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对策分析(5篇)

高校财务管理对策分析(5篇)

第一篇: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理念的更新,使得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在基础条件、筹资、投资、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方面均存在不足,阻碍了民办高校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步伐。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拓宽筹资渠道、科学规划资金投放、加强财务预算、建立财务分析制度、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财务安全等,优化工作环境,扭转财务管理工作不利局面,助推民办高校步入内涵式发展道路。

关键词:

民办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建设

一、问题提出

我国民办教育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私立学校全部改为公立,直到改革开放民办教育再次出现,并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截至2013年5月3日,我国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院校有2432所,其中民办性质的有711所,占普通高校数量的29.24%[1]。2013年8月16日中国新闻网2012年教育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计2391.32万人,其中民办高校在校生533.17万人,占在校生的22.30%[2]。从一系列权威数字不难看出,民办高校不管是从学校数量上看,还是从在校生规模上来看,确实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教育也已纳入教育发展总体布局之中,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涉及民办教育的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对民办教育发展也做了总体部署,最近国家又传递出了将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声音。民办高校将在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中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抢抓机遇、勇于创新、办出特色,实现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才能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民办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管理、招生和就业等工作中,还存在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财务管理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科学地组织财务活动,正确处理各种经济利益关系,合理有效地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分析和监督资金使用情况,是保证学校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维护学校良好经济秩序,是保证和维护学校发展的前提。民办高校通过加强和优化财务管理工作,将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财务活动;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理顺各方面的经济关系,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有利于顺利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为学校的稳定发展与改革提供更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推动民办高校逐渐步入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民办高校及其性质。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民办学校的称呼有所不同,美国称之为私立学校,英国和加拿大称之为独立学校,澳大利亚则称之为非国立学校。虽然对民办学校的称呼不同,但在界定的标准上大同小异,主要都是从出资主体的身份和学校管理者的产生办法上进行界定。本文所称民办高校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包括独立学院在内。从对民办高校的界定不难看出,我国民办高校有两个比较显性特点:一是举办者具有非政府色彩,即应为国有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二是办学经费的非政府支付,即政府不拨付办学经费,经费来源主要是举办者的投入、学费收入、捐赠、奖励和学校在运行过程中的创收。

2.民办高校财务管理。

关于高校财务管理,研究者们从管理模式、任务、范围等不同角度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高校财务管理任务的规定,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应描述为:为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以健全财务制度为基础,通过开展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财务监督,达到对本校筹资、投资、资本运营实施科学合理控制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任务主要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管理和财务监督管理等。完成财务管理活动各项任务,需有良好的财务管理基础做支撑。

3.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财务管理的区别。

因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举办者身份和资金来源上有本质不同,所以二者在财务管理上也会有区别。主要体现在:一是适用的法律法规不同。在我国,民办高校既不属于企业性质的单位,也不属于事业性质的单位,而是被划分为民营非企业单位。所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民办高校在《会计法》的框架下主要适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公办高校则适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二是财务管理的侧重点不同。民办高校办学资金来源主要是举办者的投入、学费收入、银行贷款和社会捐赠等,与公办高校比经济实力上差距明显。民办高校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更加关注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而公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平衡收支,量入为出。民办高校财务管理主动降低成本、广开财源的意识更明显,而公办高校则往往有等、靠、要的嫌疑。三是财务管理的体制不同。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与企业的性质类似,主管部门只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与监督,不具体干预,财务活动的自主性更大。公办高校财务活动则实行“收支两条线”,按条块进行分割,财务支出自主性差。四是财务管理的风险程度不同。民办高校生源的不稳定性,决定了经费来源的不确定性,所以财务管理的风险也就不言自明。对公办高校来说,政府投入和生源相对稳定,承担的财务风险肯定也会小得多。

(二)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理论基础

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历了资金筹集与财务核算、内部财务控制、投资财务管理和现代财务管理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股利理论等理论体系[3]。在众多的管理理论中,与民办高校财务管理密切相关的有委托———理论、权变理论。

1.委托理论。

对委托理论最早的论述可以追溯到斯密,他通过观察股份公司中不同身份的人对钱财的处理态度不同而提出的[4]。委托理论即指一个或多个行为主体指定或雇佣另一些行为主体为其服务,同时授予后者一定的决策权利,前者根据后者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委托人与人对利益的关注点有所区别,委托理论建立在非对称信息博弈论基础上。我国民办高校管理中存在着两种委托关系。一是上级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存在关系。高校与上级之间信息不对称,高校作为上级的人与上级利益也不一致。二是民办高校管理者与举办出资人之间存在着委托关系。出资人对学校管理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尽量完成出资人的委托任务。

2.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由心理学家费德勒提出,其核心是:领导者的行为及其所要追求的目标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是由领导者之间在基本需求方面的差异决定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一般领导方式,好的领导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管理[5]。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民办高校的生存面临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管理工作的风险和难度将更大。将权变理论应用于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活动,就要求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管理方式方法,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和潜在隐患,有的放矢地选择管理模式,保持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

三、民办高校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基础现状

1.财务管理的角色定位不准确。

一是学校对财务工作的定位不准确。学校领导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部门只是账房而已,忽略了财务的预测、预算、控制、分析、监督等众多重要职能。对财务工作缺乏授权,常以自己的意志取代财务决策,没有让财务人员真正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财务工作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二是财务工作人员的定位不准。受民办高校的性质所限,财务工作人员主人翁意识差,工作中仅限于具体事务,没有发挥财务人员应有作用,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只是领导的附庸,而不是参谋和助手。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制度不但数量和覆盖面严重不足,内容里也没有体现民办高校的特点,基本都是公办学校制度的翻版。制度规定里都是原则性的要求,基本见不到具体业务规程等规定,对日常工作没有指导意义。制度执行弹性较大,“看人下菜”的情况时有发生,“特事特办”现象屡见不鲜,“按领导的意见办”也不足为奇。

3.财务人员素质偏低。

财务管理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强的工作,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和训练很难胜任。民办学校在财务等核心工作岗位上,普遍存在任人唯亲的现象,财务人员在学历、学位、职称方面都明显偏低,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是财务专业毕业。财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知识不扎实,财经法纪意识淡漠,财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核算层面,深层次工作基本没有办法开展。

(二)筹资管理现状

1.收入不确定,筹资风险大。

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学生的学费,但政府每年下达给民办高校的招生计划,每年都会有变化,收入也就不稳定。民办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每年都要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才能执行,学费的上涨或下调,决定权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2012年以来,普通专科招生计划每年均出现较大缺口未完成,高考报名率的下降和新生报到率的不确定,才是民办高校最致命的风险。

2.筹资渠道单一,办学经费不足。

相比国外民办高校多元化的筹资方式,我国民办高校的筹资渠道比较单一,除了收取学生的学费,其他经济来源寥寥无几。不能抵押贷款,政府不投入,社会和校友捐赠几乎没有,举办者也已倾其所有,经费不足成了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投资管理现状

1.基本建设随意性大,投资计划性不强。

我国民办高校主要是滚雪球式发展起来的,学校的特点是发展速度缓慢,发展过程平稳,负债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因建校时间短,历史积淀少,基础薄弱,为满足发展需要,基本建设基本上没有停止过,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往往得不到很好地执行,容易被“走一步说一步”所代替。学校在扩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新增实验设备等基本建设上随意性大,决策缺乏充分论证,有时甚至是盲目决策。

2.法人财产权尚未完全落实。

多数民办高校没有按《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有关资产的规定,将学校所属的财产,完全过户到学校的名下,造成了学校法人财产的私有化,导致财产流失。

(四)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1.账务预算不科学,预算执行弹性大。

民办高校在年初由上而下编制所谓的学校财务预算,预算只是粗线条的匡算年度收入,简单划分各块工作支出比例。预算首先在时间上不符合实际情况,民办高校的主要收入是在每年的9月开学季才能基本确定,而年初编制预算时,纯属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其次是预算太粗略,只是将收入在基建、教学、科研、学生事务等工作中进行简单的比例分割,并没有进行更进一步地详细分解,所以在执行过程中,条块内部的支出经常出现扯皮现象,各部门互相攀比,甚至是先下手为强,谁先支出谁就占据了先机。

2.重编制,轻管理,风险大。

编制得很好的预算可能会被糟糕地执行,而编制得糟糕的预算不可能被很好地执行,预算执行是比预算编制更紧要的问题。虽然民办高校的财务预算主要还是一种形式而已,但在编制时从学校领导到各部门都比较重视,因为这必竟是一种导向和希望。然而在执行预算时,不管是领导还是各部门又常常忽略了还有预算约束,预算执行时的沟通也有待加强,尤其是学校领导更容易带头去改变预算的执行。

(五)财务分析管理现状

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活动的深层次工作。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经费来源开始向多元发展,高校经济活动也变得更为复杂。目前民办高校的财务工作,还仅仅停留在收支管理等财务核算层面上,预算管理、风险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始终尚未开展。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在民办高校并没有太大的作为。《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中要求,民办高校应开展成本核算。但绝大部分民办高校既没有设置成本核算岗位,也没有专人进行成本核算。大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报废前一直以原始价值挂账,不但资产信息不实,在固定资产更新或改造时,对资金的需求压力也比较大。财务人员主要是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记录,没有进行资金使用效果分析,资金利用效率低。

(六)财务监督管理现状

1.财务工作岗位设置不合理,内部监督不独立。

民办高校在形式上基本都设立了内部监督岗位,但是人员安排不符合职务不相容要求,加之财务人员因受制于人而在其位而不能谋其职,在具体实践中基本没有真正开展监督工作。民办高校是独立利益主体,既追求办学质量也追求经济效益,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多数会选择“经济利益至上”原则,内部监督成了领导的附庸,监督工作只是停留在细枝末节上,致命的财务风险和漏洞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2.信息不对称,政府督导专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按照《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06]31号)规定,部分省份开始向民办高校派驻党组织负责人并兼任政府督导专员。虽然民办高校多建立了通报沟通机制,但涉及财务等敏感问题时,常常出现沟通不及时不深入等现象,因信息不对称而使政府督导专员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校内民主监督积极性不高。

因民办高校的体制机制与公办高校不同,所以民办高校教师的安全感缺乏,归属感不强,主人翁意识也有待提高。部分教职工有临时打工的思想,往往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即便发现了财务工作中存在不足,也很少主动去关心和制止,民主监督办学的风气还没有真正形成。

四、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改进策略

(一)夯实财务管理基础

财务管理基础是财务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正常运行,财务管理的作用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转变观念,准确定位财务管理工作,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我国民办高校已到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阶段,需重新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位。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财务工作的成果是“管”出来的,而不是“算”出来的,财务工作要以核算为中心转向以管理为中心。对财务工作要适当授权,确保财务工作的相对独立性,调动财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财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从过去被动的执行领导意志,转变为主动为领导出谋划策,从专业角度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中去。

2.健全制度,规范财务管理。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建设是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规范财务工作就必须从健全财务制度入手。在《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细则,对国家财经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补充和细化,使财务活动有章可循。要正确处理国家、学校、个人三者经济利益关系,做到责、权、利明确对等,既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要阻塞财务风险漏洞,有利于保证学校财产的安全。

3.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和整体素质的培养。

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体,具体承担着财务工作各项职能的落实任务,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还将影响到学校的其它工作,财务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财务人员。要规范岗位设置,根据民办高校的特点和财务制度要求,按照精简、高效和职务不相容的原则,合理设置财务工作岗位。保证工作的独立性,理顺财务工作体制,明确工作职权与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有的作用。通过教育与考核、学习、培训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服务意识,强化法制观念,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在学校决策中的参考作用。

(二)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多元化办学

高考生数量的下降和人们对优质高等教育的追逐,使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来说,将面临可能被淘汰的危险。高校综合实力的提升,需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民办高校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获胜,就要解决办学经费来源太单一的问题。

1.融资手段多样化。

一要以学费为主要来源。我国民办高校一直以来,都以学费收入为主要办学经费来源,短期内学费仍将是其在主要办学经费。只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学费也才能稳中有升,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二要以信用贷款为后盾。民办高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原始积累已经基本完成,并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在办学资金紧张时,银行贷款完全可以成为民办高校的坚强后盾。三要以社会捐赠为突破。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社会捐赠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经费来源。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已经使部分企业和个人有能力也有意愿去做公益事业,这将成为民办高校的“化缘”重点,捐赠将成为民办高校经费来源新的增长点。四要以企业资助为补充。校企合作不但是一种很好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学校进行融资的有效模式。订单培养既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可以解决企业的用工问题,既有利于办出特色,也将成为民办高校的融资渠道。五要以政府奖励为动力。民办教育的速猛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对民办教育的经费支持,将主要以奖励的方式兑现,有特色、质量高的民办学校将是政府奖励的最大受益者。六要产学结合,以产哺学。部分民办高校的实验室和实习工厂,既具备实践教学功能,也具有生产能力。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同时,要主动开展对外加工承揽业务等,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增加学校收入。

2.积极搭建共建共享平台。

“差钱”不只是民办高校,公办高校也如此,只不过是民办高校更明显。长期以来,教育资源常被视为专有资产,缺乏校际间资源共享意识,导致许多资源价值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6]。一边是没钱,一边是资源闲置,民办高校可以大胆尝试教育资源共享共建。一是电子图书、模拟实验、远程教育等信息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二是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馆、会议室等实体资源的联合共建共享。不但可以在校际间开展,还可以在校企间开展,也可以在校政间开展,既可以解决自己“差钱”问题,也可以解决别人“差钱”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科学规划资金投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完善长短结合的发展规划,长远统筹基本建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办高校在发展历程中,发展规划是多数学校比较缺乏的元素,学校的明天到底是什么样子,师生都很模糊,方向感不强,目标也不够明确。民办高校不但要完善长期发展规划,对短期发展也要有明确目标,这不仅是学校成长路线的需要,也是凝聚人心和力量的需要,更是学校安排资金投放计划的需要。特别是在民办学校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历史沉淀资金少,基本建设任务还比较重的情况下,更要有明确的发展规划,以便合理筹集和安排资金。

2.合理分配资金,着眼全面发展。

只有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尽可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才能保障学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民办高校要立足长远,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在基本建设、职工工资、教学科研、学生事务等大项开支项目中科学分配,合理统筹,才能促进学校全面可持续发展。

3.确保法人财产权落实到位。

对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界定,不仅直接关系到对民办学校出资者与民办学校间的财产界定,还关系到民办学校能否真正建立起现代管理制度[7]。为保证民办高校实现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建立起真正意义的现代化大学管理制度,民办高校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等相关规定,完善财产管理制度,将原本归学校所属的资产于规定时间内过户到学校名下,以确保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安全。

(四)加强财务预算,规范预算执行

财务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控制手段,贯穿财务管理全过程,关系到财务现状及未来发展,对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建立预算机制,提高财务预算科学性。

一要成立校、系两组财务预算组织机构,领导本级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明确职权范围及工作规程,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办法,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水平。二要完善财务预算制度,明确编制财务预算“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保证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一上一下,上下结合”的流程。三要对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做深入调研分析,收入预算要积极稳妥,支出预算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确保预算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稳健性和科学性。根据民办高校性质及收入特点,内部财务预算可按学年度进行编制。学年初占学校收入主要部分的学费收入已基本定型,这时编制财务预算将更有针对性。

2.加强预算管理,确保预算执行。

预算管理中,预算执行是实现财务收支平衡和监督反馈的过程,执行不到位,预算编制得再完美,也不能完成预期目标。民办高校和各院系的财务预算领导组织,应对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开展监督和检查,不仅要看是否突破预算指标,还应注意资金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与经济奖惩挂钩,做好预算执行总结和相关情况反馈,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五)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高校财务工作必将逐步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8]。

1.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面临有限的教育资源,民办高校要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成本效益意识,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控制好成本。学校财务部门要设置成本核算岗位和人员,专门负责成本核算。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奖惩措施,固定资产要按期足额提取折旧,不断降低办学成本。

2.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为学校决策当好助手和参谋。

财务分析可以全面反映单位的综合财务状况,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及执行力,挖掘收入潜力、提高投资收益,促进资金的科学调配与节约使用,维持财务稳健、防范财务风险,把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规律,是各单位必须开展的财务管理活动之一。民办高校应建立财务分析制度,以财务报表为基础,根据学校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选择简便有效的分析方法,围绕决策有用而展开财务分析。

(六)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财务安全

强化财务监督,确保财务安全,为学校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也是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

1.规范财务工作岗位设置,确保内部监督独立性。

民办高校要按照职务不相容的要求,规范设立财务工作岗位,完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真正做到财务各项工作相对独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制度和岗位安全。保证会计数据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学校资产的完整。

2.充分发挥政府督导专员作用。

上级党组织向民办高校派驻的党组织负责人,既指导学校党建,又督导学校办学,可以站在学校和政府的双重角度审视和看待问题。学校要进一步畅通通报沟通机制,扩大通报沟通事项的范围,群策群力,真正实现开门办学、民主办学,实现学校规范化建设和内涵式发展。

3.提高工会民主监督的积极性。

近年来,民办高校工会组织在维护教职工利益,促进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教代会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教职工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也逐年提高。学校应抓住这一有利因素,保护好教职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进一步把教职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关心学校发展、支持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去,维护学校的财产安全,促进学校更快发展。

五、结束语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在民办高校由外延发展走向内涵发展,由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过程中,财务管理也必将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由“人治”走向“法治”。在国家利好政策支持下,民办高等教育将会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将逐步摆脱“替补”角色,与公办高校共同撑起高等教育事业。

作者:宋杰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3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R/OL].chsi.com.cn/gkxx/zc/moe/201305/20130508/421301101.html.

〔2〕中国新闻网.教育部201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OL].chinanews.com/edu/2013/08-16/5173046.shtml.

〔3〕傅元略.财务管理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金晶,王颖.委托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2008,(6下半月):241-241.

〔5〕董荫.权变理论对改进领导学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1,(6):2-2.

〔6〕张谦,潘婷立,等.我国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现状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8):24-25.

〔7〕李国庆,徐波峰.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的内涵及其制度保护[J].生产力研究,2007,(2):62-64.

〔8〕夏伍珍.浅议高校财务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2,(8):6-7.

第二篇:高校财务管理基础数据分析

摘要: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基础数据分析十分关键。做好基础数据分析不但可以为高校财务管理提供基本的数据支持,同时也能对高校的财务支出和收入情况有全面的掌握。但是受到管理数据多、分析过程复杂等因素的影响,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数据分析还存在较大难度。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基础数据分析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准确分析。因此,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学会正确应用数据分析手段,并积极做好基础数据的分析,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高校财务管理;基础数据分析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在数据分析上获得了有效的支持。从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来看,基础数据的分析是关键。但是受到高校财务数据多,财务管理流程复杂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上有所欠缺,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给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新的手段支持,不但解决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基础数据分析的困难,还提高了财务基础数据分析质量,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基础数据库

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是能够对数据进行集中的处理和分析,在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之前,通常会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有效收集。基于高校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高校财务管理中基础数据繁杂的现状,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只有建立基础数据库,才能满足后续分析需要。为此,高校财务管理应从三方面入手:首先,高校财务管理应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由于高校财务管理中涉及到得数据较多,做好基础数据的收集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也是建立数据库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其次,高校财务管理应建立基础数据库。做好了基础数据收集之后,应根据基础数据的完善程度,建立相应的是基础数据库,重点做好基础数据的管理工作。再次,高校财务管理应将基础数据纳入到数据库管理中。为了保证高校财务管理基础数据库能够有效运转,应将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基础数据都纳入到数据库管理中。

二、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

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对复杂数据的分析,找出数据的特征,并将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内在规律予以展示,为数据分析与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认识,高校财务管理在大数据时代,不但要学会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还要在基础数据管理中,全面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实际以及大数据分析的现实要求,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是重要措施。通过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不但可以提高基础数据管理质量,同时还能解决基础数据的归类问题。所以,做好基础数据的统计分类,并按照财务管理信息类别对基础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基础数据进行分类之后,要对每一类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总结基础数据特点,把握基础数据处理原则,确保基础数据的统计在准确性上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基础数据的处理质量。从这一点来看,大数据数代对数据的处理速度更快,处理难度也越来越低,只有做好数据的分类统计,才能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应分析基础数据的整体特点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而言,考虑到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对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处理速度有着严格的要求,做好数据处理不但有利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还可以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找准数据流向特点,为下一步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的保障。除此之外,对基础数据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考虑到数据复杂性等特点,传统数据分析手段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大数据技术出现之后,利用大数据的分析优势和归类优势,可以对高校财务管理中涉及的基础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出数据流的特点,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管理依据。所以,大数据数代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应对基础数据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做到总结基础数据规律,并根据基础数据的规律判断出基础数据信息流背后所包含的特点。因此,正确应用大数据手段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是解决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重要手段。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实际来看,基础数据的分析是关键。但是受到高校财务数据多,财务管理流程复杂等因素的限制,高校在财务管理中无法对基础数据进行快速有效的分析,导致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效性上有所欠缺,不利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大数据技术的出现,给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新的手段支持,不但解决了高校财务管理中基础数据分析的困难,还提高了财务基础数据分析质量,推动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作者:韩丹丹 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谢铁锋,张金海.改善财务管理利润年年上升[J].财会通讯(综合版),2014(05).

[2]李华甫.学习、借鉴西方财务管理为我所用[J].冶金财会,2014(05).

[3]钟边.湖南农科院出台新的财务管理办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4(02).

[4]黎羊.基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4.

[5]马敏.高校财务管理若干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4.

[6]王文.企业集团在ERP环境下实施集成化财务管理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4.

第三篇:高职院校财务决算工作

摘要:

自从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开始进行,给各大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突出了新的管理方向。和传统的制度相比,新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明显的提高。并且根据近年来高效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政府财政预算的变化,很多新事项都有了相关的决算方法,给财务决算工作确定了标准。由于对于新制度的学习,怎么样在新形势下更好的完成工作,让决算工作更好的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定新的规划,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希望能提供相应依据。

关键词:

高校;财务制度;财务决算

由于我国财务制度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高职院校的制度也从原来的精英模式变化为大众化模式,高校的支出和收入方式也跟着进行了变化。从原本单一拨款的财务途径转化为渠道多、种类多的综合型方式,这种变化也给高校的财务决算工作带来了显得挑战。随着新制度的退出,高校的财务工作也有了新的标准,怎么样提高每年的决算工作是目前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

一、新财务制度的特点

(一)引入责权制度,更客观的体现高校财务情况

高校的财务制度是会计制度的分流,是根据学校运行特点产生的独特的会计制度。由于制度的改革,责权制度改变了传统的核算方法,把已经出现的权利或者任务作为标准,更加客观的体现出学校收入和支出的比例,让高校的财务情况更加清楚的表现出来,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会计事项的改变更加符合预算改革的标准

新的制度对学校支出的事项做出了新的改变和预算项目的要求达到了相对应的标准,让传统的会计项目和政府会计项目更加简便,节省了决算填写的时间,也防治出现因为理解不到位而产生的数据不准确的情况出现。

(三)规定更加完善和细致

新的制度改变了关于财务的具体范围,让财务的日常管理规定更加完善,尤其是关于预算资金的使用要求。按照政府对预算资金的标准,相关的使用范围和审核计算方法更加细化,让高校的财务资金管理更加按照政府及社会对相关的使用更加符合了相关标准。遵循建设高校的财务管理过程,更高效的体现出财务的保值增值作用,让预算资金在高校的运营活动中的使用率得到提高。

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预算制度,合理进行预算

预算是进行决算的基本,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点。预算制度是否科学合理对于高校的日常运行和财务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认真进行预算。准确合理的使用进行估计补助资金、事业资金、上级补贴资金、经营资金等收入事项的资金,适当的预算教育及科学研究事业收入的范围,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的对各项支出资金进行预算。在对学校的各个部门、系别的计算过程中,要根据量入为主的标准进行各年级的预算。在让正常的教学、研究工作不被影响的情况下,最大化的节省资金,提高学校资金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支出的核算规范

准确的对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分类,准确计算支出资金。根据预算标准的要求,财务资金必须根据预算中的规定进行使用,不能在其他方面进行挪用。高校的资金渠道很多,所以在日常的计算工作中,提高对每项支出的分别管理,准确计算基本的每项支出资金,特别是要进行重新分配的资金,要根据相关的标准,正确的确定不同项目需要的额度。提高各系的支出管理工作,避免出现超额的情况发生,提高各项表格数据的准确性。

(三)提高对决算工作的重视,加强沟通

学校的总会计或者财务管理工作应该由副校长负责,监督年底决算工作更好的进行。高校应该技术和主要的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根据年初计算允许文件的数据,对于学校的每项支出进行核算,认真计算资金,按时对项目的转接、约进行计算。学校应该正确看待决算工作,真实的体现出每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对于自身的格外收入和债务事项不能有隐瞒情况;对学院的真实资金和研究的支出要如实的上报;按时核算来往资金和上交资金的情况。应该按照记录完善、核算没有错误的数据记录和其他方面的会计计算资料制度进行决算,确保数据能够真实有效,内容健全,帐证、实帐、帐表等都统一、对应。

(四)增加分析能力,制定长远规划

高校的财务决算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年度财务情况、运行结果以及管理效率。经过对决算工作的仔细分析,让预算制度更加合理,从而让高校的财务管理的效益更高。相关的财务部门要对年度和以往的收入支出等费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找到其变化的规律,了解财务变化的趋势,和我国的教育政策改革相结合。让高校的财务管理更有价值,更有规划的制定高校的发展策略。

三、结束语

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让高校的收入支出的财务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学校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让本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不断加强财务决算工作的能力,保证高校的决算结果更加真实、有效。让决算工作更好的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制定新的规划,让高校能够更好的发挥科学教育工作。

作者:邱茜 单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颖.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2]杨雪.N职业学院财务风险管理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

[3]王娟英.论新高校财务制度下财务决算工作的加强措施[J].中国总会计师,2015,09:116-117.

[4]刘雁南.我国地方普通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第四篇:7S模型高校财务服务优化探讨

【摘要】

高校财务部门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管理部门,收支多元化、新校区建设、教学体制改革、新政策新制度的推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在优化高校财务服务的系统化工程中,文章引入麦肯锡7S模型,以七个要素为框架提出具体优化建议,财务部门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象都可以对高校师生、同级部门和上级主管单位提供最优服务。

【关键词】

服务对象;麦肯锡7S模型;财务服务

高校财务是高校实现内涵式跨越发展和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撑。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收支事项日益增多和复杂,近两三年新制度、新政策集中推出,事业单位改革深化等都对高校财务尤其是财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服务要适应新的形势,满足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向财务服务的最优化靠拢,促进学校科研、教育事业持续高速发展。

一、优化高校财务服务的前提

(一)正确认识高校财务服务

高校财务部门对全校财务实行归口管理,同时兼具对内、对外的服务职能。高校的财务服务范围不仅包括教职员工和学生,还有学校、学校同级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和监管单位等。目前不少高校财务工作者存在认识误区,仅聚焦于教职员工和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其他服务对象,和其他服务对象的关系比较被动。于上级单位而言,服务的职能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分配上级批准的资金并按规使用,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各项财务任务;于本校和平级的单位,则是合理分配预算和管理支出,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因此,全方位优化高校财务服务,做好对相关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服务,化被动为主动,可以带来经济社会双重效益,有助于增强高校办学实力和提高高校声誉。

(二)处理好监管与服务的关系

监管与服务是高校财务部门两大职能。财务部门工作要点细、条线多、涉及面广,直接关系到全校师生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微妙平衡监管与服务的职能,才能真正做好财务工作。两者的主要矛盾和冲突来源于在经费支出报账时师生的要求与财务规定不符。过度强调监管职能可能大大降低师生满意度,过度强调服务意识又可能极大弱化监管职能,难以严格贯彻相关规定。然而两者不是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可以提高监管效果和服务对象满意度,高效的监管保证服务导向正确、合规。

二、麦肯锡的7S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7S模型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及政府公共部门的管理创新实践。7S模型是系统性分析模型,其要素对于各类机构都有相通性,适用于不同层次的组织分析,因此,本文将7S模型应用于高校财务服务中,提出优化服务的建议。麦肯锡7S模型(Mckinsey7SModel),是麦肯锡顾问公司研究中心设计的企业组织七要素,指出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全面地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包括结构(Structure)、制度(System)、风格(Style)、员工(Staff)、技能(Skill)、战略(Strategy)、共同价值观(SharedValues)。在模型中,战略、结构和制度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的“硬件”,风格、人员、技能和共同价值观被认为是企业成功经营的“软件”。将7S模型与高校财务服务相结合,可以细化为以下七个方面:战略———财务部门依据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所制定的长期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是以三至五年为时间跨度的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经济活动的全局性规划。短期计划是半年或一年一次的具体工作安排,并根据新规定和要求及时调整和修改,包含具体分项计划,比如岗位调整计划、员工培训计划和制度建设计划等。结构———财务部门将战略任务分解到岗位,再把相同或近似的岗位组成各业务部门,是一个由各业务部门水平分工协作系统和分管领导的权力垂直系统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制度———财务部门依据国家的财经法规,结合高校的发展改革战略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财务规章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风格———财务部门的领导风格、精神风貌、优良传统和工作氛围。人员———财务部门根据战略要求和结构配备员工队伍,合理配置岗位,并与新政策和新需求同步调整。技能———通过持续全方位的培训提高财务部门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共同价值观———塑造和培育财务部门的共同价值观,树立全局观,起到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作用。以上七要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有机整体。只有将七个要素融会贯通到财务部门具体工作中,才可以切实优化服务。

三、高校财务服务优化的建议

近年来,以规模大、财务业务量多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已通过建立无现金报账系统、网上预约报销系统、网上排队叫号系统、短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服务效率,优化工作流程,跨越式地提升了财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在学院等二级单位层面也通过设立学院联络人、委派会计主管、助理会计等方式,促进财务服务层次的延伸、服务方式的互动。然而财务部门仍存在年底报销单积压率高,校内评价满意度低,难以及时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上报材料等问题。个中原因,除了财务工作内在性质,更主要是由于改进措施往往是以点和线的方式推出,呈现出零散化和碎片化的特点,削弱了有利影响。因此可借鉴7S模型,点线面结合以优化财务服务,从以下三方面循序渐进地作出系统性改进。

(一)制定长短期工作计划,完善组织结构,科学设置岗位

1.随着体制改革的加快,教育、财政方面不断推出新的制度政策,高校财务工作压力日益加大。

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行,公车、养老金改革的实施,三公经费的从严管理,都需要财务部门制定工作计划,按进度按要求完成任务,主动应对变化。

(1)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要与学校的战略目标相匹配。比如Z大学的战略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领导,Z大学财务部门的长期工作计划就包含如何为科研、教学相关制度的改革制定配套措施,如何为新引进的人才配置导向性财务方案等,从学校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全局性的中长期规划。长期计划的重心是财务战略的决策与选择、实施和控制、计量和评价,比如财政专项经费的资金管理方案、后勤支出的管理等。在这个长期的规划中包含着年度计划,根据新情况新变化可以调整年度计划,比如校内预算要体现公车、养老金的改革。这是财务部门对学校整体服务的体现和优化。

(2)财务部门的工作计划需有前瞻性。不仅要在内控规范、绩效预算、新会计制度等新政策出台后制定本单位具体制度,还需要在前期做好技术、人员等准备,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相关制度的改革通常滞后于企业,可以在计划中有预见地做好制度研究,积极主动适应变化。这也是财务部门服务于上级主管单位的优化方式。

2.高校财务部门找准职能定位。

财务工作亟须摆脱会计核算单一功能的困境,以及解决在资金分配等方面财务机构充当配角甚至无权参与的问题,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在学校经营决策、分配政策等方面的作用,尽快使财务管理的功能与作用上升到服务学校战略的高度。在此基础上,高校财务部门要通过微观的财务管理工作,发掘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高校经济活动的深层次问题,深入思考研究并形成报告,发挥宏观服务作用。这不仅需要财务部门管理层的努力,还需要学校领导对财务的控制、决策和评价功能足够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采用由主管财务副校长—财务处处长、副处长—职能办公室、会计报账大厅构成的金字塔形组织架构。有些规模较大的高校在财务副校长与财务处处长之间设有总会计师这一管理层次。这种垂直型刚性的组织结构或造成机构设置分散、重叠,以及岗位设置不合理等问题。建议在财务领导层面借助信息化平台,扩大信息沟通幅度、缩小管理幅度,减少等级化感和简单执行指示的工作模式。梳理工作流程,明晰任务清单,“根据高校现有的财务规模和机构设置,按照岗位对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对应性的匹配,将流程归入各个财务岗位,从而实现岗位流程管理模式”(梁勇等,2009),整合安排以优化财务服务。多数高校的职能办公室都以预算、核算、薪酬、综合管理为主,并于各分校区建立会计报账大厅。这就容易出现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缺少良好的互动沟通渠道,在为师生提供财务服务时可能互相推诿、权责不明,或报账大厅的人员不了解最新内部财务政策规定的动态。因此有必要定期以交流会、讲座、培训的方式,或设置轮换联络员的方式,创建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的无障碍交流渠道。此外,本文有一设想:以特殊任务为基础组成灵活的工作团队,实行任务团队责任制。高校财务部门经常有任务需要多个职能办公室或与报账大厅合作完成,而开放式的团队工作模式可以为师生和上级主管单位提供更好的财务服务。以Z大学为例,省财政经费的日常管理由国库办和预算办负责,核算办实施核算,采购办负责设备的采购。在省财政安排收回、检查经费等特殊任务时,由上述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工作小组,由分管的财务副处长任组长。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召开会议,安排工作进度。如此,在以后年度出现类似任务时便可自行协调组织,为日后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加强学校财务和部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营造专业严谨并富亲和力的财务文化氛围

体制改革期,上级主管单位往往根据形势要求集中推出新政策、新规定,高校财务部门不能仅仅依赖于建立在共性基础上的财务准则和制度,也需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个性制度和措施。例如Z大学财务处根据最新的中央和省的差旅费、会议费相关规定及时制定本校差旅费、会议费的管理办法,做好制度性服务。这样不仅统一了以前零散的差旅费、会议费标准,合规支出,而且将政策中节约的观念宣传到位。高校财务部门还需重视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这是人员、风格因素的基础。例如Z大学财务有完善的内控制度,还有专门针对报账大厅的内部管理制度、奖惩考核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风格和共同价值观可以统一于财务文化中。高校财务部门可以建设符合实际需要的财务管理文化,营造充满活力、积极主动的工作氛围,展现财务人员的精神风貌,增加部门的亲和力,塑造提供一流服务的共同价值观,并通过文化的不断沉淀、渗透和影响,最终形成一支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效服务团队。财务部门领导也应以人本观念为导向,把管理模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命令转为指导,鼓励集体决策和书面建议。

(三)高校财务部门重视人员和技能因素,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目前,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着用人机制僵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工作思维模式化等问题,成为优化财务服务的一大阻力。下文从人员配备、人员培训与分工、考核与激励三个方面来详述如何优化财务服务。

1.高校财务部门人员配备数量与结构的优化。

在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中,财会人员占教职工总人数最高比例为3.25%,最低比例为0.42%,较低比例的高校应重视人员数量的充足性。根据结构和岗位要求安排合理数量的人员,特别是一线财务人员的数量。规模较大的高校一线财务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可以设计公式去计算工作效率数基作为参照值。当实际工作效率低于该数基时,可以启动新员工招聘以弥补效率上的不足。假设平均月报销单量为a,财务人员平均每人制单速度为b,工作效率数基s=a/b。在信息化的财务系统中很容易统计a和b的具体数值。在编制既定的情况下,可考虑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来降低高校财务部门编制外劳务派遣人员的流动性。合理调整财会队伍的结构。例如Z大学中高级会计师聘任人员比例为45.04%,在75所直属高校中处于中间水平;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员工共21人,比例为16.30%,位置相对靠后。因此,在招聘新进员工时可以侧重考虑专业和学历等因素,同时鼓励年轻员工进行职称、学历学习。

2.加强财会队伍专业化建设。

首先,财务部门需完善培训制度。除了针对新员工进行的上岗培训,还应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的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准备阶段可以进行培训需求调查,了解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然后结合客观政策形势等要求完善年度培训计划。不仅注重对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掌握高校财务政策法规和事业财会制度,还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礼仪训练,学习管理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整体上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业务精、职业责任感强的学习型财会队伍。其次,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定期的业务交流,尤其是有分校区报账大厅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进行专业化分工,安排相对固定的财务人员提供相对专业的服务以提高服务效率。比如Z大学针对报账业务量大的学院设置大户审核窗口集中处理;还可以在报账大厅设置某类经验丰富的经费联络员,为其他报账人员提供咨询服务,在大厅遇到问题时积极与职能办公室联络解决,提高服务效率效果。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考评体系,借鉴KPI关键指标和360度等绩效考核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探索最利于调动工作积极性的方式。

例如评价维度多元的360度绩效考核法可以适用于财务部门中层以上人员的考核,比如各职能办公室和报账大厅的主任。首先,评估要征得受评者的同意,这样才能保证受评者对最终结果的认同和接受。其次,对评估者进行360度评估反馈技术的培训,使评估者掌握该方法以及尽量客观评估。根据财务部门的评估需求设计360度反馈问卷。然后,开展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同事、下属和主管评估。最后,进行统计和形成报告,注意剔除其中过于主观的描述。完善激励制度。注重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整体激励与个别激励相结合、内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激励对象,选择采取多种激励手段。例如岗位定期轮换、扩大工作任务内容的弹性、推荐晋升、授予先进称号等。

4.7S模型优化财务服务应用时还需借助宣传手段

利用网站、电视、宣传册、展示板等方式,介绍报账流程以及财务制度和最新通知,及时收集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树立财务部门专业友善的形象。

作者:沙劲竹 单位:浙江大学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卢太平.非营利组织财务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3]张弥.浅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创新[J].财会通讯,2010(1):38-41.

[4]梁勇,刘东.论高校服务型财务建设[J].教育财会研究,2009(8):15-18.

第五篇: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

摘要:

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发展与变革的同时,财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高校财务管理作为维持高校经济稳定的重要载体,对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着重探析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并依据内部控制基本理念,提出高校财务管理创新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高校;财务管理;对策

目前,内部控制被认定为各企业、单位保证财务活动有序开展的控制措施。在当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不足与缺陷,比如像高校财务人员缺乏财务控制意识、高校财务管理不科学等,这一系列的内容会对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造成阻碍。所以,为进一步保证高校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则需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着重探索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一、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所遵循的准则

(一)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在高校发展过程之中,需要严格按照统筹兼顾与收支平衡的基本准则,合理编制预算,根据高校财务发展需求制定科学的预算管理机制[1]。高校还需要严格按照年度工作重点以及经费的需求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将预算执行力度分散到各个部门之中,避免出现超预算支出现象。高校所有的收入也需要纳入到预算管理之中,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将预算管理的作用与功能进行发挥,实现支出结构的优化与整合。

(二)管理各项科研经费

高校要依据上级部门所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方法对学校内部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制定管理制度与约束制度,将所取到的科研经费纳入到学校财务部门之中,保证集中核算,保证科研经费效益得到提升。高校还需构建全额成本核算制度,对开支的范围与比例进行确定,保证科研经费符合各项科研活动的需要,如果与科研课题无关,则无需支出科研经费。针对科研经费问题,高校还需指定审计部门,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资金使用进行追踪与调查,杜绝出现假公济私现象。

(三)实现资产管理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成立资产管理部门,对高校资产进行统筹管理,构建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体系,保证对资产管理进行监督与控制,以此用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2]。除此之外,高校还需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采购制度,按照政府部门所编制的要求,避免出现无预算超支现象,保证所有的采购行为都具有公开性与透明性。或者高校还需构建经济合作管理制度,避免出现因合同问题所引发的各项经济纠纷现象。

二、内控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对策

在内部控制环境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非常多的问题,比如缺乏规范性的指导文件,高校领导人员缺乏对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认识,财务管理不科学与不合理。针对这种现象,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现如今,我国其他行业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但是高校还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所以高校需要参考其他行业制定出适合自身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规范文件,将其作为高校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此外,高校在没有统一规定的情况下,需要从财务环境角度出发,从高校发展入手,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在保障内部控制体系严密的同时,也保证资金运行的安全[3]。值得注意的一点,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时候,高校不可局限于财务部门,需要延伸到全校的各个部门,在高校运行过程之中形成一张互相监督的网络,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二)提升高校财务人员的基本素养

从全局出发,高校内部控制观念需要延伸到所有职工与部门,高校需要积极提高每一位职工的内部控制观念,提高职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了解,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并且可以实现对职工的监督与管理。此外,财务人员作为高校财务工作的关键人员,需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养,在教育与培训中掌握最新的财务信息,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与道德素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保证财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对财务风险加以控制,才能真正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可持续进步。

(三)做好高校财务管理的关键工作

1.预算控制。

高校需要根据发展需求制定年度财务计划,对整个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在严格遵循“大收入”与“大支出”的理念下明确预算范围以及预算内容,加强预算监督与执行,以便实现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管理与监督[4]。

2.资金的内控。

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之中,资金是基础,所以需要加强对资金运作的严密管理,高校需要遵循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与要求,比如像要保证出纳与制单岗位相互分离,保证高校每日资金保管的额度不能超过标准,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将各项凭据收好,做好对账工作,或者要将财务处理与审计处长采取双签的制度。

3.报销管理。

在内部控制制度下,高校要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要保证在日常工作之中遵循财务报销规范制度,将各项经费以及业务报销的内容与预算进行核对[5]。其中在报销过程之中需要按照授权、审批、检查等流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4.资产管理控制。

在高校的发展中会购置各种固定资产,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实用性,需要对固定资产购买过程与使用过程进行控制与管理。其中在购置的时候需要经历请购、招标、验收、付款等环节,将已经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及时记录,真正将资产的使用与管理落实到个人。此外,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之中,需要定期进行盘点与检查,如果出现报废现象,需要通过审批程序,避免固定资产不被私人占有,也要保证账实相符。

5.内部审计控制。

高校财务管理实施内部审计控制能够帮助高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可以提高高校的经济管理水平,并且也会促进高校经济管理的法制化。所以,高校领导人员需要对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所了解,以此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水平与质量。

作者:严先锋 单位:江苏科技大学资产公司

参考文献:

[1]苏赛钦.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时代金融,2015,27:131-132.

[2]周红军.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财会学习,2015,12:20-22.

[3]张永勤.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9:105-106.

[4]王颖.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29-130.

[5]金启慧.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探究[J].商,2015,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