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乐化人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以乐化人思想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首师大音乐教育系研究生在郑莉教授的带领下,赴潍坊市高新双语小学开展调研活动。笔者主要运用资料收集法、实地访谈法,分别从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学校办学优劣分析及高新双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创建的启示三方面来阐述,以进一步掌握本所学校艺术特色教育情况。

关键词:潍坊高新双语学校;艺术特色教育;乐化教育;民族音乐文化

一、高新双语小学基本情况介绍

(一)学校概况

高新双语学校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高新区,校园规模占地22亩,是高新区首家股份制民办私立学校。在办学十余年的探索中,本着“实施英才教育,培养家国情怀、大家风范”的育人目标,高新双语极力打造成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高认可的精品学校。本校通过建设涵盖有“琴棋书画诗茶”六项艺术门类课程体系,积极营造校园学乐文化氛围,逐步形成了具有校本艺术特色的“乐化教育”理念,为培养会学、乐学、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开拓出普惠性与创新性的教育领域。学校先后取得的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艺术教育示范校及德育先进单位等50余项荣誉,也印证着高新双语小学基础教育实施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智慧性。

(二)校园环境建设

1.文化建设

高新双语学校校园风貌昂扬向上,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为校园文化设计出校园“三宝”,即竹子、泰山石、国槐树。小小的学习园地被绿荫环绕着,校园小路边一层层竹林挺拔而起,这也是通过学生们对绿植的探寻,发现竹寓意着节节高,象征着学生们不断汲取营养,坚韧的茁壮成长,因此竹子被誉为高新校花;繁茂的国槐作为校树屹立在教学楼间,标志着高新双语师生要拥有着承载万物的博大胸襟,真正朝着“树人”的教育目标迈进;屹立于学校门口的泰山石代表着双语人坚如磐石、沉稳奋斗的精神品质。教学楼里布满科普知识、文化标语,无不反映着高新双语小学注重个性化发展又兼具提升个人文化修养的育人之道。

2.艺术建设

高新双语校园艺术氛围十分浓厚,走进高新双语学校的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充满象征意义与趣味儿性的一对吉祥物——女孩乐乐(yue)和男孩乐乐(le),身取竹节、头戴音符、手持书本,形象美好活泼,寓意积极向上,颇受师生喜爱;置身小学部的教学楼中,好似来到艺术园地,规模不大的教学楼里处处散发着艺术的气息,走廊两侧张贴着学生们完成的一件件特色艺术作品,带有音乐小知识的展板装点着每一层楼道的墙壁,高新双语学校真正做到了在细节之处体现艺术之美,让学生们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能够时刻被这些美好的艺术滋养,潜移默化地提升他们感受美、表现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及素养。

(三)艺术教育特色

高新双语学校联系本校实际情况,萃取“琴、棋、书、画、诗、茶”六雅作为传承及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为学校‘全人教育’注入艺术,施行人文知识、技能、素养并重,构建雅文化系列课程,以教化学生雕琢生活之美。全校师生人人必掌握一门民族乐器,是由袁月娥校长基于我国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带领提议的,这也成为了高新双语学校的亮点特色项目。以“乐化教育”命名此项目,以“成长为乐、学习为乐、乐于学习”为主旋律,倡导音乐对人发展的重要性,尼采说过:“没有音乐的人生将是错误的”。袁校长认为音乐能力及素养应从基础教育阶段抓起,在面临资金紧缺、师资水平低下的种种困境之下,依然层层突破,成功组建高新师生民乐团,创造了小学全体师生至少学会一门民乐的“神话”。“乐化教育”创新点包含三个方面:一为动员全体师生参与民乐团,在小范围内实现了音乐教育普及;二为通过接触音乐来转化为师生内在的素质修养;三为安排固定时间(周一下午)集中开展艺术课程及活动,并外聘音乐专业老师对学校各科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以提升师资整体艺术水平。

二、高新双语小学办学优势分析

高新双语学校领导为教育事业的辛勤投入与孩子们快乐成长中累累的收获,逐步建立起了家长们对校方的信任和支持,打造出一种“有创新、有特色、有亮点”的新型教育模式——乐化教育,使得高新双语学校的综合影响力名扬教育界。三方一体化联动的办学优势也逐渐凸显出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袁月娥将自身的艺术教育观念总结凝练,对“乐化教育”项目进行大力宣传,大力度投入艺术教育经费,为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提供了经济保障;艺术教育理念超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给予密切关注,敢于尝试未知领域,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大胆试行教育领域中相对薄弱的美育环节,凭智慧的头脑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实施;动员工作充分到位,聘请校外专业音乐教师进行辅导练习,善于调动各科教师及全体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学校教师集体配合校方意见,在教师群体内部可以自觉形成团结协作、优势互补的新型道德关系,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教好书育全人的教育任务;对学习音乐的兴趣高涨,完成了一部分教师追求音乐的梦想;教师能够高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集中性学习与练习,不断促进自身音乐技能及素养的提升。

(三)学生参与度广,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安排艺术教学活动,在民乐团分声部排练中,每一位孩子对乐器的选择都能够得到尊重,孩子们不同程度的进步空间教师都予以包容和鼓励;施行分层次编班和教学的制度,学生学习层次明晰。

三、高新双语小学艺术特色课程创建的启示

(一)创建办学特色,展示办学亮点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摸索中所形成的个性风貌和风格。学校办的好不好,关键是看特色,寻亮点。高新双语小学特色办学模式——乐化教育,已然成为这所学校的品牌代言,是立校之基、强校之本,发展之源。若一所学校想要办的出色,则需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无我有应具有独创性和首创性,抓住机遇,先入为主,自然而然的占领优先地位;人有我优,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实施的可能性,来衡量办学中采取的策略合理与否,择优略汰,选择适合的模式及方法为学校教育添砖加瓦;人优我特,学校在与他校竞争时,应持有自身办学特色亮点,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增强竞争力。因此,在办学上学校要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摸索和寻找发展路径,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层次和水平的提升。

(二)基础教育艺术特色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1.力推美育塑健全人格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攻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明确指出学校切实开展好美育教育工作”,这既是学校和教师的本职,也是全社会应关注的大事。学生的素养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成为怀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借助艺术教育为攻破口,以艺术直击人类心灵的特点,潜移默化的营造氛围进行熏陶。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触就即的,而是需通过后天的艺术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和积累。目前,基础教育中并不缺乏数学计算精准、课文背诵如流的现象,而是缺乏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也使得学生们在构建人格、完善自我发展中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如:无法将所学到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很好的融入和适应社会环境,无法与他人较为畅通地交流等等。艺术教育为培养健全人格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学生审美取向,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传承传统音乐文化扬民族精神

文化是民族的根,精神是民族的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需培养未来新一代的民族责任感和认同感,这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前在艺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是应着力解决传统民族音乐继承与传播的问题,从哪里解决?以什么样的方式手段解决?引发了教育界众多专家学者的深入思考,但从整体来观,民族传统音乐的接触和学习尽早抓为好。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富地域性和风俗性,融入了不同的民族的风情特色,它不仅是一种音乐现象,更是一种寄托文化情思的表达方式,其丰富的涵盖有本民族各个时期、各个地域的情感和精髓,极具继承价值与传承意义,同时辅助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因此,追根溯源,稳固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坚定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精髓,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热爱祖国音乐文化。此次观摩学习活动之行收获颇丰,最深刻的感想莫过于作为教育者应真正做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及时性的了解各地各校基础教育艺术教育发展情况。开阔了一行人的学术视野,让我们的思路不再局限于周围圈子,同时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地向同行学习的机会。

作者:王美琪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