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服务范例

企业税务服务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1

一、大企业经营与税收特点

武汉市共有6000多家大企业,总数不到全市100万涉税市场主体的1%,但入库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70%以上。大企业税源集中度高,税收贡献突出,显示出极强的头部效应。

1.经营范围多元,涉税事项复杂。大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大,为维持自身优势地位、追求新的利润增长点,往往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逐步扩展经营领域,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或者开展跨行业经营与合作。大企业多元化的经营范围伴随着多样化的涉税业务,与传统业务范围相关的涉税事项,大企业往往能够较好应对,但对于新领域、新业态的税收处理不够熟悉,出现涉税风险的概率直线上升。这需要税务机关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及时了解大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分析与预测。

2.跨区域性显著,分支机构众多。大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收入规模、资本规模、人员规模,足以支撑其开展跨区域乃至跨国经营,在不同地区开设分支机构进行生产经营以及投融资活动。大企业总部通过派出管理人员、设立财务共享中心集中核算、实现资金统一调配等方式,确保对跨区域分支机构的控制力。这对于税务机关的政策执行统一性与纳税服务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各地税务机关在税费政策执行口径上保持统一与稳定,避免由于政策执行不一致引发税企争议、损害税法权威性;另一方面,需要税务部门继续完善电子税务局功能,针对大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发功能模块,实现全流程网上办。

3.合规意识较强,系统性风险高。大企业涉税事项数量巨大且类型繁杂,非常重视财务管理和税收环节的合规性,其招聘的财务、法务人员一般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同时,往往会选择购买专业服务,以规避相关涉税风险,具有较强的税法遵从意识。但由于大企业通常以集团模式运营,具有内部组织机构庞杂、经营领域多元等特点,使得与之相关的资产重组、股权转让、投资融资等涉税事项更为复杂,隐含较大的系统性税收风险。加之多数企业的税收风险内控机制由财务部门构建并实施,相当于自己审查自己,内控机制的监督、控制与防范的作用并未充分发挥,放大了税收风险。这在客观上要求税务机关向大企业提供指向性更强、质量更高的税费政策讲解,结合企业、行业特点深入分析政策风险点,并指导大企业优化税收风险内控机制。

二、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总体思路

继续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充分发挥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为助推新时代英雄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需要科学谋划,理清思路,在坚持党建与业务融合、提高大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优化个性化纳税服务、发挥以税咨政职能上下功夫,持续提升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水平。

1.在提升政治站位,实现党建与业务融合上下功夫。要旗帜鲜明讲政治,牢固树立税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的理念,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积极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大企业税收管理和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党建和税收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在落实新政策时首先提升政治站位和大局意识,从全局高度认识到落实贯彻有关政策的重要意义,及时、完整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的让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二是在组织党务工作、开展党建活动时,可以围绕业务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三是在开展业务工作时,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引领业务在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

2.在注重技术创新,优化风险管理上下功夫。大企业税收征管实现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一是树立“大数据思维”,全面拓展整合内外部涉税数据资源,努力构建以数据为中心,以技术平台为依托,实现数据采集、归集、处理、分析一体化的涉税数据集成平台。二是精心锻造“互联网+税务”模式下重点税源监控预警分析体系,合理设计财务数据监控指标及预警阈值,实现对重点税源的精准监控。三是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筛选、甄别、抓取有效信息,畅通第三方数据信息采集渠道,规范互联网涉税数据的采集整理,促进新技术向税务生产力转化。

3.在聚焦业务创新,做好个性化服务上下功夫。要落实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理念,围绕大企业个性化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与内容。一是要积极构建规范、联动的跨区域税收协调工作平台,协调处理大企业跨区域涉税诉求。二是要尝试建立统一的大企业重大涉税事项事先裁定工作流程,增强税费政策执行的确定性与统一性,提升大企业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三是要继续丰富和细化以首席联络员为核心的大企业纳税服务体系,及时了解与回应大企业涉税诉求,打造大企业纳税服务精品工程。

4.在深挖税收大数据,发挥以税咨政职能上下功夫。税收大数据具有覆盖经济领域全、反映经济活动快、数据颗粒度细、记载经济活动准等特点,要强化税收大数据在经济运行研判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深层次应用,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是要强化精品意识,打造税收经济分析拳头产品,结合“税比析”系统试点、“天气预报式”税收经济分析等工作,与时俱进打造高质量税收经济分析产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要主动问需地方党委政府,精准谋划分析选题,围绕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三是要拓展数据应用,聚焦经济形势变化与本地专精特新行业发展,深入分析相关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服务微观市场主体。

三、优化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的举措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为契机,创新大企业服务管理一体化机制,管出税法权威性,提高税法遵从度,以高质量的大企业税收管理与服务推动大武汉城市建设。

1.聚焦“智慧税务”,提升数字化管理质效。在大数据时代,推进大企业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及智能化改造,是做好大企业税收工作的必然选择。一是优化数据处理,提高数据质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清理,去除无效数据,筛选出关键性的有效数据,引导大企业建立并完善涉税数据采集、统计及报送内控制度,提高大企业数据报送效率与质量。二是加强合作交流,积极构建第三方涉税数据共享平台,提升大企业税收征管领域数字化水平,主动利用外部力量推进税收协同共治。三是深化数据分析,充分利用“税比析”决策服务系统展现的经济税收运行数据,深入挖掘数据背后反映的深层逻辑,提高税收经济分析与风险分析质量。

2.加强纵横联动,优化税收征管模式。要解决“指头对拳头、单兵对集团,以一域之局对跨区域跨国企业”的管理不对称难题,必须进一步优化大企业税收征管模式,加强纵横联动。纵向看,要进一步理清省级以下税务机关大企业管理机构的职责,妥善协调基层机关属地管理与上级机构专业化管理之间的关系,提高基层大企业税收管理部门的地位。横向看,要持续强化“总对总”工作机制,加强税务机关与大企业总部在政策执行、数据报送、纳税服务方面的交流沟通,解决税企之间在信息、职能上的不对等难题。

3.分级分类管理,满足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现精确执法、精细服务、精准监管、精诚共治,需要推进大企业分级分类管理,采取针对性举措满足个性化需求。一是对大企业纳税人合理分类,依据纳税人行业、规模、风险特征等因素划分类别,实行专业化管理。二是对涉税事项科学分类,区分简单、普遍事项与复杂、特殊事项,出台有针对性的业务操作规范与应对流程。三是提升大企业复杂事项管理层级,适当上收部分复杂业务与高风险事项的管理权限。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2

《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统一按13%的税率来征收纳税者销售与进口化肥的增值税,增值税免税一说不再有。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文章进行一一阐述。

关键词:

化肥;增值税;财务管理;影响

现阶段,我国化肥价格相对较低,市场供应充足,竞争优势强,对化肥增值税优惠政策的整改带来了大好机会。本文首先概述了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必要性,其次指出了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经济结构

当前,我国化肥企业产品处于过剩状态,加之有机肥依旧可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经销商和农民可自由选择化肥,价格仍是化肥市场的竞争主题。政策不会对农民带来多大的影响,关于化肥产品成本增加的部分,由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共同承担,生产企业要比经销商承担的成本多。随着化肥生产经销行业利润率的相应降低,一些落后且生产成本大的产能将逐渐退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优化经济结构,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有利于减轻下游企业的税负

随着政策的调整,使以化肥为原料的下游化工企业能向上级申报抵扣进项税,以此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比如将尿素作为主要原料的提供氰尿酸产品的企业,实际调查显示,该企业五个月内总共卖出去8622吨的氰尿酸,总收入达到了3433万元,1吨氰尿酸中掺入1.7吨尿素。在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就能对原料尿素进行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企业按照具体的采购生产状况,三个月内采购尿素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可抵扣进项税达到了132万元,税收负担较以往有了明显的降低。

(三)短期内对化肥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大部分化肥企业均表示,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从颁布到实施,中间的间隔时间较短,再加上刚好赶在秋天库存量大,企业根本腾不出多余的时间适应政策以及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与此同时,下游企业也纷纷表示,应为原料库存量提供必要的过渡消化期,给足适应新政策的时间。其次,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实施前期阶段会相应提高化肥企业的税收负担,追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在《关于对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中提出,凡是8月31日之前生产的化肥产品都按简易计税办法依3%征收率征收增值税,但并未明确原材料库存和化肥产品的过渡期,致使一些集团企业面临沉重的税负。化肥经销企业同样存在库存量现象,政策实施前购进的化肥不能抵扣进项税,政策实施后,销售可按简易办法依3%征税率缴纳相应的增值税,税负进一步提高。

二、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内部资产的核心,其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资产结构,同时企业资产负债表如应缴税费、累计折旧等会在固定资产价值的不断波动下而发生变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大大降低企业固定资产的原值入账金额,并且还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累计折旧的金额。此外,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短期内企业的负债与资产等会有所减少,而对于流动的负债和资产比例则较之前有所增加;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在企业经济水平提高的前提下,企业的资产数量会随之得到一定的增加,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负债及资产的比例,为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提供了前提保障。

(二)对企业利润表的影响

纵观现状,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消除了企业之前应缴的营业税金与附加税款,使企业的税款支出大大节约,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企业的纳税金额减少,节省了纳税成本,企业不用承担较大的税负,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保障企业生产的规模化,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对企业现金流量表的影响

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是企业现金流量的核心组成部分,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导致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变化,进而带动了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动。一是企业投资活动受到影响;部分生产企业根据自身经营需求,常常会购进一些大型施工设备企业可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其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业投资基金的现金支出事项,无论怎样,企业的现金流出将有所减少。二是企业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会大大减少企业税收成本,并且在营业税额的不断降低下,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会进一步提高。三是企业筹资活动受到影响;根据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融资活动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融资过程中生成的利息与融资的阶段性特点会使企业的现金流量逐步降低,进而导致企业面临还款压力,不利于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三、应对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能力,培养优秀的领导班子

当前,企业应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其正确的征收增值税的意识,向其宣传与推广征收增值税的具体手段;企业还应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在优胜劣汰的原则基础上开展相关考核;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规章制度,打击一切形式主义,并做好必要的成本审计,突出财务监督职能;定期考核员工的素质水平,拒绝接收素质水平低或能力薄弱的人员,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促进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的顺利实施。

(二)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企业应通过有效的措施手段优化内部结构,防止发生机构冗杂、人员复杂等问题,节约一定的资本投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从而强化企业工作水平,减少人力资源浪费及重复配置,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建立健全绩效责任制

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高质量的产品,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为企业扩大市场,保障企业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发展。要想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绩,就必须配备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因此企业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清晰划分员工的职责权限,提高员工对政策的适应能力,进而调动其积极主动性。通过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薪资与绩效密切联系起来,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同时,强化企业经济效益。

(四)优化调整账务处理流程

一是企业应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会计核算制度,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实施增值税的会计处理,科学确立明细账目,严格按相关规范标准实施增值税的业务核算,提供高质量的税务资料。二是根据企业实施的新业务,应积极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财务操作流程,并且提高操作流程的实践操作性。三是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增值税的财务处理方式,在相关法律基础上降低一定的税额,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水平。

(五)强化税收筹划意识

企业应抓住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带来的机遇,不断强化税收筹划意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通过正确的税收筹划减少税负,尽可能和一些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纳税人企业配合协作,通过抵扣进项税节约纳税成本。此外,财务人员应高度重视增值税带来的好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企业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以进一步降低税收负担。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充分利用增值税优势的同时,还必须预防各类财务风险。所以企业在开展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严格按相关法规制度进行,将税法落实到实处,保证纳税筹划的顺利运行。

四、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随着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后,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其面临一定的挑战。该政策的实施虽然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节约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但对于一些不可抵扣的企业来说,其税收负担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必须了解增值税引起的各种新变化,全面发挥增值税的优势作用,优化调整财务制度,从而在现代市场中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胡卓妍 单位:广东天禾农资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栋.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10).

[2]陈振晖.论增值税改革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0(02).

[3]李彩龙.浅谈“营改增”对企业经营的影响[J].经济师,2014(10).

[4]刘杨.对于营改增过程中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26).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3

【关键词】“放管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

1引言

伴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制药企业要想抓紧发展机遇,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巧妙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部发展中的问题。在“放管服”背景下,制药企业要对税务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与评估,并结合该税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影响范围等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在控制企业经营成本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企业的经营管理受到严重威胁,促进企业健康、稳健、持续发展。

2制药企业在“放管服”背景下存在的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2.1管理层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有部分制药企业的管理层缺乏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这就导致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得不到领导层的支持与认可,部分工作无法开展。具体来说,有部分制药企业的领导层认为税务风险不会对制药企业的其他经营管理工作产生影响,认为只要不影响正常医药制造、生产、销售即可,更加关注短暂的经济利益,忽略了对医药生产研发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研究,采取的风险防控手段大多数比较强硬。将制药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控工作简单地归结于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纳税,就能避免税务风险。一旦企业面临税务风险,则很难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2.2尚未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大部分制药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还尚未构建起完善的内部管理组织架构与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健全。甚至有部分制药企业的税务管理人员对税务工作的了解与认识不够全面,就很难根据制药企业的发展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税务筹划、合理避税措施,缺乏对制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税务风险的敏感性。

2.3税务风险管理方法不够完善。当前制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还不够完善,仍旧存在部分问题与缺陷。根据大部分制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实施情况来看,大部分制药企业尚未制定清晰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这导致制药企业在开展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对于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存在一定的误差,一旦发生税务风险,无法及时、准确识别与评估,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税务风险的影响范围扩大。有部分制药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不能参与到企业的研发生产与企业的重大事项决策计划制定中,就导致税务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了解制药企业内部的税务风险反馈信息,存在严重信息滞后问题,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制药企业的发展需求。

3“放管服”背景下以制药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

税务风险管理的优化策略根据当前制药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来看,还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管理体制,甚至有部分制药企业刚刚脱离家族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内部环境,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积极地引进先进的人才,导致制药企业的税务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差。甚至有部分领导层还缺乏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根据我国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比已经超过所有企业数量的90%。可以说,在“放管服”背景下,以制药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提升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对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健康、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1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管理,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制药企业要想合理有效地规避税务风险,就要求制药企业的管理层正确认识税务风险管理,提升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将税务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求制药企业中凡是涉税风险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强化其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要支持并指导其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制药企业其他员工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开展中,必须要进行积极主动的配合、参与[1]。要求制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制药企业一方面要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可以组织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加强税务风险防控的相关培训与学习工作中,使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增强起诉风险防控意识,掌握相关技能方法。制药企业也可以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绩效、岗位晋升等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结果挂钩,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税务风险识别、预估、管理以及控制工作能力,从而促使制药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合理规避各项税务风险。

3.2逐步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制药企业应该根据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来逐步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根据大量的制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来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主要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与税务风险管理组织部门构建两方面的工作[2]。制药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经营状况以及税务风险管理要求来成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在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时,必须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并将部分权力下放,使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获得相应的权限,这样在组织开展税务风险统筹管理工作时也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例如,某制药企业就让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本公司重要合同签订、拟定涉税部门制度等工作中。制药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管理情况来设置岗位。例如,某制药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设置1名主管,2名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分别负责不同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要求凡是参与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持有注册税务师等执业证书,持证上岗。要想保证各项制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这就要求制药企业不断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优化与完善,针对当前税务风险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与缺陷,要进行及时总结与反思。

3.3主动优化与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制药企业要主动优化与改进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制定明确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以该目标为依据组织开展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时,需制定长期税务风险管理目标与短期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风险识别、预警评估的重要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在制造企业内部搭建起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3],以此识别制药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风险。针对“放管服”背景,制药企业可以以“税企合作共治模式”为依托,从而实现税务风险智能化监控。一方面制药企业要应用ERP信息系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同税务部门之间的沟通,这样税务部门与企业可以共同协作,搭建“共享共治共赢”的智能化税务风险管控平台,从而提高制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性[4]。与此同时,制药企业还需要对医药产品生产到销售整个流程的特定涉税事项的纳税筹划工作进行定期梳理,寻求合理规避税务风险的有效措施。例如,某制药企业根据当前互联网经济全面发展背景,为减轻销售虚开与赋税负担,通过开展定期纳税筹划工作,结合不同时期制药企业实际情况来对制药企业各项目重大决策进行优化。

4结语

总而言之,在“放管服”背景下,以制药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减少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风险,就必须要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工作中要主动发现、改进税务风险管理问题,从多个层面、维度来提升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制药企业等中小企业要结合“放管服”背景,积极主动地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处理外部环境改变多带来的冲击,不断提升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金龙,陈宏.“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和建议[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8(33):57-58.

【2】刘宏阁,冯广淙.浅析“放管服”背景下的征收管理与风险控制[J].辽宁经济,2018(12):89.

【3】袁石林,黎明伟.浅谈“放管服”改革税收执法风险及对策———以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8(47):52-55.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4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联系;区别

1引言

实际上,财务工作者在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实际工作中需要分辨清楚彼此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在一个企业当中财务会计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加以分析,还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经营效果,但税务会计是用来展现企业的纳税情况,让企业人员依法履行纳税义务,两者都是企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联系

2.1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基础

在一般企业中都会设置财务会计数据库,主要材料都来源于这个数据库当中,当前,税务会计还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具备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税务会计数据库,因此,需要税务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通过财务会计数据库,灵活运用数据非常重要,可以依据相关税务法加以完善。

2.2工作依据与原则相同

在实际会计工作当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都需要以财务报表与凭证为依据,税务会计也需要负责会计部门,税务会计工作可以融入会计核算中,两者的工作依据存在相似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需要一定核算方法与收益配比,在工作内容上存在相同的地方。

2.3经营主体服务相同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需要财务人员在实际会计部门中操作,在实际工作中税务会计人员与财务会计人员主体服务相同,当企业实际工作中重叠时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都会成为一个会计系统,在服务主体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能够明显地体现出两者的联系,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经营主体服务相同。

2.4对外财务报告具有协调性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都会受到税务会计工作的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的外汇财务报告能够体现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在处理企业内部所得税过程中会出现递延所得税,这样能够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从这一点也能够直接体现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区别

3.1基本要素不同

在大部分企业当中,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扣除费用与应税收入、应缴税务金融等等,扣除费用与应税收入与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费用的计量标准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负债与资产、支出与收入都会直接影响财务会计规范执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存在不同之处,这一点需要注意。

3.2工作目标不同

实际上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工作目标不同,税务会计工作任务主要是为企业纳税信息使用者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能够对税务征收部门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就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来将,其主要是将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等状况,让企业负责人所知悉与掌握,进而为企业的内部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除此之外,税务会计的工作内容,需要通过书面申请来为税务管理部门提供财务信息;而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则是将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利润率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制作成表,来提供给企业负责人,使其能够直观的得到核算结果与结论。

3.3服务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主要由企业的投资者、股东以及其他利益获得者而组成。这是由于财务会计需要按照会计相关准则,对企业内部财务数据与成果进行核算与统计,进而为企业的获利者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以此来使他们的决策有依据可循。而对于税务会计来说,其工作任务是对企业的成本、利润以及所得税等进行核算,主要服务于税务管理部门为其提供决策信息,同时也为管理纳税企业的管理部门提供会计信息的服务。因此,税务会计的服务对象有着双重的特征,能够为国家税收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保障,并使调节经济得到实现。

3.4参照的法律法规不同

从实际的工作内容来看,财务会计需要严谨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中的标准化要求,在规范的指导下展开会计核算工作,这会使财务信息的精确性与可靠性得到保障。与其存在差异的税务会计在工作中,其所依据的是围绕税收制定的法律法规,具体操作需要根据税务相关的法规使企业的所得税得到准确地核算,将核算结果所展示出的缴纳具体金额,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税务相关管理部门,以此来实现公平税负。

4结语

税务会计的发展初期,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完善。对于财会工作来说,在明确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联系的基础上,也要将二者的工作目标、基本要素、服务对象以及法律法规依据等不同之处做出区分。那么可以在实践当中,使税务会计工作向着规范化的标准下进行,这将使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得到转变与更新。在此基础上,会使二者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下,作用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并使国家的税收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实行。

参考文献

[1]刘慧青.浅谈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与区别[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

[2]黄妹金.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J].企业研究,2012(12).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5

关键词: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强势崛起,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也随之不断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营改增”政策的实施,对现代物流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物流企业的税务负担,增加了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为了保证物流业健康稳定发展,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本文打算对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1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概述及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1物流企业税务风险概述

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完全遵守国家税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可能造成物流企业产生一定损失的风险。物流企业的涉税风险一般分为两类,首先就是晚缴税、少缴税的风险:企业没有依法足额缴纳税款或者没有按照规定的时间缴纳税款;其次,是早缴纳、多缴纳的情况:企业在经营中没有选取本应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不必要的税款。或者过早缴纳税款,可能导致企业没有充足的现金流去完成公司的运营,使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物流企业可以采取一定措施去尽量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使这个损失最小化,这就是所谓的物流税务风险管理。

1.2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2.1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的涉税风险,减少企业损失

由于国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许多税务相关法律法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如果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兼顾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及时了解掌握这些规则的变化,采取专业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管理,形成一套系统的税务风险防范体系,可能在纳税时出现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行为,致使物流企业涉税风险大大提升,带来经济、名誉等方面的损失。

1.2.2有利于规范物流公司财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税务风险管理是财务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税务风险管理水平的提升,会优化财务管理的流程,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财管水平,从多个方面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相关财务行为更加规范化,会计核算管理更加精细化。

1.2.3达到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税务风险管理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防止企业面临少缴税的风险,因为少缴税是违法行为。这是对税务风险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可以避免企业多缴纳不必要的税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从而最大化维护企业利益。

1.2.4有利于物流公司实现可持续长远发展

税务支出是在物流公司总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一项支出,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项支出。进行税务风险管理使物流公司更好地顺应国家的政策,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实现合理避税,减少物流企业税务违规行为,提升企业的信誉等级。企业的违规率减少,自身信用度的提升有助于公司的长远目标的达成,实现可持续发展。

2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主动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多数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还停留在被动适应阶段,没有将税务管理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加之相应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识别税务风险,也没有评估税务风险等级,对其进行精准把控。管理责任缺失,管理者、决策者缺乏对公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税务风险进行精准把控,税务管理水平低。

2.2税务风险管理职能分配不明确

物流公司没有设置相对独立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工作多数由公司财务会计人员进行。财务会计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税务申报等工作,缺乏对涉税风险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以及管理,不能从公司长远战略的角度去开展涉税风险管控,导致税务风险管理职能缺失。

2.3缺乏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物流企业缺乏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没有成熟化、体系化的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常常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问题,如不合规的进项税额抵扣、超出预定时限的认证、税务发票缺乏管理、不合理的纳税筹划等问题,导致企业出现多缴税款或少缴漏税的情况,加剧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2.4对税务危机应对不足

当出现涉税风险时,物流企业往往不知所措,应对手段比较少,在收到税务局有关纳税的行政处罚后,一般采取单一的措施,对于少纳税款部分进行补缴并同时缴纳罚款。像这样千篇一律缺乏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应对方案慌忙应对的做法,会导致企业不能够及时止损,不足以将损失第一时间控制在最小范围的结果发生,最后只能付出更大的代价进行事后补救。使物流企业受到损失、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处于被动状态。

3导致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1物流企业起步较晚,高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多数物流企业只是消极配合税务机关征税,受其他行业的不良影响较深,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行业特征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加之,物流企业决策者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对相关涉税风险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以及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税务管理水平低。

3.2物流企业忽略了相关部门的税务管理工作,盲目减少人力开支

多数物流企业不知道税务来源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忽略了相关部门的税务管理工作。为了节约人力发面的成本,减少对于人力的支出,往往不单独设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而是由财务人员兼任。在税务管理这方面没有规定具体规范的职务范围。

3.3税收政策变更,物流企业对涉税风险认识不足

伴随着国家“营改增”政策的实施,税率在物流企业的交通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两个部分适用有着巨大的差异,这就使物流企业涉税风险加大,涉税环节更加复杂,大多数物流企业没有对涉及税务的有关业务进行统一筹划,缺乏涉税风险预警机制,企业没有将有关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贯穿于物流企业各个环节之中,认为税务管理是纳税义务发生之后的事后管理,缺乏事前预警机制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应对措施。

3.4物流企业服务多元化大了物流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难度

当今物流业涉及的业务已经不仅仅是运输了,而是包含了从上门取货、运货、送货、以及货物运输过程中的损害赔偿等全程服务,这种经营方式虽然会增加收益,但对不同的服务行为我国的税收政策规定有所不同,这就加大了物流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难度,对物流企业应对涉税风险的措施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许多物流企业明显应对不足。物流企业缺乏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在许多涉税环节中不符合税收机关的政策,从而受到税务机关处罚。另外物流企业处理涉税风险的基础工作不到位,处理手段单一,也远远不足以应付复杂的涉税环境。

4改善物流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4.1培养主动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

4.1.1强化物流企业主动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让全体员工尤其是管理层意识到企业从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树立主动参与、重视税收管理成本的意识,强化其对税收政策和税收法律和法规的了解和认识,提高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参与度,从根本上激发物流企业进行税务风险管理的积极性,摆脱被动适应的状态。

4.1.2聘请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

聘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能力的专业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要求这些税务风险管理人员对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十分了解,通晓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情况,还要求拥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具有税务风险管理筹划能力和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在财税人员的最高学历和有关工作经历等方面做出遴选要求,如在招聘要求中写明应届生应当拥有的最高学历水平如本科或硕士,或者对已经工作了的社会人才设定工作年限等门槛,在达到要求的人员中再通过专业的税务能力测试进行能力遴选,通过层层遴选,确定最终入选人员。

4.1.3定期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物流企业要定期对这些人员进行多渠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和考核,对考核的各个环节进行持续优化,使税务风险管理人员时时处于学习进步状态,让他们实时了解国家税收政策发生的变化和进行的调整,并与外部税务机构和税务部门进行沟通,必要时寻求其答疑解惑。避免在不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情况下,发生一些对公司造成不必要损失的纳税行为,以提高税务管理水平。

4.2明确税务风险管理职能,明确税务管理人员职责

4.2.1设立的独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并具体规定其职责范围

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说明公司要设立的独立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让税务风险管理独立出来,具体规定其职责范围,赋予税务管理部门更多的自主权,这样有利于其更加方便的行使其职能和更好的承担其部门责任。

4.2.2明确具体税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实施岗位责任制

杜绝职责不明的情况发生,使每个税务管理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使每一份责任都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到每一份责任都有人承担,避免出现税务管理人员之间相互“推诿”、相互“争利”的现象。

4.2.3增加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支出,增设激励机制

通过对企业职能部门的效绩考核来对税务部门进行奖励与惩戒。对于不合格的税务管理人员予以负激励,也就是进行一定的惩戒;对于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予以正激励,也就是进行一定的表彰和奖励。这样才能让税务管理人员更好地行其职、尽其责。在此过程中,要控制成本支出,避免出现控制措施带来的收益小于其相关成本的情况发生。

4.3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4.3.1建立完善的税务信息搜集渠道

为了避免出现控制措施带来的收益小于其相关成本的情况发生,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前移无疑是企业最好的选择。即加大税务风险预防力度,在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前先将其发现,将其扼杀于摇篮。企业可以纵向总结本企业以前发生的税务风险或是横向总结同行业其他企业发生的税务风险,积累风险管理经验、吸取风险管理教训制定的有效应对控制措施,做好税务风险预防工作,建立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税务风险管理预警机制建立的重中之重就是及时搜集税法的相关信息、准确理解税法、正确适用税法、正确适用税收政策,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立完善的税务信息搜集渠道,完善税务信息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各环节的税务信息收集,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还应完善企业税务部门内部、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机制,遇到问题可以实时进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交换。

4.3.2做好日常税务管理

根据企业税务风险特征、现存的内控体系等具体状况去完善税务档案管理、完善发票管理等相关制度的关键就是及时进行日常税务管理,进行精准纳税申报和足额缴纳税款。做好基础税务会计核算,妥善管理涉税凭证及相关发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税务审查,保证企业涉税的合法合规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更好地经营,使企业的税务管理更加专业化、法制化。

4.4强化税务风险应对,制定多样化的风险应对策略

4.4.1在整体统一管理税务体系内预设专门有针对性的方案

企业应将加强税务风险管理作为应对税务风险的根本宗旨,积极应对和防范税务风险,物流业税务风险来自其“一条龙”服务的各个环节,物流企业应当事先制定税务管理风险控制流程,在整体统一管理税务体系内制定好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把税务风险控制点提前设置好,针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业务,预设专门有针对性的方案,制定全面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万无一失”。物流企业要事前做好充足的打算对风险进行分析预测,以方便事中的精准识别,实现对税务风险的有效防控。

4.4.2企业应制定多样化的风险应对策略

物流企业处理涉税风险手段太过单一,制定多样化的风险应对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付复杂的涉税环境。如:建立企业内部税务审计检查制度、规范企业纳税行为、加强税务管理内部评估,做好自查自纠及改正工作。最后,物流企业要经常与当地税务机关进行沟通,还要与其他企业和中介机构多交流,动态掌握国家相关政策,以更好地进行税务风险应对。

5结论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6

关键词:合同;涉税风险;涉税管理;防范措施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在市场经营实践中,企业合同是最为重要的表现形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能够保障企业在正常开展市场经营活动中合法权益,通过具体合同条款约束和监督合同双方的权益。但大部分的企业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和具体业务合规风险,忽略了企业合同作为国家税务机关监督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重要依据,由此引起的税务风险和税负风险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企业在面临税务机关抽查时,涉及企业合同相关涉税条款的不规范将会导致企业面临巨大的税务风险。

1合同、业务流程与税收风险的关系

企业合同是国家税务机关对企业市场经营行为税务管理的最核心、最原始的单据之一,也是企业作为纳税主体业务交易是否真实发生的最重要的证据之一,是市场交易活动具体的书面载体,税务机关通过市场企业主体之间合同的签订,获知企业纳税主体之间商品、技术、服务的真实交易行为,通过一定的税务管控系统判断纳税主体是否符合税法的要求,是否需要税务机关的干预。因此企业合同的税收风险管理是贯穿于合同交易全过程的行为,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在具体业务流程上的规范和合规;另一方面提前预估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潜在的可能出现的税务风险,将税收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意识融入到合同签订、合同履行、货物交接、技术服务的完成、确定应付账款、取得销售收入、进销项发票获取开具、缴纳税款、财务凭证等合同全流程的管理,在日常的合同管理和日常业务中有效地管控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

2企业合同涉税风险的类型

2.1企业设立时的投资合同涉税风险

投资者资金注册资本金未到位的涉税风险。新企业成立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度,投资者在约定的期限内未能认缴相应的资本额,该企业因外部借款发生的利息财务处理需要考虑未交缴足的资本金金额,不能全部在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以设备和货物投资的涉税风险为例,《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中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将自产或加工的产品作为股本投资到其他企业的等同于对外销售,必须缴纳增值税和相应附加。新设立企业通常会以会计师事务所的资产评估报告作为对收到作价投资的设备和货物的股价进行入账,进而计提折旧在所得税前扣除。投资者既没有向新设立企业开具相应发票也没有将设备和货物做视同销售的税务处理。以无形资产和不动产投资的涉税风险为例,在以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入股的投资过程中主要存在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风险。

2.2购销合同的涉税风险

购销合同的涉税风险主要是未获取采购发票和发票是否含税的风险。国家税务机关当前的税收征管实行是典型的“以票控税”的征管体制,采购环节获取发票是市场经济业务活动中的必须环节,取得的发票是否含税,按多少比例抵扣进项税额是很多业务人员没有掌握的税务知识,现实情况中经常出现不符合《发票管理办法》的行为出现。增值税延期与结算方式风险。企业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应当明确付款时间、结算方式、交接地点、开票时间等具体信息,方便交易纳税主体确定增值税的纳税业务发生时间。

2.3借款合同的涉税风险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2008]121号《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有明确的表述,非金融企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金融企业同期贷款利息的金额,支出的利息超过金融企业同期金额的部分不得税前扣除。在企业所得税的核算和扣除中,因为借款合同相对人主体性质的不同会导致其核算方式的差异,主体的不同致使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处理方式和借款利息计算方式迥异,所以企业在借款合同的签订与履行时务必要注意分别借款合同相对人的主体性质,依据合同主体相对人的性质来进行利息的成本核算和所得税的扣除。

2.4租赁合同涉税风险

企业租赁的是动产还是不动产必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表述,租赁形式是融资性租赁还是经营性租赁业要明确表述,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按经营需要租入固定资产以经营租赁的方式发生的租赁费用支出,要根据租赁期限均匀扣除;企业租赁固定资产以融资租赁的方式产生的租赁费用应当提取折旧费用分期扣除。企业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和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在财务账务和税务申报上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要根据具体租赁的方式来核算成本和进行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关于不动产租赁合同涉及的免租期的涉税问题主要表现在免租期内由哪一方缴纳房产税的问题,多数企业会以房产出租的租金收入缴纳房产税,免租期内按照零收入进行申报,这种申报方式会给企业带来税务的潜在风险,免租期内应该由房产持有人按照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

2.5技术服务合同涉税风险

技术服务合同涉税风险的涉税风险主要体现在此类合同很多应做资本化支出的按照费用化支出处理,进而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了所得税的申报。技术服务合同内关于技术成果的表述目的不同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一样,如果技术服务合同的目的是可行性研究或技术咨询则要按费用化处理,若技术服务合同的要求是以专利或著作权的形式出现的那么在财务处理上就应做资本化处理。

3企业合同涉税风险防控

3.1强化企业管理人员税务风险管控思维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尤其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高度重视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管理思维意识,要将税务风险管控作为企业开展工作的优先项,在企业内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对企业日常工作进行持续评估,及时发现并分析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税务风险,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对税务风险进行有效防控。企业在内部要加强对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税务培训,使其在日常的工作中提高税务风险意识,在合同的订立和执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甄别和防范其中的风险。同时财务税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法规改革趋势和政策制定的动向,提前介入到合同的谈判和订立过程中。

3.2加强企业内部合同签订的过程管理

企业内部建立完备的合同管理的体系和机制,按照严格的管理流程进行合同的审批和控制。企业经济合同签订前要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对文本内容、合同标的物和合同相对主体等各环节进行综合分析,合同条款的内容制定要做到明晰,权利义务要明确,避免由此导致不必要的合同纠纷,致使企业产生税务风险。对于企业的重大合同,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交易对方进行彻底摸查,确保交易主体在法律和税务合规的企业,不合规的交易方会给本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潜在风险。

3.3建立并完善企业发票规范管理制度,对发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要按照税法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中对发票事项作出规范明晰的要求,在发票条款的表述中要明确发票的开票义务、发票开具的具体时间、发票的具体类型以及相应的违约责任和风险。明确按规定提供发票的义务。我国税法明文规定,无论是销售商品、提供服务还是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时都必须向付款方开具发票。所以企业必须在对外的义务合同中明确供应商开具发票的义务,在合同订立时就要考虑发票的因素,选择合格规范的供应商,有效避免因发票的开具义务不明确导致的税务风险。明确供应商开具发票的时间。企业对外的业务合同因结算方式的不同,在货物采购、销售或技术服务时,要结合具体的义务开展明确发票开具的具体时间,不能因发票的开具不及时引发税务的问题。明确发票开具的类型。不同税种对应不同的税率,增值税发票的税率差别直接影响进项的抵扣税额,同一税种也会存在多个税目和税率,有些合同主体为降低自身的税负可能会人为的开具较低税率的发票,也可能存在与实际业务不符的发票。企业对外开具发票必须如实开具,不能随意变更发票内容,在市场交易合同中,一定要明确开具发票的类型,避免开具的属于不符合规定的发票。明确不合规发票引发的赔偿责任。企业合同签订时要明确规定双方因发票不合规导致的风险和损失由哪一方承担。企业在对外采购时不能获取发票,或者取得的发票不符合税法规定,如发票的名称、发票种类、发票金额、纳税人识别号等,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会导致企业的不必要的损失,为防止因发票问题所导致的损失,企业在对外的合同中必须明确因发票问题导致的赔偿责任。

3.4重视涉税服务机构的合作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建立税务机关、涉税专业服务社会组织及其行业协会和纳税人三方沟通机制的通知》(税总发〔2016〕101号),这个文件明确的表示了对于第三方的涉税服务机构的支持态度,第三方的涉税服务专业机构固然在运作的过程中以盈利为目的,其关于税务方面专业的意见和服务会为企业保驾护航降低风险,尤其是在设计重大合同和税收筹划方面。

3.5建立企业与税务机关畅通的沟通渠道

保持与税务机关畅通的沟通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或避免税务风险。企业与税务机关建立正常的工作关系,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在企业日常工作过程中,与税务机关多沟通多听取意见。遇到税务工作中不确定的比较模糊的事项要在纳税前与税务机关沟通清楚,得到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有效地降低税务风险。

3.6企业要注重税务人才的培养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企业要在竞争中赢得优势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税务人才的培养尤其重要,当前我国税务政策改革进一步深入,大部分企业相关税务人才极为缺乏,在合同的内部评审阶段不能有效地发现并防范潜在的税务风险。企业配备专业税务人才才能对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的对税务相关内容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合同中的税务风险。因此,应加大税务方面的投入和税务人才的培养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十分重要。

4结语

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往往更加重视合同内容的法律风险和市场风险,合同管理中潜在的税务风险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一旦这一类的风险被税务机关查实,企业不仅面临补缴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的风险,还会严重影响企业的征信和信誉。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都会面临潜在的涉税风险,需要有懂税务、懂法律、懂市场的综合性人才,在合同管理的全过程持续的评估和把控,对企业的涉税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

参考文献

[1]韩慧丽.企业合同管理的财务风险防范探析[J].会计师,2017(20).

[2]陶宣羽.浅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会计师,2017(16).

[3]吴艳敏.试论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税负风险;网络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风口催生了大量的高价值互联网企业,无论是企业扩张速度、收入增长速度,还是融资规模,都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状态,然而,随着大数据技术在税务征收系统的应用以及税收监管制度的完善,税务风险已引起了互联网企业的普遍关注,对税负风险管控策略进行研究成为互联网企业的重大课题。

一、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特征

(一)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具有普遍性

无论是互联网购物平台,还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旅游等不同业态的经济主体,都具有脱实向虚的经营特征,虽然具有缩短交易时间、加速资金周转的经营优势,但由于虚拟环境下的交易活动过于复杂、在线支付数据难于获取,收入和成本确认模式含混不清,以致在税收计算、上缴过程可能会形成不确定性风险。

(二)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具有复杂性

一方面,虽然互联网企业具有经营环境虚拟性的特点,但其上下游相关企业大多呈现实体经济形态,比如,为互联网购物平台提供商品生产的制造企业、为互联网旅游企业提供服务的餐饮酒店企业等,由于互联网与多种实体经营企业存在着密切的资金往来、利润结算等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企业的结算大多属于在线支付方式,并脱离于银行结算体系之外,实体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交易活动,加剧了互联网税务风险的复杂性。再加上互联网大多存在销售返现、折扣、刷单等促销手段,而这种促销手段的成本确认,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较大的争议,税收扣除较为复杂。

(三)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具有隐蔽性

对于B2C、C2C互联网企业来说,其交易对手大多是个人用户或消费者,虽然近年来互联网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迅猛,但由于单个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限,因此,互联网企业的财务收入大多呈现出单笔交易数据量多、交易明细频率高的特点,而且收入取得渠道大多来自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支付平台,面对海量财务数据,如果互联网企业趁机浑水摸鱼或蓄意造假,以此隐匿真实财务收入,税务部门也难于及时发现。

(四)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具有信息不对称特征

互联网企业线上交易、线上收款的经营形态,使得财务数据更加隐蔽,由于互联网企业与税收征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不仅加大了税收征管部门的计税难度,而且也降低互联网企业的纳税遵从度,随着国家税收监管技术的不断成熟,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税务风险,随时有可能产生爆雷,这会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二、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发票管理及其风险

从互联网企业的发票管理来看,大多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发票取得不规范,在商品采购环节,采购人员对增值税扣除标准、增值税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的区别并不了解,对发票所引起的税务风险也缺乏感知,为压缩采购成本,往往会采用不开发票的条件签订供货合同,这就造成互联网企业无法在所得税前扣除该项费用,反而加大了企业经营成本。二是发票开具不规范,互联网企业通过线上交易所取得的收入大多是通过支付宝、微信渠道,财务人员在提取第三方平台钱款时,首先通过“预收账款”科目挂账,其次财务人员应月末及时将挂账金额进行收入确认,并开具纸质或者电子增值税发票,然而,互联网企业大多存在次月或延迟几个月确认收入并开票的现象,从而造成纳税延迟,而延迟纳税将会带来补缴税款及滞纳的风险。

(二)刷单、积分、返利业务存在的税务风险

刷单收入:首先,虽然刷单收入并非企业真实销售收入,但由于刷单收入最终依然回流到了企业结算账户,因此,税务部门据此要求企业按不含税金额申报收入,并据以计提应缴增值税款和企业所得税;其次,刷单成本难于当成本抵扣,加大了企业税务负担,这是因为刷单业务大多为个人行为或小规模公司所为,而这些刷单者在收取刷单服务费时并不会开具发票,因此该项成本就很难实现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和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积分兑换礼品:积分兑换礼品同样是电商店铺促销策略,由于积分兑换礼品属于无偿给消费者的商品,企业财务大多会将此项成本计入“销售费用”科目,然而,税务部门对企业这种财务处理方式并不认同,这是因为无偿赠送视同为销售,很多地方税务局与企业存在理解偏差,从而引起税务风险。好评返利:网络店铺向消费者所支付的好评返利,虽然属于销售成本内容,但在财务操作中并不视为销售折让,销售收入中也不能冲减此项成本,从而造成进项税金额无法抵扣的风险。

(三)高新技术认定的税务风险

互联网企业要达到减税降费的目的,需要满足国家税收减免条件,如果税务筹划不到位,那么就很容易形成税务风险。其税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人员数量在企业中的占比,如果互联网企业为套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而将非科技人员纳入科技人员范畴,一旦被税务监管发现存在弄虚作假行为,那么很容易形成补税或加罚税款的风险;二是研发费用占比,由于互联网企业的收入增长较为迅猛,以至于研发费用的增长难以跟上进度,这会造成企业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从而使企业不能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三是产品和服务核心知识产权的确认,由于我国互联网企业知识产权意识还较为淡薄,知识产权的取得与否难以界定,以至于带来不能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风险。

(四)业务多元化的税务风险

当前,互联网企业大多存在快速扩张、跨界整合的投资冲动,比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随着网+旅游”等,因此,互联网企业的主营产品或服务呈现多元化特征。虽然企业业务多元化扩张可以为企业带来多重盈利渠道,但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这是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企业在税收政策、适用税率等方面存在差异,混业经营下的税收筹划、税收计提的难度明显加大,如果财务部门对不同行业、不同业态的税收政策和税率不熟悉,很容易出现税款多缴现象。

三、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层税务风险意识淡薄

一方面,互联网企业高层大多将发展速度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唯业绩论英雄成为互联网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在企业迅猛发展的背后,财务管理、税务筹划工作则往往处于被忽视状态。由于互联网企业高层在税务筹划问题上的疏忽,以至于在税务风险管理理念也难以传导到各执行部门,业务部门普遍认为,税务风险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因此,在合同签订、商品采购、销售、促销活动中,并不会将税务风险纳入考核内容。

(二)内部、外部沟通不顺畅

1.与税务机关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互联网企业的核心部门主要集中技术和业务层面,而财务部门的力量相对薄弱,虽然财务部门每月都与税务部门产生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层面的业务交集,但缺乏税收政策咨询、适应税率变动、税务筹划等深层次的沟通,以至于会错失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落地。

2.各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

互联网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都与税务筹划工作密切相关,比如,采购部门的合同签订、发票开具与取得等具体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抵扣进项税额,这就需要采购部门全面了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相关规定;互联网研发部门的投入的经费相对较大,如果缺乏沟通,使得研发部门对税前加计扣除标准不了解,财务部门对研发费用归集时信息不准确、不完善,同样会引发企业所得税计缴的风险。

(三)税务风险评估体系缺失

建立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可以将税务风险从事后被动管控前移到事中阶段,通过评估体系的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可以对企业经营各环节所产生的税务风险进行有效识别,而互联网企业虽然具有数据分析的专业优势,但由于对税务风险的漠视,致使相关评估体系反而处于缺失状态。

四、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管控措施

(一)强化内控层面的税务风险管控

1.培育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互联网企业税务风险防范不足,与企业管理层、执行层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有着密切关系,税务风险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损失层面,更重要的是极大影响到企业对外形象和社会声誉,因此,首先需要管理层转变经营理念,树立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在税务风险管控执行层面,企业应通过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对各部门、各岗位的税务风险管控效果进行评分考核,并将执行效果与薪酬挂钩进行奖优罚劣,以对执行层面形成正向引导;另外,为提升执行层面税务风险管控实操能力,企业还应不定期邀请税务机关人员或税务筹划专业老师对各岗位相关人员进行授课,企业相关人员不仅可以在税务政策、发票管理、税额抵扣等具体问题上进行专业咨询,而且可以提升税务风险防范能力。

2.加强企业内外信息沟通外部沟通

指的是互联网企业税务机关的信息沟通,由于税务机关对企业涉税业务具有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应主动寻求与税务机关的沟通交流方式,以缓冲企业因税务筹划不到位而引起的税务风险,互联网企业应利用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开发企税信息沟通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平台就涉税业务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咨询或协商,并根据税务机关的指导进行操作,以规避税务风险。内部沟通指的是企业内部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信息互动,这就需要企业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内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涉税信息沟通机制,一方面,可以向员工宣讲税收政策、涉税业务操作规程等相关内容,另一方面,从财务部门抽调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组成专业小组,对各业务板块的涉税业务进行在线指导。

3.建立税务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系统

互联网企业具有信息技术专业优势,可以在参照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内控建设的要求以及互联网企业运营特点建立税务风险识别、评估系统平台,并增设税务风险管理岗,在系统平台准确识别企业运营流程中的税务风险点之后,再由税务风险管理岗负责整理税务风险清单,并将整改方案落实到各相关部门,以此化解税务风险。

(二)强化操作层面税务管控

1.发票管理

全面营改增后,所有经济事项都需开具增值税发票,取得合法有效发票凭据是企业抵扣税额或办理退税的重要依据,因此,互联网企业首先要把好供应商选择关,在采购合同签订之前,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供应商经营范围、诚信记录进行调查,一是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供应商,以便于取得专用发票,这样就可以抵扣更多的进项税额,二是要从源头对发票进行管控,以规避供应商无法提供正规发票的风险,比如空壳、走逃(失联)之类的供应商,其开具的增值税扣税凭证大多属于异常票据,在办理税额抵扣或退税时,税务部门并不认可,这直接加大了企业缴税负担。在付款发票开具环节,需要对付款记录进行全面勾对,以规避虚开发票的风险。

2.谨慎采用刷单、积分、好评返现营销策略

虽然刷单、积分、好评返现是互联网普遍采用的营销策略,但随着税务法律法规的完善,以及税务机构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这种网络营销手段已被法律所禁止,2019年,全国人大就已审议通过了《电子商务法》,该法对互联网企业的虚假交易作出了明确的处罚措施。在实际操作中,互联网须依法核算相关税务会计事项,对于刷单入账金额,应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以规避补缴税款的风险;对于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应区分不同情形进行不同的税务筹划,尽量减少来店即送积分活动,因为这种送积分行为应视同等额销售,那么就须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对于好评返现活动,企业可根据规定开具红字发票,这可以冲减销售收入。

3.争取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地

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出台减按15%的优惠政策,这就要求企业在科研经费投入、核心技术产品销售在总收入中的占比等方面符合税收优惠标准。为此,互联网企业须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及时做好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申报工作,相关认定资料呈送税务机构备案;二是规范员工考勤及薪酬发放制度,尤其要收集科技人员考勤和薪酬发放清单;三是建立健全研发费用辅助账,企业应在财务系统的成本核算科目中,单列研发费用子科目,以出库单、入库单、领料单等原始凭证为依据,全面反映研发投入情况。

4.加强对业务多元化的管理

首先,各个业务对应的税收政策,要对各个业务所涉及的税种、税率、税收优惠、纳税方式等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其次,设置专人负责各业务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在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时,对于税收政策不同的各业务要进行清晰的划分;最后,要加强不同业务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以内部信息交流平台为核心,推动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对业务多元化的税务风险进行管理。

结语

企业税务服务范文8

关键词:新收入准则;税务筹划;应用

在新收入准则的背景下,使得企业在纳税的过程中更加透明化,同时也对税务的监控力度得到进一步地加深,从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税务筹划水平,强化了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和筹划的认识,如何有效地在新会计准则下在企业发展中应用税务筹划,是目前各大企业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新收入准则在企业税务筹划中的影响

税收筹划是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有力措施,而实现该目标的方式有以下两种:一是提高收入,二是减少成本费用。税收是成本费用的其中之一,通过减税或免税政策减少税收负担,通过延期纳税方式增加目前可用现金流量,就可以增加企业的税后净利润,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017对新收入准则再次进行修改,这已经是新收入准则的第四次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了规范,并促使各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018年1月1日为新准则生效的具体时间,同时在2021年1月1日对非上市公司实行新会计标准,鼓励各企业尽早实施准则。新收入准则的实行对企业税务筹划有众多方面的影响,以下简要叙述两个方面:第一,旧准则规定划分销售商品的收入和提供劳务的收入,同时强调把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的时候再确认为销售商品收入。而新准则将商品和劳务的界限割裂开(收入确认的核心准则是“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控制权转移”的界定除了包含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以外,还应包括客户已接受该商品、客户的现实付款义务、实物转移等因素;第二,新准则建立了统一的收入确认计量的模型——五步法:一是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二是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三是确定合同的交易价格;四是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五是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二、新收入准则下企业会计收入确认对增值税、所得税的影响

(一)企业会计收入确认对增值税筹划的具体影响。(表1所示)

(二)企业会计收入确认对所得税。筹划的具体影响例如:建造合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要求按照完工比例确认收入和利润;在新准则下,只有强制执行的符合特定标准的合同权利及义务才可以按完工比例确认为收入。例如:特许权使用费,属于提供机器和其他有形资产的特许权使用费,在转移资产所有权的同时应确认收入;属于提供初始及后续服务的特许权使用费,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应确认收入。在新准则下,企业应当在下列两点孰晚时确认收入:1.客户后续销售或使用行为实际发生。2.企业履行相关履约义务。税会之间存在差异这样的情形还有很多,如企业给员工发放自己的产品,会计按产品成本出库核销,税法要按视同销售价格;附带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行为,新准则根据合同非常有可能出现退回的情形,因而在销售时可以不确认为收入,而确认为应收款项。

(三)以生产销售企业的增值税税收筹划为例。ABC公司是一家彩电生产销售企业,采取了以下产品销售策略:空调售价6780元一台(消费者实际支付的含税价),成本5000元,给予消费者2年免费保修服务,根据历史统计及经验分析,该产品前两年的保修成本每年约100元(也是市场公允价);对于第三年往后的延保服务(第三年为200元、第四年为250元、第五年往后每年为300元)。基于现有企业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原则:如果ABC公司这种市场策略,且消费者没有购买后续延保服务,则ABC公司的税收及财务指标如下(假设进项税为0):产品销售收入:6000产品销售成本:5000增值税:6000*13%=780销售毛利:6000-5000=1000毛利率:1000/6000=16.7%销售费用(预提2年保修费):200假设没有其他费用和所得税金,则净利润为1000-200=800销售净利润率为800/6000=13.3%如果启用新收入确认准则:如果ABC公司这种市场策略,且消费者没有购买后续延保服务,则ABC公司的税收及财务指标如下(假设进项税为0):产品销售收入:5998.12(6780-200*1.06%)/1.13=5998.12递延收益-保修服务收入:200产品销售成本:5000增值税:5998.12*13%+200*6%=779.76+12=791.76销售毛利:5998.12-5000=998.12毛利率:998.12/5998.12=16.64%销售费用(2年保修费):0假设没有其他费用和所得税金,则净利润为:998.12-0=998.12销售净利润率为:998.12/5998.12=16.64%启用新准则后,销售净利润率增加的3.34%就是增值税税收负担的减少带来盈利的增加(税收利益所得)。类似于多项交付义务合约中各产品及服务的价格,根据新的收入准则可以做更多的科学分析。结合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于混合销售和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规定,公司可以将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分别进行核算,并按照不同的增值税税率进行课税。因此,将使现在很难实现的税收筹划变得更加合法、合规、且清晰透明。可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基于新收入准则背景企业提升税务管理与筹划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技能。培养专业人才税务管理团队,可有效促进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技能的提升。提高财务人员学习能力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相关财务人员培训教育的力度。随着国家财税政策的不断调整,使其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财税政策,推行人才战略,重视人才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培训计划和锻炼机会,通过对财务人员学习税务管理方面的督促,进而提升财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和水平。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财务人员税务管理技能,加强财务人员在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过程中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可在实际岗位工作中查漏补缺,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

(二)加强企业管理层对税务筹划的重视。加强企业管理层对税务筹划的重视程度,可有效促进税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基于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必须在税务筹划方面加以规范,对于存在税务核算和管理中不符合规矩的现象要严格处理,加强企业管理者对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意识,进而有效的规避税务筹划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隐患。在企业内部普及税收方面相关的知识,加大对税务筹划的宣传力度,提升内部员工对税务筹划了解的同时也可有效避免企业在税收上容易出现问题的几率,并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列为核心工作。利用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的实行,使其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加深对财务风险的防范意识,并对企业财务部门可以更好地加强对市场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的管控和监督,从而协助企业管理者控制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计划。要想有效经营企业发展,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的工作计划,从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企业财务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于市场中激烈的竞争且复杂的局面,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情况,选择合适的税收处理方式,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计划对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进行处理。根据国家财税政策,有效降低税收负担,及时申请企业减税、免税优惠等,减少企业经营成本投入的同时也要加强对企业内部的合理管控,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四)强化税务管理工作。通过提高税务管理和筹划的认识,从而实现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绩效。注重对税务筹划成本效益的分析,为了推动企业健康的发展,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收益高于税收管理成本,采用最优的税收筹划方案,促进企业目标达成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税负的压力。企业的各个部门协调合作,建立共同商议和共同决策工作理念,进而达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标准。企业财务人员应当与税务机关保持联系和沟通,通过树立企业自身良好的形象,去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的协作。及时了解并掌握学习新收入准则下一系列的内容来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收入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完善了企业的税务管理和筹划,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企业的税收和缴纳提供了便利。通过强化税务管理工作、利用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和监控力、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工作方案以及规范税务筹划过程等方面策略的应用,规范了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秩序,推动了税收核算和纳税监督工作顺利的实行,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未来长远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