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药范例

临床用药

临床用药范文1

关键词: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用药指导

临床合理用药是临床药物治疗疾病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临床药学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的用药,是保证临床患者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必要条件[1]。临床药学指导以药物在人体内代谢过程中可发挥的疗效为基础,并结合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实践经验开展,研究显示,其对临床合理用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临床药物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抚州市广昌县中医院2017年1月~12月常规临床用药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12月我院采用临床药学指导临床用药后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参照《临床药物学》均确诊为用药患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损害者;②精神障碍,合并感染不能控制者;③妊娠、哺乳期患者。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8.19±2.98)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48.32±3.02)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临床用药方法,临床医生即依据临床诊断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并结合个人给药经验,选择常规用药进行治疗。告知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1.2.2观察组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常规给药具体方法:①各科室分派专业临床药师:依据临床药师专业分配药师道相应的科室,参与查房、诊断、治疗。临床药师应依据患者病例,制定针对性用药方案,并参与临床处方审核,监督合理用药,科学确定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种类。同时严格审查临床医生开具处方,及时发现存在不良反应的处方,并给予纠正。②合理应用抗菌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生素用药。调查科室抗生素使用种类、规格、剂型、剂量等内容,并依据调查结果制定常规抗生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指标和规范。根据参考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药物,进行综合、利弊分析之后及时反馈给医师。③实施奖罚制: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并严格执行奖罚制度,依据临床具体用药情况,制定合理用药评价标准,每月定时对处方进行审核,依据审核结果规范和完善用药途径[3]。④加强临床药师与医师的沟通:临床药师指导临床医生用药,应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交流,定时组织研讨会、学习培训计划。⑤注重给药的经济性: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经济水平,以病情为依据,指导临床用药,遵循合理、经济的原则。⑥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告知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和意义,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具体包括按时、按剂量、注意事项等方面。⑦开展临床药物服务:在正常工作日安排药师坐诊,针对就诊人员就如何使用药物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通过提供咨询服务,与患者一对一交流,准确掌握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以及当前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合理用药率、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皮疹、食欲不振)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合理用药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合理用药46例,合理用药率为92.00%;对照组临床合理用药40例,合理用药率为80.00%;观察组合理用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显示[4],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决策和查房,并研究临床药效、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物成本以及临床诊断情况,与医生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可有效避免药物滥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合理用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因此,合理用药是临床疾病治疗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合理用药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5.11±1.23)d、药品费用(1210.00±120.00)元均低于对照组的(9.12±1.01)d、(1409.10±230.2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临床药师干预下,有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缩短住院时间,进一步降低药品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该结论与朱锦瑾[5]结论基本一致。观察组临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临床药师通过指导各种药物用途、剂量,积极参与临床医生给药过程,可促进合理用药率,有效避免因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对临床用药过程的指导,从多方面促进了用药的合理性,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药物使用方法,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同时重视药学知识咨询服务,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与支持,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总之,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避免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进一步降低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率。

参考文献:

[1]方琼艳.临床药学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1(5):745-746.

[2]张继.临床药学研究与实践应充分重视药物调剂工作[J].中国药业,2014,23(4):57-59.

[3]曾聪彦,梅全喜,沈健,等.医院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0(10):1027-1030.

[4]王月珍,唐思辰.临床药学服务在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6):82-83.

临床用药范文2

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指出,全球有一半的药物被不合理应用。特别是抗菌药物的广泛且不规范应用,不仅致使细菌耐药率升高,造成患者医院感染的严重后果,而且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1]。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在医疗决策中,将临床证据、个人经验与患者的实际状况和意愿三者相结合,制订出具体的治疗方案。我科2010年1~12月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根据,对医院8个手术科室临床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评估、处方点评,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药物敏感性试验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降低了细菌耐药性和医院感染率,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率,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12月我院普外一、普外二、普外三、骨一、骨二、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等8个手术科室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医院处方点评计划要求,每月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病历,对各科室用药主要问题予以分析报告,将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院纠风办各阶段公布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并与2009年度相比较,还对出院患者电话回访,统计患者满意度。

2寻找循证支持

查阅检索各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和其适应证、禁忌证和不良反应,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近期出台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依据各科室用药主要问题分析报告和每季度医院感染报告、常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根据患者的病情、诊断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合临床药师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3循证医学模式应用

3.1合理用药

循证:在外科领域,为防止感染,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但如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当,不仅造成浪费,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会使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医院感染的严重后果。因此,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分析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用药频度之间的关系,对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宏观调控,以减少细菌耐药[2-3]。用药指导:根据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指导临床用药。对于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林或头孢拉定;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人工关节置换术),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药,避免无适应证用药及超剂量用药。注意药品配伍禁忌,避免重复用药。

3.2降低细菌耐药性

循证:抗菌药物是目前医院使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据报道,我国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占所用药品的38.2%。由于大量地、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Bronzwaer等[4]认为,抗菌药物用量的增加是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对抗菌药物产生不同选择性压力的主要原因。Hsueh等[2]研究表明,院内耐药病原菌的增加与住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具有相关性。用药指导:药师委员会定期抽取病历,进行处方点评,并根据药代动力学特点、患者的病情、细菌培养和致病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以不用的尽量不用,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使患者全身状况得到改善,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严格控制预防性用药范围,尽量避免外用,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遵循由窄谱到广谱、由低级到高级、由单用到联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降低细菌耐药性。

临床用药范文3

关键词:区域性项目管理;临床用药;护理满意度

药物治疗是医院病人主要接受治疗疾病的方法,合理性的药物治疗直接影响临床疗效和病人临床结果的安全性,安全使用药物是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共同目标,也是作为护理质量的临床重要的评价标准。临床用药差错是指由医务人员、病人或用药人员造成的不合理用药,对病人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1-2]。一般来说,临床用药错误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但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护士用药错误现象反复出现,给病人用药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进一步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随着临床护理研究的深入,高质量、高效、科学的区域项目管理作为护理管理模式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临床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域项目管理主要包括5个环节,即项目启动过程、项目规划过程、项目实施过程、项目监测过程和项目结束过程。本文旨在详细介绍区域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探讨区域项目管理在降低临床用药差错率方面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50例。对照组男180例,女170例;年龄18~80(45.6±13.5)岁;病程1~12(6.3±2.1)个月。观察组男170例,女180例;年龄18~80(44.9±15.2)岁;病程1~12(6.7±2.3)个月。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区域项目管理的方法,分为项目的启动、策划、实施、监测和结束。①提高认识,组织护士集中学习法律知识和行业法规的培训规划,使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法律意识得到提高;对近3年用药方面的不良事件案例进行剖析,确保护理人员对于用药安全责任意识有较高的认识,强调错误和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3]。②加强药品监督管理,在医院管理层领导下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监督药品使用,确保药品合理分类,区分高危药品和常规药品,严格护理人员的临床用药,定期检验疗效以及药物的安全性。③建立药品管理监督制度和严格责任制,病区护士负责记录病区药品的接收、服用、处理、护理和监督全过程;充分尊重病人,鼓励病人参与身份核查,确保病人了解药品使用情况和副作用,及时告知治疗进展,有利于双向沟通和核对。④科室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定期对药品安全技能和知识进行再培训,要求护士轮流保证足够的学习和实习时间,加强对临床护士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避免形式主义,要求护士积极讨论用药问题,交流用药经验。⑤成立项目管理组,成员包括护理、信息、医疗、药剂、质控科等相关人员。根据药品的特点和安全性,更新药品管理流程,建立合理、正确的药品管理程序,考虑药品具体实际操作的困难,在严格遵循医嘱的前提下,确保药品各环节的衔接,减少用药错误的风险[4-5]。

1.3观察指标

①护理用药错误发生率;②安全用药认知评分、用药方法和安全用药知识掌握程度;③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临床用药范文4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药;试卷分析;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随着新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临床实际工作的合理用药极为重要,医学生需要学习并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2020年国家卫健委、教育部等的《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1]要求,大力开展全科医生的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帮助基层提高药学服务水平。临床合理用药课程主要针对全科医学生的授课内容包含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时间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的滥用与药物依赖、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物警戒、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糖尿病的合理用药及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等。讲授的内容与国家医疗改革的相关政策及临床用药实践紧密结合,但目前本门课程为专业限选课,部分学生修满学分后,会对专业限选课的积极性不高,不及格率高。本文拟根据近5年的试卷进行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效价指标、教学内容和满意度问卷调查等进行分析,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课程的教学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定向)专业2015、2016、2017、2018、2019年共523名学生的考试试卷(补考卷除外)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试卷分析及数据处理

临床合理用药课程共27学时,试卷命题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总分100分,闭卷考试。考试试卷近3年来试题重复率不超过30%。考试时间为90min。考试题型主要包含单选题、多项选择题、标准配伍题、判断题及简答题。学生各小题成绩,采用重庆医科大学试卷定量分析系统2.0软件进行分析,分析参数包括试卷总体难度(P)、区分度(D)、信度(α)等以及各小题的区分度及信度等,对试卷的区分度、信度、总体难度使用Execl进行统计。难度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般认为难度系数应控制在0.30~0.80;区分度是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水平差异能力的要素[2],区分度0.4以上为非常良好,0.30~0.39为良好、如能改进更好,0.20~0.29为尚可、用时需作改进,0.19以下为劣、必须淘汰或改进[3];信度系数反映测验的可靠性,通常应大于0.60[4]。

1.2.2问卷调查

对课堂内容、课程满意度设计了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对2015—2019年所有选修本门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结果

2.1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学生成绩一般均值控制在75~80分,标准差在10左右是比较理想的状态[5]。近5年来学生成绩的均值较理想值偏低,未达到理想状态。且2016—2018年,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及格率较低。2019年及格率及平均分均较前几年高,学生最高分有突破90分。及格率=[总人数-不及格(<60分)人数]/总人数×100%。见表1。

2.2试卷的难度、区分度及信度情况

2015—2019年,试卷难度控制在0.55~0.68,信度控制在0.81~0.88,近5年来,试卷信度可靠,整体难度适中。2019年区分度为0.30,相较于前几年,区分度达到理想范围。见表2。

2.3问卷调查情况

2015—2019年,共发放调查问卷523份,返回问卷523份,共收集有效意见109条。共43份问卷反馈,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结合临床案例。27份问卷反馈,在教学方法上,应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注重互动,并且学生希望课堂更加生动,突出重点。反映教学相关问题的其他方面共39条,主要体现在教材方面、教学进度、对教学知识进行拓展、采用启发式教学等。

3讨论

临床用药范文5

临床药学的工作重点就在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随着医院药学模式的不断深化而转变,并提出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这就需要临床药师以其丰富的现代药学知识与医师一起为患者提供和设计最安全、最合理的用药方案,协助医生在合理的时机开出正确的处方、正确的剂量,避免药物间不良的相互作用,解决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此外当医生开出药方后,临床医师还要负责把医嘱告诉病人,告诉病人在什么时间段服、怎么服效果更好。从而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只有建立临床药师制,大力开展临床药学,才能真正做到合理用药,进而提高医疗质量。

2开展临床药学工作面临的困境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已8年,但国家和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一是临床医学人才严重缺乏,在医院药学人才中兼备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人才少之又少,大多数药师工作路线都是围绕药房、药品转换两点一线,且由于与医护人员的专业差距,二者之间难以沟通协调,加之药学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业务能力低,致使临床药学尚不能发挥其效用。二是临床药学工作尚未得到医院重视,多数医疗机构领导的“重医轻药”观念,导致临床药学工作在院内的重视度不高,加上临床药师尚未正规编制,各项责任义务不明确,且临床药师长期局限于采购、供应、调剂检验药品等方面,在院内并没有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这些因素都使临床药学的医院难以重视。三是临床药学尚未形成广泛的市场[1],由于临床药学在医疗机构重视程度不高,用药者对合理用药的了解及运用的迫切性不足,加之卫生部门相关政策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临床药学很难再广泛的市场上立足。四是临床药学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2002年卫生部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虽然此规定有一定权威性,但其内容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加之临床药师只能在《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中的法规许可范围内工作,无处方权及修改处方权,导致临床药学的实施难以践行。五是临床药学培训制度居于形式,尽管有些医学院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但由于某些医疗机构尚未开设药学实践,导致临床药学专业学生难以在医院实习,实践价值不高;同时尽管某些一贯对临床药学进行开设,但也因为卫生部对临床药学尚未明确规定,药师责任和义务界定模糊,导致药学培训居于形式。

3开展临床药学,提高用药水平的举措

3.1药师参与医师查房,参与药物治疗

药师要深入临床一线,通过查房理解患者病情;同时参与药物治疗,发挥药学专业知识给予药师合理用药建议,以弥补医护人员对药物性质特点的不全面了解;还可以参与给药方案,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

3.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促进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用药是保证合理用药的基本前提,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通过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的收集整理,并反馈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就能及时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3.3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给予给药方案

对治疗指数窄、毒性反应强的药物,不能用临床指标进行评价,如地高辛;特殊情况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如婴儿。在这些条件下,以技术对血液浓度进行监测及评价,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给药方案并提出指导意见。

3.4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提高用药安全

开展临床药学医疗机构可以建立药品安全警示制度,药师根据手机整理出来的药品安全信息,了解院内临床用药安全情况,查找不足与隐患,并及时向上级通报,以防微杜渐。

3.5加强药学科研研究,提升药学服务水平

临床药学机构可以在培训药师的基础上,把药学科研纳入议程,坚持临床服务临床的原则,提倡药师与临床医护进行密切联系,并互助经济开展药学科研,以共同提高血药服务水平。

3.6加强临床药师专业培训,保障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药师要时刻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并积极参与查房,设计给药方案,与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沟通、交流,掌握患者病情资料,给予患者对药物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药性等方面进行指导,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最大限度保障临床用药合理、安全。

3.7加强制度建设,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国家卫生部及医院应根据“促进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为指导内容,规范临床药师工作行为[2]。建立譬如“合理用药评价制度”、“药师查房工作制度”、“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药品安全警示制度”等等,逐步在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各项有利于临床药学开展的制度体系,以规范药师行为,明确药师责任和义务,保障临床药学工作顺利开展。

3.8开展药物利用与经济性评价,构建和谐医患医患关系

高质量的临床应用不仅要使用药安全有效,而且还要考虑其经济型。通过对医院定期会随机进行一定数量的释放和病理抽查,全面了解医生的用药意图及概要习惯,查找其中不合理的临床用药现象,并从中查找出影响药物治疗的相关因素与所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中掌握药品的动态消耗规律,并把分析结果返回给临床,提高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水平,从而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构筑和谐的医患关系。

临床用药范文6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医院;临床用药;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高血压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等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高血压疾病难以根治,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压力、经济负担[1]。临床相关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经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科学服药治疗,能够使血压水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但是目前国内高血压控制率偏低[2]。由于中老年人群受教育程度比较低,而且其自我保健意识不强,用药治疗依从性较差等因素,导致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受到明显影响[3]。基于此,本文探索社区医院高血压临床用药方法,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90例,依照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45例。试验组男19例,女26例;病程2~29年,平均(15.35±2.05)年;年龄43~86岁,平均(66.35±3.65)岁。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病程3~28年,平均(15.10±2.20)年;年龄45~86岁,平均(66.50±3.4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高血压疾病诊断标准;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齐全;②合并精神障碍疾病;③合并肝、肾功能不全;④合并感染性疾病。方法:两组患者均经过2周安慰剂导入期后,对照组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10mg/次,2次/d,持续治疗14d。试验组选择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5mg,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1次/d,持续治疗14d。同时,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监护干预,包括体温、血压检测,建立呼吸通道等。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②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指标水平,包括舒张压(DBP)、收缩压(SBP)。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高脂血症(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④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恶心、呕吐、心律失常。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幅度≥10mmHg并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幅度≥20mmHg;②有效:舒张压下降未达到10mmHg,但降至正常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收缩压下降≥30mmHg;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血脂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日常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改变等各种因素影响,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并且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病之一[4]。高血压属于终身慢性疾病类型,而且随着疾病逐步发展,到疾病后期可出现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目前临床对于高血压疾病的血压控制率较低,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需加强重视其服药物依从性,保证遵医嘱服用药物效果,使整体临床疗效提高[5-6]。参考《中国高血压治疗指南》相关内容,对于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升高问题,临床将对该疾病防治从以往“以患者为中心观念”转变为“以人群为中心观念”。据相关资料显示,高血压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独立因素[7-8]。高血压以中老年人群作为常见发病群体,临床相关研究数据指出,高血压作为各类心脑血管疾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自身对于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生命安全威胁,需给予被动控制血压指标,长期性依赖药物治疗[9]。但是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条件下,患者容易出现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肝肾功能损害等,并且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所以,高血压患者需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临床特点,并给予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从而维持机体血压水平处于合理范围,是高血压相关危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的重要途径之一[10]。苯磺酸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是临床常用的高血压药物。结合临床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具有显著调控人体血压、血脂作用[11]。硝苯地平缓释片具有较好的防治心绞痛效果,虽然硝苯地平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均具备降血压效果,但是苯磺酸氨氯地平及阿托伐他汀钙片对于调控血压及血脂更有优势,而硝苯地平缓释片则重在预防心绞痛[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后,与选择硝苯地平缓释片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血压水平更低,血脂指标水平更优,而且治疗安全性高。说明苯磺酸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社区医院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助于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临床用药范文7

【关键词】药学服务;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是指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1]。用药合理与否,关系到治疗的成败,若未合理用药,轻则会削弱治疗效果延误病情,重则会导致患者药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合理用药已成为当前医疗界对临床医师和药师用药的一个核心要求。我国当前临床用药中普遍存在过度用药、重复用药、偏爱新药等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原因有部分临床医师受各种利益驱使,存在不合理用药的动机;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临床医师不合理用药的违规成本过低;药师未能实施有效的药学服务以确保用药的合理性[2]。药学服务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关键环节,要求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负责任、与药物应用有关的服务,安全、有效、经济地合理用药[3]。当前药学服务中存在诸多问题,影响药学服务对提高合理用药的作用,笔者结合药师岗位的长期工作实践对当前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笔者所在医院的药学部于2016年6月开始实施提高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的一系列措施,以此次改进时点作为分界线,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本院药剂处方3000张,对处方中包含的临床诊断病症、药品名称/剂型、总量、规格、剂量、频次、用法等信息进行统计,进而从是否重复用药、用法用量有无不当、联合用药是否合理、药品与其适应证有无不符等方面评价每张处方的合理用药情况,并汇总整理存在的问题。随机选取2016年9月-2017年5月期间的处方3000张,汇总整理处方问题。

1.2方法

2016年6月起,笔者所在医院的药学部在改进药学服务中采取以下多项具体措施。

1.2.1对药师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持续更新药师知识结构,并通过定期考试巩固培训效果。(1)在部门内定期举办药学知识小讲坛,每期让一位药师介绍与某种疾病相关的合理用药方法、常见不良反应及实践中遇到的药学服务问题,小讲坛在药学部内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帮助每位药师分享药学服务中的先进经验,加深对药物的学习和理解。(2)邀请院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制药公司代表对某类疾病用药特点、不合理用药的负面案例、新药的特点与用法等方面进行介绍。(3)鼓励药师参加国内药学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加快知识的更新与药学发展前沿的了解。(4)选派优秀药师参加国内药师技能大赛,通过“以赛促学”的方式提升药师队伍的专业能力。

1.2.2加强绩效考核方式,重视通过绩效考核促进药学服务质量提升。药学部按月抽查每位药师经手处方中的合理用药情况,以此评价其药学服务的质量。对处方中合理用药情况>90%者给予绩效奖励,而对处方中合理用药情况比例<50%的采取绩效扣分与批评。

1.2.3按月总结药学服务中的问题与经验,建立与医师之间的反馈机制。药学部建立了月度工作交流会机制,在月末的交流会上,药师们分享当月临床用药与药学服务中存在的经验与问题,药学部还要求药师按月汇总问题对临床医师进行反馈,引起医师重视,从源头上降低临床不合理用药率。

1.3观察指标

对比改进药学服务前后处方中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与其适应有不符等问题发生率和合理用药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施后处方中重复用药、用法用量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药品与其适应有不符等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合理用药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904,P<0.05)。

3讨论

3.1当前临床用药中药学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药学服务未能实现合理用药的原因有:(1)药学服务仍停留在低级阶段。我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药学工作要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师要发挥减少药害、节约资源、保障用药者身心健康的作用。但当前的药学服务仍停留在药品供应、药品调剂、药品管理的低级阶段[4]。对用药全过程的组织实施、管理与干预过少,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是在思想意识层面,药师对要学服务的目标认识不够深刻,未能充分意识到药学服务的核心要求是“以患者为中心”,导致药学服务的弱化;二是在专业技能方面,药师未能持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导致知识体系陈旧过时,专业能力下降,无法在药学服务中提供专业的监督与指导;三是在工作强度方面,药师在工作中直接面对大量的患者,工作饱和度高,多数情况下处理药物的分发与调剂已经应接不暇,无时间进行细致的药学服务。(2)药师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话语权。很多医院未能对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给予重视[5],仅把药师岗位定位为单纯的药物供给调配或处方差错核对的操作性岗位,而非开展药学服务确保合理用药的专业人员。在部分医师的观念中,药师也只是协助医师完成药物供应的后勤人员,而非参与管理用药合理性的专业人员。医院定位的偏差与医师观念的错误,常导致药师的用药建议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长久以往也损害了药师提升药学服务的积极性。(3)缺乏对提高药学服务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当前多数医院的药学部对药师的绩效考核集中在日常工作量、差错率、考勤等方面,而对药学服务的情况缺乏考核机制。一方面由于对药学服务的考核尚未建立起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对于药学服务质量信息的收集机制[6]。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药学服务更多取决于药师个人的风格,服务质量信息收集机制的缺乏则导致对评价工作难以开展。

3.2在我国医疗体系诸多问题短期难以得到改变的情况下,提升药学服务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合理用药的措施。在提高药学服务改进合理用药方面,还可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一套客观的药学服务评价标准与药学服务质量信息收集机制。在评价标准方面,可根据药学服务的目标与各项服务中的要求,制定服务的标准[7]。在服务信息质量收集机制方面,可以借鉴银行、航空公司、电信公司等其他服务行业的信息收集机制。(2)药师可以帮助医师及时了解药品信息,为临床合理用药给予信息支持。随着药品研发和制药工艺的迅猛发展,新药和新剂型不断涌现,同时出现大量的仿制药和“一药多名”等现象,这给医师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的同时也给他们造成更多的困惑。药师时刻掌握第一线药品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可以帮助医师了解新药作用机制、作用靶位、药效学/药动学指标、临床评价等信息。(3)在护士执行医嘱方面,药师可以给予更多的监督与指导,传授护士相关的专业知识,确保护士配药操作更加合理。药物的适宜溶剂、稀释容积及滴注速度、给药次序均对药效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溶媒、配液等相关操作中,药师应根据药物的特点给予护士注射剂配制溶剂、稀释容积与浓度、静滴速度、输液药物的稳定性和配伍禁忌等信息,避免药物因稀释容积不科学或溶媒不合理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同时,应提示护士输液中的正确给药次序,防止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失效或加重药物毒性。(4)医院药学部在药师的培训中要增加人际沟通技巧、礼仪以及患者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以提高药师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改善服务质量[8]。药师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是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沟通过程中,药师要多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使用学术性用语或专业词汇,通过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从而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用药依从性,尽早康复。(5)医院药学部可以创建一个用药咨询网络服务平台,对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必要帮助[9]。多数患者希望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解答自己的疑虑,尤其是在老人、孕妇、哺乳妇女及婴幼儿用药方面,经常会出现能不能用,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最好及药物与食物的禁忌的问题。通过用药咨询服务平台,药师可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为患者进行专业地解答,帮助指导患者科学合理用药。综上所述,提升药学服务是促进合理用药的有效措施,医院的重视与推动,医师、护士、药师之间的相互协助,需要在考评标准、服务流程、培训机制、信息平台等方面的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朱春丽.西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管理措施探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6):827-829.DOI:10.14009/j.issn.1672-2124.2015.06.046.

[2]王丁,魏雪.药剂师在临床合理用药中的药学服务[J].临床合理用药,2015,8(34):119-120.DOI:10.15887/j.cnki.13-1389/r.2015.34.075.

[3]郭秋兰.药房药学服务与合理用药浅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z2):318-320.

[4]王亦存.不同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用药影响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2):186-187.

[5]刘桂萍,欧微.医院药学服务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药业,2015(11):69-71.

[6]于晓佳,崔向丽,刘莹,等.新医改形势下药学服务模式的转变与实践[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1):1042-1044.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7.11.025.

[7]朱珠,尚楠.概述美国的药学服务实践流程变迁[J].中国药师,2015,18(9):1571-1573.DOI:10.3969/j.issn.1008-049X.2015.09.046.

[8]祝晓庆.加强药学服务,有效提高用药依从性[J].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9):245-246.

临床用药范文8

关键词:中药川芎;鉴定;临床应用;月经不调

在中医典籍中,川芎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血中之气药类型中较为常见的,药用功效为活血化瘀、祛风燥湿,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到瘀血阻滞证患者治疗中[1]。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均有川芎生长,其中,原产地为四川,因而得名“川芎”。川芎产地不同时,临床疗效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川芎产地、性状等有效鉴定后,有利于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川芎治疗相应疾病,月经不调即为其主要治疗的疾病之一,使用川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在鉴定本院药房川芎产地、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基础上,以月经不调患者为具体研究对象,应用中药川芎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首先,选取适量本院药房的川芎,鉴定其产地、采收日期、性状、有效成分含量。其次,选择本院2017年6月~2017年11月接收的月经不调患者128例,年龄18~46岁,平均年龄(26.8±3.4)岁;未婚45例,已婚83例;病程2个月~9个月,平均病程(4.3±0.8)个月。纳入标准:(1)符合月经不调诊断标准;(2)症状表现为月经延迟、增加出血量等;(3)月经期间,腹痛不同程度存在;(4)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3)伴有精神疾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4例,两组患者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鉴定方法

鉴定川芎时,具体内容包含产地、采集时间、性状,测定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吸取选取2μL定制检测溶液,将其滴定在0.4%羧甲基纤维素钠粘合剂硅胶G薄板上,展开剂采用氯仿-甲醇(8∶1),展开后放置于波长为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川芎的有效成分色谱图。

1.2.2治疗方法

A组采用维生素治疗:维生素C1片,维生素E1片,均每天口服3次,连续服用1个月;B组采用中药川芎治疗:具体药物选择大川芎颗粒,每次4g,冲服,每天3次,连续服用1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川芎鉴定结果,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1.4疗效判定

显效:完全消除月经不调症状,月经期间无腹痛,患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现象,缩短月经紊乱时间,月经量与正常状态相同;无效:未改善月经不调症状,甚至加重。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鉴定结果

根据产地,川芎分为川芎(产地四川)、抚芎(产地江西)、云芎(产地云贵)、东芎(产地吉林)。这4种川芎的采收日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小暑过后、9~10月、9月末~10月初;性状分别为黄褐色断面且隆起存在表面、有轮节且质地坚实、类白色断面且有残根、黄紫色断面且呈疣状突起、灰褐色断面且隆起轮节存在表面。测量不同产地的川芎有效成分。

2.2治疗效果

治疗后,B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