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对策略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应对策略

摘要:本文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阶段、部分应用状况及其影响,面对人工智能发展的巨大浪潮,职业教育应主动变革,要从国家政策、理念与制度、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好应对,切实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对智能教育之用的统领原则,培养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人才。

关键词:人工智能;人文教育;职业教育

0引言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以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7年,IBM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由Google旗下的深度学习公司Deep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1]。随后有关人工智能的热点应用不断推出,比如无人驾驶、智能医生、语音与人脸识别等,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比如2017年高考期间,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10分钟就答完,获得134分,激发了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巨大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忧虑与反思[2]。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2030年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从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政策规划,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新动力[1]。

1人工智能定义和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的英文是ArtificialIntelligence,简称AI,人工智能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认为[3]:人工智能是关于人造物的智能行为,主要包括知觉、推理、学习、交流和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发明出可以像人类一样或能更好地完成以上行为的机器,短期目标是理解这种智能行为是否存在于机器、人类或其他动物中,所以它包含了科学和工程双重目标。根据其功能强弱,人工智能分为三类,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还有超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知识表达和启发式搜索算法为代表;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专家系统,同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研究发展迅猛,伴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硬件能力的逐步提高,人工智能逐渐开始突破;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末以来,尤其是2006年开始进入了大数据和自主学习的认知智能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开始增多,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4,5]。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人机交互等。当今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AlphaGO主要应用了机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算法。

2人工智能应用状况与反思

2017年,阿里的“无人超市”落地杭州,进店、挑选商品、付款支付一气呵成,消费者几乎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完成购物。与此类似,昆山富士康公司裁员6万名工人,全用机器人代替。京东、淘宝引入的智能机器人替代了原来的仓库管理、人工客服等岗位。因此有学者悲观地断言:在人工智能时代,因为很多职业岗位或技能将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职业院校毕业生很有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笔者认为,我们不应该重蹈历史上英国制定的限制汽车推广使用的《红旗法案》的悲剧。正是这个在今天看来毫无道理的,但却持续了三十年的法案让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完全赶上来,最终远超英国。人工智能应用必将淘汰或替代很多现有就业岗位,但同时又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伴随着产业智能升级的、长期的艰难过程,对于职业教育来说,这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为了更积极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除了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和政策、经费支持之外,建议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3.1解放思想,更新理念与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提出,人工智能走向2.0阶段的真正原因是世界正从原来由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构成的二元空间,向着由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与信息空间构成的新三元空间演变[6]。因此,职业教育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入人工智能等相关理念和技术,同时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比如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信息技术类课程课时偏少,数据处理、编程类或人工智能课程几乎没有,这样的安排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适当减少将来可被人工智能应用替代的技能课程的课时,比如电算会计、环境监测等。

3.2善用人工智能,提升教学与管理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们现有的重复性工作和大量数据积淀的教学任务,比如批改作业或阅卷或课堂考勤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因此,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更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精确的个性化学习服务,教师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补充教学资源,减少备课重复性工作,提升教学效率,真正地做得“因材施教”,同时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得到重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大量出现,不同的学校、学科及专业课程不再封闭,学习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碎片化与个性化学习将日益普遍。教师能完整地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比如学生上课是否睡觉、是否玩手机、是否在教室里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都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智能解析,有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大部分课程考试将全部自动化,考生资格审查利用人脸识别、监考与阅卷都由智能机器来完成。上述人工智能给教学带来的这些变化既需要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系统来支撑,更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们继续提升信息技能、深化和加强信息素养。

3.3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训筑牢就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职业院校应与相关行业统筹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拓宽企业参与的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推动学校就业与企业招工无缝衔接。比如职业教育将出现“新师徒制”,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将通过“互联网”以VR或者AR技术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规模庞大的徒弟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3.4完善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推广,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如果不及时进行“充电”升级,中低端的重复性强的工作将面临被智能机器人不同程度进行替代的危险。所以对于不少技能岗位,“守着一门技术吃一辈子老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因此,职业教育要继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充电”升级铺就一条“纵深”的通道。

3.5人文教育为“道”,智能教育为“用”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将被机器替代,人们将从重复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转去从事更具有创造性、创新性或者更具有情感类的工作,这些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因此,职业教育更需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做人之道,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促进跨界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相应的智能技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曾说:“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Tesla汽车和Space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人工智能。如果必须预测我们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7]。一群没有良好道德水平的,但掌握了智能技术或设备的人们是危险的,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只有这样,人工智能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造福社会。

4结论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又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教学、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职业教育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时,须要从国家政策、理念与制度、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好应对,切实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对智能教育之用的统领原则,培养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青松.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8(8):50-56.

[2]苏令.人工智能来了,教育当未雨绸缪[EB/OL].[2018-05-15].

[3]NilsJ.Nilsson.人工智能[M].郑扣根,庄越挺,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王璐菲.美国制定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J].防务视点,2017(3):59-61.

[5]贺倩.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2017(2):1-4.

[6]车明朝.智慧无界赢领未来:人工智能2.0时代下的教育发展——第三届中美智慧教育大会观感[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5-14.

[7]李开复,王咏刚.人工智能[M].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作者:易兴东 黄磊 莫玮娟 单位:广东省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