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研究

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研究

【内容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必须面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优化学科队伍结构,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性,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重视学科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学科平台的搭建,这一切研究发展都会积极推进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设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步进入“大众”教育阶段,脱离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形式也呈“大众化”模式。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民生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人们尤为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如何就业和创业是当前大学生遇到的一个非常现实的情境,也是所有高校都必须面对的一个新课题。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步入社会前的准备、成功地进行学校与社会间的对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建立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是高校就业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完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把这个新兴学科的建设当做目前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一个发展促进与系统完善[1]。高校应该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平台化指导,聘请专家学者或是行业成功人士担任就业创业导师,多进行个性化具体化的咨询指导,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等一系列的措施,都凸显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一、研究背景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人才是国家发展最宝贵的资源,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就面临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而其中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显得更加重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家长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全国大中专学生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日趋增大,就业或是创业是当前大学生毕业后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也是所有高校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都高度重视。因此,高校应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作为日常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新常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搞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这对完善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2]。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以认知自我、自我设计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理念,激发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动力,积极探索职业方向。做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不仅是我国新形势下高校面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样也是就业创业指导课课程日益扩展和深化的产物。做好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就要让这门新兴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把培养原则制定的更加科学与系统,就必须加强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并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加快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就必须促进学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3]。目前,一些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建立尚处在探索阶段,无论从课程体系建设、组织机构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指导队伍体系建设还是指导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因此,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对提高院校毕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学科建设理论研究要本土化与专业化。国外对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并且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指导体系与法律法规,为就业指导提供政策保障与理论支持,科学的就业指导理论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我国的国情不同于国外,因此我国高校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就要一方面不断地对西方就业指导相关理论进行吸纳整理;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立适应我国特色的学科框架和理论知识体系,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课的学科建设就要用更加专业的眼光去看待,要融入更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与理论研究,来增强学科的学术性和综合性[4]。只有更加专业,各高校才能逐步统一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标准,遵循和执行的同时还要结合地方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本学科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方面独一无二的影响力,并能进一步推动该课程的学科建设研究。同时,还要与各个专业学科建设相结合,建立一支新型的教研队伍,一支具有完整育人功能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功能的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同时也为推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科建设要将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问题,而指导过程也是个复杂的多系统工程,目前不少高校对就业创业指导的过程,简单理解为课程讲述、信息提供、规范毕业派遣等工作,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大学教育一是要保证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二是要重视社会实践,做好学校与社会间的衔接工作。时代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因此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也不能一成不变,就业与创业指导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高校只有完善了相应的社会实践体系,才能创造出动态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模式,孕育出新的教学方案与培养手段,令学生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就业与创业能力,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就拥有了充分的思想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三、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的策略与措施

(一)丰富完善各学科分支。“一门新学科的建树总是时代的呼唤,总有其产生背景和客观基础。”而学科想要发展壮大承担历史重任,就要不断充实自身,不断丰富完善学科内的各个分支。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作为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就更要注重自身的修炼与补充。要深化包括职业匹配理论、职业选择理论、职业发展理论、职业生涯理论、职业决策理论等部分的知识培养体系;丰富包括目标职业对专业技能、目标职业对通用技能、求职过程指导等方面的实践培养体系;完善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适应与发展、目标职业与个人素质等内容的精神培养体系。

(二)就业创业指导课教学内容改革措施。开展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有完善的教学内容和理论体系,指导教师要养成学生入学后全程化的就业指导的理念,甚至从入校就要让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培养学生掌握灵活的就业技巧,利用专业特点来不断强化就业能力,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同时要建构完善的就业指导实践教学体系,在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后,高校还应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就业实践环境,促进理论指导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就业创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还必须要充分融合所在专业的知识特点与社会行业需求。为了使课程能够顺利进行,高校教师应结合自身课程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使目标得以实现。教学还必须与行业需求相符合,按照当前的行业特点,综合考虑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形势,以学生就业创业为所有工作开展的中心,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竞技状态。另外在结束教学课程之后,教师需要将理论知识融入到校内活动中,使学生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三)强化师资力量,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师资力量的高度,关系到整个教学的质量,只有足够专业的教学队伍,才能保证教学的实效性。高校对教师的招聘要严格考核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必须招纳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来任教,才能保证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设成败的核心环节,要努力组建一支强大的教研团队,可以聘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为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转变为“双师型”教师等多种举措来增强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具有重要的意义[5]。高校要努力创造条件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增强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设置的“实战性”,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建立就业创业基础平台,促进创业实验室等创新创业教研平台共享,将会令学科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利用新媒体加强学科建设。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新媒体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交互变得更加便捷,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或创业选择上有了更宽泛的途径和渠道,这为高校指导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机遇。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如果利用好了新媒体手段,不仅可以转变就业工作者观念,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信息的一体化。高校利用新媒体手段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同时,还可以及时向学生传递来自社会的就业创业信息。新媒体宣传更容易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更好地促进万众创新的新局面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行业的需求与市场发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创业活动中去有着先天的优势,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当利用好这一新兴事物,努力提供个性化具体化的服务,积极创建能够满足大学生创业就业需求的新媒体平台,以便提升高校创业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互联网+”的时代,新的思维方式与新的经济形式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怎样引导大学生将“互联网+”的理念融入到自身所学专业中,指导自身的职业发展,也成为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当前形势下,高校必须要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因为这是时展的产物,是高校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深化工作的产物,是当前我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而进行就业创业指导课学科建设就要坚持理论研究本土化与专业化,理论指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提供强有力理论支撑的同时,还能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浓厚科研氛围,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理论研究,完善就业指导理论体系,从而促进各专业学科间的融会贯通,甚至打造出学科发展的新方向。而一个学科的建设会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不仅要把握好学科建设的方向性,更要重视学科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学科平台的搭建,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学科建设不同于其他学科,同时具有着学科间的交叉性与自身独立性,更要找准定位、创新理念、理顺关系,才能将学科建设成为具有深度具有科研性与服务意识的综合学科。

【参考文献】

[1]钱舟扬.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

[2]李广华.基于高校“双一流”战略下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2018,2

[3]郑旭.创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学科路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29

[4]高玉红等.地方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构建的原则及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5,2

[5]董丽君.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3,14.

作者:杨枝茂 单位:许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