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摘要: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建立了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媒介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节目播出平台不再固定单一,主持人身份和风格的多元化,这一时代性的媒介变革,必然使得大专院校中播音与主持专业才培养思路产生了顺应时代的调整。文章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播音专业日常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分别阐述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播音员主持人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要求,高校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顺应时代要求,以及播音专业日常教学中的教学方法调整。

关键词:融媒体;主持人;高校人才培养

1融媒体的特点分析

现如今,媒体行业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革,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一家独大的局面不复存在。媒体之间的相互融合,互利共赢成为了新的趋势。媒介融合的概念,其本意是指“各个媒介出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媒介融合界定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1]相较而言,传统媒体信息较为权威,但是传播速度较慢,信息覆盖面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新兴媒体信息较为多元,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融媒体时代,依据各个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将优势有机结合,打通相互之间联结的通道,构建出一个多样的信息立交桥。

2融媒体时代主持人所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2.1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从单一的内容传递者变为内容制造者。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主持人的角色相对单一,很多情况下,主持人在内容输出上更多体现的是所属媒体的价值观。现如今,在融媒体背景下,主持人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主持人不再是一个职位而已,更是一个文化传播内容的制造者,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向公众传播着自身的核心价值。很多情况下,受众对于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使得主持人自身既要有高效率的信息汇总能力,具备记者的采访能力,还要有快速的语言组织能力,精准的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同时也要掌握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最终确保将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也就是说,融媒体时代,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所应具备的能力超越了“采、编、播”一体化,而是从采访、播出、以及新媒体的编排与推送,主持人的能力针对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做出的新的改变。同时,主持人从内容的传递者变为内容的生产者,最直接的转变就是要求主持人能够在节目中进行人格化表达。受众更青睐于具有个性、人格化特征鲜明的主持人。这对于主持人的业务要求就更高,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2.2较高的信息整合能力和更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媒体的变革对于主持人来说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受众对于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力度的更高要求,使得主持人在保持信息输出的权威性、正确性的前提下,要具备更高的信息整合能力。现如今,信息的多元化使得大量庞杂的信息蜂拥而至,而对于节目主持人来说,在短时间将众多的内容梳理清晰,确保信息的正确导向,把握好节目的质量与内涵是至关重要的任务。同时,掌握好正确的信息之后,如何快速的用精准的语言表达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对于主持人来说同样是一个挑战。受众对于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更多情况下主持人的语言是脱稿的,这就要求主持人语言表达的基本功要足够扎实,语言表达能力更加精准。对于主持人的业务能力要求更高,就会造成主持人行业的分层更加明显,只有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优异的主持人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照着稿子读的播音员主持人,在很多情况下,主持人既担任控场的角色,又担任着现场记者一般的信息报道角色。

2.3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士”。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方式与渠道越来越丰富,而信息传播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化。主持人与受众有更多的交流方式,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对话姿态更加平等,同时,受众也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这一趋势下,对于主持人而言,要求其在某一领域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换言之,受众更偏向于主持人传递的信息有更多可参考的专业的核心价值。这对主持人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不光要做好主持人的角色,同时还要在信息传播中具备“专家”能力。比如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在具备优秀的主持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同时,现如今,各个领域垂直度高,划分越来越细,这就意味着观众想要看到更多的“专家型”主持人在某领域给出专业意见和信息。对于各个年龄层的受众来说,也更倾向于主持人对所主持的节目领域较为熟悉,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深受组年轻人喜欢的电竞游戏类、说唱街舞类、时尚美妆类等,或者在经济、金融、法律、医学、教育等领域有建树的主持人。这对于主持人来说,其实更多的是需要具有跨学科的能力。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才能顺应时代要求。主持人应该在个人垂直领域发掘深度,从单纯的内容输出者,变为内容制造者与生产者,成为“专家型主持人”,才能拥有不可替代性[2]。

2.4主持人个人品牌的塑造。前文提到融媒体时代“内容为王”的要求。主持人作为节目传播过程的核心,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多具有个性化的主持人,自己本身作为一个节目的品牌和风格代表呈现出来。主持人作为一个品牌与节目互利共赢。要做到这一点,主持人不光要做好角色转变,更要在内容的制造过程中展现个人魅力,传递自身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一过程中受众会对主持人进行判断,是否认可主持人信息传播中的价值观,从而是否接受主持人所塑造出的个人风格与品牌。在IP化趋势明显的当下,一位优秀的主持人自身就是一个良好的IP品牌,各大媒体也在争相打造各自的主持人IP,主持人IP成为了各个媒体的致胜法宝。作为传统媒体的领军,央视也一直在各个新媒体平台打造自己的主持人IP,比如深受观众喜爱的“央视boys”,五一直播带货创下5个亿的佳绩,凭借的就是观众对这四位主持人的喜爱和认可。湖南卫视的“快乐家族”“天天兄弟”等更是成为观众认可度高的IP。在节目内容传播这一过程中,主持人精准的语言掌控、平等的对话姿态、优质的内容产出、针对某一受众群体深刻的个性化内容,都是自身品牌效应与自身不可替代性的最好印证。

3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策略调整

在融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作为着力培养主持人材的播音与主持专业,也在顺应着业界发生的改变。对于地方高校来说,生源和就业主要辐射周边省市,对于人才培养方案也进行了一些调整,本文以西安外国语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为例,分析探讨作为一个立足于地方外语类院校的播音与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做出的策略调整。西安外国语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立于2003年,着力培养具备中国播音学、广播电视传播、节目策划、制作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着重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水平、职业操守、专业理念、人文素养及国际化视野,突出实践性、应用性、针对性,培养能在广播电视传媒及相关机构、文化部门、网络传媒等领域从事播音与节目主持等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依据现阶段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播音与主持专业在日常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于在外语院校中产生的播音主持专业,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在探索自身的发展特色。

3.1扎实稳固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融媒体时代,对于主持人的业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如前文所说,主持人的角色转变为内容的生产者,顺应这一趋势,在播音主持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重视专业理念塑造的同时,着力提升学生的创作实践与创作技能,要求学生在接受全面、系统的采访、编辑、播音、主持方面系统训练的同时,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了解新时代媒体发展的理念及趋势、熟练运用广播电视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沟通能力。目前,对于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光只是要求语音标准,音色优美,出镜形象良好,更多的是内在素养的要求。目前,播音专业课程依然沿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播音实用教程》共四册,而这一系列教材最新的出版年份是2003年,在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除了《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语言表达》里播音的基础内容以外,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部分较为陈旧的内容已经不足以支撑行业对于主持人的要求[3]。所以,教师在准备azZ的过程中,需根据实际需求在内容上进行调整,在打好播读的基础以外,要更加侧重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目前,播音专业课程设置上采用“4节专业课+2节训练课”的模式。在训练课上,老师面对面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口语表达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即兴口语表达的逻辑体系,增加语言输入从而更好的进行口语输出,提供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

3.2结合学校现有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持人。依托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外语优势,播音专业极大程度发挥“专业+语言”的特色,开设英汉双语播音课程,力争英语专业化,专业特色化。从而使得播音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外,还有较好的外语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拥有外语技能的主持人的需求更多。身处外语类院校,有更多优质的校内资源,及海外高校的合作资源。学生在学习中也有许多实践机会,相较于其他院校,有更多和校内留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在海外专家参与的国际会议中担任主持人的机会。

3.3学生利用公众号进行短视频的制作与推送。在大学三年级课程《节目主持》当中,教师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创建班级公众号,进行短视频的每日推送。从2015级开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学三年级的课程当中分别创立了三个班级公众号作为短视频推送平台。以音频推送为主的《声音海底唠》,以及视频推送《银河系人类观察站》。其中播放量最高的节目达到了点击量“2万+”,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做短视频推送的积极性。在这个学生自己搭建的实践平台中,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期3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节目的选题、采访、后期制作、新媒体编排和推送工作。由于参与度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热点话题的把握、对受众需求的衡量、在节目中的内容呈现,后期制作的专业化、节目推送的文字编排等,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练习。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熟练掌握新媒体视频生产的过程,这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能力储备。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每学期结束时会举行优秀短视频节目的颁奖典礼,教师对这学期学生制作的短视频进行点评和颁奖。学生对于这种形式实践的完成度和反馈较为不错。其次,在每学期期末增设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开展以专业讲座、媒体实习、专业竞赛等形式的学生实践练习。

3.4与地方媒体搭建实践平台,实现产学结合的模式。在现有的本科教学中,学生一方面应该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多的参与到实践当中,提高业务的实践能力。西安外国语大学播音系与地方媒体如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西安电视台,以及新媒体平台如喜马拉雅、环球网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在部分节目中担任内容的提供者。比如,陕西电视台都市青春频道新闻杂志型节目《都市热线》,作为一本“电视杂志”栏目包括许多板块,在其中一个“小民话题”的板块中,我们的学生作为话题的讨论者参与每期的话题讨论,学生自己拍摄视频,完成内容剪辑并提供给节目组,参与到节目中的讨论。同时,与西安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的合作创新中,我们的学生作为气象新主播,要求用各种创新的方式播天气,学生运用自拍杆,独立完成播报与拍摄并在节目中播出,极大程度地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5具有针对性的学生社团与工作室。目前播音系有三个学生社团,分别是以配音、朗诵为特色的“新传心声工作室”;作为学生媒体,给学生提供视频制作与推送实践练习的“漾工作室”;以双语播音为特色的“VOX西外双语播音工作室”。这三个工作室基本满足了学生日常实践的需求。每个工作室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老师,给学生更加专业的指导。学生通过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室的运营中将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在大量的实践练习中熟练掌握视频制作以及新媒体推送的流程,为以后的实习和工作打好基础。

4结束语

在媒体融合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不可以闭门造车,要转变思路,顺应大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践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具有较强的专业竞争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具备前言意识,这样才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具有较高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家琪.媒介融合域下地方高校学生节目主持人传播能力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3):141-143.

[2]李金烨.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主持的转型与发展策略[J].科技新闻传播,2019(6):25-26.

[3]朱文博.浅析电视节目新形势对高校主持人培养模式的冲击[J].安徽文学,2015(6):127-128.

作者:陈佳希 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