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财管理范例

金融理财管理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1

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综合性以及时代性都比较强,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财务管理专业进行金融理财方向教学开设的必要性,并从实际需要出发找到了一些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学校更好的进行课程开设,不断的提高财务管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关键词】

财务管理;金融理财;必要性;策略

财务管理本身的实践性、时代性以及综合性都非常强,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也应该全面考虑到社会时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综合能力强,专业知识结构合理的专业人才,避免学生将来就业时收到能力和知识结构方面的限制,给学生更好就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而在专业课程开设时,将金融理财添加到财务管理专业中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课程开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学科交融性给金融理财方向课程的开设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就学科定位方面而言,很多国内学者都认为财务管理本身便是金融学的分支。还有些学者认为,金融学以及财务管理学二者的侧重点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也存在很多共同的研究对象,比如投资组合、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资本结构、风险管理以及投资项目管理。就这方面而言,金融学和财务管理学两个学科之间的交叉性非常强。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要求学校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

现在我国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特点包含了下面两点。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时已经逐步的从以往的资金运营以及结算管理转变成为资金筹集、资金结算、资金运营、投资、风险等一些方面。其次,我国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时,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比如收益分配、投资、筹资等。现在很多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还是进行资金管理,这种情况需要采取措施转变。导致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除了包含企业自身因素,还和我国教育有着直接关系,我国财务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时,还和市场经济需要存在一定的偏差。就企业财务管理实践而言,高校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改革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三)金融活动愈加活跃,金融理财方向开设能够满足对人才的需求

现在,我国金融行业已经逐步的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给我们日常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现在我国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想要培养更多的金融人才,首先企业应该进行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机制完善,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金融人才,并采取措施帮助其更好的发展,切实提高对高端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其次,应该重视金融人才管理和资源开发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做好金融后备人才的建设,并根据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最后,进行金融人才服务平台的搭建,进行金融人才服务中心的设立,这样能够给金融人才的聚集以及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四)能够推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创新更好的进行

现在我国高校在进行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时,内容大致相同,特色专业欠缺,专业方向定位还存一定的问题。比如课程结构合理性较差、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较差、课程体系性和配套性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培养出来的人才实践能力较差等。这便要求我们必须根据专业发展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的调整规划,确保形成的课程体系真正符合时代需要。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一)制定科学的思路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时,需要在保证基础课程和其它专科方向一致的情况下,采取科学的手段。首先应该在研究市场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应该进行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确保其符合专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需要;再次,需要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本身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最后,应该完善教学辅助体系,从而更好的进行人才培养。

(二)在财务管理专业中进行金融理财方向开设的建议

1、根据市场需求,确保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符合市场需要

我国很多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基础往往都是以往的财会专业,学校需要研究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式,进行创新建设力度的加大,而进行金融理财方向的开设本身便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开设目标是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养较强的人才,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社会市场发展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研究专业课程建设,确保课程理论体系能够凸显时代特征和实践联系紧密

根据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合理的利用各种资源,合理的创新理论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课程结构的优化。可以选择金融理财规划、金融市场学等一些课程,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一些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课程,比如金融服务与营销、金融形势与政策、证券以及金融英语等。

3、确保时间教学模块构建合理

对于财务管理金融方向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具备理论素养和品德素质,还需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就是需要较为数量的掌握金融业务和现代财务的一些操作技能,确保学生在毕业后能够从事投资、银行、证券、保险等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根据需要合理的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设计。一般情况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含了两种,首先是课程内的实验,其次则是集中实践性教学,也就是进行专业实训。想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需要提高实践课程开展的有效性,开设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比如国际金融、保险理论与实务。期货与期权、证券投资学等;其次,在教学时可以创新教学方法,进行实践教学的改进,增加和实验有关的相关环节,弥补理论教学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学校的时间教学体系;最后,学校还应该根据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讲座的开展,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的趋势和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学校应该进行金融实习基地的建立,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能力。

(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

想要培养能力更强的专业人才,便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随着社会发展,我校金融学科的教师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还很难满足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本身的技能不足、实践经验也较差,这也给专业实践课程建设造成了很大的制约,这便要求学校必须做好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应该将行业背景作为依托,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教师参与到实践中去,鼓励教师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以及商业银行中兼职;其次,可以鼓励教师考取金融从业资格;再次,鼓励教师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去,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最后,重视校企合作,鼓励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来学校兼职讲课。

结语:

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其开设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学校在课程开设时,不能盲目,必须全面考虑到社会发展和学生进步的需要,采取措施,切实做好课程建设,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作者:吴语涵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爱民.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金融理财方向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06):44-46.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互联网金融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促使各个商业银行结合自身特点,纷纷推出互联网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风险,这就需要银行做好新时代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有效应对,从而保证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核心力量,其发展状况将直接对我国国计民生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当下,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开始积极创新理念,革新发展方式,推出一系列新产品服务,包括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伴随而来的是一些新的财务风险。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必须对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有机的构建和完善。

1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金融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必须依托互联网这个虚拟平台,也将势必面对新型的财务风险。相较于传统财务风险来讲,银行必须提高自身财务风险的识别、监测及控制能力。具体来讲,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了直接财务风险与间接财务风险。

1.1直接财务风险

首先,财务制度建设风险。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银行必须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不断创新,以能迅速满足不断更新的客户需求,从而加强客户对银行的依赖性。而很多创新网络金融产品并无可参考的实例,给银行出台配套的财务核算和财务制度增加了难度。其次,流动性财务风险。互联网金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商业银行及客户行为,流动性风险也呈现出新的特征。例如,改变了存款结构,要想使互联网金融业务大力发展,就需要由线上理财资金替代传统的线下储蓄;改变了市场交易主体行为,个人是线下储蓄存款的主要客户,而互联网理财资金则有比较复杂的主体,除了个人之外,理财机构、货币基金等也会参与进来,相较于线下储蓄,更加复杂。再次,信用财务风险。虚拟性是网络银行业务的主要特点,商业银行在虚拟网络中提供相应的业务活动,这样商业银行就存在对客户的身份、交易真实性进行准确确认和判断的风险,相应也会存在无法对相关人员的违约责任有效追究的风险,致使银行面临信用财务损失的风险。

1.2间接财务风险

首先,操作财务风险。因为网络是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基础,商业银行需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技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犯罪日趋增多,对商业银行技术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客户信息遭到篡改窃取以及资金遭到盗用等。现阶段,享用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银行客户还没有对操作规范与防范信息泄露风险等深入掌握,有意或者无意操作失误容易出现于交易过程中,从而导致操作失败或信息泄露。这就要求在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银行内部系统需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需要将防控体系科学构建起来,避免带来不利影响。商业银行还需要对外部事件科学防范,包括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其次,市场财务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银行的市场财务风险主要体现为利率风险,即利差变动风险。不可否认的是,互联网金融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以往,由于利率受央行宏观调控,银行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利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些创新产品如余额宝等不断吞食着银行传统市场份额。如果银行固步自封,不去适应互联网金融,资金就会加速流出。而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产品要想具备市场竞争力和对客户的吸引力,定价是最为有效的手段。同时,为了应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冲击,很多银行放弃了活期存款带来的巨大利差,开始推出活期理财产品,这都将大幅收窄银行的利差水平,对商业银行造成较大影响。最后,其他财务风险,如法律风险等,各个商业银行都在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大力拓展,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没有明确规定网络交易纠纷的处理和界定责任。在信誉风险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也增大了信誉风险和管理难度。本类风险容易出现于银行系统登录、支付等环节内,且信息化条件下,一些人可能会借助网络媒体传播不当言论,进而影响到银行的整体信誉和健康发展,增加了信誉风险管理难度。

2互联网金融下银行财务风险管理

2.1提升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水平

第一,商业银行要大力建设和完善互联网金融财务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防控能力。要构建风险识别机制,能够有效辨别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业务的风险,避免造成损失。同时,还要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全面地监测风险。如果财务风险已经发生,则需要采取科学的处理措施,来转移与分散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损失。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情况,将国外先进流动性管理模式引入进来,积极搜集流动性管理数据,将国外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数据库分析等一系列先进管理方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推广。要专业化处理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大量数据,提高大数据管理应用水平,以便能更加准确地开展风险计量。对市场需求深入挖掘,促使银行管理系统得到显著优化,同时加强财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对商业银行业务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监管。第二,建立专职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为了有效避免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等财务风险,需要由专职管理部门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银行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风险管理战略及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由专业的人员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各种财务风险仔细衡量,科学地考核与监督、汇总等,将流动性监督者和利率风险管理责任严格落实下去。

2.2提高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盈利性管理水平

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开展中,需要充分考虑该业务的盈利性。我国正在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政策,为了应对本种局面,除了需要银行积极创新,将一系列新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推出去外,还需要建立差异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定价体系,有效地提高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的盈利性,拓展发展空间,推动银行盈利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大力建设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利率风险识别、控制与防范能力,稳定银行的利差水平;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大力支持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建设信息技术平台,压缩行政管理类费用,促使经营管理转型,提升财务产出效率。

2.3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在内部制度建设中,需要完善各种互联网金融业务风险规章制度体系,结合外部法制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以便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在管理制度体系完善过程中,将信息完全、业务安全、操作规范等作为重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内部规章制度体系,规范银行客户与银行工作人员的各项操作行为,降低操作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第二,有效规避与防范互联网金融产品财务风险。在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时,需要将战略成本和财务风险可控的原则贯彻下去,有效分析与识别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各项财务风险,制定相应的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流程设计事前控制,有机结合事中管理与事后监督,充分发挥风险控制的作用。此外,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在财务风险管理中,互联网技术安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要对数据加密技术不断优化和提升,使传输过程中交易数据的安全性得到保证,避免不法分子窃取网上银行及手机银行的数据信息。在互联网金融业务产品设计以及客户信息处理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注重安全性,通过多层次的保护机制,实施有效的安全防护,规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

2.4建立银行财务管理人员队伍

商业银行要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标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大力培养和引进人才,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人才培训机制,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支持能力,使其能在综合核算、业务判断、数据分析,甚至商业模式方面提出建议;要使其能积极参与和推动银行业务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方法和参数,提升对业务决策的支持能力。同时,还要构建人才激励约束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财务管理人员学习新知识、新业务的自主性。最后,还需要结合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与发展历程,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有效凝聚员工,吸引人才,从而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

3结语

互联网金融给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逐渐显现出一系列新的财务风险。针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要想获得生存与健康发展,就要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大力提升银行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各项操作与行为,有效监测、防范各种风险,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降低风险发生率,促进银行稳定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晨玮 单位: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财务会计部

主要参考文献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3

目前,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很多企业通过进行金融投资来获取高额的短期收益,但是在金融投资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风险,企业中如果没有完善的投资管理模式,就很容易造成企业的决策失败,将会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受损,严重的甚至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同时,金融投资的多样性也使得企业面临的风险愈加复杂,不仅仅要承担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相关工作人员能力不足等带来的内部风险,还要应对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金融政策变化等所产生的外部风险,不论是内部风险还是外部风险,都会给企业的金融投资带来严重影响。因此,企业要想获得理想的金融投资收益,就必须在财务管理的过程当中对自身的决策行为和市场环境进行审视和分析,依据科学的金融投资步骤做出最优化的金融投资决策,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一、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及其相关案例

(一)金融投资风险的概念

企业的金融风险投资主要是指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项目的在投、管理过程中所造成的负面效应。由于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并且投资会由于政策的变动、利率的变化等产生较大的波动,可能会使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进而无法维持自身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所以,企业必须加快对于自身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监管投资的流程、利用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来降低风险所能够产生的后续影响,进而达到企业金融投资的预期效果。

(二)企业金融风险投资的相关案例

A企业在开始金融风险投资之初就建设了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资制度,所以在金融风险投资的过程当中可以按照科学的投资流程来进行投资,通过对市场上的金融产品进行对比和评估,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状况选择最适合自身的金融风险投资产品,进而实现了自身投资的风险最小化和收益最大化。另外,企业构建了与金融风险投资体系相配套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有效避免了在进行金融风险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漏洞和管理盲区,进而给一些职业素质较低的工作人员以可乘之机。A企业的管理者也针对内部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和漏洞进行监管,通过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警惕性、构建行之有效的监管网络等实现企业动态、有效的风险管控,将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中”,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损失。再者,A企业为了提高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在企业内部设置了定期的培训和学习,要求员工遵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够做出损人利己、非法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同时,通过培训也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进而做出最优化的金融投资决策。此外,金融市场是十分复杂且不断变化的,金融风险投资产品也趋于多元化,A企业不仅仅将目光锁定在获得短期利益上,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和长久的发展,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注重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金融风险投资,做到“将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中”,从而减少企业投资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而促进了A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为行业内的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产生原因

(一)缺乏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并不仅仅能够依靠管理者做出金融投资决策然后直接实行,而是要依靠建设相应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运用科学的流程来对金融投资项目进行收益和风险的评估、尽调,并在此过程之中形成具有可行性的报告来为后续的金融投资实践做准备。并且,相关的投资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对市场环境、相关政策以及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正式确定是否进行金融项目的投资。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仍然缺乏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在确定投资项目时往往存在盲目性和心理,既没有通过召开投资审议会议,也没有进行可行性报告的制定,仅靠管理者个人的经验进行投资决策,导致投资项目失败风险较大,也可能使得企业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金融投资项目面临风险时,企业也缺乏应对风险的方案和措施,使得损失面临进一步的扩大,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而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科学的工作环节将金融风险投资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都囊括进来进行全面控制,从而更好地应对金融投资风险。

(二)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

企业进行金融投资之前,会在企业内部组建一支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所组成的、用于金融投资的前期预测和后期管理工作的团队。在此之中,团队内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将会直接地对企业的金融风险投资结果产生影响。现阶段,很多企业当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只注重财务核算的相关工作,缺乏对于宏观经济背景、行业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导致在进行投资预测以及投资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全局意识,难以有效地识别和应对风险。并且,相关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应的投资技能,对于金融投资方面的知识、技能以及实践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导致在金融投资的过程当中对于相关风险的预判和控制能力不足,导致企业的金融投资无法获得理想的收益。此外,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意识不足,导致企业内存在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进而做出损人利己、危害公司利益的行为,使得企业的经济投资面临风险。

(三)金融风险投资缺乏科学性

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部分企业由于急功近利的盲目心理购买金融产品,对于可能会造成的风险和后果预计不足,导致企业发展面临资金不足,难以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再者,部分企业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只注重高收益的短期投资,缺乏对于收益少但风险低的长期投资的关注,“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使得企业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正常运转,进而增加了企业的金融投资风险。此外,部分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由于管理者或相关工作人员的科学投资意识不足,缺乏对于市场、利率、政策等外部环境的准确把握以及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的分析,使得金融风险投资缺乏科学性和可行性,过于理想主义,忽视了客观情况中可能会带来风险的问题,进而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金融投资风险。

(四)利率的不断变化导致金融市场波动

在企业进行金融风险投资的过程中,由于外部市场环境和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利率也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利率的变动会对企业的投资收益产生直接的影响。金融市场的利润波动主要会带来两种影响,第一种是利率的波动会使得投资企业选择的金融产品存在风险,造成收益的提高或降低。第二种是利率波动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产生“蝴蝶效应”使得金融经济在一定的区域内崩溃,从而会对更广泛的市场造成影响。企业如果没有及时地认识到利率变动带来的后续影响,那么就会造成企业在投资中承担很大未知的风险。此外,目前企业在市场中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广,接收到的经济信息越来越多,但是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这些庞大的信息,导致企业在金融投资市场当中可能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信息失真现象盲目投资或把握不住最佳的投资机会,进而无法保障金融投资工作取得成功。

三、企业财务管理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树立起金融风险投资的科学管理意识,建设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来应对多元化的金融市场环境,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经营成本、经营利润等方面的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色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战胜风险。在金融风险投资体系的实际运作当中,企业需要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对企业及市场的经济数据进行整合和研究,从而科学地预测企业的金融投资方向和目标,探索出具有企业特色、适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在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企业只有掌握全面的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才可以最大化地降低潜在或者已经发生的金融风险所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依据金融风险投资体系的科学流程实施相关工作,确保金融投资的各个环节都符合要求,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组建一支专业的金融投资团队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多元化的金融投资市场环境中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一支专业的金融投资团队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而专业的团队是由优秀人才所组成的,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力度,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企业对于金融投资人才的培养,不仅可以依靠引进外部的优秀人才进入企业,发挥“鲶鱼效应”,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提升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从而促进金融投资活动的有序展开。还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教育来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让相关工作人员认识到进行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防范和处理风险,促进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有序展开。

(三)构建科学的金融风险投资框架

企业在金融风险投资中,必须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通过将财务管理同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相结合来对企业的成本、收益等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和规划,进而根据规划制定出企业的投资收益方向和切实可行的财务目标和工作规划等。与此同时,构建科学的金融风险投资框架也离不开对市场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根据市场的状况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战略进而确定金融风险投资的目标,通过对国家相关政策的分析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金融风险投资体制,明确划分各个岗位的权益与义务,做到权责统一,并且建立相关的监察和管理机构来帮助检验财务管理的成果,帮助企业最大程度降低金融投资的风险。此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也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分析,探索出最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投资模式和风险防范模式,进而构建更加科学、具有可行性的投资风险框架,保证企业在进行金融风险投资过程当中的标准化、规范化。财务管理人员同时也要注重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注重互联网时代对于新理念、新想法的适应,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应对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繁荣,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金融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企业可以获得的经济信息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对涉及的经济和管理信息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中分析提取出重要的内容作为企业制定下一步金融风险投资决策的依据,进而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行为。因此,企业需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人才来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对信息技术的继承使用,进而有效地分析市场和企业内潜在的投资机会和投资风险,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企业可以构建起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和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库,进而实现相关数据信息的存储与快速处理。此外,还可以依据大数据当中的AI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对数据的实时对比和分析,从而找到当前金融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投资风险,并通过科学的大数据分析来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提高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根据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制定投资风险应对机制,从而使得企业金融风险投资达到理想的效果。

结语

总的来说,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当中的金融投资风险分析。企业的管理者在进行金融投资的决策时,必须在财务管理中对金融投资风险进行分析,将金融投资中可能会面临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提前预设并设计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案,来减少企业未来可能会面临的经济损失。通过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组建一支专业的金融投资团队、构建科学的金融风险投资框架、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应对机制四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提升以及内部财务管理的优化,进而满足企业有效规避金融投资风险的诉求,促进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以及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庞璐 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企业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也为现代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财务管理也会导致大量金融投资风险的出现,从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要从金融风险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入手,进一步提高金融投资的准确性,降低其投资风险,必须从其风险的类型及成因入手,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有效防范各类金融风险,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

(一)简述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进行的一系列金融投资活动,在此期间,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会导致预期收益和本金难以收回的现象,从而导致投资失败。因投资不确定性而成为金融投资风险。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影响金融投资成功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企业进行金融投资必须提高对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视程度,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市场发展的相关分析工作,使金融投资风险能够更好地被识别和规避,从而为确保企业的正常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类型

1.金融投资市场的风险

在进行金融投资业务时,市场风险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也会相应提高。这一局势的动荡不安也会导致汇率变动,跨国贸易投资不稳定,从而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成本和收益风险。此外,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是无法控制的,所以,在投资时,如果不做市场分析,企业投资就会陷入危机。

2.金融投资操作人风险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需要有一个专门的团队进行风险管理,团队成员的整体素质对公司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有很大影响,但大多数金融投资公司并没有组建专业的金融投资管理团队,甚至许多大型投资决策来自高层,使投资水平依赖于操作者的个人能力。此外,操作者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也会使投资泄密风险增大。

3.金融投资决策机制风险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时会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外市场环境,从而使投资程序受到阻碍,同时也不利于降低我国金融投资风险。除此以外,由于企业把生产经营的重点放在了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业务上,使其在继续投资的过程中没有按照自己企业的实力和相关标准制定投资计划,从而导致了金融投资的盲目性。

4.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不健全

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由于风险控制机制建设不完善,没有对其进行系统的规制和规制,导致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从而增加金融投资的风险。与此同时,在财务投入金额普遍较大的情况下,也会使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中,进而使企业面临资金运行的巨大风险。

二、山东永泰集团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案例介绍

山东永泰集团因破产被收购成为行业金融投资的典型案例,在这一轮胎企业破产案例中可以看到企业在多元化市场竞争中面临的财务管理风险以及金融投资风险,以下将基于永泰集团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其解决对策。永泰集团成立于1996年,其在紧急情况下卖掉了该公司仅剩下的一台皇冠汽车,和当时的领导一起筹集到启动资金。1996年~2006年,是中国轮胎工业发展最好的十年,永泰追赶市场潮流,快速崛起,成为东营地区轮胎企业的领头羊。在2008年,永泰集团开始实行多元化经营,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中小型轮胎企业陷入了减产甚至停产的“寒冬”。永泰的主要产业—轮胎业也受到了影响,在这次事件中,永泰集团领导人认为,轮胎工业抵御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很弱,所以在考虑了风险收益的关系之后,把很多精力和资金放在了外部。从2009年开始后的5年里,永泰集团不断加大投入,加快了多元化进程,涉足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池、矿业、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与此同时,European也加快了海外业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2013年,永泰集团耗资3000万英镑,收购了英国考普莱国际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为了满足英国考普莱公司的设计,生产高端汽车车身板件,永泰公司在山东东营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山东考普莱公司,投资21亿元;这种多元化的金融投资方式使得集团公司的风险得到了分散,但在过度的业务发散过程中也难以确保盈利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永泰集团在后续的业务扩散中失去了营运资本和盈利来源的稳定性,尤其在更为激烈的市场动荡面前,多元化金融投资策略的弊端也随之暴露。金融方面,永泰集团与各关联方形成了大量的应收帐款和预付账款,主要是通过对关联公司的销售、提供经营服务等方式形成的。虽然永泰公司积极开展了应收账款催收,但关联方交易仍然有很大的资金回收风险。而且正因为大量的关联交易未及时收回,公司的资金链开始出问题,给上游供应商的大量欠款不能及时偿还,引发了债务违约,接着就是大规模诉讼,而后导致集团出现财务危机。上述关联方应收款形成大量坏账,进而使得集团公司的现金流规划出现问题,并且没有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导致了永泰集团的破产。

三、山东永泰集团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分析

(一)市场波动带来的金融投资风险

永泰集团进行金融投资时,除了需要注意投资项目的基本市场行情之外,还应注意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第一,金融市场的波动将会使得金融产品的投资风险持续上升;第二,金融市场的波动性会引起某一地区的金融经济崩溃,进而导致永泰集团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永泰集团在进行金融投资时,一定要做好金融市场的评估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金融投资工作。

(二)盲目贷款带来的融资风险

在投资贷款金融活动中,企业的资金来源中一般分为自有资金和外部资金,在企业的发展初期,融资的资金来源大多为自有资金,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没前景的企业被淘汰破产,留下来的企业成为了优质的具有发展空间的企业,随着企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时候各种金融机构看到了有利可图纷纷开始资金的投入,这些就是外源融资。外源融资的方式和主体也是十分多样化的,可以是其它企业,可以是个人或股市等等,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金用于自身企业的发展扩大,但无论外源融资的方式有多少,但规模都无法与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入相比,因此商业银行资金投入仍然是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资金的主要来源,具有不可替代作用。银行资金雄厚,利息相较于其它资金更便宜,而其它渠道的融资资金规模十分有限,同时具有分散股权的风险,会为企业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相对而言,银行贷款在各方面都具有巨大的优势,融资成本也更低,因此银行贷款越发不可替代。

(三)投资过程中受利率影响造成金融投资风险

永泰集团进行金融投资时,其经济收益与国家利率的变动密切相关。国家利率的调整将使得永泰集团的经济利益呈现波动性。期间当一国的利率被调高,永泰集团的金融收益也将会相应减少,进而使其难以满足预期的投资需求。

(四)不完善的金融投资风控机制带来的金融投资风险

金融投资风控机制不健全也是影响永泰集团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要因素。从实践层面来看,金融投资风控机制建设还不完善,缺乏对投资金融项目的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本身对金融投资风险缺乏警觉,缺乏敏感意识,这也是造成永泰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的重要原因。

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对金融投资风险的措施

(一)提升对金融决策机制的重视程度

要想更好地把握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必须提高对金融决策机制的重视程度,切实做好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财务审批流程。企业在进行不同规模的金融投资时,应根据其规模大小,对金融投资进行不同程度的审批,只有经过批准,才能根据市场变化的基础情况进行金融投资。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追责制度,切实增加金融投资决策人员在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失败后的责任,使其能以更严谨的态度参与金融投资过程,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决策能力。

(二)完善金融投资风控机制

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控体系的建立对于企业进行金融投资活动至关重要。一套完整的金融投资风控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应高度重视金融投资风控制度的建设,特别要做到:一是要有风险意识,要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内部投资应急策略;二是要充分了解金融投资过程中的投资项目以及投资产品风险,进而使投资内容更加具体化;三是要完善金融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对企业进行金融投资风险预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规范业务操作,改善业务流程

1.业务流程的设计

财务服务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特点来设计业务流程,从而更好地达到降低企业风险防范的效果,在这段时间内,通过流程的优化使客户的需求得到快速满足,为建立更加稳定的金融及内部组织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业务流程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金融系统内部结构的构建,使整个流程及相关组织更能适应现代客户的需求,为推动传统的组织结构和金融体系的变革奠定基础。对于具体的经营管理,不仅要控制和协调商品的经营管理,还要对商品信息的提供、适当的促销手段和手段、合理的价格、快速的物流、合理的库存管理等经营管理,改变原有的纵向组织结构和企业经营方式,建立扁平化经营组织。

2.关键风险点的管控

财务风险控制需要做好关键管理工作,特别是在选择供应商时,首先要考虑主要因素,如信誉、价格灵活性、成本构成等;除此之外,还要结合相关政策和服务体系进行优化选择,以降低整体财务风险。第二,在财务管理中,也要做好利润分配工作,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平衡,要把坚持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相统一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其次,要有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实施和评估。归根结底,企业要从顾客需求的角度出发,把顾客的需求最大化,使顾客的价值最大化。所有的资源和流程都需要优化,以更快的服务于客户,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3.加强银企合作

各金融机构调整其战略目标,根据自身的制度和市场的需求,确定自身的投资定位,确保资金的合理分配。不同层次的金融机构侧重投资不同的企业,比如资本雄厚的国家银行投资大型和上市企业,以及集中度高的中小型企业,股份制商业银行,重点投资各地散落的中小型企业,这样既能减少银行间的竞争,又能合理的分配资金的流动。在企业做好各部门内部协调和上下游企业管理后,选择合作银行是下一个重要课题。合作伙伴拥有专业的运营团队,规范的审核流程,以顾客为本的服务意识,及高执行效率。在选择合作银行时,要考虑的问题是完善的供应商评估理念、国际化的视野与布局、专业的财务团队提供的标准化服务及配套的技术平台。

(四)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生态环境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降低个人资本消耗需要完善的内部制度,这就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一是采用更加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促进我国金融业务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建立内部信用评价指标,进行信用评估和记录,使企业的实力更加真实;三是落实内部监督措施。融资方面的企业除了自律和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外,还需要对其他企业进行监管。内部机制更加主动,目标更加明确,相对透明,监督效果更好。针对企业财务融资的特点,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融资管理体系。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更好地制定规则机制,使企业拥有独立自主性和资本增值,从而降低整体运营风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资本增殖激励,企业可以更好地提升核心竞争力,从而为追求技术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企业金融投资团队的建设

为确保投资项目能获得预期的收益,首先要加强对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制度化,避免在企业内部出现权责混乱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佳的金融投资效果。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经济效益。理财方面的理财投资更需要人才的支持,企业要加大理财人才的招聘力度。此外,还应改善现有财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使其既能有效地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又能为企业招揽更多优秀人才,从而有效地保障财务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总而言之,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需要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市场运行机制的分析,并针对不同的金融投资类型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基于永泰集团的多元化金融投资策略中所产生的风险对其原因展开分析,而后再针对当前金融投资市场、金融投资操作人风险、金融投资决策机制风险、金融投资风险的控制不健全等风险类型分析产生原因,进而提出提升对金融决策机制的重视程度、完善金融投资风控机制、规范业务操作,改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生态环境等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降低企业金融运行的风险,进而为推动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杨昭莹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企业财务管理金融投资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我国企业群体不断扩大,而且企业经营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金融投资业务。对于开展金融投资业务来说,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至关重要,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企业对此都给予重视,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在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要看到,由于金融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而且很多潜在风险因素容易被忽视,这就直接导致一些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薄弱环节,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必然会对企业金融投资业务造成一定的影响。对此,企业应当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纳入到财务管理体系当中,特别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既要深刻认识到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金融投资风险,同时也要坚持问题导向,着眼于解决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运用有效的载体和平台,最大限度提升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水平,推动企业金融投资业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分析

金融投资是企业的主要业务之一,特别是对于投资类企业来说,金融投资业务的规模相对较大,而且也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从总体上来看,金融投资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尽管企业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发挥自身的作用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但仍然需要引起企业高度警惕,特别是对自身面临的投资风险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以此都能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方面取得实效。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主要包括: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与管理水平比较薄弱,导致企业面临比较突出的经营风险,尽管这种风险具有主观性,但如果不认真加以完善,就会制约企业金融投资业务的有效性,如一些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不注重加强风险管理工作,特别是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直接导致金融投资业务无法取得更好的成效,需要引起企业重视;有的企业没有正确处理好投资与融资的关系,特别是在自身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投资,同时也由于缺乏持续的融资渠道,直接导致企业面临比较严重的流动性风险,甚至一些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后续资金支持,甚至出现了资金链断裂,投资项目被迫搁浅,这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金融投资业务面临的突出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注重从自身实际情况入手组织实施,而且在投资的过程中也缺乏战略性和长远思考,资金无法满足持续投资需要;还有一些企业尽管资金充足,而且融资能力也比较强,但由于决策者不注重决策科学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金融投资决策风险,如有的企业在开展投资业务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注重加强市场调查,而且对投资项目的全面、深入、细致、战略分析不到位,导致出现了重大决策失误,给企业金融投资业务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有的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注重综合考虑,导致企业出现了利率和汇率风险,特别是在签订金融投资合同时没有综合考虑,同样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金融投资风险。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现状

从根本上来看,尽管金融投资风险具有很强的客观性,但企业通过有效的管理,可以在预测、防范、控制金融投资风险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效,进而使金融投资业务更加科学和有效。从当前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特别是对于金融投资业务相对较多的企业来说,普遍都对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科学设计和安排,特别是更加重视系统性,加强对金融投资风险的调查与分析,而且还从金融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调查调研,并且在分析论证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全面性,有力地促进金融投资业务的深入开展,而且也能够获取长期、稳定、持续收益,但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比较薄弱,金融投资的系统性、全面性仍然需要不断加强;有的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则更加重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特色化,不仅制定了相对比较完善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而且还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有限,但也有一些企业不注重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拓展性,尽管财务部门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其他部门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且也没有将其与整个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融合和渗透,导致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无法为企业战略发展和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有的企业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机制,特别是在强化协调机制、合作机制以及运行机制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建立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组织、协调、监督、落实等工作,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形成了一定的合力,但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这方面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比较薄弱;有的企业则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更加重视强化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了能够形成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合力,还建立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其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各个领域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三、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尽管很多企业在这方面都比较重视,而且也纳入到金融投资管理体系当中,在防范和控制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规范化和系统性,但也有一些企业对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缺乏深刻的理解,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

1.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创新

从当前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来看,比较突出的就是一个企业还存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创新的现象,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上升到战略层面,特别是还没有纳入到财务战略体系当中,直接导致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例如:一些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业务的过程中,尽管能够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却缺乏针对性,金融投资监督制度、管理制度、调查制度、分析制度、决策制度不够完善,各类风险因素仍然无法有效防范。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创新,也表现为个别企业不注重将财务分析工作与金融投资业务进行有效结合,在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方面缺乏战略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同样会导致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甚至很多风险无法防范和控制,进而影响企业金融投资效益。

2.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缺乏融合

从当前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现状来看,很多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缺乏融合性的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例如:有的企业不注重将内部控制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还没有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纳入其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环境不优,而且也没有形成比较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各个部门之间协调与配合、“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协调机制”尚未建立,除了财务部门之外,只有金融投资部门参与其中,其他部门和人员基本不参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的企业则没有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纳入到“业财融合”体系当中,财务部门与投资部门之间缺乏经常性的交流与互动,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无法深入实施。

3.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缺乏拓展

金融投资风险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不断拓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才能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实现更大突破,但很多企业尽管对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然而管理领域投入拓展性的问题相对较多。例如:有的企业尽管金融投资规模较大,而且涉足的行业也比较多,但在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科学设计和系统安排,而且也没有将投资与融资进行有效结合,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进行投资,直接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风险,特别是流动性风险十分突出。有的企业则没有将“目标管理”纳入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当中,同时也没有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与绩效考核进行有效结合,这就导致出现了一些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有的企业则不注重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有的只是注重投资项目的管理,有的则注重投资过程管理,由于缺乏全面性,如果在某一环节出现较大风险就会导致投资失败。

4.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传统

深入分析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也表现为一些企业还没有适应新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传统的问题仍然较多。例如:一些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的人工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互联网+”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有的企业则不注重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当中,如在针对金融投资业务的财务分析方面,不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各类与之相关的内部、外部以及政策信息,在综合分析方面比较薄弱,无法为金融投资业务的科学和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导致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缺乏战略性和持续性。金融投资管理模式比较传统,也表现为个别企业不注重“精细化”管理,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相关资源整合不够到位,ERP系统建设薄弱。

四、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

1.创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企业要想更有效地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创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就是要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纳入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当中,更加重视金融投资的规范化和效能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除了要对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之外,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金融投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在实践中证明有效的措施,应当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形成《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还要将PDCA循环与制度建设进行有效结合,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监督制度、管理制度、调查制度、分析制度、决策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体系,构建长效机制。在创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性,如在金融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全程参与,既要拿出金融投资风险分析报告,也要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供企业金融投资决策参考。

2.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

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要想使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应当注重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的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效能化水平更高。这就需要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金融投资项目的特点,优化和完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体系,努力使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更具有针对性、特色化以及实效性。例如: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作为重要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环境,同时还要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加大力度,努力使金融投资更加公开和透明。要着眼于构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强大合力,切实加大对企业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如通过建立“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协调机制”的方式,使各个部门都能够参与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当中,共同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研究、组织、落实、会商以及奖惩等工作。

3.拓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

为了能够使企业金融投资管理实现更大的突破,应当进一步拓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既要抓好金融投资本身的管理,也要切实做到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一切风险因素。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当从财务战略的高度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如将投资与融资进行有效结合,既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资金配置机制,也要通过有效的融资管理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息率风险。在拓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的过程中,还要大力加强目标管理体系建设,在金融投资前期、金融投资过程、金融投资后期都要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并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企业还要在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机制方面加大力度,大力加强精细化管理。

4.优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

企业在开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重中之重的就是要着眼于提升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倾力构建“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要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当中,切实加强对各类数据、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金融投资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分析,既要分析现在,也要分析将来,进而才能在防范和控制金融投资风险方面更加有的放矢。在优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方面,企业还要将其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当中,可以建立专门的“工作组”,专门负责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工作组”的合作与互动,共同研究和解决金融投资风险,这对于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和专门化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金融投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特别是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金融投资业务可持续发展,但一些企业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将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纳入到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注重科学化、规范化和效能化,导致金融投资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对此,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针对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面临的金融投资风险,着眼于优化和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重点在创新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理念、完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方法、拓展金融投资风险管理领域、优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努力,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中金融投资风险管理取得更好成效。

参考文献:

[1]吴波.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及措施探究[J].商讯,2021(21):84-86.

[2]陈云锦.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6):53-54.

[3]孙静琦.企业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营销界,2021(20):175-176.

[4]王茜.浅析企业实业投资与金融投资的关系[J].商展经济,2021(09):55-57.

[5]张鹏.企业中的金融投资管理措施探析[J].时代金融,2021(11):49-50+53.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4

关键词: 人才培养; 金融管理; 校企合作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实质是专业教育,在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发展期,专业教育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应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人才培养道路。当前“互联网 + ”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渗透、对高职金融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变革,对接产业发展,破解并培养适应数字金融等技术技能型金融人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为例,探索高职金融管理 专业人才培 养 模 式 创 新研究。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国家首批示范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被誉为“行业摇篮”的学校。学校坚持以行业为依托、以校友为纽带、以集团为载体,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金融类人才培养模式。面对“互联网 + ”时代金融服务模式的变革对金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我校金融管理专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现代金融产业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具备相应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技术技能要求,面向金融机构、类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 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我校金融管理专业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聚焦金融机构一线,培养精操作、善理财的金融工匠人才。其人才培养定位主要面向金融机构一线柜员岗和客户经理岗,培养总目标是培养一流的金字塔型金融人才。一是职业道德优、服务水平好、专业基础知识牢、职业技能水平高、岗位胜任能力强,就业率高、对口率高、起薪高,广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一流技能型金融人才; 二是专业技能强,沟通表达能力好,职业综合能力优,在今后工作岗位上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流复合型金融人才; 三是管理能力突出,风险防范意识强、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流精英型金融人才。

1.1 校企共建产业二级学院,创新“双元共享、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从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双重视角,契合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深度融合机制,与中国工商银行、浙商银行、杭州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二级金融产业学院,打造产教融合高地,创新“双元共享、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现代金融高职人才培养走向深处。从招生招工一体化、校企双元多主体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校企共建共享共用实训基地、人才就业多样化渠道、共同实施开展大规模“订单式”人才培养,建立学校和行业深度融合、校企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订单人才选拔、管理、教学、实习、就业的系统化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领域形成“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协同效应、示范效应和品牌效应。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行、上课即上岗”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促进学生优质就业,创新形成“双元共享、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构建书证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

我校金融管理专业作为金融管理专业群的核心专业,以“职业素养共通、教学资源共享、技能实践共融”的逻辑,按照“高水平专业群共享课程 + 金融管理专业特色课程 + 职业技术技能课程”的架构,设计教、学、训、做、评相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本专业的核心素养、技术技能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毕业时不仅获得学历证书,同时也考取相关“1 +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共享课程从宏观层面使学生掌握经济金融基本知识、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培养学生具有家国情怀和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时代精神,设置以经济学基础、金融基础、金融科技概论、金融服务礼仪、人工智能概论、创新创业指导等 8 门课程。专业特色课程是从中观层面,面向金融服务领域,尤其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旨在为学生提供商业银行领域进一步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方法、工具和应用技能,为学生从事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选择空间,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会计实务、金融风险管理、银行产品、商业银行网点经营管理等特色课程。职业技术技能课程是从微观层面,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抓手,对标金融领域“1 + X”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培养学生较强的金融职业能力,由金融管理专业群 5 个专业每个专业提供 3 门职业技术技能课程供群内其他专业学生选择,并且根据金融市场岗位能力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其中,金融管理专业提供银行产品、商业银行综合柜台业务、银行会计实务等课程; 农村金融专业主要包括“三农”经济、农村金融基础、小额信贷实务、驻村银行实务、农村金融风险与合规等课程; 国际金融专业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实务、国际结算操作、外汇交易实务、Practical English on Banking、Business Finance等课程; 互联网金融专业主要包括大数据金融、互联网金融支付、互联网金融法规与案例、小微金融实务、金融科技等课程; 信用管理专业主要包括征信理论与实务、信用数据处理、信用评级、信用担保实务、信用风险管理等课程。同时,从产业需求视角,对接产业链,对接金融市场人才需求,尊重技术技能人才成才规律,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重点,以课程诊改为抓手,健全课程标准,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无缝对接。每年与校企金融机构、行业导师共同制定、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数字化教学资源,有效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和规范性内容加入课堂教学、实践技能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科学性、前沿性,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升级改进金融管理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更新优化数字教学资源,有效满足学习者的泛在学习需求。

1.3 融入金融行业新技术、新业务、新规范,推动教材、教法创新

与浙商银行、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依托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校企共同开发金融特色教材。在教材建设中融入移动支付、智慧柜台、超级柜员机、微信银行、数字金融营销等金融行业新规范、新技术、新业务。同时以国家教学资源库为载体,重构教学设计,大力推进混合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提高在线教学效果。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技术,智慧教室等科技载体,从教学数据的获取途径、数据分析可视化工具、教学数据可视化分析、教学数据统计学分析等手段,解决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难题。教学将通过对不同形态组织典型特征的抽取,全方位模拟营造一个现代真实金融社会环境,将金融场景模拟与现实工作接轨,进行仿真经营和业务运作,以满足金融管理专业学习与实践一体的要求。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构建良性新型教与学的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智能化的管理、实训、学习系统,采集记录教与学全过程行为数据,开展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知识基础和个性特点。

1.4 融入金融行业资源要素,校企共建开放共享的校内实践基地

首先,引行入校,建设“校中行”。依托浙商银行总部客服中心,银行师傅一对一指导,校内学生以“准员工”身份从事银行电话客服与产品营销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真实业务处理过程中提高沟通能力与营销能力。其次,与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改建新金融业务虚拟仿真综合实训中心、金融职业技能训练与等级鉴定中心; 新建金苑智慧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校内浸润式金融企业职业场景,开展存贷款、结算、智慧网点客户服务、大数据金融营销、智能风控等典型金融业务操作练习,寓劳动教育、工匠精神传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于一体,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最后,依托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师开展以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实证研究,开展实际业务培训,满足双师培养需要。与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共建校内培训中心,对接金融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开展银行员工培训与校内学生考证培训,申报设立金融类“1 +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点,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团队参与开发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标准、教材和学习资源,成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授权培训和考核站点,或与培训评价组织联合开展证书考核工作。

1.5 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和动力机制建设,为专业人才培养保证提供机制保障

首先,依托学校教学质量诊改平台和智能校园,分层分级深化质量诊改工作,优化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提高教学运行保障能力。其次,将教学质量形成的过程数据、结果数据及时载入系统,集成教学数据分析、教学过程管理等功能,为后续教学的开展提供历史经验数据,避免错误“教学经验”,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最后,进一步加强教学诊断和质量监控。采取二级督导、开设示范课和公开课等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通过“送出去”“下企业”“干中学”等方式,借助校企资源,实施行业导师评价制度,关注职业导向,从督到引,提高我校专业师资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2 结语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流动性紧缩;金融投资风险

一、引言

随着我国去杠杆政策的实施,我国市场流动性出现了变化,逐渐由过剩向紧缩转变,这种变化给企业金融投资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企业通过金融投资的方式来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自主性,不断丰富企业的收入渠道,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当前,金融投资已经成为企业获取利益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的金融投资也面临着多重叠加的投资风险。基于此,本文从流动性紧缩背景出发,研究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金融投资风险,分析企业金融投资的目的和作用,剖析流动性紧缩给企业金融投资所带来的风险,并依据财务管理理论,提出相应地应对策略,为企业金融投资提供建议和思路。

二、企业金融投资目的作用与风险分析

企业金融投资是企业获得利润的重要渠道之一,这种投资不同于企业进行实物投资,金融投资的资金渠道主要为银行信贷、发行股票和债券等,通过筹集资金企业对市场回报率较高的项目进行金融投资,如购买股权、股票等,从而使得企业能够通过这种金融投资获得相应地收益。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前,应当对投资进行全面的分析。首先,调研投资市场;其次,全面评估投资方式或投资组合的性价比,测算哪种投资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最后,评估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出资方式,测算哪一种方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小,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金融投资中获得较大的收益。对于不同企业而言,由于企业规模、资产结构等不同,能够采取的金融投资策略选择也各不相同。但企业金融投资对于企业的作用是相同的,主要为获得可观的投资回报率、健全企业的发展机制、完善企业的发展环境等。

(一)企业金融投资目的

(1)获取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相当可观的投资收益,拓展企业的利润来源渠道。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现金流量,这部分资金一般情况下存放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内,不能够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为了丰富企业获得利润的渠道,增加企业收益,企业一般会选择金融投资。例如,2007年雅戈尔在1-9月期间通过金融投资获利2个亿多美元,这些利润占到雅戈尔当前总利润的95%,为雅戈尔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同时改善了雅戈尔的财务状况。这说明合理利用企业的资金流以及融资渠道,进行金融投资能够丰富企业的收入渠道。(2)有利于健全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金融投资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管理层进行科学决策,且在金融投资过程中要对企业的金融投资进行管理,丰富和健全了企业运行管理机制,提高了企业的运行管理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3)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在单纯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与市场的企业机构接触比较少,与金融机构的关系也仅停留在接待关系方面。而企业金融投资战略的实施能够帮助企业增加筹资渠道,同时拓展企业的利润来源渠道,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发展环境。

(二)企业金融投资面临的风险

(1)决策机制的风险。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时常存在对于高收益项目的盲目追求,往往不能够对金融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清晰的认识,单方面地进行投资决策,这与企业内部金融投资决策机制不完善存在很大关系。企业开展金融投资业务,应当按照企业投资决策的具体程序,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聘请专业机构对项目的实施进行评估,制定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然后针对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投资决策。有些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往往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可行性分析,缺少金融投资的决策机制,盲目的对一些收益高但风险也高的项目进行投资,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风险。(2)操作人员的风险。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往往存在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与金融投资的项目不匹配,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当前,企业的主营业务一般是产品和服务,擅长的也是自己精通的领域,在金融投资领域缺少相关经验。因而,在金融投资过程中需要专业化的金融投资人员,一些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时没有聘请专业的人员,而是从原有的管理层抽调人员进行操作管理,这样往往会由于金融投资操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给企业的金融投资带来风险。另外,一些金融投资的操作人员的道德操守不够高,往往存在利用职务之便,套取利益的现象,或者通过操作失误从中获利,给企业的金融投资带来巨大的风险。(3)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任何金融投资都有一定的风险,规避风险的最好手段就是不断健全风险控制机制。企业在金融投资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若不能够准确的把握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往往会转化为投资风险,给企业投资带来损失,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在企业金融投资中,金融风险控制机制往往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金融投资交易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投资项目的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督,缺少对金融投资人员的专业化培训,造成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薄弱,不能够准确及时地识别可能的风险,造成企业金融投资的损失等。

三、流动性紧缩与金融投资风险的叠加效应分析

(一)流动性紧缩对市场的影响效应

流动性紧缩的本质是市场中货币的供应产生失衡,即出现供应小于需求的局面。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也会被市场称为“钱荒”,一旦流动性紧缩出现,就会造成市场中的货币运行进入无序状态。由于货币的运行是与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紧密联系的,这样就会造成货币的流动性不足传递到整个商品市场中,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从社会总需求的层面来看,货币代表的是支付能力,社会购买力的载体就是货币,一般情况下社会中的总供给是企业生产出来的各种待售商品,最终都要通过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价值的体现就是货币需求量,一旦货币供应出现了问题,社会总供给对于货币的需求却没有变化,就会扭曲社会中的供求平衡关系。(1)资产价格下跌。随着流动性紧缩的到来,资产的价格会出现下降,这是因为流动性紧缩造成货币市场中资金的不足,进而通过货币市场影响商品市场,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下跌。当货币市场中的流动性紧缩出现时,企业对于风险的规避意识会不断增加,会更多地将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小的资产,相应地会大量地抛售风险较高的资产,进一步影响到市场中的流动性,降低市场中企业的融资效率。在此过程中,由于流动性的紧缩,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倾向于选择流动性较好的资产,进而在市场中抛售流动性差的资产,从而满足企业发展对于流动性的需求,这样会导致房地产等固定资产,以及债券、大宗商品等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的价格迅速降低,资产价值快速缩水,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紧缩。(2)企业对于风险的态度由“偏好”向“厌恶”转变。在流动性充足的条件下,企业更加倾向于增加对非流动资产的持有,从而不断增加企业对于风险的偏好。而随着流动性紧缩的带来,市场中的流动性出现了不足,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充满疑虑,相应地对于风险的承受预期也会降低,对于风险的偏好就会向厌恶转变。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作为重要的投资者需要对自身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组合的调整,从而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自身的流动性。就会抛售手中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从而不断增加非流动资产的风险,且随着整个市场的传递,抛售非流动性资产的风险会不断向其他领域传递。其他企业也会更加倾向于投资低风险且流动性较好的项目,从而加剧了市场中企业风险态度由偏好向厌恶的转变。(3)短期票据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当市场中的流动性充足时,企业一般倾向于通过短期的市场融资,并将资金投资于具有较高收益的长期项目,从而获取短期市场融资费率和长期市场投资收益率的差额部分的利润。但是一般流动性紧缩出现,长期项目由于其流动性较差,价值出现降低,给企业带来资产危机,在此情况下,企业长期投资项目的收益率就会降低,从而影响到企业投资的收益,甚至低于融资费率。这时,就会在短期票据市场中出现违约的现象,形成短期票据市场票据难以清偿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短期市场中的信任度降低,新的短期票据不能发行,进而加剧了市场中的流动性紧缩。

(二)流动性紧缩对企业金融投资的影响

(1)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增大。当前,政府为了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对货币进行紧缩,并加强了金融领域的监管。这样的政策对于挤出我国经济中的泡沫和去杠杆起到了切实的效果,同时也给企业的金融投资带来了一些风险。流动性紧缩造成债务市场出现收益率倒挂和M型的形态,造成债劵交易微米,企业再融资受阻,相应地投资的风险也不断增加。当前,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主要市场为股票和债券市场。自2016年8月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缩短放长”以来,由于流动性紧缩的发生,我国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也不断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到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的总量和速度,降低了经济发展的预期。而在这种条件下,银行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考虑,往往会对信贷采取较为消极的政策,主要表现为信贷紧缩,减少企业的信贷放款,从而降低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再加上流动性不足,长期收益的资产价格降低,短期的投资标题成为资金追捧的对象,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长期债券、房产、股票等会遭受抛售,价格大幅度降低,给企业金融投资带来巨大风险。从经营方面来看,由于流动性紧缩的出现,企业能够从银行贷款的资金会减少,从而会影响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行为。(2)企业金融投资回报率下降。随着我国流动性紧缩的实施,企业金融资回报率不断降低。1993年我国的投资回报率为15.67%,2000~2008年间我国的投资回报率处于8-10%区间,而在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伴随着我国去杠杆等政策的实施,我国投资回报率大幅下降,到2014年投资回报率达到了新低2.7%。由于流动性不足,企业会选择持有流动性强的财产,大量抛售流动性差的资产,从而造成大量长期的资产产生缩水现象,从而降低了企业金融投资的收益率,使得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另外,我国市企业在经营过程一般采用信用销售的形式,信用周期比较长,随着流动性紧缩的出现,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不足,相应地会延长企业的应收账款周期,坏账呆账增加,影响到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而降低了企业金融投资的回报率。(3)企业金融投资渠道收窄。企业进行金融投资渠道主要包括定期、国债、受托理财、基金、黄金等,然而随着流动性紧缩,各类理财产品的价格不断降低,相应地能够给企业带来的收益也会降低。再加上投资风险的加大,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渠道不断收窄。流动性紧缩带来的企业金融投资渠道收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流动性不足,企业能够融到的资金不断变少,用于投资的资金出现不足,无法对门槛较高、风险较低的金融资产进行投资。二是金融资产市场上的风险加大,由于流动性不足,企业出于对流动性的偏好,往往通过抛售长期固定资产,获得短期的流动性,形成对长期资产的抛售现象,造成部分资产价格降低,给企业进行金融投资带来巨大风险。一旦风险超过了企业对风险的承受程度后,就会影响企业对金融资产的投资决策,形成对其金融投资的制约,造成企业金融投资渠道的收窄。

四、流动性紧缩背景下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应对措施

(一)投资策略的适应性调整,以保持充足流动性,降低投资风险为调整方向

(1)树立金融投资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于风险意识,不应仅局限在管理层,还应当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意识,不断增强企业自身对于流动性紧缩下风险的清晰认识,做好在投资过程中对风险的防范和管理。(2)实施低风险融资策略,确保流动性充足。一方面,通过与政府合作,提高企业的信贷能力,从而能够从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同时,可以通过与政府的合作政府政府的补贴和支持,从而改善企业流动性不足的现状。另一方面,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要经营好自身的主要业务,并主动邀请银行等金融机构到企业进行考察和调研,让银行等金融机构能够对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相应地信贷款项。

(二)基于运营资金紧缩为基础的预算编制工作,对金融投资风险的反向控制

(1)企业预算人员在编制预算之前,应当对企业的预算编制进行事前调查,调查应当依据企业的真实情况进行,并对企业未来一个时期内可能进行的金融投资项目编制相应的预算,确保预算真实可靠,有详实的基础。(2)企业预算一般编制不能随意改动,如需要进行变动和调整,应当在对变动的内容和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基础上,按照企业预算编制调整的程序进行,这样能够增强企业预算对于资产管理的约束能力,从而提高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避免因为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到企业的金融投资情况。(3)合理监督管理部门预算。在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真实、公平、公正的原则,预算编制不能够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同时对于预算的落实和实施情况要进行定期监督。对于虚报预算和不执行预算的情况进行严格惩罚,从而确保预算方案能够得到有效实施。(4)编制的预算方案应当尽可能的详细。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应当对企业计划金融投资的项目进行翔实记载。一方面,便于对各个项目的投资清理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估;另一方面,便于对进行金融投资的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企业在金融投资中的效率,降低投资成本。规范企业对预算的编制,能够为其的金融投资提供较好的资金支持,便于企业能够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进行投资。

(三)强化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扩展非金融类的投资渠道

(1)健全企业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对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是做好企业金融投资风险预防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性,认真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所能够给企业金融投资带来的风险,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投资风险评估体系,帮助企业合理的规避金融投资风险。做好对风险的评估,能够避免企业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发生各种金融投资意外,抵御外来的市场经常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金融投资风险。其次,做好企业金融风险防范。在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金融投资风险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风险,企业应当明确具体的风险防范控机构,专职负责对企业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企业金融投资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针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对策,以防范风险的发生。(2)积极探索非金融投资渠道,降低其他投资风险。如与政府合作,通过参与公共设施等低风险项目建设和开发,在投资过程中争取政府的政策优惠,从而降低企业进行金融投资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朱映惠、王玖令:《实体企业金融投资的经济效应研究———基于企业资金配置脱实向虚的视角》,《金融监管研究》2017年第6期。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6

1.1专业内涵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金融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各派纷呈,没有统一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没有统一的专业人才价值认同。对专业内容、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专业内涵理解不够清晰,培养目标缺乏准确定位。有些金融高校确定的信管专业培养目标和很多名校的信管专业非常相似,没有突出金融特色,这是值得商榷的。

1.2课程体系不严谨,知识结构不明确,教学方案比较混乱。

2010年l0月召开的全国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确定了8门核心课程。分别是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贮与检索、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各高校在制订培养计划时,据此为准则,同时对有些课程进行了调整。有的金融高校根据学校特色增加一些金融管理类专业课程为核心课程。一般情况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十几门。但这些核心课程基本上是金融、管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架构不严密。

1.3实践教学不够突出,专业能力训练不够,软硬件平台亟待完善。

突出实践教学,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软硬件平台亟待完善,有些必要教学设施设备还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大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训练出学生能够解决专业问题和学习创新知识的能力。掌握丰厚、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打造能力的必要基础,要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课程实践、成绩评价等方面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2金融院校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金融院校信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旨在培养既懂金融管理知识,具有管理思维,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能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等部门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进行信息管理的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2.1突出金融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将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专业建设首先要明确专业所在的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是构建专业知识结构的依据,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培养目标是专业建设的关键。学科发展不断给专业发展产生新的方向,专业发展为学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金融院校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其中金融是管理的目标,计算机技术是金融管理的手段。信管专业知识应通过金融院校的主干学科、核心课程、特色课程,以及专业培养计划的导学图等方式体现,信管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应融化在金融管理专业培养的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该专业的基础,同时体现金融院校特色。该专业知识结构侧重于基本技能培养,重点在于应用,而不是原理。金融管理是本专业的应用对象,应当从应用的角度去了解金融管理类相关的其他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

2.2完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

信管专业应设立面向金融领域问题解决的跨学科、多课程集成的综合应用类课程,灵活增加金融学科相关课程,突出金融特色,体现交叉学科的知识优势和专业特色。精选专业核心课程,突出重点课程,为学生增加管理、计算机、金融等学科的选修课程,菜单式的课程结构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订单或对人才市场的预测,适当地安排最佳的“套餐”课程。同时,对课程计划学时进行整体优化,对照培养目标,分解出每门课程的重点、要点及难点,即找出构架学生课程知识体系的关键因素,再进一步明确该课程所需的教学时数。这样,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删除了陈旧、过时的课程内容,同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事业发展的需要增加了许多新内容、新知识,以反映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使学生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3面向人才市场需求,建立阶梯式人才培养过程。

该专业知识结构的重点和关键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数据到金融管理中的信息所形成的独特知识结构。这一知识链的构建,必须符合信息化进程中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高级人才的需求。金融院校制订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当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尤其在新生入学之初,通过名家讲座、学术引领、人生指点,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更有规划,增强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热爱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趣。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又符合该专业动态的知识结构需要。平时定期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方面的技术讲座,邀请名师专家开设专题报告,尤其是安排一些软件开发企业、特大型工业企业、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各类型的信息主管进校介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及今后的需求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全面需要,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总之,学生的知识积累、技能提高、素质增强等都需要经过一定的培养过程。

2.4完善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7

关键词:金融科技;商业银行;财会管理;影响;对策

一、金融科技给商业银行财会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业务处理实现智能化

在金融科技时代背景下,许多新型的科技技术应用于商业银行财会业务处理工作中,使得财会业务处理实现智能化的转变。具体表现为:(1)自动处理。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出现了财务机器人,许多会计公司纷纷利用财务机器人进行重复性高且难度较低的财务工作,实现了财务工作自动化处理,比如可以利用财务机器人自动汇总和整理各个分支机构上报的电子表格,而且可以自动回复。(2)智能识别和验证。有的公司推出的财务机器人可以实现发票识别和验证服务,并在OCR技术的作用下,可以快速采集发票的信息,这样只需要财务人员将增值税发票进行扫描,这样便可快速地识别发票,并相应进行发票的登记和验证。(3)分析智能化。在智能化技术的作用下,财务机器人的功能不断优化,可以实现阅读理解,这样财务人员可以借助财务机器人进行财务审查分析,可以快速找出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风险。(4)决策智能化。金融科技的发展,相关人员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利用智能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决策规律的总结,从而更好地进行决策。

(二)业务流程实现新型化

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商业银行财务业务流程实现了新型化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1)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运而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实现业务集中处理和流程再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也能够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的防控;(2)金融科技促使了电子发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发票管理的效率。

(三)服务重点实现管理会计

金融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商业银行财会服务重点向管理会计进行转变。首先,从管理会计的作用来看,能够实现产品、客户、渠道等多方面的分析,而在金融科技的作用下,管理会计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有利的数据,打破空间上的局限,也能改善惯性和经验上的不足,将数据发现规律进行总结,商业银行可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服务决策;其次,从管理会计的对象来看,商业银行财会管理的对象主要是财会数据,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使得管理会计处理数据的效率加快,而且能够自动化进行处理,有利于银行进行内外数据的获取,也有利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管理对象实现产品化

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得财务管理对象向“以产品为重心”的转变。首先,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中的应用,一方面使得服务渠道实现电子化的转变,另一方面是使业务操作实现惠普化转变,银行产品实现差异化转变;其次,金融科技也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生变化,随之管理模式也进行转变,逐渐向产品化方向转变,围绕着“产品”这一中心开展各项管理活动。

(五)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化的转变

在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而金融科技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公允价值的使用,一方面是更加方便获取公允价值,通过金融科技可以高效进行各项数据的传递和使用,另一方面则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作用下,许多资产估值更加准确,这样会计使用者可以将公允价值变成现实。

二、金融科技下商业银行财会管理的应对措施

(一)转变财会管理理念,树立金融科技思维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应当转变以往的财会管理理念,树立起金融科技管理的新思维,即树立电子化理念、自动化理念、互联理念、大数据理念、智能理念。电子化理念就是要在业务处理方面实现电子发票、电子档案、电子签名,以此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自动化理念是要业务流程方面,实现业务制度制定、流程再造、系统处理的自动处理,以此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互联理念是要实现各项财会数据的共享;大数据理念则是强调各项财会数据的分析、整理和应用;智能理念是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快智能分析、智能识别、智能决策在财会管理中的应用。

(二)加快推进财会管理对象的转型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更好地应对产品竞争的新形势,就要加快财会管理对象向产品的转变,建立起现代化的产品成本会计体系,即加强成本核算分析,并围绕产品这一重心,进行成本预算、绩效考评等工作。具体而言,在产品预算方面,要落实产品部门的预算职责,并形成专门的预算部门;产品考核则是以产品经济增值保值为核心,进行产品业绩的考核,以此形成以产品经济增值保值的考核体系;产品资源配置则是强调产品部门的工作原则,要以客户为中心,并根据产品部门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行资源的配置。

(三)梳理业务流程,推进财会业务流程转型

首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进一步进行财务开支审查流程的优化和完善。商业银行要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电子档案、业务分类、开支报销等工作的审查,充分利用智能识别技术提高审查的效率。比如,在开支报销时,某支行在授权完预算审批后,由系统自动传输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审查,这样极大地简化了财务开展审查流程,并且能够保证审查结果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其次,优化税务管理流程,顺应电子发票的使用。商业银行应当积极引入OCR识别、二维码识别等技术,进一步优化发票的验证和录入流程,同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配合,设计出电子发票的开票流程,降低开票的成本,增强客户的体验度。

(四)系统升级和优化,促进财会管理手段的转型

第一,升级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商业银行要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项功能模块进行完善,包括会计核算、业务处理、交易操作、资金支付等,同时应当在二级分行中设置统一的财务资金专业账户,以此实现财务资金和业务资金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增强资金风险的防控;第二,开发财务决策系统。商业银行应当进一步完善财务决策机制,进行系统化的财务决策,以此强化财务控制、财务处理,同时根据财务决策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调整,保证各项成本开支的合理性。

(五)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

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的应用,以此提高数据分析和处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和价值创造。首先,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管理会计的分析能力,确保决策数据的准确性。也可以借助情景分析、归因分析等辅助手段,提高管理会计市场判断能力;其次,实现财务精细化管理,积极进行财务制度的创新,在产品、部门、客户等方面深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同时基于管理会计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以此推进集团的合作联动营销。

参考文献

[1]闫杰.商业银行财会管理面临的困境及解困之道[J].时代金融,2019(24):143-144.

金融理财管理范文8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院校教育;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引言

高职院校的金融管理专业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主要是面向银行证券以及保险等金融机构,因此这就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比较高,学生不仅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的培养时需要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且采用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本科类院校是比较注重理论教学的,而高职院校虽然强化了实训教学,但是很多院校采用的是以赛代教的模式,这完全忽视了学生对于相关工作的适应性。毕竟大赛的相关项目和日常工作还是存在很大差距的。随着国家层面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重视程度增加,现代学徒制度开始被应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中,相比于传统的学徒模式,现代化的学徒制度是将整个师、生以及教学、实践场所等都进行了融合,学生近乎在相关工作的岗位上进行学习,因此这也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增长。

2推行必要性

21熟悉岗位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其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强化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相比于理论性教学,学徒制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并且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助力。而且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将教学和工作岗位进行了结合,这样在实训中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质量,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对于相关岗位的熟悉程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相关的工作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工作经验,这样在真正进入社会并且从事相关工作时,学生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1]。

22破解实训难题

金融管理专业的实践问题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个行业整体上对于学生的专业素质技能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能力去接触相关的工作。而且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虽然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是具体的工作内容需要人为地进行判断,对于个人的工作经验要求比较高,所以在进行实训的时候根本就无法提高学生的相关经验。但是随着现代学徒制的应用,学校和企业的综合培养使得学生更早地接触到了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作经验,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试错,这也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23缓解人才矛盾

我国的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深化改革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金融行业的变化非常大,这也就造成金融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等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有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和市场接轨,那么人才的培养质量才会有保障。人才错位是目前金融市场上非常普遍的现象,即学生根本就没有从事相关岗位的能力,而企业又缺少相关岗位的人才。所以随着现代学徒制度的应用,会在学校、企业以及国家三者之间构建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以这个平台为基础的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其可以有效地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人才的培养,进而有效地缓解了市场人才需求矛盾[2]。

24稳定企业员工

在现代的学徒制度下,高校可以对目前已经具备的金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这样不但提高了金融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而且还降低了相关的成本。同时校企合作模式下,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提高实训的效果,进而保障学生具备相关的技能和专业素质。同时企业在进行招聘时,可以通过校企平台进行招聘,这种针对性的招聘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稳定性。

3存在问题

31企业参与度不高

在现代学徒制度中,企业是核心,因为企业对于市场是最为敏感的,只有企业将市场的敏感内容应用于学生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提高学生相关能力的提升。但是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现代学徒制度建设并不是很感兴趣,这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在投入了大量资金之后进行校企合作,但是在合作中企业根本就没有获得相关的效益,而且这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很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并不是很感兴趣。

32社会认同度不高

虽然现在国家对于高职院校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且对于现代学徒制度的普及也给予了很多的政策和资金的配套,但是现代学徒制由于还是一个刚刚出现的新事物,整个社会对其并没有多少理解,因为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也会存在一些疑虑。而且最重要的是,在我国职业教育并不是很受重视,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自己大学生要比高职生的身份高,而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只不过是被逼无奈,如果有选择他们一定会选择进入一所大学。这相比于德国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观念的改变也是非常困难的[3]。

33院校对接不足

教师和企业对接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在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教学,这些教师在理论层面上可能具有非常丰厚的积累,但是却没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因而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他们安排设计的实训课程并没有多少的效果,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一些学校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聘请各个公司的高管给学生进行授课,但是很多时候高管们只是一个挂名,并没有开展相关的课程。而在德国,高职教育的教师需要有五年的工作经验才可以取得教学资格。

34培养个性化欠缺

我国目前的高职院校实训还是订单班以及顶岗实训等内容,这种培养是具有计划性的,并且是按照企业所需求的岗位进行培养,因而学生们接触到的技能培养都是以实际需求为主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并没有考虑,这也就使得培养过程非常的单调,影响了人才的培养以及潜力的激发,而且整个方案是没有差异性的。但是金融管理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有个性化,所以这种培养方法根本不适用于目前的金融环境。

4培养创新路径

41加深校企合作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争取政府层面的支持,并且由政府来牵线搭桥和金融管理相关的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形成相关的合作协议。其次,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关的专业,并且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方面的教师负责学生的理论教学,而企业方面派来的教师则负责学生实际操作以及技能教学。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在行业协会等组织的见证下,让学生和合作的相关金融企业签订项管部的就业协议,这直接明确了学生的职责,而且也激发了企业的培养积极性[4-5]。

42双导师型团队

传统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是比较重视的,但是在现代化的学徒制度下,高职院校应该强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构建一个教师的进修体系,让教师可以有时间和空间进行锻炼,并且促进教师对于市场的认知。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构建双导师型的教学团队,聘请校外金融企业的一些优秀员工或者是企业管理人员作为金融管理专业班级的班主任或者是任课教师,这对于提高企业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

43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是基于相关职业证书为主的。但是对于金融管理专业来讲,其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业工作能力就需要专业的企业进行评价,职业技能证书只能证明其具有了入门的资格,并不代表其具有从事相关行业的能力。因此学校方面可以联合相关金融企业或者是第三方的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考核,将考核的结果进行反馈[6];学校方面利用这个考核反馈的结果可以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的方面进行修订,进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5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