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范例

高中化学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1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引言

高中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整个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提高了对学生实践能力、探索能力的要求。面对这一现状,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进而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育人目标。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概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主要有演示实验教学、探究实验教学和学生实验教学三种方式。所谓的实验教学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特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和验证新事物、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理解大量知识,而且要记忆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而开展实验教学,可以为学生枯燥的学习增添一定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时,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教学作为理论知识的支撑,它的有效开展,能够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探究能力,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化学综合能力,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1]。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具体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教学现状并不理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常常以知识教学为主,以提升学生的化学成绩为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实验课程。即便教学活动中需要开展实验课程,教师也多采用语言讲解的方式,学生只需要记住实验的步骤、实验得出的结论即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教学设计存在一定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没有达到实验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学生实验能力有差异,实验兴趣不足

许多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基础知识薄弱、接受能力较差,导致化学实验能力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对化学实验缺乏足够的兴趣。另外,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采用小组方式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多数学生只是观察实验,并未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无法提升实践操作能力[2]。

(三)实验器材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教学对化学器材的要求较高。就目前而言,受多种因素影响,大多数高中化学实验管理系统、维护系统及器材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化学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有所欠缺,导致出现实验器材丢失和损坏等现象,进而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验学习需求。

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措施分析

(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最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不例外,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实验的直观性、时效性和安全性。基于此,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必须适时引进信息技术,将二者有机融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高中化学“微观物质、微观现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相关的实验教学,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实验过程中了解相应的化学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深化学生了解的理论知识。例如,教师在开展“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教学活动时,原子和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学重点。学生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原子和离子之间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在视频中清晰地观察实验现象,进而了解相关内容。

(二)阶梯式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直观、形象、生动的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效果远远优于单纯的课堂讲述。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演示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向学生讲述相关化学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观察、思考,使学生验证疑问,进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在教师的阶梯式引导下,逐渐激发出探究欲望,并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教学,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萃取”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了解实验原理。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试验中两种溶剂因为“争夺溶质”而产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对化学变化进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开展下一步实验研究。

(三)实施开放性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操作者。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必须让学生大胆操作,才能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并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让学生动手参与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并使学生在上台操作的过程中深化理论知识、激发探究欲望。例如,在“电解池”化学实验的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让学生上台操作的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在学生上台之前,教师明确了实验探究的过程、目的,在层层问题设计中,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验,并让学生结合教师设置的问题观察化学现象,从而分析其背后的化学原理。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开放性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对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即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实验目的这一中心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开放性实验的过程中开展知识探究,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进而取得更好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其理论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化学实验教学并不理想。基于此,相关工作者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秋玉.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探究[J].名师在线,2018(02):71-72.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2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安全

高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1]。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动手操作实际观察中体会化学规律,提高自身化学素养和能力。但同时高中化学实验也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一些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和易燃易爆的药品参与到高中化学实验当中,如果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或操作错误,就有可能造成意外伤害。

一、影响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安全因素

(一)安全意识的因素

老师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化学实验的安全,针对每个不同的实验,老师要尽量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事故,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醒学生注意关键操作要求和细节,以防实验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危险;学生要认真做好化学实验前的预习,了解实验目的、内容以及实验需要的试剂和器具,明确实验原理,做到事先心里有数。

(二)实验器材的因素

主要指实验时用到的各种玻璃器具,不注意安全操作就很容易发生破碎划伤人、加热后未冷却手直接接触烫伤人等事故。

(三)操作方法的因素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不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实验,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在实验前一定要认真看清老师的演示操作,听清老师讲解的实验操作要求,实验时一定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否则就有可能发生不必要的危险。

(四)实验试剂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有试剂瓶没有标签,不能只是凭着自己的猜测使用,这样会很容易发生意外;另外需要注意控制实验试剂用量,有些化学反应过程虽然很剧烈,但是只要注意使用少量的试剂就不会发生危险,一般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少用试剂,以保证安全。

(五)实验环境的因素

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室应保证空气的充分流通,防止有毒或易燃气体扩散和积累,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发生中毒或者爆炸等意外事故。例如在进行与硫化氢、氯气或者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有关的实验时,如果实验室的空气不流通,有毒的气体无法外溢而堆积的越来越多,就会引发中毒等情况,因此,化学实验室应保证打开门窗通风,应安装排风扇、抽气机等通风设备,保证实验操作环境内空气充分流通。

二、化学实验安全的应对措施和预防

(一)提高安全意识,主动学习安全知识

应该消除化学药品就是有毒、有害物质的错误认识,进而对化学实验望而生畏,害怕化学实验的不安全给自己造成伤害。只要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安全常识,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规范实验操作,就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安全。

(二)学会常见的事故处理方法

(1)烫伤和烧伤的处理:如果是较为轻微的物理烧伤和烫伤,可以使用浸有酒精的棉签擦拭伤口,再涂抹上烫伤膏即可。浓硫酸或者干石灰导致的烧伤,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可先用干布将伤口处擦拭干净,再用水冲洗即可。其他化学药品烧伤,立即用清水冲洗创面,再用碳酸氢钠洗净。试剂不慎溅入眼内,切忌用手揉搓,应用清水冲洗眼睛,再送往附近医院救治。(2)创伤的处理:用药棉或纱布把伤口清理干净,若有玻璃碎片要小心去除,用双氧水擦洗或涂红汞水,也可涂碘酒,但它们不可同时使用,再用创可贴外敷。眼睛被药品灼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若为碱灼伤,再用质量分数20%硼酸溶液淋洗;若为酸灼伤,再用质量分数3%碳酸氢钠溶液淋洗。(3)着火的处理: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药品着火时,不能用水扑救,应采用干沙灭火;密度小于水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否则会扩大燃烧面积;密度大于水者,可用水也可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对反应器、敞口器皿内燃烧的物质,不能用嘴吹灭,应用石棉布盖灭。(4)浓酸、浓碱等强腐蚀性药品意外处理:如果酸(或碱)流到实验台上,立即用适量的小苏打溶液(或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若少量酸或碱溅到实验台上,立即用抹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抹布。浓硫酸不慎溅到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以防扩大损伤面,再用质量分数为3%-5%的小苏打溶液冲洗。若是碱溶液溅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三)规范实验操作

玻璃仪器要做到轻拿轻放。防止液体爆沸,应在烧杯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点燃可燃气体时应验纯,以免与空气接触发生爆炸。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免液体飞溅。注意正确规范取用实验药品[2],固体药品的取用一般配有专业取用固体药品的钥匙,在没有具体用量说明下,一般取少量,即盖满试管底部即可。将试管稍微倾斜,再小心地将盛有固体药品的钥匙或者用纸条折成的纸槽送入试管底部,以免药品粘连在试管口或者试管壁上,再将试管直立起来。而有些块状反应物,则可以使用镊子夹取。液体药品的取用在没有说明具体用量要求情况下,一般取1-2ml。在往漏斗、烧杯等大口径的瓶里倒入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取用盛装在细口瓶里的药品时,将试剂瓶盖倒立地放在桌上,标签正对掌心拿起试剂瓶,瓶口紧挨倾下着的试管口将液体缓慢倒入试管内。清理残留在药瓶口的药品,避免侵蚀标签。药品取量要适当,实验以后剩余的药品不可以随意丢弃,不可以带出实验室,更不可以倒回试剂瓶,应该装进指定的容器内。同时很多实验药品是具有强腐蚀性、易燃易爆或毒性的,所以不可以凑近药品用鼻孔直接闻气味,不可以光着手接触实验药品,也不可以尝试任何实验药品,保证实验者自身安全。实验结束时,要及时地清洗仪器,放回指定的地点,废纸废液要回收到指定的回收瓶或废液缸中,不能倒入水池中,易燃易爆的废弃物应由老师统一处理,不可自行处理,避免污染周围空气和水源,保证人体健康。

三、小结

化学实验的安全问题是关乎每个学生的大事,只要从思想上重视,遵循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了解各种化学实验事故发生的引发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应急措施处理和预防,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实验。

参考文献:

[1]孙婧怡.探析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J].考试周刊,2018,4:160.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3

关键词:化学实验设计;创设情境;构建知识;核心素养

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是课程改革的方向;重视开展“以素养为本”的教学,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化学实验对于全面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1]。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问题和假设出发,依据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运用化学实验,探索未知,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应该成为化学教学的常态。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注意的事项。

1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三大作用

1.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不是简单的传递过程,而是学习者自主建构过程。真实、具体的问题情境是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平台,设置恰当的情境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了真实的表现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1]。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情境的真实性,是其他情境无法替代的。以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情境为载体而引出问题,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1:人教版必修1NH3的还原性教学片段。情境素材1:管道工人用浓氨水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漏气。情境素材2:将分别集满NH3和Cl2的两个集气瓶口对口(用玻璃片隔开)立于桌台上,氯气在上(氯气密度大于氨气),氨气在下,如图1所示。快速抽离玻璃片,让两种气体混合,立即看到集气瓶中出现大量的白烟。引出问题:为什么产生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了氨气的哪些化学性质?创设意图:学生已经有了氨气能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白烟)的知识储备,通过创设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实验,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推理,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必然升高,从而构建出NH3具有还原性的事实。将现实生活中工人用浓氨水检测氯气管道是否漏气的真实事例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设置为直观的实验情境,很自然地引出了问题,直奔教学主题。

1.2探究原理,理解本质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内容繁多,学生难以掌握。尤其是化学变化中涉及量的问题,学生往往没有理解反应的本质过程,靠死记硬背,学习效果不佳。而设计探究实验,学生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运用所学知识、原理分析判断,体验认知思维的构建过程,有利于培养实证推理的思维品质,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真正落到实处。案例2:人教版必修1关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与盐酸反应的教学片段。问题: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吗?反应的速率、剧烈程度一样吗?为什么?探究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药品:浓度均为1.0mol/L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0.5mol/L的稀盐酸。实验操作步骤:在分别装有5mL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两支试管中,①分别缓慢滴加两滴浓度均为5mol/L的稀盐酸,观察;②分别快速加入一滴管稀盐酸,观察;③再分别快速加入一滴管稀盐酸,观察;④同时振荡两支试管,观察。探究原理:步骤操作①中,在碳酸氢钠溶液中发生:HCO3-+H+=H2O+CO2↑,在碳酸钠溶液中发生:CO32-+H+=HCO3-(H+不足),前者立即产生气泡,后者难以看到气泡;在步骤②中,由于是快速加入一滴管的盐酸,造成局部H+浓度较大,在碳酸钠溶液中生成的HCO3-继续与H+反应,产生少量气泡;在步骤③中,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由于上层的HCO3-被H+消耗,其浓度降低,只产生较少量气泡,而装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上层生成了较多量的HCO3-,再滴加盐酸时,立即产生气泡;在步骤④中,振荡使上下层液体充分混合,由于碳酸钠溶液中所加入的H+已被消耗,无明显气泡产生,而碳酸氢钠溶液中,下层的HCO3-与上层未反应完的H+混合,反应产生大量CO2。设计意图:通过控制盐酸的滴加量和滴加速率等操作而呈现出来的不同现象,学生获取了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和感知,并从宏微关系中探究反应本质,构建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的认知过程。同时,进一步促成“变化观念”的形成:化学变化的多样性和条件的可控性。通过本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学生对于解答相关知识迁移性问题,就变得容易了。例如,将20mL1mol/L的Na2CO3溶液缓慢滴加到10mL1mol/L的HCl溶液中,与将10mL1mol/L的HCl溶液缓慢滴加到20mL1mol/L的Na2CO3溶液中,现象一样吗?会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CO2吗?

1.3改进实验,训练思维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有其原创性和经典性,但都是在某一特定的教学阶段,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不一定具有统摄性,甚至个别实验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对教材上的实验从操作和药品仪器上进行改进,有利于他们加深对原理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发散思维的培养。案例3:人教版必修1氢氧化亚铁的性质和制备教学片段。教材第60页这样描述:“为什么在FeSO4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时,生成的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呢?这是因为白色的氢氧化亚铁被空气里的氧气氧化成了红褐色的氢氧化铁。”在实际操作中,往亚铁盐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图2)时很快变成了灰绿色(只有几秒钟),学生难以观察到白色沉淀。同时,也很难看到试管中的灰绿色沉淀变为红褐色,在课堂中几乎不能实现(耗时长达2h以上)。在教学中可以设置对比实验,将灰绿色的悬浊液分为两支试管,一支静置,另一支振荡,振荡的那一支试管中可看到灰绿色很快变为墨绿色,粘附在试管上壁的墨绿色物质,较快变为红褐色(约5min)。由此说明,颜色的变化快慢与空气接触的程度有关。由此,学生自然萌生出问题:“若让氢氧化亚铁隔绝空气,不就能长时间看到白色了吗?”引导学生讨论达成此目的的实验改进方案,可以用植物油(原料易得)将反应物与空气隔绝,用长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底部挤出NaOH溶液(图3),结果很清晰地看到了白色胶状沉淀。进一步设问:FeSO4溶液难以保存,我们能否从制取FeSO4的反应原理(Fe+H2SO4=FeSO4+H2)出发,设计出让生成的FeSO4溶液在非氧化性氛围中与NaOH溶液反应而得到稳定的Fe(OH)2呢?通过步步引导,设计出如图4、图5所示装置。依据探究目的,从化学反应原理出发,运用实验对比,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合作交流,改进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化学实验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2.1直指问题生成

在化学实验探究设计中,设计的视角、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从过程操作层面设计,也可以从知识原理层面设计,但无论怎样设计,实验设计的实施过程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要有利于指向性问题的生成,要目标明确,紧扣主题,一定要有针对性。

2.2以冲突驱动探究

产生的现象和引发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烈地感受到问题的意义和探究的价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3符合最近发展区

化学实验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一个重要载体,实验设计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核心素养的落脚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阶,问题的提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选取学生熟悉的知识内容,熟知的药品仪器,以降低探究的起点,有利于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让实验设计具有诊断和发展功能,具有层次性。案例4:人教版必修1关于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教学。本内容是高一学生系统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开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道“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可以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于是,设计了如下情境: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在思维方式上属于演绎规律中的演绎—预测。学生基于已有认知,预期实验现象是应该有紫红色的金属铜产生,但实验结果是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反常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反应原理上、产物组成上分析。从产物组成的视角分析:氢氧化铜中的铜离子由硫酸铜提供,氢氧根离子从哪来呢?从反应原理来分析,由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应该是盐与碱发生复分解反应所致,由此,提出猜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生成了氢氧化钠。进而设计实验,探究钠与纯水发生反应。通过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变红,说明确实产生了氢氧化钠,至于另一产物氢气,从理论上可从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钠失电子价升高,金属钠作还原剂,水中的氧为负二价,不可能得电子,只可能是正一价的氢得电子,故还原产物为氢气,也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收集气体进行检验。上述关联性的实验设计,唤醒了学生的已知,训练了学生的分析、演绎、推理等思维。

3结语

以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实验设计,有待我们每个化学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以促成学生有效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让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信息技术

一、引言

基于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变革,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教育工作在质量、趣味性上的需求,使得教学方式僵化、学生自主性受限等负面问题愈来愈尖锐。此时,将信息教育、生本教育等理念融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化学知识的传递能力,显著加强化学实验的效果表现力和内容丰富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二、构建信息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

德国著名科学家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就必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诱导性。现阶段,教师可将信息技术作为切入点,应用丰富、生动的网络资源,营造出符合学生情感特点的轻松教学环境,将晦涩、抽象的实验知识、反应方程式与动画视频、电影片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类型结合起来,从而充分迎合高中生的兴趣方向,激发其学习化学、热爱化学的主动情绪。例如,在正式讲授《用途广泛的金属》这一章节知识前,高中化学教师F先为班级学生放映了电影大片《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片段,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全部集中了起来。视频放映后,趁学生们的高涨情绪尚有保留,教师F向学生们讲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实验的,就是变形金刚的构成材料———金属。”这句话有效地将学生对电影的兴趣转移到了将要进行的课程学习当中,使得学生们对这一课的实验知识学习充满了兴趣,为学生学习实验过程、记忆实验原理提供了扎实的情绪基础。

三、构建互动性的化学实验教学课堂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并未充分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继而采用“师做生看”的实验教学演示方法。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默认自己在化学课堂中的被动接受定位,并逐渐产生依赖教师的学习思维,大大阻碍了高中生实践能力、主动创造能力和主动思维能力的进步发展。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尽快转变教学观念,通过课堂互动、集体实验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例如,某化学教师M为学生们发放了氯酸钾、红磷、酒精、浆糊、纸等材料,以自身示范的方式,带领学生共同按步骤制作“礼炮”。其后,在教师“鸣炮庆祝”的口令当中,学生们一起将纸包用力摔在地上,发出了多声炮响,将化学实验课程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在这一过程中,教师M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在互动的实践当中切实掌握了5KClO3+6P5KCl+3P2O5这一公式的反应表现,实现了化学实验课堂的高质量完成。此外,高中化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新设计出以安全为前提的“实验搜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自主制作、创造出趣味性的化学实验,例如用鸡蛋壳制作“彩蛋”、用清洁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制作“彩虹泡泡”、用酒精制作“烧不坏的手帕”等。通过这些简易、有趣的小实验,能使学生树立起高度的化学学习自信心,更好地投入到日后的实验学习当中。

四、构建生活化的化学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应致力于将化学实验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以化学的眼光看待社会、看待自然,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实践到生活中去。例如,某高中化学教师A在上课前,为学生们播放了一系列关于空气污染的视频和图片,并向学生们讲述了汽车尾气的危害性。其后,教师A带领学生们选择水溶解法、碱液吸收法、袋装处理法三种吸收方法,应用NaOH溶液、硫酸铜溶液、水等吸收剂,制作出了安全瓶装置、防倒吸装置等尾气处理装置,并在尾气模拟吸收实验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效果。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了化学对于生活环境的保护作用,并深刻意识到人类在尾气污染面前并不是“无力还击”的,继而使得学生们从心底里将生活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学生化学学习热情、理解能力的显著提升。

五、总结

总而言之,面对抽象化、复杂化、多样化的高中化学实验知识,教师必须做出观念上、行动上的创新,为学生提供出生动高效的课堂教育支持。由本文分析可知,通过正确认识高中化学课程的特殊性,教师将电影资源、生活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为学生构建出互动性、近距离的实验学习气氛,能有效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低落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知识记忆能力、课堂理解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杨宏伟,侯千金.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25(8):150-153.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5

(1)绿色化学发展观.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即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是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地球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子孙后代的安居乐业和永续发展做贡献.换言之,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忘环境的保护,污染的控制,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废物排放的减少,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的实施.目的是实现自然、经济、社会这个三维复合系统的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实施绿色化学观教育旨在追求学生在知识、科学、技能方面的综合提高,深刻认识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2)绿色化学价值观.环境价值观就是指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观念、看法、观点.转变我们以往以人为中心判断物质利害观念为以人与自然平等和谐观念,以绿色化学原理指导高中化学知识的教学,即要掌握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对人的危害以便进行防止.高中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一个长远的任务,教育工作者要有深刻的认识,这不仅是科学战线和化工战线的任务更是整个化学领域的任务.

(3)绿色化学教育观.绿色化学根本上是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是人类的生活质量得到保证和提高,使自然环境得以保护.在高中化学教育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贯穿绿色化学理念,将其化作中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所以将绿色化学的理念引入化学教学中,是因为绿色化学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站在一线的化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到的很多,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认识化学新知识,真正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承担绿色化学的宣传和教育,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不断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认识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技能.

(4)绿色化学道德观.这一观念是传统人类道德观念的延续和继承并且得到广泛的发展,由于当前现代工业文明引发的人类与环境关系日渐突出使得其产生并且迅速得以发展.这是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是人类环境意识有史以来发展的最高阶段,体现了主客体的统一,人与环境的统一.

二、高中化学实验中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自从新课改以后,中学化学课本的编制和修订过程充分考虑了绿色化学原理,例如:限制了常见实验固体液体试剂取用的数量;删除了有害的实验气体如:硫化氢、苯磺酸等等的制备;科学介绍闻气体的方法;实验中遇到事故的紧急处理;试剂保存和使用的方法原则尤其是特殊的试剂;强调某些实验尾气的处理等等.新课改有益处也存在缺点,为了符合绿色化学观的发展要求,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实验以增强学生绿色化学观的培养.

首先,大力推行化学微型实验操作.简单的对常规实验进行缩微或者减量并不是这里所指的微型化学实验,实际的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在微型化条件下,重新设计和探索实验,旨在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得最多的化学信息目标.微型实验的两个显著特点是仪器装置微型化和试剂少量化,操作简单,药品节约,污染减少,是未来绿色实验发展的方向.同时还可以使用身边的废旧物或者自制的简单仪器进行一些实验,更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概念,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观.

其次,正确规范的进行实验操作.实验的操作规范务必严格进行,例如:称量药品、取用试剂、连接装置、倾倒废液废渣等等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要按照规范的要求操作,因为这样进行的实验,不仅对药品、试剂、能源节约了,而且实验发生事故的几率也减少了,自然污染也相对减少了.然后,寻找实验的仪器和药品的替代品.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员和教师要在实验结束时,将用过的各种废液如:酸类、碱类、盐类等等必须倒入指定的回收容器中,切勿私自随意倒弃.对于废弃物,要按照国标要求进行合理的处置或分解或中和或燃烧或循环利用等等.对于用后的金属片要循环利用交到指定的管理员手中.另外减少环境污染的另一种有效措施是加强对尾气的吸收和处理,这也是实现化学实验末端绿色化的要求.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6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对学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体制问题,缺乏针对性实验教材且课时过少。为此,我们应调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加强对实验的建设工作,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探究新型教学方法,以此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重要部分。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只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令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只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力的改革与完善,才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1.体制问题

健全的教学体制是教学质量的保障,而就目前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制度来说,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化学实验器材管理方面,存在着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在学生、教师人员的管理制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人员分工不合理,不能做到责任到人,出现推脱教学任务等状况。当体制存在问题时,必然会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缺乏相应的实验教材及器材

许多高中部门所选用的教材与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匹配度较低,不能完全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因此对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需要较多的实验硬件设备,但由于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或地区经济水平等问题,导致缺少教学所需教材与设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开展实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实验教学课时过少

大多数高中学校在分配化学实验教学课时都会安排较少的课时。由于对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只需要进行笔试,大大降低了教师和学生对动手实验的重视度,往往在实验教学中用教师实验或视频演示取代学生实验。这不利于加深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学校应当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对于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数量以及化学实验类型等化学实验教学要点的完善,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在人员管理制度方面,应当完善对教师的奖罚制度。当教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时,应当对教师进行适当的物质与精神奖励。反之,当教师工作懈怠,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时,也需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除了奖惩制度以外,还应当对工作分工做出明确的分配,避免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使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2.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实验教学

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学习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了解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在动手过程中真正学习到相应的化学知识。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的枯燥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在后期的实验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将化学实验步骤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播放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学生实验课堂的效率,是一种优质的教学方法。

3.探究新型教学方法

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除了按照教材对学生进行授课外,还可探究新型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方式是指,根据化学实验教学知识点,教师对学生进行课题布置,由学生自己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后再进行动手操作。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正确引导的作用,对于学生无法理解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引导解答。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在动手中学习,而不是一味地接受。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竞赛的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组成各自的小组,由教师给予实验题目,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竞赛。对于与标准结果最相近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此来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占据主动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实验教学目标。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7

在高中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把学生带进实验室进行化学实验是一件不明智的事情,因为学生在实验室中可能会因为粗心、浪费甚至贪玩等把化学仪器弄坏,甚至实验到最后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因此还不如在教室里安静听教师讲课。本文主要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究,在文中笔者将会仔细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制造的一系列问题,接下来笔者会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笔者将站在学生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两点要求:第一,降低眼界,以低视角来看待学生的不足;第二,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其为何会出错以及该怎样改进等。希望此文为当前在岗的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换位思考;具体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的实验环节,在这些实验环节中,首先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实验讲解与小提示,接下来学生才能走进化学实验室并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实验。作为一名高中生,应该具备充分的化学操作能力。但很多的调查发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并没有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实验活动,相反还制造了很多“意外事故”的发生,导致实验教学的效果微乎其微,本文主要探讨这一问题。

一、调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象,把握问题

一走进高中化学实验课堂,可以发现诸多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都表示否定态度。学生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但是一碰到化学实验器材,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小意外。根据笔者的相关调查,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不良问题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学生“破坏”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第一个步骤就是拿容器,很多学生在夹试管或者其他的化学仪器时,往往会手滑或者因为一些“小意外”打破试管或其他的化学仪器。虽然这些化学用具不是很昂贵,但在每一次的实验中面对学生的失手,教师的不满也会随之而加剧。第二,学生的“浪费”现象。学生在进行真正的化学实验之前,还需要融入一些化学液体或者化学粉末、固体颗粒等物质,很多教师表示,学生在提取化学用品时习惯“铺张浪费”,例如用试管滴取浓硫酸或者氢氧化钠等液体时,教师一开始明明已经说好滴加少量即可,很多学生还是大手大脚地滴取液体,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三,实验室“狼藉”现象。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化学实验操作,因此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学生也容易出现制造一些狼藉现象。第四,学生“不自信”现象。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往往还会出现迟疑、犹豫现象。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已经说不会有危险之类的保证,但是学生还是不肯动手进行实验,有些学生畏手畏脚的进行实验反而会弄巧成拙制造“真意外”。

二、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出现问题的原因

对于以上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笔者认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学生缺乏化学实验训练

一般来说,学生在小学、初中接触的化学实验应该是非常少的。很多学生初中的时候虽然也接触了化学知识,了解一些化学仪器,但是真正的动手操作非常少,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操作中,由于实验流程及实验操作的不熟悉,学生很容易出现摔坏仪器、倒多化学药品等现象。

(二)学生对化学仪器、药品心存恐惧

在真正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一些药品或者实验操作是十分害怕的,例如学生在倒浓硫酸的时候,大部分都会害怕硫酸不小心滴到皮肤上造成毁容;还有例如要用酒精灯燃烧装有液体的试管时,很多学生害怕试管爆炸或者液体沸腾往外飞溅等,因此在实验过程中畏首畏尾,不敢动手。

(三)化学实验操作相关要点多

在真正的化学实验操作中,学生顾虑的事情实在是很多,例如夹试管、滴取化学药品、放置实验装置以及动手进行实验等。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既需要看护好试管,同时还要注意酒精灯的火力大小问题,同时还要想着夹化学药品等,这些繁杂的事情一下子全部降临学生身上,学生可能会顾暇不及,最后造成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降低眼界、换位思考———教师调整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

面对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不良问题,经过认真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两方面的改进:

(一)教师降低眼界,认清学生化学实验水平

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其化学专业水平一定是非常高的,而且化学实验操作能力也是非常熟练,但是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心理方面的调整。首先,教师不应该认为高中生就具备很高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应该全面看清学生的水平。有些学生的理论学习可能确实很强,但是操作能力不一定很好。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先前缺乏化学实验操作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初学者。在接下来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详细、耐心地给学生讲实验操作步骤,提醒学生不能做的危险事项等,在学生面临错误时,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加以指责。

(二)教师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设计化学实验活动环节

要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教师还需学会换位思考。首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就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尽可能详细地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以及一些小技巧等等;接下来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细心观察学生的实验,当发现学生错误操作时要及时予以指导;最后,当学生确实不小心犯错或者实验没有达到实验要求时,教师也应该认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要求学生有所改进。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能会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有很多的不良问题,面对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教师应该秉承着耐心、宽心与包容心,把自己的眼光与要求放低一些,理解学生犯下的错误。当然,教师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从学生角度思考化学实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该怎样解决等,真正地理解学生,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作者:冯玉德 单位:陇南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文利.降低眼界,换位思考———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21:156-157

高中化学实验范文8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策略探索

高中化学课程的实验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的优化和调整工作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应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成为完善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捷径。教师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策划和运用过程中倾注更多精力,不但可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实验探究体验,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化学实验技能得到有效的锤炼和强化。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教改工作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展开积极探索,为化学实验教学树立明确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发展导向,从而助力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和创新意识。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

教师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中积极探索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性实验学习机会,也能破除以往滞后的化学实验教学弊病,使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全方位的涵养。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可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突出实验课程在化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优化高中化学教学结构。以往实验课程在高中化学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教师侧重于精讲化学概念知识,省略了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探究的步骤,致使学生丧失了发展科学精神及实验能力的机会。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显著的价值,就是可以提升化学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从而弥补高中化学教学结构上存在的缺陷,为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创一片坦途。第二,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的积极情绪反应。在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课堂角色定位居于边缘,缺乏自主性的化学实验探索空间,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地释放科学思维,参与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兴趣也不够浓厚。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师生课堂角色定位做出了有效的翻转,不但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能使学生对参与化学实验探究产生自发的积极情绪反应,从而为化学实验课程目标的顺利突破提供有力的保障。第三,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可启迪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引领其自主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新课改主张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传统的程式化教学手段显然达不到这一指标。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追求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启发和培养,强调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探究技能。教师着力落实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引领学生自主开展化学实验活动,还能兼顾学生科学思维及科研精神的构建和完善,全面拓宽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

二、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创设多媒体实验导入情境,点燃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

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导入环节,建议教师为学生加强创设多媒体实验导入情境。多媒体情境不但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而且可以较为直观、生动地为学生引出化学实验探究课题,从而提升学生化学抽象思维和直观想象能力的发散效率,点燃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探究的热情。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应该从两个步骤入手执行。一是,教师应该将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课题关联学生的日常生活,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蕴含课程关键知识节点的化学现象,如教师可以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搜索并下载与化学实验现象相关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合作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生活中其他类似的物质变化规律现象,初步唤醒学生对化学实验课题的体验感和亲近感。二是,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多媒体实验导入情境时,还应该侧重于为学生直观展示化学物质或场景的运行机理、功能划分和复杂结构,如在开展一些危险性实验、高成本实验或者微观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借助逼真的化学三维立体模型、微视频资料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所需的仪器、药品以及操作使用方法,初步呈现实验探究过程中化学物质的运行机理和结构,使学生在后续真实操作中的探究效果更好。

(二)设计探究式实验问题,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以往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时,通常只是带领学生进行程式化的实验操作,并没有关注到学生科学思维和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需求。事实证明,这种实验教学法取得的成果并不尽如人意,学生思维能力、质疑和释疑能力的发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化学实验课堂也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应用问题导学法是提高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有效性的捷径,教师基于高中生特有的猎奇心理倾向,为学生凝练核心性、探究式实验问题,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和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对化学实验结论做出合理的设想;二来也能驱动学生科学思维的迸射和发展,强化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培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完善学生的实验探究、推理论证以及模型认知素养。化学探究式实验问题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设计具有启发作用和导思作用的问题,同时搭配相关的实物场景演示。如在探究某种化学物质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和该物质相关的生活物品和材料,在课堂上实施实景演示,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演示情景中产生了什么物质或气体吗?怎样收集这种物质和气体?用什么方法来检验?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分析、解答问题,初步锻炼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的问题意识与合作释疑能力。二是,教师所设计和提出的化学实验探究问题,应该和学生的化学实验结论猜想以及化学实验方案的制订相衔接。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有趣的化学现象后,就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大家能猜一猜这种现象产生的化学原理是什么吗?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这种原理吗?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合作形式互动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先引导学生分析化学现象中潜藏的科学原理,再根据原理启发学生得出合理的结论猜想,并鼓励学生尝试自主设计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小组和小组之间也应该互动交流,互相借鉴可靠的方案设计思路,使化学实验探究方案得到有效完善,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以及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1]。

(三)提供完整的实验指导方案,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开展化学实验

学生在初步设计制订化学实验探究计划之后,由于对实验课题缺乏整体的认识,探究计划中必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细节,教师作为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运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应当发挥教学主导的职能,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实验指导方案,再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开展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实验探究的主体性,也能帮助学生跟随实验指导方案开展更高质量的化学实验学习活动,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验探究、自主学习,以及协同配合等能力。具体的策略实施路径和方法主要有两条。一是,教师应该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探究方案基础上,针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和优化,前提是不改变学生原有的实验流程和探究思路框架。如在收集和检验某种化学气体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学生的实验猜想以及探究流程方法的设计都很合理,但是在实验探究方案中并未明确所需仪器和药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教师在实施方案优化时,可以补齐方案中缺失的化学品安全使用知识,增添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内容,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使学生能够更安全地参与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二是,在学生自主合作开展化学实验探究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学生严格按照预设实验方案进行规范操作。如在连接实验仪器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方案中规划的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五个步骤连接好实验仪器,然后仔细检查实验仪器和装置各部分的气密性。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合作进行装药品、排除杂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等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动交流,一边观察一边完整记录实验现象,为后续结论分析提供可靠依据。

(四)教师巡视进行思维点拨,把控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方向

虽然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和运用,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教师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仍然不能偏废,部分学生虽然能够根据实验探究指导方案走完实验流程,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散可能跟不上,这个根本矛盾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中关键知识节点的理解就会浮于表面,从而导致学生陷入非理性的化学实验探究误区,造成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思维层面的缺陷。在具体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应该适度介入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通过流动巡视对学生进行思维点拨和探究方法指导。如某项化学实验探究现象不明显时,教师就可以点拨学生变换实验中的某个条件或者化学品用量,增设实验对比组,引导学生开展差异性比较分析,深化学生对实验现象以及某种因素和实验对象关系的认知。再或者,在一些有机物制备的化学实验探究中,如果是两种有机物参加的可逆反应,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考虑添加一些廉价的有机物,提高另外一种有机物的转化率和产出率,帮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更好地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五)加强指导实验现象观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思维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之一,同时也是教师探索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过程中所要重点发展的思维能力要素。观察环节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教师合理利用实验观察环节,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变化现象,也能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思维,从而使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紧扣化学核心素养构建目标[2]。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结合化学实验探究记录开展实验现象观察,也可以应用信息化摄录工具拍摄记录实验现象,方便学生反复观察和研究化学实验现象。再或者,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现象观察时,还应该确定采用多长的时间间隔进行观察,以及记录实验现象应该采用哪些指标作为变化的标志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整理,如数据表格、扇形统计图,等等,为后续结论分析和确定提供依据。

(六)交流展示实验探究成果,集体构建化学模型和实验结论

学生以对化学实验结果的猜想开展实验探究式学习,那么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重点,最终势必要回扣到对实验猜想的验证上。基于此,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应该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实验探究成果,引导学生集体构建化学模型和实验结论,一来可以打造交互式的实验探究环境,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生成完整的化学知识技能和实验探索经验;二来也能把握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点,夯实学生的实验探究、推理论证和模型认知能力。在具体的策略实施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各个实验小组轮流展示化学实验成果、交流反馈实验探究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梳理和归纳总结生成实验结论,再将实验结论代入之前的实验猜想,验证两者是否一致。如在性质类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的数据记录,根据物质结构推理出该物质所属类别和基本的化学性质,然后进一步分析该物质的特殊性和独有性质,最后将得出的结论代入到最初的实验猜想,对比、检验实验结论和实验猜想,以及预期的实验现象是否相符,如果相符就证明猜想和假设成立,如果不相符就证明猜想和假设不成立,从而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法推理论证假设猜想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实事求是的理性科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