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解析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解析

摘要:大数据时代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本文通过对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困境和优势展开分析,从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素养,增强大数据信息分析和使用的科学性,健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强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0引言

大数据超越了传统意义数据的范围,是一种体量庞大、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迭代迅速的数据集合。大数据重在数据分析,数据洪流能带来更高的准确性,呈现传统数据无法揭示的细节和趋势,使人们在宏观层面获得更大的洞察力。大数据并不是简单的数据堆积,而是通过对体量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处理,在海量数据资源中发现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使之产生具有挖掘价值的信息。大数据的过程就是将海量数据作为对象加以整合、分析、处理、提炼的过程,大数据并不仅是单纯的技术手段,更是一种价值理念,成为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式方法,高速地嵌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大数据所蕴含的巨大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也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大数据开启了新的时代变革,信息风暴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深度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思维方式。大数据通过与互联网、新兴媒体等相互交融,形成了具备高度交互性、即时性、开放性的大数据传播,大数据实现了对现实世界更为全面、客观的解读,记录并分析了人们的一切活动,拓展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领域,有力地促进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化、科学化、最优化。但与此同时,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大数据信息和传播模式的剧烈冲击[1]。爆炸性的信息资源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思潮以大数据为载体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弱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受教育者对“灌输式”教育内容的关注程度降低,海量有待查证的数据信息充斥于网络,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信息的碰撞动摇着受教育者对主流思想的尊崇和认同,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等社会现象日渐增多。高校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因此,必须深入研究大数据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新任务,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和内在逻辑加以探究,定制新内容、拓展新空间、提出新举措,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全面革新,构建与急剧变革的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引导力、亲和力,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针对性、有效性。

1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困境分析

1.1大数据思维不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滞后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科学的、牢固的大数据意识、大数据思维还没有建立起来,对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存储重视不足,对互联网、新兴媒体和网络传播技术的掌握水平欠佳,对大数据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前沿理论和工作方法的应用不足,难以在思想政治引领、网络舆情预警等方面较好地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青年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思想观念活跃、获取信息渠道广泛,而互联网空间是虚拟的,呈现去中心化的特征,互联网中的信息来源渠道多样、结构复杂、可靠性低,错误思潮泛滥,网络环境复杂,主流价值观念的建构比以往更为困难。因此,缺少大数据信息支撑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实现贴近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回应学生困惑的要求,传统简单枯燥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权威面临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存在弱化,引领价值观念、统一道德规范、树立共同理想的教育目标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大数据深度融合。

1.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被削弱

互联网空间并非自然发生的客观现实空间,而是与现实空间环境和特点相类似的虚拟空间,互联网空间中的数据信息是经过选择加工和重新解读,再通过互联网传播媒介进行展示和呈现的。虽然海量的数据信息为认识和解释世界提供了更多视角和依据,但人们也同样受困于信息丛林,不同的价值观念、社会思潮、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相互碰撞交融,内容混杂,泥沙俱下,去中心化特征显著,强烈冲击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降低了学生对错误思想文化的辨识力和抵抗力,增加了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端正价值取向的困惑和疑虑,甚至影响学生健康人格和身心素质的养成。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互联网空间中的主导地位受到削弱和挑战,开展工作的难度和阻力增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感召力和控制力不再稳固,对互联网空间的舆论环境监测能力有待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失语现象。

1.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队伍建设不足

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和体系构建重视程度不高,制度设计、教育载体、教育平台、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建设滞后,资金和设备投入不足,硬件优化升级缓慢,大数据资源库建设迟滞,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尚未实现,大数据平台的维护更新时效性不强,内容老套、形式单一、关注度低。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尚不健全,在享有网络数据带来的便捷性、广泛性、开放性优势同时,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用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已不再是秘密,信息泄露使学生对网络空间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另外,还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力度不强的问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为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缺乏大数据应用的专业技术,而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又缺乏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和方法,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和维护存在困难。

2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优势分析

2.1大数据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

大数据时代来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工作方式必将受到冲击和挑战,基于数据分析计算基础上的个性化、定制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将成为主流。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数据计算和分析反馈实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实行一人一策、精准关怀,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价值引导和思想疏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引导力。大数据并不是简单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显著价值在于挖掘数据背后所蕴含的客观规律和发展趋势,探究不同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对未来走向进行预测分析,大数据的核心就是预测[1]。大数据既可以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从繁杂琐碎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准确、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又可以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数据汇总、统计、分析等环节的重复劳动,便捷、快速、高效地获得数据信息以进行有效判断。因此,推进大数据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创新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大数据符合受教育者的主流思想观念

大数据的多类型特征契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主体特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并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还包括学生骨干和社会力量,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而大数据来源多样、类型丰富,易于在多主体之间形成资源共享、信息共通、价值共鸣和思想认同,强化提升学生骨干和社会力量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多主体之间通力协作,实现高校主导、学生骨干参与、社会力量补充的协同共育格局,契合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多元化的实践需要。大数据的高速度特征契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特点,大数据不仅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快速收集,还可以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快速处理,使得数据信息的时效性和价值性得到充分保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利用大数据高速度的特征实现对信息的快速感知和及时抓取,在面对网络舆情等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决策,避免学生在思想认识领域出现混乱和偏差,从而实现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效监测和管控。大数据的精准性特征契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特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强调整体性、完整性和全面性,也强调对不同学生群体的分层分类研究,通过对学生原始行为轨迹的数据呈现,发挥大数据在数据存储、分析、处理过程中的精准性优势,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群体的思想动向和行为热点,透过数据表象揭示事物本质、研判发展趋势,进而持续提高工作策略和工作方式的针对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2.3大数据符合受教育者的主流思想观念

当前高校受教育者多为“95后”和“0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成长于大数据普及和发展的时代,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强,在网络空间中的活跃程度较高。因此,当前高校学生群体对大数据等时代产物的认同度较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意愿较强。通过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改变传统课堂单向度的教育和灌输,发挥互联网、电子设备、移动终端的优势,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实现有机结合,全面形成线上线下育人合力。

3大数据时代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分析

3.1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素养

大数据是人们获得新的认知、创造新的价值的源泉[2]。新思想的诞生往往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大数据引领着全新的信息时代,树立大数据思维,提升大数据素养,成为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首要前提。要树立数据收集意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详细记录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数据,为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要树立数据分析意识,将收集到的学生各方面数据加以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为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研判工作形势、预测学生思想趋势、制定工作对策提供支持;要树立数据存储意识,大数据总是处于不断的更新和变动之中,但以往的数据对学生未来的思想与行为依然具有分析和预测价值。同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强化提升大数据素养,注重学数据基础知识,掌握大数据计算技术,提高大数据整合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分析处理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数据信息,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3.2增强大数据信息分析和使用的科学性

在面对纷繁复杂的海量数据资源时,增强数据分析和使用的科学性,是准确把握工作方向、引领学生思想的核心要求。要充分挖掘隐含在数据背后的内在逻辑和客观规律,而不是简单地分析因果关系,要推进数据收集、数据管理和数据创新,对文字数据、位置数据、沟通数据等进行全方位分析,综合运用图表、建模等方式方法,筛选出具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坚持内容为主,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系统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创新,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既推送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素材,也定制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实现普适性主流价值和个性化内容的有机结合。坚持学理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发挥大数据实时、动态呈现的优势,根据数据信息深入挖掘潜在问题,精准推送教育内容,将时政要闻、党的政策、主流意识形态融入多样的网络文化产品中,与学生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相结合,抵御网络空间多元文化碰撞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强化主流思想价值的主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航向。

3.3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和队伍建设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挑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和队伍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必须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保障体系和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构建集管理、服务、交流、互动等功能于一体,具备教育性、服务性、趣味性、时效性等特点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打造系列网络频道、特色网站、新媒体平台等,持续提升平台的体验性、互动性和覆盖率,拓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同时,要建设一支具备较强理论素养、熟练掌握网络技术、擅长大数据分析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从大数据应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数据挖掘、分析、研判和预测能力,注重选拔培养政治过硬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和信念坚定、号召力强的学生骨干充实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强化工作队伍的辐射力、引领力和影响力。

4结语

总之,在大数据时代,要更好地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要认识到工作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所存在的困难,只有这样才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获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4.

[2]崔海英.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03):33-36.

[3]于涛.深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9):89-90.

[4]朵丽尼娅.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才智,2019(09):191.

[5]洪娟.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J].决策探索(下),2019(02):76-77.

作者:林宜湘 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