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研究(6篇)

初中语文教学问题研究(6篇)

第一篇:初中语文教学问题与方法研究

摘要:

随着课制改革,人们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成果要求越来越高,老师在教学上也面临更大的机会和困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是现今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课堂是知识接收的主要场所,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它也局限了知识的学习。当前初中语文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全方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对初中语文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初中语文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语文;改进措施

随着教育体质改革,新课程对老师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老师要采取积极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知识可以更加牢固的掌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新教学方法。当前国家积极提倡学生素质教育,在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现今初中语文数学教学现状

1.1应试教育影响。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都是采取应试教育,这种考试决定一切的思想在中国学生和家长心中已经根深蒂固。就目前状况来看,学生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优异程度,我国的升学主要还是依靠考试,虽然在几十年前人们就提出了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建设,但是中国教育现状阻碍了这种教学方式的发展。因此随着现今教学制度改革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老师在教学方法中不能采取灌输式教育,要更加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主体,老师起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中国教育内容中语文是教育重点,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加强初中语文的理解,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就格外重要。

1.2教学方法不新颖。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老师仅仅通过书本、黑板和粉笔就能完成教学,对知识的传授也仅仅是书本知识的简单传输,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应付考试。在新课政的影响下,很多语文老师都改变了教学方式,不在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现代教学方法更加重视。传统单一简单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需要,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降低学习兴趣,对学科产生厌倦。

1.3教师专业知识不够。

老师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老师教学水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十分的重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初中语文数学改进措施

2.1教学计划以学生为主体。

老师在制度教学计划时,要明白学生是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语文成绩提升。因此老师的教学思想就要改变,改变老师的主导地位,老师要引导性教学和学生一起合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在课堂上留有足够学生自我发挥空间,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经验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进行学习、思考,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兴趣就至关重要。初中学生普遍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老师要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交流方式也不一样,老师要学会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是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打下基础。

2.3创新教学方法。

现今教学机构大力发展研究性教学,它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内容足够新颖可以引发学生更大兴趣。研究性教学是在开放、轻松、愉悦的氛围环境中进行教学,它有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舒适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学习。但是研究性教学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是要在教材基础上,以总教学目标为引导,要把教材知识融入到课堂当中,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教育,加深知识掌握度。

2.4利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现今在快速发展,多媒体功能快捷、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更感兴趣。现今很多老师都把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通过声音、图像、影片的结合,知识的传输更加直观,对课堂知识的展示更加生动,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可以加深知识的掌握,采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提高老师教学水平。

老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水平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老师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教学结构,不断创新,多与学生和其他老师交流,帮助自己开阔视野,扩展教学宽度,同时调整自己教学态度,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崇高的理想。

3总结

综上所述,语文是初中的主要学科,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在当代教学理念下,老师要转变自己教学思想,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工作实际多和学生交流,完善教育体系。老师也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丰富自身内涵,为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韩天明 单位:黑龙江省七台河市茄子河区新强学校

参考文献

[1]苏敏.探索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6:76

第二篇: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练习研讨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了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在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上,不仅注重在课堂过程中对知识和相关的内容的研究和探讨,同时还十分注重课后的练习。虽然现阶段我国总体教育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讨和练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研讨;练习;人教版

在进行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课本发挥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在课本中研讨和练习也是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课本中的研讨与练习环节,不仅能够十分有效的开展教学任务,同时还能有效的加强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现阶段我国教学工作者对于研讨和练习的环节,认识还不够深刻,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1现阶段研讨与练习中存在的问题

1.1在具体方法上欠缺科学的指导: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这种填鸭式教学对学生来说,不但枯燥,同时学习效果也不够明显。而教师由于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学手段和方式都相对来讲比较困难,学生不能很好的跟上教师的节奏,导致课堂效率很低[1]。

1.2对学习情景的设计不足: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因为在愉快的氛围中,学生更能够充分的释放自我,展示自我,通过更活跃的课堂充分将自己的能力进行表达,提升语文的总体能力。虽然现阶段我国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中所研讨和联系环节也在不断进行努力和完善,但是和学习的情境还需要更加全面的设计,不断跟上计划的基本要求。

1.3研讨和练习涉及的层面不深:

在教育人员进行对课本的研究和探讨时,对深层次的内容研究有限,大部分进行的研究内容多停留在比较简单的过程中,因此这种简单水平不能很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提升,只能做到基本的符合对基础知识的巩固。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我的于勒叔叔》中,这篇文章课后的要求是:“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菲利普夫妇在船上看见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么样?试着将你的想象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要求九年义务教育下的初中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字数要大于600字以上,但是在课本的实际要求中,很明显不符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2]。

2改进研讨与练习的措施

2.1建立层次性的研讨与联系:

自从教育改革的实行以来,新课改中明确的提出,课本中讲述的内容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保持一致,在进行教材研究的过程中,要充分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本能力进行考虑。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研究者对课后研讨和练习环节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考虑,适当做些调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更有层次的研讨与练习的环节[3]。

2.2丰富研讨和练习的内容:

教学研究工作者在进行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后研讨和练习的内容进行丰富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几个问题:首先,在人教版课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完全以来人教版课本进行教学,适当的参考其他版本书籍和课本进行教学,同时将不同版本的研讨与练习环节进行综合,选择更适合学生发展的版本进行教学。其次,在教学的时间比较充足的前提下,教师也可以适当的对课本先进行系统分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章的分类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类型的课本有不同种类的学习方式,遮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最后,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安排小组进行相应的讨论,综合学生对文章的问题,通过对文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教师还能够不断总结出更多丰富的内容,促进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现阶段的人教版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只有将这些问题一一进行解决,才能将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不断进行提升。本文通过对研讨与练习环节中问题的研究,解决了很多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水平,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作者:张三平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宜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新.注重研讨与练习,深化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78.

[2]倪腾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说明文“研讨与练习”部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文惠林.刍议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建设,2010,15(1):12-14.

[4]杨珊珊.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后练习的二次开发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时期是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尤其是作为学科之母的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当前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都应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畅通无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自然能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初中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意义。就语文学科的学习而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故探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极具现实意义。

1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交于小学教学,初中教学的知识面更广、知识点更深奥,面对书本上的难题和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要举一反三才能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要举一反三,首先就应在思维上具备独立性,特别是在初中语文的学习。初中语文不单单是生字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诗词的情感和内涵,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能独立创作文章。这些看似简单的教学过程,事实上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相互交流,可见,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对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应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结合他们的特点、利用他们的优势,帮助他们找到培养自身思维能力的最佳途径和方法。此外,学生具备良好思维能力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学习都有很大作用。因此,不论从哪方面分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2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2.1传授思维方法给学生:

思维方法有很多种,如观察法、联想法、比喻法、分析法、分类法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本文主要分析两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一是观察法。观察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通常有两种,即对比观察和顺序观察。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都应注重观察,观察时要运转思维思考,同样思考时也应结合观察[1]。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作者通过观察创作的,而这些作品自然也就成了学生学习观察方法的最佳教材。故教师可将重心放在文章上,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作者的观察技巧和方法,逐渐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二是联想法。联想法不仅要联想,更要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创作时就利用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时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领悟诗歌里的美妙景象,去体会作者笔下的“天上街市”,感受作者内心的美好情怀。鼓励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上街市”。

2.2发挥课堂“主渠道”价值: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充分利用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此,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游戏教学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然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2],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逆向性思维、变向思维等。如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春》(朱自清)的教学。在教学前教师先给学生们展示春天的图片或是动态画面,春草、春树等,与学生探讨春天都有哪些景象,接着引入主题《春》。这个过程主要是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讲解课文时,很多问题学生们都可能有不一样的观点,如“作者对春天的感受”这一问题,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盼和喜悦,也有的学生会认为作者是想借盼春反衬自己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不满和愤慨,并不是真正盼望春天的来临。对此,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结合作者的背景、人生和课文,展开讨论。通过讨论一来强化学生对课文和作者的理解,二来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转动思维,不断思考才能找到有用信息,因此讨论过程也能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思维能力。

2.3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

只有理论而缺乏实践的教学就如同地基不稳固的建筑,经不起考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并稳固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教学是关键。一方面,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除了要有课堂知识外,还应包括具有实践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也能进行实践学习,巩固所学知识和能力[3]。此外,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探索性问题,鼓励学生去探索,然后在课堂上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如写作、阅读等和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是主要知识点,教师应结合课堂教学开展配套的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足够的自由阅读空间,一来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二来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让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发现和收获,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同学间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学生特点、需求和优势,采取配套的教学方法。除了从教学角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外,教师还应注重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及时、有效解答学生的问题和疑惑,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杨锡松 单位:重庆市开县华承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陈道林.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俪人:教师,2015(12):65-65

[2]熊革新.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师导刊,2015(11):118-118

[3]刘涛.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5(12):42-42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不仅面对生源素质不高、地域较为落后等客观现实,同时还存在教育资源不均衡,家庭、社会对学科教学的不够重视等问题,加之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落后,存在着很多高耗低效的现象,这些是造成学科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据调研,很多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不高,语文学科教育的滞后,最终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

一、农村初中语文学科教师“授”与学生“学”现状分析

1.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很多农村地区学校教学设施落后,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这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很大影响。大多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还沿用着几千年来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模式滞后,“满堂灌”“填鸭式”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部分学校教师也受到新课改理念的启发,采用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但“手”放“心”不放,课堂没有真正向学生开放。很多教师根本没有突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点,课堂教学应付于考试层面。

2.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热情不高

客观上,语文学科面对着学习内容广泛、量较大的事实,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教师课堂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对于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缺乏兴趣,不肯读,不愿读现象。部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都围绕着“中考”这个指挥棒,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对于这些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学生只是表面应付,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很多学生根本就看不到学习语文的价值所在,没有体会到语文学科学习的重要意义。

3.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农村初中,很多学生总是片面地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错误认为语文学科就是认字、读书,仅此而已。因此,学生的学习方法也仅仅停留于生字词与课内阅读层面,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语文其他内容的学习,不仅不够重视,也缺乏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1.运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积极实施素质教育

作为教师,首先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想”和“新理论”,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发展的角度,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2.课内外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策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活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比如:课内阅读教学《晏子使楚》时,学习过全文后,同学说通过反复朗读,认真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在后面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并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在全文学习结束后,教师不妨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庆功宴,你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呢?通过这样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语文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当然,语文学习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还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将课内向课外拓展与延伸。比如课外搞语文古诗词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将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陶冶情操。

3.开展分层次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根据农村初中情况的特殊性,很多学生的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分层次教学。首先体现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可以将能力与基础不同的学生分成不同等级,对照各种不同类别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必做题、选做题、补充思考题;对于基本较差的学生,可以设计帮扶作业,从基础入手,让他们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课外分层指导,针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差异,采取分别施教、分层推进的对策。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为优等生创设条件,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教学是一门艺术,而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更需要艺术性。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适应新课改,采取有效对策,同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胆探究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从课堂教学细节入手,不断探索,努力实践,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作者:姚春海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小海初级中学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精神品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同等重要的,只有将二者充分的结合起来,才能在以后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取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无论是对于工作、学习来说,还是对于处理日常事务来说,具备较高的思维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学习语文,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视野,更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的准确与否又需要严谨的思维能力来提供保障,所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教学措施,来为我国中学阶段学生思维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对语文学习来说,它不仅仅是一门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一门语言的学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帮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控,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比如,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的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从心理上缩小与教师的距离感,提高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其次,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最后,教师要注意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表达,可以通过一些肢体语言的表达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大的可能,十分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及时转变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理念的先进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高效与否。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防止传统教学理念对课堂的影响,仔细研究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未知事物有着较强的探索欲,所以教师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而不是单单重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比如,教师可以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并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对学生在小组内的职责进行划分,让他们分别担任小组长、学习情况记录员、小组发言代表等职务,并定期进行轮换,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再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一定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十分显著的效果,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能够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加立体化、形象化的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如,在讲《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先通过图像、视频展示等方式导入课堂,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语言描述冬天的雪景以及发生在冬天的故事,最后再对课文内容进行学习,感受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与思想。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总结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是十分必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教育思想,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注重多种教学方式的综合应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性提供更好地保障,有效改善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为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作者:马秀芬 单位:山东莘县实高附中(张鲁校区)

参考文献

[1]何东斌.学生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探讨[J].中外交流,2016,(11)

[2]关朝文.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亚太教育,2015,(24)

第六篇: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初中语文是初中学生的主修课程之一,其课时也相对较长,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在该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成为主要的教学任务。本人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详细介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以及渗透的有效途径,为教育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

长期受传统教学方式影响,德育一直被教师忽略,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被视为唯一的教学重点。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影响着其今后的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价值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哲学中我们都知道“物质决定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主观认识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仅需要有知识的年轻人,更需要德智全面发展的人才。试想一下,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人才,但是却缺少最基本的爱国底线,不热爱我们的祖国,那么对我们的社会危害要比一个文盲大得多。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正处在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让其明白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了这样的价值观念,在今后学生的为人处事中就会有一个行为标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不仅仅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包括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当然,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休戚相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就是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同“德育”结合起来,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不断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以便他们更好的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在初中语文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推行以来,德育渗透已经得到了语文教师的充分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教师将德育渗透表面化,不讲究方式方法,根本不能实现德育效果。那么,如何将德育有效的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呢?

1、充分利用课堂进行德育渗透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课堂的教学作用。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应该精心准备课堂导入语,增强课堂内容的艺术感染力,引着孩子渐入佳境。比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这一篇课文时,鉴于这篇课文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七年级下学期学生历史知识的缺乏,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先向学生普及一下中国历史中抗日战争的知识,讲述一下中国人民八年抗战的那些艰苦岁月,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情境,在课堂没开始之前,可以先问问学生有没有看过抗日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什么的,在红色电视剧这么普及的年代,学生们都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是作为教师一定要跟学生讲明白侵略者的暴行以及抗日英雄的伟大事迹和中国人民为了抗战做出的牺牲,增强学生的爱憎情感。当然,教师也不能一味降低课堂气压,这样也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在讲述完课堂大背景之后,教师可以正式开始进入课文的讲解,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从悲痛甚至悲愤的情绪中拉出来,帮助他们把这种情感转化成力量,进而转化成自身的内在修养。

2、透过文章作者,发挥人物形象的教化功能

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各位专家学者精心为学生选择的,每一篇的人物形象的有着很大的教育意义。文学作品高于生活,但也来源于生活,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反映着作者本身的人物性格,凝聚着作者的喜怒哀乐。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就是让学生同作者之间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透过人物形象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进而学会什么是美丽和丑陋、学会分辨是非。比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课文《台阶》时,教师不能仅仅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语法,更要通过“爷爷”这一人物形象,了解到我们“爷爷”这一辈人辛勤劳苦的生活以及他们对劳动的热爱,“爷爷”脸上的皱纹以及那长满老茧的手不是“土”,而是反映那个年代农民的生活状态,进而帮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爷爷,深刻明白如今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这篇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就是教师渗透德育最好的媒介,通过人物形象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中的德育因素就会在无形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坚持补充同教材相关的课外材料

虽然课堂是教师教学的最主要的阵地,但是教师不能忘记将教材同现实生活相结合,以便丰富德育渗透的内容。教师应该及时补充同教材相关的课外知识,以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如,在学习选自《聊斋志异》的《狼》这篇文章时,学生也能感受到蒲松龄笔下的狐鬼花妖比人还要生动,但是其中反映出的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可能学生还是不太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向学生补充作者相关资料以及利用网络收集一些同作品相关的补充材料,加深学生对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应该逐步加强,在该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红,教师应该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在实践过程不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当然,凡事都不能一概而论,教师要仔细分析自己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作者:刘丽辉 单位:长春市九台区东湖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袁伟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举措初探.数学通报[J],2006,45(10).12一15.

[2]韩静.高中生数学思维障碍与教学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7.

[3]赵洪.关于德育渗透研究的概述.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