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思政课教师观照医学生生命教育分析

[摘要]国内医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的、教育路径上具有同向性、一致性。思政课教师在逐步实现生命教育从国家战略到教材体系的落实、推动生命教育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取得不少成绩,但在实践教育的路径方面依然存在亟须突破的难题,需要理清思路、创新方法、集合多方力量、挖掘优势资源,促进医学生生命教育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发展,以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和生命品质。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医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医学是直面生命的科学。医学院校的所有活动都是为“生命”服务的,只是源于学科专业的细化,其侧重点各有不同。实际上,国内生命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观照医学生生命教育则具有十分现实地意义。

一思政课教师观照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逻辑起点

纵观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生命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密切地关系。生命教育蕴含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价值实现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关注生命、服务生命、实现生命又体现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品性。

(一)医学生生命教育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遵循

医学生生命教育是“医乃仁术”理念的具体体现,旨在帮助医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维系生命、实现生命,是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死亡观、生命价值观的重要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政治教育、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医学生生命教育所提倡的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死亡观和生命价值观,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培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医学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导向,注重人的“身—心—灵”的多元发展。马克思主义生命理论也十分丰富,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关心人的生物属性的保全,还关心人的社会属性的健全,更关心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它从不否认生命的独特性,相反更强调生命的宝贵和不可逆性,强调生命价值的实现。“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重要的是,其本质是让教育回归真正的原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之幸福的生命与快乐的生活为本”这一价值追求与思想政治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又完全吻合。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策略浅谈

摘要:生物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借助生物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认识,促进学生产生生命意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生命的学科,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和探索生物的生长规律,借助对规律的探索加深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本文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生物教学

随着新课改在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的全面推进,生命教育也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过去的生物教师缺少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为了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师高度重视并研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生物课程的教学质量。生物是探索生命价值和规律的学科,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初中生物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理解,发挥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生命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融入,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会对生物学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兴趣,这对于提升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对生命教育的认知,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生命教育的学习。学生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对生物学科的内容进行机械的学习和记忆,使生物课程教学无法发挥出最大的功效,这成为影响生物课程教学进度的主要因素。借助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融入可以很好地改变这一教学现状,使学生借助学习加深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从而更加珍视生命,更好地生活下去。

二、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现状

阅读全文

生态视角下学生生命教育的作用

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改革,使得我国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与进步,各种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学生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基本素质。目前,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就是“各个学校以及各个年级,均应该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这是教育深化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加强生命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教育理念,是当前教育的一个最为本质性的东西,同时也是教育本真之所在。这主要的原因在于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同时它又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就是不断地在这种起点与目的之间进行发展的,同时教育正是由于这种起点与目的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有用之才[1-2]。可以说,生命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之作用,教育不仅能够改善在校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学生的心理等方面的素质,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本文着重以生态为视域,重点阐述了生态视域下的学生生命教育,旨在为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提供参考。

一、生态视域下的学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所谓生命教育,实际上就是指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要重视生命、爱护生命、超越生命,要珍惜生命所具有的价值,通过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们的生存能力。可以说,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们重视生命整体过程的质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就是对他们每一次的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当前,生命教育课程已经成为了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关键,同时,在素质教育中也具有核心地位。之所以开展生命教育,主要是教学生用一种科学合理的态度,认真地审视生命所存在的意义,从而确保他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先决因素,所以,只有充分地做好生命教育,学校其他的教育目标才会真正得以实现;只有充分地认识生命所具有的意义[3],生命的追求才会光芒四射,充满着色彩。当前,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全面地将生命教育贯彻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且,还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发展情况,加强重视他们生命全过程的质量,不断地教育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这是生命教育具有的基本理念。另外,教育者不仅要教会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对生命所具有的意义全面地了解;不仅要让学生们重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重视、热爱他人的生命。

最近几年时间里,我国各级党和政府,尤其是教育部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越来越关注。因此出台了大量的关于青少年珍爱生命、重视生命方面的教育课程,主要目的就是注重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培养他们认识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的意识,以此有个良好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存能力。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开展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因此,当前学校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一套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评价制度,充分地调动学校每位师生的积极性,使之参与到生命教育的行列之中。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明确实际需求,并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关于生命教育方面的活动,从而增强他们对生命更高的认识度,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二、当前学生缺乏生命意识的影响因素

由于当前社会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环境越来越复杂,因此,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们在生理与心理方面会感到极大的不平衡。而这些情况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处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使学生产生了脆弱的心理、行为失去了控制能力等不良现象。所以,教育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不断地引导学生对生理以及心理等方面的自然发展规律充分地认识,科学合理地理解生命的自然现象与意义。

阅读全文

生命哲学下高校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然而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大旗下,高校教育的工具理性被无限放大,教育理念出现异化。由此,生命教育内容不断边缘化、生命教育文化活动不断缺失。高校生命教育要从树立敬畏生命的教育理念着手,从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

[关键词]生命哲学;高校;生命教育

教育不是工具,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1]是对人生命本真存在方式的开启。建基于不同哲学理念下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笔者从生命哲学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高校生命教育如何走出工具理性奴役的阴影,引导当代大学生不仅寻求谋生技能,更要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哲学背景和产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了冲击传统的形而上学,反对自然科学和理性对人的自由的窒息,提升个人意志、情感的地位,欧洲产生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生命哲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狄尔泰、齐美尔和法国的柏格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且影响最大的是法国思想家柏格森。柏格森认为,“生命”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是心灵的内在冲动,具有“流动性”的特质。生命之流是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作为自我体验的“生命”,逻辑、概念、分析等理性手段无法也不可能理解其内在的深刻性,只有直觉、感悟才能体验生命的本真内涵。这种把情感当作人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和方法,肯定了生命的存在意义和创造价值,将哲学关注的向度由外在(物质世界)转向内在(精神世界),强调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意义,对生命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渊源于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生命教育,表达的是对人的生命本质和意义的探索。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娜•华特士首次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引起了西方学者们的普遍关注。“生命教育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发展的运动。”[2]20世纪90年代,这一现代教育理念进入我国台湾和香港教育界并逐步波及内地,形成一股新的教育思潮。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生命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决策,显示生命教育作为一种价值诉求引起了国家的重视。长期以来,高校片面强调教育的工具理性而忽视价值理性,使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异化为知识和技能,导致了价值取向的错位。

二、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唤醒生命本真状态的过程,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3]3但是,如前所述,时下的高等教育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价值观的驱使下,工具理被无限放大,教育塑造人的功能被忽视。生命教育严重缺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共6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参与式教学法

1参与式教学法实施的基本原则

1.1循序渐进实现全面发展

教育不是一蹴而成的,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学生所具有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同,因此,就有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区别。教师不要只注重优等生的学习,而应注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综合全体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制定出相应的生物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为了达到目标进行努力。如此循序渐进,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平等性教学

在传统的生物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然而参与式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倡导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在一旁为学生进行指导和提点,营造出平等的学习氛围。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循循善诱,更正学生的错误,不以师者身份施压。平等教学会使生物教学走向实际需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2初中生物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阅读全文

生命教育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探究

摘要: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出现了一些大学生自杀或残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出现了问题。因此,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迫在眉睫。该文分别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心理疾病预防与生命危机干预体系、实践活动体系等方面,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近年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积极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组织和开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活动。尽管如此,仍出现了一些诸如大学生自杀或残害他人的恶性事件,反映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心理健康教育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建立一个服务于高校大学生生命安全与生命健康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本文提出构建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建立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宣传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的建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1转变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局限性,注重于解决学生当下出现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体验生命的过程,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勇于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在有限的生命中不断拓宽生命的宽度,实现生命的长远发展。在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服务于学生的生命存在,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求教育以人的生命存在为根本出发点,不以生命的存在为前提的教育,是没有根基与活力的教育,是失去发展动力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要实行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关注人的生命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尊重生命、激发人的潜能[1]。

1.2构建合理的课程目标。生命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当着眼于生命发展的贯彻与落实。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着眼于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补救,关注少数问题学生和现实问题,忽视了与全体学生生命长远发展相关的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当以德育生命化的指导原则为引领,积极关注与贯彻好服务学生生命发展这个目标。具体而言,应当改变过去过于注重解决当下存在的心理问题的模式,将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目标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目标,真正从大学生的生命诉求出发,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从而更好地推动大学生长远发展。1.3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只有学习上总感到不满足的老师,才能教出和他一样好学的学生[2]。身教重于言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需要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豁达态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学生最易效仿的榜样,应当对自我提出严格要求,用开朗、阳光、团结、友善等特质以及对生命的激情、热爱等态度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教育者本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会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情,促使其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自身的涵养为学生的为人处世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管窥

一、珍惜生命的可贵———生命教育的深入

初中生物学习的是新课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精神。而通过实验、实践活动来开展生命教育,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精神。在八年级上册课本中有这样一个活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我们如何才能观察到鱼鳍的作用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只要把哪个鱼鳍剪掉,再观察鱼在水中行为的改变,不是很简单快捷吗?而这个时候,老师适时将生命教育话题引入,剪掉鱼鳍也许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实验数据,而这种通过残杀动物生命取得实验结果的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

想一想,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既不伤害鱼的生命,又可以顺利地完成实验呢?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在懂得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更懂得了爱惜其他动物的生命。同理,在做完蚯蚓的探究实践后,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将蚯蚓放归大自然。通过教育,让学生有了爱护生命的意识,认识到动物的生命同样是需要我们去尊重和爱护的。

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命教育的延伸

每一个生命都有着自己存在的意义,他们之间也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人类想要保护自己,就应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所以,在生物课上开展生命教育不单单是珍爱和尊重人或动物的生命,应该扩大到整个自然界中的所有生命。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在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教学中,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和领会。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导致了人类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肆意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然而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生物多样性对于农业、医药、工业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三、生命教育的反思及应注意的问题

阅读全文

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危机管理论文

一、相关概念的解析

生命教育的内涵。简单而言,生命教育就是对生命意识的教育。既包括对自我生命也包括对他人生命的热爱和尊重。生命意识的形成是与敬畏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大学生而言,以生命责任教育,死亡教育为主的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生命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乏。

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人际交往中很少能换位思考,理解和包容他人,甚至不能真正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生命。还有一种情况是属于留守儿童的成长经历,子女在成长后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不畅通,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儿童在六岁之前如果缺少父母的陪护,共情能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从而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生命意识健全的完善。

2.学校教育的忽视。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重视成绩,忽视人的心理发展,对挫折教育重视不够,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负性生活事件,缺乏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容易出现茫然、自暴自弃,或者迁怒他人和社会的应激反应。“教育的目中无人和生命的淡漠,不仅使学生体验不到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还导致学生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