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探讨

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探讨

【摘要】在当代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不仅是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也是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加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的发展有不可替代作用。就我国发展现状来看,城镇化已成为现代化发展的一项必由之路,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只有大力加大农村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就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先从储备人力资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培育新型农民三个角度针对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随后结合当前城镇化发展基本国情,从加大办学主体多元化、注重教学内容与教育模式的多元化等五个维度,针对如何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期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套可靠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城镇化发展;新型农民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渐明显。在我国教育体系组成中,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在促进劳动就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意义与价值。在新时期,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密。城镇化是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大发展主题,对此,明确指示“在大力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建设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核心要务就是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生活和就业常住人口的市民化”。职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教育类型,在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期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全新形势下产业机构优化日渐加快,对职业教育而言,又该如何迎合全新的历史发展要求,确保自身价值的最高效发挥,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更多的新型合格城市公民,笔者认为关键也就需要在积极迎合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公民素质所提出的各项内在要求的同时,又能满足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合格劳动力的迫切需求。注重职业教育的优化与创新,从而为乡村城镇化发展提供更多的源源动力也是当代我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课题。

1农村职业教育对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的促进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历经多年发展现已初步成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职业教育结构性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再到21世纪的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最后到当今的高等、中等职业教育的稳定协调发展,现已逐步形成了一套极具我国社会主义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多年以来,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驱动下,职业教育也逐渐成为现代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家人力资源的开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教育的公正与公平等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驱动力。具体而言,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中所发挥出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职业教育属于一种面向人人的教育形式,在办学实践中其不仅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同时也为乡村居民向城市居民的成功转化创设出了广阔的渠道,实现了广大农村青年的“进城梦”,并成为新时期城市产业劳动大军和新一代的城镇居民。从我国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报表来看,每年我国专科层次的毕业生人数要远远高于普通本科层次的毕业生人数,同时每年普通中等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数基本持平。此外,从另外一角度来看,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纷纷选择到城市就业和生活,由此各种各样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应势而起,并且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也无范围遍及全国大、中、小城市,形成了一套高度开放的灵活培训网络体系。在《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有数据就表明,在2015年,在全国范围接受各类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就已高达725.88万人,而接受各类非学历中等教育的学生数量则更多,高达4651.22万人。在职业教育日渐普及的今天,众多的职业教育机构不仅为国家企业输送出了大量的技术性劳动力,同时也促使这些新增的城市劳动力(乡村居民)拥有了一技之长,从而具备了在城市生活和就业的基本能力,因此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开始向城镇聚集。由此不仅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与保障,同时在促进我国乡村城镇化发展中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1.2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人口流动及城镇新市民的转化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通过知识教育以及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效地促进了人口流动与劳动就业,而且也有效地促进了大批城镇新市民的转化。古语有云“小人闲居为不善”,对农村户籍人口而言,其成功向城镇转移的第一道门槛就是顺利就业,当然这也是当前人们倡导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必然需求。据我国计生委关于人口流动所做的专项调查中显示,在“十五”期间,我国每年的人口流动量均呈现了约800万人次的增长,而且其中有超过50%的流动人口都具有一种未来在现居住地长久居住的意愿,当然实现这一前提的必要条件就是顺利就业。然而,对顺利就业而言,关键也就需要劳动者能具备至少一项能自主谋生和安居乐业的专项技能,此时职业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教育,与常规的教育形式相比,通过其所开展的思想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及知识教育等内容在新市民的培养方面发挥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对那些首次就业的居民来说,通过职业教育能为其提供出一套初始职业化的专业技能,从而促进其职业选择空间有效拓宽,有效地缓解由于相关教育缺失而造成的就业难问题。此外,对下岗待就业和转岗人员而言,通过职业教育能为为其提供最前沿的高新技术专项培训,促使其就业领域进一步拓展,进而成功地实现转岗和再就业,实现人力资本的累积和梯次跳跃。再次,随着当代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向城市转移,同时流动人口涌入城市的意愿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此时加强这类人群对城市文明学习、城市生活适应以及城市文化熏陶等方面的提升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职业教育作为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本身就是以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两种教育形式担负起了先进文明与主流文化传播的发展重任,并在促进转移人口文明素养与综合素质提升方面发挥出了巨大效果,毋庸置疑,这对促进城镇化进程以及新市民的培育也是大有裨益的。

1.3职业教育的大规模发展有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公平

职业教育作为近年来逐渐崛起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大规模的发展不仅为城镇新市民的转化提供了有效途径,而且在促进社会的公平与进步方面也发挥出了巨大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作为人力资本积累和提升平台角色的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化过程中发挥出了一种重要的助推器作用。职业教育,其所面对的主要对象主要就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些受教者往往大多数也都是在完成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之后高考的“失利者”,在经过随后的专项职业教育之后便成了拥有某项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随后便纷纷投身于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之中,成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与传统意义上的“精英教育”有所不同,职业教育在公共资源的赋予与分配等方面能更加合理和更加全面的惠及广大受众,这一点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农民群体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职业教育,不仅促使更多人拥有了享受社会公共资源的机会和权利,同时也有效促进了教育的公平与平等,进而也为社会的进步与公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职业教育在促进乡村城镇化发展中的策略

近年来,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也不断加大,由此也导致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宏观还是在微观方面的都发生了一定变化,因此为更好地发挥职业教育价值,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也需重新审视。

2.1注重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逐步摆脱单一化投入体制限制

众所周知,在农村区域的职业教育机构一般多分布于县城和乡镇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于区域财力方面的制约,往往会出现在职业教育投入方面的不足。相对而言,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由于政府财政情况较好,所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普遍较好。总体来看,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区域不均衡性,这一特点显然与当代人们在职业教育定为中提出的“职业教育要立足全国和立足城镇化整体布局”是严重不符的。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重点不仅需要积极扩大政府投资,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同时更为关键的还是要积极地拓宽学校办学主体范围,构建起一套多元化的办学机制。在当今城镇化发展进程日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无论是在办学定位还是在办学方式和面对对象方面均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同时职业教育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农村区域,而是积极地为工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所服务。鉴于此需求,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突破传统的单一化办学体制,促进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同时注重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市场效用,促使其能很好的迎合城镇化发展需求。

2.2迎合产业发展需求,促进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在当今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日趋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各大产业结构也均发生了巨大的调整与变化,在乡村区域,第一产业快速升级,同时二、三产业也在逐步崛起。基于此变化,也直接导致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要求及领域出现了新的变化。面对全新的发展形势,职业教育需积极地迎合市场和社会发展需求,注重自身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积极优化与创新,同时强化专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新时期的职业教育既要注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同时也要加大对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专业的关注力度。在乡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过程中,被选择的主要依据就是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同时双向选择机制又直接决定了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役,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就是劳动者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与良好的综合能力。所以,对当代职业教育而言,要积极的社会及产业的发展需求,积极推进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与优化,推行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在注重理论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教育,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从而为其进程就业和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除了要注重以上两点之外,还要注重结合农民身份的转换强化教育模式的多元化,从而为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一套多样化的支持。具体而言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在办学实践中注重通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注重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技术与技能供给、注重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不断完善,多维度着手推进,全面保证职业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此外,还需指出的一点是,因为城镇化发展的必要基础就在于城市职业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的互动以及各类资源要素间的有机结合。在未来的办学实践中,职业教育要注重城乡的统筹发展,积极构建城乡互动平台。多管齐下,全面共进,由此职业教育也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冰,周蕾.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的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5):24-25.

[2]卢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的新定位及其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1):52-58.

[3]陈春霞,石伟平.“四化同步”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反思:症结与转型[J].现代教育管理,2018(7):79-83.

[4]董文娟.新时代职业教育提高服务能力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8(11):20-25.

[5]何南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职业教育转型思考[J].新西部,2018(15):127+142.

作者:韩琦 单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