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音乐教学范例

基础音乐教学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1

 

一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   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农村基础音乐教育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教育经费不足,学校就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音乐教学设备,修建专门的音乐教室或者多媒体音乐教室。学校拥有的音乐教学设备大都是一些陈旧的、常年失修的设备,同时也缺乏完备的音乐器材,严重影响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此外,经费的不足会导致教师工资较低,甚至一些学校为了削减财政开支,选择聘请代课教师来进行音乐教学。   2.教育观念陈旧,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   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而这一理念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许多学校仍然是将文化课成绩作为评价教师以及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而且许多农村中小学的领导对音乐教学的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音乐作为美育教育在培养学生人格以及素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而是单纯地把音乐课看做一门辅修课,与升学的关系不大,在教学中也处在可有可无的地位,长期忽视音乐教学。此外,一些学校将教师的考核与学生的升学成绩挂钩,而不参加统考的音乐课教师就没有考核成绩,致使许多音乐教师转行改教其他学科。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造成了大量音乐教师的流失,使得农村基础音乐教育长期止步不前。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音乐教师   在我国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缺乏专职音乐教师的现象。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都由语文、数学或者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大都是半路出家,对音乐理论知识以及音乐教学方法都不够了解,教学形式单一,使学生丧失了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即便有少数专职音乐教师,他们也常会因为音乐教学器材的不完备而感到无用武之地。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的发展,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二加强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措施   虽然农村基础音乐教学现状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不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大对农村音乐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农村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1.提高认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要想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就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将农村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彻底实现农村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并大力倡导音乐教育观念。著名音乐教育家贺绿汀曾说过:“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关系到整个后代的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的大事,绝不可以可有可无,等闲视之。”所以,我们必须对农村现有的教学体制、教育观念和评价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只有教育相关部门、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各方深刻认识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会自觉地推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不再单纯地以文化课成绩来评价学生和教师,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2.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约有90万所,而专业音乐教师不足10万人,我们按平均一所学校配备一名专业音乐教师,以现有全国音乐院校的培养能力来算,需要60年才能满足我国农村中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缺乏的局面。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一是提高现有农村音乐教师的福利待遇,让专业音乐教师能够在农村扎根,施展才华的同时实现其人生价值。二是加强专业音乐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新课改后,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需要音乐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满足课改发展要求。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性地组织农村音乐教师进行音乐教育理论内容的学习,加强校际交流活动和远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农村音乐教师的培养速度。三是加强城乡交流。此外,开展多样的竞赛活动,鼓励更多的农村音乐教师参与其中,在活动中得到认识、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提高其业务能力。四是着力培养大批兼职音乐教师。   3.加大投入,完善音乐教学设备   农村学校可以借鉴理化生实验室器材的配备方法,根据学校的规模大小,按照选配和必配确定设备的数量。应先保证像电子琴、手风琴、录音机、钢琴等常规设备的齐全,逐步配备一些民族乐器、打击乐器以及音乐活动课所需要的设备。对于一些规模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筹建专门的多媒体音乐教室。在流程上,应始终坚持国家出政策、出措施、出资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统一配备。   三结束语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必须加快转变农村基础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而这一过程将具有长期性,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和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让音乐真正走进农村课堂,走进孩子的心田,真正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在音乐的陪伴下健康成长并塑造完美的人格。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2

中小学的音乐课属于基础课,高等师范院校音乐系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会弹奏钢琴是音乐教师的必备能力。这种必备能力在现在的情况下该怎样要求,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这些要求。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作为高师的钢琴教师,需要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在钢琴方面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知识,当前高师钢琴教学症结何在。在此基础上,编选适合的教材,采取恰当的措施,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

1.1突出“师范性”,改变钢琴教学专业化的模式。

高师音乐在实际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仍把技能、技艺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评价教师的业绩和学生的水平往往只看重教材的难度和学生技巧的娴熟。把学生当成演奏家来培养,偏离了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是一些实行分科选修的学校更为突出。这样教师的教学很不得法,很不得力,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需要,不受学生的欢迎。事实证明,现在的高师音乐系的钢琴教学必须冲出旧的桎梏,构建新的教学体系和模式,来迎接基础课的改革浪潮,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

1.2对教学内容加以选择。

(1)教材的特点首先就应具有师范特色,要选择适合高师钢琴培养目标的初、中级练习曲和乐曲进行训练,笔者认为:高师钢琴教学应以钢琴基本弹奏能力,应用能力,教学法及全面修养的结合为特点。笔者认为:可根据办学层次,各学校师资力量与学生水平及教学设备等具体情况,可分为必修、选修,专修,从而确定各种课程内容的程度,使教材选择既有明确的目的,又有相应的程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2)熟练地掌握各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及伴奏音型;(3)为歌曲编写并能配弹的即兴伴奏;(4)掌握钢琴的基本教学法。运用音乐与技术相结合的训练法,把练习曲和流畅的乐曲片段结合起来,训练手指的跑动;(5)要求学生一定要看谱弹奏,要用耳朵去倾听自己的弹奏,亦或用脑弹琴。这就要求学生在开始阶段一定要用慢速去练习,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的大脑留出一部分空间去听、去想,只要持之以恒,这种耳朵与大脑的能力是可以具备的:(6)视奏练习也是高师生钢琴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奏训练,尽可能多安排学生浏览作品,扩大音乐视野;(7)开设合奏课,培养学生相互之间协作、默契的能力;(8)重视艺术实践。高师音乐专业学生更需要加强在校期间的艺术实践活动。可组织学生定期举办个人或是多人的演奏会,使每位学生每学期都有几次登台演奏的机会;(9)进行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音乐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让学生在实习中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位合格的音乐教师,在工作中可能会面临的与钢琴的弹与教有关的各种问题。

1.3加强简谱即兴伴奏训练,线谱、简谱应并用。

由于现在全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大多数是简谱,少数是线谱,而高师钢琴教材全是线谱,学生接触简谱的时间很少,大多数人简谱即兴伴奏不熟练,应变能力较差。经长期实践证明,简谱确实利于普及,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识谱负担,有利于提高识谱率、欣赏兴趣、欣赏力及创新思维。现在的电脑音乐软件也有用简谱制作的,其功能和效果并不差于线谱。因此,简谱也应该纳入钢琴教材之内,特别是简谱即兴配奏。

2、面向基础教育,突出师范特色,实现高师培养目标

师范类钢琴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尖子和演奏人才,而是要培养掌握钢琴这件乐器、为将来教育工作服务的人民教师。目前,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入学时在钢琴学习上大多数从零开始,基础和起步的一致性,为钢琴“集体”教学统一安排教材和掌握教学进度提供了可能,也为我们改革以往的“一对一”传授方式提供了契机。这样将会大大减少钢琴教学在教师数量和教学时间上的成本投入,还将对缓解学生多、钢琴教师少、教学负担重的矛盾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3、逐步提高高师钢琴教师的综合专业技能,树立崇高的教育理念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3

1.丰富人们的音乐生活,提高人们的音乐素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悠久的音乐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出了数不胜数的乐器,其中既包括汉民族的传统乐器也包括少数民族乐器。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体现本民族的内在精神品质,民族乐器是我国音乐文化存在的重要依托性工具。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乐器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接受中国传统音乐的滋养,不断丰富自身的心灵世界,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学生在掌握了民族乐器演奏技法之后,不仅可以用作表演,也可陶冶情操,提升生活品位。

2.促进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在基础音乐教育阶段加强中国民族乐器教学可以摆脱单一的西方式的音乐教学模式,使本民族音乐充分走进音乐课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与学习,并逐渐激活本民族音乐的生命力。学生学习民族乐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继承与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的过程。学生只有在精通本民族乐器之后,才可保证民族音乐文化的生命力,并逐渐将其发扬光大。

3.增强民族凝聚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音乐教学模式采用西方的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以及影响力受到遮蔽。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当具有共同的文化追求与文化艺术信仰,并且懂得敬畏本民族艺术文化,通过民族文化使本民族人民形成精神共鸣,增强我国民族凝聚力。我国民族乐器的教学可以拓宽人们对本民族文化艺术了解的途径,充分满足人们在稳定感、归属感以及安全感等方面的精神心理需求,使人民更加坚定固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使我们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中能够保持民族自尊心与民族凝聚力。

二、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民族乐器教学的可行性

1.开展中国民族乐器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要求

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基础音乐教育的本质与价值进行重新的全面的解释,而且也在基础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方面做了全新的阐释。新课程标准要求基础音乐教育应当遵循课程的综合性与音乐文化的民族性、多元性原则,因此在我国基础音乐教育中开展中国民族乐器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另外,新课程改革标准注重教材的开放性以及教学方式与教学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中国民族乐器的练习与演奏本身带有丰富多彩的实践表演性,体现实践教学与体验教学的思想。

2.中国民族乐器教学具有诸多教学优势

中国音乐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乐器种类繁多,而且演奏方式多种多样,每一种乐器都体现出独特的人文价值与审美观念。无论是传统汉民族的古典乐器还是少数民族的乐器均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民族乐器的教学引进基础音乐教育课堂可以大大丰富乐器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民族乐器的教学优势。

3.开展中国民族乐器教学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与兴趣

基础音乐教育主要针对中小学生,中小学生年龄比较小,音乐思维与想象力均比较活跃,在音乐教学中介绍中国民族乐器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形式多样的民族乐器会大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接受了大量的西方音乐理念之后获得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对中国民族乐器的接受。

三、开展民族乐器教学的主要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1.音乐教师提高自身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提升教学质量

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利用业余时间勤加练习民族乐器,可以专门性地练习几种乐器,在练习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科学有效的练习技巧与教学方式。音乐教师在民族乐器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为动作的示范以及演奏技巧的规范,所以教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在乐器练习演奏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演奏技法,发挥好示范作用,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演奏方式。

2.民族乐器教学过程中应当选择适合于中小学生的乐曲与乐器

对于中小学生的民族乐器学习,教师在乐器选择过程中尽量不要选择那些演奏难度较高、训练学习周期较长的乐器,要主要选择一些易于学习且不会占用学生过多时间、精力的乐器。另外,民族乐器的选择还要遵循经济实惠与音效好噪音少的原则,并且适合于在课堂上进行演奏练习。可供参考选择的乐器有葫芦丝、竹笛、埙等,简单的乐器练习可当作乐器学习的入门基础,在学生的提高完善阶段,教师可介绍一些练习难度较大的乐器,如古筝、二胡、三弦等弦乐器。练习乐曲的选择应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这样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得到锻炼与提高。

3.在民族乐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解与乐器有关的历史文化内涵

民族乐器的教学说到底是让传统历史文化得到较好的传承,每一种民族乐器中都包含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辛劳与智慧,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有诸多文化故事传说等。教师在乐器演奏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有关于乐器的一些历史故事与奇闻异事等,让学生加深对民族乐器历史的了解,不断提升音乐品味。如在教授古琴曲《高山流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使学生深刻领会到此曲的内在意蕴。

4.教师在科学指导之余,要鼓励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

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扬不只是学校音乐教育的责任,还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所以我们应大力加强学校音乐教育与家庭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教育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只有实现各方力量的紧密配合,民族器乐教育才能得以持久、有效的开展,从而形成弘扬民族音乐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形成人人了解民族音乐、人人懂得民族音乐的局面。这样,我们的民族音乐才能长久不衰、继承发扬。

四、结语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4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起步较晚,且“主科”“副科”界限严明,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导致我国音乐教育与音乐教育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强。美国是公认的基础音乐教育开展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文章通过比较我国和美国基础音乐教育标准,分析两国音乐教育在理念上的差异,以期为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比较教育;基础音乐教育;标准;教学理念

近年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虽然获得较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相比于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美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其教学理念中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本文分析研究了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与美国的《美国国家基础音乐教育标准》,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来比较两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差异。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1年,我国颁布了最新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其中对中小学阶段音乐课程的培养目的、培养环节、教学理念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2014年,美国音乐教育协会(NAfME:TheNationalAssociationforMusicEducation)颁布了《美国国家基础音乐教育标准》(NationalStandardsforMusicEducation),同样对全美PreK-12年级的音乐教育做出相关规定。通过仔细研究比较我国和美国音乐教育标准,我们不难看出,两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在“欣赏”和“文化相关”两个教学板块存在异同,也可以看出两国音乐教育理念上存在的差异。

二、比较分析

(一)概念关联与对比

中美音乐教育标准中教学内容均分为四个板块。美国板块设置为:Creating(创作)、Performance(表演)、Responding(回应与感知)与Connecting(关联)。我国义务教育音乐教育标准中的板块设置为:感受与欣赏、表现、创作、音乐与相关文化。在美国基础音乐教育中,Creating(创作)内涵包括学生需要学习、总结、概念化音乐家的理念及音乐作品。而在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中,创作内涵是指运用适宜的音乐材料尝试创作音乐,或采用即兴编创的形式开发学生音乐创作潜能。在美国标准中,创作被列为第一个教学领域,在我国标准中,创作为第三教学领域。虽排序和定义稍有不同,但总体上都是围绕对音乐的即兴表演和创作(创作/Creating)等内容进行设置。因此,将中美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标准的“创作”环节提炼出来进行比较是合乎规范的。

(二)年级关联与对比

美国基础教育纵向划分为三个阶段,PreK为幼儿园前教育,K为幼儿园教育,1至6年级为小学教育,7至8年级为初中教育。本文探讨的小学音乐教育标准是针对PreK(幼儿园前)至6年级共八个年级学生群体的教学规定,分为PreK至2年级、3至5年级两个组别。我国小学教育范围包含1至6年级的学生群体。然而,我国的学前教育非常重视音乐教育,幼儿园普遍设置音乐教育内容,并有多个版本的幼儿音乐教材可供选择,我国小学1至2年级的音乐教育包含了学前音乐教育成果。因此,就基础音乐教育标准比较而言,把我国1至2年级与美国PreK至2年级作为年级关联对比是恰当的。因此年级关联对比对应关系为:第一组,美国PreK至2年级与我国1至2年级;第二组,美国3至5年级与我国3至6年级。

(三)“欣赏”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理念差异

我国音乐教育的要旨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突出音乐教育的审美性,对“感受与欣赏”的关注最多。在具体操作上,往往把学生置于客体的位置,先是圈选、规定一定数量古典、现代、民族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聆听、欣赏,学生通过体会“好”的音乐特质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传统思想不无相关,“格物致知”的思想深刻的影响着教学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国教学理念通常以“输入”为主,认为在一定量的“输入”后定能产生高质量的“输出”,强调“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相对应的,美国标准的Respongding(回应)教学环节,包含欣赏却不止于欣赏,更强调将聆听与个人感受联系起来。以聆听音乐作为教学手段,学生通过欣赏大量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将所听音乐与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联系到一起,感受音乐家创作音乐的创作意图,体验不同音乐元素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图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多的从主观情感和人生感悟出发,达到互动甚至再创造的境界。相较而言,笔者认为美国音乐教育对“思考”元素更为重视,把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强调“输入”与“个人处理(思考)”互动,形成“输出”。在不断累积、加强“输出”的内容的过程中,更加程序化地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音乐教育不再是为达到某种输入的手段,而是融入人生体验,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对于音乐教育的作用,中国更偏重于教化,美国更偏重于感悟。

(四)“关联”教学环节中的教学理念差异

无论是Connection(关联)还是音乐与相关文化,均为两国教学标准中的最后一个教学板块,强调不能将音乐单单作为音符的排列,而是要把音乐教育广泛地与生活、历史、政治等因素融合起来。然而,在这一点上也能反映出两国在教学理念上的不同。我国的教学标准中,该“音乐与文化相关”环节分为三个子内容,分别是: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内容安排逻辑性明显,在将音乐规定在文化范围内的同时将“文化”划分成三个部分,按点达到要求。经过这样的培养,学生能够将艺术作为一个整体的学科进行学习,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音乐,能够更感性地理解音乐。在具体操作上,我国教学标准要求学生从聆听入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音乐,理解音乐表达的情绪和内涵,增强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最后能够做到将音乐为己所用,成为音乐“审美”的具体体现。美国的教学标准与此不同,更倾向于将构成音乐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融合。例如,将创作、表演等“输出环节”与个人处理(思考)融合,或将历史文化背景与音乐表演的关系融合。在这样全面的交叉融合下,学生能够在理解音乐表层含义的基础上,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深化对音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创造音乐、表演音乐。在这里的Connection(关联),不单单指代文化上的关联,更是将前三个教学板块关联起来,让音乐学习更富整体性和一致性。Connection(关联)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拥有一套自己的音乐评价体系,并收集自己的曲库。在这样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要求下,学生首先梳理音乐这一偏感性学科的逻辑性,再通过思考和体悟将逻辑线条融合成为对音乐更主观的认识。反过来,这也体现了美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理念,在Connection(关联)环节综合吸收其他三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此外,美国音乐教育的文化多元性更加广泛。仔细研究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标准会有这样的阐述:学习背唱4至5首音乐作品,其中包含1至2首民族音乐,这样的标准规划从另一个角度也体现出音乐教育的文化单一性。相对而言,美国音乐教育标准规定学生应广泛学习、欣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作品,在文化上更加多元,这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不无关系。在美国不同文化大熔炉的背景下,音乐传统来自欧洲国家,拉丁裔、非洲、亚洲等各民族音乐也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发展和创造。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黑人音乐(如节奏布鲁斯、说唱音乐等),从西非民族音乐的传统而来,不断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跨种族的世界性音乐。在美国民族多元的条件下,显然,突出任何一个民族的音乐都是不合时宜的。而这样的“多元性”反过来塑造了美国音乐教育的文化多元性,也成就了美国音乐的丰富性。

结语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歌;游戏;比赛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低年级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探究欲望强烈,这对教师而言是践行音乐教学目标、实现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一、引入儿歌教学乐理

儿歌通俗易懂、言简意赅,极易拨动儿童的心弦,是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之一。乐理知识的学习枯燥乏味,学生不感兴趣,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教师可以将儿歌与乐理知识的教学融合起来,巧借儿歌激发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以花城版一年级下册《小铃铛》教学为例,这是一首二拍子歌曲,由三个不对称的乐句组成,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复习和巩固“mi”“sol”两个音的基础上,在模唱《小铃铛》的时候,初步感受“do”音。显而易见,学习小蝌蚪式的五线谱,对刚刚接触音乐课程、音乐感受能力还处在初级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所以,教师在运用手位法的同时,要让学生一边比画一边唱念儿歌:“把我的小手手打开,五指上下排一排,啦啦啦五四三二一,啊啊啊五线五指代,一线是mi,二线是sol,还有一线就是do,小朋友们要记牢,小小蝌蚪唱得好。”教师在学生念完之后随意指一个音符,让学生找出唱名的位置。这样教学,使复杂深奥的五线谱在学生念儿歌的过程中得到了形象而深刻的记忆。实践证明,儿歌对儿童来说是永远不会过时的。抽象的乐理会给初学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引入儿歌进行乐理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手、脑、口并用,进行有意义的识记,减少机械记忆,是科学可行的。

二、引入游戏学唱歌曲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最基础的部分,引入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学生学习音乐的潜能,还能沟通师生情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以《拍手谣》教学为例,教师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歌曲节奏,边拍手边做律动,然后组织学生两人为一组玩拍手游戏:部分学生一边跺脚,一边唱歌;另一部分学生一边做律动,一边用舌头打响舌。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致很高,他们拍拍手、拍拍肩膀、拍拍头、跺跺脚,玩得特别开心。接着,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有的独自表演,有的同桌合作表演,有的小组合作表演……课堂气氛热烈,教室里荡漾着学生的欢声笑语。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并适时提出下一堂课的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在教学中适当穿插游戏,能够避免枯燥机械、反复跟唱的单一教法,且连贯的游戏动作既有利于学生记忆歌词,又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使歌曲教学事半功倍,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引入比赛展开训练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6

初中音乐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包括音乐赏析与音乐歌唱两个方面。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初中音乐教学中,能够在教学中创建良好的情境、借助于信息技术形成学生与音乐的互动、攻破音乐教学重难点知识等,同时能够极大提高音乐教学效率增强音乐课堂表现力,逐渐引起教学中的关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音乐教学;课堂表现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中运用日益广泛。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科学信息技术为依托,辅助教学的方式方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中,推动初中音乐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音乐学习情境

音乐课程通常都在专业的音乐教室中展开,因此,对于课堂的设计与布置自主性就相对较强。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情境的构建,辅助教学展开,推动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与构建,能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个方面产生美的感受,加深对音乐课程本身的理解。在当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实现声、光、电、影等的结合,全面调动声音、文字、视频、图片、语言等多种因素,为学生创建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学习

音乐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音乐演唱与音乐赏析相结合,才能全面实现音乐教学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带来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运用,能够极大丰富音乐教学,对于音乐赏析课,便捷且丰富的资源获取渠道,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更促成了学生的理解,实现教学赏析的展现。值得提到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大量的应用软件。在初中阶段音乐教学中,除了单纯的模仿之外,音乐教学也开始涉及到一些较为专业的知识,如乐谱的简单识认、演唱的音色、声调等内容。同时,也对学生的听力、赏析能力以及创造力有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中,借助于一些现代软件,能够全面改进当前课堂现状,丰富课堂教学。如Auralia软件中的“节奏”环节中,可以对学生的节奏感进行教学。另外一些软件可以模仿各种乐器、声音的,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这些软件进行旋律的创造,在带领学生创造的过程中对音乐课堂内容有新的体味。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技术对音乐教学可能产生的影响。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形成互动

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学生与学习内容,即学生与音乐的直接互动。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入与运用,能够将复杂的音乐知识直接转化为直观、可见、可感的内容,使学生在第一时间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感受,实现学生与音乐的初步交流。还可以带领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变动与探索,尝试创新。例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一些软件所提供的不同乐器模仿,进行同一乐曲的演唱,并且进行声音的对比。在教学中,也可以将一些音乐旋律等进行重新的排列重组,探索新的旋律的形成等。这些互动能够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除了根据音乐跟唱、音乐欣赏等更能够参与其中。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资源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依托于网络,无异于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座丰富的资源宝库。在音乐赏析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丰富课堂,在纷繁复杂的教学内容中寻找到学生需要的内容。如进行器乐欣赏的民族器乐欣赏过程中,除了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声乐赏析内容传递给学生,更能够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将丝竹乐和吹打乐中涉及到的五种器乐的图片、构造等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带领学生一同进行更深层次的赏析。在歌曲教唱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资源,形成不同乐器的声音,为歌曲进行伴奏,使学生既能学习音乐歌唱,又能体悟到不同乐器的不同特征。还可以使学生在感受旋律的同时,提升对音乐本身的学习能力。

五、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德育

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融入心理健康的教育,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内容。音乐能够带来的心理健康的引导意义,除了通过愉快的乐曲使学生感受到快乐外,就是通过隐藏在乐曲背后的情感的展现,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进而对自身的情感进行释放,还能够通过对音乐家的故事等得到启发与感动,寻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师的语言讲解产生辅助,为学生带来更大的情感冲击,使学生在感受变化的过程中释放情感,提高音乐的德育效果,实现音乐教学本身的全方位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对音乐课堂的教学形式、内涵等都带来转变,是新时期音乐教学发展的推动力。具体的音乐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作者:王浩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明诚学校

参考文献:

[1]林海涛.给音乐插上多彩的翅膀:论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新教育,2009,17(3):77.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7

[关键词]音乐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音乐的教育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学习文化的多元化、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音乐艺术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音乐已然成为学校教育课程中重要的部分。传统的音乐教育方式,往往一味地关注传授音乐知识,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校重视音乐课程,加大投入,同时老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力求推陈出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方法不科学

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存在诸多的局限性,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讲解音乐相关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能够唱会某一首歌,却往往忽视对于学生审美情操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对美的认识、对音乐美感的认识。同时课堂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仅仅以学生学会唱一首歌、欣赏一首歌,学会基本的音乐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运用,课堂上不注重与学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不高,音乐素养不高。新课改要求老师应该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上,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形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具有较强的艺术素养。

2.学校对音乐教学不重视

在传统的教育观点中,初中教学主要以数理化为主要部分,音乐等课程作为学生紧张学习的一种放松,在教学资源的配置上也是以其他主要课程为主,音乐等课程作为一种辅助课程开展。学校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将优势的资源都放在基础学科上,各种评价标准、检测要求都是围绕基础学科来开展,导致老师和学生对音乐课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应试教育盛行的当下,学校为了提高所谓的升学率和学校的声誉,一味地加大考试科目的投入,对音乐等非主流学科听之任之。学校的非正确态度使得音乐的教学停留在很基础的层面,畸形发展。

3.学生及家长对音乐教学认识不够

初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致形成正确的审美情操、较强的审美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生活态度。但是,现实中绝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将学习和考试作为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考上重点高中是唯一的奋斗目标。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音乐课只是作为一种放松的课程。学生及家长对音乐课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是导致音乐教育难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过于重视流行音乐而忽视古典音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日益加深,不同文化的流行音乐大量涌入到校园,流行音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对大多数青少年都具有很大吸引力。伴随网络的盛行,学生接触流行音乐的机会更多,也更加方便,同时大多数流行音乐贴近生活,展现出的爱情观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使得大多数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时过分偏重于流行音乐,而忽视了古典音乐的教学。古典音乐具有独特风格,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固然以其通俗易懂的优势易于让学生接受,但是古典音乐对于美的诠释对于引导初学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老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流行与古典并重,注意音乐的多元化。

5.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不同

在初中的不同阶段的学生思维会越来越成熟,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同。不同层次的初中生对于音乐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需求,随着学生思维的成熟,理性判断不断增强,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喜欢程度逐渐降低。由于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大,许多学生对于音乐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而老师却没有关注不同学生对于音乐态度的变化,只是机械地进行教学,没有积极去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上老师一味讲授知识,而学生却丝毫没有兴趣,尽管老师努力教学却达不到教学目标,也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二、初中音乐教学存在问题的改革策略

1.学校应提高对音乐教学的重视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平台,应该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不应该仅仅注重基础文化课程的教学,应该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音乐的学习能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文化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学校应该加大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引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人才,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氛围。

2.提高学生和家长的认识

应试教育束缚学生的发展,初中是学生兴趣开始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不应该给予学生过分的压力。面对考试的压力,家长和学生普遍将文化课的学习作为检验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家长的认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面对考试的压力,许多学生将音乐课的学习作为紧张学习之余的一种休憩,对于音乐课没有足够的认识,敷衍了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逐渐转变,音乐教育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音乐知识的教学,而应该以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感知,对于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作为今后音乐教学的重点。应该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提高学生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只有学生和家长的认识得到提升,学生才会重视音乐课的学习。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改进教学方法

由于意识的薄弱,导致大多数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专业能力不强。音乐的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具有扎实的专业音乐知识和良好的音乐素养。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基本的音乐知识,还应该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由于先天的不足,多数学校在音乐的教学上方法简单。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加强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同时,在课堂教学上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舞蹈、现场演唱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

4.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并举,展现音乐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变化,音乐的风格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变化。流行音乐以其通俗易懂和鲜明的个性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流行音乐与时代紧密相关,抒发现代的爱情观、价值观,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古典音乐更加注重的是对于美的理解,善于营造美的氛围,能够让人在嘈杂的世界中回归最初的宁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现代流行音乐的教学而忽视古典音乐的教学,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既能让学生接触到现代流行音乐的个性和热情,又能感受到古典音乐的美感。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入,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大量涌入,其中不乏一些不健康的、背离主流文化的音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接受不同风格音乐的同时坚决抵制低俗音乐。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有辨别优秀与低俗音乐的能力。优秀的音乐所展现出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具有正确的引导作用,教师应该加强优秀音乐的教学,使学生接受主流的价值取向。

5.音乐教学应该注意层次性、民族性、区域性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接触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结合不同民族音乐的特色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优秀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欣赏,也可以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展示当地的特色音乐,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音乐的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同时轻松的教学环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有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虽然不是主流音乐,但却是音乐发展史上的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将民族音乐引入到教学中是文化多元化的体现,同时也是音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从注重基础音乐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审美情操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现代的音乐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关注的是学生未来的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进行改变,通过导学案等科学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引入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来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增加课堂师生的互动、讨论、实践等教学形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总之,当今音乐教学所显现出来的问题,不仅有学校的因素,还有社会和学生的问题,必须要从各个方面来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刘晓美.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学研究,2015.

[2]徐静.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4.

[3]郑玉梅.简析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素质教育,2015.

[4]刘庆丰.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音乐教育,2012.

基础音乐教学范文8

关键词:教学技能;片段教学;问题分析;对策研究

教学技能指的是教师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行为方式[1],它是一种可描述、可观察、可培训的具体教学行为。无论是在师范教育的职前还是职后教育阶段,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都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热点与趋势。在各项教学技能当中,片段教学是当前福建省基础教育届在技能大赛、教师资格认证、教师应聘考试等选拔性活动中最常使用的一项教学技能形式。“片段教学”又称为“微型教学”,源于美国“微格教学”理论。它原是针对师范生的实习问题而产生的一种师资培训方法,一般来讲指的是执教者根据编写的教学设计及规定的教学内容,截取某节课某个局部的教学内容执教,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在总体上具有实践性、完整性、虚拟性、预设性的特征。[2]从片段教学的种类上区分,根据场景可以分为实境型和虚境型;根据教学内容还可以分为节选型和专题型;根据选题的来源还可以分为自定型和他定型。因为片段教学能够集中展现执教者的教学能力,同时还可以展现教师的专业技能素质,因此当前它被广泛应用在教师教研工作以及各类选拔性活动中。

一、福建省的音乐教师进行片段教学时常见的问题分析

在对福建省的一线的音乐教师片段教学技能水平的观测中,我们会发现实践中经常出现以下几类问题:

(一)关于片段教学的界定混淆模糊

由于各地对于片段教学特性的理解差异问题,一线教师执教片段教学时出现了各种混淆现象,主要有:片段教学与说课的混淆、片段教学与完整课的混淆、片段教学与教学片段的混淆等。

现象1.片段教学与教学片段的混淆

这里提到的“教学片段”指的是教师随意截取教学段落进行执教。由于没有明确的环节设计目标、教学意图,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虎头蛇尾,教学随意开始随意结束的状况。应当明确的是:片段教学具有完整性的特征,它是教学完整环节的呈现。执教者必须对这个环节进行教学的设计,确定教学的目标,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要有清晰而完整的教学步骤实施过程。这种问题通常出现在刚刚接触片段教学这种教研形态的执教教师身上。

现象2.片段教学与完整课的混淆

由于各地对于片段教学这种形态认识的差距,有的地区将片段教学的执教要求设定为一节完整课的浓缩。必须明确的是。片段教学在功用、整体性、完整性、听课对象上与完整课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完整课的浓缩的做法是要求选手在规定时间内以边说边演示的方式把整节课的流程做个演示,目的在于让听课者对于执教者的整体授课思路有个概貌性的了解。但是,从当前一线教师使用的教学技能的形态种类上分析,已经存在说课这种成熟的技能形态了,这种形式已经能够对于整节课的流程以及教法进行概貌性的阐述,完整课浓缩的做法并没有特定的存在价值。而片段教学自从它诞生开始,就承担观测执教者对于某一个知识点与技能方法的研究与思考的使命,它考察的是教师运用理论进行实践教学,解决教学问题的核心能力,要求的是执教者展示模拟真实课堂施教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观测,了解和判断执教者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的素质。

现象3.片段教学与说课的混淆

由于片段教学与说课的时间都限定在10—15分钟之间,因此,很多执教者容易将两种形态混淆起来。应当明确片段教学这种形态具备的实践性属性特征,它着重探讨的是执教者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目标的设定,关注的是执教者采用何种教学技能和方法、手段,呈现对某一知识、技能方法的研究与思考,执教者扮演的是授课者的角色。而“说课”探讨的内容则是教学的设计及其依据,要求执教者从理论与实践结合高度阐述自己教学意图、教学思路和理论依据,让听课者了解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执教者扮演的是一种讲课者的角色。从形态上区分,片段教学是动态的实施,而说课却是静态研究;片段教学侧重感性和实践操作过程,着重于模拟展示真实课堂上的执教步骤;而说课则是着重理性和思维。从执教目的上区分,片段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和检验教师应用教学理论施教的实际教学水平,而说课主要目的在促进教师对教育理论和知识的钻研,不断深化对教材与教法的理解和把握。

(二)掌控不好片段教学的时间、节奏和内容安排

产生这类问题的执教者通常不能掌握好教学节奏,容易出现在15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不了教学目标,教学呈现虎头蛇尾和有头无尾的情况。他们虽然明确了片段教学的形态特点,却往往对10—15分钟的时间内具体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缺乏明确的认知,因此也就缺乏对执教时间的节奏把握和教学程序的合理安排。以15分钟的片段教学时间为例,比较合理的时间安排应当是1—2之内的导入,8—10左右的核心内容教学,一分钟以内的总结提升及拓展,两分钟左右的机动弹性安排。而在这执教时间的进程中,从片段教学的观课黄金时间点看,在第9—10分钟左右,教学的核心知识难点应该基本得以解决,假使执教者到了此时仍未进行到教学的核心部分,那么其在教学节奏上就容易出现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导入时间过长,不能给教学主体内容分配充分的时间,而在15分钟时间用完之时还没完成教学核心目标,匆匆结课的情形。

(三)轻视片段教学的设计

这类情况主要呈现执教者对于教学内容取舍不当,存在目标不集中、层次不分明、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的状况,呈现片段教学的品质不高的风貌,往往15分钟上完之后,课堂教学平淡、给观课者留不下什么鲜明的印象。以节选类型的片段教学为例,出题方会从教材中选取某些片段,如教材某个章节或是某首歌曲的某部分要求执教者进行教学,而执教者则要根据节选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实施课堂教学。这考验了执教者对于课标与教材的理解、对于知识技能点的筛选、设立清晰而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有序的教学步骤、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综合教学思考力。而在教学展开过程中,则更全面地展现教师个人的综合素养,包括教学组织、教态、教学语言、板书、音乐专业技能(弹、唱、演)、课堂教学感染力等全面的教学实施能力。因此,但凡在普通课堂教学上教学能力水平不高的教师,也很难在片段教学的执教当中呈现高的教学水平。

二、应对片段教学执教者不同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应对片段教学界定混淆问题的对策

对片段教学的形态界定不清晰引起的问题,通常是刚刚接触片段教学这种技能形态的教师执教时的常见问题。针对这类问题,解决的对策在于让执教者明确片段教学的这种教学技能的特点,深度理解实施片段教学这种考核及教研手段的目的和意义。在训练过程中多看规范的有代表性的案例,在教研活动中多进行操作实践,寻找有研究有经验的教师、教研员对其进行指导,并根据实践的情况调整其步骤和环节,使其操作符合片段教学的特征和要求。

(二)应对片段教学的节奏把握不好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执教者应当明确:片段教学与完整课教学虽然有联系但是有区别。它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展示完整课的部分环节来检测执教者水平或是进行教学研究的一种技能和教研形态。在这10-15分钟里,要集中展现执教者如何应用教学方法达到环节的教学目标,解决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知识点和难点。其次是在训练方式上要求他们对着钟表进行操练,根据时间节点调控自己的教学进程,把控教学的节奏,并且根据每次的执教情况反复修改操作,从而达成对片段教学形态的节奏把控。

(三)应对片段教学质量水平不高问题的对策

在操作片段教学出现的常见问题中,前两类问题尚属于对于片段教学的教学形态把控的问题,而这一类别的问题反映的则是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水平和素质状况水平。对于此种类型的执教问题,应当从夯实执教者的教学基本功入手。1.精心研究课标,深入把握教材。指的是执教者应当精心研究课标,深入理解关于音乐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教学精神,并在这一基础上梳理分析音乐学科教材的编写思路,分析理解教材如何去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理念。理清每单元、每节课的教材内容所承载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及音乐教学价值。2.规范教学设计,深化教学实践。执教者在教学当中还应该不断规范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的水平,深化对教学实践的认识。3.创新教学方法,积累教学亮点。指的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执教者还必须面对不同类型的教学问题,梳理和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的方法,积累创设教学亮点的方式和方法。4.总结成功范式、灵活应用练习。指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在夯实日常教学基本功的基础上,执教者可以总结应对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的常见成功的范式,并把它恰当应用在片段教学的实践练习中,做到灵活合理地加以应用。

三、片段教学的评判及教学层次的追求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片段教学是一种教研和教学水平考核的技能形式。片段教学源于课堂教学,对片段教学水平的判断就如同对一节课教学质量的评判一样,主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教学效果等元素进行。而执教片段教学在教学水平的发展层次上也如同课堂教学水平的发展,一样呈现出规范—成熟—卓越三种不同的层次[3]。一线音乐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应当根据这四个维度去追求不同的高度和层次,提升自己的执教水平。任何脱离课堂教学实践的片段教学是无意义且无效能的。同理,脱离提升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水平而仅仅谈如何提升片段教学水平的做法也无异于寻求无源之水。实际的课堂教学才是产生源源不断的教学灵感和高效的教学思维的训练场和检验地。做好日常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水平才是提高片段教学能力的终极方向和努力的着力点。总之,在教师各项教学技能训练中,必须从夯实教师的基本功开始,锻造教师清晰的教学思维和全面的综合能力,掌握各类技能的核心特点和操作方式,从而达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提升基础音乐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继秀.教学技能训练与测评[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6).

[2][美]德瓦埃特•爱伦,王维平.微格教学[M].新华出版社:19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