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方税收经济论文

我国农村地方税收经济论文

一、从税源结构看扬中农业经济的运行情况

(一)扬中市整体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扬中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以2010年为例,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亿元,增长15.2%;财政总收入43.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7亿元,分别增长41.3%、30%。粮食生产连续7年实现丰产丰收,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6万亩、土地流转面积1.1万亩、专业合作社57家。工业经济加速增长,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4.5亿元,利税53.8亿元,增加值142.5亿元,分别增长25.6%、24.1%和17%。从居民收入的角度看:扬中市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差距较大,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发展落后地区农民收入,2008年调查资料先进地区农民人均收入13650元比落后地区人均收入高出66.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8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为18427元,是我市农民人均收入的1.82倍。

(二)扬中市税源结构的特点

从税收总量分析,增值税一直是主体收入税种,?年共入库增值税?万元,占收入总量的?%。其他税种占比情况为?%。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税收比重增强,经济税源向第二产业集中。从行业类别看,行业税收呈现多元化快速发展态势,国税收入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从经济类型看,纳税主体呈现多元化,税务登记在册的国有企业?户,税收收入占?%,股份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税收占收入总量的?%。从区域收入结构看,经济税源集中于市区,占收入总量的?%。分析扬中市的税收源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扬中市的税收主要市增值税占据主导地位,反映商业等传统产业仍然是主导,税收结构总体上较为单一。同时,税收增长部分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反映扬中市的工业发展迅速,但是同时折射出农业对经济的贡献力较低,农业发展较为薄弱。同时,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当前的扬中市农业经济负担仍然较重,对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当前的扬中农民收入结构中,来自农业本身的收入增长缓慢,主要来自于多种经营与各种非农业收入,这反映了农民收入的多元化,也反映扬中农村经济本身发展的力度不够。以上分析说明:扬中市的税收结构对农民增收与农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空间还很大,农业缺乏投入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政府、社会、农民自身对农业投入均显不足,亟待我们进一步出台新的惠农政策,护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进度。

二、税收优惠政策变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国家税收惠农政策简介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文件,对三农的税收进行了减免等,2004年出台问题对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和捕捞业的个体工商户或个人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政策;提高了个人、个体工商户和销售农产品的个体工商户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了几千年历史的农业税,实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创举。2008年以来,政府出台了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等一系列财税优惠政策。这些措施对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对扬中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税务机关的积极主动努力下,扬中市的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现代化农业发展在税收优惠的支持下大力开展,新增设施栽培面积快速增加,“扬中河豚”、“扬中江蟹”、高效渔业、休闲渔业、名贵鱼养殖基地、浩顺鱼鳖混养基地等逐步成为全省品牌。农业规模经营得到发展,“订单农业”模式逐步建立,一些龙头型企业快速崛起,农民合作社、农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走上了技术型科研型发展的道路。这些都离不开税务部门的大力度支持。税务部门对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还表现在对税收政策的宣传与咨询工作,他们让税收政策进农村,让农民了解税收政策及其办理程序,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惠农政策的利好,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在优惠政策引导下,部分农民走上了多种经营的道路,新兴高效农业得到初步发展,农民的消费积极性得到加强,一些城市居民也积极投入到农村建设当中去。在国家税收政策的引导下,农民的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多元化带来了收入的多元化趋势。当前农民的单一的收入来源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形成了由家庭种养收入、二、三产业经济收入、务工工资收入及转移和财产性收入四部分构成的多元化收入格局。这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潜力提升,有利于农民增收与农业投入的增加。

三、从地方税收角度加强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区域外资金投资三农

当前,农业发展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投入资金,政府、社会与农民都缺乏投入能力与积极性,严重制约三农发展。未来,应该通过制定一些积极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实施财税优惠政策、提供信息和各种便利,鼓励这些区域外的企业与个人投身到扬中市的三农建设中,让他们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新兴农业发展、农业深加工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升级。在提升农村产业结构的同时,可以为城市资本转移提供更多的渠道,大大拓展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空间,加快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除传统的减免税优惠外,还可以创新税收优惠方式,通过投资抵免、加速折旧、延期纳税等方式,辅之以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成本补偿、组织创新等,鼓励和引导区域外、产业外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二)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农民增加农业投入

政府除了要积极吸引境外资金以外,还应该经济鼓励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这才是治本之策。为此,扬中的税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落实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可能的范围内给予农民投资三农产业给予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激励农民投资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实行税收优惠与加强管理相结合,鼓励并促使生产资料供应商降低对农民的生产资料供应成本,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收入。另外,要在农民的小城镇建设等各个方面如住房等,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护持新农村的建设,提高农业发展的后劲。在鼓励农民投入、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可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农民消费,一方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如采取城市反哺农业的方法,在电网改造、家电下乡、汽车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城乡居民双向流动

城乡居民之间的流动是呈现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步骤,是整合优化的良好渠道。我们可以通过落实税收政策,让城市下岗职工到农村再就业,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并带动农村发展;可以让农村富余的劳动力进入城市改造,实现再就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例如:让城市居民带资金、技术下乡创业,既可以实行减税、免税的优惠,也可以抵免其原在城镇缴纳的工商税收等,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四)大力护持重点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

要通过大力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大力护持政府支持的现代农业项目,让这些项目的培植引发头羊效应。当前,税务部门要在新增设施栽培上、“扬中河豚”、“扬中江蟹”、高效渔业、休闲渔业、长江名贵鱼养殖基地、浩顺鱼鳖混养基地等品牌项目上加大力度,给予持续的税收支持,促进品牌的发展。要通过税收优惠,鼓励农业企业实施规模经营,鼓励“订单农业”模式,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护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积极支持我市的农民合作社与农业园区建设,为农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平台工程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农业是我国是经济基础,也是税收之源。只有大力度促进农业的发展才能够巩固税收基础,实现税收的增加。同时,税收无论是使用还是征收,都是为了人民服务,为了小康社会服务。我们只有把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税务部门的职责任务,才能够促进税务工作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