教课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信息素养能力。总之通过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提升机制能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资源和个性化培训,真正实现教师教学能力个性化提升,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教师信息素养风格。

(二)以精准测评为导向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机制

从评价主体来看,人工智能将评价主体从以前的以教研人员为主转化为教师专家和人工智能组成的人机协作式评价主体,评价结果更加丰富。从评价方式来看,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精准测评提升机制在教育中的应用使得评价方式由主观性较强的结果性评价转化为以数据驱动为主的过程性评价,其测评结果是通过收集教师的行为数据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⑪对于教师单节课而言,以精准测评为导向提升机制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智慧教室采集数据,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包括摄像头等深度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可以查看教学行为分布、参与度和关注度随时间的分布、教学行为时序、评价和知识点内容从而判断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设备也会根据结果指出教师教学中犯的错误并提出改正意见。⑫而对于教学能力长期发展而言,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长期监测,对老师进行智能画像,对长期以来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标注,以精准化的数据以提供给教师用于改正。精准测评为教师带来的评价结果客观化、评价方式多元化,深度改变以往评价主观性过强的情况,在教学中实际评价教师的工作价值、鉴定资格,切实针对教学问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实现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

(三)以智慧化教学环境为基础的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内涵式发展提升机制

受到工具理性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能力发展长期停留在仅仅是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一种外延式发展使得教师在智能技术与社会深度融合的今天很难培育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人,因此实现教师内涵式发展势在必行,而实现信息素养内涵式发展离不开具身型学习环境支持的要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搭建的智慧化教学环境能够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的提升和应用提供实际训练场景,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有意识地使用智能技术并且能够设计相对的教学环节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⑬作为一种集物理、资源、社会文化、情感心理为一体的具身型教学环境,以人工智能设备为基础的物理环境通过高速互联网实现教师与智能设备的互联,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身体最大程度的融入,实现知识和身体认知的互联,实践中锻炼巩固自己的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师在这样一种信息环境中,所见所闻所用都是信息碎片,除了在教学中实现知识和身体认知互联的同时,智慧设备所带来的数据资源支持,例如根据智能分析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行为数据、教师生理数据、教学环节数据、多模态数据等也为教师营造了一种智能化的文化氛围。

四、结束语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育;融合;教育理念;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创新已然迎来快速发展期,人工智能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教育也不例外。中学阶段正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黄金时期,如何将人工智能“高端化”融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先进、优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现代化教育,促使学生接轨现代化社会,成为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信息化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人工智能教育广受关注,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人工智能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紧密融合十分必要。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融合,共分为四个部分: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及反思,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一、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反思

1.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应用的人工智能教育方法包括引进的STEAM和创客课程等。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可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其进行优化,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在当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虽然发现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方法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两极分化现象。由于在教学中存在这一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会对课程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经常遇到各种问题,制约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2.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人工智能的教育方法开展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部分教师在应用这一教育方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夯实知识基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课堂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方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对其进行优化与完善,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需要。因此,在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创新和优化,让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新颖,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二、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轻思维

部分教师在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技能的训练与提升,而忽视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不足,难以支撑实践操作。人工智能教育偏重于学生技能训练,势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训练要求更高,这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培养学生思维作为教学重点,以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需要。

2.缺乏内容体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虽然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教育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但往往忽视构建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导致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相关课程体系做支撑,影响整体教学工作的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方法的应用,虽然能满足教学工作的创新需要,但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于相关课程内容体系缺乏,教师只能将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作为人工智能教育方法开展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两者会出现不兼容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低下,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对这一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完善,增强其与人工智能教育的兼容性,使之真正成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基础。教师还要将人工智能的教育方法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实际情况进行紧密结合,保证内容体系建立的合理性,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

三、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内容设计

1.基于认知发展

在应用人工智能教育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这一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意义,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教学的高效开展。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应用能力以及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分析研究,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提升奠定基础,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高效开展。

2.基于内容设计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教师还需要多关注内容方面的设计,使两者有机融合,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教育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其中。要选择适合的切入点,让学生逐渐建立起对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认识,并对这部分内容产生兴趣,愿意主动去学。教师只有做好内容设计,才能让信息技术教学变得更灵活,更有趣,充分彰显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此外,教师应多为学生创造体验人工智能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对人工智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更积极,更主动,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四、人工智能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渗透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识人工智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满足教学需要,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开展。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被人们所熟悉和认知,所关注和喜爱。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融合人工智能教育十分必要,能发展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让学生紧跟时代步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全方位地渗透人工智能教育理念,让学生能初步认识人工智能,能够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想要去了解何为智能,如何让一个物品变得智能化。基于此,信息技术课堂的设置必须灵活,因为只靠语言讲解,可能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可设置不同的课堂情境,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合其中,让学生身处这样的情境中,增加亲身体验,进而能更主动地探索人工智能的价值。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设定一个场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物品,如“小熊”,让学生思考如何赋予其AI功能。还可以给小熊设定一个身份,如“吉祥物”,让学生依据实际需要,思考可以给它赋予怎样的AI功能。比如,小熊可以有识别功能,各种花花草草,只要它一识别,就能明确花草的名称、习性等。在思考探索过程中,学生会对人工智能有更全面的认知。

2.在课堂教学中多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鉴别意识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将会对传统的教育,尤其是对信息技术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人工智能的应用范围也会越来越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学会非常多的专业术语,懂得人工智能的应用方法,才能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许多晦涩的专业术语,使他们的学习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树立信息鉴别意识。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弱化一些晦涩的理论知识,将学生的个人体验作为切入点,多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人工智能,亲身体验人工智能,加深他们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而不是只给学生呈现很多编程术语或程序设计。第二,需要关注学生对程序代码的理解,只有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人工智能。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段语法正确,但顺序有错的程序,让学生阅读、判断、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对程序代码会有更全面的认知。第三,要让学生有鉴别和验证信息的能力。比如,一个程序的编写,需要关注每一个环节的信息,一旦某一个环节的信息有误,最终的效果就难以保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填写程序中的一些关键语句或修改部分参数,对他们进行锻炼,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鉴别与验证程序语言、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转变为创造者,他们会获得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成功体验,对这部分知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以及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设计;计算机科学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2012年MOOC的崛起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更新换代,如今几乎人人都能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学习,也让线上教育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近几年来,线上教育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随着技术的成熟及社会需要,人工智能也被逐渐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如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与XML技术结合,可以使得教学资源的智能检索更为高效;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简称CAA)辅助教学智能测评等[1]。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电脑去对人的思维模式、推理及演算方法以及决策进行模拟,让计算机拥有近似于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完成一些以往只能通过人类的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力资源完成相关任务,为教育行业带来极大的便捷。

2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有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信息论、自动化、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哲学、控制论、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目前为止,人工智能主要研究范畴有智能搜索、感知问题、语言的学习与处理、神经网络、推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中最为成熟,同时在线上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也是近30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系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令计算机具有能够模仿人类在某些领域的专家的能力,去解决相关领域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而在网络教育中,专家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导学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智能化的硬件网络设施四大模块[2]。

3人工智能与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开发一系列课程。教学需求分析首先要进行需求评估和目标分析,需求评估可以为有效教学提供基本数据,目标分析能够以提出问题的方式确定学习者的特性及需求。在完成需求评估和目标分析后便可进行绩效评估,识别出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处理的问题,将课程的有效程度最大化。以往的教学需求分析往往是由专业的教学设计人员去执行,从需求评估的规划、数据收集和分析、总结,到目标分析、评估比较,再到绩效评估,整个过程的工作量较为庞大。特别是在做一些较为新型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往往需要收集大容量的数据样本,以进行数据的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专家系统的应用,只要将原本收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利用专家系统模拟教学设计专业人员的逻辑、推理、演算过程,能够大量节省在教学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为企业、学校等机构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避免人们主观意识对评估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评估中由于个人情感问题带来的误差,增强教学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客观性。

4人工智能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里较为核心的一部分,被视为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约束之一,也是理解教学设计的起点[3]。以往传统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靠教学过程设计者或者教师本身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通过人工区分变量来分析其一般特征,然后逐步深层地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虽然这些步骤在个体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做到位,但其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在学习者数量较为庞大的情况下,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能够大大减少资源消耗,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效率。如在大型企业员工培训阶段,由于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在培训期间的起点能力也有所不同。同时,每个人本身的学习风格也有所不同,相同的培训内容有可能会造成与某些学习者的学习偏好相悖,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对已经进入社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学习特征相比在校园的学生要更为复杂及多样化。成人学习者往往对参与学习和培训的动机更为强烈,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更为重视,多数成人学习者对效率的重视大于对学习本身所需要消耗的经济需求的重视。这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行准确的数据收集,导入数据库,然后利用专家系统将相似特征的学习者进行分类,有利于企业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在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过程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学习者,如有学习障碍的学习者,其中包括身体残障人员(如有听觉、视觉损伤)、语言障碍及智力障碍的学习人员以及部分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习者。该类较为特殊的学习者在某些方面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判断欠缺准确性。通过专家系统的辅助,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对该类学习者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学习特征判断。

5人工智能与教学方案的设计

随着线上教育的普及,人们在使用线上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应该进行区别教学,因此衍生出一系列在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材料方面的问题。对学习者而言,选择线上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能以较为便捷的方式,通过反复观看课程内容,来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时间限制,弥补传统课堂不具有反复性的不足。因此,大多数线上学习者并不愿意在学习一门课程前去做过多的知识准备,而是希望已选的课程本身含有一些相关的基础性内容,以及课程外的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学习者的特征判断,对于在线课程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最初,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制定对应的在线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选择,以及依靠一些调查问卷的形式大致对该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判断,然后为其推荐较为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的评估形式,准确性往往较低,因此容易出现部分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效果不满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案或教学资源对学习者的适配性较低:一是学习者之间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也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二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基础以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差距较大。这两大方面的问题在传统线下课堂能够通过学生课后主动询问教师,或者课堂上即时提问得到解决。对于线上课堂,这方面的即时解决能力则相对较差,因此在教学方案的准备上就需要进行区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较为先进的技术也逐渐被引进教育领域,针对为不同的个体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者,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相关在线课程,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连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都不到位,那么在准备教学材料过程中,就应该在此方面有所考量。对于这方面的判断,通过人工形式一对一进行考核工作量过大,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再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库,通过智能决策系统进行逻辑推理,为学生制订最适合的教学方案。在课程的不同阶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动态分析,为其下一阶段的学习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目前,这类技术在我国线上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学习者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进行智能测评,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漏洞,然后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推送下一套课程。这样的动态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课程的各个阶段的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将一些较为经典的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和教学技能进行整理,并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4]。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者,想要针对性地制订较为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方案,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说较为困难。在传统课堂上,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很难通过教师对教案的制定来达到相对应的解决效果,主要是由于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便是利用线上教育,通过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相对较为快捷地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

6人工智能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一个课程的结尾或者是课程中某一阶段的最后部分,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一个测试,同时会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果进行一个评估,以测试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教学效果。以往这些工作同样是由教学设计人员或者教师对学习者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来了解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得到学习者在相关培训课程中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同样,在学习者数目较为庞大的情况下,这一阶段给评估者本身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因为测试体系的问题,测试结果本身也并非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同样的一份测试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学习阶段给同一个学习者测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而对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给出到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评估体系在这方面的不足[5]。因此,要对学习者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最好的方式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动态评估。综合每一次的测试结果,以科学的算法进行演算和推理,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这样贴身的评估系统,以传统人为的方式实现成本过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系统的辅助,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设计好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并记录每一次评估的数据,让学习者能够准确得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能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教学效果有一个较为及时与准确的了解。

7人工智能在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当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时,其最终目的还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改善之后,在教与学过程中也适当加入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无论是实体课堂还是在线课堂,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设计的价值,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及普及,一些较为先进的科技项目,如面部表情识别、人工智能语音系统等,若能有机地结合到课堂中,相信对教与学都能有质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目前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准确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传统课堂中,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精神集中程度等进行精准判断,从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相应调整。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便不少在线课堂能够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通过弹幕、留言等形式进行实时互动,一些课堂学员数目较少的课程甚至可以进行双向视频互动,但依旧无法解决教师对课堂掌控程度不高的状况。通过人工面部表情的智能识别,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行判断,有效提高在线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状态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对的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在线上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知识点中的疑惑,无法及时向教师询问从而得到解答。尤其是学员数量较为庞大的课程,教师往往无法兼顾所有学员进行逐一答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再利用专家系统对学生的问题与课程内容进行对应归类,能够方便教师在课后对此类型的问题进行统一解析;一些已经解析过的问题则可以导入数据库,通过专家系统的归类后,直接将解答内容发送给学生,以提高大型线上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的效率。

8结语

人工智能作为目前计算机科学中一个较为火热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依然在不断扩充,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领域作为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人工智能这样一项能给人类带来极大帮助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革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也能带来巨大的帮助。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能够让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有更显著的提升,让教育领域在信息化时代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琦,胡水星.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66-69.

[2]冯玉婷,史君华.关于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6):89-91.

[3]吴南中.理解课程: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J].电化教育研究,2015(3):29-33.

[4]吴天宇.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3):141-142.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方法

什么是人工智能呢?,人工智能主要是利用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将人工智能所创造的成果和传统的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通过不断的搜集和获取在小学语文上的教学信息,来给教师做教学的决策提供材料,教师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而调整教学方法,通过人工智能与小学课堂的融合更有益于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建设。

一、“人工智能”在小学语文的应用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采取人工智能和传统的语文教学相融合,并根据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特点,不断的融入进新的教学元素和方法,来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1.预习阶段可预测化

使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就可以采取最新的云教学平台的智能算法,通过这种智能的方法基本的实现了对小学语文资源的共享性,通过云教学平台可以将教学中的视频进行上传,并可以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观看,在教学结束后老师进行观看,老师便可以发现自身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和学生们的接受程度,以便在下次的教学中进行调整。

2.学生的角色发生改变

运用人工智能来在小学语文进行应用,那么就可以选择微课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学生可以登陆语文教学的平台自主的进行预习和学习,这就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们可以自主的进行学习,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这篇课文中,学生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提前进行温习,提前的了解了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学生在课堂的教学做了非常好的铺垫。

3.思维体系的个性化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每一位小学生都可以通过云教学这个平台来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提问的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回答问题,这就改变了传统提问方式的局限性,还可让老师发现学生们个性化的答案,同时通过云教学这个平台还可以通过学生所回答的答案来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开展十分有利。

二、对“人工智能”使用教学效果的分析

1.建立一个测试集

根据不同的语文成绩,选取低年级的小学生50名,主要根据“人工智能”和云教学的平台发现学生们个性化的特点将被挑选的小学生主要分成两个小组,按照平时的语文成绩来进行分组,50名学生中,成绩集中分布在98分及以上,95分到98分之间,90到95分,以及85分以下这几个区间,使用云教学的平台将学生们分组,使用云教学平台方法来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成一组,没有使用云教学平台的学生设置为二组。

2.效果的测试

本次的测试主要选取小学四年级的课前阅读,以人工智能建设智慧课堂为主要的人物和目标,通过这两组学生开展云课堂模式下的实践教学,这次测试的时间一共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最后得出测试的结果,根据测试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针对测试的学生而言,一组使用云课堂模式学习的学生对语文课文文章的记忆和对语文教材章节的理解明显的强于二组,在测试结束后的正常方面的教学中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一组的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记忆明显的高于二组的学生,这就体现出了在人工智能下使用云课堂模式教学的有效之处。

三、总结

通过建设“人工智能+”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创设方法,通过这项教学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省教学时间,并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寻找错误的能力,还做到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全方位的理解,同时由于云教学平台在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时,不像传统的教学而是采取了共享回答,全面回答的方法来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还有利于教师可以发现学生们各种各样个性化的答案按,还能发现学生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答案反应出的问题,可以采取富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小学的语文教学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但是,对于“人工智能+”与小学教学相融合来说,人工智能现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同时受到小学生群体身心发展水平和传统思维教学方法的限制,对于“人工智能+”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创设方法仍然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运用,同时在运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教学中,需要注意对学生的监督,防止自律性差的小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反而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马希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发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

[2]陈云宇.“互联网+”背景下小学语文“四学式”混合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07).

[3]钱松岭.数字时代的学习变革——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2017年会暨教育展览会综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0).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7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汽车专业;教学应用

0引言

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指以人类智能相关理论的研究为依据,进行相关理论的模拟、延伸和扩张的一种技术,人工智能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跨越了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心理学、感知学等学科,从而形成一个综合性学科。当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为了让计算机具备人类的智能,拥有自主计算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同时能够柔性地、智能的完成一些危险、复杂的任务。在汽车专业中,专业内容涉及到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处理以及智能机器人等相关研究领域,因此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具有必要性。

1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1.1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实现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

汽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展开实践教学活动。针对于当前职业教育活动中汽车专业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相互隔离的情况,要求能够导入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实训操作平台,在实训中总结理论知识,应用理论知识。而导入人工智能技术,正好能够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系统平台,给学生提供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这一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平台,导入发动机模型,展开工作原理概述。同时为每一个学生配备教育机器人,由教育机器人指导学生展开发动机运行原理的精细化的实践练习活动。

1.2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帮助汽车专业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汽车专业教学面临着理论知识复杂、实践活动操作难度大等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对于汽车专业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的探索性不高。导入智能导师技术,可以基于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的智能化分析,由此制定起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如,对于实践操作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知识学习动力不强的学生,导入智能导师技术,由智能导师将理论知识逐一分解到实践实训活动中,让学生在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养护中,把握住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各个零部件的性能作用。可以说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汽车专业教学中树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展开高质量的学习活动。

1.3人工智能技术有利于培养汽车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育市场化发展背景下,汽车专业学生要求能够拥有创新探索性意识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支持下,汽车专业学生难以形成自主性,在教学中仅仅是僵化的跟着课堂内容走,无法导入自己的自主意识,展开理论深究和实践探索。而当前导入人工智能技术,则有助于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从而支持学生汽车专业学生教学活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打造个性化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展开对汽车的各种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的学习,由此不断地挖掘出更加精进的理论知识,展开对汽车各个零部件理论的统筹应用。在一对一的教学中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2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1智能导师系统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智能导师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下所形成的一种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资源。通过领域模型、导师模型和学习者模式,搭建起一个计算机教学平台。领域模式中完成对汽车专业各种基础知识体系的构建,利用层次结构、语义网络等规则来重新塑造纸质版的汽车专业教材内容。如,在汽车专业教学中,有汽车故障维修课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制造课程。这些专业课程内容都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活动中,容易将这几个课程独立开教学。在智能导师系统中,其能够对汽车专业的所有知识体系进行重新的塑造规划。然后根据导师模型展开对学习者的学习水平的测评分析,从而制定出适合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教学策略。而学习者模型则是对于学生认知风格、能力水平的情况收集和处理的模块。可以说,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下所搭建的智能导师系统,实现了对汽车专业教学活动的信息化发展。

2.2自动化测评系统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如果说智能导师系统是人工智能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那么在汽车专业教学中,还需要导入教学评价考核体系,如此才能够确保学生所展开的汽车专业学习的高效性和高质量。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一般是采用单一化的人工评价体系,其可能存在评价主观性等问题。而在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能够搭建起自动化测评系统,这是一种高效、客观的测评系统,能够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反馈和监督,并且形成各种形式的测评数据结果,极大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为教学计划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支持。当前自动化测评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是基于ICT技能所实现的,ICT技能下搭建起信息模型获取的平台,展开知识推理和综合评价,动态跟踪学生在智能导师系统中的各种学习轨迹,并且对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展开评价反馈。如,汽车专业学生会根据自己职业规划和兴趣,对汽车装配、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涂装等模块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学习的重点,此时自动测评系统就可以跟踪该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然后展开课前预习测评、课堂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测评以及课后的练习巩固策略。在课后练习的测评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自动批改作业功能得到广泛应用。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的进步发展下,汽车专业教学中的课后作业不仅仅涉及到各种语言表达,还涉及到多种读图、绘图等知识。当前正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这一自动批改作业的功能,将汽车故障维修专业的课后练习题目拍照上传到系统中,可以显示出该题目的解题思路,以及对于学生的解题情况展开评分,将评分结果纳入到学生的学习测评系统中。

2.3个性化的教育机器人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机器人具有多学科性质,其能够为汽车专业学习活动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汽车专业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可以基于教育机器人展开个性化的学习活动。汽车发动机等设计开发中涉及到多种复杂的原理,需要学生拥有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理论知识进行分解应用。而教育机器人正是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素质能力、思维能力。另外在教育机器人的帮助下,每一个学生不论是汽车专业的理论知识还是汽车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都能够在一个一对一的教学指导环境下展开。教育机器人会根据学生在汽车专业学习中的测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实践实训机会。

3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趋势

3.1提升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发挥着类似传统教师的教学角色,但是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是不可能取代教师存在的。一方面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需要基于教师的信息技术理念和信息技术专业能力才能够展开。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还不成熟,缺少足够的柔性化无法应对汽车专业教学中所面临着复杂的多样的发展特点。对此当前要想切实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效应,其必须能够提升汽车专业教师队伍的教育素质能力、信息水平等。如,教师拥有人工智能技术专业知识,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导入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汽车专业知识学习兴趣,支持学生展开汽车专业知识的探索创新思考和应用。

3.2建设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全社会各行业中得到融合应用发展,但是基于当前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水平,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特殊性等可以发现,汽车专业教学活动中导入人工智能技术是需要进行相关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和维护的。对此要求职业院校能够重视人工智能技术在汽车专业中的应用重要性,为汽车专业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从而开发出汽车专业智能导师系统、实现自动化测评系统的个性化发展。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各个教育环节都展开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探索实践。由此掀起教育改革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在汽车专业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教育的重要趋势。当务之急就是要求能够改变汽车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能力,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在汽车专业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志华.行为引导式教学法在汽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7):69-70.

[2]卫江,王胜.模块化任务型教学在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11:236-237.

[3]周定武.VR技术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63):109-110.

[4]史群安.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亚太教育,2015,36:148.

人工智能课堂范文8

关键词: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网络系统,人工智能,教学实践。

0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得到了普及和发展,逐步大范围地应用在社会生产以及生活中。这无疑加大了社会的变革,是社会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在教育领域之中的应用,特别是与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的融合[1-6],推动了教学工作的智能化建设,提升了教学效率。虽然现在的人工智能水平还不能够彻底代替人的角色,但是却为传统的高职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顺应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展开实践探索,才能够为社会输出优秀的技能人才。

1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软件同质化。计算机类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之中,软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高职教学不同于高中教学只需要教授一般的办公软件即可,还需要传授给学生与本专业相关的操作软件,以便于满足社会对于熟练型计算机操作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引进的软件适应于教学运用的教学版本,但是企业之中运用的都是比较符合实际操作的企业版本,虽然同一种教学软件的这两种版本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但是在界面等多种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学生对于教学版本比较熟悉,但是在参与到工作之后,对于企业版本比较不适应,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查找软件所具备的某一项功能,影响了工作效率,严重地还可能造成工作偏差。

(2)教学内容滞后、枯燥。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类课程需要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相较于其他的课程,该课程比较复杂烦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现在的软件更新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但是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更新速度与社会的软件的革新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以高职机械专业为例,现在的CAXA软件已经更新到了2020版本,在界面和功能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但是一部分高职院校依然运用的2010版本,教学内容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再如数字媒体专业,需要学习一些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处理,市场上比较常用的便是Premiere软件,该软件现在已经更新到了2020版本,但是许多的高职院校依然运用的是较早的版本,比如统计学运用的Spss软件,金融学运用的Eviews等的版本都和现在的最新版本存在着较远的时间差异,影响了学生在工作之中的正常使用[2]。甚至一部分专业的软件种类长时间并未更新,比如现在的建模软件在实际运用中频次较高的是U3D等软件,较传统的3dmax软件在功能和操作上都得到了较强的改进和提升,但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依然教授3dmax软件,于社会的需求存在着背离现象,难以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往往只是注重教授学生如何来操作计算机软件,但是往往不能够和实际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列举不出一些实际性的案例指导学生操作,但是学生意识不到软件所能够实现的具体效用,只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差,整个课堂显得沉闷乏味,和人工智能对于实践性人才的诉求存在着极大地差距。

(3)教学方法落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师依然沿用固有的教学手段。为了方便学生能够熟练的实现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在高职院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软件的功能是如何操作的,主要通过控制学生计算机,教师联机演示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虽然分配给了每位学生一台计算机,但是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并不存在差异,教师的讲授占据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一部分教师为了能够赶上课程进度,演示得比较快,特别是一些使用快捷键较多的课程,因为教师是对软件比较熟悉的,因此,演示的速度通常会不自觉地加快,很可能会出现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跟不上教学步伐的作用,对于后续的课堂教学造成了难度;并且,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假如教师讲授的过程比较慢,那么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就需要等到教师教授,难以适应人工智能的需求。

2教学实践策略

(1)加强师资建设,挖掘学习软件。人工智能的发展是科技振兴的必然趋势,科技的振兴首先要实现优秀人才的培训,高职教师作为人才的教育者,在为社会输出优秀人才的方面发挥着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想要提升教学水平,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提升教师的素养。①要加大对计算机类课程教师的培训力度,针对不同专业的所涉猎的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为传授计算机软件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②要加强对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的培训,帮助教师创建人工智能思维,运用人工智能去解决课堂之中发生的问题。教师人工智能素养的提升会带动学生去拓展学习适应于时代需求的软件,发展自身的学习能力。高职院校必须要立足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来加大计算机类课程的改革,特别是不同的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的革新,针对现在的软件同质化的问题,高职院校有必要为学生提供适应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全面的专业软件。

(2)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改进教学内容。高职计算机类课程的开展必须要与时代相结合,建立人工智能+的教学思路,收下要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时地更新课程内容,特别是更新现在教授的计算机软件的版本,来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社会的现实性需求。人工智能时代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之中要具备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此需求下提升学生的培养学生的数据挖掘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某种数据挖掘软件,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并且,因为计算机类课程涉猎的项目较多,也比较枯燥,教师可以采取幽默诙谐的语言,生动的教学案例等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参与自觉性。

(3)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针对现在的计算机类课程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的情况,高职院校必须要及时地改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成立人工智能小组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计算机类课程实施探索和讨论,教师只是充当一个答疑解惑的指导者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工智能素养。并且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对于计算机只是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计算机类课程和人工智能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和课程相关的人工智能实际应用案例,或者带领学生走出去,参观人工智能事务,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了解计算机类课程是一门功能强大,具备较强实践意义的学科,进而自觉投入到学习之中,有利于提升课堂效率。

3结语

人工智能实现了突飞猛进式的发展,为高职计算机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该课程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实践展开探索,提出了加强师资建设,挖掘学习软件;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效率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道蓄,陶先平,钱柱中,赵建华,吴小兵,程龚.重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促进学生能力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2(23):2-5.

[2]尹睿,黄甫全,曾文婕,曾育芬,潘蕾琼,陈思宇,伍晓琪.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生智能课程[J].开放教育研究,2018,24(06):70-80.

[3]邹明亮.人工智能支持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多元立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大学教育,2020(03):95-97+114.

[4]韩洁琼,余永权.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19):71-73.

[5]张聪品,史霄波,徐久成.基于创新型教学观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9(0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