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案例范例

健康管理案例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1

一、推进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与实际应用

第一可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要求,加速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深化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可在国家和地方两层面设置具体的科研题目,将国家层面的研究项目纳入煤矿安全的统一管理体系,将地方的研究项目纳入省级的监察或者技术部门进行监管。第二需加强煤矿安全健康技术研究单位和设备生产单位的合作关系。第三需加大对新产品的推广力度,在国家或省级层面发挥各自的渠道优势,对具有高科技水平和实用性的产品、设备或者一起进行重点推介,同时不断创新推广手段,从而提升产品的推销效果。具体可召开技术研发成果的推介活动,或者针对具体产品组织推介活动等。

二、加快推进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更新完善

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内容,管理者应结合具体的社会发展情况革新煤矿的管理体系构建,从而提升相关人员的健康管理意识,促进煤矿井环境发生新的改善、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发生新的提升,从而完成对《煤矿安全规程》等规定内容的修改和完善。实施规定的修订工作需倡导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积极参与,不仅可通过问卷形式了解规定的改善需求,还需深入到岗位一线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深化安全健康技术的研究程度,以此提高技术的创新效果,在满足企业项目要求的同时,还需尽量参考一线施工人员的想法和要求,以此达到更为理想的法规完善效果。

三、增强煤矿井下工人的专业教育培训

1.可结合井下安全主题开展科普教育,尽量扩大对矿工的教育和培训范围,重点讲解井下环境特征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新型防护技术的使用等内容,全面提升矿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2.根据《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的内容,需做好充分的入职前教育,特别是在实施井下作业前,做好井下环境介绍及相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培训,同时在各类职业院校或者中专技校也可开设你煤矿卫生相关专业,或者在实施地质、测量等课程的教学时,将煤矿卫生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融入和渗透,使学生在了解煤矿生产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对井下安全和健康方面提高认识。教学内容应侧重实用性特征,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意识水平。3.要提升井下工作人员的入职标准。如果矿工未接受中专以上的职业教育,通常不应允许进入井下参与作业。适当提高井下工作人员的素质标准,能够大幅节约安全教育方面的培训成本,从而降低井下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实现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四、推动发展煤矿职业卫生管理机制

按照《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内容,第一需完善提升对井下工作人员体检的医疗条件。可由国家或者省安全管理机构统一发放资金补助,用于特定区域医院购置相关的治疗设备,从而为矿工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条件。第二,需充分发挥煤炭类医疗机构的优势作用,还原煤炭工业机构在整个职工医院的工作职能,同时加强对医疗工作人员的职业教育,真正发挥职工医院的优势和特色。第三,需深化对煤矿项目卫生专题的设计与管理工作,在对设计过程加强管控的同时,还需重视项目实施后职业卫生的设计与推进工作。第四,需在矿工职业病防治档案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需对相关的病例进行深入研究,从患者的年龄、学历及工种等各方面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健康管理研究成果也将成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辅助依据。

五、建设煤矿井下环境与矿工安全健康交流平台

据《煤矿安全管理》书中阐述,当前行业中较具权威性及影响力的健康管理技术交流平台为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但协会中3个工作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等职能部门,对于矿工的健康管理工作效能还未发挥出更为理想的效果。在煤炭行业中,应建立煤矿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健康管理的专业交流渠道,定期开展各类主题交流活动,研究人员也可深入一线进行现场调研,并利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丰富交流渠道,提升健康管理工作水平。比如:企业通过构建QQ群、微信群、抖音官网等方式,为职工提供更多交流、沟通的平台,以当前人们最喜欢的信息获取方式,普及安全健康知识,宣传企业生产理念与健康安全知识,从而更好的保障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六、结束语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2

关键词:健康体检;档案管理;问题;建议

随着伟大中国梦的高歌猛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广大群众的健康意识不断觉醒,定期体检的群众数量不断攀升,健康管理的服务要求与日俱增。目前,作为健康管理重要一环的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与健康管理形势远不相符,与群众期待极不吻合。因此,亟须加强和改进档案管理工作。

1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剖析

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既是健康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涉及患者或体检人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又关联一个医院或体检中心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笔者根据十多年从业经验,总结出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意识不强

档案和档案工作是社会进步的产物。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对档案工作社会地位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发挥着巨大推动作用。但目前,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体检人员,普遍存在重健康体检、轻档案管理,重单次体检、轻资料累积,重疾病治疗、轻档案运用的思想,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意识十分淡漠。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人认为健康管理主要是做好体检,档案管理是附属性工作;有人认为体检档案是过去的事情,它只代表过去,对健康管理意义不大;有人认为体检档案管理繁琐,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是单位的主要工作等。这些错误思想说明我们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不够。

1.2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投入不够

在软件方面,主要表现为两点:第一,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是兼职人员,队伍不稳定,导致缺乏长远计划和打算;第二,档案管理人员普遍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知识培训,对体检档案的重要性及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不太熟悉。在硬件上,多数没有落实专用档案室,存在资料多处存放,档案资料存放地点狭窄、“六防”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灰尘多等问题,从而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造成资料装订不规范,或存在查找困难及丢失现象。

1.3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制度不全

在医疗实践工作中,相对于门诊和住院病历档案的规范、严格、高效管理,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没有在全国形成一套统一、完整、规范、有序的体检档案管理体系。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对健康体检方面出台的规章制度较少,对健康体检档案的范畴、内涵、标准、格式缺乏统一的研究,对档案管理的登记、保存、查阅、考核等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对各种已成为体检档案的必备资料﹙如医疗文书、影像报告、胶片、病理切片等﹚与相关治疗科室体检档案管理工作分工、互相协作的机制尚不健全。

1.4对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运用不够

从体检中心角度讲,普遍未对一个人在一个时期的体检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汇总、认真分析,提出连续性的治疗和预防建议,也没有对某一行业、某一区域的体检档案资料形成链条式、系统化的运用管理,未对健康体检数据有效运用,档案管理在健康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较小。同时,反向也说明,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很低,大数据挖掘的空间很大。

2加强和改进健康体检档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3

关键词: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档案信息化

0引言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医疗体系对社会发展非常重要,而卫生健康系统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非常重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并不重视,导致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卫生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很难有效开展。为让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快速建立,医院需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快建设进程,对档案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只有做好这些,才能更好地提升工作质量,有效促进医疗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卫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卫生管理机构运行的重要环节是高效开展医疗服务。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将信息技术引入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让卫生健康档案工作更加科学化,能提高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管理理念;同时,有助于医生分析不同病人的档案资料,有效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研究,从而提高卫生健康档案的利用率,让我国卫生健康档案工作获得快速发展。通过对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进行信息化建设非常必要,比如:第一,通过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让信息服务范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满足不同领域中对不同信息的需求时,也能更准确、更迅速地提供相应信息。通过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改革还能让信息管理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为需要推动档案的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第二,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储存方式将发生改变。通过储存方式的改变可有效避免出现纸质档案丢失、损坏的情况,这样可更好地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准确。在管理档案时,通过对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统一和收集并进行严格管理,可让各种数据的管理效率得到提升,更能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2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众所周知,传统的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较复杂,保存起来较困难。尤其在基层的医疗部门,信息化管理模式仍需不断完善。传统的档案主要以纸质为主要管理方式,纸质资料易损坏或遗失。然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诊疗和信息化管理设施不断被应用,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也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而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信息化的档案资料方便医生查阅患者资料和对不同患者进行医疗诊断研究。但是,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信息化普及并不全面,有的医院对信息化建设并不特别重视,这也严重制约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效率的提高。同时,各个医院对患者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这也导致患者在看病期间存在多次检查的问题,无法有效发挥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功能,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在对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影响档案管理信息化推进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很多工作人员对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正因如此,导致信息化进程缓慢,并且在多个方面都有表现。第一,在对卫生健康系统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但在实际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很难落地实施,只是流于形式。也正因如此,导致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质量偏低;第二,在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基层单位中经常存在管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的情况。这样不仅导致信息管理易出现问题,更无法达到管理的目的;

2.2缺少专业人才

在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中,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是需重视的问题。第一,因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导致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相对低下,甚至有很多人对卫生健康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导致工作人员对很多数据知识不特别了解,从而导致相应的工作效率完成率不高。然而,很多地方虽已开始推进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但却无法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第二,由于此类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工作人员的数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很多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致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增加,随后出现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现象,信息化管理档案的推动工作变得相对较缓慢。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培养相关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至关重要;

2.3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利用率较低

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并未有效开发档案管理工作,导致卫生健康档案系统的资料信息收集整理工作一直停滞不前,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缺乏对卫生健康档案资料内容的深入分析,卫生健康档案的关键内容得不到有效利用,档案无法获得有效的整理,从而引起卫生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混乱,不利于卫生健康档案的科学存储;同时,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保存形式较单一,它只能对医生或患者提供简单的查询、调用服务,但档案管理人员并不能结合需要查阅档案人员的主要需求进行相应的定位,这也导致卫生健康档案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价值,因此,我国卫生健康档案发展需人们共同推动,从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2.4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

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学历不足,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专业素质,尤其在大量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设备普及的基础上,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缺乏计算机技能,从而导致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效果不理想;同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强,并没有对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后,档案管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卫生健康系统的档案管理比较落后。

3优化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及档案信息化管理策略

3.1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位

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应意识到档案信息化是医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日常重要的内容。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整合资源,进行统筹部署工作,有效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省级卫生管理部门需不断地完善信息技术管理工作,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地、市级、县级卫生管理部门也需明确责任部门,配备专业的人员,切实落实责任。各级卫生管理部门还需与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工作,争取更多政策和项目资金,为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各个医院需按上级统一要求建立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工作管理应用系统,同时,把信息化建设和相关的业务系统列入日常的绩效考核,从而有效地推动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进程;

3.2保证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

众所周知,管理工作极为复杂,无论哪个系统,管理对医院发展都非常重要。因此,建立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医院的持久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管理卫生健康系统平台,能让不同地区的医院管理部门获得资源整合,进一步促进卫生健康管理效率的提升;同时,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卫生健康系统的资料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对档案关键信息进行更为准确的提取,能让存储的卫生健康档案资料数据库更全面,优化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机制、提升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实现卫生健康系统档案资源的开发;同时,通过网络途径对卫生健康档案的基本数据库进行远程控制,能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卫生医疗行业发展的过程,提升卫生档案管理的整体效率非常重要,也正因如此,医疗基层部门需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档案的工作和能力,并应对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让卫生健康档案信息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卫生健康系统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可从不同角度进行提升。第一,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需在网络系统中建立管理系统,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管理,可有效保证档案的管理效率获得提升,各项工作衔接更加有序。由于不同的档案安全系数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对一些重要或关系到隐私的、保密的档案文件需更加严密的保护;此外,档案管理员对档案管理的历史中出现的安全漏洞问题也需有足够的重视,并需针对这些漏洞制订有效的措施。比如:在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对用户的档案信息进行查阅时需进行实名制认证或密码认证等方式都很常见。特别是在很多基层单位中由于工作人员的数量相对较少,所以更需提升安全意识和安全制度的管理,否则非常容易出现档案信息泄露情况发生;第二,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通过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进行培养,档案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加强,可更好地让档案信息管理方案得到落实,让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第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还需保证信息不会发生泄露以及相应信息不会出现错误非常重要。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据相应的制度办理业务,不应简化业务流程,要按医院规定进行查询工作。因此,加强卫生健康系统管理制度,需要医院招募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专业人员,只有不断引入复合型人才,才能让卫生健康系统档案工作更加完善,让医院的发展更加稳定;

3.3提高在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管理质量

在对卫生健康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往信息化方向发展已成为趋势。首先,为能更好地达到卫生健康档案管理的目标,相关部门需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并对此部门的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工作期间只有优秀的人才,才会有效处理更为复杂的专业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还可用互联网对医院的基本信息进行科学的整合,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还可提高的效率;同时,加强档案信息维护,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更加完善;其次,在对档案进行管理还需对各项信息进行总结,并把这些信息储存在资源库中,通过这种的方法可有效提升信息管理的效率。档案工作人员需对档案系统熟练操作,这样可更好地完成档案管理的工作;最后,在档案管理和内容整合的过程中应规范数据资源库的管理工作,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让档案管理的工作更加准确,并为后续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3.4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投入,重视医院效益

各个医院还需与当地的财政、卫生管理部门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系统运行、系统维护以及卫生健康系统档案信息化管理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尤其是卫生健康档案信息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促进我国系统的卫生信息平台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各级、各类的医疗部门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的经费投入,从而有效完善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的日常工作;

3.5加强档案管理培训教育工作

由于我国处于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中,为更好地提升对疾病预防和健康的维护,就需档案管理人员更好地注重信息化档案的管理。因此,重视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通过这种的方式让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获得有效提升。相关工作单位应积极、主动地组织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引导工作人员掌握更为先进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这样可以以更高的质量对档案进行管理;同时,在提升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还需提升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意识等方面也非常重要,还能更好地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热情;再者,有效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关工作人员需进行优秀人才的储备工作,招收大量优秀的毕业生有效充实工作队伍。由于优秀毕业生具备更加开放灵活的思想及更加先进的技术,能更好地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同时,他们还能带动一些年龄偏大的管理人员快速掌握新技术,工作人员能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及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卫生健康系统档案管理工作为保证各种档案信息能更加安全、高效管理,管理工作人员应对信息化管理有清晰地认识。管理工作人员需对自己负责健康管理的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对之前的健康管理工作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和反思能更好地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更好地推动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最后,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还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有效的完善管理制度能有效提升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提升卫生健康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曹媛.刍议卫生健康系统业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J].兰台内外,2021,(32):10-12.

[2]张建国.卫生健康系统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刍议[J].中国卫生人才,2021,(11):50-53.

[3]郝英.卫生健康系统业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透析[J].档案管理,2021,(01):124+126.

[4]李月娇.探讨如何加强卫生健康系统业务档案管理服务职能[J].兰台世界,2019,(S2):44-45.

[5]席爱芹.探讨卫生计生档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8(33):113-114.

[6]陈燕虹,席晶晶,陈强,金丽珠.边实践边摸索全面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信息化建设探析[J].机电兵船档案.2017(06)

[7]黄建福.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价值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05:)47+62.

[8]梁蓉.浅谈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及信息化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21):2563-2564.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4

关键词:OHSMS体系;优化改进;水利工程

安全管理对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工程事故率就要求构建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1-3]被认为属于最合理、最科学的管理模式之一,现已普遍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且理论体系日趋成熟。21世纪初中国逐渐引入了OHSMS管理模式,并在市政工程、铁路运输及煤矿生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4-5]。例如,温贺等[6]对OHSMS绩效指标利用梯形模糊数运算法则与集结算子进行求解,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不符合项的确定方法;任江峰[7]、李东艳[8]等考虑水利工程牵涉人员多、涉及项目复杂、建设周期长及投资大的特点,初步探究了安全管理中OHSMS的应用模式,并认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OHSMS的应用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但仍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该管理体系。文章结合相关研究资料和原有OHSMS理论,对OHSMS利用第三方机构(保险业)加以优化,由此构建适用性更强的工程管理体系,为树立良好的施工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1OHS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980年发展形成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可将所有与安全管理及安全生产相关的流程,通过OHSMS管理体系的实施运行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促进与完善各群体间、组织间的自我改进及自我约束,切实减少各类安全事故、消除安全隐患,最终保证全体人员的健康与安全[8-10]。PDCA循环系统与OHSMS的动态管理过程基本类似,OHSMS动态循环过程图,见图1,主要有改进、评审、监测、实施、计划等循环过程,各要素之间密切关联。其中,全过程性、全员性、预防性、系统性、兼容性、动态性、先进性以及强适用性为OHSMS的典型特征。截止2018年,中国正式颁发的OHSMS认证书累计达到5万余份,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不断上升趋势,OHSMS认证书变化情况,见图2,由此表明OHSMS体系建设越来越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目前,将OHSMS管理体系引入至水利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该体系符合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要求,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此外,OHSMS管理体系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施工企业的自主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安全管理工作,它体现了企业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和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升华。

2水利工程中OHSMS的应用

2.1工况概况

辽宁地区某施工企业主要承担水利、桥梁、铁路、市政工程等工程项目,具有公路、铁路、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和水电、土石方、市政公共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从2015年该企业开始实行OHSMS安全管理模式,实际工程实施时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2.2机构设置

该水利施工企业专门设立了项目部以保证OHSMS模式的有效运行,在项目建立与运行过程中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导的领导小组,为管理体系提供专项决策、资源和组织,OHSMS日常的汇报、组织和监督等具体工作由各办公室专人复杂[13]。将施工小组按照不同的区域和工种合理划分,项目部下设安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机构管理体系图。

2.3安全管理优化模式

通过完善和改进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中OHSMS的不适应部分,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功能效应。应该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执行企业的安全保险制度和安全生产业绩公开,其原因为独立的、自负盈亏的专业化第三方中介机构,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适应不同施工环境及建筑企业类别的安全保护措施,发挥施工企业与中介机构共同提高效益、共同发展的作用。中介机构的功能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①为充分掌握事故的发生规律,中介机构需要统计分析事故;②中介结构负责建立信息化网络系统科学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状况,负责提供安全生产管理咨询服务及安全生产新理念、新技术的研究;③接受委托发挥市场、现场的第三方监督作用。由从事安全工作的人员和专业的注册安全工程师组成第三方中介机构,工程安全咨询服务公司接受企业负责人专门的委托,要考虑项目特点制定新的安全管理网络与机构体系,全过程监控与分析施工过程的安全状况,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给出整改建议。中介机构的OHSMS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编写文件、初始评审、学习培训3个步骤,OHSMS运行机制流程图,见图4。此外,该企业考虑水利工程施工环境特点优化改进了OHSMS管理体系:①通过市场调研合理选择投保公司,经过协商该保险公司同意将保金全额返给该企业(建设期间未发生事故),该企业对公共险、社会险及事故险参保;②定期开展班前班后会议灌输OHSMS精神,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风险警惕性;③将生态与环保项目纳入安全绩效的考核范围;④为加强施工人员监督建立举报监督机制。

2.4结果与分析

中介机构对该项目的事故利用事故树法分析,事故树分析因素,见表1,通过分析事故后果预估值C、危险环境中暴露次数E及事故可能估计值L,利用公式D=L*E*C求解危险程度值D,危险源及危险等级评定,见表2。按照表2评定危险等级及危险源。从表2可知:①触电和坍塌危险等级达到极度、高度水平,属于该项目的最大和次大危险源;②显著危险与比较危险状态的有机械伤害、高处坠落以及火灾、物体打击,稍有危险的有车辆撞击。所以,项目部、企业和中介机构要对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电工、架子工、混凝土和电焊等重点监控,为有效防止发生危险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OHSMS模式管理下确定企业2014-2019年各项效益值,设定2014年效益值为基准值,其它年份为相对值,各年份的效益指标变化值,见表3。从表3可知,OHSMS管理模式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OHSMS模式引进后,2016-2017年度经济效益值快速提升至93.2万元,较20.4万元提升了近5倍,其它指标和企业整体产业也明显提升,由此表明OHSMS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企业累计效益值和企业产值作为纵、横轴,绘制各年份企业绩效评估值,效益指标变化趋势图,见图5。从图5可知,2017-2019年各效益指标增长率明显高于2014-2016年,OHSMS模式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企业效益,显著降低了企业因工程事故、管理不善等产生的损失,对挽回企业损失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实际工程中OHSMS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且未出现安全事故和工期滞后的现象,工程的实际目标达成率远高于预期值,OHSMS模式的实施具有较强的经济可行性,且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提高建筑企业经济效益提供重要保障。

3结论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5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到钟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的产妇2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个案管理组,年龄最大43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7.5岁,孕35~42周。其中初产妇132例,经产妇68例;正常分娩146例,剖宫产54例。两组在年龄、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对产妇在产前、分娩、产后家中随访,同时给予健康教育。分别于妊娠第28周、32周、34周,住院分娩期间,产后第1周、2周、4周到产妇家中随访。个案管理组采用以下干预措施:

1.2.1.1组建管理团队由全科妇产专业护士(下称个案管理师)2人,全科医生2人,家庭成员1人,共5人为一组。对组内所有的成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个案管理理念、个案模式、个案应用以及专科知识等。团队中个案管理师是该团队的主导,共同参与制订心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期望的最佳效果。

1.2.1.2干预内容:①妊娠期:需要向产妇讲解有关妊娠的生理知识,让产妇能够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当出现心理波动时,应该正确对待。②住院分娩期间:需要向产妇讲解有关妊娠的生理知识,让产妇能够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当生产出现不适时,应该正确对待。同时,要密切观察产妇的情绪与反应变化,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针对产妇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可通过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稳定产妇情绪。③产后:生产后产妇需卧床休息,行动不便;由于分娩使产妇体力透支,较为疲惫;产后会出现疼痛及排便困难等情况。上述因素使产妇极易出现不良情绪。此时,应对产妇实施一种的护理干预,要指导产妇进行功能锻炼,缓解产妇因担心身材而产生的不良情绪,使其重拾自信心。

1.3评价方法:

对产妇在妊娠34周、住院分娩期间、产后第4周对产妇开展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表中选项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率为评分依据。抑郁症:SDS标准分>50分;焦虑:SAS标准分>50分。个案管理师担任所有量表的指导。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两组经心理干预后,产妇心理障碍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个案管理组心理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经心理干预后,个案管理组正常分娩例数高于对照组,剖宫产例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实施个案管理的意义:降低产妇焦虑、抑郁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个案管理的产妇与对照组相比,分娩前后焦虑、抑郁水平状况有明显改善,同时,实施个案管理的产妇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产妇交感神经兴奋性会因产妇的恐惧情绪而增强,同时机体对外界刺激敏感度也会提升。因此,应考虑到不同产妇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给出相应的措施,首先,必要的健康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同时,要进行心理疏导与行为指导,这样可以使产妇的抑郁与焦虑情绪有所减轻。

4小结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6

健康档案是指患者身心健康过程的科学、规范记录,是以患者健康为核心、实现信息多渠道动态收集、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满足患者健康管理和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是记录有关患者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对医院的有益之处

(1)有利于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应该重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背景资料,注重记录健康问题的形成、发展和转归过程中健康危险因素及其干预效果,这样有利于医生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现状,为制定临床预防、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有利于开展全科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健康问题及相关危险因素,可以为医生提供一体化服务的工具;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患者的基础资料,便于健康检查结果的前后对比;有利于主动发现健康问题把医生和医院从繁重的数据管理和系统规划的工作中解放出来,精力集中在提高医疗水平与质量,减少重复检查与过度医疗,有效改善医患关系,实现疾控和卫生信息的动态监管和统计,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效的卫生保健服务,产生新的市场。

(二)对病人的有利之处

(1)为解决患者主要健康问题提供依据

建立健康档案是医生主动挖掘并掌握卫生问题和有效配置资源的最佳途径。只有对患者疾病谱、死因谱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全面了解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卫生服务规范。

(2)有利于为司法工作提供依据

健康档案的原始记录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可以为解决医疗纠纷或某些司法问题提供客观的依据。

三、医院如何建立健康档案管理

(一)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原则

医院建立健康档案要遵循以下五个原则:1、逐步完善的原则。患者健康档案中的内容,有些可以通过短期观察和了解做出定论。较复杂的问题只有通过长期的观察、分析、综合,才能做出全面、正确的判断,如社会适应状态、家庭关系印象、人格特征等。另外,有些资料只有病人或其家庭成员非说不可或与医生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时,医生才能了解到。2、资料收集前瞻性原则。健康档案记录的重点应是过去曾经影响、目前仍在影响、将来还会影响个体及家庭健康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时并非目前都能认识到,它随着病人或家庭所面临问题的变化而变化。3、基本项目动态性原则。健康档案所列出的基本项目,尚不能包含影响到个体或家庭健康的全部资料,在应用中必须对一些不切实际或已经发生变迁的资料进行及时更新、补充。4、客观性和准确性原则。健康档案资料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是其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价值所在。在收集资料时,医生要以严肃、认真、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3]。医生在接受病人或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的主观资料的同时,应通过多次的临床接触深入了解病人及其家庭,获得更多客观准确的资料。5、保密性原则。健康档案中可能涉及到个人的隐私问题,应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要求。

(二)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方式与程序

对于职工医保病人、居民病人,农村合作医疗病人及来院体检的人员就诊后医院应为其进行登记并建立健康档案,实现就诊、入户服务、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相结合,由医院门诊科室、住院部、预防保健科室负责,程序:建立档案,填写记录,发放信息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填写相应记录,装档统一存放。首次就诊者,医务人员应依据自愿原则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重点管理人群则主要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有关重点人群管理要求,通过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门诊接诊等方式,由责任医务人员建立健康档案。

(三)医院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与管理

一是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使用

到医院复诊的患者就诊时应出示个人健康档案信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转、会诊病人,接诊医生应根据复诊情况,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注:需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填写双向转诊二联单,并将存根粘贴在转诊记录表中)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对于住院的病人,应在病人出院3天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后存档。

(四)医院加强对健康档案进行合理管理

(1)规范填写健康档案

医院应该按照国家有关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各类检查报告单据和转、会诊的相关记录应粘贴留存归档。

(2)必备档案保管设施设备

医院应该按照防盗、防晒、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等要求妥善保管健康档案,并指定专职人员负责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保证健康档案完整、安全。医院可以设立档案室/处,由专职人员管理。

(3)加强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于基层医疗服务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多用户功能,可以拥有多个使用者,基本资料只需一次录入,避免了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康复和行政管理等记录中重复的内容,简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计算及查询功能,可以自动查询电子病例资料中需要做预防保健服务、慢性病的随访观察、康复治疗的自我保健指导等项目的服务对象及时间安排,也可以设置提醒功能,从而极大地方便疾病监测和慢性病病人管理。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7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健康管理案例范文8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效率。早在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为了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便将微机化管理应用于医疗领域,微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全体医生对员工健康水平进行整体了解。医生只有对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解答员工的问题,为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提供切实有效且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其次,只有维护好医患关系的连续性,才能为煤矿基层单位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员工提供有效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获得员工的信任。再有,对健康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可以促进卫生的规划与发展,详细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发病症状,有利于对员工进行疾病预防,从而减少员工的医药费用。另外,可以作为医疗教学的参考资料,健康档案中详细体现了员工的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生物层面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全面体现了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健康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以及可持续性,能帮助医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且精确的管理,预见性地帮助员工进行健康保健,可以帮助员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报道,现阶段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已普遍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且大部分煤矿基层单位实现了员工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很多煤矿基层单位都充分意识到了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成为了煤矿基层为员工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虽然煤矿基层单位为员工积极建立健康档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煤矿基层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时,员工不配合,无法理解是限制建档工作的主要因素,还有,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没有高度重视,或是不具备良好的档案建立技术,最终导致煤矿基层单位无法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完整记录与存档。有些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员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只是针对特定员工进行健康情况建档,无法保证员工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很多煤矿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没有了解并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时,依然沿用传统的记录病例的方式,将员工的病患情况作为记录要点,致使健康档案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其预测、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煤矿基层单位通过计算机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管理,由于该电子产品的共用较少,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煤矿基层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无法联网,导致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健康管理档案不具备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基层单位对员工健康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并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且,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技术能力较差,严重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管理员工健康档案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并且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与动态管理成本。

三、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要想促使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保障制度体系,并对煤矿基层单位大力宣传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单位领导者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意识,促进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要对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并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数据库是煤矿基层单位实现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保障与必要前提。煤矿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进行强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电子产品。在选购电子产品时,不能依靠主观意识,要采纳专业人员的合理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该产品的实用性,还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档案信息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了解并掌握管理知识与医疗卫生知识。煤矿基层单位应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与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保证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