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优化

高中数学多媒体技术优化

[摘要]

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已不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话题.然而,在优化理念和合理运用等方面,许多人还存在一些失衡失当现象,值得我们更进一步的推敲和探究.“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门不断消除并超越缺憾的艺术.”笔者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如何合理优化并深入运用多媒体技术角度,试做出抛砖引玉之论,期能收获一些商榷指正良言.

[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优化整合运用;实践与思考

自新课标施行并纵深推进以来,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以其音像和谐、图文并茂、动静自如、储藏海量和操作便捷等优势,在校园内逐步地登堂入室并为各类课程活动提供了先进独特的良好支撑.时至今日,多媒体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一种时尚性潮流和不可逆转的发展之势.然而,“任何科技产品的运用都要历经一个逐步适应和不断完善的较长时期过程.”就高中数学而言,从认真审视中我们不难发现,多媒体活动模式既缺乏全面性又不够优化运用.换言之,如何把多媒体优势功能全覆盖并优化服务于高中数学教学活动,这依然是一项值得重视并为之探究的艺术实践工程.本文试简要阐述之.

一、多媒体模式既可激发数学课程的学习情趣,又能在有效构建和谐教学关系方面提供积极良好的活力支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性真理.数学学科具有理论抽象性、严谨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等基本特点,尤其在空间问题和复杂计算等方面,对于高中数学来说确是一种无可规避的重难现象,让许多学生颇感困惑甚至望而却步.有鉴于此,教师如果善于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其中的教学信息予以生动形象、丰富有趣、综合立体地呈现出来,既有数“式”的变换又有数“形”的变换,还有在几何模型中实行图像的平移、翻转和伸缩变换等,同时把蕴含其中的对称美、和谐美和曲线美展示在学生眼前,那么不仅可以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而且让学生从中领略了数学学科及其课程活动的风光乐趣,就一定能够攫取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益和“寓教于乐”效应.笔者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仅把多媒体模式作为“偶尔性福利”发给学生,而不是合理充分地加以运用,那么即使隔三岔五地激发学生情趣,那也是浅显的、短暂的、不可持续的,对于从根本上改善教学关系并无大用.因为高中阶段是直面基础教育的决战时刻,学生们显现出不同以往的紧张与焦虑,学习和心理上的“亚历山大”以及青春期现象等让原本并不和谐的教学关系变得越发微妙起来.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程学趣,而且非常有利于缓和紧张、纾解压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有利于构建一种民主互动、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

二、多媒体模式既可积极运用于对学生的启智益能,又能在有效培育人文素养方面提供先进独特的活力支撑

人的综合素养主要分为智力型和人文型两大类.前者多表现为“先天性”因素,后者则属于“后天制造”现象,对于前者能够有效发挥补充和强化作用,并且前后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合则共荣、分则互损.只有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从中赢得“1+1>2”的事半功倍效果,否则就是事倍功半.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如果说多媒体技术还能被比较广泛地运用于课程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启智益能作出贡献,那么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却存在尚未开发的巨大潜在市场.这既是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更是一种教育渎职行为!现代社会强烈呼唤全面发展的标准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基地,基础教育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对待“全面发展”的战略活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内外兼修”的指导思想,善于借助多媒体这一科技平台,加大对以德育为主的人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力度,揭示并弘扬数学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价值底蕴,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如数学家祖日恒(祖冲之儿子)早在5世纪就总结了“体积公理”,领先西方1200年;我国于1261年提出的“杨辉三角形”,超前西方400年;还有华罗庚自学成才的事迹、苏步青出身放牛娃的故事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和爱国精神教育的优质资源.再如,数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和归纳法等,蕴含着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等唯物辩证的丰富元素.所有这些,不仅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滋补品”,也是激励其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必需品”.

三、多媒体技术既可在数学课堂活动中辅助教学,又能在环节延伸和补充拓展方面提供不可或缺的活力支撑

众所周知,课堂活动是从事“教书育人”活动的主体环节和重要阵地,而课外实践既是课内教学环节的必要延伸,又是对课内教学内容的有效拓展和重要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外天地,大有作为”,它还是学生群体在促进知识反刍、实施增补损益和发展自我个性等方面所必需的一种“自修性课堂”.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工程,尤其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这是奋力冲刺和接受全面检阅前的决战阶段,如果光靠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内时间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的.这正是多媒体技术合理优化和深入运用的又一潜在性时空.多媒体技术具有强的人机互动功能.如在某段数学内容教学后,教师可采取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方式,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复习与练习,从而积极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相应的学习技能.这类CAI课件,一般先呈现教学内容的重难知识点,通过动态图形、文字、声音的综合性刺激与作用,有利于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然后进入练习状态,通过大量习题来促进学生的熟能生巧和步步深入.再如,可搜集并下载相关内容的校外教学实况供学生们课后主动观赏.还有,教师把学生感觉难懂的、容易混淆的、易错型知识形成“科技集锦”,并在课外时间适当地演示出来,让他们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学习、消化与巩固.如此而为,不仅有利于促进分层教学和自主学习活动,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四、多媒体技术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能在培养学习品质和良好习惯方面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支撑

本文以立体几何为例.它历来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一大难点,却是高考命题考查范围中的一个重点.令人感同身受的是,许多高中生的立体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再受到平面几何的干扰与影响,他们在立体几何图形中并不容易发现线与线之间、线与面之间以及面与面之间的关系,这就为立体几何的教与学活动形成障碍.比如,立体几何中的“两条线垂直”根本没有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垂直”那么直接与明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立体感不强的学生就很难能够想象与理解.再如,由于深受平面几何的影响,有些学生对于立体几何中的“两条异面直线”现象本来就很不容易接受,再让他们动手作图,其立体感又能怎么样呢?这种现象往往成为让教学两难的普遍性因素!然而在多媒体活动模式下,这种传统性困惑却能得以有效突破.如教师借助Flash或者Authorware技术,对立体几何图形实行“旋转”“分割”“组合”和“翻折”等手术,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通过“缓放”“定格”“回放”等动静自如的动画过程,逐步增强图形的立体感,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他们在立体想象空间能力方面的不足与缺陷.由此可知,积极有效地开展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活动,其作用和意义不仅仅在于激发学趣、提升质效,更重要的是实现化难为易,让许多学生(尤其是潜能生和学困生群体)在不断进取中逐步地增强学习信念,同时在良性发展中赢得可圈可点的进步.这对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无疑是功不可没的.

综上所述,多媒体活动模式的构建、完善与发展是一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教学相长课题.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努力让这朵科技之花在教育教学中越开越艳、大放光彩.

作者:朱胜平 单位:浙江省淳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