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中的雕塑教学

高职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中的雕塑教学

摘要:雕塑教学是夯实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造型能力与创作能力的主要课程,雕塑教学对专业基础的训练至关重要,而它的成效是当前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论文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大的教学背景下,提出雕塑教学融合雕刻工艺种类、提升造型能力、拓展创作能力、注重因材施教、引入数字教学等方面进行探究,在造型形式语言和创作构思方面强调个体化发展,推进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模式。

关键词:雕刻艺术设计;雕塑教学;人才培养

一、应用型院校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工艺门类的广阔性、综合性。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三年制专业。其专业特点具有较多的专业方向门类,涉及多种雕刻工艺与多种材料应用。当下雕刻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以传统式的工艺传授为主。在学制的限制下,课程建设相对比较紧凑,各种工艺种类较多,所以在客观上限制了工艺种类跨界融合。当下社会对于雕刻艺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全面的、综合的。如果只掌握一种工艺已经满足不了当下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此同时雕刻艺术设计的综合性要求学生不但掌握手工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与创作。而对市场的实际需求,要了解不同材料与不同工艺,从实际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实际产品产出,要求学生具有综合性的素质。2.雕刻门类之间融合较少,材料与工艺的不同产生较大的壁垒。雕刻艺术设计分有竹雕、竹簧、木雕、玉雕、石雕等多种雕刻工艺。在应用型高校的大背景下,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与工艺技能。传统式的教育方式中更加注重学生对于技能与工艺的掌握程度,而现代教学的方式转变要求人才培养对企业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这也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1]。同时“现代学徒制”全面推进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与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当下社会与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较高,不但工艺与技能要过硬,而且对相关产业有专业化的认识和了解。

二、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中雕塑教学的现状其重要意义

1.雕刻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基础教学现状。雕塑在雕刻艺术设计乃至其他专业的基础课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雕刻专业对于空间与造型的要求相对更高,雕塑基础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在重工艺重技能的大环境下对于造型能力的训练相对较少,课程设置重在专攻工艺与技能的培养。而显得雕塑课程结构简单,设置课时相对较少。2.雕塑基础教学对各种工艺门类的推动作用。雕塑课程的训练会大大丰富学生的观察方法,增强对作品的表现力。有效地进行雕塑的训练,对形体认识与造型能力的培养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雕塑基础训练不同于硬质材料雕刻,泥塑的质地较软,塑形相对容易,学生可以通过感受对象快速将感性的表达投入在作品之中,增加作品的艺术感受力[2]。而雕刻的过程往往是理性的,对材料的控制把握往往是循序渐进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相对比较理性,对于刚入门的学生很难将感性的表达融入雕塑当中。雕塑造型训练主要是圆雕和浮雕两种造型训练。雕塑两种造型训练有助于学生分析了解不同材料的雕刻造型特点,并加以融合。竹雕、木雕与石雕等都具有浮雕的雕刻表现方式,虽然材料工艺技法与工具使用不同,但是在创意构图、空间压缩、线条雕刻、形体处理等方面都有共通之处。雕塑的浮雕课程训练往往就是在训练学生提升这些能力,虽然学生处于不同的专业方向,但是在雕塑基础课的能力培养与创新培养方面,已经具有能够认识并欣赏不同材料雕刻作品,在基础造型的训练上,雕塑提升学生的造型美、形体美与创意美。雕塑的圆雕基础课程与浮雕课程相一致,只是空间的表现方式与处理方式不同。雕塑基础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审美情操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提升了学生在跨界与融合各雕刻门类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三、应用型院校雕塑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1.提升学生空间思考意识。雕塑是空间中的造型艺术,有实际存在的形体,并用某种材料所承载。在基础课之中,雕塑对形体空间的学习是其他无法代替的。主要体现在传统雕塑教学的本体语言,而雕塑的本体语言最核心的三要素概括为“空间”“形体”与“材料”[3]。空间是雕塑的第一元素,是雕塑存在的证明,也明显区别于绘画等平面的艺术种类。空间上的造型要求我们对空间理解不同于素描的基础训练,要求我们建立立体的思维方式,并具有科学的立体观察方法。在形体的造型上不以某一个角度的轮廓作为观察标准,以形体的处理和归纳为主。空间立体思维方式的建立对学生的设计能力与造型能力都会有提升。2.拓展雕塑创作能力在雕刻作品创作中的优势。雕刻专业方向转移虽然材料不同,但在创作构思、创作表现上通过雕塑创作的教学办法与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与设计能力。学生培养的并不以标准统一化方式要求,真正的工艺与艺术类的教育虽然在规律上保持一致,但在人才的培养上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以专业引导的方式进行转移,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教育。雕塑创作需要对客观事物、对文化、对现实有个人独特的见解,以个人意识融入雕刻作品,呈现出不同工艺材料语言的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表现力的自觉性与能动性。借助雕塑创作的训练模式提升学生雕刻作品的思想意识。雕刻艺术呈现出不同材料的美,所以,工艺与材料虽不同但在创作观念上融会贯通,从而学生在创作中能够自由表现,驾驭材料的属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3.结合工艺门类采用雕塑课程因材施教。雕刻艺术设计包含的工艺门类较广,针对不同雕刻方向的材料和工艺特点采用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例如,竹雕主要是在竹制的表面雕刻丰富多样的装饰图案或者文字,用竹根可以雕刻各种装饰的摆件。针对竹雕的雕塑课程应以浮雕为主、圆雕为辅,训练学生的空间压缩的造型能力,强化浮雕的创作力和表现力。在此基础上结合竹雕工艺,将雕塑造型能力转化在竹雕的作品中。玉雕工艺不同于竹雕工艺采用圆雕与高浮雕较多,玉石不像竹子一样造型类似,每块玉石的形态不同,也可以加工成不同的形状。在雕塑课程的设置上更重视圆雕与高浮雕课程的设计,其他雕塑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和交叉课程。由此可见不同的材料工艺采用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对专业方向的因材施教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4.引入数字雕塑在雕刻艺术设计专业上的教学应用。目前雕塑专业院校陆续开展数字雕塑相关的课程,数字雕塑即是将目前的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相互结合,为适应我国艺术类教育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与市场需求的现状,培养出一批具有创作能力与数字技术的艺术复合型人才[4-5]。传统雕塑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注重对象的写实能力,数字雕塑教学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在模拟空间中学生可以不受空间的影响,雕塑模型更容易控制和把握,而且不受教学场地和空间设备的束缚,创作时间较为灵活,学生可以在练习和创作当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数字雕塑不同于市场上面批量生产的雕刻技术设备,它更加注重设计和创作能力。学生借助数字技术课程的训练可以在软件中选择自己专业的材料,在创作之初可预览到后期效果,为教学资源和最终作品的呈现都提供了技术支持,这对现代雕刻教育体系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雕塑课程对学生的基础训练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雕塑基础课程的范围较广。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和材料属性设置不同的雕塑课程模块教学效果更具有帮助。雕塑美学的造型修养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审美情操,提高作品品位和格调。雕塑教学强调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形成独立的造型语言,以及个人化创作构思。虽材料工艺相同但作品百花齐放,推进学院雕刻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优质化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班守猛.数字技术在雕塑教学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3.

[2]吕丽蓉.浅谈当代背景下的雕塑教学[J].大众文艺,2010,(13):235.

[3]律广.雕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5):234-234.

[4]李升.翻转课堂在高职雕塑教学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174+176.

[5]任郑君.雕塑教学中的材料应用[J].美与时代(下),2012,(7):84-85.

作者:于洋 单位: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