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管控范例

税收管控

税收管控范文1

税收是政府政务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悄然崛起,并引起了流通领域交易方式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主要交易模式,不受时空限制、地域限制、手续门槛限制,正日益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他也为政府的税收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加快电子税收的建设和管理,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电子商务收入引发的税收问题

电子商务交易是指参与交易的双方通过互联网络,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易活动。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交易大体可以分为非完全网络交易和完全网络交易两种类型。非完全网络交易,是指商务交易活动不能全部在网上完成,网上可以实现交易洽谈,签订协议、电子支付等活动,对于实物交割,还必须在网下完成。这样互联网主要为有形交易起到通讯的媒介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影响传统的税制原则的运用。完全网络交易,不仅在网上可以实现交易洽谈,签订协议、电子支付等活动,而且标的物的交割也可以在网上完成,如数字化信息交易、计算程序、书籍、音像或图像等信息都能被数字化以电子传递形式转让。互联网是作为有形交易的一种替代形式而存在,不需要交付任何有形物品,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正是这种无纸化交易行为对于现行税制的基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

1.课税对象难以控制,税款流失。从理论上说,从互联网上流失的电子商务的税收主要有关税、消费税、增值税、所得税、印花税等。据测算,美国的函购公司搬迁到互联网上之后,政府每年大约损失各种税收约30亿美元。由于电子商务可以有效地规避税收义务,因此,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网规避税收,牟取利益。例如,在唐山高新技术开发区注册的一家公司,专门为美国一家公司进行动漫设计。他们在互联网上接受任务,在唐山组织人力编程,通过网络进行交货,对方公司通过汇款方式进行结算。对于这种网上来网上走的电子商务,税务部门尚无法确定他们的销售收入。所以,税款也无法征收。这种大量逃避税收做法,打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致使税务管理部门来不及研究相应的征管对策,更没有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电子商务行为,出现了税收管理真空,导致应征的税款流失。

2.会计凭证的电子化、无纸化,加大了税收征管和稽查的难度。传统的税收征管和稽查,是建立在有形的凭证、账、表的基础上,通过对其有效性、真实性、逻辑性和合法性等的审核,达到管理和稽查的目的。而电子商务的各种凭证和报表,都是以电子凭证的形式出现和传递,使得传统的税收管理和稽查失去了直接的凭证和信息,变得十分被动。因此,加强电子商务的税收管理,从长远看要改进和完善现行的税制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而当前更需要研究管理电子商务的有效监控手段,用电子化的税务征管手段来管理电子化的商务活动。如通过开发和利用高科技技术来鉴定网上交易、审计追踪电子商务活动的流程,简化纳税登记、申报和纳税程序,从而达到有效征收税款的目的。

二、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基础的影响

加强对电子商务税收的管理,不能另起炉灶,只能对原有的税收征管机制进行完善。电子商务对传统税收机制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纳税行为难以确定。电子商务活动使得商品销售、劳务服务和特许权等行为难以区分。因为商品、劳务和特许权在电子网络上传递时都是以数字化的资讯存在的,税务当局很难在其传递中确定它是销售所得、劳务所得还是特许权使用费。从而导致税务处理上的混乱和难于区分。此外,作为流转税主要税种的增值税也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对电子版本的书刊作商品还是劳务处理,在增值税的处理上不大一样;对其他软件产品也存在类似划分不清的问题,从而使增值税遇到界定不清的麻烦。

2.纳税人身份难以确定。按照现行税制,判断一种商业行为是否应课税以及课税的数量与客户身份密切相关。如果将现有的税收原则不加修改的应用于电子商务税收,本来有纳税义务的其他企业很可能通过隐瞒商品的真实消费而逃避相关税赋。虽然科技在不断发展,但是从技术角度讲,无论是追踪付款过程还是供货过程,都难以查清供货方的身份,从而无法确认应征税的贸易究竟是国内还是国际贸易,使传统的税制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3.国家税收管辖权难以确定。国家税收管辖权的问题是国际税收的核心,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并行着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和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即就本国居民(公民)的全球所得和他国居民(公民)来源于本国的收入课税。由此引发的国际重复课税,通常以双边税收协定的方式来减免。然而,国际互联网上的贸易中,这两种税收管辖权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贸易的发展必将弱化来源地税收管辖权。外国企业利用国际互联网在一国开展贸易活动时,常常只需装有事先核准软件的智能服务器便可买卖数字化产品,加之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各国对于所得来源地的判断发生了争议。其次,居民(公民)税收管辖权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目前各国判断法人居民身份一般以管理中心或控制中心为准。然而,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税务机关将难以根据属地原则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居民税收管辖权也会形同虚设。

4.纳税地点难以确定。根据大多数税收协定,一国对企业的营业利润课税前提是:经营者必须在该国设有常设机构,这个常设机构所在地,就是企业有纳税地点。1992年的《OECD范本》第五条将常设机构定义为“固定营业场所”,具体包括办事处和分设机构。显然,传统的常设机构概念是包括人和物两方面内容的,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大量居民能够利用设在来源国服务器上的网址进行交易活动,这样就产生关于该服务器上是否可以作为一个常设机构的问题。《OECD范本》还规定,非居民利用非独立人在一国从事经营活动,如果该人有权以企业的名义签订合同并经常行使这种权利,则可认定该居民在国内有常设机构。这样看来,似乎如果该居民的所有合同都是通过服务器(ISF)协商和签订的,就可以认定ISP的非独立人身份,从而确认该居民在国内设有常设机构。然而,在现行税收体系下,大多数国际税收协定都将非独立人指为"人",若将1SP视为人则与此概念产生了矛盾。

5.国际避税问题加重。电子商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进行商务活动的方式,原来由人进行的商业活动现在则更多地依赖于软件和机器来完成,这样就使商业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公司可以利用在免税国或低税国的站点轻易避税。同时电子商务使大型跨国公司更轻易地在其内部进行转让定价,甚至任意一家上网交易的国内企业都可以在免税国或低税国设立一个站点并籍此与他国企业进行商务活动,而国内企业将作为一个仓库和配送中的角色出现。可见,国际避税也是电子商务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p#分页标题#e#

三、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税收法制建设以及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电子商务所带来的税收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尝试采取如下具体对策。

1.建立由工商、税务、信息产业部门联合审批的电子商务登记制度。即凡是上网建立网站的企业,都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登记。使凡是具备网上交易的企业都纳入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监管范围。

2.制定优惠税率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电子商务能够帮助企业扩大销售范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因此,应当采用优惠税率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发展,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

3.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大征收、稽查力度。暂时可以设想在企业的智能服务器上设置有追踪统计功能的征税软件,在每笔交易进行时自动按交易类别和金额计税、入库。长远来看还是需要开发一种电子税收系统,从而完成无纸税收。这不仅提高了对传统贸易方式征税的征管力度,而且也适应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征税要求。

4.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储存,强化征税信息管理。对待电子商务,重点是要加强国际信息、情报交流,因为电子商务是一个网络化、开放化的贸易方式,单独一国税务当局很难全面掌握跨国纳税人的情况。只有通过各国税务当局的密切合作,收集来自世界各国的信息情报,才能掌握纳税人分布与世界各国的站点,特别是开设在避税地的站点,以防上网企业偷逃税款。

税收管控范文2

关键词: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管理

众所周知,在国民经济发展常见的社会风险中,税收风险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税收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而言,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一旦税收工作出现问题或者税收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均可能因此遭受严重不良影响。然而就现阶段我国对于税收风险的控制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企业对税收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有待进一步健全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证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税收风险控制和管理的研究。

一、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常见问题

(一)纳税人风险意识缺失

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纳税人仍然习惯于将自身的税收义务看成是一种负担,缺乏对国家税收政策的全面了解,进一步的,大多数企业也因此未能形成正确的企业税收风险意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甚至将税收风险认为是税收处罚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其看来,只要企业不通过税收处理,则不会有税收风险。上述误解不仅导致许多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缺乏税收风险意识,导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工作顺利开展。

(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研究证实,企业税收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税收风险控制水平的高低,然而,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意识的长期缺失使得我国大多数企业缺乏健全的税收风险内部管理制度。在人事方面,许多企业由内部财务部门负责税务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税务会计和审计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很多企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导致各项工作难以顺利推进。

二、完善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纳税人风险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

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是保证各项企业税收风险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在这过程中,笔者建议如下:首先,对相关人员展开风险内部控制教育和培训,要求能够利用财务分析完善企业营运资金的日常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等,使资金的周转和分配不至于出现问题;其次,利用财务分析完善企业税收管理过程,以改善企业的税收结构;最后,制定前瞻性的财务规划和控制,科学规划公司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计划。

(二)组建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强化税务风险监督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规模设置相应的内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企业税务风险的全面管理。研究证实,合理设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仅有利于企业税收征管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及时协调企业与外部税务机关的关系,确保企业税务管理中的各种问题得到及时解决。与此同时,建立的税务管理部门还可以制定可行的风险防范计划,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加强对企业税务管理的监督。此外,企业应合理评价税收风险的内部控制,明确税收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而提出有效的税收风险管理优化措施。

(三)落实岗位分工、完善授权批准制

在落实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建立税务岗位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部门和岗位职责给予明确,做到权责清晰,组成税务风险控制小组,由其把好税务风险关。其次,对于重大税务问题,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通过支出预测、决策和预算控制形成完整的预警体制,确保各项重要涉税事务的发生与企业的预期目标能够始终保持一致,降低企业税收风险。另外,对税收支出申请进行严格审批,坚决杜绝任何不合理的支出、从严控制税收支出。最后,完善税收支出的会计控制制度和收支分析评价制度,确保企业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符合统一的国家会计准则体系。与此同时,根据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规范,企业应建立税收支出分析和评价体系。运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子分析、趋势分析等分析方法,对税收支出进行分析,核对税收支出预算的完成情况,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以寻找更合理的避税方式和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市场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现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税收风险。对此,如何寻找有效途径提高税务管理水平、降低税务风险是任何一个现代企业均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完善企业税收风险内部管理制度是帮助企业降低税收风险、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这过程中,企业必须调整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内部和外部的交流,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减轻企业的税收压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娟.论企业税务筹划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中国商论,2018(24).

[2]赵莺.税收筹划如何提升企业税务管理的价值创造[J].中国市场,2017(13).

税收管控范文3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相关性;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对策

手术室护理管理和患者术后恢复和护理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术后切口感染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延长患者住院周期,甚至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构成威胁。而医疗经验表示,优化护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保障患者的身体康复。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章,认真做好医疗器械的消毒工作[1-3]。本文主要探讨了手术室护理管理和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现将研究结果表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4月本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外科手术指征,签订了实验研究知情同意书,承诺愿意密切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按照随机数字统计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为50~60岁,平均年龄为(54.31±1.43)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52~61岁,平均年龄为(55.11±1.6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验组患者实施手术室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守医院感染监视规范,具体护理内容[4]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应该定期对医院空气环境、医疗器械等进行消毒,严格手术室出入人员的无菌操作,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按照洗手操作流程认真洗手、佩戴手术帽、穿上制定手术服。(2)医务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医院经常给医务人员提供医院感染培训,明确每一位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认真学习护理管理实施流程,如果在实际护理过程中遇到了任何突发事件,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5]。(3)医务人员一方面要密切关注患者身体指标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交流,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关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基本工作步骤,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或者抑郁心理,应该借助榜样示范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对照组患者应该采用普通护理方法,在手术结束一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充分了解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果表现出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首先可以结合以往护理经验采取解决措施,对于之前没有处理过的,应该第一时间通知主治医师[6]。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行人性化和科学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患者中仅有8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感染问题,感染发生率严格控制在16%,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率为40%。见表1。

3讨论

医院感染可以分为医院内感染和出院后感染,但是不包括患者在住院前已经发生的感染,通过人性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7]。手术室是医院内感染的高发科室,在以往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医务人员感染意识薄弱、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医院应该经常给医务人员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基本理论、概念以及相关的技能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要求所有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控制管理制度执行,促进医院感染控制观念的规范化。针对手术室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应该促进手术室布局合理化进程,积极引入先进的配套措施,分开储存有菌药品和无菌药品,避免造成药品之间的二次污染。在完成有菌手术后,应该彻底消毒处理才能进行下一个手术,对于发生特殊感染的手术,更应该严格遵守消毒规范。除此之外,医院还应该尽可能地实施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逐步建立合理的感染控制机制,科学预测手术结束后可能出现的感染。患者出院后,医务人员应该定期和患者保持电话沟通,了解患者的遵医行为、近期身体指标变化情况等,如果患者表示出现了明显的身体不适感,要明确要求患者尽快到医院确诊[8]。

4结束语

现代医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开始研究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未来,医院领导要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严格的医

参考文献

[1]高翔,周生敏,王娟.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28-130.

[2]徐永勤,徐颖,黄丽华.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4,26(10):1405-1407.

[3]杨春林.手术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5):155-156.

[4]徐永勤,徐颖,黃丽华.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关系及防范措施[J].西部医学,2016,26(10):123-124.

[5]李宁.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3):567-568,575.

[6]张京利,赵霞,王力红,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0(2):187-189.

[7]马霞萍.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医院感染管理新问题[J].全科护理,2014,7(3):246-247.

[8]王华.护理管理在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4):248-250.

[9]胡承菊,张昌碧.手术室护理管理与院内感染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9):1425-1426.

[10]吴桂芬,周学颖,滕亚坤,等.手术室医疗废弃物安全管理与感染控制[J].吉林医学,2011,32(26):5626-5627.

[11]刘梨,黄志欢.手术室护理人员强化管理加强后对降低医院内感染率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120-122.

税收管控范文4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完善的财政税收运行机制是事业单位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现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本文简要分析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税收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蓬勃发展,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事业单位呈现出稳步发展的态势,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由于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兼具公益性服务属性,多数有国家财政支持或专项补贴,与其他企业在财政税收管理上有较大不同,所涉及的内容也较为复杂。尽管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改革措施越发完善、规范、严格,但事业单位内部深层次的财政税收管理问题也愈加突出。在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和事业单位亟待改革的大背景下,事业单位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实体化运行发展阶段,其对于财政税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也显得尤为迫切[1]。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概况

我国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或其他组织出资,主要开展科、教、文、卫等社会公益事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组织。在目前经济制度下,针对国有性质的事业单位,国家多以全额出资或专项拨款的形式支持其完成工作职责,对其投资回报或经济效益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赋予事业单位的政策支持、倾向性制度优惠和补贴措施等越来越少,促使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将分类逐步向市场化转型过渡,因此,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二、加强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各项收入是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通过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等形式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在预算体制和支出体制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规范和完善,这对事业单位的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意义。加强财政税收管理能够促使事业单位形成科学、有效、健全的财税管理机制与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而推动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能给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活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并提升事业单位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而更加有效地完善财政与公共资源配置。因此,强化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使得事业单位更加适应国家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要求,进而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效能[2]。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

事业单位具有机构繁杂、形式多样、规模不一等特点,对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认识也参差不齐。在近十年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中,其采用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够全面,存在建设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如架构零散不成体系。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虽然一直在修订更新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但却不够及时,多基于“应急”考虑,内容存在不够简洁精炼的问题,且部分较早期制定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要求和单位自身发展需要。多数事业单位因内外部发展需要,也加强了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但发现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多是配合履职和业务发展的决策事项的规范和细化,以及财务运行相关的优化管理措施,存在配套财政税收改革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重点和关键不突出的问题。

(二)财政税收制度执行管理不严格

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中提出了更加健全的管理理念,但在执行管理要求时多以规范行政单位为主,更加严格地要求事业单位进行正规管理,这对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会牵制事业单位开展的相关专项业务活动。加之,不同规模和级次的事业单位业务发展不均衡,在实际管理中无法有效对照日常管理所涉及的财政税收制度和规范要求,在执行中存在关键控制环节流程不够细化、信息化水平不足、执行管理的细节不够严谨等问题[3]。

(三)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管理不科学

其一,项目实施机构和项目的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无法直接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只能与管理预算编制工作的财务部门进行沟通,这使得其申报的内容不够详尽,从而降低了预算编制的精确度,造成了项目实施机构与项目预算编制的脱节。其二,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预算阶段诸多不确定因素均会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时不仅要考虑事业单位业务发展增量,还要考虑财政支出标准的规范化,但部分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缺乏全面性考虑,使得编制的预算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其三,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管理中无法有效平衡和全面统筹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导致计划与实际执行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难度,无法有效提升预算管控的精准度与权威性,背离了国家深化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不能有效助力国家宏观经济建设的创新发展。其四,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为项目预算实施建立单独的奖励和处罚制度,使得项目预算实施存在主观因素,难以对实施人员形成合理的制约,进而缺乏完善科学的事业单位预算实施绩效管理的监督评价形式,造成财政违法行为增多。

(四)票据管理不规范,纳税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仍存在票据管理不规范和税收申报征缴管理不严谨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对涉及事业单位税收政策管理的现行制度立法不够健全,各类事业单位对相关财务政策理解存在一定偏差,无法准确规范自身专项活动支出的管理工作。另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不重视票据管理,常常分不清国家财政、税收机关及上级单位的财务票据这三者的使用范围,存在票据使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另外,多数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纳税申报和征缴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全面履行和承担税法义务,对具体税收政策学习理解领悟不够,进而带来一定程度的税收管理风险[4]。

(五)内部控制不到位,缺乏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多数事业单位部分机构内部工作相对简单,各个部门之间责任界定不够明确,且多把重点放在财政税收管理的其他方面,缺乏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体系,使得财政内部管理水平和能力有限。多数事业单位未能健全财政税收考核评价机制,没有明确考核目的与考核评价的适用范围,使得各个部门和管理人员不清楚自己的权责所在,单位无法进行良好的财政税收管理和监督,财政税收活动也无法得到规范性的开展。

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完善策略

(一)优化财政税收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经济运行质量

事业单位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以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解决管控不到位、监督成本高等难题,将财政税收内部控制机制应用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等与深化财政税收改革政策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措施和流程上,并结合自身业务特色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除考虑政策管理因素外,事业单位还应正确分析当前财务税收的发展形势,立足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从资产运营、财务管理、预算控制、信息化建设、财税政策研究和运营风险防控等多个层面出发,优化资产财务运行管理,持续提高财务管控水平,制之有衡、行之有度地配合执行国家财政税收管理政策,从提升运行质量和促进市场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财政税收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推动事业单位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财政税收制度执行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确定纳税主体对象,明确自身具有纳税的义务。其次,事业单位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确保能够最大限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后,事业单位在执行财政税收制度时需要确定财政税收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税率的计算、纳税的具体环节和纳税的期限。一方面,单位需要根据纳税额度和纳税对象之间的关系确定纳税的程度,计算出相应的税率;另一方面,需要对财政税收的整个执行过程进行管理监督,确保在纳税期限内按时、按次、按期缴纳财政税收。

(三)加强预算执行与资金管控和绩效管理,创新财政税收绩效考核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应全面研究和多角度分析现实财务状况,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事业单位需要在财务税收执行过程中分类施策推行项目制运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流程,坚持重点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预警、分析、审核和调控,强化预算过程控制和刚性执行;实现项目投入和产出的配比和对应,根据有关国家标准加强执行中的确认、分配和计量工作,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事业单位通过不断积累、统计不同类别的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合理测算各项定额标准,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遵照国家预算编制执行要求,按程序修正预算。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在处理预算资金业务时应结合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缩短计划与现实所需资金的差距,进一步完善资金审批管理流程,强化资金管控,严格控制合同收入和合同预付等往来款余额,加强资金占用管理,防范财务风险。此外,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税收方案的改革,探索财务结算中心的有效方案,促进财政税收工作的集约化管控;针对重点业务流程和运行规则,量化运行效率和执行标准,构建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细化落实机制,创新财政税收绩效考核管理。

(四)加强票据管理,推进纳税规范化

事业单位应重视对各类票据的管理,真实、正确地记录财政税收日常工作,拓展财务信息系统的关键功能,实现对票据管理与财务资金管理的有效衔接。事业单位还应加强税收政策研究,分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应税项目与非应税项目,注重财税信息内容的公开与透明,从而保证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五)建立健全内外部监督制度,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高效监督与管理,完善与财务相关的财政税收岗位标准,落实岗位责任制,重视对财政税收管理的考核和评价,全方位做好内部控制与监督工作。在内部监督方面,事业单位需要注重财税制度的规范执行,建立健全财税监督制度,设置监察委员会和内部监管岗位,充分发挥其内部监督职能,持续强化财税监管。例如,通过对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执行管理、预算实施状况、绩效目标考核及资金运用效果等的分析研究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联动机制,建成全面有效的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与评价管理体系。在外部监督方面,事业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公开相应财政税收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构建完善的反馈制度,通过建立网络信息系统等数字化手段,实现外部监管体制与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与高效性[5]。

五、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事业单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证,自身的财政税收政策管理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事业单位还要聚焦“三新一高”,充分认识财政税收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完善的财政税收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制度执行管理、加强预算科学调控和绩效管理、规范票据管理、全面履行纳税义务、完善内外部监督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等,创新管理理念,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整体效能,努力推进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高质量运行和长效机制的不断完善。

作者:李肖岚 单位: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篇2

一般情况下,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事业单位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会依照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缺少财政方面的补助,这样会对事业单位产生不良影响,进而造成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和问题。所以事业单位应转变财政税收管理理念,实现财政税收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的革新,发现适合自身的形式,保证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可靠性与高效性,让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新时代环境面临着新型的发展趋势。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为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要不断创新以及改革。要想保证事业单位整体管理质量与效果,要实现和市场形势的良好结合,也要依照政策制度情况,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流程的创新,保证体制方面的革新以及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综合能力,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活动中站稳脚跟。在事业单位发展时,财政税收管理非常关键,凭借财政税收方面的管理,能够让事业单位更好的规范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保证多样性资源实际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这些资源实际利用的效果,进而节省更多的资源,创造更多的效益和价值。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经过加强财政税收管理,可以依照市场形势的改变,强化内部风险问题的防控,发现对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产生制约影响的不良因素,针对这些因素的存在,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有效减少事业单位的风险问题,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存在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面临着一定的不足,税收管理理念比较薄弱,实际工作并不规范,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有待提高,没有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税收工作展开时的流程不规范,针对实际职责缺乏准确划分。

(一)税收管理观念比较薄弱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纳税管理时,许多纳税人觉得税务监管工作十分复杂,并且比较麻烦。因此,并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此方面,目前的税务监管工作也过于敷衍,缺乏准备工作。同时,税务人员针对税务监管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认识并不高,将全部精力体现在其他工作方面,这样难以更好的监管税务工作,造成税务人员的监管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并且缺乏专门足够的税务管理知识技能。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中,忽视了其优势价值的充分发挥,这样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二)单位财政税收工作不规范

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展开财政税收工作时依然面临一定程度上的不足,税收工作不规范现象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规模在逐步拓宽,促使财政税收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充分体现出来。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应由两种形式展开,一种是免税,一种是应税。然而,财政人员针对这样的标准没有准确仔细的界定,基于此分析,会造成财政税收工作并不严谨。另一方面,某些人员因为人品方面的问题,造成不良现象的出现,这样会对财政税收工作实际落实的高效性与可靠性起到不良影响,也会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不利,很难在不断改变的行业中立足与发展。

(三)财政税收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我国各个领域在发展时,都需要得到管理层人员的支撑,而人员素质与业务水平非常重要。因此,事业单位应重视对人员的定期培训,但是针对实际情况分析,事业单位忽视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与意义,造成财政税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甚至某些人员没有参与到专业培训活动中,很难和财政税收工作的具体需求相满足,造成实际工作质量与效率不高。与此同时,领导层人员也忽视了自身整体水平技能的提高,会对其他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自主性起到不利影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综合性、整体性特点明显,需要许多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因为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高,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不利影响。

(四)财政税收流程缺乏规范性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具备非营利性方面的特征,应根据法律制度缴纳相应的税款,在事业单位发展时,财政税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免税,主要指的是事业单位根据税法提供免税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是应税,主要指的是事业单位在税法所规定的时间当中,向税务部门缴纳实际规定的税款。在具体的工作活动中,税务人员在展开财政税收有关工作时,没有依照具体的税收缴纳标准展开作业,也忽视了此方面的学习,导致税收工作的标准性与规范化程度不高,造成漏报或者是错报,会对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起着不良影响。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问题的解决措施

目前,事业单位在对财政税收问题进行实际处理的时候,要将具体的结局措施落实到位。树立科学合理的税收管理观念,对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范围进行规范,强调财政税收人员的定期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与知识技能,保证纳税工作流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明确具体的财政税收责任。

(一)树立科学的税收管理观念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应依法纳税。虽然财政税收制度的独特性明显,但是也不可以逃避依法纳税的义务。税务机关在实际展开办税工作的时候,要严格对依法纳税进行推广宣传。在此情形下,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加强推广宣传,将事业单位的纳税守法认知和意识带动出来。同时,事业单位也要定期组织所有工作人员投入到有关税法学习活动中,指引他们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点和技能,为之后依法纳税奠定良好的基础,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工作,逐步提升依法纳税的合法性以及规范性。不断指引优秀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制度进行纳税,缴纳充足的税款,在本质上避免出现偷税漏税的现象。除此之外,纳税财务人员也应参与到定期培训活动中,提高这些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培养他们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素养,让纳税财务人员掌握更多税务管理方面的知识点,针对课税情况进行划分,避免出现少收欠缴或者是多收补缴的情况。此外,事业单位管理层也要提高纳税法律认知和意识,实现税务系统的完善性与健全性,这样可以及时分析税务数据信息,逐步提升纳税服务质量与效果。

(二)规范财政税收工作范围

事业单位为了在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管理层人员应明确自身的实际职能,将具体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采取科学高效的对策,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进行规范,保证其高效性以及科学性。一方面,应增强信息化方面的建设,当今社会中,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水平逐步提高,为各个领域经济活动的顺利展开起着推动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凭借新型技术方法和手段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落实,不只是可以保证财政税收工作效果,也可以规避某些方面不足和问题的出现,为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实现有关软件的全面优化,将新型的ERP软件引入到事业单位当中,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针对性与可靠性,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成效,保证多样性经济活动的高效落实。基于此进行探究分析,事业单位也需要把具体的数据信息直接录入到ERP软件当中,针对工作人员展开实时性的监督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规避多缴少扣以及虚减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展开,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加强财政税收人员培训

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只是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规范,也要重视对税收人员的定期培训,意识到提升税收人员业务素质与综合素养非常关键,这样才可以保障事业单位财政税收工作高效展开与落实。一方面,领导层要保障自身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投入到技能水平培训当中,只有逐步提升自身的整体能力与素质,才可以为其他人员树立榜样,将自身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带动出他们的实际工作主动性和热情,为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落实与展开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财务人员也要提高素质与技能等方面,明确目前我国和税收有关的法律制度和方针政策,保证这些方针政策的充分落实,避免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出现失误问题,保障财政税收工作的高效展开。另一方面,在实际培训的时候,应明确实际方向,增强各级人员税收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让有关人员意识到财政税收工作的意义与必要性,采取科学高效的对策,保证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健全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要想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稳定发展,在财政税收实际管理时,应构建完善合理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保证该体系优势作用的充分发挥,不只是提高税收管理质量与成效,也可以更好地规避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时,其范围在逐步拓宽,并且内部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由此进行分析,会造成多个方面不足和问题的出现。例如,票据比较混乱与账目不明确等。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对管理体系的构建,更好地规避此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事业单位在构建管理体系时,也要依照具体的情况展开,保证财政税收工作的实际质量与成效,为具体经济活动的高效落实与展开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也要提升预算项目的实际管理力度。如实际管理力度不高,会造成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过于混乱。因此,要提高各级人员的实际关注度,强调专项资金方面的管理,不只是保证资金的实际利用效率,也可以提高财政税收工作的质量与可靠性,实现监管制度的完善与健全,针对各级人员的实际工作展开多个方面的监督管理,进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状态当中,这样一来,能够更好地处理财政税收方面的不足与问题,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实力和综合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足,要采取科学合适合理的措施进行处理。针对财政税收问题而言,主要是事业单位工作的关键内容,会对事业单位、公共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在事业单位发展时,应采取科学措施,逐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效果。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时,在财政税收工作方面发现内部管理的缺陷。如,税收工作并不规范,管理人员较为匮乏,税收责任的划分并不明确等。因此,要想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事业单位要采取合理的对策。新时代背景下,财政税收工作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逐步提升,要重视对他们的业务培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将税收管理体系的实际优势和作用发挥出来。只有做好此方面的工作,才可以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让事业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进。

作者:冯伟 单位:山西省夏县财政局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篇3

一、事业单位财政税收概述

事业单位的运作资金基本都来源于财政拨款,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事业单位是社会公众服务性组织,不仅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综合素质,还会为社会服务领域增添新的力量。事业单位的属性较为特殊,对其的考核内容中较少涉及经济效益,而重点在于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般来讲,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与其财政税收的管理质量有着直接的联系,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隐蔽性、分散性的特点,事业单位要做好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困难。现阶段,财政部门对部分事业单位的补助资金在逐渐减少,这将会对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模式造成影响。所以,事业单位要对财政税收进行完善,促进自身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1.财政税收预算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部分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管理理念较为陈旧,导致财政税收工作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税收预算工作效率。部分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完善,财政税收及财务预算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将会影响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政税收工作考核机制不完善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违规情况,严重影响了预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另外,有的单位内部没有明确划分财政税收工作的职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积极性,工作态度消极,对预算执行不重视,影响了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

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财政税收工作在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运营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想做好此项工作,要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但是,从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很多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没有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整个税收人才队伍素质不高。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定期考核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没有组织相关的培训工作。一些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不负责的情况,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较低。在票据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不完善和混乱的情况,造成票据丢失。

3.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就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开展财政税收工作,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实际运营中,没有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或流于形式,相关的政策制度没有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落实。部分事业单位在运营过程中,常常将财政税收工作当成一项应付上级的任务,缺乏足够的管理意识。部分事业单位存在偷税漏税行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良好形象。而正是因为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意识淡薄,才会出现违法违规行为。

4.监管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在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也没有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或采取的监督方式较为片面,以专项检查为主。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不仅要接受本单位的监督,还要接受外部监督。如果监督体系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到监督效果。但是很多单位并没有做到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相结合,导致财政税收工作存在违规现象。

5.税收管理意识淡薄

在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很多单位都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当作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不愿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将工作重点放在了主要业务上,没有充分重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在日常工作中也缺乏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指导,工作人员没有全身心投入税收筹划工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这些问题导致本单位税收管理能力持续下滑。如果事业单位内部没有加强对财政税收管理的重视,就无法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积极作用,不利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6.票据与预算管理存在漏洞

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进行细化,所制定的会计制度并不能有效解决财政税收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由此导致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工作怠慢,票据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导致票据管理混乱,出现票据失真和丢失等问题。另外,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预算时,并未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存在明显的漏洞,部分预算含糊不清,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质量。

三、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完善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加强票据管理

针对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中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单位可定期组织培训工作,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的整体质量。事业单位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情况设立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工作人员的职称和薪资待遇联系起来,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工作人员在管理票据时,也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防止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保证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加强纳税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规范流程

当前,社会各个行业都开始应用数据信息技术,而在纳税工作中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纳税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事业单位可利用多媒体来宣传纳税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学习。还可建立学习平台,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到平台中学习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逐渐加强对纳税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强纳税意识。事业单位在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要保证各类数据的公开和透明,并及时对平台中的数据进行更新,保证数据的可靠、真实、完善。事业单位可在财政税收管理决策时,参考平台数据,提高纳税工作质量。

3.加强预算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针对财政税收预算要建立系统、可持续、完善的流程,在编制过程中可以组织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讨论。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预算方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人员根据项目所发生的变动,要在请示部门负责人之后再进行调整。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汇报给相关管理人员,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4.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为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可建立单独的岗位和部门来负责此项工作。事业单位可在各个部门中抽取人员,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预算、审计账目等工作。利用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进行识别和处置,保证事业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5.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政税收工作时,要细化各个部门的职责,对于一切工作流程要严格控制,并按照制度进行,保证税收工作的合理、有序。为落实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事业单位可以将工作责任和人员薪资待遇挂钩,对于绩效良好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将工作人员的绩效薪酬和工作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财政税收工作质量。

6.增强纳税意识,规范纳税流程

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但也要履行纳税义务。在事业单位内部要加强对依法纳税的宣传力度,让全体工作人员都树立良好的纳税意识。同时,事业单位还可以定期开展税法学习讲座,让工作人员学习,为单位的财政税收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保证纳税的合法、合理。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源头上防止偷税、漏税情况的出现。财务人员要增加法律观念,对应税和非应税业务进行良好的区分,提高事业单位纳税服务水平。

四、结语

事业单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稳定发展。现阶段,部分单位还存在一些财政税收管理问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增强单位的管理意识,规范工作流程,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完善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强化绩效考核来提升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事业单位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潘英.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20(04).

2.刘慧.新常态下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建设的探讨.纳税,2020(01).

税收管控范文5

 

为完善税源控管机制,健全以“政府领导、财政牵头、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支撑”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治税体系,实现税收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强化源头控管,抓好税源管理   ㈠加强房地产业税收管理   1.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招拍挂方式竞得房地产开发用地,必须凭区房管局“同意办理企业法人的房地产企业备案意见”到区工商局办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独立设置帐簿、结算账户,独立计算盈亏。   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通过转让方式取得开发用地,土地使用权转让方取得转让收入时,应向受让方开具税务发票,并按规定向土地所在地地税部门缴纳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有关税收。房地产开发企业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权属登记时,必须提供与转让协议一致的税务发票和契税完税证明,经区国土部门审核后,方可办理转让手续。   2.房地产开发企业或个人在本区从事房地产开发,应持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办理《房地产开发项目经营许可证》。   3.房产交易双方在办理房屋交易手续时,应先提供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完(免)税证明或销售不动产专用发票。   ㈡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   1.承建建设规模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的工程项目,区外施工企业必须凭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及其他必备资料,到区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备案和施工许可等手续。业主单位拨付工程款必须凭区建安专用发票结算。   2.施工单位取得的建筑材料必须凭国税部门发票入账。   ㈢加强股权变更税收管理   工商部门在办理当事人股权变更登记时,须由当事人出具区地税局股权变更完税凭证或不征税证明。   ㈣加强木竹行业、采掘业、建筑材料生产行业税收管理   区住建委、林业局、水利局、国土资源局在审批有关资格或办理相关资格年审时,要在事先征求税务部门意见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㈤加强车船税收管理   1.车船上牌、年审时,车船主应到国税部门开具车辆购置税完(免)税证明,并凭该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上牌、年审相关手续。   2.区交通运输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审联管制度。在进行营运年度审验前,车船主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3.区农机部门应与区地税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在进行农业机械年度审验前,农业机械所有人应先办理完(免)税手续。   ㈥加强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的税收管理   1.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联合区税务部门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企业的管理,强化、完善此类企业的资格认定,做好上述已认定企业的年检工作;对年检不合格的,取消其享受优惠政策的资格。   2.区民政局要与区税务部门建立联管、联检制度,共同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工作。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应取消其相应资格。   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税收管理   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先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后,再到区卫生局办理年度审验手续。   二、加强信息交流,强化税源监控   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职责和义务,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收管理工作,定期通过区政府网政务平台向区综合治税办公室提供有关涉税信息。涉税信息的详细内容、传递时限详见附表。   税务机关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涉税信息应科学分析、综合利用,且不得用于税收管理之外的其他用途;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税务机关应当予以保密。   三、实行委托,征好分散税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对下列分散税收实行委托。   ㈠委托交通运输部门道路建设应缴纳的税收。   ㈡委托房管部门房产交易应缴纳的税收。   ㈢委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转让土地使用权应缴纳的税收。   ㈣委托文化部门文艺演出应缴纳的税收。   ㈤委托区招管局建设单位的印花税。   ㈥委托各乡镇财政所国税部门指定辖区内零散税收。   四、严格发票管理,堵塞税收漏洞   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发票的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税务部门批准,不得印制属于发票范围的各种收付款凭证。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制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相抵触的规定,凡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收据)不得作为报销凭证。坚持“以票控税”,凡属发票管理范围的各类票据,均依法纳入发票管理范围。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超市、商场、餐饮、旅店、娱乐、广告、洗浴(足浴)等行业大力推行税控装置或网络发票。同时,区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检查或者办案过程中发现单位或个人使用假发票或不依法取得发票的,应依法处理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区税务部门。公安等部门应严厉打击发票制假、贩卖等违法行为。   五、坚持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p#分页标题#e#   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税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杜绝混淆税款入库级次、混淆征管范围等违法违规行为。有关单位在实施强制执行活动、拍卖、变卖被执行人财产前,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被执行人相关信息或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优先从该相关收入中征收税款。有关单位在查处经济类案件时,应向区税务部门提供涉案人员相关经济案件中涉税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追缴税款。   六、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查考核   ㈠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综合治税工作,切实加强对综合治税工作的组织、协调、督导和落实。区政府成立区综合治税工作领导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工作,总结经验,及时解决综合治税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区综合治税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综合治税的日常协调、考核和监督检查工作。   ㈡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各单位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互通信息,保质保量地提供涉税信息,真正起到控管税源的作用,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发挥主体纽带作用,及时对各部门的综合治税工作给予指导,着力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氛围。   ㈢强化考核奖惩。区委、区政府将综合治税工作列入综合治税成员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点考核内容。区综合治税办公室将定期对各相关部门、单位报送的综合治税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并进行通报。区政府每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在综合治税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对因工作不力,不报、迟报、漏报信息,造成税收流失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税收管控范文6

[关键词]信息化;税收管理;创新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给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发达国家,税务管理已经开始将税收的信息化重点转移到数据的具体运用上,这对我国适应新形式,完善税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加强税收管理创新工作是业界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新形式下,只有掌握了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才能有能力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各国都致力于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要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要加强税收管理上的创新。即要从税收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为目标。税收管理创新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税收管理理念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和推行税收的经济观、服务观、信息观是当前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财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税收管理创新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和激励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化时代下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利用效益低

CTAIS(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精细税收管理的有效工具,税务管理开始采用信息化后,利用它存储了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能有效提高税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大量数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加工,虽然信息很多,但能用上的却很少。此外,单项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互不相通,数据多重采集、平台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2.2税收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仍沿用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税务管理的需要。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中的主要的税收方式是“人管人”,按照属地划分上下级关系。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纳税人企业具体情况,即没有从实际出发,较为死板。此外,在整个税收管理系统中,纳税服务作为重要的环节还存在严重缺失。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税务机关没有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纳税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细致,不能真正从纳税人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税务管理已经普及开来,但我国税务管理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仍不完善,存在较大问题。在使用税务管理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很多数据相互独立,不能共享信息,难以实现综合利用。此外,各地区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数据跨地区使用难以实现。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中,缺少统一的规范和具体标准约束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的数据平台也仅仅具有低级数据查询、报表等功能。

3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创新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

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有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在新形式下进行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税务机关及时整合并加工用户信息,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此外,税务管理还应根据需要完善信息管理互动环节,实时更新纳税人信息,保证税收的真实性。在建设互动机构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标准,由政府牵头,保证信息共享。

3.2规范税收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税收管理手段不规范。因此,规范税收管理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有效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国家要规范税务管理,就要出台统一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使税务管理规范化。首先,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其次,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对税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其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新技术,从而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3对税务管理进行分类

新形式下,税务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专业分类,使税务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在实际税务管理中,税务人员要结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类别。在税务分类中,税务人员要具备专业性眼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分类情况,为每项类别安排一名专业税务管理人员,使其重点关注相关类别纳税人的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依据行业规模;依据行业性质。税务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可以打破地区局限性,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性质,为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管理成效。

3.4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发票管理

目前,在发票管理方面,税务部分缺乏较为准确、简洁的认证方式。而发达国家都已建设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并采用电子发票的管理形式。我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情况,大力发展电子发票和监控税控收款等,以有效避免假发票的盛行。此外,采用电子信息,税务管理部门也能得到诸多满足需要的信息数据。

3.5加强税收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我国应根据需要建立税收征管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协调牵涉到的各个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个环节相互联动,共同协调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征管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使多部门协调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开展好税源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纵向的各层级税务机关间的任务分配机制。上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向下级下达分税税种及任务指标,畅通反馈渠道。同时基层税务机关也要针对具体任务,加强数据整理,有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用先进的科学观念考虑各个税种的管理要求。

4结语

我国税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信息管税,在信息化时代,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积极改革陈旧的税务管理理念,加大税务管理创新,是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条件下,只有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管税互动机构的建设,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综合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情况下,税务管理的创新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顺利。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飞,葛开珍.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1(8).

[2]谢波峰.“互联网+”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15(8).

税收管控范文7

关键词:数字化;税务风险;风险控制

一、数字化发展背景

(一)5G和人工智能的促进。5G的传输速度和人工智能独立思考程序的出现,意味着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们可以为许多行业提供支持,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和进步做出贡献。如今,人工智能和5G技术正在逐步实施,技术的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对许多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企业为了避免被时代淘汰,一定会采取行动紧跟时代脚步,先进的技术水平可以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疫情推动数字化转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改变了人们正常生活轨迹的同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各行各业受到疫情的影响,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不得不开始实行线上生产、线上办公、线上经营等一系列云端服务。疫情加速了各行业企业之间的分化、企业的分化,同时带来了困境,具有数字化技术的企业,将疫情对企业运营的影响降至最低,从而实现更快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后出现更多的企业为了适应疫情下的生存,将自己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数字化相融合,数字化贯穿于企业的商业模式,形成新模式的经营。由此可见,疫情对企业数字化的影响已从短期转向长期深远影响。

二、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管控转型必然趋势

数字化发展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企业为了在数字化时代的生存发展,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而税务管控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门,其数字化转型也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合国家经济发展新政策。传统税务管理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很多工作仍然依赖于传统的人力资源。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高效应对复杂且不断变化的税收政策,我国处于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税务机关将数字化技术与税管程序相结合,运用大数据提升财税运行效率。在国家税收征管数字化的基础上,企业要及时利用大数据对不同税种进行区分并了解最新税收政策,为了更好地响应国家税管机制政策,税务数字化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因素,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数字化税务系统。

(二)涉税对象剧增。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推动下,不少企业从传统的“线下”商业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的新商业模式。在新商业模式下,企业随着销售渠道的扩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涉税业务,即便不存在实体公司,也可以实现营业收入,产生纳税义务。在纳税人数量激增、税务机关工作量快速增大的背景下,如果企业采用传统税务工作模式,会增加企业相关税务工作的时间成本和纳税成本。一旦企业采用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不仅可以减少企业的纳税成本,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企业税务筹划需要。企业在经过前期的奋斗取得一定成果,规模和业绩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升后,对于一个经济业务多、业务构架复杂的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的税务管理系统和业务数据不“连通”,发票传递和纳税筹划都可能存在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于税务管控的数字化需求便更为迫切,数字化与税务管控相融合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收集业务数据、预防潜在税务风险、提高效率。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概述

企业的税务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活动时,对于企业的涉税行为需要向税务机关申报交税,但由于未能向税务机关正确有效地交纳税款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现阶段,企业在税务管控上,或多或少存在税务风险,该风险的产生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企业税务风险往往产生于企业收入方面、成本费用方面、会计报表的分析方面、利润表方面等。这就要求企业的数字化税务管控要具有全面性,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税务管控风险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高管必须对此加以重视,主动进行管理。

四、企业税务管控数字化发展中存在的风险

企业的税务管理职能分为三类:合规、风险控制和规划。相比之下,税收风险控制是大多数企业进行税收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本文针对企业税收管控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一)企业对税收的理解偏差。在企业数字化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与税收机构对于同一项业务,可能存在不同认知,如果企业税务人员对于某项政策的出台、修改出现了理解偏差,会导致企业在税务管控环节面临更大风险。此外,现处于数字化时代,金税四期的提出意味着国家税务系统将数字化更好地融入管控系统,通过云端交叉对比各种信息并进行稽查核对,如果存在异常就会告知企业进行自查,如果存在异常次数过于频繁,很可能影响企业的声誉,从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可见,应对企业中无论是在生产经营过程,还是会计核算过程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有高标准,经营业务层面税法知识的欠缺也会带来风险,要及时根据数据化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理解国家税收政策,降低主观性给企业带来的税务风险。

(二)税务管控数字化技术上存在的风险。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时,对企业数字化技术存在一定的高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于税种的政策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是由于各地税收政策和征收征管政策不尽相同,企业难以有效利用政府税收系统的大数据,无法将其与企业的税收管控系统相融合。如果企业难以克服该技术上的难题,会导致数字化技术无法有效应用于该企业,形成资源错配的局面,带来更大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的税务管控要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互联网信息技术让企业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敏感信息一旦被泄露,会使企业承受更大的损失。只有解决了财税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规避风险,同时保证企业相关数据的真实可靠。

(三)缺乏正确税务筹划意识。企业的税务会计是运用数字化信息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整理,要按照税收规定,自觉合法对企业的税务活动进行申报纳税。除此之外,企业税务会计还应对纳税金额产生影响的税负因素进行分析,合理合法地筹划企业经营方式和纳税活动,更多地享受税收优惠。如果企业税务管控相关人员缺少税务筹划意识,无法将企业税收成本降到最小,成本的增加最终导致利润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不健康的税务筹划意识也会使企业陷入危机,例如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采取不合规不合法的行为来降低企业纳税筹划成本所带来的风险。

(四)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一个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离不开税务数据的监控,税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中,需要对企业的相关税务活动进行监督,无论是企业税务日常管理、事前防范、事中审核还是事后监督的数据都应当进行监控。如果企业的税务数据监控不完善,企业很难在日常活动中快速发现税务风险,而风险存在一定的时效性,提前采取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程度甚至消除风险。此外,由于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均不相同,因此适用于每个企业的数据监控程度和税务风险评估系统也不尽相同,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适合本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机制才能更高效地识别出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五、数字化发展中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和税务筹划意识。“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企业亦是如此,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强有力的约束,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可能为了眼前利益出现短视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而税务违规行为所付出的惩罚成本是非常高的,对企业的声誉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在法律和道德的强有力约束下,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纳税意识以及税务筹划意识,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进行企业税务筹划,降低企业成本费用,从而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

(二)提升税务人员综合职业素质。数字化时代,基于国家对于税种的多变政策,税务管控的相关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与整个企业税务管控质量息息相关的。企业的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更新往往是在税种政策出台或修改后的一段时间内才得以适用,这就要求相关税务人员要先于数字化系统,对新政策、新规定进行理解和掌握,正确理解政策的真实意义,以确保税务风险管控的有效实施。对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企业税务的管控还是财务的管控,都离不开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会,给员工提供沟通与交流平台,避免由于个人对于某些政策的不同理解所带来的业务偏差,降低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三)运用数字化技术完善企业税务管控系统。数字化时代给企业带来了信息的便利,对处理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大。首先,企业要引进能够运用数字化信息的高技术人才,要在数字化发展中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企业应当在自身税务管控系统与税务机关系统的链接上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在该系统上正确地获得申税、发票、政改等涉税信息,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面临税务风险的可能性。

(四)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保证企业与税务机构之间有效沟通的必要手段。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存在税务风险,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避免不了税务机关和企业税管之间的沟通。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样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企业建立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在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掌握数字化税务管控系统,更深刻地理解国家最新税收政策。由此可见,良好的税企沟通制度是降低企业税务风险的渠道之一。

(五)建立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税务风险管理机制是企业降低风险的必由之路。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的涉税风险如果仅依靠以往传统的人工模式进行评估,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还可能在评估过程中出现人工错误影响评估结果,因此将现代化技术融入风险控制程序中才是发展趋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经营模式和需求,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满足企业需求的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将整个企业各部门的相关活动进行连接,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信息一体化系统,实现数字化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涉税服务进行识别,自动核对各项指标,对企业各项指标设定临界值,一旦超出临界值便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并对风险进行分级处理,以确保将企业风险降至最低。

税收管控范文8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规范税收征管秩序,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稳步增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车辆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立综合征管机制,加强源头控管   我市车辆税收征收实行地税、公安等部门“联合办公、税检同步、源头控税、协同管理”的征管机制。市地税局在公安车辆办证(或检测)场所设立车辆税收征收窗口,负责审查和征收车辆所涉及的各项税收。市公安交管部门在车辆入户、转籍、年度审验时对车辆税收实施源头监控,机动车辆在办理机动车入户、转籍、年度审验时,对未纳税的机动车主必须督促先办理完(免)税手续,凭完(免)税手续再办理其他有关手续。   二、建立车辆纳税信息库,实现信息共享   地税部门要充分利用公安、交通部门车辆户籍管理信息,建立车辆税收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车辆税收征管工作。公安、交通等部门要适时或定期与地税部门进行车辆户籍以及停歇业、报废、注销等信息的交换,及时掌握车辆变动和纳税情况,实现信息共享,提高车辆税收整体征管工作水平。   三、统一标准,公平税负,建立税负稽核机制   地税部门要对代开票运输企业的车辆、个体营运车辆按照统一定税标准,认真实行单车核定征缴税款,公平税负。对自开票运输企业的挂靠车辆按车定税,凡是分不清自有车辆或挂靠车辆的,原则上一律实行按车核定征收税款。逾期未缴纳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车辆检测地的地税征收窗口追征应纳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四、加强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税收征管工作   地税、公安、交通、财政等部门要认真研究解决好车辆税征收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切实加强协调与配合,确保车辆税收征管工作顺利开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本意见的规定,擅自减免、调整车辆税收。   本通知自之日起施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地税局、公安局、交通局另行制定。   特此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