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论文范例

税收论文

税收论文范文1

(一)搜集相关信息

信息是包括税收筹划在内一系列生产经营决策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筹划方案,并科学设计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从税收筹划的客观要求来看,这一阶段需要搜集的信息既包括与税收相关的政策信息和经济信息,如涉及企业各税种的具体规定特别是税收优惠规定、各税种之间的相关性、税收征纳程序和税务行政制度、涉税风险、税收环境的变化趋势等内容,又包括企业自身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状况、财务状况以及对风险的态度等。

(二)明确筹划目标

尽管一般认为企业开展税收筹划的直接目标是为了减轻税负,但除此之外,其往往同时还拥有财务、生产经营以及社会效益等多重目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税收筹划的目标也可以有所不同。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目标,不仅决定了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范围和方向,也决定了其要达到的税负状态、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状况。因此,税收筹划的目标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的税收筹划目标需要不同的筹划决策,必然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状况带来不同的影响。

(三)制定备选方案并比较分析

在税收筹划目标确定之后,企业接下来要依据筹划目标和搜集到的信息,设计出若干套税收筹划的具体方案。针对这些提出的备选方案,企业要对其进行合法性分析、合理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在各个方案的收益、风险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权衡,最终确定最优筹划方案。

(四)方案的实施

在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选出最优筹划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这一选出的方案,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

二、税收筹划战略管理理念

在市场形势千变万化、税收政策错综复杂的背景下,随着企业现代经营理念的逐步建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便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不时之需。本质上,将战略管理思想引入到企业税收筹划活动,实际上是将全局观念、长远发展观念和动态管理的观念融入税收筹划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筹划行为置于一个可控制的框架内,以使其执行力度得到更为充分的保证,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筹划效率。具体而言,与一般的税收筹划程序相比,战略管理理念可以为企业的税收筹划指明长期、而非短期的发展方向,使整个筹划系统的目的更加明确;可以将企业税收筹划的总体目标转换为企业各部门要达到的具体业绩标准,从而建立起税收筹划总目标与各阶段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有效作用机制,激励各要素为实现目标而努力;通过制定筹划战略,将税收筹划活动置于管理学范畴内进行有效控制,并高效地实施和执行选择的筹划战略;通过评价企业的筹划结果,采取完整性措施,可使企业根据实际的经营情况、变化的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调整企业的筹划战略发展方向、目标体系以及企业战略的执行。从可行性来看,将战略管理理念引入税收筹划也更具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因为,税收筹划本身就是战略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项内容,税收筹划涵盖的范围较企业战略狭窄,关心的主题也较企业战略单纯,但税收筹划在许多方面仍具有企业战略的一般特征。从根本上说,企业战略才是税收筹划的决定性因素,企业的税收筹划必须考虑到其总体战略的要求。因此,虽然战略管理程序中各步骤的内容在税收筹划中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战略管理的理念和基本思路对于税收筹划来说却仍然是适用的。

三、税收筹划战略管理体系构建

(一)战略分析阶段

在战略分析阶段,企业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税收筹划的内外环境,为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

(1)税收筹划的外部环境。

通常可以分为一般环境和直接环境两部分。税收筹划一般环境主要从宏观方面间接地对企业的资金流动产生影响,主要包括政治法律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因素、技术环境因素以及自然物质环境因素等内容;税收筹划直接环境体现了一般环境因素在某一领域里的综合作用,对于企业当前和今后的应纳税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包括产业环境因素、竞争环境因素、金融环境因素等内容。

(2)税收筹划的内部环境。

主要是指决定或影响企业税收筹划的内部条件,是税收筹划决策制订的内在依据和实施的基础。相对于外部环境来说,企业内部环境具有稳定性和可控制性的特点。同时,不同企业的性质不同,内部环境也是不同的,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税收筹划来说,一般可分为组织、人事、生产、营销和其他因素等五个方面。从税收筹划内外环境的作用来看,内部环境是决定税收筹划的内因,如果缺乏一定的企业内部环境,要制定一个良好的税收筹划方案并加以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通过研究分析税收筹划内外环境,可以明晰这些因素对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同时发现企业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优势与劣势,最终为制定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战略选择阶段

以战略分析为基础,企业要制定可供选择的筹划战略并进行筛选。这一过程包括提出备选战略方案、战略评估和最终选择将要被实施的战略。税收筹划的战略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专业的税收筹划知识进行判断。从管理学角度看,税收筹划战略选择的标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适用性标准、可行性标准和可接受性标准。

(1)适用性标准。

这一标准主要用来评估备选筹划方案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筹划环境的适应程度。备选筹划方案通常是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反过来也完全适用于现实环境。进一步而言,即使备选方案与当前环境相适应,其也未必与即将发生的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用适用性标准来检验备选方案十分必要。

(2)可行性标准。

即使备选筹划方案在设计上完美无缺,也必须考虑到其现实的可行性,考虑到企业及相关利益者的接受能力:一旦备选筹划方案距离企业实际太远或者超出了企业的承受能力,该方案也是不可行的。比如,在企业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即使组建新企业的筹划方案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也因无法实施的而不能成为最佳方案。

(3)可接受性标准。

这一标准与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密切相关。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着不同的期望,他们各自偏爱并愿意接受的战略方案通常都会是不相同的。企业所选定的筹划方案能否被良好地实施与该方案能满足谁的期望有相当关系。比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某项筹划方案可能会降低其税负,但同时也可能降低其税后利润,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这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许并不是一个可接受的信号,而公司出于稳定股价的考虑,很可能不会采纳这一筹划方案。

(三)战略实施(控制)阶段

税收筹划的战略实施是将已选筹划方案付诸实施的行动阶段。筹划方案在实施之前只是存在于纸面上或者人们头脑中的理论性的计划,其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许多在制订和选择方案时未估计到或者不可能完全估计到的问题,比如税收环境的变化等。这些问题有可能给税收筹划带来风险。从这个角度看,这个阶段实际上也是对税收筹划的风险进行重点控制的过程。在这一阶段,企业需要遵循适度合理、灵活性和统一领导三个基本的原则。

(1)适度合理原则。

一方面,由于在筹划方案制定和选择的过程中信息、决策时限以及认识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加之方案实施过程中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既定的筹划方案在现实中往往不可能完全实现;另一方面,筹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也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执行过程,在必要的时候它还需要执行人员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创造。因此,在筹划方案实施过程中,其中的某些内容或特征有可能发生改变,但总的来看,其只要不妨碍总体目标及战略的实现,就是合理的。

(2)灵活性原则。

企业的内外环境是筹划方案形成的基础,因此,在既定筹划方案实施的过程中,一旦内外环境发生重大的变化,筹划方案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是灵活性原则。这一原则的关键在于如何掌握环境变化的程度,如果当环境发生并不重要的变化时就修改了原定的筹划方案,往往会带来消极后果,最终只会一事无成;但如果环境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然坚持实施既定的方案,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而招致损失。为此,企业对外要及时关注宏观政策尤其是税收政策法规的发展动态,对内要谨慎处理企业的重大事项,通过设置替代性的筹划方案、及时改变原有方案的内容等方式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3)统一领导原则。

税收论文范文2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创历史新低,研究如何缓解宏观经济形势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激活资本市场和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刻不容缓。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三大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未来政策重心应加大降成本和补短板”,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大规模地降低微观主体的成本”。股权融资是上市公司对外融资的重要方式,而且由于特殊的制度环境因素,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权融资偏好现象。权益资本成本是影响资本市场规模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是企业选择投融资方式的重要参考指标,是解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融资难贵”“降成本”问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均放缓的情况下,研究哪些因素对权益资本成本存在影响,对于缓解融资压力,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资本市场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税收规避指的是企业为减轻税务负担而选择的一种税收筹划行为,可以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增加企业的现金,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LanisandRichardson,2011)。企业进行税收规避将本应用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部分收益保留了下来,其在增加企业税后利润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因素会对企业的投融资等活动产生影响,由此企业税收规避程度的不同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进而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剧委托问题。企业进行税收规避活动通常会选择复杂且隐蔽的交易来掩饰,这将使得财务信息的质量降低,噪声增加(刘行和叶康涛,2014;姚立杰等,2018)。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投资者在难以保障自身权益的情况下会提高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进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成本;第二,提高企业风险。风险管理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对所要投资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控制投资风险,如果企业采取激进的税收规避行为,那么其受到税收征管机关惩处的风险也会相应提高,一旦避税行为被披露,企业除了补缴税款还得额外交纳高额罚金。此外,企业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也会损害其声誉,进而影响客户的购买意愿,而这些都将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绩效。随着税收规避程度的提高,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将会持更加小心谨慎的态度。企业面临的风险提高,其经营绩效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成本;第三,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的避税活动多贯穿于采购、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进行税收规避时不仅需要管理层做出避税的具体决策,还需要会计和税务等部门的积极配合(陈骏和徐玉德,2015)。在税收规避过程中将加大企业串通舞弊的可能性,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尤其是激进的避税行为会对企业造成扭曲效应,导致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从而影响经营绩效,进而提高了权益资本成本。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假设1:企业税收规避程度与其权益资本成本呈正相关关系,即税收规避提高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假设2:经营绩效可能是税收规避影响权益资本成本的中介变量之一,即较高程度的税收规避通过降低企业经营绩效进而使得权益资本成本增加。由于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和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在风险偏好、持有目的和投资偏好及投资期限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并非所有机构投资者都能积极主动地监督管理被投资企业(王新红等,2018;夏芸和玉琦彤,2018)。首先,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效应存在差异。稳定性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期限较长,持股比例较高,更看重企业未来价值的增长和长期收益,更有意愿和机会关注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促进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而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多为短期持股,倾向于短期获取收益,既无能力也缺乏动力对管理层进行监督管理,使得管理层有机会操纵会计数据。因此,对比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规范公司治理的作用更显著,降低了管理层借助税收规避以攫取私利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委托问题,从而弱化了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其次,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信息披露程度存在不同影响(杨棉之等,2016)。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可借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激励,引导企业自愿进行信息披露,而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升更容易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从而降低了企业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具有明显的投机性,易与管理层合谋以期利用信息优势从股价波动中获利(夏宁和杨硕,2018)。随着企业进行更多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企业税收规避导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得以降低,进而降低了权益资本成本,故稳定性机构投资者较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弱化了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最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不同影响。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长期持有股票以获得长久的收益,更注重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了企业绩效。而对于交易性投资者而言,其更重视短期收益反而忽视了企业的未来收益,管理层为迎合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将未来绩效计入本期绩效以防交易性机构投资者因企业短期绩效差而抽离资金,虽然从短期看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良好,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相较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更能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抑制激进避税行为,进而弱化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正相关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假设3:相较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稳定性机构投资者会弱化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择沪深A股2008~2015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如下处理:①删除金融行业上市公司;②剔除ST和*ST类公司;③剔除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④剔除权益资本成本计算异常的公司(合理的权益资本成本应该介于0~1之间);⑤实际所得税率小于0或大于1时分别用0和1替代。为避免异常值的干扰,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水平的Winsorize处理,最后得到有效观测值5334个。本文所需数据均来源于CSMAR和Wind数据库,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采用Excel和Stata14.0。

(二)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1.变量定义

(1)权益资本成本

有关权益资本成本的测量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结论,常见的有CAPM模型、GLS模型、OJ模型、ES模型、PEG模型与MPEG模型等。本文借鉴OhlsonandJuettner-Nauroth(2005)采用OJ模型估算权益资本成本。选择该模型的原因有三:第一,此模型不需要估计账面价值与净资产收益率,并考虑了盈利短期增长率与长期增长率因素对模型的影响,避免了干净盈余假设,其适用性更强,实践价值更大;第二,模型仅仅需要预测未来一年的股利,而不需要预测较多期的股利,同时也无需对股利政策做出相应限定,相对其他模型而言,其估算过程较简单;第三,OJ模型的测度结果与风险因素高度正相关,且OJ模型更符合我国资本市场特征(张军华,2013)。由于缺乏分析师盈利预测的数据,本文采用样本的实际每股收益增长作为预期的短期增长率,长期增长率y为当年的通货膨胀率。

(2)企业税收规避

由于避税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衡量税收规避程度的方法。国外学者大多采用实际所得税率衡量企业的避税情况,其值越低表示企业避税程度越高。与国外税收政策不同,我国不同行业和地区的企业税收优惠程度存在差异,从而各企业的名义税率不尽相同,导致各企业间存在不可比性,使得其实际税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避税情况(吴联生,2009)。因此,本文考虑了我国的制度背景,借鉴王静和张天西(2017)等人的做法,将名义税率纳入考虑范围,以“会计—税收差异”即“名义税率-实际所得税率”衡量企业税收规避程度(ETR),该度量方法能够较为准确的衡量企业税收规避程度的大小,其值越大则企业税收规避程度越严重。其中,实际所得税率等于当期所得税费用除以会计税前利润总额,而当期所得税费用为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差额。

(3)机构投资者异质性

关于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度量,本文参考牛建波(2013)、张长海(2019)等人的计算方法,从时间和行业两个方面测度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具体方法如式(3)和式(4)所示。其中,Invhit为i公司第t年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Sdit为i公司前五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标准差。Medianij(Sdij)为i公司第t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该公司前五年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标准差两者比值的年度、行业中位数。Stableit为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虚拟变量,Stableit为1时表示稳定性机构投资者,Stableit为0时表示交易性机构投资者。

(4)控制变量

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对本文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参照已有文献(胡晓等,2017;AtulGupta,2018)控制了一些对权益资本成本有影响的因素。具体包括企业规模(Size)、企业成长性(Growth)、财务杠杆(Lev)、β系数(Beta)、资产周转率(Tat)和企业账面市值比(BM)。此外,还控制了行业哑变量(Industry)和年份哑变量(Year),具体变量定义见表1。

2.模型构建

其中,模型(5)是检验企业税收规避与其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模型(6)和模型(7)是在模型(5)的基础上参考温忠麟等(2004)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并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处理后的变量用“c_变量”表示),以检验税收规避是否通过影响企业经营绩效进而影响了权益资本成本。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是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2可知,权益资本成本(koj)的均值为0.136,最小值为0.019,最大值为0.52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有着较大差距,这主要是由市场以及各公司的具体情况决定的。企业税收规避衡量指标(ETR)的中位数0.005大于其均值0.001,表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实际税率均小于名义税率,说明除税收优惠外激进的避税行为也是导致实际税率小于名义税率的重要因素,企业税收规避对于我国上市公司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机构投资者异质性(Stable)的标准差较大,为0.459,机构投资者的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我国资本市场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可知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低于0.7,表明回归模型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其中,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相关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时,税收规避程度越高的公司其权益资本成本越高,初步验证了假设1。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税收规避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机构投资者的引入能明显抑制企业的避税活动,且稳定性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更明显。

(三)回归结果分析

表3中的第(1)列是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结果,在控制相关变量后,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系数为0.020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随着企业避税程度的提高,权益资本成本也相应增加,从而验证了假设1。为了检验企业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关系是否因为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而存在差异,本文按照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虚拟变量(Stable)将其分为交易性机构投资者(Stable=0)和稳定性机构投资者(Stable=1)。其中,表3第(2)列说明当机构投资者为交易性机构投资者时,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当机构投资者为稳定性机构投资者时,税收规避和权益资本成本间的正相关关系变得不显著,说明与交易性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性机构投资者弱化了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假设3。表4第(2)列的结果说明税收规避与企业经营绩效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税收规避降低了企业经营绩效。表4第(3)列的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中介变量(经营绩效)的影响后,税收规避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回归系数仍然显著,且与表4第(1)列的回归系数相比其值变小,表明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中经营绩效至少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税收规避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经营绩效,从而提高其权益资本成本,因而验证了假设2。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第一,为排除解释变量度量方法的选择差异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本文参考施汉忠等(2019)的做法,以“名义税率-当期所得税费用/EBIT”作为税收规避的衡量指标(ETR2)进行回归,结果①发现企业避税程度越高,其权益资本成本越高,结论与前文相同。第二,采用ES模型计算出的权益资本成本重新进行回归检验,结果发现企业避税程度与其权益资本成本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结论与前文保持一致。第三,为排除内生性问题对结论的影响,本文参考徐珊和黄健柏(2015)选取工具变量的方法,选择行业年度企业税收规避程度均值作为工具变量,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内生性检验。对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发现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税收规避与权益资本成本仍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的结论依然稳健。

五、结论与启示

税收论文范文3

(一)扬中市整体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扬中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2010年为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分别增长41.3%、30%。粮食生产连续7年实现丰产丰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6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专业合作社57家。工业经济加速增长,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4.5亿元,利税53.8亿元,增加值142.5亿元,分别增长25.6%、24.1%和17%。从居民收入的角度看:扬中市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差距较大,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发展落后地区农民收入,2008年调查资料先进地区农民人均收入13650元比落后地区人均收入高出6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18427元,是我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82倍。

(二)扬中市税源结构的特点

从税收总量分析,增值税一直是主体收入税种,?年共入库增值税?万元,占收入总量的?%。其他税种占比情况为?%。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税收比重增强,经济税源向第二产业集中。从行业类别看,行业税收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国税收入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从经济类型看,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税务登记在册的国有企业?户,税收收入占?%,股份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税收占收入总量的?%。从区域收入结构看,经济税源集中于市区,占收入总量的?%。分析扬中市的税收源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扬中市的税收主要市增值税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商业等传统产业仍然是主导,税收结构总体上较为单一。同时,税收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反映扬中市的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折射出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力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薄弱。同时,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当前的扬中市农业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对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的扬中农民收入结构中,来自农业本身的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来自于多种经营与各种非农业收入,这反映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也反映扬中农村经济本身发展的力度不够。以上分析说明:扬中市的税收结构对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空间还很大,农业缺乏投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政府、社会、农民自身对农业投入均显不足,亟待我们进一步出台新的惠农政策,护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度。

二、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家税收惠农政策简介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文件,对三农的税收进行了减免等,2004年出台问题对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提高了个人、个体工商户和销售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几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实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创举。2008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对扬中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税务机关的积极主动努力下,扬中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化农业发展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大力开展,新增设施栽培面积快速增加,“扬中河豚”、“扬中江蟹”、高效渔业、休闲渔业、名贵鱼养殖基地、浩顺鱼鳖混养基地等逐步成为全省品牌。农业规模经营得到发展,“订单农业”模式逐步建立,一些龙头型企业快速崛起,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走上了技术型科研型发展的道路。这些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度支持。税务部门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还表现在对税收政策的宣传与咨询工作,他们让税收政策进农村,让农民了解税收政策及其办理程序,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惠农政策的利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优惠政策引导下,部分农民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新兴高效农业得到初步发展,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得到加强,一些城市居民也积极投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去。在国家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多元化带来了收入的多元化趋势。当前农民的单一的收入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形成了由家庭种养收入、二、三产业经济收入、务工工资收入及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构成的多元化收入格局。这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提升,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农业投入的增加。

三、从地方税收角度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区域外资金投资三农

当前,农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投入资金,政府、社会与农民都缺乏投入能力与积极性,严重制约三农发展。未来,应该通过制定一些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提供信息和各种便利,鼓励这些区域外的企业与个人投身到扬中市的三农建设中,让他们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兴农业发展、农业深加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升级。在提升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可以为城市资本转移提供更多的渠道,大大拓展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除传统的减免税优惠外,还可以创新税收优惠方式,通过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方式,辅之以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成本补偿、组织创新等,鼓励和引导区域外、产业外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

政府除了要积极吸引境外资金以外,还应该经济鼓励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这才是治本之策。为此,扬中的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农民投资三农产业给予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激励农民投资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行税收优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鼓励并促使生产资料供应商降低对农民的生产资料供应成本,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另外,要在农民的小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如住房等,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护持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后劲。在鼓励农民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消费,一方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如采取城市反哺农业的方法,在电网改造、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城乡居民双向流动

城乡居民之间的流动是呈现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整合优化的良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落实税收政策,让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再就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并带动农村发展;可以让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改造,实现再就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例如:让城市居民带资金、技术下乡创业,既可以实行减税、免税的优惠,也可以抵免其原在城镇缴纳的工商税收等,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税收论文范文4

1.会计核算执行力度不够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就会改变企业原有的分散管理资金的现状,从而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是,由于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很不健全,主要是我国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收支并没有全部纳入核算管理,导致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不力,进而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

2.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我国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执行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工作,即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一定的控制,但是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的。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还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转为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也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之中的主要问题。

3.不同企业会计核算不统一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不同企业的会计工作不统一,在会计核算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有的企业在实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的支配权并没有改变,但是各财务审批事项是由单位负责人来进行,这样资金就会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然而,由于现在企业的会计制度都比较的落后,并且原始的会计制度就不统一,这样就导致会计核算的过程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进而就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出现。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税收制度对会计核算还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主要是它的执行体系还不够完整,并且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所以,这种税收制度也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有关财务方面的完整信息。因此,为了满足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实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在需求上也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的会计税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企业中进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已经是势在必行,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

1.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

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首先应该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第一,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建设。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分类,对财务资金再次进行设计和分类,进而对财务资金进行统一分类。当然,财务统一收支结算的模式应该以企业的总收支分类为基本依据,建立财务资金支付体系。但是,这种会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财务分散模式下的会计账目无法进行有机整合的问题。第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效率。目前,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进而将财务数据库系统和相关的应用服务程序紧密相连。同时,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会计科目进行批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终端的数据共享,从而加强现行税收制度下结算的高效运行。

2.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人员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结算的会计人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需要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及人力资源配置,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吸引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然后,可以根据职位的要求将会计人才进行有效的分配,以促进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运行。第二,划分人力资本级别,铺设晋升道路。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是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模式,结算中心的性质决定了现行税收制度下管理人员职位等级的划分。第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结算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良好的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还能够让会计人员全面的接触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较快地熟悉预算、核算、结算、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

3.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企业还应该实行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第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对于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而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应该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而能够增强原始会计凭证的完整性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现代的会计信息取得、存储、传输等功能都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企业会计结算中心还应该加强实行电子账务加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计算、分类和检查等处理。其次,强化数据存储和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等风险。最后,优化数据的传输方式,防止会计信息数据被修改。

四、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1.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提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就要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进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一般需要包含所有部门的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主要是将各类不同的各项资金核算在该企业的年度预算之中。因此,要进一步贯彻和执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标准,为提前会计核算做好准备。通过提前会计核算,可以使核算细化到各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具体的项目,从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行。

2.转变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实行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转变传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进而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的支付和会计核算。当然,这不仅仅是记账的职能,更应该是具有核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的职能。通过核算各个企业部门的会计预算情况,可以监管和控制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进度。还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事前控制,会计在收到部门核算的支付申请后,应该及时确认相关信息,然后才进行支付。因此,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观念,真正做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3.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因此,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监督制度等。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

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为了避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重复现象,进而提高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要求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会计核算方式,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加强对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因此,现行的税收制度下的企业核算要求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五、总结

税收论文范文5

1.会计核算执行力度不够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就会改变企业原有的分散管理资金的现状,从而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集中收付。但是,由于企业的会计制度还很不健全,主要是我国企业各个部门的资金收支并没有全部纳入核算管理,导致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不力,进而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力度不够。

2.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我国的政府部门并没有执行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监控工作,即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有一定的控制,但是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的。有关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还是以事后监督为主,没有转为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监控。因此,我国政府部门没有做好对企业会计核算的控制工作也是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之中的主要问题。

3.不同企业会计核算不统一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不同企业的会计工作不统一,在会计核算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有的企业在实行会计核算的时候,虽然预算单位对资金的支配权并没有改变,但是各财务审批事项是由单位负责人来进行,这样资金就会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会计核算中心就应该对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然而,由于现在企业的会计制度都比较的落后,并且原始的会计制度就不统一,这样就导致会计核算的过程执行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进而就导致企业的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出现。

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税收制度对会计核算还具有一定的限制性。主要是它的执行体系还不够完整,并且不能够真正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不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所以,这种税收制度也不利于真实地反映企业有关财务方面的完整信息。因此,为了满足我国企业会计核算的发展,实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就显得很有必要。同时,在需求上也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的会计税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企业中进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已经是势在必行,并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模式

1.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

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首先应该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账目管理。第一,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建设。会计工作人员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收支进行分类,对财务资金再次进行设计和分类,进而对财务资金进行统一分类。当然,财务统一收支结算的模式应该以企业的总收支分类为基本依据,建立财务资金支付体系。但是,这种会计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财务分散模式下的会计账目无法进行有机整合的问题。第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效率。目前,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已经实现了网络化、标准化和数字化,进而将财务数据库系统和相关的应用服务程序紧密相连。同时,财务管理软件能够对会计科目进行批处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终端的数据共享,从而加强现行税收制度下结算的高效运行。

2.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人员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结算的会计人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而需要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一,加强人力资本开发及人力资源配置,选拔优秀人才。企业应该加强人力资本的开发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吸引综合素质更高的会计人才。然后,可以根据职位的要求将会计人才进行有效的分配,以促进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运行。第二,划分人力资本级别,铺设晋升道路。企业的财务结算中心是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运行模式,结算中心的性质决定了现行税收制度下管理人员职位等级的划分。第三,建立岗位轮换制度,防范财务风险。为了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结算体系的有效运行,企业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制度。良好的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还能够让会计人员全面的接触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结算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较快地熟悉预算、核算、结算、资产管理等业务流程。

3.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企业还应该实行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档案管理。第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对于企业的会计结算中心而言,增强原始凭证的完整性应该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从而能够增强原始会计凭证的完整性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尤其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现代的会计信息取得、存储、传输等功能都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也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第二,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企业会计结算中心还应该加强实行电子账务加工,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首先,加强对会计信息的计算、分类和检查等处理。其次,强化数据存储和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等风险。最后,优化数据的传输方式,防止会计信息数据被修改。

四、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1.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

提高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首先就要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进而细化部门预算编制。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核算一般需要包含所有部门的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主要是将各类不同的各项资金核算在该企业的年度预算之中。因此,要进一步贯彻和执行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制定出科学且符合实际的标准,为提前会计核算做好准备。通过提前会计核算,可以使核算细化到各个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具体的项目,从而提高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强化企业会计核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现行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行。

2.转变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实行企业会计核算,应该转变传统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进而促进会计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目前,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资金的支付和会计核算。当然,这不仅仅是记账的职能,更应该是具有核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的职能。通过核算各个企业部门的会计预算情况,可以监管和控制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进度。还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事前控制,会计在收到部门核算的支付申请后,应该及时确认相关信息,然后才进行支付。因此,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中心要彻底的改变传统的观念,真正做到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3.建立健全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还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有效的管理必须要有健全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因此,要求企业会计核算中心的管理人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包括人事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监督制度等。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心内部管理制度对于实现现行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4.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

在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为了避免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重复现象,进而提高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要求企业必须采取适当的会计核算方式,从而更加真实有效地反映企业的成本管理。同时,加强对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企业成本的控制,从而促进企业现行的税收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科学化发展。因此,现行的税收制度下的企业核算要求加强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五、总结

税收论文范文6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和评估离不开税收筹划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包括税收负担。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才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2]。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才能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才能使企业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企业税收筹划是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内容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主要包括筹资决策、投资决策、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分配决策四个部分[3]。这些决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税收的影响,不考虑税收的决策不能算是英明的决策,所以税收筹划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决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三)税收筹划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获利能力,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企业在提升收入的同时,财务管理也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成本,其中成本包括企业的税收。税收负担的降低,只有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进行科学的税收筹划,选择最佳的纳税方案来降低税收负担,才符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才是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途径[4]。其次,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有利于企业和国家长期利益的增长,要理顺企业和国家的分配关系,企业只有通过科学的税收筹划,才能保证企业在获取最大的税收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才能使企业财务分配政策保持动态平衡,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税收筹划刚刚起步,以下试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税收筹划意识淡薄

税收筹划在我国起步较晚税务机关的依法治税水平和全社会的纳税意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导致征纳双方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了解不够,税收筹划没有被普遍正确认识。另外,个别企业对税收筹划不够重视难以理解税收筹划的意义和从业人员的收费标准等。

(二)税收筹划机会成本较高

如果税法、法规得不到有效执行,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处罚,则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较低,违法违规收益较大大。企业管理者在权衡了筹划收益与违法违规收益(即:筹划的机会成本)之后,可能倾向于选择违法行为而不选择税收筹划。

(三)税收筹划直接成本过高

企业的任何经济活动都要求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只有在筹划收益大于对应成本时才会进行税收筹划。税收筹划过程中产生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货币成本、风险成本,心理成本等诸多成本因素,相应大大降低企业税收筹划的利润[5]。

(四)税收法规环境不稳定

经济转型期的税收法律、法规在不断发生变化,纳税人若根据原来有利于自己的规定进行税收筹划,一旦政策发生变化,结果就可能完全相反。而且后出台的政策往往具有溯及力,现在的经营行为可能会由以后出台的法规来调整,增加了纳税人经营结果的不确定性。纳税人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税收环境,税收法规的频繁变化会增大筹划成本,使纳税人对税务筹划持谨慎态度。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运用税收筹划的策略

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通过财务管理中的筹资、投资和经营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这些环节无一不与纳税有关,因此税收筹划是多方位的,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

(一)筹资阶段的税收筹划

一般来说,企业的长期资金比重较大,反映长期资金筹集来源构成及比例的资本结构,特别是负债比率合理与否,不仅制约着企业风险、成本的大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企业税后收益实现的水平。长期负债融资的利息可以在费用中列支,因此抵减一部分税前利益,起到减税作用;而对权益资本支付的股息必须在税后支付,不能利用税收挡板的作用,税收成本高[6]。在税收筹划时,在税前收益率不低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负债比例越高,额度越大,税负减抑的效果越明显。

(二)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在对外投资中,股权投资收益一般不需纳税,而债权投资收益则需要纳税,投资者在投资选择时,除考虑风险因素外,对投资收益也不能简单比较。企业在进行投资预测和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投资预期获得的效益,其次要考虑收益中属于本企业的有多少。对投资者来说,税款是投资收益的抵减项目,应纳税款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收益率,尤其是所得税对投资收益的影响更应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三)经营阶段中的税收筹划

1.销售的筹划。

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企业对销售方式有自由选择权,这就为利用不同的销售方式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销售方式不同,往往适用不同的税收政策,也就存在税收待遇差别的问题。在运用时销售方式的筹划应与销售收入实现时间的筹划结合起来,销售收入的实现时间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早晚又为利用税收屏蔽、减轻税负提供了筹划机会。在销售方式的筹划过程中[7],应尽量避免采用托收承付与委托收款的计算方式,防止垫付税款在赊销方式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中,避免垫付税款尽可能采用支票,银行本票和汇兑结算方式销售产品多用折扣销售,少用销售折扣刺激市场等。

2.折旧计算的税收筹划。

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折旧作为应税所得的一项重要的允许扣除的费用,对纳税人的应纳税额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条件下,折旧越多,绝对节减的税额就越多;在允许折旧的折旧额相同的条件下,折旧期限越短,初期折旧越多,相对节减的税额越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直线法、工作量法、与加速折旧法,在实际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选择一定要遵守相关法规的规定。

(四)利润分配中的税收筹划

1.股利分配的选择。

企业的股利分配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两种。根据税法规定,股东取得现金股利须交个人所得税。而取得股票股利却不交税。从国际上看,依靠股利收入维持生活的股东,往往要求公司支付较多的股利,而个人所得税税率较高的股东往往又不希望公司多分股利。因此,股东利益的差异会影响到股利分配。

2.再投资的选择。

若有再投资优惠,而企业又想扩大生产规模,则企业用税后所得进行再投资而不用借入资金再投资,无疑可节约更多的税款。

税收论文范文7

关键词:酒水市场;销售;策略;手段

一、当前我国酒水市场的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酒水市场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从事酒水行业的群体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多,我国酒水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始终保持飞速增长状态。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度仅太和号酒厂公司共生产茅台酒及系列酒基酒63,787.61吨,其中茅台酒基酒42,828.59吨,系列酒基酒20,959.02吨;实现营业收入582.18亿元,同比增长49.81%;实现营业利润389.40亿元,同比增长60.4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70.79亿元,同比增长61.97%。总体来讲,社会对于酒水的需求在不断加大,酒水市场仍旧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白酒行业的主要竞争者来自于国内资本和国外资本。茅台在我国属于最顶级的一线品牌,所以,其他酒水企业相较于茅台都是潜在进入者,像是五粮液之类的酒水品牌都致力于缩小与茅台酒之间的差别,以便于扩大市场份额。但是不管是从市场竞争,还是品牌影响力来讲,茅台酒业集团都拥有其他白酒企业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茅台就业而言,国内资本的竞争对它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国外资本竞争而言,可以代替高端白酒的酒水本来就有限,大多都是像威士忌之类的高档洋酒,然而在政务消费方面,像茅台之类享有历史美誉和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的高端白酒才是指定的用酒,在这方面进口酒类很难与之竞争。

二、酒水的销售手段

酒水的销售手段主要有整瓶销售以及打折促销两种销售手段,当选择的销售手段发生变化时,销售管理也会有所区别。

1.整瓶销售

整瓶销售方式通常在大饭店或是消费者用于收藏、送礼,普通饭店或是酒吧往往很难整瓶售出。相较于整瓶销售,虽然整箱销售的价格更为便宜,但由于整箱价格依旧是常人无法支出,所以销量始终无法提上去,但是因为其中存在差价的问题,在利益驱使下,酒店工作人员可能会将整瓶销售的酒水按照整箱价格记录,从中谋取利润。为了防止这种谋取私利情况的出现,确保酒店利益,大饭店通过制定整瓶酒水销售日报表来严格掌控整瓶销售的数量,每天需要酒保将整瓶销售酒水的种类和数目都记录在内,并且需要部门主管核对签字后有效。

2.打折促销

打折促销主要是指在售卖产品的时候,销售者在已经制定的交易价格的基础上给出一定价格上的优惠。直接在原定价位的基础上进行打折能够给顾客带来最直观的感受,这种促销手段的价格对比非常明显,顾客能够直接地看到价格的降低,极易在心理上得到满足,顾客的购买意向极易受到打折活动的影响。然而打折活动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其一,如果仅仅是降价处理,那么顾客的目光更多的是在价格的变化上,对于产品的质量没有太多的关注,无法长久地吸引顾客;其二,价格的下调范围很难掌握,如果价格下降不明显的话,顾客可能会选择熟悉的商品,但如果价格下降的过多,公司能够获取的利益有限,将会制约企业的长久成长。酒水企业如果想要寻求长时间的发展,不需要过于看重打折活动的促销手段,只是在推出新产品的时候开展打折优惠活动就可以,因为往往来说新品因为刚被研制出来,大家相对于经常选择的酒品而言不太愿意尝试没有一点了解的新品,而通过采取新品打折优惠活动,减少了顾客尝试新品所需要花费的成本,更能够吸引顾客进行购买,不但可以达到推广新品的目的,还能够借助口感创新挽留老顾客,开发新市场。

三、酒水行业的营销策略

1.加盟品牌酒行,顺利开展营销

受成本因素的影响,酒行通常都难以创建独立品牌,在这种情况下,酒行可以选择加入那些已经在大众之间具有知名度的酒行,借助他们的品牌优势进行推广销售。加入品牌酒行不仅可以直接被人们熟悉,品牌酒行相对于小酒行而言还具有以下优点:第一,质量保证。品牌酒行为了能够维持社会形象,通常都比较注重酒水的品质,顾客的利益也更有保障。第二,销售更为方便,品牌酒行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所推荐的名酒都是经过重重筛选决定的,能够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在销售上。

2.通过建立品牌进行推广销售

对企业而言,建立企业自身的品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酒水企业而言这一准则同样适用,谁的品牌知名度高,谁的市场份额就会不断扩大,酒水品牌营销应该建立情感牌。当某种酒水品牌被广大群体所熟知,同时在情感上还被顾客承认同时,可以说这项酒水品牌的几乎已经完全营造成功。比如说青岛啤酒,在购买它的人心中,它不但代表了品酒的纯正以及高质量,在更多情况下它可能是人们一种情况,能够在情感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很多情况下,品牌情感往往比质量更让人重视。

3.定准目标市场,分档次经营

现在酒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果没有一定的关系或是酒水种类有限,酒行的生意将会难以维持,因此,可以采用双向延伸经营方式。在档次上将这些酒水划分为白酒和红酒,如果资金充分的话,可以选择品质好的白酒和红酒走“精品”路线。如果经营的酒水种类比较全面的话,需要对当前酒水市场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市场定位。通常情况下,酒水行业主要都是通过推销员进行推广销售,在假期,通过选择营业推广,用礼品袋、礼品盒等进行包装促进销售,礼品盒的定制也可以从低、中、高档三种样式,通过销售人员的介绍,以便于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

4.网络销售

最近几年,随着各类电商平台的兴起,顾客在购买物品之前都会选择通过互联网来搜集心仪产品的信息,但是对于酒水行业而言,网络销售模式还没有被完全打开,具有网络销售意识的商家寥寥无几。从事酒水经营的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创建并完善自身的企业网站,将企业经营的酒水种类都挂在网站首页,并且在各大社交网站信息,树立起品牌的专业性以及高端形象,并提供有效的服务咨询和送货上门服务。网络销售相对于其他销售模式而言,其优势在于受众范围广、传播范围广且成本低,将会为酒水企业带来更高的利益。酒水企业完全可以借助电商平台,不仅在线下销售,也在网络上进行销售,转变以往降价销售、整瓶销售的传统营销理念,也可以在“双十一”派发优惠券提升销售额。除此之外,从事酒水生意的线下实体店也可以通过利用网络平台与顾客进行互动,接受顾客的建议,及时进行整改,最终提升实体店的市场份额。在未来,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必定会发展成酒水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结束语

酒水行业营销可能会受到品牌知名度、价格、包装设计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直观反映到酒水的销售数额上,所以,酒水行业需要重视营销策略中的每一点细节,对当前酒水市场的形式有一个详细的认识,通过结合自身酒水经营进行适当的调整,逐渐发展独立酒水品牌,从而能够显著提升自身品牌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优秀的销售团队结合适合企业发展的销售策略,在酒水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张建红.青岛啤酒营销策略研究[J].理财杂志,2008,(09).

[2]罗春燕.酒水零售专卖店营销模式的必然崛起和竞争优势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5).

[3]唐文龙.葡萄酒营销新方向[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1).

[4]唐文龙,北蔚.北京奥运,酒水品牌的营销“经”[J].中国食品,2008,(15).

税收论文范文8

关键词:税收优惠政策;管理机制;执行状况

1税收优惠政策概述

税收是国家通过强制力来参与到社会产品分配过程,是国家机构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任何国家在某一阶段想要提高国家综合实力,都与财政有密切关系。为了提高财政收入,政府通常会制定一系列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政策,税收是政府取得财政收入最佳、最有效的形式。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影响纳税主体的相关利益,合理分配国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服务,同时能起到调节市场机制运行的目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国家在某个阶段为了鼓励企业与行业发展而制定的特殊形式的纳税义务免除,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纳税返还、降低税率、减免应纳税款等方式,降低企业税务负担,调整社会产品分配,让更多资金能投入到企业可持续发展当中,有利于企业对资金使用进行合理规划,从而达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力度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2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2.1政策执行跟踪研究和风险防范缺失

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是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都是在坚持税收强制性与无偿性为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实施的,而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高质量执行,是在完成小微企业税收申报与缴纳的基础上,按照政策做到应享尽享。这就要求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加强过程监督与结果跟踪,运用结果数据判断政策执行是否存在漏洞。目前地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重点监控指标是小微企业减免税申报率,工作中过分强调完成任务,忽略了工作质量。在当前政策执行模式下,税务机关往往根据上级阶段性工作重点调整短期工作目标,也就是上级将指挥棒指向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税务局就单一执行上级机关减税要求,导致出现优惠政策执行“重宣传轻监督”的局面。比如,小微企业在享受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时,税务局会关注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但随着企业后期发展从业人数不再符合规定标准时,由于监管不到位,可能造成取消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仍在享受,导致国家税务流失。

2.2政策执行的重叠,造成执行效果低

重点群体就业优惠政策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享受范围绝大部分重叠,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属于低收入群体,这个群体从事个体经营或者吸收贫困人口就业的纳税人,基本上经营规模都较小,大部分都在享受小微企业优惠政策,同样对于属于小微企业的纳税人招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也首先直接享受减免税政策,不需要选择执行扣减税收优惠。

2.3政策执行优惠力度小,政策吸引力小

通过将小微企业减免税额与全省累计总额度进行对比,可发现在2018年,全省累计减税额为501351万元,其中企业减税金额仅占据10%,2019年占比有所增加达到15%,2020年占比达到20%。虽然从数据看来,企业所占比例有所提高,但将企业税收与其增长情况对比,可发现企业减免税占比较低,说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中存在优惠力度不大、吸引力小的问题。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目的是减轻其税收负担,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各种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都需要达到一定条件才能享受,能达到优惠条件的企业很少,导致政策执行优惠幅度被极大限制。据调查,自2019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年第55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货物捐赠免征增值税的公告》和2020年第9号《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支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捐赠税政策的公告》相继出台后,社会组织、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据统计,2019—2020年,河南某市累计享受税收优惠企业21户,允许税前据实扣除金额543.16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35.79万元。扶贫捐赠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优惠力度不大,政策吸引力小。因该政策免征增值税的同时,对捐赠物资需要做对应的进项税额转出,对捐赠企业的实际影响较小,部分纳税人认为捐赠物资再做进项税额转出,也增加了纳税人核算的负担。建议进一步优化政策条件,扩大政策优惠力度。

2.4优惠政策执行效率偏低和政策落实反馈信息的滞后性

政策执行的效率与政策是否能全面实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而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效率较低主要体现在企业所享受的优惠政策等待时间较长,这无形之中提高了纳税人的办税成本以及纳税人所消耗的时间。目前我国使用的金税三期系统存在着一定问题:通过与处理企业涉税的前台窗口的工作人员多次交流发现,目前我国政策执行的电子税务系统服务器容量较低,系统运行不稳定,因企业大部分是以季度为单位核算,因此,在各季度申报高峰期时,系统很容易出现卡顿现象,网络数据丢失,有时候针对企业出台的新税收优惠政策也可能因为电子税务系统升级出现滞后现象;部分税收优惠文件纳入系统时间较慢,数据查询功能还不健全,会导致企业在电子税务段的减免税务备案提交成功后,出现税务系统内网端更新不及时的情况。根据经济发展不同时期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政策的推出目的是扩大生产、促进就业、扩大内需、刺激消费,但由于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效果不是立竿见影,或几个月、或一年、或两年时间等,才能显现出它的宏观调控目标效果,政策的合理性与企业发展状况的吻合性,对经济调控的适应性,政策制定者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对执行政策主体的税务部门和享受政策主体———行业、企业、个人等进行调研信息反馈后才能确认,存在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滞后性。

3增值税优惠政策协调性风险

3.1县级财政协调性风险

在整个招商引资过程当中,受到政绩、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如用地、环评、税收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进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在具体政策制定当中,政府作为招商的主导方,政策制定中有一定的优势,而忽略了税收的风险,如引进企业抽逃资本问题、账外资金回流问题等。随着金税四期的到来,企业被稽查的风险会越来越大。金税三期主要概括为“一个平台,两级处理,三个覆盖,四类系统”,简单概括为就是建平台建系统。而金税四期将会纳入“非税”业务,加强了个人数据的管控,企业数据信息会更加透明,监控更加全面,同样意味着税务稽查会更严、更精准、更全方位。据专业人员调查,在河南某县20家享受税收财政优惠的企业都属于商贸企业,且都不属于本地法人,无专业运输业务、无储存加工场所,会计核算处于集中状态,甚至出现多家企业核心地址在一栋办公楼。由于从事再生物资与煤炭经销行业都是从全国各地零散采购货物,需要承担的税务几乎为零,对财政的贡献很小。

3.2县级经济风险

县级招商引资主要是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核心。但从目前情况而言,2013—2019年河南某县招商引资进入的企业以制造业、工业企业、商贸型企业为主,企业引入后,出现了只见厂房不见生产,只见占地不见效益,多数的商贸企业经营业务不在本地。大部分企业都呈现亏损状态,其利润主要依靠政府税收财政返还,一旦税收优惠政策取消,这些企业将会面临转移或者破产,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4以风险计划方式提高税收优化政策规范性与制度化

4.1借鉴国外成功国家税收风险管理方法,提高税收政策的规范性

首先,将指标判断与企业风险自检融合。要结合国外国家税收风险管理方法,如荷兰税务局与第三方机构相互协调合作,创建了评价企业税务风险体系。其中税务人负责评估企业税务风险,第三方会计师负责检测企业管理结构和内控能力。其次,个性化管理与服务。在税务系统当中,由于涉及的管理范围较广,很容易出现多样化税务风险评估结果。针对这一情况,企业要进一步研究市场结构,当面对不同风险水平市场时,要采用多样化管理方式,将管理方式逐渐向个性化服务发展。英国税务局则将目光放在高风险纳税人方面,构建科学的税务风险监控机制。纳税人风险系数越高,将会承受更多的日常税务风险控制检测以及税务调查。对于税收风险系数较低的纳税人,英国政府通常会在两年时间内进行一次风险核查,从而提高纳税人服从意识。最后,税务风险管理与税务管理主体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此,确保税企交流渠道的畅通,是提高税务管理的重要保障,能帮助税务局及时控制风险,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效率。

4.2完善行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率

对政府部门而言,要提高政策税收制度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进一步了解法律责任与税收风险,让企业懂得如何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税法实施效率。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要采用备案制,相关企业要向税务机关单位进行备案。除此之外,还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增值税优惠企业的监督管理,构建健全的行业管理制度。对企业销售流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必须开具相关销售发票,按照优惠政策缴纳相应的税收金额。同时,要对企业风险控制工作进行监督,将侧重点放在纳税人发票开具金额突增、购销不匹配等问题方面。

5增加政策相关横向部门协调性

5.1推进金税四期系统和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通道畅通,推进综合治税平台上线

2021年我国税收管理推出金税四期系统,目前还没有正式启动,这款系统是以信息化网络技术为基础,提高纳税人服务水平,同时增设了纳税评估系统,定期对纳税人进行风险分析。尤其是通过系统将纳税人信息加入纳税人诚信系统当中,对纳税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全国统一的电子平台上线,进一步加强了对税务机关规范执法的规范性,优化税收执法环境。自从该系统上线以来,经过多次优化与升级,对数据进行更新与合并,将税收两个系统合二为一。另外,为了解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效果评估、存在问题,以及对下一步政策落实的建议等,要建立全国的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平台,能了解政策落实情况短期或长期的效果,从而使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达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等职能。

5.2加大对优化政策的监督力度

在税务优惠政策监督过程当中,优惠政策台账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监督方式。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控制在日常管理范围,及时掌握优惠政策运行情况,更好地划分税收优惠企业类型,减少偷税漏税的问题。要构建税收优惠政策监控机制,将先征后退、减免税作为重点检查内容,以县为单位,在税务内部机关进行检测,也可以从社会上聘请专业监督人员进行检测。

5.3提高优惠政策稳定性与连续性

为了帮助在经营模式上不具有优势且成立相对较晚的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在颁布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前建立试点,通过实践验证,让政策在符合政策制定背景前提下,尽可能避免经常性变动,从而提高政策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对政策有效期内已经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要及时做好调整期的准备工作。对于政策即将到期的情况,要研究是否可以延伸相关规定内容,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经济调节能力。除此之外,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合理的调整,既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也要符合时代需求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时做出合理调整,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6结论

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属于财政政策中的一部分,从微观层面来说,为了支持企业发展,降低企业成本,鼓励企业生产,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稳固税源,保障企业从经济发展低迷期或不稳定期顺利过渡。引导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济结构,为国家税收提供保障。从宏观层面来说,税收优惠和减免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由于受国际经济大环境、疫情、自然灾害等外因影响,近年来,国家不断调整和出台税收优惠政策,目的是刺激经济快速发展,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相适应,对稳定物价、促进就业、保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社会稳定较快发展等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参考文献:

[1]马永军,李逸飞,刘畅.税收优惠政策能否化解制造业企业产能过剩?———一个准自然实验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21(6):91-99.

[2]于井远.区域性优惠政策会降低地方税收努力吗———来自西部大开发的证据[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1,36(1):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