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护理范例

健康护理

健康护理范文1

分析现执行的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的定位,这章学时比例小,理论知识大多以熟悉、了解为主;实践学时比例少,学生操作技能薄弱,这就弱化了本章在整个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性。“健康儿童保健”是每个孩子从出生到青春期都要遇到的普遍性问题,而“疾病儿童护理”是个别孩子遇到的特殊性问题。目前学生的学习重点大多偏向于各类疾病儿童护理、住院儿童护理等,即特殊性,忽略健康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即普遍性。

二、“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分析

1.儿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儿科护理与成人护理相比,其护理内容复杂、工作紧迫、护患关系特殊。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结合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及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儿科护理工作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护理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健康儿童日常护理与营养保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各年龄期儿童保健护理的重要性

新生儿期护理的重要性:表现在对新生儿的喂养、保暖、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眼、鼻、口、耳、脐、臀等方法,促进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婴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婴儿生长迅速,但消化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疾病,此时的日常护理尤为重要。幼儿期护理的重要性:幼儿的行走和语言能力逐渐增强,但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伤害;免疫功能不健全,依然易感染疾病;大小便的训练、睡眠时间的养成护理等极其重要。学龄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和心理发展迅速,对其饮食营养搭配、生活自理能力、体格锻炼、团体意识、品德教育等方面的护理极其重要。青春期护理的重要性:这个时期是人生的过渡期,体格成长迅速,要注意儿童的营养、认知、心理、行为等的养成,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此外,加强青春期生理卫生等也尤为重要。

3.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用性

一是做好儿童保健能够提高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用所学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家长科学地对孩子实施日常保健护理,锻炼孩子体格,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二是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广的前景。针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岗位和我国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校期间学好儿童保健护理,除了可以在相关医疗单位寻求就业岗位之外,还可以开设婴儿保健馆、儿童保健知识培训班、儿童健身馆、儿童营养师、考取孕婴证,等等。这就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就业渠道,提高了就业率。

三、“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定位的几点建议

1.加大“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学时比例

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的健康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更多家长重视儿童的日常保健预防护理。但根据对儿童家庭访视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家长对于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和保健知识还很缺乏,这就要求儿科护士在校期间能够掌握更多更好的儿童保健知识,指导和提高家长对孩子的保健预防意识,这样就能够减少或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我国儿童的身体综合素质。

2.提高学生“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的实践技能操作能力

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以达到高职医学教育“三基”“五性”的基本要求。应把“应用型”、“专业型”、“能力型”作为《儿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改革的突破口,制定可行性、实效性的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的实验课程结构,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课时分配少的弊端,构建新的实验课程结构。例如多增加婴儿抚触、婴儿被动体操、幼儿体操、预防接种的方法和技巧练习,提高在校生儿童保健的操作水平。

3.改革“儿童健康与保健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考核方法

健康护理范文2

1.1门诊科普课程设计的基本范围

根据门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大课堂课程设计。门诊患者就医通常有陪伴。70%的患者在诊区候诊2小时左右。我院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占60%以上,且农村患者的健康知识缺乏较城市患者严重,二次就诊的患者健康需求较少,因此,门诊科普课程设计应把握基本方向,提高就诊人群的自我保健能力:①结合就诊患者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授课内容,内容多为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包括科普知识、自我保健、疾病预防、专题讲座和健康指导。如乳腺的自我保健、高血压的健康指导、流感的防控、骨质增生与酸性体质、小儿发热的处理以及家庭急救常识等。教育内容侧重普遍性,简明扼要、通俗易懂。②授课的时间:根据门诊患者和家属流动性大的现状,选择在午间患者等候时间进行集中教育,教育形式包括医务人员讲解、急救演示、伤口处理、PICC自我维护操作,并邀请患者及家属进行现场演练。每次时间在30分钟左右。③在世界艾滋病日、糖尿病日、无烟日等与医疗相关的日期配合医院整体安排进行相关主题科普宣传。

1.2门诊健康大课堂管理方法

医院首先由护理部、门诊部及科护士长组成活动的领导小组,具体由各门诊护士长负责,明确小组及各成员的职责。要求根据医院门诊分布特点每周开展一次健康科普大课堂活动,根据门诊科普教育课程的基本方向制定年授课计划和月计划,于月末将下个月的计划张贴在门诊各宣传栏内并在医院的大屏幕上滚动播出。同时护理部建立健康大课堂活动登记、统计制度,并制定和发放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问卷。

1.3授课护士培训

以往门诊的健康教育方式是以护士被动地接待咨询为主,表现的形式是分散的个别指导,患者问则答,每名护士每天要回答患者上百个问题,且多数问题是重复的,遇到不清楚的问题就让患者去问其他护士或找医生,门诊部每月接到患者投诉1~2例。针对上述情况护理部要求每名护士参加大讲堂授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分散指导为有针对性地集中指导,并对授课护士进行健康授课的基本功训练,包括理论和技能培训。理论培训包括:疾病护理常规、健康教育理论、授课技巧、患者就诊流程等;技能培训包括伤口处理、管路固定、急救技能等。课前进行试讲并集体备课,收集制作的PPT课件和要发放的健康大课堂相关宣传资料并存档。此外门诊护士除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护士培训和考核外,护理部为门诊护士举办一期基础生命支持课程(BasicLifeSupport,BLS),18名护士参加。

1.4保障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可持续性

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和患者需求不断改进活动质量。活动结束后由活动小组成员发放测试问卷评价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活动领导小组成员按分工职责参加每次的健康大课堂工作,并于课后对护士的授课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每年组织一次经验交流会,总结和交流各门诊健康大课堂工作开展情况。

2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效果

2.1护士熟练掌握了护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了科普授课能力

医院门诊护士72人,平均年龄38岁。门诊护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1%,比全院平均水平低13%;主管护师及以上占89%,比全院平均水平高55%。门诊护士工作经验丰富,但多数护士身体状况欠佳,且缺乏进取心。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后门诊护士工作职责和管理内容有了改变。咨询工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众多患者共性咨询的问题得到归纳,科普的知识宣传或宣教得到较为广泛的落实,同时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提升,能熟练掌握护理技能,多次成功抢救候诊患者,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护士在授课的同时得到锻炼,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在门诊护士中营造出比知识、比技能、比服务、比奉献的氛围。2014年门诊护士对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

2.2增强了患者和家属的疾病防治意识及患者满意率,门诊就诊秩序得到了改善

患者及家属的候诊时间得到合理的利用,有效改善了门诊候诊秩序,同时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防治意识。2008-2012年和2014年共发放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2199份,每年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均无统计学差异,2009年和2010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与2008年相比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1年、2012年和2014年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显著提升,与2008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患者对门诊护士的投诉仅1例。说明随着门诊健康大课堂的不断深入开展,门诊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也不断提升。

3体会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坚持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大课堂难度大,对护理管理要求高。医院门诊诊区涉及多个科室,护士平均年龄38岁,高年资护士比例大,大专学历偏多;但门诊护士大多数是从事病房工作多年,工作经验较丰富,由于上夜班困难或身体状况欠佳等诸多因素被调入门诊。门诊的护士工作内容简单,分诊、维持秩序是主体工作,久而久之失去了进取心。因此,门诊健康科普活动是机遇更是挑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解决方法极其重要。整合资源,科室病房与门诊是个整体,本科生护士发挥知识创新优势,年资高的有多年临床经验的护士发挥他们善于沟通的长处,制作课件,集体备课。让护士体会到健康科普要通俗易懂、让患者感兴趣、授课时间短、需要学习者参与,它不仅包括了知识和技能,还要授课者结合患者的感受讲解或穿插小故事情节。因此,采取集体备课,诱导式授课方法,将主要的健康行为尽可能流程化,将知识点变为容易上口的短句,采用反示教方式,如心肺复苏的操作课,护士指导家属或患者进行模拟人的操作,又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形象化,使用挂图和食物模型橱窗展进行授课,门诊科普健康大讲堂生动,让门诊候诊患者愉快且有收获地度过等候就医的时间,是护理管理的有效探索与实践。

(1)近年来医院不断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门诊护士更加珍惜目前的工作岗位,自愿利用午休时间开展门诊健康大课堂活动,积极配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部充分调动这部分护士工作积极性,创造一系列方便条件,积极发挥护士在疾病健康指导方面的作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在门诊开展健康科普活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拓展。在医院门诊开展健康大课堂活动推动门诊的优质护理服务,2014年患者对门诊大课堂的授课内容、方式等的满意率为96.4%。这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门诊候诊秩序的管理,患者或家属个别咨询量减少。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增加,发挥了护士在普及健康科普知识中的促进和先导作用,也是密切医患关系、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为患者提供了保健知识和技能,使患者养成健康行为习惯,对防止疾病发生或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

健康护理范文3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60名进行健康体检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研究组采取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3.1%(108/130),研究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3.1%(121/130),研究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P<0.05);研究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和体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可以提高体检效率、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效果明显,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健康体检;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护理服务模式,从传统的被动护理服务转变为主动的护理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意被护理人员的要求[1]。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体检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选取260名门诊健康体检的体检人员进行本次研究,观察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4年3月~2014年12月来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260名体检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30名。对照组中男63名,女67名,年龄18~60岁,平均(36.8±2.7)岁。研究组中男72名,女58名,年龄20~65岁,平均(40.3±3.4)岁。2组体检人员的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中的体检人员行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中的体检人员行优质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在未进行体检时,护理人员向体检人员介绍相关的体检项目和注意事项,指导体检人员正确的填写体检表,主动引导体检人员对体检中心环境进行观察,在此期间向其介绍体检的流程。(2)在体检过程中,护理人员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体检项目的安排,指导体检人员先进行需要空腹的体检项目,在进行其他项目,在体检中如果有异常要及时通知体检人员。(3)在体检结束后,及时回收体检人员的体检报告单,建档后对所有体检人员的体检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1.3观察指标

以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体检时间以及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观察指标,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健康体检的意义。

1.4评价标准

根据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对受检人员进行调查,总分为100分,临床评价标准为[2]:(1)非常满意:95~100分;(2)满意:80~94分;(3)一般:65~79分;(4)不满意:<65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体检效率总分为10分,判断标准为[3]:体检效率的评分越高,效果越好。

1.5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数据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体检人员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评价

研究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3,P<0.05)。

2.22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情况比较

研究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和体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文献报道[4],在优质护理中其关键为人性化护理服务,人性化护理可以根据体检人员的年龄、职业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对体检人员实现最佳的护理措施。多项研究表明优质护理主要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态度、护理形象以及护理技术和护理技巧等几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强化其护理技术等都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5-8]。优质护理改善了以往的体检人员来回寻找诊室的现象,通过合理的安排体检项目,避开了某一科室体检人数较多而出现体检高峰的情况,优质护理通过对体检人员的体检流程的指导、健康教育和咨询等相关服务,节约了体检人员的体检时间[9]。优质护理要求所有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饱满的服务热情,高水平的护理技术,巧妙的沟通技巧以及具有积极主动的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等。研究显示,在健康体检中实施优质护理改善了体检高峰,提高了体检效率,节约了体检人员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10-11]的结果基本相近,可见,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260名门诊体检的体检人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低于采取优质护理的研究组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研究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和体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常规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的效果更明显。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健康体检中具有提高体检效率、缩短体检时间,提高体检人员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的优势,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楼丽琼 单位:江西省人民医院体检科

参考文献

[1]张跃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住院患人员满意度[J].当代医学,2011,17(35):124-125.

[2]郑宁宁,侯铁凤,王辉.健康体检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4):380-381.

[3]王小娟.健康体检超声检查时优质护理应用及体会[J].中国疗养医学,2013,13(11):1044-1045.

[4]黄皿,谢蓉芝,李粉玲,等.人性化护理工作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8(10):924-925.

[5]沈琬卿.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健康体检路径对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正效应[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14):78-79.

[6]朱小园.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77):54.

[7]彭虹,叶有强,袁君君.优质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实践与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1(54):167-169.

[8]黄满秀.优质护理在210例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6(17):123.

[9]魏芙蓉.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8(21):13-15.

健康护理范文4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患者当中选取402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6月~2013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3例,男1010例,女1003例,年龄22~72岁,平均年龄(42.58±8.23)岁;2013年6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患者有2015例,男1009例,女1006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3.57±9.13)岁。通过对比,两个阶段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基础护理、药物护理、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阶段收治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包括建立健康教育体系,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1.3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二者对比具有显著差异,且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阶段患者护理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74.5%(1500/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为91.9%(185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率要明显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比较

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73.9%(1487/2013),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管理模式的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为90.4%(1822/2015)。后一阶段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前一阶段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健康教育对护理管理的影响

医院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其他设备、环境以及社会活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的管理方式。健康教育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教育对象,以医院为教育基地,以护士为教育实施者,以恢复患者的健康为目的,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实施的健康教育护理途径。随着患者健康观念的转变,健康教育在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护理人员通过向患者传授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学知识和技能,调动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活动当中,提高自我护理保健能力,从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2健康教育对策

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要全面的收集、整理、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史、过敏反应等内容。根据患者的病历资料以及所患疾病所属科室的具体护理标准来建立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体系。其次,培养健康教育实施者:要定期对护士举办培训班,挑选优秀的护理人员出去进修,从而提高护理人员健康教育护理管理综合素质。第三,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生活、饮食、药物、心理指导、机体功能锻炼等;健康教育地点主要有病房、医院大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健康教育方式主要有发放宣传册、定期举办专题讲座、个性化护理干预指导等。

4结语

健康护理范文5

【关键词】护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护理健康教育是由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所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护理教育在医院中,尤其是患者和医生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人们对于护理的认识也逐渐加强,不断的开始重视养生理疗,或在一些相关的手术后也及时进行护理的治疗。

1护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护理教育其实是护理人员向患者或者健康人群普及一些在护理方面相关知识[2]。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希望自己身体健康,这就迫使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了新的看法,比如放弃盲目的购买一些没用的补品,加强身体锻炼。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几乎都设立了健康教育的专业,也有许多人选择从事这个行业,健康教育指的就是身体,心里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都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健康教育从许多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健康教育已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在未来,健康教育也是人们重视的一项工作,我国护理健康方面的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和发展。

2护理现阶段的发展

护理专业也算是我国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专业。目前,部分高校在专业的设置方面也多增了不少,比如:临床护理、康复理疗等。随着科技以及经济的逐步发展,人们对于自己的健康是越来越重视,自然而然对于护理学方面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护理管理相当于病患和医生之间的一个中介,护理人员在医患之间起到重要的作用,联系着医生和病患之间的关系[3]。现阶段,我国临床护理专业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有着较高的素质,工作期间一般不会与病人起冲突,作为一名光荣的医护人员,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在对待患者的时候要有耐心,不要与他们起冲突。当然,护理人员本身是需要注意的一方面,从另一方面来讲,需要医院乃至每个医室制定相关的制度,不管是患者较多或者较少的时候,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以及对应的工作量,患者较多的时间段,注意配备多点护理人员,保证可以高质量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在需求较少的时候,也要注意让对应的护理人员得到休息,使得其下一时间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护理现阶段在我国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使得护理这方面呈现提高的发展趋势。

3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护理在普通人们的理解层次就是手术后的恢复治理,护理人员需要先进行护理教育,对护理相关方面进行了解。如果没有提前学习相关的护理知识,可能会适得其反。不但起不到护理的作用,反而会使得病情恶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护理学中,护理教育也是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的。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患者应该怎样做,配合医生时又要注意些什么,手术之前应如何控制病人的情绪,手术之后的康复具体又需要哪些措施,这些都是作为一个专业的护理师需要具备和掌握的基本技能。护理健康教育也是护理人员需要传达给病患的,因为即使是再敬业的护理人员,也无法24小时陪伴在病患的身边。护理健康教育主要由护士进行针对病人或健康人群开展的具有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活动,是实现整体护理为满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责。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手段的干预促进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具有科学的思维,深刻理解健康概念的内涵。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体,应具备熟练的评估技巧、护患交流技巧、知识灌输技巧及扎实的专业知识[4]。只有这样才能使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体护理的每个环节,最终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护理教育在患者的康复整个过程中,起着极大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有素质的护理人员,需要在关键时候起到自己应该的作用,患者心情不好或者无理取闹时,做好自己工作,及时安抚情绪,也是护理人员应该做到的。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也是越来越重视,近日来,护理教育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学方面,临床护理也有了新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文章结合笔者工作经验,就护理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做出一些简单的分析,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房桂敏.浅谈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及其方法[J].当代医药论丛,2013,11(9):16.

[2]王金华,赵雪秀.浅谈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其意义[J].中外健康文摘,2011,8(7):345-346.

[3]彭刚艺.试论护士健康教育职能的强化[J].护士进修杂志,1999(1):2.

健康护理范文6

1.1对象

选择2011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共计98名学生,其中男生18名,女生80名。将两班随机分组,1班50名学生为实验组,2班48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课程设置、学习成绩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以病例为载体,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设定问题为引导。授课前展示病例、设定问题引出新课,将课程内容按照护理程序讲授完毕,学生对之前设定问题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推荐一名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再对学生的讨论予以评价。

1.2.1健康教育路径表设计

笔者结合外科护理学课程内容特点,将课程内容整合为入院、手术及出院3个阶段,并制定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知识内容。

1.2.2教学实施

(1)课前准备:①成立外科护理教学组,教师共4名,其中1名为实验教师。任课教师主要负责健康教育路径表的设计及课程内容开展;实验教师主要负责教学设备、环境准备与专业技能操作指导。课前4名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讨论课程内容、课程环节及操作细节等。②在实验组授课时,将学生分组(6人一组)。每组设3名学生为“病人”组,3名学生为“护士”组。③授课前发放健康教育路径表,任课教师列出课程开展所需相关知识清单,安排学生利用健康评估教材、图书馆资料及网络视频等学习相关知识。④利用课余时间,4名教师对“病人”组和“护士”组分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将护理评估方法予以梳理,让学生明确护理操作手法及病理学意义。(2)教学过程:课前学生分组,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展示病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病人入院—手术—出院为时间流程,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形式,以开展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进行。①“护士”健康知识指导:每位护士对3位“病人”同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每组共完成3个周期;②“护士”评估操作:“护士”与“病人”一对一,每位“护士”对“病人”进行操作,另外两位“病人”随旁监测,待护理操作结束后,换其他两组依次进行,一次完成3个周期。3个周期结束后,学生进行角色对换。双方对彼此在健康知识指导或操作中出现的失误进行记录,4名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纠正及评价。

1.2.3效果评价

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自行设计问卷,在课程结束后,对两组的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和闭卷考试方式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兴趣(4条)、团队合作能力(2条)、沟通能力(1条)、操作能力(2条)、思维能力(4条),共5个维度1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5分为满意,4分为较满意,3分为一般满意,2分为不太满意,1分为不满意。现场共发放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采用百分制,共25题,每题4分。

1.2.4统计学方法

将理论考核成绩及调查问卷结果输入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及格率为93.8%,对照组为80.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3讨论

3.1应用意义

健康教育是一门涉及医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边缘学科,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承担着教育者的角色,必须掌握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相关技能。而临床上部分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影响其深入、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而这对病人的病情改善是不利的,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针对这个问题,国内学者将临床路径这一工作方法应用于病人健康教育工作中,使护士的健康教育程序化、目标化、具体化。张国娣等研究表明,通过流程化的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为病人提供帮助,契合了病人渴望获取医学知识的心理,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护患双方的互动性,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健康教育路径表的实施不仅需要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练习与实践,而且也需要护生在校学习护理专业课程中体会与练习,便于日后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外科护理学专业性较强,与学生以往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学生普遍觉得理解及记忆知识有困难,学习兴趣不高,教师课堂组织困难,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不仅是护士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尝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操作能力,最终提高外科护理学教学质量及学生的临床适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3.2应用优势

3.2.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提出问题给学生,接收学生答案,并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给出评判。教师看似在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质是学生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问答模式寻找标准答案,学生没有自己的空间想象。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了解到目前临床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另一方面,健康教育路径实际上就是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学生结合病例进行分组活动时,通过整合护理知识来对“病人”进行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不仅保证了时间上的连续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整体护理观念。

3.2.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外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非常突出。部分教师采用了以多媒体教学为框架的传统教学,即以讲授为主要形式,以多媒体替代板书和模型进行教学。即使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病例,绝大多数也是以病例为载体来展开新课,讲授结束后再针对病例进行分析。如今在教学中引入健康教育路径,不论是“护士”还是“病人”,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3个周期结束后的角色对换,更保证了学生对所有知识的全面掌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还增强了合作意识。

3.2.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演示、角色扮演等为学生创造动口、动手、动眼、动脑的实践机会,提高其语言和非语言交际能力。本研究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使用健康教育路径表,可指导护理人员按计划和时间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逐项落实,以防遗漏,克服了以往健康教育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此外,由于存在真实的“病人”,在分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能理解“病人”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并结合情境思考解决护患沟通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非语言沟通的技巧,如眼神、手势等,为学生以后走上临床岗位进行护患沟通做好准备。

3.2.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

由于外科护理本身的专业性,在校开展外科护理专业操作很少甚至没有,以致学生对于外科护理的操作了解甚少。如今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后,由于“护士”需要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操作及功能锻炼指导等,学生需要通过技能培训掌握必要的专业操作,不仅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而且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

3.3小结

健康护理范文7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具有病程长、起病慢、易复发等特点,完全治愈比较困难,因此要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主动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本文以1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象,分析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2例,女68例,年龄34~79岁,平均53.6岁;病程5个月至17年,平均病程5.3年。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抑酸、增进胃动力、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并给予病情监测及药物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护理人员在充分评估患者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拟定科学、健康、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同时在科室内开展健康讲座,将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到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注意事项;告诉其合理用药的重要意义及不良反应;督促患者改善饮食习惯,使其遵循“按时、定量”的原则,多进食口味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严禁暴饮暴食。此外,还要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缓解其焦虑、不安及烦闷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引导其采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身心愉快。

1.3效果评价标准

患者经过治疗及护理后病情痊愈,随访期间无复发视为痊愈;经过治疗后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期间复发现象较少视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或者随访期间复发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问卷得分85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60~85分视为满意,低于60分者为不满意,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1.4统计学处理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46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3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83.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50例,满意26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度为95.0%;对照组非常满意45例,满意21例,不满意14例,总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护理理论的不断发展,健康教育已逐渐成为慢性胃炎患者临床护理的常规内容之一,这是由于慢性胃炎诱发因素多、易复发,只有切实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才可进一步抑制疾病的复发。由相关调查研究报告可知[1,2],慢性胃炎患者主要通过网络获得相关健康保健知识,这种结果恰恰说明了临床健康教育的缺失,多数患者表示医院的健康教育内容比较简单,缺乏主动性,因此患者出院后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印象不够深刻,无法对患者的自我护理提供指导。本研究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由结果可知,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后,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总之,针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科学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嵬 单位:鞍山市第三医院

参考文献

[1]林屹,顾海银.社区健康干预对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1(3):201-202.

[2]米钻冰,陈卫红,陆丽明,等.社区护理干预提高造口病人生活质量的研究[J].南方护理学报,2013,10(3):3-5.

第二篇:肺动脉高压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程序化健康教育在肺动脉高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组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患者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出院时间与常规组相比更短,其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方法对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护理效果好,能在促进患者病情康复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有效改善护患间的关系,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可以在临床上加以应用。

【关键词】

程序化健康教育;护理;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高压临床表现特点为肺动脉的压力升高和肺血管阻力的一种综合病症,属于先天性心脏病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一项重要原因[1]。目前对于此类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肺移植或者心肺联合移植,但由于其治疗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供体不足、技术短缺等,导致许多患者手术后死亡,其中患者的情绪因素也是导致病情变化的一个重要诱因[2],所以,对于防治肺动脉高压病情的发生和发展意义重大。程序化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可以对患者心理减压,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得到改善,临床抑郁显著。本文通过对肺动脉高压患者分别给予程序化健康教育和常规健康教育方法,来比较两组疗效,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常规组49例,观察组采用程序化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常规组给予患者一般性的常规护理方法。其中观察组男26例,女29例,年龄28~72岁,平均(49.2±1.2)岁;常规组患者男26例,女23例,年龄29~70岁,平均(48.2±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肺动脉高压病情检测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特征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选用焦虑自评量表法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进行比较。其中50~59分表示程度较轻;60~69分表示焦虑、抑郁程度适中;>70分的则情绪差,程度较重。并对两组患者分别于住院当日和出院前一天就其护理方法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差异。

1.2.2教育计划:

采用教育-评价-反馈的教育计划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及时反馈患者意见,加强改进。

1.2.3教育方式:

选用一对一和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每次健康教育时间控制在30min左右,详细了解患者需求与病情特征。

1.2.4教育内容:

①加强患者心理疏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的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实际需求与心理状态变化,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摆脱负面观念,保持平常心,提高自控力;②培养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忌烟戒酒、适量运动、合理均衡膳食,改变不良生活习性;③引导患者树立正确观念,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打破患者的错误观念。

1.2.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的SAS、SDS评分同出院时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下降程度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程序化健康教育通过引导患者正确看待疾病特征,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主动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等,巧妙的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健康教育当中。护理模式通过一对一的健康指导,改变了一般性的常规护理中的传统观念,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的健康教育护理理念[3-6]。能够及时了解到患者的日常需求,通过日常亲切的沟通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教育计划得到补充与修订。从而减少患者因自身疾病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素,利于手术的诊断与治疗,从而促进患者身心的康复,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

作者:刘秀玲 张燕花 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CICU

参考文献

[1]张清媛,朱晓艳,卢珊,等.10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4):322-323.

[2]张辰,陈燕,闫丽,等.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知识认知水平及网络教育可行性的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2):79-81.

[3]陈荣.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护理[J].中国循环杂志,2013,(z1):248-248.

[4]连俊杰,鞠贞会,刘传建,等.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社区管理[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19):27-28.

[5]崔婵媛.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69-370.

[6]徐菁,朱渊.重度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经皮房间隔造口术的围术期护理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7-19.

第三篇:胆囊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应用

【摘要】

目的分析胆囊炎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关键词】

胆囊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胆囊炎是胆管系统常见疾病,是因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导致[1]。手术是治疗胆囊炎的主要手段,而为了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加强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则显得十分必要。现笔者以80例患者为例,在围术期护理中采取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60例胆囊炎患者均为2013年7月—2015年6月期间到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无其他胆管疾病;凝血机制正常,无全身感染者;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表现为右上腹疼痛、肌紧张、发热、肝区叩击痛等。男74例,女86例,平均年龄(51.3±6.8)岁。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术前密切注意患者病情变化,详细询问病史,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工作。术后注意观察病情、腹腔引流情况。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①心理护理。胆囊炎患者多伴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加强围术期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术前有效评估患者情绪状态,掌握其情绪变化,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讲解胆囊炎基本情况及手术安全性,消除患者的担忧、不安、紧张等心理。术中陪在患者身边,通过与患者的沟通转移其注意力,消除患者不安、恐慌等情绪。术后及时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实施,耐心解答患者疑问。重视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尽量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术后不适。②健康教育。术前积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和解释胆囊炎发生情况、注意事项及预防措施,肯定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必要性,讲述基本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制定饮食方案及运动方案,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评价指标

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情绪,以百分制计算,当SAS评分>50分,患者则存在焦虑[2]。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疼痛,总分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3]。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对比

2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2.1±0.4)分,对照组术后VAS评分(4.9±1.3)分,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0,P<0.05)。

3讨论

胆囊炎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以右上腹疼痛、发热、肌紧张、反跳痛等症状为主。手术是治疗胆囊炎主要手段,但多数患者由于疾病已存在焦虑、不安、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再加上手术本身就属于应激源,患者对手术认知不足,进一步加重了患者负面情绪,对手术顺利实施、术后恢复产生影响。因此对胆囊炎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则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心理护理,积极评估患者情绪状态,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采取针对性疏导措施,缓解患者担忧、不安、紧张等心理状态,使患者以积极心理状态面对治疗和护理,以此促进手术的顺利实施,促使患者更好地恢复。同时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和解释胆囊炎发生情况、注意事项、预防措施以及手术方法、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预防措施,以此促进患者术后更好恢复。总而言之,在胆囊炎患者护理中采用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熊建萍 单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任瑞芳,林燕,赵晓文.对高龄胆囊炎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57-958.

[2]孙雪芬,刘晓健.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胆囊炎手术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15-1116.

[3]魏雪丽.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综合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207-210.

第四篇: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自我护理能力

【摘要】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我概念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径;自我护理能力;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及病情进行性发展为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需在院外自我治疗及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逐渐成为满足患者自身需求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1]。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水平能力较差,成为制约疾病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健康教育通过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已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应用临床路径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对同一种疾病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对提高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旨在观察健康教育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患者思维和语言沟通正常,排除精神病史、其他肺部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1例,平均年龄(70.6±6.2)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8例,中学11例,专科及以上13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2±6.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9例,中学9例,专科及以上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即在患者出入院时进行特殊检查时进行宣教;观察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每例患者入院后采用制订好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护理,健康教育路径的制订是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经多位资深专科护士组成路径制定小组讨论一致情况下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由各个责任组的责任护士按照事先制订好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路径的时间及时进行宣教,每次宣教时对上次宣教内容进行评估(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了解患者掌握情况,必要时反复进行,独处患者需至少有1名家属需参与宣教,由家属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直至其掌握,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留下责任人电话号码,以便及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惑。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差异。ESCA量表由自我护理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和健康知识水平4个维度组成,共有43个有效条目,本量表总分为172分,得分越高,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我概念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概念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慢性进展、病程缠绵、反复急性加重,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慢性疾病管理中已有广泛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3]。健康教育路径是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方法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制定和实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路径表,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提高护理工作的计划性、预见性和针对性,避免个人主观因素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减少了护理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护理的规范性,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促进患者良好行为的养成和疾病的康复[4,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评价指标包括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肺功能、血气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等属于客观指标,主诉症状、呼吸功能障碍程度、健康行为能力等属于主观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种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治疗后自我护理评分、自我护理技能评分、健康知识评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更明显的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且可提高自我概念评分,而常规护理对自我概念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朱君丽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部

4结语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健康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张珍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人群综合干预的研究.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7):435-436.

[2]谢梅,李凤娟.健康教育路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7):133-135.

[3]ZemMB.Systematicreviewofhealthliteracyincochranedatabasestudiesonpaediatricasthmaeducationalinterventions:searchingbeyondfigorousdesign.IntJEvidBasedHealthc,2012,10(1):3-8.

[4]冬燕,于莹,侯景霞.子宫平滑肌瘤手术患者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的应用研究.解放军护理,2007,24(1):12-14.

[5]NahcivanNO.ATurkishlanguageequivalenceoftheExerciseofSelf-CareAgencyScale.WesternJournalofNursingResearch,2004,26(7):813-824.

第五篇:胫腓骨骨折患者健康教护理育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在胫排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胫排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临床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围术期健康教育,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胫排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胫排骨骨折;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应用效果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基于临床护理路径在胫排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胫排骨骨折患者90例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将本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中有20例女性患者,25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7~71岁,平均年龄为(46.35±1.25)岁,骨折平均时间为(5.23±2.01)h。实验组中19例女性患者,26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9~73岁,平均年龄为(46.29±2.05)岁,骨折平均时间为(5.31±1.90)h。两组患者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传统模式在患者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1],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入院当天:患者入院以后应向患者讲解护士、医师情况,详细的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给予适当的心理疏导,防止患者由于不良情绪引发便秘症状[2]。术前1d:在手术实施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并进行相应的疏导。向患者简单的介绍手术方式与目的,告知患者手术中需注意事项、麻醉方式。将术前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反馈。手术当天: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提供石膏护理、创口护理以及疼痛护理。术后1~3d: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向患者结石早期活动的重要性与活动中的注意事项。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同时为患者提供压疮护理、饮食护理,防止患者出现便秘、压疮等症状。术后4~7d: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了解,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药物使用宣教。术后7~10d:告知患者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患者恢复情况,同时重点向患者讲解进行并发症预防的主要措施。出院当天: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叮嘱,并与患者预约复诊时间。

1.3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治疗时间、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疗效对比。

对照组临床疗效情况如下:13(28.9%)例治愈,20(44.4%)例有效,12(26.7%)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临床疗效情况如下:17(37.8%)例治愈,25(55.6%)例有效,3(6.6%)无效,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2治疗时间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的时间为(18.21±2.91)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93.25±4.61)d;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的时间为(13.25±2.10)d,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72.51±4.16)d;在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3不良反应与满意度对比:

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4.4%;实验组治疗期间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6%,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借助表格化的形式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缩短护理人员书写文件的时间,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3-5]。给予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按照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将注意事项与相关知识向患者进行讲解,能够保证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全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护患交流机会。另一方面,给予临床路径的健康教育,患者具有充分的知情权[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对胫排骨骨折患者围术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大幅度的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得到了患者的充分肯定,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赵咏梅 单位:辽宁省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庄动.临床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牵引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44-1345.

[2]付朝霞,陆玲,邹红玉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外科胫腓骨骨折患者标准化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0):134-136.

[3]丁兰春.临床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2,(51):240-241.

[4]贺葵.临床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156-158.

[5]吴永琴,淦细红,金文姬,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预防老年胫腓骨骨折病人便秘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9,23(3):233-234.

[6]谢秀霞,柴翠萍,张亚丽等.临床路径在行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6):23-24.

第六篇:宫颈炎患者健康教育护理模式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实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6例自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成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门诊挂号顺序进行分组,每组33例,对照实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复发率、对护理满意度、身体恢复状况及对相关知识知晓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复发率较低,身体恢复情况较好(p<0.05),且其依从性及对相关知识知晓率也较对照组高(p<0.05)。讨论: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实施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相关知识知晓率,降低复发率,对其身体恢复具有明显正面作用。

关键词:

常规护理;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慢性宫颈炎

宫颈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医学上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有数据显示,我国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急性宫颈炎[1]。慢性宫颈炎主要发病于流产、生产、手术等原因造成宫颈损伤的女性群体中,育龄女性发病率较高[2]。而急性宫颈炎发病急、病情变化较快,及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治疗不彻底时也会发展成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属于一种难治性疾病,病程较长,长期久治不愈会引发宫颈癌,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安全[3]。临床大多采用手术切除子宫或宫颈进行根治,很多人会产生抗拒心理或者失去信心等负面情绪,不利于治疗预后。常规护理仅仅从基本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不能够解决心理情绪等问题,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因此医护人员开始探讨新的护理模式,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疗预后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等。本研究就6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及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来探讨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实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66例成县人民医院自2012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门诊挂号先后进行分组,每组33例。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32.78±3.22)岁,病程最短1年2个月,最长10年半,平均病程(5.64±2.01)年;观察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3.05±3.6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4个月,平均病程(5.48±2.16)年。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宫颈炎临床诊断者;②神经系统正常者;③愿意配合医护人员调查者。排除标准:①哺乳期女性;②造血系统异常或出现凝血异常疾病者;③心脏、肾脏等重大器官代谢异常者。两组患者孕产次、流产次数、病程、病情等基础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关注治疗前后患者血压等生命基本体征,入院时进行常规检查,保持病房清洁、保证营养饮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连贯性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具体如下:健康教育:①通过各种教育宣传方式让患者了解慢性宫颈炎相关知识,比如慢性宫颈炎疾病的发展、致病原因、治疗方法、预后等,能够提高患者主动接受治疗的积极性;②提醒患者在经期禁止性交,注意外阴部位卫生,洗澡尽量选择淋浴,以免发生交叉感染;③就一些常见疾病进行知识宣传,提醒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避免常见疾病的发生;④在进行各项常规检查时,及时向其进行详细讲解各项指标正常范围及异常会引起哪些疾病,教会患者自己看检查表。连贯性护理:①治疗前先讲明治疗安排具体事项,让患者事先有个心理准备,降低因情绪激动造成的手术失败;②饮食、用药护理:术前提醒患者禁止饮食,术后尽量帮助其尽快排气,尽早进食一些流质食物以补充营养,指导其遵照医嘱按时用药;③心理护理:因慢性宫颈炎属于长期治疗疾病,一般患病时间及治疗时间都较长,很多人已经失去信心,再加上对手术治疗的害怕与紧张,不利于治疗预后及康复,应及时了解其心理状态,缓解其紧张、害怕心理;④康复护理:术后及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但是禁止剧烈运动和暴饮暴食,出院后及时通知患者进行复查。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依从性、复发率、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身体恢复状况及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其中身体恢复情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包括:治疗知识、护理知识、疾病知识、保健知识。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ASS16.0进行综合分析与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身体恢复状况对比

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且身体恢复情况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复发率、依从性、对相关知识知晓率对比

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对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女性结婚年龄推迟、人工流产及生产次数增多等因素,妇科疾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慢性宫颈炎是最常见的一种[4]。其主要临床表征有小腹下坠疼痛感明显、月经周期紊乱、腰酸背痛、白带异常等[5],根据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宫颈糜烂、息肉、肥大等类型。有学者研究发现[6],慢性宫颈炎具有病程较长、根治困难、易反复发作的特点,已经成为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其彻底根治成为了主要问题。目前进行切除术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是因患者心理情绪作用,治疗预后往往不甚理想,因此应加强对慢性宫颈炎患者的护理工作。连贯性护理是从各个方面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护理活动,属于一种让其自觉了解并执行有利于自身疾病康复的行为习惯和生活饮食方式的护理模式[7]。连贯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情绪调节,避免紧张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影响治疗效果。再加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慢性宫颈炎患者对疾病及其治疗、预后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8]。陈琴认为,通过疾病知识的宣传还可以有效降低慢性宫颈炎的复发率,提高人们生活质量[9]。

4结束语

从本研究最终数据可以看出,连贯性护理模式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慢性宫颈炎患者身体恢复,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治疗的依从性,在对疾病相关治疗、护理、保健知识了解的同时有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汪华 单位:甘肃省成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周芳,吴君梅.临床观察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390-391.

[2]李红斌.观察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实施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19(08):272-273.

[3]何静梅.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89-190.

[4]刘红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防治慢性宫颈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0):4121-4122.

[5]杨美媛.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12):1138-1139.

[6]赵峰.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病人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4):220-221.

[7]付宾.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慢性宫颈炎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14):98-99.

[8]朱丽辉.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6):3334-3335.

[9]陈琴.观察连贯性的护理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吉林医学,2014,35(14):3150-3151.

第七篇:冠心病患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按照健康教育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冠心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冠心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应用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工作模式,其目的在于指导护理人员进行主动的、预见性工作,充分发挥患者参与疾病治疗和护理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相关资料表明,临床护理路径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医疗计划[1]。其中,健康教育临床路径的目的主要在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教育,提高患者的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本文为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4例,排除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按照健康教育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33岁~71岁,平均年龄(57.6±4.9)岁;平均住院时间(15.2±0.9)d;文化程度:小学文化9例,初中11例,高中17例及以上。对照组男25例,女12例;年龄37岁~74岁,平均年龄(53.2±7.8)岁;平均住院时间(14.1±1.3)d;文化程度:小学文化12例,初中10例,高中15例及以上。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口头教育、住院检查、相关书面教育和出院健康指导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

1.2.1入院教育

于患者入院当日对其进行入院教育,包括科室环境介绍、主管护士及主管医师介绍,并向患者讲授安全常识,帮助患者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和家属探视时间。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陪护制度,以及各种日常检查的目的及其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程度,并进行入院评估。

1.2.2入院检查

于患者入院第2天,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完善入院检查,并根据其疾病类型指导患者健康饮食,为患者提供低脂、低盐饮食,并向其解释常用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2.3心理及药物护理

在患者入院的第3~7天进行心理及药物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和理解能力,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包括致病原因、常见症状及其治疗方法。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和交流,帮助其理解各项护理工作的目的及其作用,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根据医嘱指导患者的日常用药,并结合药物治疗帮助患者掌握功能锻炼和预防方法,向患者说明功能锻炼的方法、目的及其注意事项。

1.2.4冠心病并发症防治

在患者入院第8天,待其病情稳定之后,介绍常见的冠心病并发症类型及其防治方法,帮助患者锻炼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同时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冠心病并发症防治和自救方法,并向其介绍自我保健知识。

1.2.5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当日,根据其恢复情况帮助患者制订合理的出院后用药、休息、运动及饮食计划,叮嘱患者按时复查,并提供疾病知识资料以便于出院后学习。

1.3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其中80分以上为掌握,60~79分为部分掌握,0~59分为未掌握。同时在患者出院当日对其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

满意27例,一般8例,不满意2例,护理满意率为72.97%;对照组患者共计19例对护理工作满意,8例一般,1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率为51.3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3.677,P<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居民对于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临床护理路径以其医院管理强、治疗效率高、医疗成本低的特点在临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加强医院各部门之间的交流,确保治疗项目的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从而加强了对临床医疗风险的控制[3]。在健康教育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其更加具体化、制度化,同时赋予健康教育以时效性和可视性,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有研究指出,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为无经验患者提供充分的教育机会,对于促进患者及其家属治疗参与的积极性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4,5]。本文中,观察组患者自入院当日开始,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一方面使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健康教育途径,另一方面使得护理人员护理目标明确,使护理工作的计划性更强。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冠心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健康知识教育实施方案;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护理效果。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相关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冠心病防治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霞 单位:高平市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梁冠莲.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4):22-24.

[2]黄小红,吕冬,杨满元.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运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20-1622.

[3]徐小莲.护理路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影响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2012,3(4):89-90.

[4]汤生娥.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174-176.

[5]姜风华,姜光红,刘理慧,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超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52-2254.

第八篇:健康教育阴道炎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阴道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5例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妇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宣传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有效提升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健康教育;阴道炎;妇科常规护理;效果观察

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包括细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以及幼女性阴道炎等诸多类型,恰当的治疗措施以及健全的护理干预是阴道炎患者治疗的关键[1]。本次研究将探讨健康教育在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45例阴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2例)及对照组(23例)。观察组年龄25~60岁,平均年龄(43.1±5.6)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1±2.3)年;文化程度:大学5例、高中8例、初中6例、小学3例。对照组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4.2±4.6)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5.4±2.3)年;文化程度:大学5例、高中9例、初中7例、小学2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菌治疗,患者使用阴道洗液联合外阴消炎栓剂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妇科护理,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药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做好用药用药期间饮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个给予健康宣教,具体措施如下。

1.2.1健康教育方式

护理人员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对初中及以上文化学历患者制定并发放有关阴道炎护理的健康教育书册,书册内容包括阴道炎患者病发原因、传播途径、治疗措施、预后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等,由护理人员给予讲解以及示范,检查患者学习效果并指导患者依据书册内容进行相关护理操作,使患者能够全面掌握相关护理操作以及宣传要求。护理人员可以组织患者集体阅读、学习,最后由文化程度高的患者为文化程度低的患者讲解,检查全体患者学习效果。心理指导:阴道炎可对女性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患者极易出现焦虑、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2]。护理人员针对患者不良情绪的不同程度进行一对一缓解疏导,以真诚、和蔼的态度关心并指导患者正确看待阴道炎,为患者介绍以往治愈的患者作为榜样,树立患者治疗信心并提高护理依从性,严禁患者胡乱用药治疗,保证患者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态度。

1.2.2健康教育内容

护理人员为患者全面分析阴道炎感染途径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及预防措施。阴道炎患者感染途径可以分为外源性感染以及内源性感染,其中外源性感染包括性生活不当、日常衣物清洗、生活洁净程度不佳、过分冲洗阴道等,而内源性感染则包括糖尿病、女性生理周期不适行为、抗生素长期使用等。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分析病情,严禁患者胡乱用药,指导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必要时应该当面为其示范,同时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类型,针对不同类型阴道炎的不同症状、病发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指导,结合患者合并症状考虑抗生素的使用。护理人员应该严禁患者乱用土方、秘方或者擅自购药治疗,要求其一定要经过医生检查并遵从医嘱用药。预防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要求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改善以往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勤洗澡、勤换衣、不去卫生程度不达标的公共浴池、内衣尽量选择纯棉等透气性良好的衣物、学会生理周期卫生注意事项以及性生活注意事项等,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了解到阴道炎病发迹象、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措施等。

1.3观察指标疗效判定标准

[3]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显效:患者瘙痒、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阴道炎患者的病发原因是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患者自身阴道的防御功能受损,病原体感染、侵入并破坏患者阴道及其周围组织的酸碱平衡,造成患者颈管黏液性质向碱性发展并滋生大量细菌,最终引发患者阴道瘙痒、灼痛、红肿以及分泌液变浓等一系列症状[4]。阴道炎患者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包括霉菌、细菌、滴虫、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多种类型,同时女性阴道内本身容易滋生大量细菌,因此良好的护理以及健康的生活对于提升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健康宣传教育,通过对健康教育方式以及内容的全面应用,使患者深刻、全面了解到阴道炎的不同类型、临床症状、治疗措施、禁忌事项以及预后措施等,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长期治疗过程中的抑郁、消极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提高自身健康生活程度,有效达到了治疗、预防双管齐下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正确的健康教育方法以及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能够有效提升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孝华 李艳 单位:沈阳市浑南区高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沈阳市浑南区满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周辉,王俊星,刘曾敏.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98-99.

[2]胡燕红.健康教育干预在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8):1240-1241.

[3]贾玉芳.阴道炎患者临床护理与健康教育的临床分析.大家健康,2015,9(11):8-9.

[4]李环宇.门诊妇科阴道炎护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46-247.

第九篇: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依从率为98.33%,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人;健康教育

心血管疾病病情发作风险较高,护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是治疗必不可少的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自主治疗和护理的积极性[1],因此,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观察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61~75岁,平均年龄(70.11±3.42)岁,平均体质量(56.82±9.56)kg,平均身高(164.45±8.15)cm;对照组中女30例,男3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77±3.08)岁,平均体质量(58.22±7.57)kg,平均身高(163.77±4.77)cm。所选患者排除有严重心、肺、肾功能衰竭者,并排除患有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在本次研究实验进行前,以上患者均对本次实验有足够了解,均属自愿参与,并签署自愿协议,患者可在研究过程中随时退出,贯彻伦理学理念。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只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的护理方法。具体为:①为患者讲解所患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教导患者正确用药,并嘱咐其一些疾病和日常生活方面的注意事项,预见性的告知患者可能的护理效果等。②在患者的饮食方面应进行正确指导。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会产生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在患者的心理疏导方面,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多做些适宜的运动,例如散步等。教导患者深呼吸的正确方法,让病情康复意志坚强的患者和其他伴焦虑、抑郁患者进行交流,潜移默化的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心理压力释放,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和非依从行为得到改善,使患者能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对待疾病。将两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

1.3评价标准[2]

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完全依从:遵照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部分依从:有时按时按量服药;不依从:从不按时按量服药。总依从率=(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完全依从40例,部分依从19例,不依从1例,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完全依从20例,部分依从20例,不依从20例,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心血管疾病和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因此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患者治疗非常关键[3,4]。据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98.33%,对照组的依从总依从率为66.67%。观察组的总依从率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效果[5]。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运用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凤 单位:鞍山市中心医院特诊二病房

参考文献

[1]施丽娟.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663-664.

[2]严红霞,薛云霞,严晓珍,等.探析社区老年心血管患者病因与健康教育措施.医学信息,2014(37):364.

[3]姜瑜,徐景,张金兰,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8):1382.

健康护理范文8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配合自拟淋排石汤干预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25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28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后均进行常规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提高泌尿系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健康教育干预;疗效观察

0引言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常见病多发病,属于“砂淋”范畴,临床发病率与复发率都相对较高,而且在临床上常发生其它合并症状,患者发病时常出现肾绞痛、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且该病在长江以南地区复发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转变,健康教育宣教干预已成为护理模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病人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宣教如,发放饮食、饮水健康教育宣传册,对新收治的患者、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前后、输尿管镜取石术前后、服用排石汤期间和出院前给予有效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复发率,减轻了患者的身体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住院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效果显著,现报导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我科收治泌尿系结石患者,纳入研究的患者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诊断标准,共收治输尿管及肾结石患者256例,输尿管结石187例。肾结石69例。其中男214例,女4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7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128例男105例,女23例,年龄在17~68岁平均年龄59岁,对照组128例,男106例,女22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6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泌尿系结石诊断标准制定。(1)疼痛:腰部隐痛或突发性绞痛疼痛连腹,或疼痛放射至同侧睾丸及阴茎或阴唇。(2)尿血:肉眼或显微镜下见血尿(俗称痛性血尿)。(3)排尿不爽:小便急迫,涩痛或突然中断。(4)影像(x光、B超、造影等)检查,明确结石部位、大小及形状。

1.3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结石直径在10mm以下者。

2方法

2.1治疗组。

内服自拟通淋排石汤:海金砂15g(布包)、金钱草15g、忍冬藤20g、乌药15g、石韦10g、党参10g、黄芪30g、川楝子10g、降香6g、白芍30g、鸡内金10g、冬葵子10g、滑石15g(布包)、木通10g、车前草15g、牛膝15g、,水煎3次,共1500ml,分3次内服两组均以5天为1疗程,3个疗程复查统计疗效,观察期间每日注意观察尿量是否有结石排出,如有急性肾绞痛者按急症处理。

2.2健康教育宣教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经明确诊断后均进行常规治疗而干预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2.3饮水的健康教育指导。

2.3.1保持足够的饮水量;养成多饮水的习惯,每天饮水量要在2500~3000ml以上,饮水要均衡,不要一次集中饮水,当出汗过多时应增加饮水量,饮水后半小时结合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碎石的排出,年龄超65岁的患者饮水量在2000ml左右即可,以免诱发其他疾病,如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严重溃疡病和慢性心肺疾病的患者不能在短期内过多饮水,以免加重心、肾负担,造成心功能和肾脏损伤。①合理选择液体种类摄入液体一半为饮用水,另一半患者可自己选择,一般认为以草酸含量少的非乳品液体为宜,少饮用浓茶、浓咖啡、核桃乳、巧克力奶、代乳粉及含钙高的矿水,最好喝纯净水,尿酸结石患者尽量饮碱性水,饮水以磁化杯为好,由于静磁场处理后的磁化水对结石的草酸钙和碳酸钙成分进行分离,可促进钙离子的游离及钙结晶的松动,具有一定的排石作用。②合理安排饮水时间睡前和晨起时进行适量饮水,临睡前饮水,使夜间尿相对密度比重低1.01,可以饮量著降低尿石成分,尤其是草酸钙的饱和度,据统计增加50%的尿量可以使尿石的发病率下降86%。

2.3.2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指导:术前一天告知患者不能饮用牛奶、豆浆等产气饮料,以免肠内积气,影响定位,还可避免肠气损耗冲击波能量,可以让碎石达到最佳效果。

2.3.3输尿管镜碎石术围手术期指导:术前如无禁忌症,应保持饮水量在2500ml以上,以充分冲洗尿路,避免术后感染,术后留有双“J”患者会有尿路刺激症状,应告知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3000ml左右,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第一个24小时尿量应保持在5000ml左右。

2.3.4饮食干预措施:责任护士应根据“砂淋”患者的发病情况,积极采取措施指导其进食及合理的饮食结构,规律生活方式,对于结石患者尤为重要,宜多食滋阴清热,通淋泻秘之品以温、软、淡、素、鲜为宜,饮食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避免过饱,[6]忌食南瓜、芋头、红薯、土豆等淀粉类壅阻气机的食物及辛辣、燥热之品。

2.3.5服用排石汤期间干预措施:中药剂汤宜温服,2小时内忌食生冷食物,每次药液量在300ml-500ml,每日量在1500-2000ml为宜。

2.3.6运动保健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餐后1小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跳跃运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以利结石排出。

2.3.7心理干预措施:泌尿系结石患者由于生活、工作、家庭、环境压力较大,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产生沮丧、紧张、不安、悲观、失望等表现,痛势加重,正常情志活动能够调畅脏气,助正抗邪[2]责任护士应针对病人心理状况进行心理疏导,改善不良情绪,根据患者的职业、文化程度、性格、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在精神上给予安慰、鼓舞和激励,在日常生活上则给予周到和细致的关心和照顾,通过给患者心理安慰,精神鼓舞和激励,生活上关心和照顾,帮助其克服抑郁、焦虑、恐惧负性心理调动主观积极性,使患者乐而忘忧,脏气舒达调畅。

2.3.8疼痛干预措施:指导患者和家属认识和掌握疼痛发作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如疼痛发作时嘱其。①转移注意力,努力想一些其它事情,使自己不再关注疼痛可有效缓解疼痛。②平复心情,当疼痛发作时,患者应该努力使自己保持平静,因为当我们情绪不稳定时,大脑皮层过分活跃导致疼痛加剧。③穴位按摩,患者在胃痛时可以揉按内关患者在疼痛时可以揉按内关、期门、太冲、足三里等穴以疏通瘀滞,和气止痛。

2.3.9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措施:《遵生八笺》说:“安神宜悦乐”通过各种情趣高雅,动静相参的娱乐活动[6]如气功、太极拳、慢跑、跳舞、音乐欣赏、书法绘画、种花养鸟、以及外出旅游等,可以颐养心情,舒畅情怀,陶冶情操,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分散患者对病痛的注意力,使情绪乐观,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精神愉快,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7]身心健康,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3.10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患者住院后对环境改变不适应,责任护士应主动介绍住院环境,尽快适应新环境,针对疾病特点,使用自已掌握专业知识热情、耐心地讲解相关内容,了解患者平时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社会角色,家庭关系等动员家属多关心照顾,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以此消除患者担忧,帮助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提高患者依从性。

2.3.11出院指导干预措施:泌尿系结石患者,多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密切相关,特别是久坐活动少,爱吃咸食,少饮水,根据自身情况改变不良的知、信、行、采取有利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饮食习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坚持合理用药,定期复查。

2.4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显效:结石排出,症状消失,影像检查示结石阴影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影像检查示结石阴影减少、缩小或下移。无效: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均无变化。

2.5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

3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比较,经过对两组患者排石治疗及护理干预效果比较,治疗组显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无效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对其保守治疗,中医药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认为,泌尿系结石的形成,乃湿浊蕴结下焦,煎熬尿液,沉积尿路,形成结石所致。故清热利水通淋为治疗之大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我科将20余味中药,结合临床辨证筛选出16味中药,组成通淋排石汤。在临床运用中,取得满意的疗效。方中海金砂、金钱草、车前草、木通、滑石、冬葵子、忍冬藤均为利水通淋之要药,且有清热排石之功;辅以黄芪、川楝子、降香、白芍益气、理气解痉止痛,且能增强排尿动力,以利结石的排出;以鸡内金消积化石;牛膝活血利水,引药下行。泌尿系结石作为—种心身疾病,既需要药物治疗,防治并发症,更需要帮助患者制定合理干预措施,通过对心理、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健康教育、出院指导方面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健康教育干预做为整体治疗一部份,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护士角色不仅是患者照顾者,更是患者和家庭健康的教育者、咨询者和管理者,集医疗、护理、康复和卫生教育于—身。[4]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除重视病人疾病外,同时重视患者心理健康,使患者不仅在生病得到最大限度的康复,而且在心理上得到最好疏导和安抚,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有利于护理经验的规范与传承,增加患者与家属的满意程度,同时有利于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层次提高。

作者:王芮 李文秀 晋国蓉 杨霞 单位:云南昆明市中医医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94.

[2]张正华,实施临床路径的意义和方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18(9),513-515.

[3]邓英,浅论中医辨证施护的意义《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02.

[4]谌永毅,护患沟通技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

[5]陈秀华,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4.

[6]梅玉霖,养生论保健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16.

[7]程超临床护理路径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家庭护士,2007,5(4)85.

[8]胡娜,音乐疗法配合优质服务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中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0):78-79.

第二篇:胃溃疡穿孔护理健康教育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过程中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0例。对照组通过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护理效果和治疗安全性,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胃溃疡穿孔;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应用分析

胃溃疡穿孔是胃溃疡的常见合并症状,其起病急、发病快,对患者会造成极大危害,甚至会出现休克,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因此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但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会对治疗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1]。在本次研究中,分析了胃溃疡穿孔护理中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以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胃溃疡穿孔患者,数量为100例。所有患者均出现了胃痛、出冷汗、四肢发冷、面色苍白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并使用影像学方法诊断,均得到确诊。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在20-64岁之间,平均39.85±5.7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数量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0-63岁之间,平均38.92±5.16岁。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21-64岁之间,平均39.45±6.42岁。对两组患者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可发现,其一般资料的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两组患者均需要实施常规护理。首先需要严密的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若出现了较大变化,护理人员需要立即报告给主治医师,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处理,避免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危害。同时需要对患者实施药物护理。由于胃溃疡穿孔患者在治疗中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应用方法也并不相同,因此诸多患者会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错误。基于这一点,护理人员可以告知患者每种药物的应用方法,如有必要可以每日将药物种类、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信息写在一张纸上,让患者严格按照其内容用药。同时需要为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在此时可以注意到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通过饮食的手段促进创口的康复。

1.2.2心理护理:

观察组患者需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一方面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讲解胃溃疡穿孔的基本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让患者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发病的。同时护理人员也需要告知患者胃溃疡穿孔的治疗方法和预后要点,让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应该如何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可知道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能够取得的效果,进一步的消除患者恐惧和紧张等心理状态,让患者可以更好的依从治疗[2]。而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例如一些患者会由于疼痛等原因出现对治疗的恐惧等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疼痛的来源和发生的必然性,并且可以安抚患者,让患者依从治疗。

1.2.3健康教育: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也需要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讲解在治疗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种类和应用方法等,让患者可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服药治疗。还应告知患者日常治疗和护理过程中的保健知识,让患者尽量提出自己的问题,以便于起到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在患者出院时,可以为患者讲解在出院后的自我护理方法,并告知患者复诊的时间等,让患者定期复诊。

1.3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在满意程度上,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程度评分表进行评价,满分为10分。满意:满意程度评分为8-10分之间。较满意:满意程度评分在5-7分之间.不满意:评分低于5分。满意率=(满意+较满意)/所有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t检验和(x±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使用χ2检验和率(%)对率计数资料进行表示,并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若最终的差异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78%,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5.19±1.45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0.75±3.58d,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后显示差异均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穿孔是胃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也是临床较为多发的疾病。若没有注意到对胃溃疡的治疗,极有可能会导致溃疡向深处发展,最终会穿通胃十二指肠壁。在胃溃疡穿孔的发病早期,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冰凉以及血压下降等症状,但在3h左右,症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但在此时有诸多的患者会认为自身疾病已经得到了明显好转,不需要就医,因此会导致胃溃疡穿孔进一步的发展[3]。在12h后,会进展成为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全身软弱、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威胁其生命。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治疗时,通过及时有效的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并可明显降低治疗过程中的危险事件发生几率,对患者有着重要意义。而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明显的提升护理效果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起到较好的护理效果,有着极高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卿 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民医院外科

参考文献

[1]吴菊兰.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修补术后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155-156.

[3]金章英.80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穿孔患者的术后护理体会[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1005-1007

第三篇:产科护理健康教育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选择在本院分娩的产后产妇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结果:干预后经过调查,观察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的应用提高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产科护理;生活质量;知识掌握

分娩是育龄女性正常的生理过程,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很多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在产后存在各种疲乏状况,给产后恢复带来了许多不良反应,影响恢复效果[1]。产后疲乏是指一种与分娩有关的不正常的、主观的、持续的疲劳感觉,并影响到正常功能,主要表现为嗜睡、虚弱、全身衰退等,可严重影响产妇的康复[2]。健康教育是帮助产妇恢复自我照顾能力的重要手段,也能促进其身体功能和心理康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3]。本文具体探讨了健康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年8月到2015年5月产科在我院分娩的产后产妇140例,年龄(28.44±4.19)岁,受教育年限12~16年、平均受教育年限14.92年;婚姻状况:已婚121例、未婚15例、离婚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纳入标准:单胎顺利分娩;新生儿均健康;年龄20~40岁;经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神智清楚,无精神、心理疾病史。排除标准:既往或目前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者;产后存在严重并发症。两组产妇的年龄、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在产后给予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及其家属相关健康指导,指导饮食行为,并给予出院指导等。观察组给予积极地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工作主要由研究小组完成(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产后管床医生与责任护士做好入院宣教及评估,通过入院评估按照健康教育实施表的要点,完成表格要求填写的具体内容,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相关项目的选择;科室主任与护士长进行健康教育实施表的实施情况检查、督促,查找问题,快速作出变异分析和处理。在产后第一阶段产后告知中,包括人员介绍、病房用物介绍、环境介绍、隐私与责任介绍等;第二阶段宣教主要为饮食指导、卫生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心理护理;第三阶段宣教主要为并发症预防、饮食指导、休息与活动指导、行为功能锻炼;出院指导主要为康复锻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

1.3观察指标

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在所有产妇干预后发放与健康教育实施表相对应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表,按百分制进行计算,掌握度<40%为未掌握,>90%为掌握,在40%~90%为部分掌握。生活质量情况: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在干预后进行调查,包括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和功能状况等四个维度,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干预后经过调查,观察组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在产后的康复护理中,传统的健康教育存在随意性、盲目性,使得产妇自身掌握健康知识不足,导致自我行为干预能力不强,不利于产妇的康复。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是对产妇进行护理指导的时间表和计划表,可使护理人员对产妇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更能体现以产妇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可提高产妇对健康知识的掌握[4]。本研究显示经过干预,观察组对于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提示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能使产妇接受系统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能够端正对产后恢复的态度,乐于和主动接受医疗和护理服务,从而建立与健康相关的行为。生活质量是目前准确、全面的描述人们健康状况的最好手段,产后对于自身恢复的担心、对于新生儿的担心,都可使产妇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5]。研究显示降低产妇的疾病不确定感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而功能锻炼能促进产妇功能恢复、改善心理状态和心肺功能,从而改善生活质量。本研究干预后经过调查,观察组的生理、社会/家庭、情感和功能状况评分都明高于对照组,表明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可影响产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总之,流程化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的应用提高产妇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有利于总体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康皓玮 单位:佳县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张仁萍.产科临床护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的应用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22(1):93-94.

[2]许景薇.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健康知识及康复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102-104.

[3]吴小红,凌洁.PBL教学模式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5,13(2):312-313.

[5]石清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5,22(3):229-230

第四篇:缺血性脑卒患者健康教育管理护理

【摘要】

目的探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07—2015-05我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分别行常规护理干预、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家属健康知识评估量表错误项数评分均无明显改变(P>0.05);护理1周及1、3个月后,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及家属健康知识评估量表错误项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调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健康教育管理;舒适护理;临床效果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性病症,究其病理机制,多因脑部血液供应紊乱引起脑功能缺损,临床上若处理不及时,则易形成永久性神经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致死。目前,临床诸多研究资料提示,一旦出现脑卒中,则易出现肢体移动,导致视觉功能及演讲、理解能力缺损,自主生活及运动能力下降,故其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舒适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指导注重护理服务中患者身心的舒适体验,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1]。为探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我院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对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2-07—2015-05我院接收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32例)、实验组(32例),其中实验组接受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男18例,女14例,年龄(61.46±8.72)岁。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男17例,女15例,年龄(60.79±7.97)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符合黄如训等编制的《脑卒中》[2]中的相关诊断标准,一侧肢体功能存在障碍;(2)神志清晰,未发现认知功能及沟通交流障碍者;(3)临床资料齐全,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四肢瘫痪、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合并心力衰竭、重症高血压等干扰日常生活及活动能力的相关疾病;(3)不配合本次试验者;(4)伴智力或听力、精神障碍者。

1.4方法

1.4.1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待患者入院后进行热情接待,向其介绍主治医生、责任护士及院内相关规定,并详细阐述疾病相关知识,解除患者思想包袱;同时,叮嘱其卧床静休,维持呼吸畅通,讲解有关注意事项,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强化院前指导,告知患者复诊时间,并叮嘱一旦显现异常,须即刻来院接受检查。

1.4.2实验组

1.4.2.1疾病健康教育管理干预:

①构建疾病管理小组:组长由病区中心主任护士长担任,对患者及其家属入组筛选工作负责,并进行知情同意书签订;以医疗组长、专职疾病管理师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组员,负责组员疾病管理培训;②建立疾病管理健康宣教方案:借助系统性思考方式,由小组成员共同设置宣教内容,主要包括疾病基本概念、病因、分类、预防、早期预警信号、现场急救方法等。待内容审核后修订成册,制作课件,经现场示范、床边讲解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每周五、周二下午于示教室进行集中讲授,每月开展脑卒中病友会1次,发放教育手册等;③建立疾病管理档案:由小组成员对患者基本资料与病史进行收集,从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或病史出发,明确个体潜在并发症及高危诱因。于出院3个月内,发挥患者家属作用,建立医疗机构-家属-患者一体化管理形式,有疾病管理师进行电话回访,经脑卒中护理门诊强化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指导。

1.4.2.2舒适护理干预:

①心理舒适护理:由于该病病程长,进展迅速,且存在较高的致残率,故患者往往容易出现恐惧、担忧等不良心理情绪,故护理人员须关注其情绪波动,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科学解释病情,构建良好的护理氛围,排解其担忧;②生理舒适护理:维持病房空气流畅通,确保无异味,温湿度适宜;合理搭配并摆放物品,维护病房设施齐备,应用床档,规避坠床、跌倒;去枕平卧位或健侧侧卧位,确保头高脚低,减少脑静脉窦压;保持营养均衡,选择适当喂食方式;制定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案,鼓励坚持训练,予以运动功能训练(含坐位、站位、行走、手提物体等),练习捏握方法,锻炼其生活自理能力,促进其身体功能早日康复;③社会支持:护理人员经多种方式对患者家属心理进行疏导,促使其适应家庭改变,明确家庭护理的意义,经实施科学的家庭干预,促使患者感受到爱护与尊重,可确保患者早日康复。

1.5观察指标

(1)对患者家属的影响:应用自行设计的疾病健康知识评估量表,含脑卒中概念定义、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急救处理、颈动脉筛查、并发症预防、治疗及康复等条目,均属于多项选择。从错误项出发,进行系统计算。问卷通过卒中中心主任及护理专家审阅后应用,在内部一致性信度上,Cronbachα系数为0.95。由护理人员协助入组家属,分别于入院时、护理后1周及1、3个月时进行填写;(2)对患者的影响: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含小便、大便、穿衣、活动、吃饭等内容。总分达100分,60分以上提示基本完成,20~60分提示需要协助,20分以下提示完全协助。同时,应用NIHSS评分法,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含语言、提问、意识水平、指令、视野、凝视、感觉、构音障碍等内容。0~15分提示轻型,16~30分提示中型,31~45分提示重型。2组均于入院时、护理2周及1、3个月时进行系统评价。

1.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家属健康知识评估量表错误项数评分对比在健康知识评估量表错误项数评分上,入院时2组患者家属均无明显改变(P>0.05),护理1周及1、3个月后实验组较对照组低(P<0.05)。

2.22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在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上,2组患者入院时无明显改变(P>0.05);护理1周及1、3个月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多因动脉供血区血流栓塞出现永久或暂时性减少所致,近年来据有关调查发现,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态势,且趋向于年轻化,严重干扰了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稳定,故强化该病早期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舒适护理模式为临床护理学发展至今而繁衍出来的一种新型模式,主要是经个体化、科学化的护理促使患者于住院期间达到身心愉悦,或尽可能地减少患者身心不愉悦程度。李晓英[4]通过对56例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系统研究,发现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强化病房环境、饮食、排便、卧位、心理护理,强化社会支持系统作用,重视康复训练,能促使患者在治疗的同时获取最佳心理状态,提高认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负性心理,增强患者康复信心,进而诱导生命体征稳定,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5]。樊荣[6]经研究发现,对脑梗死患者行舒适护理干预,对其临床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临床有研究证实,强化系统化宣教指导,对提高脑卒中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率、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7-10]。顾红菲[11]等通过对509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进行系统研究,从患者危险因素出发,强化定期针对性指导与健康教育干预,于发病1a时开展随访活动,发现1a内缺血性卒中患者复发率、病死率分别为11.91%、3.82%,未控制组预后不良率、复发率较控制组高,表明健康教育干预对控制糖尿病与高血压、降低患者1a内预后不良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工作中,有关推行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干预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12]。本文研究表明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干预,对提高患者及其家属认知水平、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究其根源,疾病管理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知识掌握率,促使亲属于患者出院后能为其提供可持续康复指导,进而优化其生活,维系临床护理的持续性[13]。此外,家属主动参与到患者康复工作中,积极照顾患者,发挥正能量作用,再加上身心方面的舒适护理干预,对增强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早期恢复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综上所述,疾病健康教育管理结合舒适护理服务干预对改善卒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临床须引起重视。

作者:赵琼 单位:河南开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4参考文献

[1]邓娟,沈洁,姜安丽,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护理干预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87-89.

[2]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l.

[3]吴建霞,郭秀君,周莉莉,等.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生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0):1-5.

[4]李晓英.舒适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3,35(10):1591-1592.

[5]赵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1974-1975.

[6]樊荣.舒适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3):519-520.

[7]张敏,董津平,赵爱焕,等.行为认知疗法对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9):10-12.

[8]王芳,于恺英.出院后持续性护理干预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3):344-345.

[9]田幼红.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66-67.

[10]卫丹,王伊龙.舒适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41-143.

[11]顾红菲,王景华,田思思,等.健康教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年预后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1):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