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电视新闻的播说结合

人工智能下电视新闻的播说结合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体的发展,电视新闻领域出现了从“播新闻”到“说新闻”的转变。“播新闻”讲究字正腔圆,但语态的距离感稍强;“说新闻”使得新闻播报生动活泼,但不适用于严肃的新闻题材。本文认为采用“播说结合”的播报方式不仅能够保证新闻的严肃性,也能提高新闻的传播效果,使其更易于被受众接受。为使“播”与“说”更好地结合,新闻播音员应秉持为受众服务的理念,在新闻播报中准确把握语气和重音,使播报节奏与受众的感官更加贴合,应因事而化、因时而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播报方式。

关键词:新闻播音;播说结合;人工智能;电视新闻

新闻播音,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对广播电视稿件以及深度报道稿件进行有声语言的再创作。电视新闻播音,就是以电视作为媒介载体而进行的新闻播音,是可视觉化的“新闻”。以往的电视新闻播音员都是经过业务能力培训后持证上岗的真人主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媒体行业也在飞速发展,以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为技术先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势不可挡地汹涌而来。尤其是“AI合成主播”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新闻播报方式产生巨大冲击。面对AI合成主播出现的新形势,时代对传统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业务水平也有了新的要求。以往根据稿件“看字出声”的“机械派”功能型主持人失去其职业优势,从业者的新闻播音样态开始从“播新闻”转变为“播说结合”。毫无疑问,练就“播说结合”的亲切语态是提升播音员主持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然而,对于“说新闻”的具体内涵,学界尚缺乏系统的深入分析。如何将“播”与“说”更好地结合,亦缺乏讨论。所以,本文立足播音学基本理论,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电视新闻应如何“播说结合”。

一、从“播”新闻到“说”新闻

(一)时代背景

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播报方式与时俱进。在早期的新闻节目中,播音员往往身着深色西装、表情严肃、坐姿端正,讲究字正腔圆地“宣讲式”播报,即使是口播也会运用较多的书面用语。这种新闻的播报方式在我国播音主持领域一般被称为“播新闻”。传统“播新闻”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严肃性和威严性,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新媒体新闻节目的发展,主持人的话语样态日渐轻松和随和化。近些年,一种新的新闻播报模式开始运用于各大卫视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称之为“说新闻”。

(二)“说新闻”的内涵

所谓“说新闻”,就是讲究在播音技巧上缩小语境差异,减轻观众与主持人的身份差异感。与传统“播新闻”的播报样态相比,“说新闻”的播音方式语气更亲切,给人以交流双方是平等的、距离很近的独特感受。当今许多新闻节目的改进和成功都验证了:在新闻播报时加入“说新闻”的方式,会使新闻播音更平易近人、趣味性增强,信息传达的有效度也就随之增加,提高栏目整体收看率。

(三)案例分析

纵观国内“说新闻”模式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主持人鲁豫堪称“说新闻”模式的探路者。在凤凰卫视担任主播期间,鲁豫主持的《凤凰早班车》节目里最早尝试了将“播”与“说”的形式结合在镜头前,创新地调整了新闻传递的状态。鲁豫的新闻播报风格非常成功地融合了“播说结合”的讲述技巧:她不是激情四射的宣传式播报风格,也不是严肃机械的古板语态,而是运用亲和力的播报方式,让受众感觉到她不是在播送新闻,而是对着邻里亲朋正在谈心。这种亲切自然的新闻播音风格令人耳目一新,也让当时的《凤凰早班车》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二、新闻播音“播说结合”的优势与意义

“说新闻”的方式更具有人情味,能够营造出主持人自然地与受众沟通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AI主播所无法做到的。“播新闻”的态度和标准,则保证了新闻节目的准确性与主持人语意的清晰表达。在专题类新闻节目、调查类新闻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中,由于内容定位的不同,就更加适合“说新闻”的口语表达方式。“播说结合”的语言样态,可以彰显播音员主持人的个性,通过亲切自然的表达,完成与观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交流,从而增加主持人的魅力和节目的可观性。众所周知,新闻播音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即使是同一篇新闻稿件,每个新闻主持人对于稿件的理解都会不同,采用的播音方式和重音划分也就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位主持人,对不同类型的新闻稿件进行再创作时也不会采用同一种手法。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新闻播报的样态无外乎以上讨论的两种———字正腔圆地“播新闻”,或者侃侃而谈地“说新闻”。前者虽字正腔圆,但由于过于正式的播报语气,往往会让观众们产生距离感,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后者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的语气相对更自然亲切,但对于某些严肃题材并不适宜。所以,只有将“播说结合”,才能让有稿新闻播音真正“锦上添花”。

三、推进“播”与“说”更好结合的方法和策略

(一)合理使用口头语言

当主持人的播音技巧符合观众的听觉习惯时,新闻信息就自然会更易被观众接受。因此,新闻播音中主持人应尽量采用便于观众理解的口语,将心比心,避免出现“至此”“假使”“倘若”这样书面化较强、不符合听觉习惯的词语。同时,多用单句和短句,少用关联词和复句,避免播音语言“晦涩难懂”给听众造成收听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作为一种大众化传播媒介,电视新闻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身为新闻的“代言人”,新闻播音员的语言规范程度也代表了新闻节目的品质。因此,播音员在新闻播音时的口语化再创作也要适度,将书面语有机转化为口语的同时也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化,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保证播音时语音标准无误、归音吐字清晰自然,同时避免出现错别字、方言、病句等问题,力求将最规范、最标准、最自然的新闻语言展示给广大观众朋友。

(二)提前备稿,状态积极

良好的播音状态是提升播音整体效果的精神支撑,只有在麦克风前保持积极的播讲状态,有声语言的创作才会更富有感情,进而带给观众一对一“说新闻”的沟通感和重视感。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说新闻”的良好状态呢?仔细备稿是基础。对稿件内容的理解越充分,播音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如果对稿件不熟悉、准备不充分,播音员主持人就会降低自信心,容易出现断句不当、语速不均等问题。因此,当播音员主持人接到新闻稿件后,一定要对稿件进行细致分析,划分出稿件的逻辑层次和内容主旨,这样有利于把握播音的主基调,做到有稿播音“胸有成竹”,把新闻真正地“说”好、“说”清楚。

(三)仪态端庄,表情自然

新闻播音员在屏幕前的表情是电视新闻视觉语言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市面上的AI合成主播很难完全模拟真人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部分。面对镜头,新闻播音员体态挺拔、保持微笑,并高度集中注意力。播音时眼里要有观众,有“说新闻”的交流感和倾诉欲,增强观众的信任感。主持人对新闻的理解一定要真实,表情自然真诚,而不能主观臆断地“表演式”播读。此外,在主持人的化妆问题上,节目组也要深思熟虑。端庄美丽、亲切大方的主播往往更有“观众缘”,符合大众审美。作为新闻主播,适当的淡妆可以修缮肤色,增加面部的层次感,提升精神面貌;但如果是过于艳丽的妆容将不仅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也与新闻播音的庄重感不符,甚至还会使观众产生心理反感,影响节目的收视率和“说新闻”的预期效果。

(四)有机调整播音节奏

新闻播音节奏的缓急、语音的轻重格式,既是新闻播音员独特风格的一部分,也是影响新闻节目收视率的重要因素。有关调查显示,新闻播音时主持人采用每分钟280字左右的语速最容易让观众接受吸收。但不管是“播”还是“说”,新闻播音主持中所谓的“语速”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的语速节奏把握要根据新闻内容、情感基调、节目定位等方面综合考虑。对于信息量较大、综合性较强、观众理解难度稍大的新闻选题,播音的语速就应适当地放缓,给观众一定的理解时间。另一方面,节奏的适度变化也是新闻播音的重要环节,由于稿件内容的差异性,新闻播音的语速安排也会跟着内容的不同有张有弛。倘若不重视播讲节奏的变化,在重点语句、重点段落、重点层次上没有强调,就会使新闻从头到尾都保持同一个节奏风格,观众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听不懂新闻的内容,这与我们以“说新闻”的亲切自然语态赢得观众喜爱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五)准确把握重音基调

想要把一篇新闻“说”好,在备稿的过程中,新闻播音主持人就要依靠对稿件的理解和以往经验提前找准重音,这也是目前人工智能合成的AI主播最为薄弱的地方。人是感情动物,而人工智能是没有温度的,它们虽然可以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替代人类的部分工作,但终究还需要有人在其中添加上属于人类的标记。语言重音就是专属于人类的标记之一。强调好重音,能够在电视播音时起到提纲挈领的引导作用,使观众产生明确的观看目的,从而把新闻“说”清楚、“播”明白。具体来看,重音的表达并不是单纯依靠放大音量、提高音强就可以,而是要处理好重音和非重音之间的虚实、轻重、抑扬、长短。重音的选择要在理顺全文、透彻理解的前提下慎重决定,既要“准”还要“精”。

(六)主动提升服务意识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AI合成主播们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新闻节目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面对众多挑战,新闻节目主持人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知道受众是节目的观看者、新闻作品的参与者、传播效果的反馈者,他们对节目的评价将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率和未来发展。新闻主持人想培养好播音的对象感,就要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体现人文关怀。新闻节目主持人要“以人为本”,多了解真实民生,体悟人民心中的所想所感,平时广泛积累,在播报中才会对事件有更多的认知与思考,才能更好地把握对象感、理解受众的感受,真正做到“说”新闻要求中的“以情动人”。毫无疑问,播音员主持人的首要功能当属准确无误地播报新闻。但如果只是站在这个部分理解,就会忽略更深层的问题———难道主播仅仅是一个“人肉喇叭”吗?答案是否定的,除了作为新闻的“传声筒”,主播更是一个人,是人类就会有情感、有共鸣、有触动。当主播播到哪里发生灾害了,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看到社会上发生的不公平公正的事件,主播会愤怒评论……这些真人主播所拥有的感情表达和共情能力是AI合成主播们难以做到的。

四、新闻“播说结合”的注意事项

在“播新闻”的语言样态中,新闻主持人是媒体的代言人,讲究端庄严谨、字正腔圆、大声播报。其播报技巧和发音都严格按照科班教学的培训,其播报间隔短、语速适中清晰、意义表达透彻,发音效果更具有美感和力量性。而在“说新闻”的播报样态中,发声技巧则有更大的灵巧性和亲切感。“说新闻”的播报风格让播音员主持人在对稿件的处理上拥有了更多自主权,主持人可以运用情感语气调节的诸多技巧来进行播报风格的创新探索。对于“说”和“播”这两种新闻播报风格,我们应当有机融合、因时选择,不能偏激。在何种情况运用何种方式进行新闻播报,要根据实际出发。在以时政新闻为主题的栏目中,如央视的《新闻联播》,其节目的内容往往恢弘端庄,包括政治要闻、重大事件、国家法律颁布等,此类节目就应该以“播”为主,兼顾播说结合,这样的播音风格才能表达出央视媒体的权威性,更好地统一受众的信息,符合我国的国情。而在此之外,一些当地社会新闻、专题类新闻、新闻调查、综合性新闻,尤其是民生类综合新闻节目里,就适合以“说新闻”的播报方式为主,“播说结合”突出新闻主持人的人文关怀,通过亲切的语流达到与观众深层次的情感沟通,语言中也可以适当体现当地特色,拉近与大众的心理距离。

五、结语

电视新闻播音是一门精湛的语言艺术,其技巧也必然要在反复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琢磨和发展。电视新闻节目的“说新闻”与“播新闻”两种语言样态的和谐共存,正是我国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改革突破的体现。在新闻播音领域“播说结合”,既加强了新闻节目的服务性、尊重受众意识,也保证了新闻的准确性和严肃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假如只是为了“说新闻”而“说”,仅在言语表面上强调亲民的感觉而忽略了新闻内容本身,这就是本末倒置了。其实,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究竟是“播”还是“说”,都只是播报方式上的选择。新闻节目最重要的内核依旧是准确、高效地传递给受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无论是何种播报方式都是为新闻内容服务的。社会文化的多彩面、新闻节目的丰富面,都需要不同的语言方式进行诠释。“说”和“播”都是新闻播音员的基本专业技能,两种语体之间自然交叉、渗透,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纵观全局,在当前的众多新闻节目中,具有人文情怀、能够“播说结合”且语言风格亲切的智慧型主持人受到观众的广泛喜爱。未来,即使人工智能技术在媒体行业进一步普及推广,有思想有深度的“播说结合型”电视新闻主持人依然会被观众们认可,被AI合成主播替代的几率较低,职业发展受影响小。着眼未来,我们可以发挥AI合成主播在计算力、记忆力、学习力、持久工作力等方面的强大优势,与人类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互补,将AI合成主播们塑造为传统播音员主持人的得力助手;而拥有情感和思想创造力的人类播音员主持人,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创造更有人文情怀、具有人类灵韵和格局、能够激发人类想象和向往的有声语言作品,以“播说结合”的亲切语态,为受众带来美与智慧的双重享受,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2003.

2.吴莉.浅谈新闻的播与说[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3.费兴海,郑惠钦.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到位”[J].新闻实践,2012(06):58.

4.姚喜双.口播经验[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作者:宋嘉玉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