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综述(10篇)

小学语文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生命教育实践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对有关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育领域对学生成长和发展问题都尤为关注,现要求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强化已经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究。

关键词:

生命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稳步进行,教育工作者研究表明,现今,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指导与教育。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启蒙,只有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做好铺垫,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使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更加的轻松,学生也会感觉到整个生命都会得到升华。

1“生命教育”的含义

生命教育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就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且在学会尊重、珍爱、热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同时,提高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性质的活动[1]。其实,在生活中,人类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大都只是一些侧面性的理解,其主要有两点含义:一种生命教育是指人类仅仅对自身生命的认识,主要包括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还可以扩展大大自然的生命;另一种就是对人类的生命教育,包括人类个人能力和自身生命价值的培养与提升。也就是说人类在整个生命的过程中每一次生命的活动都对其整个生命的升华起到促进的作用。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声明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帮助、指导与关怀,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

2“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方法

2.1加强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生命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其相关研究表明,在对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过程中,让学生对“生命意识”产生兴趣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在长春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其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运用教科书识字、练习、阅读、写作、课文这五部分所包含是生命教育内容约200篇左右,在整个小学语文教育总文章的2/5,所以,生命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比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和小鸟最相亲相爱》中,儿童文学家冰心作者运用儿童般的语言,生动形象优雅的描写了几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并从中体会到小鸟在自然中无悠然自得的生活,让读者体会到自己内心的那种真正的快乐,并让学生懂得了对小动物的喜爱与对世界生物的热爱之情。

2.2引导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构建: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起主导地位和主导作用的大多数都是教师,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教育过程中,都会有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可以让教师看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心理变化。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课堂上师生感情互动增进的重要教学环境,并且通过在课堂中对学生提问、课堂的评价和辅导,让学生真正的认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讲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和生命的升华。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快乐王子》中,教师应该根据课文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授本节课程之前,为学生引用一些具有说服力的名言警句,如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和对事业的兴奋;真正的快乐来自内心的平静;真正的快乐不见得是愉悦的,他多一半是一种胜利等。然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到微笑是征服困境的利器,也是改变心境的良种,只要生活中充满微笑,笑对生活,就会在无形之中有种不可比拟的力量,也会让自己充满信心,同时也会得到一种智慧的提升。让学生慢慢的懂得如何去构建生命。

2.3注重学生课外读物中对“生命意识”的丰富: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对阅读的教学,理解和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过程中重要的一部分,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生命得到一些认识。有句名人曾经说过,阅读是人类生命前进的动力[2]。阅读不仅可以使人类增长知识,而且还可以使人类的感情有所抒发,激发起人的生命意识和各种潜能。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里特征,为学生讲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故事和推荐一些和本节课所讲述文章相像的阅读读物,不仅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巩固,还可以使学生对“生命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自信第一课》的教学完成后,让学生领悟到自信,是指自己要相信自己。人类不管是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都要拥有自信,因为自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可以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成功,它可以使人成功后变得更加的快乐与更加自信,让人类感觉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所提升。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一个有关自信的故事,如有一位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再一次世界级比赛过程中,就是因为它具有自信,把评委“故意”给出的错误乐曲大胆自信的向评委指证后,才拥有了现今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之称。可想而知,在当时他不知道其实这是评委们精心设下的“圈套”。就是因为他拥有自信,才给自己赢得了指挥家大赛的桂冠。并且通过讲完事例后,为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自信的书籍,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理解的更加透彻。

结语:

如此可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教育工作中,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础,生命是一个人素质的载体,对素质而言,没有生命,素质就无法体现,没有生命,也无道德可言,所以对小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事情。

作者:杨雪飞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第二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汪加菊.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6年03期

[2]冯铁山.论“探究取向课堂教学”的构架与实践———以小学教育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1期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

在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这个教学问题,引起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有了新探究。本文主要从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新探究,以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仅要给小学生灌输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能力,培养小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开阔小学生的思维,进而从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探究,采取调动小学生积极性的新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1以素质教育为理念,探究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古人曾经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古语说的意思就是:给人一条鱼吃,只能让他暂时填饱肚子;不如教给他以捕鱼的方法,使他能够终生有鱼享用[1]。这句古语体现了当前我们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教育是要实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要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教育,是要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在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小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用语文老师传授的方法自己去“捕鱼”。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做一个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向导、好伙伴。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有以下几种新教学方法:第一,要给小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的氛围[2]。例如:每天下午课前早到学校的学生,要求他们不准在教室里大声喧哗,可以读书,对那些积极读书的小学生让班长把他们的名字记录在班级“我爱读书”的表扬栏里,以此带动大家积极自主学习的氛围。第二,要求小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语文课文。第三,利用兴趣调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动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授之以鱼,使小学生享用终身。

2以小学生为主体,注重实施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的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为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探究式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指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体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探究路径,来培养和锻炼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自己独立自主的探究问题,让其自行组织活动。例如: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有教师很好的运用了探究式语文教学方法,教师设置有孩子掉到了湖水里爬不出来,即将快要淹死了,你如何去救他?小学生们提出了多种多样方法,让他们自己比较,最好选择出最好的营救方法,经过讨论探究,让小学生明白,在危机时刻如何才能救别人而又不贸然下水救人的方法。通过众多情境假设,探究教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小学生的兴趣为媒介,探索

“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助推剂,兴趣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兴趣是探索和创新的内驱力。小学生处于爱玩儿的年龄阶段,这是有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的,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运用小学生兴趣爱好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多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果一个小学生对阅读有情趣,他会在阅读课上积极认真的读书,反之则表现为爱东张西望,变现得不认真阅读。经课堂观察表明:课堂上对语文感兴趣的学生听课认真,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而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小学生上课爱走神,犯困。其次,针对课堂观察情况,创设阅读接龙的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以逐渐转变那些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态度。让这类小学生慢慢的喜欢上语文课,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不再是一种负担[3]。最后,“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出更多的新的“活动”式语文教学方法。

4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探究多媒体新教学方法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讲到:“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成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在教育上广泛运用。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有着前所未有的优势。多媒体教学方法,给小学生带来了绚丽多彩、生动、美妙悦耳的课堂学习生活,给小学语文老师带来了方便、快捷、新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的世界不再是那样单调的“黑白世界”,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设计图文并茂的PPT语文课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辅助课堂教学,使小学生的课堂变得生动直观,变得丰富多彩,变得生机勃勃,吸引了大多数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小学生的积极性[4]。在网络多媒体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方法,使传统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而挖掘出更多的多媒体新教学方法。

5结语

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探索出新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以迎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挑战。

作者:高桂英 单位:德惠市大房身镇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赵森.对培养农村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几点认识[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2).

[2]郭俊玲.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J]网路财富.2010,(7).

[3]徐守琴.语文教学中应采用愉快式教学[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5,(25).

[4]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4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

小学语文一门基础的学科,新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新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个语文老师首要目标。本文从小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着手,探究了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

创新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基本的基础,培育学生的创造力是每个学生的使命。而语文是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核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由此说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改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把学生放在首要位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大胆质疑,勇于创新

纵观所有伟大的发明家,都是起源于质疑,质疑就开启创新大门的钥匙。伟大发明家牛顿就因为在苹果树下勇于质疑从而提出问题,最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由此看来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大胆质疑,在课堂上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自己思考的不同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不管对与错。就算学生提出的错误的看法,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观点。老师要在课前预习、课中探讨、课后延伸中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质疑中培养创新能力。在课前预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质疑,在《小萝卜头》教学中,学生看到课文的题目的时候,就会质疑,学生提出了问题如:小萝卜头是谁?是人吗?如果是人,那是怎样一个孩子呢?这样就能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解惑,这样能为更深层次理解课文而做铺垫。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层次进行质疑,如在《凡卡》的教学中,有一段话是说:“我的生活没有指望了”,这句话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凡卡曾经对生活有什么希望?在再次阅读课文中或者在学生互相讨论中,学生设身处地体会到凡卡内心的绝望,这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后引导学生进行延伸性的质疑,如在《青蛙搬家》这一课时,引导学生想象青蛙掉下来后会发生什么,从而进一步在文章里寻找答案。老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在语文中鼓励学生质疑,能够使小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2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同理,兴趣也是思维发散的最好的推动力,更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一般来说,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而不感兴趣的知识根本就不想学习。好的氛围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老师应该适当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教学的推动力,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创新能力。正所谓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开始,好的开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并且进行积极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好奇心来吸引学生进行教材的解读,让学生发现教材有趣的知识是很丰富的。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来体验文章的精彩程度。在一节课的的开端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让学生觉得语文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老师在课堂上合理的导入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教师根据所学的知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运用创新意识进行思考。

3鼓励发散,调动创新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开拓思维,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让思维更加灵活。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课本然后以相同主题的课文诱导学生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导入图片和同类型的文章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中,进行情景式教学。在情境中,学生可以更好的走向作者,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新思路和自己的想法,着重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课堂教育只是传授知识的一种渠道,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占重要地位。我们所学的语文,它是一门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情感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多阅读,推荐一些发散点,激起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推动学生创造力的养成。在平时的读写中结合语境都启发学生的思维。一般文学作品大多采用叙述和描写的方式,在阅读的同时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脑海中画面缺失甚至空白,这就给读者创造了想象的空间。一般文章都会采用留白的的方式结尾,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余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是善于利用这些留白自主想象,用想象力充实这些留白。在教育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在新时代下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以创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每个小学语文老师都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真正做到以发散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小学生都能够具有创新意识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

作者:王建安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教育局基建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刘富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蓝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创造性想象力训练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发展语文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效的创造性想象力训练,能够整合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训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根据设定的教学目的,通过词句对已有的表象进行选择、加工、改组,而产生可以作为创造性活动的“理想蓝图”的形象。例如童话故事中的七仙女、《西游记》中的猪八戒等就是创造性想象的产物。创造性想象是人类创新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创新性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元素。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的有独特性的想像力。

1填补情节空白进行训练

创造性想象不是过去表象的简单重现,而是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的新的形象,因此它能结合以往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新的设想,提出新的假设,这是创新性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填补课文中的情节空白,再进行抽象的想象训练。例如,在学习《金钱的魔力》中,我在读悟“伙计托德”这个环节中,抓住“他”原来的刻薄傲慢的神态描写到后来接钱时的满脸的笑容来因势利导,想象他前后变化如此之大的内心活动,填写出文本的空白,在头脑中重新勾勒出人物的形象,以达到深刻体会出人物的性格教学目的。还可与学生的大胆质疑,发现问题相结合。如一位教师执教《桂林山水》,在学到桂林的奇石还有很多,像“仙女散花”“天狗抢球”“仙女指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多姿多彩的巨石,正等着大家去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吧!那么你还看到什么奇石呢?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有的学生说看到了二朗神追狗、吕洞宾过河、济公摇扇…有的说看到了嫦娥下凡、白兔运南瓜、老鼠吃玉米…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发散中选优、在差中求佳,不片面追求新异。

2续写课文片段进行训练

创造性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形象,是创新能力的支柱之一。它不依据现成的描述或样本,而是以记忆的表述为材料,独特地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实践过程。小语文本中,在许多文章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延伸情节,创造新形象。例如,在学完《穷人》一课之后,让学生以《拉开账子之后…》为题进行续写课文。学生以记忆表象做材料,创造出了西蒙的大儿子不理解妈妈对西蒙比对自己好的新情节、新形象。这样,学生根据文中的情境,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联想和补充,续写出生动的情节、新的形象,很好的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想象“文外之意”进行训练

想象是思维的表现,而创造性想象更能拓宽思维的空间。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经常对没有语言文字阐述的文外之意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创造性。如我在教学《穷人》教学片断。先问:“渔夫一家将来的日子会怎样呢?”学生回答说:“从课文中‘我们总能熬过去’的‘熬’字可以想到他们的生活肯这是艰辛劳累的,日子都是在煎熬中过去。我趁势引导,让学生设想一下他们怎样“熬”的事例。学生思索了一会儿,便想出了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这些事例都展现了渔夫和桑娜善良的内心世界。渔夫一家将来的日子会怎么样,文章并没有进行阐述,但一个“熬”字可以看出日子的艰辛,学生透过表面的语言文字,以及文中表现出的人物的“善良”的思想品质,便可以合理地创造性想象讲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在升华人物思想情操的同时,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受到了训炼。

4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训练

幻想是创造性想象的特殊形式。在文学上,幻想为作品增添无限风采和魅力,而科学幻想又常常是发明创造的先行。中国演义小说中的许多幻想,如腾云驾雾,已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幻想可以表达高度渴望、复杂心绪,抒发心中的隐秘。如文本《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姑娘眼前出现的五次幻想:温暖的火炉,朝她走来的喷香的烤鹅,点燃、明亮的蜡烛,挂着漂亮卡片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和奶奶飞向天堂,这不正是又冷又饿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内心的渴望吗?这些幻想使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从而感受到文中传递的作者憎恨不平制度、同情穷苦人民的感情。所以,在阅读中如果也能引导学生运用幻想进入文本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领会作者感受,又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促使学生展开幻想进入情境,这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触发幻想的“幻想点”。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荷花》第四自然段,是这样引导学生想像的: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然后在原图上添加新的内容,把一朵一个孩子脸蛋的大的荷花插入图中,为“幻想点”,再让学生想象“眼前可能出现的画面,这就为学生创造出一个遐想空间。孩子们兴趣浓厚,争抢着描述自己幻想的荷花图。有的说:“身边的荷花妹妹侧过身子,和我头挨着头说悄悄话。”有的说:“此时看到荷花姑娘低着头,正在欣赏水里嬉戏的小鱼儿。此时,喜爱荷花已不再是作者的感情,而自然地转化为全班同学的感情了。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各种途径进行创造性想象训练。

作者:林蓉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三实验小学

第五篇:新课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探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实践中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于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增高。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的人才,国家的教育部门对教育理念和目标进行了全新的改革。这不仅对学生自身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同时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该次教育改革中,对小学语文的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状况下,本文将新课程理念作为指导,对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本文的论述是在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小学生语文水平,使其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新课程理念

前言:

语文不仅是综合人文科学,也是一门语言课程。其综合型较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知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其课堂的教学水平、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是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都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对教育领域实施的课程改革,使得小学语文在开展教学工作中,起到了导向性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课程内容和课程的评价均在不同的程度上得到了新的进展。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新课程下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要求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循序渐进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进而使学生逐步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进而积累较为丰富的知识。这对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具有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应准确的指导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选择,并培养学生的阅读方式。

1.1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在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展语文课程教学时,不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对课外书籍进行阅读。这样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读物进行适当的选择和指导[1]。在对学生课外读物选择的过程中,应对语言以及文字相对规范、具有积极向上思想的读物进行选择,进而扩展学生情感和思维空间。同时还要对与课本中有关联的读物进行选择,进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扩展,以此来巩固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题材较为丰富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选择。进而扩大小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1.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方式:

阅读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良好的阅读方式能促进学生的阅读,并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对小学生阅读方式进行培养时,应注重有效阅读方式的培养。在对小学生阅读进行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养成学生对读物内容进行圈画、记录、反复翻看、写观后感等习惯。指导学生在对难以理解的部分进行圈画,对关键词和佳句进行记录,并对重点和佳句的记录本进行反复的翻看,并在阅读后写观后感。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辅助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能力,提升阅读的效率,进而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新课程理念下,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这样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在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高效的教学,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进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2.1对情景进行合理的创设:

基于现今的学校中基本上都配备多媒体设备,这就使得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形式多样化。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多媒体设施,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景,进而提升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对描写风景的文章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在网络资源中,将相应的视频资源和音频资源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对课文章描写的景观进行体验,进而了解课文中语言和词汇的运用[2]。因此,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并将教学中的内容,通过利用多媒体设施,创设色彩鲜明和声画并茂的资源,对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予刺激,进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对课文进行充分的利用:

基于新课程的理念下,要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的利用硬件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利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语文知识,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状况,在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的利用教学资源,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进而对以上四种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在对记叙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改编,或按照课文内容进行续编。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对记叙文中主人公的对话进行分组表演,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结论:

基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在新课标中的新课程理念,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在该种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其学习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教师开展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该课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小学高年级语文课程的有效的开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作者:郭燕云 单位:丰润区东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方迎.新课改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09(13):83.

[2]归明月.新课堂教学理念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09):60.

[3]孙映霞.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05):98-99

第六篇:小学语文教学美育渗透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课题。

一、走进教材,让学生体验人文精神,提升审美情趣

1.形象美涵盖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追求高尚品质精神美

教师创造丰富逼真的氛围,驱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精彩的画面,形象的表演,让学生入境悟情,接受审美的教育。教师还可以运用文中的插图,借助音乐渲染,凭借语言描述渲染美,让学生和教材实现共鸣。

2.文采斐然的语言面貌从精美的词句中品味出来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精美的用词,生动的语境,通过朗读来感受审美的形象,带领学生走进文采斐然、充满魅力的词语意蕴中,细细赏析,慢慢品味。

3.内在的意蕴和情感等待我们细读默念,感受情感美

小学语文课文或者悲壮,或者激昂,或者含蓄等,教师要激发学生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用文章的情感来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朗读中的情感美。

二、走进生活,让学生拓展阅读渠道,丰富美的感受

作文教学要从观察和描写入手,就是审美情趣和审美感受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克服学生思维的惯性,将日常态度转化为审美的态度,在审美的眼光里,“彩虹是通向幸福的桥梁”“白杨树倔强地挺立着,是坚强的斗士的化身”等,让学生将事物从单纯的理性世界移到了情理交融的世界,让审美的感受给事物蒙上美的光辉,给没有生命的事物以生命的意味。创造美也要有丰富的想象,教师要带领学生感知美,鉴赏美,更要走向创造美的更高的境界中。这就需要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情朗读,让学生感情和作者感情交融。例如:《北大荒的秋天》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描写北大荒的自然风光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北大荒、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师不需要多解释,也不需要进行枯燥的分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去自己体会文章的妙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朗读,指名读,分组读,集体读,在朗读的同时适当提醒学生欣赏作品所流露的情感,通过朗读来展现北大荒秋天的美,让学生享受到再创造的喜悦和幸福。

三、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尽量臻于完美,提升学生美的感受能力

1.挖掘动力源泉,让兴趣滋生于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产生兴趣,就会在内心产生课外阅读的需要。

2.读好书好读书,让观念悄然而生

好书能陶冶学生的感情和气质,让人高尚,好书能用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陶冶,帮助学生主动追求真、善、美,确立好的审美的观念。

3.提升审美能力,让能力萌发自然

教师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让学生体会读,带领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研究作者的行动,分析作者的思想。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等进行描写,带领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感受人物的美点。教师还要抓住精彩的语句让学生朗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默读,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表演性朗读,通过眼睛、嘴、脑、耳朵等将文字转为语言的阅读,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行动,帮助学生想象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人物美和文采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意境想象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视文章的意境描写。有的在开头、有的在文中,有的在结尾。教师要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进入情境,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作品的意境美。例如:《槐乡五月》第一段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维吾尔族姑娘的发辫,观看瑞雪初降的精美画面,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情境,感受作品的艺术美。教师还可以抓住构思和布局联系起来朗读。教师在教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读了后面联系到前面是怎么写的,读到结尾想到开头怎么写的,读了文章的构思和布局,联想自己平时是怎么谋篇布局的。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像精心雕刻艺术品一样来进行作文构思,提高作品的结构美,提升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教师要处处体现美,以美育人,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1.讲述童话故事,丰富学生美的形象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利用文学作品进行美育。教师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故事,促进学生深入进行语言学习,养成美德,形成美感。小学生很喜欢模仿,讲童话,讲故事的过程,学生就在充实美的语言和美的形象。这样,学生头脑中美的形象多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就提高了。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补充一些精美的童话故事。

2.在对比中提高审美的水平和能力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小学语文课文中经常出现“美”和“丑”两种现象或者事物。教师应该抓住不同点进行比较,让学生懂得美和丑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带领小学生欣赏美,理解美,感受美,创造美,获得灵魂的洗涤,情感的陶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乐趣。

作者:胡金凤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扬子津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教学寓言教学作用

寓言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寓言以一种拟化的故事形式出现在语文教学中,它本身具有朦胧的神话色彩,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寓言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寓言教学的真正教学意义。

一、寓言教学对人生的启迪

寓言以拟人化的故事形式代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其中,主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是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能够尽情投入学习当中,而寓言教学的加入,也明显让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在小学语文苏教版的教学《螳螂捕蝉》这一个寓言故事中,讲述捕食者的天性,为了专注捕食,而忘记自己也是被捕食者的一员,从而未能了解到黄雀就在自身的后面,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险。这个故事告诫学生在为生活做斗争的时候,也要把一切危险排除在外,这样才能在不顾一切奋勇向前时,不至于被其他危险所打败。所以说,一个寓言故事就是一次人生的忠告,所有寓言故事都可能成为教学题材的一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寓言故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教会学生人生哲理。

二、寓言教学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

由于有些寓言故事在讲述的时候,掺杂一些神话色彩的元素在其中,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得不也运用这种教学的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教学方法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为何呢?在小学语文教学《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中,讲述一个人为了想要把阻碍前行的山移走,带领全家坚持不懈、一点一点地把山移走。而在真正的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有勇气去用尽全部生命去做某一件事,所以,更需要在教学中谈及这样的事件,给予小学生人生的启发。在最后的故事情节中,愚公坚持不懈的行为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仙人为愚公解决了挡在他们前行道路上的山,这样具有神奇色彩的结局,是告诉小学生在人生中,一定要有信念,有了信念,才能有可能成功。这个寓言故事,采用了夸张的手法,但是同样是告诉小学生在生活中要像愚公一样,为了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好某一件事,才能不负这一生的使命,同时这样具有神奇色彩的故事,给予小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小学生学会在寓言故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

三、寓言故事改造人的行为与思想

从许多的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故事中,可以得出,寓言故事可以给予人类思想,人一旦有了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方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为赢得人生而不断努力艰苦向前。所以,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寓言首先改变人的思想,从而改变人的行为,再到改变人的一生,最终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故事《守株待兔》一文中,讲述一个农民在无意中发现一个飞快的兔子撞死在旁边的树上时,农民开始不务正业,等待兔子的再一次自我死亡,但是,世界上没有这么多便宜而又不劳而获的事情发生,一个人要懂得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报。所以,在寓言故事的最终结尾,农民等不到兔子的再一次到来,而要接受被命运抛弃的制裁。从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只有在付出的时候才能得到回报,付出的少回报也有可能少,付出的多,回报相对应也会增多,告诫小学生不能够不劳而获,需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去不断追求,不断付出,才有可能成为人生的赢家,要相信: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思想可以改变命运。

四、寓言教学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寓言故事中经常采用拟人的手法,或者是夸张的手法,来讲述故事发展的始末,并且这样的写作手法为寓言故事赢得了最高好评,使得寓言故事能够如此吸引人心,触发人类的真实情感,从而提高人类整体的文学素质。而且在寓言故事当中,也有许多成语或者俗语,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举一反三的形式运用到生活中来或者写作中去,使人生能够更加自信,使文章更加优美,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世界。并且在寓言故事中,常常出现一些优美句,小学生也可以以此为本,把自身的文学素养推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从这些方面来讲,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了小学生的文学素养,使小学生在寓言故事中不断成长。

通过对寓言故事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寓言故事对小学生起到四个方面的作用:一为启迪小学生的人生;二为改造小学生的思想行为,从而改变命运;三为提升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四为提高小学生的整体文学素养。从这四个方面,来达到寓言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意义。

作者:张洁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第八篇: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摘要: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在现代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信息科技的发展,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同步改革。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结合具体实践对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字:

小学语文教学;影视文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育是小学生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启蒙教育。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呆板的教学方式消磨着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小学语文教学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果。影视文化就如一股清流为语文教学注入活力,影视文化的运用将创造一种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本文将详述影视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意义,探究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方式和途径。

一、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1、为语文学习注入新活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心智尚不成熟的小学生对于呆板的语文课本很难全程集中注意力,枯燥的课堂使得学生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书本中的知识不能很好的教授给学生。语文教学要改革,就要引入影视文化这一重要元素。影视文化是运用声音、画面、背景、人物等元素将故事鲜活地表现在荧幕上。影视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锦,能够很好地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影视文化运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本上静止的知识转变成立体的画面,将枯燥的文字变为悦耳的声音,将课本上的人物生动鲜明地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影视文化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使语文教学生动形象,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的所见所闻构成了他们的认知世界,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来传递知识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收。影视文化将语文教学中不能用语言表达的、难以想象的内容以音频、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呈现出来,学生在全神贯注的观看过程中对于影视文化传递的知识能够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组织成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执教《丑小鸭》一课时,通过观看相关的视频,学生可以体会到丑小鸭由自卑到变得美丽自信的心路历程,学生能从影片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文章传达出的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惧艰难努力拼搏的人生哲理。

3、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课本受版面限制有限内容,知识流于表面而不深入,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很浅显,不能深入理解掌握。影视文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将课本中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还可以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扩展,使得学生不只局限在课本的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影视资源为学生提供国内外的优秀著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并坚持不懈为之奋斗。在执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雷达和蝙蝠的视频和其它动物与人类发明的视频,鼓励学生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思考。

二、影视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方式

1、根据教材有针对性的运用影视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影视文化资料要根据教材具体内容有针对性的选取。影视文化的运用是为了语文教学的更有效的进行,教师不能舍本逐末,忽视小学语文教材的基础作用而一味地追求影视资料的应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要以课本为主体,以影视文化资料为辅助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师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材上,针对课本合理地选取影视资料,选取的内容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并且选取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在课本和影视资料的学习中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例如在《白鲸》一课中,有的学生可能没有见过白鲸,教师就可以选取含有教材中所描述的白鲸的形态和习性的影视资料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有个直观形象的认识,并且可以教导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运用影视文化时同样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在选取影视资料时不能只为了教学效果进行简单罗列,要充分考虑到语文学习中学生的需求,选取小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进行安排。这样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更能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思考,使学生通过影视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学生通过观看《开国大典》的相关视频,可以体会到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人民的自豪和喜悦之情,可以让学生自己品味历史,珍惜眼前的幸福。教师要让影视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之,将影视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符合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影视文化的运用,将为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将为以往枯燥刻板的语文课堂营造活泼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发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对语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解到语文学习的真正乐趣,培养学生知识、情感的全面发展。

作者:谢先将 单位:江西省大余县池江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魏琼.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24):64-65.

[2]高霞.试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6).

[3]盛淑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影视资源[J].知识文库,2015(19)

第九篇:小学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探究

摘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一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已成为当前教育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际应用中也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探究

在新教育理念下,合作学习己是广大教职员工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事实上,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多数合作学习背后也隐藏着忧虑———流于形式成效甚微,如何建立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学习方案,是广大教职员工苦苦追寻的目标。接下来,笔者将从合作学习中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有效调节控制主导以及合作学习成果多元评价三方面入手,谈一些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关合作学习实施方面的心得与体会。

1异质分组,人尽其才

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的方式,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真正发挥自己才能,进而提升实际教学效率。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辅助于大家分工明确、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中高质量、高成效的完成学习任务。通过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人数不宜多,应控制在四到六人之间,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和能力分工,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管理、组织和实施,才可以有效保证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比如,我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体分组情况为:我任教的班集全班六十个学生,男生有三十一个人,女生有二十九个人。小组合作学习时,一般每组分配四个人即四人组,其中有一组组员为三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外,其余每组组员均为二个男同学和二个女同学,每组男女搭配分组方式主要用意在于利用女同学文静乖巧的性格能够制约男同学好动不专心的毛病,同时也可以促进男女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根据每个同学的知识和能力强弱,每个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能力弱的学生以及个性活泼的学生、个性文静的学生交叉参差分配,促使每个组员都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通过根据学生性格、知识和能力分配的学习小组,知识丰富的学生带动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文静的学生影响活泼好动的学生,才能不断缩小学生间的整体差距,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的分组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的关键,也是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够高效率进行的前题和关键因素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多采用这种方式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效调控,教师主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是站在一旁看学生们讨论,而是要充当一个引导者,将整个讨论过程调节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中,进而保证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前提是教师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目标,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性的合作学习主题,营造一个相应的学习氛围,在自己的主导地位中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探究学习新方法。比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文《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没有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直接灌输给学生们,而是根据课文内容,提问学生们:如果你是作者面对又大又肥的“鲈鱼”之类的诱惑会如何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类似的事的情况?你是如何面对和处理的?假如现在的社会没有道德约束,将会是怎样?这些问题,都需学生仔细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我又将持不同观点的小组划分成正反两个大组,两个组通过“赞同———不赞同”的辨论形式,将以上问题争辨的明白透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辨论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起到一个思想与另一个思想交换贏得两个思想的效果。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问题,学生们很快明白了“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对与错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这一道理。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调节控制,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值得探究的话题,营造良好的学配氛围,选取适当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引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效果将会越来越显著。

3多元评价,正面激励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正面评价和激励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持续发展主要方法。只有在每一次小组合作学习后,针对合作学习情况通过组内自我评价、组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综合评价几个方面的多元评价,查漏补缺,终结学习过程中好的学习经验继续发扬,摒弃学习过程中不好的东西,持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才能越办越好。比如,每一次小组合作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小组及组员参与教学的亮点充分肯定,如:资料收集全面充分、组长协调组织得当、资料总结归纳恰当、总结演讲员表达清楚、辨论员口齿伶俐等等都可算作合作学习的亮点。对于小学生给于肯定的评价和鼓励的暗示非常必要,常常一个鼓励的眼神,肯定的手势以及口头的表扬,并配备适当时必要的物质奖励,都可以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动力源泉。针对每一次的不足也必须认真总结,如:(1)小组合作不足,有的小组表达建议仍然是“我觉得……”、“我认为……”没有小组合作概念;(2)资料准备不足,有的组员趁机偷懒、不作为,没有认真去做收集资料这件事或者收集资料方向跑偏的问题,进行问题原因查找,扬长避短,持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后,对小组及各个组员参与情况的多方面评价是非常必要,只有合理评价,充分肯定,正面激励,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方式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新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组内每个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分工合作、人尽其长,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实现合作共嬴、共同成长的目标,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的不断增强。合理的推行及运用合作学习,可以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崔光汇 单位:云南省会泽县水城小学

参考文献

[1]胡冬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上),2011(03).

[2]吴林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3]嵇正浩.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2015(18)

第十篇:小学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

【摘要】

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课堂教学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以此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使得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知识传授为主,新课程颁布改变了这一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实践教学中,并开展探究性学习。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的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给与学生无限的学习动力,而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真实、有趣的教学情境,并且教师应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分享对事物的情感以及体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语文知识技能。例如在学习《长城和运河》这一课时,教师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有关长城和运河的相关图片,给与学生更多的直观感受,让学生了解长城和运河这两个民族奇迹,同时教师与学生分享了自身感受,并让学生说说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样学生也更愿意主动的探究本文的内容,掌握本文相关知识。

2.留足独立探究时间,深化学生探究学习

独立探究是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的探索学习,获取语文知识。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生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构建,在构建过程中,将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通过合理的加工、整理,建立知识体系。独立探究主要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不能过多的参与,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由于独立探究需要教师留足一定的时间,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构建,促进探究学习的深化。例如在学习《九寨沟》时,教师采取学生独立探究的方式进行,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本文主要的内容,然后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探究课件中的问题,如“九寨沟有哪些美丽风光”、“你喜欢哪些风景”等等,探究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学生对本文有了整体的认识。

3.摆正教师的指导位置,重视教师独特的作用

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提升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探究式学习存在无趣,甚至完全不开展“接受式学习”,探究时,教师没有给与相应的指导,让学生自由的进行指导,这种方式虽然符合新课程中所提倡的自主探究,但是不能忽略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给学生任何的指导。由于不同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也不同,在学习新知识和新事物时,有快慢、程度高低之分,所以探究式学习必须有教师的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特别是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师更应进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更好开展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负荆请罪》时,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表演,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没有指导学生,而且由于学生没有相关的编排经验,所以最后学生表演效果不好,无法表现出人物的心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所以第一组学生演完之后,教师就指出了不足地方,让学生进行完善,之后从第二组学生开始表演,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指导非常的重要。

4.采用多种探究形式,促进学生充分参与

探究的形式主要有独立探究、小组探究以及全班探究三种,在开展探究学习过程中,应合理选择探究的形式,充分考虑探究内容和探究目的,优先采用独立探究,若不能采用独立探究,就采用小组探究,若不能采用小组探究,就采用全班探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意见,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应能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正,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狼和鹿》这一课时,教师采用就是探究性学习,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狼和鹿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在你心目中狼和鹿是怎样的形象”,以及“说出带狼和鹿字的成语”,然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题,“本文中狼和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之后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并让小组回报成果,完成汇报之后,教师再让小组之间进行合作探究,深入了解本文的内容,若在此过程中,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与指导。

5.总结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是小学语文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开展探究性学习,保证探究性学习方式科学、合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这对于学生以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施娟 单位:宝应县柳堡镇芦村小学

【参考文献】

[1]耿丹.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J].科技资讯,2015.03: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