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3篇)

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3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1.引言

合作学习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对合作学习理论的系统化和明确化还需要一个过程,把合作学习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也是研究者正在积极探索的领域。

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作为当代西方最广为接受的教育理论,合作学习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证明它能够很好的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技能。将合作学习引进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对课堂环节的合理设计,重点放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而实现高效课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3.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中的问题

从目前语文教育现状来看,在对待新的教学理论或者方法时,现在人们习惯于等待,因为有很多自上而下的提法,往往与一线教师的工作实际联系不紧,部分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反而增加了教师的负担。所以,对待新的理论方法,他们一般有如下表现首先是旁观,接着是表面应付,再接着是走过场,之后是怀疑和反对。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也不例外,目前一线教师和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并不清楚,对合作学习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也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而且对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表示怀疑。

4.选择合适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

在选择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时,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和思考比较符合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二是选择的策略必须适应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该策略的应用必须符合高中阶段语文的深度与广度;三是选择的策略必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

4.1“思考-组队-共享”法(Think-Pair-Share)

这是一种广为使用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由著名教育学者莱曼及其同事们在1981年创造。“思考-组队-共享”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策略在长期的实践中被证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课堂参与,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对需要思考的教学主题获得深入认识,它主要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其基本方法是:提出一个教学主题让学生分别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团队中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他人一起分享和反思不同观点的合作学习策略。

4.2K-W-LK-W-L

是“Know(已知的)-Wanttolearn(想学的)-Learned(学到的)”的缩写,简单说就是要求学生在一个表格中,明确的陈列出对于某一问题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K”,并思考自己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W”,然后通过个人思考、小组活动等课堂教学活动,最终得出共同学习后学会的知识“L”。这一方法最初由教育学者奥格非创造,是西方一种最广为使用的简明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策略。K-W-L用在课堂合作学习中被认为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交流,并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已知知识、未知知识和了解实现途径的联系,明确了认知过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入这一教学组织策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和探索,形成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

5.结论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前景是不可怀疑的,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早就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凸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当然,在高中语文合作教学中,其组织教学有一定的策略,以“独思、交流、共享”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以“已知—未知—建构”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还可以以圈子式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这都是一些良好的合作学习式,值得高中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运用,用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作者:宋艳艳 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组织策略

一、思考和沟通方式的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考和沟通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的沟通和交流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教师针对课程提出问题后,学生独自进行思考,之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通过思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交流,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思考和沟通的合作学习中,以四人为一组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桃花源记》为例,将学生分为以四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教师首先针对课程提出若干问题,如渔人是如何发现桃花林的?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作者怎样描绘景色?教师提出一系列问题后,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来进行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过程可以对文章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在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同,因此小组交流的观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对观点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以便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错误的小组观点不要予以否定,要以鼓励的形式对其进行引导,从而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教师应该对文章进行总结,详细解说文章的知识点,以便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二、求知和指导方式的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求知和指导方式的合作学习可以辅助学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桃花源记》为例,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将问题列于纸上,通过阅读文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且将不懂的问题和想要了解的问题列在纸上进行小组交流,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可以及时修改自己答案中的缺陷,并且会在交流中对文章产生新的理解和疑问。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对学生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应用求知和指导方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文章。但是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学生自主进行。由于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需要教师在各个环节给予引导和支持。

三、课外小组式的合作学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课外小组式的合作学习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从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课外小组式合作学习具有探索性,可以设置七人为一组。课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是以课程中的知识点为基础,充分扩展知识点的内容,设置一个研究性主题,学生可以围绕主题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以《记承天寺夜游》为例,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描绘的景色,让学生对文章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逐步体会到古代散文的语言魅力。教师继而可以根据知识点设计“古代散文如何表达美感”这一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但是由于古代散文的包含面较广,学生难以全面把握,不利于学生找到探究的方向,教师可以缩小探索范围。当教师完成分组和拟题后,需要组织学生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来查找古代散文的相关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查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就能对散文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古代散文的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由于学生自身思维的偏差、探究资料的偏差或者可能由于学生会忘记一部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设立网上交流平台,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可以定期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讲解的主要内容包含古代散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以便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对古代散文进行理解。在课外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的开展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于探究成效较高的小组可以予以奖励,对待探究成果较低的小组不要过分的贬低。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便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可以更加专心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以便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作者:王清华 单位:江西省上犹中学

第三篇:新课程初高中语文教学对策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异

要想真正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首要任务便是掌握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以便对症下药。事实上,当前多数高一新生缺乏对语文教学的正确认识,认为语文学习没有太大必要、没有英语等专业课重要、语文很难学、语文课没意思、成绩很难提升等。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语文基础差,同时这也是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质疑初中语文教学的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异:

(一)学习心理差异

这主要是初高中校园环境变化引起的。通常情况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大多就近入学,学校离家较近,学习环境较为熟悉。然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是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新教法、新要求等。这一系列变化难免使学生感到既新奇又迷茫,这种心理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心理焦虑、不安。所以,一些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认为高中教师缺少对学生的关心、高中课堂缺乏活力等,更有甚者,极个别学生还会产生厌学心理。

(二)教学目标差异

这主要是初高中课程标准的不同引起的。一般来说,初中阶段的任务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高中阶段的任务是向高等教育、社会培养及输送合格人才。初高中课程标准上的差异,导致教学目标也不同。比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加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与积累,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则是重视学生如何正确地将学习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

(三)教学内容差异

这主要是初高中不同的教材难度引起的。初中教材内容密度小、难点少、要求低、坡度缓,且从单元到课文都详细地提示了重点和预习内容,还包括阅读、听说、作文训练等,课后练习设计较为全面,合理有序地安排知识层次,便于学生学习掌握。但高中语文教材立足于高考,内容密度大、难点多、要求高、坡度陡,教材包括必修课及选修课两种。除此之外,高中课文的篇幅也比初中长,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上,往往交叉、渗透了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现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的特征。

二、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针对上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

(一)提升语文教师衔接意识

语文教师是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关键,衔接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衔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当前课程目标仅规定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却未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做出明文规定。所以在加强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方面,高中语文教师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普遍缺乏初高中语文衔接意识。部分教师认识不清,抱着“应付”态度,仅利用几节课便匆匆结束衔接工作;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质疑初中语文教学,认为学生基础差等,都影响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影响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必须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衔接意识,这是确保所有对策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具体措施上,可以利用召开高一学生代表座谈会、组织高中语文教师到初中听课、召开初高中语文教师座谈会、组织高一新生摸底考试等众多方式来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提升教师衔接意识和衔接效率。

(二)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高一学生受初高中语文衔接中的“学习心理差异”的影响,导致学习语文积极性降低。可积极调整学生心态,树立自信心,为学生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召开高一新生家长会等,促使学生、家长、教师明确了解和掌握初高中各个方面的不同,引导学生做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准备。其次,高中语文教师还必须从心理特征差异方面全面了解初高中学生,以便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例,初中生逻辑思维强,思维独立性与批评性不足;而高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占优势,思维独立性及批评性程度日益增强,能完整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还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帮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提升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三)熟悉初中语文教材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初高中语文教材出现较大变化。所以,高中语文教师为了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熟悉初中语文教材,尤其是九年级的教材,在“温故知新”的过程中做好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真正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平稳过渡。如在学习文言文方面,初中阶段仅要求学生能完整背诵、学习文言文。而高中阶段,文言文难度、篇幅增加,学生学习起来难免存在一定困难。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可先指导学生回顾分析初中学过的相关文言文知识,梳理知识点,并通过专题形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串联和讲评,发现初高中文言文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学习高中阶段的文言文。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疏通知识,多采用讲解、问答等方法来分析要点。对学生的要求仅限于认真做笔记、完成课后练习即可,缺乏对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而高中阶段增加了知识层次和容量,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探究精神。应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说、多问,强化其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直接影响着高一新生能否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提升衔接意识,全面了解和掌握初高中语文教学的差异,并根据这些差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作者:游晗 单位:福建省罗源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