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教育范例

农村老年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1

1.提高老年教育思想认识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支撑。要以宣传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精神为契机,借助各种媒体、多角度、多方位地加大对老年教育的宣传,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依据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老年教育艺术节、社区教育读书节等重大活动在各类新闻媒体上,扩大老年教育的宣传力度,拓展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宣传途径,促使其在权利配给、政策制度、资金扶持、资源调配等方面保障老年教育的发展。创设全社会重视和支持老年教育的良好环境。

2.完善老年教育政策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的规定,《奉化老年教育实施细则》,明确政府、社会、老年人在老年教育发展与参与中的责任、权利义务;制定较为具体的老年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完善老年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制定老年教育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有序、规范发展,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利的真正实现。

3.构建老年教育保障机制

成立由区委区政府牵头,民政、教育、文化、财政等部门组成的老年教育领导小组,实行政府统筹,分级管理,居民参与的老年教育管理体系;乡镇街道也要相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出任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及社区、村老年代表为成员的老年教育工作小组,组织本地老年人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一是整合老年教育资源。实行“两个结合”,即老年大学与成人学校相结合。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在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两者结合是老年教育办学的一条捷径。村民学校与文化礼堂相结合,共享场所与设施;文化礼堂和村民学校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紧密结合点,开展工作可实现优势互补;老年学校与敬老院相结合,由敬老院提供办学资源和部分生源,由老年学校提供课程和教学,互利双赢,四是村民学校与老年协会相结合。老年协会组织人员,村民学校承担教学,也是老年教育的可行之举。二是健全老年教育网络。坚持“三级齐建”原则,实现以“区电大(社区学院)为示范,乡镇(街道)成人学校(社区学校)为主体,村居学习点(农民学校)为辐射”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老年教育办学网络,以应对区域人口快速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各镇(街道)建立普惠性老年学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老年教育,形成奉化老年教育“全员、全程、全面”办学网络。三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老年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同于全日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和生理心理状况才能设计相适应的学习课程,开展符合实际的教学活动。因此,抓好专职、兼职和志愿者组成的多层次、多结构的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立再教育及定期培训制度,也可以建立人才资源库,为学校聘请师资提供参考,以满足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

4.改革老年教育教学内容

一是教学内容多元化。老年教育内容是老年教育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老年人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的质量与规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必须按照每一个人的需要和方便,在他的一生中进行”。老年教育应根据老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的基本规律、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学习需求为依据来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调查,农村老年人对于如何理财、健康养生、代际沟通、伦理文化、技能培训、休闲益智、临终关怀等,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因此,要想“老有所学”,就必须更新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使之符合时展的要求。二是教学方式多元化。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与学员之间面对面地传授知识,老师根据学员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等。但对老年教育而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传授知识,必然有许多人难以到场,所以要根据老年人的学习特点与需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底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走出课堂,甚至外出探究。不失为老年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喜欢参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情,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丰富和活跃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年,互联网发展迅速,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远程教育也将成为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三是教学对象人本化。城乡老年人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条件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育需求也各有千秋。据调查,受现代科技的冲击和对时尚生活的追求,城区老年人对计算机、网络、数码、智能手机等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戏曲文化、太极文化情有独钟。还有一部分老年人因为外出旅游、走亲访友、张扬爱好等,对于英语、韩语、日语等外语学习有一定的需求。山区的老年人对农畜新品种、新技术有浓厚兴趣。对此,社区学院要合理开设课程,认真制订计划,积极开发教材,尽力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愿望。同时,要把转变观念放在重要位置,引导他们健康养生,休闲娱乐,唱唱越剧、跳跳排舞,享受快乐人生。对那些文化知识相对较高的老年人,要求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孙辈教育、书法美术教育等,也应及时开班培训,让农村老年人享受公平教育。

5.组织老年教育服务联盟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2

关键词:成人学校;老年人教育;实践;思考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的到来,国家对成人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有关老年人培训内容的教学材料日益丰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提升农村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是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的农村老年人教育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成人学校的老年人教育实效难以有效提高,限制了成人学校功能的充分发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抓好教学与评价工作,全面开展农村老年人教育,在优化农村老年人教育管理、提高农村老年人教育质量方面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老年人教育环境分析

(一)老年教育客观条件较差

城乡区域的划分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地理位置来决定的。在农村地区,大多存在交通不便的情况。这不仅限制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使教育水平难以提高,还对农村与外界的交流造成了阻碍。许多农村地区除教学条件艰苦外,老年人接受教育的过程也较为曲折,单从学校的往返路程上说,有的老年人要走很远的山路才能到达成人学校所在的地方,根本没有可供搭乘的车辆。而且,由于地处偏远,采购学校所需的粉笔、纸张等教学资源也要去很远之外的县城。从教材上来说,专供老年人使用的教材十分有限,使用常规的成人专业教材并不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实际学习需求。这些由于客观环境导致的问题,都极大阻碍了老年人教育的开展。

(二)缺乏支持老年教育的经济基础

农村地区的另一特点就是经济基础较差,这导致教育水平十分低下,体现在老年人教育的方方面面。首先,由于很多农村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交给家里老人,这让老年人根本无暇接受成人教育。其次,由于经济水平不高,许多成人学校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室、教材等。在许多条件艰苦的地区,开展老年人教育往往只有一位教师,一间小房子,导致教师很难顾及所有老年人的需求。

(三)缺乏支持老年教育的环境

在农村老年人教育中,导致老年人教育问题的家庭因素除上文提到的劳动力外出,使老年人成为专职“保姆”外,还有许多老年人的家人对他们接受教育的事情不够重视。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是普遍存在的,教育无用论在这些地区被大肆传扬,许多孩子都不能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更别提老年人教育培训。而且,许多老年人缺乏接受教育的想法,认为学习更多的知识对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用处,这一观念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体中。这给老年人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另外,老年人心理脆弱,渴望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关爱,而子女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顾及家庭,会对老年人的心境产生很大影响,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老年人接受教育的积极性。

二、农村成人学校在老年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成人教学模式僵化

在我国传统的成人学校教学工作中,成人学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成人学校教师只需要遵照规定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即可。在老年人教育中,教师和老年人必须严格遵守教学规则,不得违反规则。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个性,还影响老年人的学习效果。在这一成人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创新,需要自己承担后果。创新成功不会得到额外的奖励,创新失败将不可避免地承担造成的不良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倾向于选择中庸的教学方法,不愿承受创新的风险,导致成人学校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僵化。

(二)教学内容不符合老年人兴趣和需求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虽然成人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教学内容方面仍存在较多不足。农村老年人的学习内容完全由教师安排,教师讲什么老年人听什么,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没有被充分了解。农村老年人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难以自主选择能够满足自身需求的学习内容。这使得老年人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接受教育的效果也非常不理想。

(三)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

以往对农村老年人的教育评价模式,主要以老年人当前获得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该方法在评价普通学生学习效果时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但这种评价方式并没有在动态学习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特殊情况,不利于农村老年人教育的开展,对农村老年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起到消极作用,甚至会阻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关于老年人文化素质的教育教学,本身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才能体现出价值,通过某个节点或者短期表现来进行评价不够客观,也缺乏准确性,因此,我们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通过数据了解老年人的素质提升曲线,以此来评价老年人的学习状况。另外,目前成人学校仅仅将农村老年人教育评价作为一种了解农村老年人学习状况的工具,忽视了评价的激励作用,这同样导致农村成人学校开展的老年人教育实效性不强。

三、新形势下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的有效举措

(一)了解农村老年人需求,开放教育理念

实施开放的教育理念,成人学校应充分重视农村老年人在成人教育中的作用,树立为农村老年人服务的意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合理开展成人学校管理和老年人教育活动,使老年人的需求成为成人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在协调和解决农村老年人在文化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方面,应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为农村老年人正确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提供良好的服务。为了更好地为农村老年人服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需求,了解老年人的优缺点,发挥文化学习对农村老年人知识素养的提升作用,纠正他们的不足,并注意给予他们必要的支持和鼓励。在开放性教学理念下,可以让老年人参与到对自身学习内容的管理中,增强老年人的学习自主性,切实提高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实效。

(二)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改善教学关系

在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工作中,很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接受教育的老年人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使得双方之间难以相互了解。同时,教师和学校领导对老年人的关心较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他们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加强双方交流,增进双方情感是成人学校农村老年人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成人学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积极开展与文化相关的交流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互动和对话加深对农村老年人的理解,有针对性地给予老年人帮助,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同时了解自身的真实需求,并加强学习。其次,成人学校应鼓励教师将“共同学习”的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老年人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从而使农村老年人更主动地参与到教育培训中。

(三)关注老年人心理状态,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对农村老年人的客观综合评价应充分考虑农村老年人的需求,设计出一种既能充分调动老年人自主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有效鉴定他们接受教育培训成果的评价方法,从而加强农村成人学校老年人教育培训实效。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学评价方法在优化农村老年人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全面反映农村老年人的文化学习状况和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帮助农村老年人正确看待文化学习,提高对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将素质文化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文化素养。在农村老年人评价中,成人学校不仅要参考农村老年人的学习表现,还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出发,在考虑到每个农村老年人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把农村老年人各方面的表现和努力情况融入评价体系中。将教师对农村老年人的评价、老年人的相互评价和他们的自我评价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增强农村老年人对学习文化知识的自信心。

四、结语

目前,农村老年人教育培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新形势下,各级领导部门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教育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大力支持老年教育事业。成人教育机构要开放自身教育理念,努力转变农村老年人接受教育的观念,完善评价方法,为全面提升农村老年人文化水平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陈明建.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重庆市石柱县黄水镇暑期老年教育体验活动为例[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5):41-47.

[2]邵志华,郑绍红.新时代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问题及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8(9):113-117.

[3]宋瑛璐.老年社会化背景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研究[J].成人教育,2016(4):15-19.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3

(一)经费紧缺

目前,我国农村老年教育面临的现实处境非常尴尬,国家虽然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终生教育体系,对其也有着比较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各级政府虽然也明确了相关的责任单位,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其所关注的是辖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并没有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也没有协助各村、社区,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必要的校舍和必备的教学设施,更没有为其聘请专职或兼职的农村老年教育教师。经费的短缺,成为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教育方面的支出,从没有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4%,其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甚至比菲律宾、印度、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都低。一般发达国家的老年教育,不仅有各种法规对其予以相关支持,同时也有由政府与社会提供的较稳定的资金来源,而我国大部分乡村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经费,都是临时向乡镇政府申请而来,没有专门稳定的经费来源渠道,致使农村老年教育举办率和学员参与率仅有5%左右。这与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强烈的教育需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经费的紧张,使得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设施条件极差。农村基本没有专门的老年教育教室,多数乡村老年教育开展工作时,都是临时借用地方乡镇政府的成人教育中心或会议室。这些场所,根本没有配备基本的教学设施,所谓的教室,也是由废弃的会堂、办公室临时整理而成,无法满足农村老年教育的基本需要。

(二)师资缺乏

一流的教育,需要一流的师资。城里的老年大学,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再加上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因此,其不但可以聘请到教师,而且还可以挑选优秀的教师,而农村老年教育则连起码的师资都缺乏。大多数乡镇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加之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低,接受能力较低,所以,很多教师都不太愿意到农村去开展老年教育,即便有些教师愿意去,乡村也难以承受教师的相关授课费用。教师的缺失,影响了农村老年朋友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

(三)课程安排不合理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农村老年教育,其课程内容安排也不如人意,主要偏重于国家大事、计划生育、反对、秸秆焚烧等大政方针的讲解,基本没有与农村老年人息息相关的生活常识,如家电使用及保养、老年人社会问题和对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知识的讲解,更没有老年人所急需的医疗、保健、心理、法律等知识的讲解。其教学方式多为比较陈旧的集会式、宣讲式,授课语言多空话、大话、废话,缺乏新意,教学效果较差。经费的掣肘,师资的缺乏,授课内容的空泛,凡此等等,致使我国农村老年教育步履维艰。

二、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相关策略

我国农村老年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教育水平依然较低,与发达国家甚至与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因此,如何有效改进我国农村老年教育,提高农村老年教育的总体水平,在继续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就成为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转变观念

转变传统的农村老年教育观念,是做好农村老年教育一切工作的前提。观念的转变,在于不断地否定和颠覆已有成见,超越已有的观念。要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就需要所有从事农村老年教育的工作者,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正确认识到,农村老年教育对建设科学、民主、文明、和谐、稳定的新农村的重要意义。转变传统的农村老年教育观念,意味着地方政府的领导要转变观念,只有领导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的引导,制定相应政策,动员、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兴办农村老年教育学校。转变传统的农村老年教育观念,意味着农村老年人自身也要转变观念,只有农村老年朋友提高了对农村老年教育的认识,才能保证自己在农村老年教育活动中,学得进,学得深,学得透,学得乐。转变传统的农村老年教育观念,还意味着农村老年朋友的家人要更新观念,要对老年人参加农村老年教育,在时间、经费上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支持,以使其安心参加学习。

(二)加强领导

要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还必须加强领导,多方形成合力。政府部门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把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上下一心,科学把握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迅速解决,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保驾护航,并为其指明前进的方向。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还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质量。由于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有限,因此,农村老年教育可以尝试建设一支专兼职并重的教师队伍,即以聘请本地域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或离退休的知识分子为主,构筑一支专业教师队伍;同时,还可以向社会公开邀请有特长的志愿者,或与周边大学、医院、司法机关、文艺团体等建立联系,请他们定期选派专家来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读书会等,打造一支兼职的教师队伍。[3]

(四)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确保必要的师资的前提下,农村老年教育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制定一个比较科学的教学计划。农村老年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学员的主体地位,坚持为每一位老年朋友的发展服务。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相关人员要走进老年群体中去,多调研,多座谈,了解老年朋友们最关注什么,最想学到什么,以及对课程安排有什么期待。只有这样,其教学计划才能避免闭门造车,才能科学地设置有针对性和个性特色的教学版块,让教师有重点地开展相关教学,并保证其教学内容学员能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使学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需要指出的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农村老年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式,重视对老年朋友自主学习的引导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此,可以在农村老年教育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使学员接受密度更大的信息。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可用课堂讨论或演讲辩论代替过去的一言堂,以活跃学员思维,拓展学员视野,启迪学员心智,更好地解决学员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

(五)开放办学

要加快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抓紧整合地方资源,以开放式教育代替封闭式教育,解决农村老年教育经费紧张的问题。对此,可借鉴前几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农村老年教育分成若干层次,基础层次的农村老年教育经费,可由国家全额提供,而高层次的农村老年教育,则推行谁投资谁收益的教育方式,以教养教,逐步增强农村老年教育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地方政府还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吸引社会团体、企业单位、个人向农村老年教育投资,逐步将农村老年教育由政府单一办学,向政府、社会多元化办学转变,扩大农村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拓展其教学范围,实行开放式办学。

(六)发挥村委会作用

要加快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农村本地域单位、社会组织在老年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村委会对本村老年朋友的日常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教育需求最了解,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充分发挥村委会的阵地作用,使其将农村老年人组织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以确保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村委会要主动了解老年人的愿望,开发一些贴合农村老年人生活需要的教育项目,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比如可有针对性地开设时事政策、林果管理、食用菌栽培、文艺体育、法律知识、老年保健等课程,还可以开设一些如缝纫、刺绣、园艺、裁剪、民间文艺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老年教育,可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开办老年教育网站和空中老年教育课堂,开设电脑、插花、歌舞等课程,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老年教育需要。与此同时,地方高校要将其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办学经验,与农村老年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其所需的帮助,使有志于获得高等教育的老年人,能充分享受同等教育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以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参加学习的需要。

(七)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是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农村老年教育公共权力的监督、授予和行使,农村老年教育参与人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规约,以及对农村老年教育开展过程中不合法行为的预防和惩戒,都需要法律法规为其提供相关的保障,因此,应完善现有的农村老年教育法律法规,使农村老年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三、结语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4

一、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农村社区教育基地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表现在:数量增加,种类增多;设备增加,设施完善;管理改进,水平提升;合理利用,质量提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区教育还刚刚起步,二元结构明显,老年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与各个方面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不适应

在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农村老年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减少人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这就对农村老年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适应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年人也需要共享经济繁荣成果,过上美好生活。目前老年人的文化生活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

(三)与教育事业发展不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社区教育也开始兴起和发展起来,但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社区教育发展是滞后的,农村老年社区教育几乎为零,与大教育的整体发展不相适应。

(四)与社区教育自身发展要求不适应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预见我国的社区教育事业将得到飞速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社区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着设施简陋、管理落后、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教育的发展。

二、制约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因

(一)农村经济基础落后

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地方政府领导人把主要的精力、财力用于发展经济,还无暇顾及社区教育,对社区教育的投入有限,制约了社区教育基地的建设和发展。

(二)社区教育基础落后

我国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不过三、四十年历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摸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村社区教育几乎是在零起点上起步的,在这些方面尤为突出。

(三)思想观念落后

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由于起步晚,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地方领导会把物力、人力、财力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而在社区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广大农民也认识不到社区教育对个人发展、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四)资源匮乏,利用率低

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地域、人文等因素的影响,用于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资源本来就零星、不成系统,有的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目前很多社区教育还是形式上、纸面上,不能产生实际价值,使人感到社区教育可有可无,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也成了地方政府不重视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原因之一。

三、加快农村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措施

(一)解放思想提认识

思想问题是一切工作的根本问题,要解决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我们首先要加强学习,了解教育发展形势,提高认识。领导干部要通过学习党的有关社区教育的文件,领会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思想重视社区老年教育基地建设。其次要加强宣传,运用多种媒介手段,宣传社区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认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该项建设中来。

(二)改革创新促发展

党中央作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决定。我们在社区教育中也必须进行“供给侧”改革。首先我们要针对目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这一问题,发挥市场的基础性调节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到社区教育基地建设上来。其次,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等不靠,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关注需求激兴趣

制约社区教育基地发展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开展的很多教育活动没有按照老年人的实际需求进行,加强基地建设就必须深入调查,了解老年人需求,建设适合老年人需要的教育基地,激发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其参与积极性。

(四)整合资源增效益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调查摸底,将社区已有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合力,利用好现有的资源、设施、设备。这样既提高已有资源的利用效益,又可以使资源在使用中得到发展。

(五)强化功能扩影响

老年教育基地建设要紧紧围绕服务地方发展、服务老年人的宗旨,强化育人功能。首先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培养一批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其次,基地应面向老年主体,根据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结合地方特色精心设计活动内容。第三,基地还要重视文化建设,重视环境育人的功能。

(六)加强管理树形象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5

【关键词】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实践经验

党的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也明确提出,发展老年教育是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必然要求。目前从全国来看,老年教育的发展很不均衡,东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城市好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城市内,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依然存在。而作为老年人口更密集的农村,受经济发展水平、人群素质高低、基本条件限制等原因,目前基本仍属老年教育的盲区。但随着经济发达地区村改居工程的推进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村民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

一、目前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

(一)党和政府对老年教育高度重视

一是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是指按国际标准,一般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在2.2亿的老年人里,60―65岁的人群有8400万人,占了所有老年人的35%,60―69岁的人群占比达56%,老年人对养老有了更新的需求,对老年教育的新需求也非常迫切。二是老年教育不能适应老年人需求,全国目前为止有7万多所老龄大学,在校的学员将近1000万,供求矛盾成为最大瓶颈,“一座难求”成为焦点,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产生全面而深远影响,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增长较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形势和任务更加紧迫。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积极推动老年教育事业发展。党的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但是我国老年教育还存在资源供给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保障机制不够健全,部门协调亟待加强,社会力量参与的深度和广度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推动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迫切任务。

(二)农村老年教育保障体系现状

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大,但目前的老年教育基本上处于村民自娱自乐的阶段,以村民自发组织为主,在茶余饭后看看电影,打打牌等等,要正规地开展老年教育碰到了很多困难。主要是缺乏一个农村老年教育保障体系,具体表现为缺少活动场地、缺少组织人员、管理人员、专业师资等,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老年村民的教育工作对于良好的村风、民风的形成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参加老年教育的村民家里大都比较和谐,邻里关系相处融洽,对社会治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广大的农村实施老年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要求我们要尽快地建立一套成熟的农村老年教育保障体系。

二、农村老年教育缺乏保障原因分析

办好农村老年教育,需要政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激发村民受教育热情,但从现状来看,我们的保障体系还欠完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办学场地设施不全

目前各村级办公场所基本健全,但用于老年教育的专门教室非常缺乏,更不用谈配备电脑房、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这些场地设施的限制严重制约了老年教育课程的拓展,也使得老年教育的授课得“靠天吃饭”。

(二)办学日常经费不足

目前各村级得老年教育经费基本为零,主要靠一些志愿者和组织者的义务奉献,再加上一些热心人士的赞助。这也使得村级老年教育的开展出现了不可持续、极不平衡的现象。

(三)组织管理队伍不强

队伍组织的好不好,组织管理队伍是关键。一个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支专职、热心、敬业的管理人员。但目前各村级老年教育的管理人员都是兼职的,一个人身兼妇女主任、计生干部、老年教育、社区教育、出纳等等工作,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老年教育管理工作中。(四)师资力量缺乏农村老年教育因为地处偏远,受教育对象年龄较大、文化层度较低,要开展好老年教育工作,对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不仅需要老师有较强的专业水平,还需要老师有更多的爱心、耐心、恒心,才能把课上好。但目前我们村级的老年教育师资普遍缺乏,很多是一些志愿者客串老师,这就造成老年教育质量不高。

三、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农村老年教育,必须要切合当地农村的实际,找寻到教育规律、教学过程、教学形式、教育管理与老年村民实际需求的结合点。要调研需求,找到他们喜欢的专业,找到他们能够参加教学的时间,找到适合项目开展教学的场地,这一切的工作开展,其实都离不开一些保障工作,我们总结了些,要想农村老年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做到“六个一”,即“一支精炼的队伍”、“一个满足需求的场地”、“一支好的师资队伍”、“一批受欢迎的课程”、“一点特色亮点”、“一些活动展示”。这六个一能否做成功将决定着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开展的顺利与否。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顺应新时代农村成人教育的新需求,以“圆老年人心中的大学梦”为目标,办“老年人家门口的大学”为理念,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积极探索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走出了一条适合慈城当地农村的老年教育之路。为了适应我国老年教育发展战略,实现农村老年教育的大发展,就必须在人员配备、基地建设、师资聘请、课程设置、特色亮点、活动展示等六方面进行有效探索,以实现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慈城成人学校正是牢牢把握工作方向,做出了具体的实践:

(一)探索形成了农村老年教育的服务网络

我们在区老年教育校务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镇老年教育校务委员会,由镇党群副书记担任委员会主任,镇分管教育的副镇长担任常务副主任。镇各部门、村(社区)都是委员会成员,校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慈城成校,主持日常工作。该办公室负责全镇老年教育工作的计划安排、总结表彰、制度建设、宣传发动等。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还离不开一直扎根于农村的基层组织管理人员,我们将每个村的妇女主任动员起来,整合成一支村老年教育联络员队伍,定期开会布置探讨村老年教育工作,做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督促,期末有检查。一学年结束,学校对各联络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奖优惩劣。现已建立一支覆盖全镇的农村老年教育组织队伍,并在群众基础好的11个行政村设立老年教育教学点,开设了符合老年村民需求的课程,建立起了一支接地气、能教学、懂管理的师资队伍,打造出一支讲奉献、善助人的志愿者队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二)加强了老年教育的基地建设

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设施设备和活动场地,我们积极与各村联系,在各村文化礼堂的基础上加挂老年大学教学点的牌子,出台村老年大学教学点建设标准,指导村建设好活动场地,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支持各村的硬件建设。目前我们的前洋村教学点、虹星村教学点、五星村教学点、公有村教学点、半浦村教学点、五联村教学点、金沙村教学点、三勤村教学点、黄山村教学点、杨陈村教学点、勤丰村教学点都分别有符合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室内室外场地,有舞蹈房、电脑房、多媒体教室等,完全能满足村老年教育的需求。

(三)建立了一支适合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

老年教育的学员比较特殊,来自不同年龄,水平参差不齐,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老年教育的教师应对老年教育的重要意义有一定的认识,热爱老年教育事业,既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又要有适合老年人的教学方法,还要对老年人有感情,有耐心,更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过硬的教学能力,具有专业特长,能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能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同学员建立起平等的朋友关系,形成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所以说教师队伍是老年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力量,我们结合各村村民实际需求开设不同班级,并建设好全镇老年教育师资库,出台教师管理办法,送教进村。结合农村实际组建一批在村民中有影响、有意愿为村民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目前这些老师都深受村老年学员的喜爱。

(四)探索了符合当地农村老年教育的课程项目

老年教育彰显了教育的本质,其目标是为了人的终身发展,对于老年人来说是一种精神与文化的养老方式。老年大学的课程要坚持教育的本质,按照老年人的需求,遵照教育的规律和老年教学的特点不断创新进行开发与建设。我们在设置村老年教育课程时坚持适应性的原则,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健康、快乐、求知学习的需求;坚持科学性的原则,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获取健康、知识和通向现代化生活的道路;坚持系统性的原则,以引导广大老年人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我们对每个村老年村民进行调研,及时掌握老年村民需求,开设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老年教育班级,并严格按照老年教育的要求进行管理。我们根据摸底调研,目前开设的民族舞蹈、太极、排舞、合唱、越剧等课程深受村老年村民喜爱。

(五)探索了“一村一品”的特色营造

“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特点和亮点,是学校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它是老年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业界公认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独特内涵。在特色发展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从教育教学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特色,办好老年人满意的老年教育,这是提高老年教育整体办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是历史文化名镇,各村又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我校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进行培育,结合各村村民的需求使得每个村都能拉出一支能代表自己村形象的队伍。目前我镇勤丰村教学点的“村晚”这一品牌已经在全大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虹星村教学点的舞蹈队也在全大市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由我校老年学员为主参演的《慈爱母亲》这个节目更是成为了“网红”,极大地体现了我校老年教育的教学成果。

(六)积极组织活动,用活动展示风采

认真组织好各类老年教育集体活动,开展“教学演出活动”、节日庆典、“展览”及“征文”活动等,定期举行老年教育成果展示演出活动,2016年承办区终身教育活动周,2017年举办老年大学毕业汇报演出暨慈城镇老年教育成果展,159名优秀学员得到表彰,不仅为学员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而且综合展现了我镇老年大学的教学成果,生动形象地宣传了老年教育,吸引更多老年人加入老年教育队伍。分校舞蹈研修班、越剧表演班、声乐研修班已成为镇文化队伍骨干力量,积极参与“年糕民俗文化集市”“慈孝文化节”“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宣传活动。积极推动各教学点老年学员与养老院的交流合作,通过在步韬益寿院举办老年演出、手工制作等活动,让不同年龄层、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健康状况、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都有机会加入老年教育中来。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老年教育尤其是农村老年教育任重道远。积极探索农村老年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农村老年教育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浙江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浙江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02-2012)[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郭莲纯.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践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6

(一)政策敷衍了事

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只是象征性地制定一些方案,没有实施具体措施,导致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在执行中变成一纸空文。

(二)政策变更随意

在执行老年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或单位常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政策内容部分任意进行取舍,加入了许多看似接地气,实际却变形走样的内容。在真正执行过程中,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而且贪新、求全,当成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致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真正需要的农村老年朋友,根本无法享受到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益处。

(三)政策宣传缺少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是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政策宣传、解释、发动、落实的过程。在生活中,这项政策的前期往往没有充分宣传,导致许多群众对这项利民政策了解不透彻,行动不支持。建成的老年教育学校没有人用,定好的老年教育计划没有人执行,已经出台的激励政策也没有执行力。可见,对政策宣传不到位,成了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的障碍。

(四)执行者对政策理解不准确

执行者对政策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或因片面地凭经验主观理解和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不能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或因对中央和上级的有关政策不求甚解,使执行不能正确地体现政策目标;或因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行动迟缓,对政策贯彻不及时;或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策执行者思维的滞后、执行的僵化、行为的短视。

二、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

(一)文件政策本身的缺陷

政策的质量高低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主因。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必然影响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总体上说,目前的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内容明晰,现实性较强,保障措施明确,具有可行性。但是,相对于全国各地的具体地情而言,又缺少真正合理的可操作性。因此,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村老年教育政策,而这些政策在内容选择上常常不顾实际,好高骛远,虽增加了执行空间,却没有具体的财力、物力、人力配套措施,没有提供任何细化的操作程序,反而加大了执行难度,导致国家受损,群众吃亏,正确的政策难以执行。

(二)政策执行主体态度消极

导致政策阻滞现象的原因很多。目前,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为地方民政或教育部门,权责分配不对称,缺乏足够的调动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权力,许多政策仅仅追求形式的创新、场面的壮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是发发文、开开会,抓监 督、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缺乏实效。基层对各种政策的落实重点多数采取“优选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绝对掌控社会权力的执行主体如此被动消极的态度,必然导致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体制、机制不顺畅,效率不高,资源浪费。

(三)政策执行资源匮乏

从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资源看,各地在老年教育指导、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远远没有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日常老年教育活动组织不足,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政府提供给社会的教育场地大都以某种形式租赁或委托第三方管理,学习场馆收费超出农村老年人承担能力。即使是一些乡镇上的成人中心校,也大多数被管理者出租给他人经营其他项目,老年教育场地设施老化,人多拥挤不堪,或损坏严重,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可以用无经费、无场地、无活动的“三无”来概括。

三、解决对策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公众问题的解决、政策目标的实现,还削弱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合法性。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彻底解决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

(一)加强政策科学研究,提高政策质量

政策是政府对资源、利益的科学调节,是履行管理职责的必要手段。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时要认真听取各层次人员的意见,细化和量化这些政策,充分考虑其意见和要求,克服以往政策上存在的缺陷,避免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保证政策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性、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可操作性,以强化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同,从而忠实地执行政策。

(二)强化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政策执行择优与代价的矛盾,往往源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意图和目标。因此,要想认真、准确地贯彻执行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政策。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群众集会、电视广播、文娱活动等场所,发挥乡镇、村组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开设政策宣传专栏,精心挑选、编印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宣传小册子,摆放在街道、路口等农民容易集中、路过的显要位置向农村老百姓发放,供农村老百姓随时取阅,展示各种优秀宣传作品,提高宣传成效,扩大政策影响力,增强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凝聚力,保证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正确执行。

(三)加大领导力度,形成政策执行的合力

要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其实,在我国不缺政策法规,缺的是严格制执行政策法规的领导。要想做好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落实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把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从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紧迫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精神实质,科学分析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督促农村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到政策落实无缝隙,提出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方案,工作开展有评比,教育效果有检查。

(四)规范管理,加强协调监督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要在政策落实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管理及落实结果的公示、督查等配套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落实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农村老年教育的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合理、公平、公开、透明地使用老年教育经费,不断提高农村老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加大农村老年教育财政投入保障

目前,由于一些县、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窘迫,还未摆脱吃饭财政,再加上对财务资源的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缺乏有力的支持。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始终坚持财政方向,本着“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将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农村老年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初步形成稳定增长的农村老年教育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老年教育的均衡、互动发展。

四、结语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7

文章结合淳化街道老年学校的工作实践和相关经验,就社区教育如何开展老年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文章着重从4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培训实践展开思考,总结工作方式方法,旨在探索农村老年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和思考

0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全国各地各种终身学习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4.64%,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35%。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9亿人,占总人口的14%。2014年9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悄然突破了2亿人大关。2014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消息称,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1000万名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看出,老年人作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老年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时展的要求,重视、推动老年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全社会都应对老年教育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推动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支庞大的老年人队伍中,农村老年人占老年人总人口数的75%,他们也同样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力,并且他们的教育在根本上决定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县、乡、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工作,把老年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到广大的乡镇社区和农村,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求知求乐的需求。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社区教育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已经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并且为国家的持续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原则要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社区教育必须积极参与到老年教育这一潮流中去,而且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江宁区淳化街道总人口17万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27822人,占总人口的16.3%,其中农村老年人16621人,占老年人的59.7%。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淳化街道老年教育事业在创建、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提升。下面就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农村老年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和思考,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老年教育

从年龄段来划分终身教育体系,应包括从幼儿、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的人生各个年龄段。在我国,对于人口比例远远超过10%的老年教育而言,无可非议地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老年人群最有闲暇时间,他们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流对象,因此离开老年教育,“终身”二字就根本无从谈起。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的重要环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发展老年教育也是时代要求、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基层的社区教育中心来说,必须把握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充分认识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从事老年教育的决心和信念,踏踏实实地做好老年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农村老年教育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截至2014年年初,淳化街道有集镇老年学校2所,学员172人,社区老年学校29所,学员6677人,占老年总人数的24%,社区办学率100%。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夯实了农村基层老年教学网点,强化了农村老年教育的网络建设,把老年教育资源重点向社区和农村倾斜,从而推动了本街道农村老年教育的稳步前进,确保了淳化街道老年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坚持“尊老”为先,体现“服务”理念

老年人年纪大、体力弱、行动有时会有所不便,所以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这些身心特点,不但要把老年学校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所,一个活跃身心的平台,而且还应该为他们做好各种服务工作,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在细节上要更加精雕细琢,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这儿的主人,感到温馨,获得尊重。另外,老年人记忆力差,但他们兴趣广泛,阅历丰富,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所以还应“宽松、灵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倡导他们自觉自愿,不考勤,不额外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和任何负担,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在“润物细无声”中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方面,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就一直秉持服务老人的理念和宗旨,每次上课之前,为老人准备好开水、茶叶、杯子等服务用品,并且在课堂之外还备有象棋、扑克、门球等文体活动用品,以便于他们放松、休息。课堂中还有专门提供服务指导的教师,以便老年人的不时之需。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方便了老年学员,也增加了老年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每次上课很多老年学员都早早的来到学校,容纳数百人的大教室基本都座无虚席,一名88岁的老学员数学期中从没落下过一堂课。

3营造优良环境,创设快乐氛围

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积极的现代老年人。通过开展老年教育,适当提高老年群体的文化素质,使老年人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为,并增强老年人生活、生存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从老年人个人角度而言,他们的学习教育没有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功利性特征,而是更多的倾向于人文历史、科普知识、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方面的人文教育。因此,他们在学习、教育中更需要的是感受学习的氛围,享受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快乐。他们没有明确、硬性的学习目标,不需要强有力的记忆,只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体验快乐,他们需要和看重的是这一提供感知和体验的学习过程。因此,老年学校更需要亲和力强、善解人意的老师,而对知识广博、善于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反倒不在首位。这就更需要对教学过程予以研究、加以改进,为他们更创造舒适、安心的学习环境,营造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使他们“宾至如归”,有“家”的感觉和归属感。

4开展深入调查,满足学习需求

只有真正满足老人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效性的教育服务,才能真正的吸引老年人参与到学习中来。凭空想象进行的教育必然吸引不了人,不合民意的教育也不会有生命力。因此,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之际,中心都发放有关调查问卷,调查老年人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学校今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和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心着重进行了以下有关方面的教学和讲座。

4.1有关时事政治和法制宣传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中心及时联系了党校专业教师进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讲座,为老年人了解时事、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八大精神、树立法治信仰起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另外结合农村老年人的有关赡养、财产分割以及其他的法律问题,中心邀请了法庭的有关专业人士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为老年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结合“3•15”消费者权利保护日以及全国消防宣传周中心都组织安排了相应的知识讲座和宣传。这些活动和内容都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乃至创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事实证明,社区老年学校在有关党的政策宣讲、法制法规的普及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并且也深受老年人喜爱和重视。

4.2有关养生保健、心理卫生、科普宣传等促进健康的教育

由于老年人年岁已高,身体机能的退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健康和心理问题,养生保健自然也成为他们极为关注和重视的重点内容之一。健康的身体也是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心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放在了老年学校的教学内容的首要位置,每学期都邀请相关卫生医疗部门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医疗保健、休闲养生方面的专业讲座和科普宣传,从卫生常识、饮食起居到疾病防治、养身保健、心理卫生等方面分门别类的讲解,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咨询解答,为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不断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中心还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状况和本地特点,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发老年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课程与读本,丰富老年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这些休闲养身、健身运动等方面的知识读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认识,不仅让他们理解健康的理念和方法,而且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学习向上的需要,同时也满足老年人怡情养性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

4.3有关因地制宜,结合乡土风情进行人文历史教育

都说故土难离,人老了更是如此。可他们对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还有太多的陌生和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大拆大建既让他们迷惘,也使他们对明天充满向往。为了使他们更好的记忆和认识这片故土,我们特意安排组织了《话说五朵金花》《美丽马场山》以及其他有关乡土知识讲座和风土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授课,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人文历史、风土乡情及历史变革的讲授,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人文素养,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了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4.4积极开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

老年人无需为学历、就业等问题而劳心费力,而是为丰富业余晚年生活、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学习,所以除了讲的知识要尽量对他们的口味,使他们感到实用有效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来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喜好,成立了戏曲小组、老年门球队等活动小组,并为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重阳戏曲演唱会、区老年门球比赛、钓鱼比赛、掼蛋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全体老年学员的极大欢迎,也使老年人“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愿望得以充分展示。每学期中心还结合季节和本地区实际带领老年学员走出去,让他们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金秋十月,中心组织老年学员参观菊花展;江宁区正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带领老年人开展“魅力江宁行”;在南京江宁秣陵无线谷,老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高科技网络时代。通过以上这些“有人气、接地气”活动的开展,使老人们走出了家门、校门,走向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大家在一起,不但看到了家乡和社会的变化,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舒展了情怀、丰富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根据老年人自身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开展讲座、活动,老年人在老年学校的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掌握健康养生之道,还提高了老年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老年人不仅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健康,还实现了自我展示、服务了社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结交了朋友,增进团结与友谊,在学习中提升了自我价值。

5结语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8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社会老年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老年教育问题也随之突出。文章结合当前形势发展,就当前农村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以及由此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现时期如何做好老年教育工作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和建议,以便社区教育工作者借鉴。

关键词:

老年教育;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0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进社会文化强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老年文化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而农村老年教育的问题更为突出,如何提高农村老年人素质,跟上新农村新农民转型步伐,促进社区社会和谐发展,这是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挑战。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笔者结合南京市栖霞区唯一涉农街道———龙潭街道老年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意在探寻适应农村老年教育的有效途径。

1龙潭街道老年教育的现状

龙潭街道地处南京市东北郊,距南京市中心约30公里,东接句容下蜀镇,西连栖霞街道,南邻句容宝华镇,北濒长江与龙袍、仪征隔江相望,具有500多年的建镇史,是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2年7月,龙潭街道经过区划调整,由原龙潭街道和原靖安街道合并成立了新的龙潭街道。现街道总面积108平方公里,人口6.98万人。濒江的龙潭港,是南京地区国际集装箱进出口的唯一通道,也是全国内河最大、长江流域目前集装箱班轮航线最为密集的远洋深水港。根据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南京今后发展将走“多中心开敞式”路线,重点规划发展三大新市区和包括龙潭在内的八大新城。这里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展的脚步不断提速,随着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开发建设的需要和南京保税区的入驻,目前已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拆迁居住到龙潭新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加快,老年人口聚集,据2012年街道人口的不完全统计,街道老年人已达1.3万多人,占总人口的22%,人口老年化且有日趋严重之势,加之新城的实施没有能够及时跟上,老年人的活动空间狭小,老年人的教育问题相当缺失,社会纠纷、邻里矛盾突出,制约社会和谐发展。

2龙潭街道老年教育的问题与分析

近年来,历任街道领导都十分关注人口老年化问题,也想了不少有关老年人教育的办法,但终因各种条件的制约,效果未尽人意。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社区老年教育管理机制缺失

首先,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人口老年化是我国目前基本的国情,党的十八大提出为推进全民文化建设的“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南京市委市政府〔2013〕81号文件《加快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扩大老年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然而,基层领导比较看重的是上级下达的一些现时的考核指标和一些重大的经济建设项目;教育比较关注的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因此就弱化老年教育,也不能把老年教育简单地理解成是“健康教育”“休闲教育”,因为老年文化教育发展对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建立终身教育发展体系,综合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老年组织机构没有很好地进行整合。目前,街道有关老年教育组织有:街道老年委、街道老年体协、敬老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但这些组织和相关的场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往往是单一的,属于“敲锣卖糖,各干一行”,缺乏有效地整合,被动和应付花架子较多,教育效果事倍功半。再则,对老年教育无计划,存在较大地随意性。笔者对街道的老年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走访,发现只有特定的老年机构有计划,24个社区和行政村都没有把老年教育的相关内容纳入各级工作年度计划,办事处也没有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因而,老年教育还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2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

随着龙潭地区城市化建设推进,新的社区不断增加,但社区教育相对滞后,老年人的教育内容和形式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如:中国水泥厂社区是一个解放前就存在的老社区。由于水泥行业对环境有污染,是政府要关停的企业,年轻人都相继到外地就业,留守在家的都是老年人,且人数较多。这些老人迫切希望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能让他们学习和锻炼,由于受条件制约,也只能早晚到路边或小树林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集镇新社区是随着拆迁新建起来的,各项基本设施一时很难到位。社区为了加强对这个群体的教育,目前也只有用宣传橱窗向广大市民传播信息、讲解科技和健康知识。这些失地农民原来在家还可以种菜、养家禽,可现在这些大爷大妈要想活动,也只有到小区广场跳跳广场舞,因此扰民的现象时有发生。村级社区要想启动这项工作更是困难。即使场地问题能解决,由于受种种条件的影响,组织的老年教育活动不切合实际,老人们都是被动参加,久而久之,老人们反而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阻碍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

2.3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街道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老年教育的管理机构,从事老年教育的专业人员缺乏;二是由于社区老年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其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人员一般都兼职或者是临时指派,他们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和服务以及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面缺少全面、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忽视老年教育的区域性,忽视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对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教育内容没有做系统的规划,尤其是对丧偶、空巢的老人们;三是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另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制定标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以至于效果不达预期,这也制约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步伐。

2.4社区老年教育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社区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要注重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要重视开发社区的文化建设、管理效能、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教育参与度。首先,对社区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能很好地开发和利用;其次,退休人员来自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自身就蕴藏着很大的教育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其三,社区周边一些教育资源可以有针对性地拿来为我所用;其四,街道目前老年组织机构已经有几个,都是相对独立存在,互相联系不够,这些,如果不能相互整合利用,也就变相地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龙潭老年教育的对策研究

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这不仅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为此,笔者针对龙潭街道老年教育的问题,谈一些意见和建议。

3.1政府重视,统筹规划管理

各级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要理解办好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能降低社会养老的成本,而且可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要把此项工作当作实现现代化指标的重要抓手。办事处和各个社区也要把老年教育工作写入年度工作计划,要在街道社区教育委员会统一领导下,由社区教育中心牵头,制订老年教育工作计划,并且协调各老年教育组织机构,明确教育的目标任务,在制度的约束和考核的推动下,建立起长效的运作机制。各社区居民学校,要强化老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在场地、人员、经费、时间上予以保证,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有地方特色,是老人们愿意参与和主动参与的。同时,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对各个居民学校进行督促和指导,真正做到把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落实到实处。此外,街道还要建一所规范化的老年大学,形成街道老年教育的三级网络,利用各种远程教育手段,为更多老年人就近或居家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政府要在办学的条件、经费、队伍建设上给予支持,老年大学要创新教育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2因地制宜,丰富教育内容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已呈现新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态势,社区教育也应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老年群体自身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当地老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为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建设和谐社区等发挥出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老年人教育的内容很多,一是从地域因素寻找教育内容。二是从老人们自身挖掘教育内容。退休老人来自于社会各界,公务员、老师、医生、技师,文艺界、体育界、科技界方方面面都有,可以把这些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作为社区老师,在社区老年教育中,让他们感到自己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使老年人在教与学中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重新认识生活的目标和意义,使晚年生活充实、幸福愉快。三是外借。对一些新的比较前沿的领域老人们也特别想了解,如网络教育、数字化课堂、新的体操和舞蹈等,事先可根据计划向相关单位或市区老年委提出申请,让他们组织人员来街道进行讲学。因此,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满足老人多元化需求,这样既能帮助老人们学到知识,又能促进其身心健康。

3.3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

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老年教育的管理人员和教师队伍,是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前提。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年大学和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承担起培训任务。其一,各个社区的居民学校,都要安排一名相对专业的管理人员。对他们的培训,要从理论层面、管理的方式方法、制度的落实、教学工作的安排、教学内容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做到全纳性、多元化、自主性、休闲性、健康性、知识性相结合,全面、全程跟踪做好服务工作。其二,每个社区的居民学校都要安排一定数量、相对稳定的老年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对此类人员的培训,主要体现在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以及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上,要以老人为中心,老人想学什么,我就教什么;老人想在哪里学,我就在哪里教;老人想怎么学,我就怎么教;老人希望在哪里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我就在哪里举办什么样的活动。这样不仅能体现服务水平,老人们也乐于参加,教育效果就会有很好地体现。其三,要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每个地区都有一些特色文化,就龙潭街道来讲,就有一些比较传统的,如:龙潭腰鼓队、靖安舞蹈队、花园体操队、太平乐器队、联盟扬剧、街道老年书画院等,对此,各个社区要舍得人财物,进行重点培育,形成特色文化,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展示,由此来体现老人们自身价值和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

3.4整合资源注重教育实效

从目前来看,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资源短缺。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社区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要注重对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要重视开发社区的文化建设、管理效能、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教育参与度。一是教育阵地要整合。现在大多数社区还没有固定的教育场地,政府可以租用和采购周边闲置的厂房,为老年教育提供场地,同辖区内的企业和学校协议使用场馆,鼓励社会各界支持、参与老年教育。农村社区可在不占用农田的基础上,在室外建立健身场所,同各个条口协调用好有限的教育资源;二是部门之间要整合。现街道相关的老年组织各家都有一些教育资源,要在社区教育中心的统一安排下,合理有序组织教育活动,各部门相互协助,共同利用;三是人力资源要整合。从老年人中选拔的教师,这些志愿者是老年教育的有生力量,各个社区要做好流动,用跑教的方式来共享。这样安排的教育活动既经济又实用。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