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论文范例

体育学科论文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1

1.1身体参与的技术技能习得与负荷承载的协同性

运动项目是构成体育专业“技术学科”课程群的基础,显著特征就是实践性非常强.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以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和理论知识为构成体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讲解语言、演示教具(挂图、多媒体、动画等)、板书等视听知识,还有肢体语言的展示、动作行为示范等潜化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运用逻辑推理来感悟,还更注重身体认知来体验和接受,把抽象转化为形象.例如田径跳远技术教学中,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益,首先是通过教师讲解动作的整体结构-概念定型;然后通过各种教具让学生感悟动作运行顺序(挂图、动画演示等)-表象记忆;最后通过身体练习获得动作环节和整体-经验储存.再者,教学体验环节中学生在逻辑认知技术动作后,通过身体活动体验技术动作,这一过程是在肌肉和骨骼的生理配合下完成,以消耗大量能量为特征的负荷性运动,外在表现为通过运动的“量”和“强度”不断刺激机体,使得机体适应这种变化而达到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获得相应的运动技能“.技术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明显的不同在于学习中具有负荷性承载,也与日常健身锻炼(追求适度符合改善机体)、运动训练(追求技术难美和大负荷刺激)和公共体育教育(技术技能初步掌握和低负荷改善机体)有着质的不同,它追求的是技术完美、技能过硬和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合理负荷掌控的协同性.

1.2场域的开放而多变性

“术科”教学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在于教学场域开放而多变,不同于其他学科仅局限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闭合式的场所.它更多的是不仅在包含以上,更多的是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的运动场、体育馆、各类球场、游泳池等场馆设施,具有明显的环境开放性特征.这无形中陡增教学中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在田径教学中,每一天的气候、温度和田径场周边的社会环境变化都会给教学带来一些干扰,但也有促进作用(如教学中过往行人的驻足观看,可适度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教师适度把控练习节奏,有利于教学);另外,开放的教学环境使得师生与周围环境中的人、物、声等客观条件不间断地进行着潜在和直接的信息交流,有用和无关信息都在影响着教学,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两三个教学班同时在一个区域上课,不同的教学信息会有意无意交叉干扰.还有同一个学习者在一天的“技术学科”教学中要转换1-2个教学环境,例如当上完健美操课程后可能马上就要转换到乒乓球教学,这种场域转换和教学内容切换,都是“技术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课程教学的又一特征.

1.3教学目标的特指性

“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能胜任体育教学、训练和全民健身指导,并可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和体育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体育专门人才”.它和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的本质区别是不仅在于追求身心健康和掌握运动技能,还在于通过身体负荷改变机体承载能力而学精一门或多门运动技术,在体育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学理论和诸如医学康复学等多学科理论支撑下,从事日后的教育教学、社会指导和科学研究工作.可见,“技术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内涵应该体现自身的特征:首先,在内容层面,要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育、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作为重点给予培育,在身体练习中给予强健,用精湛的技术、强魄的体能健壮其身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其次,在操作层面,就是教学目标要落到实处,要以学生的可接受、能理解、能运用为标准,培养其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并且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再者,在形式层面,教学目标呈现要精准、明晰,不仅让教师能准确理解与把握,更要让学生领悟其内涵.

1.4教学组织的精湛而特殊

一堂有效的“技术学科”教学,关键在于采用精湛的教学组织策略,把教学内容合理地分配到各个教学活动之中.精湛的组织教学看似顺畅简单,但实质上深含丰富的教学容量.因为一门“技术学科”教学会因学校的性质、教学地域和场域、师资力量等外在条件迥异而不同,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方式就会抹杀体育教育的差异性规律,教学效果、效益和效率无从体现.这种精湛的教学组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是制定严格合理的教学计划,灵活科学地把教材内容安排到每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经济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和练习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启发引导学生注意力指向所学内容,注重对学生的纠错和启发学生带着问题练习;根据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形成活跃的课堂学练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技术学科”有效教学的特殊性,表现在学生的技术学习是通过身体参与并承受负荷而完成,因此必须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进行有效组织,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机体上和思维上都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篮球传切技配合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技战术内容和教学班的人数,采用有效而经济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促成学生练习达到适当密度、强度,强化学生间配合度,启发学生如何处理在篮球场上练习时的路线跑位、心理配合和肢体对抗等技术技能的习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这一点是其它学科教学中无法体验到的.

1.5教学时间的高效性

“时间是教育王国的金钱,教育需要时间,……教师用时间服务于教学,学生用时间来学习”教学时间的高效性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时间的高效率使用,能不能高效使用时间是有效教学与无效或是低效教学,甚是优质教学的本质区别所在.在体育专业“技术学科”教学中,高效利用时间的主要表现是:教师讲解、示范语言和肢体语言尽可能指向教学内容;教师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时间更多的是指向课前准备好的各教学环节和活动安排之中;教师做到精讲,学生做到多练;教师设计简洁明了包括队列队形在内的教学路线转换示意图,减少不必要的休整时间;把思维还给学生,在练习中安排必要时间让学生探究式思考,而非教师“牵引式的探究思考”,在教学时间上,教师要变“牵着学生走”为“跟着学生走”,灵活机动地分析课堂的多维因素变化,然后调整教学程序,确保教学时间内教师高效利用时间,学生有效利用学习时间和专注时间.

1.6教学的有效知识量高

教学内容(teachingContent)就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培养目标而设定的对应科目或是一定的教学范畴,它指的可能就是一个教学大纲,可能就是教科书的知识,是学生身心发展、心智提升的主要源泉.但是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实现有效教学,实践表明更取决于教学的有效知识量.所谓有效知识量是指技术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技术结构,是可以让学生较为直观地理解,有助于学生思维启发,能够顺畅的使技术结构和概念内涵正迁移,开发学生的智慧.也就是在单元时间内,呈现技术动作整体结构,或是分解成若干环节的技术结构,学生通过教学后可以顺畅的表达.教学中,首先就要科学、合理地构建教学内容,要符合教学对象的特点,落脚点在于有利于学生的技术技能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育、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次就是如何把合理科学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就涉及到教学方法的问题,方法不当,无法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良性的机制,使得传输通路不畅,技术动作的表象特征无法进入大脑皮层,也就无法形成造影,建立不起来动作定型,教学效果不佳.

1.7教学过程流畅而清晰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提高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双边活动的过程.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锻炼的技术、技能,还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所以,体育教学过程具有如下特点:(1)教学场域的开放性;(2)技术技能习得的过度性练习与掌握的精湛性;(3)身心负荷承受的双重性;(4)人际关系的多边性;(5)教学效果的综合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技术学科”有效教学中,除了遵循一般的认识规律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外,还应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遵循人际交往的原则.大量的事实和经验显示,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及其效果的相关因素至少应包括体育教师、学生、教材、媒介手段、教学场域、教学评价等方面.其中,体育教师集技术技能传授者和课堂组织管理者于一身;学生集技术技能的习得者和教学的指向者于一身;课程教材既是教学的内容来源库,也是教学手段与方法的集成源;教学中的现代媒介既架起信息资源传输通道,也是学生习得技术技能的有效桥梁;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效益的尺度,是教学有效程度和教学成就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组合、教学方法手段优化、教学计划调整的指南针;教学场域是师生身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些条件和因素的存在,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为设置的,都会影响着整个教学过程、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这样合理科学的教学过程,是“技术学科”有效教学所尊崇的价值所在.而实现这一目标,最为重要的表现是教学的流畅清晰“.技术教学”的清晰明了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够明白清晰,让学生能够以最直观、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接受和掌握教学内容.具体而言,体育教学清晰明了的表现是:(1)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学生知道在体育课中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重点;(2)教学内容的架构有条理、清楚,重难点突出,对有关技术技能以及动作方法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含糊;(3)教学进程明朗直接,教学方法手段运用合理、恰当和多样,教师讲解精炼、示范直观清晰、对于问题解决具有针对性;(4)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技术环节和技术要领的理解和掌握,都清楚明白.

2结语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2

在体育课堂练习中融入文化知识元素,实现体育和智育的有机整合,不仅能丰富课堂练习的内涵,活跃学习气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巩固,进一步发挥体育教育的功效,还能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和文化学习的双重兴趣,提升体育教育的目标价值。如在进行体操技巧学习的时候,可以改变传统的头部运动活动方法,用头进行笔画写一首古诗,这样不仅进行了头部的准备活动,还复习了古诗。五年级学生在进行乒乓球团体比赛或接力比赛的时候,可以通过了解对手的水平,进而采用课外阅读的《田忌赛马》进行队员比赛的战术安排。

二、体育与数学的有效整合

体育与数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简单地说,体育的队列队形、口令下达都与数学有关系。在体育课堂中插入数学元素,不仅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还有利于体育教学目的的实现,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的新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为实现课堂中各教学目标打下良好铺垫。在进行队列报数的练习中,引用数学的“奇偶”数,可以将一列横队变成两列横队;在进行队列队形变化的练习中,变化三角形(△),菱形(◇),圆形(○)等图形走的队形,都得以数学知识为前提,否则无法进行。在体育游戏中也会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例如在进行“喊数抱团”的游戏时,可以改进成为“算数抱团”,将小学阶段的“加、减、乘、除、平方”等运算融入里面,提高学生的口算和反应能力。

三、体育与英语的有效整合

将时尚的英语元素添加到体育课堂中,将会给体育课堂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例如,可以模仿英语26个字母进行创编模仿操;可用classbegins或classisover来宣布上下课,用Goodmorning/afternoon(上午/下午好)来问好,Goodbye来说再见;在进行模仿动物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动物的名字用英语说出来,如兔子Rabbit、大象Elephant、鱼Fish等。

四、体育与音乐的有效整合

在小学的体育课中引入各种音乐元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体育课堂上合理地使用音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能培养和发展的学生节奏感、韵律感,并且能够消除除学生在进行体育练习过程中产生的疲劳。在学习韵律操的时候,找一些节奏感比较强的音乐,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韵律操的节奏感。在学习武术内容的时候,配上《中国武术》或《男儿当自强》的音乐,可使学生体会到中华武术的精气神。

五、体育与美术的有效整合

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视觉艺术,通过构图、造型、配色等表现手法,创造出可以看得见、触得着的空间艺术形象。在体育课中,根据学生好动,好模仿,想象力丰富等特点,有效引入美术元素,将会使课堂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例如,在进行《轻物投准》情景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制作喜羊羊、美羊羊的头饰,然后去打制作好的目标———“灰太狼”,不仅完成了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也成功培养学生的美术运用能力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六、体育与科学、品德、安全教育的有效整合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小学教学呈现出各学科“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科学、品德、安全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会与体育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五年级科学教材中有《地震》这一课。我们可以联系这一课,设计防震演练的情景教学,进行快速跑、障碍跑等内容的教学。在《安全教育》教材中有《预防家庭意外伤害》的安全教学内容,这样可以联系到体育课的健康教育内容《运动场上的伤害》《小伤的简易急救方法》等。这样,学生不仅能解决在体育课上遇到的小伤,还能轻松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碰伤、扭伤等小伤。

七、结语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3

体育学科的发展与改革

体育学科教育的本质就在“传递体育文化”与“服务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传递体育文化”自不待言,“服务于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能、体力、文化、审美、道德,即人的优秀素质,即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或精英。这些反映出体育学科教育固有的规定性,也就是根本特征。“传递体育文化”与“服务于大学生健康生活的形成”的统一,是体育学科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关键所在。体育学科教育的价值源于体育学科教育本身的一些属性,这些属性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物质、精神和文化需要。体育学科教育的功能是体育学科教育所发挥出来的作用。所以,体育学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都与体育学科教育的本质息息相关。体育学科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体育学科教育要干什么和在学生身上要引起行为模式、人格、体力和精神等变化以及其达到什么样的质量标准。体育教育目的则有主观性,目的决定对功能的选择和价值的认定,并决定功能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而人对体育学科教育功能的认识及教育价值取向,又是影响体育学科教育的目的制约与彰显体育学科教育的某些功能,凸显其教育价值取向。人们对体育学科教育功能的认识,是随着体育教育的实践和发展而不断得以扩展的,是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的自觉而逐步得到增强和深化的。它是与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与体育学科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相适应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历经30余年的探索,体育学科已基本上确立自己的专有研究、对象领域,勾画出了较为清晰的理论框架体系,并且逐渐形成体育教育知识体系追求和学科建设追求的学术自觉。但由于体育学科本来就是从西方引进,诸多探索也还没有与中国传统的具有独特的体育理论和实践交融,因此至今尚未确立为体育学的学科地位。

体育学科的改革

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前,体育教育相对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除十大体育学院和部分师范院校外,基本上没有高等体育教育。体育学院、师范学院的体育教育由于定位于为中小学培养体育师资,学科界域、学科层次都有所局限;而一些普通大学所设“体育教研室”,20世纪90年代才升格为“体育部”,基本上行使着开设体育公共课和课外活动及课余训练等职能。第二,体育院校、师范院校作为独立院校的体育教育,其主体部分是培养体育从业者的职业教育。这使得体育学院和师范学院理所当然的把技能教育放在比学理教育更重要的位置,这也导致体育教育被“矮化”现象。第三,体育教育处于体育项目繁多,各种体育项目的学理建设大都借助教育学、解剖学、生物力学的理论来构建和影响田径、球类、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学理,这也意味着体育学科基本统摄教育学的门下。其实,早在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中,就确定中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是向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5大门类。在这个学科分类中,“体育学”与“教育”是并列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事实上,“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门类,不仅在于其数千年来可考可研的文献积累和有知有识的学理构建,而但体育只是隶属于它之下的一门学科,大部分靠口传身授来延续,而有些依托现代科学文化进步出现的新兴体育形态如跆拳道、野外生存、攀岩、街舞、民族舞蹈、沙滩排球等,一时半会儿的似乎还难以被传统人文科学的话语体系所接纳。一个鲜见的是事实,体育作为学科教育的迅速扩张和高速发展,对应的是一个“浅阅读”的读图时代,是一个“娱乐至上”乃至“愚乐至上”的接受境遇。

“学校体育学科理论”的建构是“体育学科”学理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学校体育学理论”的构建也需要对各体育项目高技术含量的实践性加以理论言说,理论概括和理论提升。但至少在目前,我们的“体育概论”还无法建立一个能有效统摄各体育项目本体的学理建设的框架。显而易见的是,既往参照教育学划为体育教育与训练、体育史学、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医学等,但都没有触及学校体育学理建构的核心课题,或者说大大游离于各体育项目本体的学理构建。实际上笔者认为作为学科门类的体育学学理构建的领域,最精炼的表达就是史、论、术3个方面。并且,史和论的主体的主题应当是“术”的演进史和创造论作为学科门类的体育学理构建,当前最为主要的是各体育项目本体“术”的学科建构,没有这个“核心课题”的解决,我们根本不可能建立起具有成熟“学科品质”的学科门类。换言之,体育学科建设的关键任务是“以德观器”并“以技通道”。这就需要我们体育学界艰辛与持久的努力,而且还需要社会对体育学科的认知,因为文化产业已列为国家重要的软实力,我们必须认识到体育与高科技一样具有世界性的影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凸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怎么样适合国家发展的需要、怎么样给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怎么样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确实是我们急需探讨和深思的问题。身心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学校体育教育的使命和责任。但是,我国大学体育尽管在理论上受到推崇,但是在实践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并不占优势。理论上、口头上重视体育,实践上、行动上轻视和忽视体育已经成为一种在大学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体育困境”。

半个多世纪以来,虽然在理论上一贯倡导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教育,甚至规定体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的必修课,但是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却是“重智育、轻体育”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在当前那种重“功利”性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体育在大学始终没有获得一块“真正合法的栖身地”,它的发展真可谓坎坷不平。在体育教育实践中,普遍出现对体育教育缺乏深刻的反思。体育的真正意义在育“体”,“体”即“身”,为心之基,所以体育则由体及心,渗透在整个生命之中,是身心统一的教育,亦使体不仅成为肉身之体,还要成为智慧之体、道德之体、精神之体、审美之体。但是,今天我们把体育教育视为一种社会现象,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作为体育教育发生的原点,不知不觉偏离了体育教育的本真。体育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不是社会的教育。它是对人的认知构成了哲学的主题。但当前的体育教育缺乏思想、身体、情感和人性的思考,导致体育教育人文精神贫乏。为此,社会已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如学校体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但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不仅得不到明显的效果,相反却令人忧虑重重。近20年来,学生的肺活量、耐久力、爆发力、力量等素质连续呈下降的趋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甚至还不如中小学学生。尤为严重的是城市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连续多年呈上升趋势,伴随而来的是许多成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龄化现象,近视眼居高不下,口腔保健水平较低等。这意味着,传统的体育理论已不能自圆其说,学校体育似乎离教育越来越远。虽然体育课程自小学到大学长达14年,总学时数高于其他学科,但并没有能解决学生对体质健康的了解,更不知怎样做才能增强体质或变得更健康。#p#分页标题#e#

古代的嬉戏、玩耍、娱乐等随着历史文化的演进,逐渐冲淡了游戏的性质,向着体育本体而发展,并把体育纳入了现代教育的范畴。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当前以多元化为主要特征的体育形态演变及由此带来的其本体特质的某些变化,使得体育本体也由此而与外部产生更多向度的联系,即它与人类其他社会实践的联系出现更多交叉,如体育经济学、体育人类学、体育考古学、体育新闻学、体育美学、体育社会学等,这些都显示着体育本体研究之外,今天的体育研究视域作更大扩展的必然性。体育形态及其本体特质的变化必然带来理论研究的创新性揭示。然而,找出它们的同一性,将其归入体育原理的范畴,建立起体育学科知识体系,注意社会发展进程中呈现的体育的时代特征。并要关照体育与哲学、身体学、生命科学体系的内在联系,以具有国际学术视野的坐标来审视中国大学体育教育体系的建构,充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气质、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诠释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和体育特征。当代的大学体育教育已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科学,成为一种成熟的教育领域。体育的内容向着健康教育、行为规范、身体文化、身心素质、生命和安全教育等方面迅速扩张,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的总量也在急剧增长,这就对学校体育教育和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越来越大,计算机的运用使数字体育快速发展。

在网络化、信息化时代,学生参与体育的方式丰富多样,使运动技术的示范更加准确,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可以展示动作的各个观察面和放大各个动作的局部等。从而使教学的讲解、示范、展示等产生了质的变化,真正把体育教学带到了一个新的感知领域。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获得国际视野内体育学研究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在内的最前沿信息。因此,更需要体育教育工作者自觉认识和把握体育教育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任何违背规律的做法,都是毁健康、毁体育的。尤其是高等院校的体育学科建设必须科学揭示体育各项目的独特规律,要对各种悖离体育独特规律的盲目做法发出科学的批评。时下打着“改革”或“创新”的旗号违背体育规律的现象时有所见。例如,今天的学校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时尚化、娱乐化、游戏化、商品化的考验。体育教学缺乏对运动技术类型的分析;缺乏不同运动技术项目应有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的认识,而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应付着教学。尤其是当今众多的大众媒体正在催生出一种以娱乐为唯一宗旨的“娱乐至死”的说法。体育教师为了让体育课显示出学生的主动性和愉快地运动参与,大量甚至泛滥性地使用“民俗法”“杂技法”“休闲娱乐法”等,选择了舞狮、舞龙、斗空竹、踢踺子、骑独轮车、腰鼓、秧歌、少数民族舞蹈等内容为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出现内容空洞化、课程幼稚化、教学庸俗化等,体育教育游离了其教育性,变成了低级的玩耍,严重降低了体育学科的教学意义和教学质量。由此也越来越加大了与西方国家学校体育教育的差距,更难以使中国的学校体育进入世界范围的视野中。我们认为,体育课程绝不能泛低俗化,更不能心甘情愿地成为低俗的附庸。改革体育不是恶搞体育尊严。当下个别学校体育改革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体育是有尊严的,如果体育到最后一味地娱乐,最终伤害的是体育尊严。以玩耍、戏乐为主的体育,其背后是文化的犬儒倾向。如果以体育作为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低俗文化之中,我们将会毁于人们所热爱的体育,也毁了教育。面对这种现象,大学体育必须坚守道德力量,必须坚守人文关怀、必须坚守体育学科的理论构建。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4

1.专业实践实习能力是学生今后能否顺利进入工作角色的根本,是增强学生社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还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增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教学能力、课间活动组织能力、竞技比赛的组织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课的重要性,使其能够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加强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也是学校了解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使学校能够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生培养方案,从而培养一批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避免学生毕业之后没有用武之地。

2.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央做出了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要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因此,加强对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要求。

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层面对学生的教育实习工作不够重视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弊端。而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学生专业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更好的运动技术水平。学生的教育实习环节就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学校对学生实习环节的忽视或走过场,会导致学生知识僵化,不能学以致用。

2.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见习、专业实习、专业实践较为薄弱

部分学校存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实习管理较松懈、实习考核评分不严等问题,造成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实习积极性带动不起来,不能达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培养的目标。还有很多学校将见习和实习都安排在大四进行,在这一阶段里大多数学生都在准备毕业论文和找工作,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来好好地完成教育实践和实习,严重影响了教育实践的效果、实习的质量。

3.课堂实践教学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课堂教学中的讲解只起到理论灌输的作用,以学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为目标,忽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的结合,不追求精益求精,容易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影响学生实践的质量,有大部分学生的实践与理论不能融会贯通。而在一些专业技能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又将专业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放在首位,忽略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技术与理论知识相脱节,导致部分学生只懂技术,而讲解不到位,更有部分学生只讲解不做示范。

4.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比较浅

现在许多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并没有对实习给予高度的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作用,使他们在体验学生这一角色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教师所担负的责任,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实习质量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育实习的目的和任务不清晰,实习学校对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指导不全面,导致学生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学生不把实习放在自己的规划之中,所以导致现在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没办法顺利完成,很多大学生的实习都是由学校强制约束完成的,而并不是自愿完成的。

三、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途径

1.优化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课程设置和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保障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课的时间和上课次数,给予学生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学习时间上的保障,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只有大量地学习,不断地实践,才是提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要优化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程的考核体系,将书面的考核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相结合,明确实践能力考核在学生成绩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教师和学生教学实习的积极性,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

2.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本身就个性张扬、不拘小节,所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思想状况直接关系到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以及身体素质的高低安排体育活动,把握住学生的特长以及个性,便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促使学生更喜欢体育活动。

3.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来看,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实习对于他们的学习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活动是一项身体和心理相结合的运动,大多数活动不仅仅讲究的是体力,更需要智力的配合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理论技术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对该学科有更深刻的理性认识。积极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督促学生们不断努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消极被动的思想状况却会使大学生迷茫、彷徨、消沉,最后导致学生没有自信心,一事无成。

4.加强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工作,并尽快确定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方法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5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体育教材资源,首先需要根据教材本身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加强内容之间的衔接,方便学生自主处理相关信息,从而形成健康体育知识的有效储备;其次是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特点采用层次式教学,可以通过构建知识点中的问题序列,采用“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模式。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是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选择贴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实际,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体育知识和技能就在自己的身边。

二、开发体育课程人力资源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自身的知识素养和价值观都是可进行加工和改造以后转化成为课程资源的。除此之外,体育教师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学习和探索,使体育教学变得五彩缤纷,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创造出贴近学生生活并且适合现代化需要的教学内容,比方说健美、武术等,通过这些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运动兴趣。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才是教育的根本,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的亲身体验要比体育老师的纯粹说教来得更加深刻,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可以适时地组织学生多参与一些体育竞赛的编排工作和场地布置等活动,以此来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同时也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开发和利用体育运动项目资源

通常来讲,青少年都喜欢追求时尚,当然也包括喜欢追求新兴的体育运动。因此我们应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合理地对现有项目加以适当的改造,并且需要大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比方说轮滑、街舞、远足等活动。再比方说体育教师改变以往的蛙跳活动方式,将其改成“两脚掷球比远”项目,具体就是将学生分成两个人数相等的队伍,并且面对面地站在中线两旁,相对的两人为一组。组分好以后,将实心球放在中线上,要求甲先用脚把球夹住以后掷向乙方的特定位置范围,乙方再将球从落点处夹起以后掷向甲方的特定位置范围,如此进行重复往返,哪一方先掷向对方端线者为获胜方。通过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改造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喜欢上了田径这个项目,同时也起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四、总结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6

竞争存在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它能够让一些枯燥乏味的动作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因此,在进行一些技术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好胜心。以最简单的队列报数为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报数比赛,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地整好队形,快速无误地完成报数。对于成绩好的小组进行奖励表扬,成绩差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这种方式能在很好地完成队形队列教学的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推行差别教学

考虑到学生在性别、身体素质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这些差别正好可以成为我们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的部分,因为有差别就会有竞争。比如在练习“男女接力赛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男女生分为两组,女生在内圈,男生在外圈,同时开始比赛,比赛过程中男女生都想向对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方面,因此会更加努力地去挑战自己。这种差别教学法,能够变短处为诱因,实现向长处的转化,能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玩乐氛围中学到知识,最终达到活跃课堂的效果。

3.开展多样化教学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存在相同之处,那就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感官疲劳,无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形式多样的竞赛化教学能够很好地适应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使教学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加速跑的教学为例,采用传统的分组训练的方式,学生练习两次就烦了。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换一种方法,在每一位练习者的胸前贴一张报纸,给他们解释为什么跑得快纸就掉不下来的原理,然后进行贴纸跑的比赛,纸掉下的次数少的一组获胜。在比赛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快速跑的技术动作要领,规范学生的动作。在这样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加速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又实现了竞争意识的增强,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引导自主学习

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掌握的时间和空间。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进行独立判断和独立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有效学习和训练。所以,教师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和活动空间,使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同时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消化所学知识,探究更新的知识。以小学篮球投篮练习为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高以及自身能力,选择合适高度的篮框进行训练。教师要随时对每个场地的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的纠正和指导,对做得比较好的学生提出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学生努力练习。这样既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能加强正确辅导。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辅导要做到简洁明了,精讲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注重加强对学生错误动作和习惯的纠正。平时可以穿插一些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或者可以对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创编与修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得开心快乐,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一些传统运动项目。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正确引导,能够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的转变,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的学习和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5.总结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7

在实施小学体育教学时,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趣味性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改编教材。在进行小学体育长跑训练时,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长跑顾虑,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快乐中使学生达到长跑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需要学生进行热身,然后沿着跑道进行训练,并且对跑步的时间进行了规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压力,这种教学模式会加剧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新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五个人为一组进行比赛,在操场上每间隔150米设置一个障碍,并且不规则地设置障碍,比赛中按照任意图形进行练习。在跑步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将跑过的点连成图形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进而帮助学生找出最佳的跑步练习路线。在练习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加强了训练难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从教学效果来看,大大提升了学生体育课的兴趣,并且可以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过程中,并且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的快乐。

2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教学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2.1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游戏法可以帮助学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活泼好动,对一切事情都充满了新鲜感,将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开始上课时,由于学生还没有从课间活动的状态中调整过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老师在上课伊始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调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利用趣味性游戏使学生注意力短时间内集中,通过小游戏改变单调定位徒手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变变法。

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兴趣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多种形式实施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多种趣味练习,同时配合优美旋律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3“玩”法队形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接近孩子们“玩”队形,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通常情况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兴奋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3合理安排,采取小组提意见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其意志力主要集中在课时中后部,并且情绪在课时后半部达到高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组织教学时,需要将教学内容安排在课前半部分,便于学生学习新教材;将竞争性、游戏性比较强的内容,安排在课后半部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将主教材与辅助教材进行合理的搭配,准确把握主教材与辅助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发展学生智力是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儿童爱模仿特点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仿生、仿物,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模仿能力以及想象力。在使用器械时,组织学生进行拆装比赛,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利用适合的管理方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上课组织纪律性、课堂精神面貌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思想管理水平。在课堂上体育教师的管理不能一味地呵斥,而是需要做好学生的思想管理。为此,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明确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强调课堂纪律,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与班主任进行联系,将学生的信息反馈给班主任,通过与班主任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备好课,同时注意时间的管理,那么体育课教学就会顺利进行。

6结论

体育学科论文范文8

其一,我国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忽视了体育教学以锻炼身体为主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其二,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备课簿每学期都是新的,而内容“依旧如故”,备课内容“换汤不换药”,教学方式仍旧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其三,高中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评价机制单一,体育成绩靠运动成绩核定。最后,我国高中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重视培养学生刻苦锻炼,忽视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愉快和成功及运动的合作精神,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二、新课改下如何创新体育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师课程能力

每一位体育教师不仅是新课改的执行者,又是新课改的不断完善、提升和实验的创新者。体育教师要加强本专业的学习,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教师应重新定位师生关系,走近学生,要以平等、民主、关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其次,教师要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最后,体育教师应成为课程内容设定的开发者和较强的体育科研能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向学生教授体育动作要领和体育拼搏的精神,还应该把新的体育科研成果充实到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具有较强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要摆脱头脑中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狭隘经验,形成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塑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新课改目标背景下,教师可选择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的选择应从实际出发。教师应考虑地区、学校、学生的现实实况;应考虑是否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应考虑学校资源的可利用性与课程开发的成本等问题。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当中要注重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单纯讲解动作如何去做,或者动作示范,这样,站在不同角度的学生或者领悟能力不同的学生获得效果差异性很大。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倦。教师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特点,组织和选择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情绪,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比如,学校的晨练中,一般以陈旧的跑步或传统的体操为主要内容,这就扼杀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采用乐曲或搏击操等多种形式的晨练来丰富学生的体育形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使学生愿意主动参加到晨练中来。

(三)扩展课堂设计思路

传统的高中体育课堂多数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易于管理,课堂具有严肃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思路必须得到改变,体育教师的思路必须与时俱进,拓展课堂设计的思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授课。比如,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上台当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合作化意识,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例如,在篮球的学习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和身高等特征,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先观看NBA赛,然后再开展教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NBA球星的经典投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鼓励小组派代表进行示范。在学生示范的基础上,教师再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然后以小组为单进行系统练习,小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和相互监督,教师对动作进行纠正,达到熟练掌握篮球此项技能。

(四)创新课堂组织模式

很多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大,主动性与参与性不高,这除了其自身的身体条件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当中课堂组织模式的固步自封。其实,体育是一项全民参与的运动,主要是对学生意志的坚韧性与健康锻炼养成的一种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采用更为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模式。目前,高中体育在课程内容上仍然是以篮球、田径或者足球为主导,而具有新时代气息的体育运动如游泳、瑜伽及网球等则涉及较少。学校可以开设各种类型的体育俱乐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点选择项目参加学习,使体育教学成为一种人生享受,找到乐趣,找到自己所愿意终身热爱并从事的运动项目。

(五)学生学习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评价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发展体育潜能。新课改对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评价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更加完善地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体育评价?评价模式应分为小组成员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测评这三个模块。体育教学学习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性和小组成员合作性以及运动协调性。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包括在长跑中能坚持下去不气馁、敢于同强手比赛以及对能克服对体育器械的恐惧心理。运动参与性,不仅指在体育课堂参与体育游戏还应包括一周进行了多长的体育锻炼,是否和家人朋友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把体育锻炼成为终生运动的理念。小组成员合作性,在体育游戏或竞赛中,乐意与他人合作完成体育项目,为集体争得荣誉并努力完成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运动协调性是指在体育运动中能充分开发大脑与四肢的协调。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