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论文(10篇)

高校学风建设论文(10篇)

第一篇:高校学风建设考核指标研究

一、方法选择

近年来,学风建设理论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文献检索显示涉及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拟在借鉴现有学风建设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学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使其更好地为高校班级的学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考核指标进行体验满意度对比排序,然后通过层次分析法处理专家对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考核指标重要性排序结果,计算得出的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考核指标权重值,从而得到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某高校师生进行班级学分建设满意度访谈调查,结合指标体系与SWOT战略矩阵,得出班级学分建设考核结果,并通过班级学分指标建设综合指数对班级学风建设进行评价。

二、模型构建

刘洁、王婷的《高校学风建设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基于科学性、系统性、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原则,将目标层高校`学风建设(A)分为四个一级学校组织保障B1、学生学习风气B2、学校学风氛围B3、学风建设效果B4,四个一级指标下面共设置了29个三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后,便是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模型。第一步,设计指标排序表。由专家根据自己对各个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判断给各级指标排序,列入在五个一级指标中,认为最重要的是指标序号为“1”,第二重要的指标序号为“2”,依此类推,可以允许并列。第二步,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根据排序表的结果,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指标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当排序好为a的指标与排序号为b的指标相比时,若a<b,则两两比较值为(b-a+1);若a>b,则比较值为1(/a-b+1)。假设评价指标体系包括M个指标,参与评价专家有N人,根据标度转换后每个专家对n个指标的评估权数构造判断矩阵A[K]。

三、实例验证

在已确定的指标的基础上,笔者在某高校管理学院对26个二级指标进行专家排序问卷调查,得到层次结构中各级之比的排序问卷21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根据专家给定的排序对各维度的各个指标进行计算排序平均值,从而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值。依据高校班级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访谈法,向某高校某院院所有的班级老师同学,发放用户体验满意度问卷390份,回收有效问卷336份。现以A班为例,对此指标体系进行实例应用,以验证此指标体系的可用性,将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到了各个层级指标的用户体验情况。计算A班学风建设综合指数,以所有指标的权重平均值、用户体验满意度平均值CS为区间分割线,建立SWOT坐标系。则SWOT坐标可分隔为四个区间:维持区(X<3.85,Y>4.23),优势区(X>3.85,Y>4.23),机会区(X<3.85,Y<4.23),改进区(X>3.85,Y<4.23)。根据此区间,可将A班各指标归类到各个区间,从而发现班级学风建设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升班级学风建设水平。根据各指标权重与用户体验满意度调查情况,将各指标归类到SWOT分析图的各个区间。根据SOWT分析的26个指标可以看出,A班二级指标中,位于优势区的有B12班级会议,B14公告公示,B15评奖评优,B16违纪处罚,B17贫困资助,B31科技竞赛活动,B33学术活动,B34社会实践,学院可保持A班以上指标的建设情况,并将其建设模式推荐到其他班级;位于维持区的有B11班级制度,B13实施方案,B22考试纪律,B24教师评价,B26英语四六级通过率,B27计算机二级通过率,B32文体活动,B41学业规划,B42毕业率,学院可维持其建设情况,尽量避免特殊情况影响其良好的运作;位于改进区的是B35入党情况,B45创业情况,B46留学情况,学院需要持续优化此类指标。位于机会区的是B21课堂纪律,B23学习优良率,B25日常学习,B28其他专业证书通过率,B43研究生报考率,B44就业情况,学院需要在改进完善此班级以上指标的建设方式,并挖掘这此类指标改进潜力,逐步提高此类指标的建设水平。

四、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SPSS因子分析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打分法收集用户、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5个。在此基础上使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建立高校学风建设综合评价模型(评估体系),并以A学校A班级为范例,通过SWOT战略矩阵进行分析,以某班为实例进行案例论证。并得到了某高校管理学院所有班级的学风建设综合指数,通过班级学分指标建设综合指数对班级学风建设进行评价,为学校学风建设管理提供辅助参考。

作者:杨乾坤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第二篇:高校学风建设强化措施

一、高校学风及学风建设的内涵

高校的学风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定义是高等学校中的全体师生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形成的一种稳定性较强的治学目的、治学精神及治学态度和方法,主要能够反映出全校师生在治学这一方面的心理和行为的表现;狭义高校学风指的就是学生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表现能够反应出高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等,通过学生内在人格作用于学生主体进而表现出来。本文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进行解析。学风建议要求高校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对教育教学进行深化改革,进而形成一种稳定的的激励机制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等。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高校的学风建设目标强调循序渐进

高校在施行学风建设之前应该根据科学的指导制定合理的建设目标,而这目标的建立强调的是层次性、循序渐进性。学风建设目标主要包括总体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等,任何一所高校在决定进行学风建设之前都会根据学校自身特点设定建设目标。首先要根据高校的办学定位制定学风建设的长远目标,然后再根据高校不同发展时期的需求制定短期目标。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高校中有很多学生思想负担过重,深知自己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便有些急功近利,将个人得失看的特别重,一旦与自己的与其目标有出入就会迷失自我;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习惯高中老师直接传授知识的形式,对于大学的自主性学习环境不熟悉;还有一些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度不高,对专业前景感到迷茫,这些因素导致了他们学习没有热情和动力。

(三)高校学风建设具有长期性

高校的学风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高校的文化历史底蕴,世界上很多常青藤式的高等学府都会形成良好的学风,而优良的学风建设都需要高校几代师生的不懈努力才能完成。

三、长远发展机制中的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各种竞争的都归结于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并且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才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国家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则要依托于高校的教育,学生的素质养成与高校的学风建设有直接的关系,进而也就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2.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高校素质教育良性化的表现,是一个将校园作为纽带将高校各种教育因素全面协调、优化的、组合的教育氛围,是由校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合理促进的一种教育成果,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以及学校的发展作为其最终目的。高校的长效学风建设机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高校学风、校风、教风的形成,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为校园的和谐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3.有利于高校竞争力的提升

高校的学风建设成果能够直接决定高校培养出人才的素质水平,并且对高校本身的知名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校风良好的高校一般都能培养出道德品质优秀、文化素养过硬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在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中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高校的知名度也会逐渐提升,进而帮助高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四、建立高校施行学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可行性措施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机制

教学问题的实质其实就是为人,学风的建设问题说到底就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问题。目前,高校中的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学习态度也不够严谨、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专业前途认识不足,反映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也存在问题。因此,高校在进行学风建设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思想的端正和信念的树立,要如何巧妙的利用一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为学风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我们高校学风建设当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明确,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无论多么优越的教育环境,多么尽职的教师对于大学生优良学风的建设都是外因,而真正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还需要依靠大学生自己的努力,只有大学生自己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外在因素是食物发展的条件,而内在因素才是使事情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强化高校的长远发展机制,就必要从学生入手,建立以人文本的教育机制。

1、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对于大学生来讲一块儿坚固的德育阵地,要坚持不懈的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树立正确而学习理念,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将“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2、不断加强教风建设以促进形成优良的学风

教风是学风的基础,如果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谈何学风建设?我们对学生的调研表明,学生认为现在高校的教风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化的课程过多,应用性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课程太少,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第二,教师科研压力过大,不重视教学;第三,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有一些课程教材很多年不更新。第四,教师上课过于依赖新媒体,上课枯燥乏味。第五,教师不注重学生专业思维的培养,也不注重学科理念和意义的传播,导致学生对很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产生怀疑。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的需求,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水平,学校层面一定要不断加强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以符合新形势下学生成长成才发展的需要。

3、加强考风建设

考试是对一段时间内老师的教学成果和学生学习成效考察的一种有效方式,然而,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考风不正,学生舞弊成风,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学生质量下降,精英教育演变成大众教育,考试的门槛放低了,一是题目稍难,就大部分人挂科,老师不想“为难学生”,试题越来越容易,二是学生平时不学,考试作弊的方式方法却越来越隐蔽精致,很多学生反映,他们有中有很多人靠舞弊就能轻松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使得学生根本不想认真去学习。第二个更深层的原因是在高校评价指标中对毕业率的强调,这使得校方、老师不得不手软,学生抓住老师的心理更加有恃无恐!考风不良是学分不良的最直接最深刻的反映!两者是一个恶性循环,加强考风建设刻不容缓,当前,各高校都有一些举措,如考前进行考生诚信教育,开放监控,对监考教师进行教育,更有一些走在前列的尝试:如中南大学在2014年期末考试实行1400人的无人监考试点。这为整个高校的考风和学风带来一股清流!

(二)在高校范围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高校学风的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它不能仅仅依靠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独立完成,需要全校师生和个部门的协调进行,所以必须在高校范围内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首先,要加强课程改革,要使所设课程符合学生需求,符合社会需求;其次,要使全体教师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团结全校教师齐心协力,共同为高校学风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教师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教学严谨、学术认真,要保持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去促进校风建设工作,做到科研育人;第三,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机关工作者形象,要以自己公正、严谨的工作作风去促进高校学风的建设,做到管理育人;第四,后勤服务工作者要树立服务意识,要竭尽全力的为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带动高校优秀学风的形成,做到服务育人。只有学校各机关各部门协同合作,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络机制,全校学生才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为高校的学风建设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三)在校园内部建立完善激励机制

所谓在学风建设中融入激励约束机制指的就是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外在的激励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增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高校的学风建设任务转变成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并为之付出努力。激励主要分为精神层次上的激励和物质上的激励,物质激励是基础,是外在的,精神激励是核心,是内在的,针对学生可以采取奖学金、助学金、补助金等物质激励满足其需求,在精神激励方面则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化,多在学生之间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要使学生获得存在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尊重和理解,满足其精神层次的需求。

(四)建立和完善科学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

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是促进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要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考评队伍,并且要保证考评队伍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考评队伍的组成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以及过硬的人格品质,不仅如此,考核队伍的成员还要有正派的作风,对工作负责任、有热情;其次,就是要为考核小组因地制宜的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这套考评指标体制是考评小组的工作依据,一定要科学、符合高校的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切不可照抄照搬;再次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考评原则。在考评的过程中不能参杂个人感情,一定要保证公平、公正,更不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取舍考评信息;最后就是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要将每次的考评结果进行登记,并及时反馈给部门或者个人。

五、小结

通过上文论述,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当前我国高校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学风建设是决定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知名度,首要任务就是要进行良好的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是时展的产物,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这是一项漫长的工作,因此,高校建立学风建设的长远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对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养成都是大有裨益的。作为高校中的一份子,我们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广大奋斗在高校教育事业第一线的工作者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对能够加强学校学风建设的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一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学校的发展,培养出一批批的栋梁之才,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朱春花 单位:湘潭大学

第三篇:高校高等教育学风建设研究

一、健全组织,完善自身职能,保证优良的学风

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为中国发展的需要和选择,但是因对市场中利益的追求而产生的不良风气和思想也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比如容易使人产生追求物质利益、贪图享乐、沉迷娱乐性消遣活动、过渡消费攀比等理念。学风建设作为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须打破传统,从以下三个方面教育和约束学生,保证他们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各种学习和实践活动。

1.加强行政管理职能。

学风建设中,高校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贯彻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学风建设方面的政策和方针,全面落实并制定本校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校风校纪。在具体的行政管理中,要对广大师生员工进行政策教育,使其了解和充分认识当前形势下国家和学校的各种改革政策,明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意义和目标,从思想上重视学风建设,使学风建设深入人心;加大力度宣传和解读校风校纪、校规校训,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严于自律,学校要加强监督,严禁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渗入高校。高校行政管理部门须加强领导带头作用,明确各个岗位人员的职责,奖罚分明,倡导文明治校、人文治校、从严治校,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忠党爱国、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抵制诱惑的良好习惯和优良的学校风气。

2.加强教学管理职能。

教学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包括教学考勤、成绩管理、专业实习、创业实践、学位评定等。加强教学管理,首先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作用,确立以教师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主导地位,严格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责任心。可实施一些激励、奖励措施以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给他们归属感,让其能够自觉自愿地为学校服务,充分发挥他们无私的教育精神和高端的学术价值;通过教学考试,严肃考风考纪,坚决处理学生抄袭和作弊行为,还要加强监督教师和监考人员的各种述职行为,一经发现,视情节严重程度立即查办,绝不姑息。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考核、调查、实地锻炼等方式,强化对教学效果的考察,充分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高校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更要教育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刻苦钻研意识,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自己公寓,或者实践(实习)场所,都要时刻保持积极的求学心态。

3.完善服务功能。

高校要教书育人,优良的学习风气必不可少,但要保持这种优良的学风持续存在和不断创新提高,高校还应完善各种服务功能,以保证教师、学生、员工等能感受到学校的人文魅力、实践教学基础、学术水平、科学研究实力和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时刻充满能量,为学校着想,更加义无反顾的投入到教学和学习中去。对于高校来说,现代化图书馆、体育场、学术交流中心、餐厅等基本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各种社团、组织、校级文艺演出、纪念活动、公益项目、运动会等也不可或缺。为适应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各高校还要积极与社会合作,打破校园界限,加强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和训练中心等的建设,实践教学平台的共享。高校科技创新资源、科研立项、科研试验过程和研究成果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师生开放,鼓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通过实际动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发掘其创新、试验研究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加强学风建设网络化,信息化

当今社会,网络已在各高校普及,基本上每位教师、学生都有自己的电脑或手机联网。除去教育教学、学习实践、参加活动等时间外,各师生尚有大量的时间在上网。因此,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构建相关平台,以供师生相互交流学习,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沟通交流、团队协作、资源共享等意识,使高校学风建设网络化、信息化。

1.构建师生交流学习交流平台。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学习方法更是至关重要。建立学习交流平台,有助于学生、教师相互之间相互交流学习,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随时解开过程中所学知识的疑点、难点,为大家所分享,这样既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及时巩固和练习课堂所学知识,又能使教师从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思路和学习效果,有助于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2.构建学术创新研究平台。

学校是学术的天堂,科研、创新是学校仅次于教学的另一项主要任务。构建学术创新研究平台,可使学生与科研教师和专家之间直接对话并参与其中,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自己的创意和设想,与专家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试验,激发他们的创新研究潜能。当学生的创新意识获得成果并得到肯定之后,这种实现自我价值的喜悦便是激发他们自主研究学习意识的最大动力,研究成果更能够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经济回报和学术荣誉,提高他们就业的保障。

3.构建创业交流平台。

创业教育是本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或多或少拥有一颗创业的心,拥有自己的理想。构建创业交流平台,既能使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得到更好的交流学习和相互鼓励,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认识创业教育,了解创业教育,并积极的开展创业活动。以浙江某高校为例:该校计算机系学生有很多人都利用业余时间炒股,他们建立了一个研讨炒股的QQ群,专门用来讨论炒股问题。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大家利用平时家里提供的部分生活费作为基础资金投进股市,彼此相互研究股市行情,在群里积极发表建议和号召,分析当前形势,讨论股票涨停情况,很多同学都因此而有了相对可观的收入,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业能力。

4.构建思想教育实践平台。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不全是有利的一面,也有一部分不良行为和结果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创建思想教育平台,能够很好的对学生进行随时随地的指导和约束,杜绝不良风气在高校中弥漫,防止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网上,建立一些网络防骗意识;教师可以经常将一些心理学、哲学、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和案例等共享给学生,用德育实践引领学生思想意识的提升,避免其误入歧途。更为重要的是,学校可以通过此网络平台宣传和传播本校的办学理念、发展历史、人文特色、艺术风格等,及时上传一些思想教育素材,让学生在业余时间都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熟悉学校,使加深对学校的认识,更加有信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5.构建校园(班级)信息交流平台。

以往,学校或班级的各种教学信息、行政信息或其他临时通知等,都是通过教务处、各院系、各班级辅导员、班长等层层通知,最后才传入传到学生这里,这样就存在一些时间差,不利于信息传播交流的时效性。构建校园(班级)信息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将各类通知信息及时上传,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接收到,以便做出及时的回应。

三、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我国科技、人文、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战略是顺应时代的必选之路。各高校须改变思路,敢于对学风建设也加以创新改革,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良好氛围。

作者:穆亚荣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风建设困境和方法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困境

(一)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1.高校学风建设全局性和系统性的缺乏。

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其涉及到的建设主体不仅包括教师、学生,亦包括高校内的行政职能部门;其建设既需要整体规划方案的支持,亦需要各相关主体的协调合作。然而纵观当前多数高校的学风建设都缺乏全局性及系统性的规划,也没有充分发挥出个建设主体的积极性。

2.明确学习态度和目标的缺乏。

大学相对于中学来讲,管理比较轻松,脱离了中学时代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重管束,使进入大学的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学习态度与中学时代相比一落千丈;而没有了来自升学的压力,也失去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3.科学管理和监控的缺乏。

在学风的管理和监控上,很多高校都制定过专门性的规章制度,但都多集中在对考风的管理和监控上,缺乏科学化、系统化的学风管理,致使关于学风管理和监控的制度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难以达到对学生行为的全面监控。

(二)高校学风建设困境的原因

1.社会因素。

21世纪的高校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也面临着更大的社会诱惑,其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国外思潮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并进而影响到其学习动机、态度等各方面,给高校的学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学校因素。

与高中相比,高校虽然没有来自高考及上学率上的压力,但随着学生扩招数量的逐渐增多,社会各界在评价高校的时候往往将该校的考研率、就业率等硬性指标作为衡量标准,也致使高校随之将学校的建设重点转移到考研率和就业率上,忽视了对学风的建设,也最终导致很多用于规范学风建设的制度、措施没有落到实处。

3.学生因素。

学生在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主体,然而步入大学的高校生在失去了严格的管束之后,开始进入人生的迷茫期,既没有明确的未来规划,也没有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认识,多数学生在对于学风的建设上都是听之任之,既不积极参与,也不会主动配合、献计献策,致使高校的学风建设很难开展起来。

二、应对高校学风建设困境的举措

(一)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学生处于最重要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充分将高校的求学态度、治学风尚及善学风格与学生的主体性结合在一起,也即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出大学精神及核心价值,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如体现在教学中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念,亦要致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高校学习中有了主动性、兴趣性,人人乐学,人人好学,高校的学风建设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二)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引作用,充分发挥教风促学风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的“第二家长”,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中教师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高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教风促学风。高校教师对学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端正教学态度,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用自身渊博的知识去感染学生,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去影响学生,以引导良好学风的形成;此外,教师亦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其不仅要致力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亦要言传身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以引导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为高校良好学风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健全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学风建设管理的规范性

健全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是加强学风建设的最强有力的保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起着进一步的强化和监督作用。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完善学风建设的管理体系,既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健全奖惩制度,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破坏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给予一定程度上的惩罚,严重者可以给予记过处分并在全校通报批评甚至是开除学籍,为学风建设提供“硬性”的制度保障,以便于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同时,亦要加入“柔性”的管理因素,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如天津大学每年5月份、11月份的水果节,学校会将水果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充分体现了高校在管理中对学生浓浓的关怀,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认可感和归属感,亦可以减轻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抵触感,有利于高校学风的顺利建设。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高校学风对学生学习及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学生、教师及各管理部门的主动性及彼此之间的协调性,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以使勇于面对在学风建设中存在的困境,优化高校的学风建设,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孙晓东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

第五篇:高职高专学生学风建设

一、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现实性

1.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现实需要

从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需要考虑,高职高专学生考研既有内在的动力,也有外在的要求。一方面,考研是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院校生源中,有不少是在高考中失利或者对于自己的高考成绩不满意的学生。无论是客观上的失利还是主观上的不满意,这类学生为改变自己非本科身份而考研都是事关学生发展以及学风建设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考研也是部分高职高专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学历以及蕴含其中的系统的探究性学习能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起点。实践也表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教育水平与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基本上是成正比例,“学历越高,平均收入水平越高”。基于这种认识,“大学生通过研究生教育来提升自身进入社会起点的需求则被有效激发”。尽管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就业质量正不断下降,但报考研究生的大学生还是在增长。2013年2月13日正月初五凌晨两点,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节日的梦乡时,就有不少学生在湘潭大学第一教学楼门前等候,大门打开时人群一拥而上,好几扇玻璃门被挤破。从新闻报道来看,那段时间高校上演“疯狂的考研占座”的大戏并非个别现象。在这种环境下,专科起点的高职高专学生为改变学历不高的弱势而选择考研,其必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

2.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政策支持

高职院校大多是当年的中专或职高发展而来的,是职业教育的高级形态。就目前的政策而言,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的政策门槛。以往高职院校学生考上研究生后,基本上跳出了职业教育的范畴。2007年以来,国家招收研究生的政策规定:“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均可报考。”此后,各个高校出台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相继援引了这一政策。招生条件从过去的“大专毕业学历”发展为“高职高专毕业学历”,这一调整的背后是我国职业教育相关政策的发展。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难与“技工荒”、“技师荒”同时出现,这种存在悖论的现象背后是中高级技术人才的严重缺失。有数据显示,我国高级技工仅占全部技术工人的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60%;而发达国家中对应的比例依次为35%、50%、15%。与此同时,理论型硕士研究生的需求已趋近于饱和,从政策上鼓励实用技术型研究生的发展,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既然在国家政策层面已经打开了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通道,尽管还不能算是一条绿色通道,但高职高专学生考研就是应有之义。因此,引导符合条件的学生考研,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以此带动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发展,就是高职高专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现实的命题。

3.高职高专学生考研的成功案例———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考研概况

升本之前的长沙师范学院,曾先后用名湖南儿童工程职业学院、长沙师范专科学校,虽然以幼儿师范教育为主体,但具有一定的高职高专的性质,且在该校的特色升本进程中,其专科毕业生的考研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004年笔者研究生毕业以后,一直在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从事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期间曾数度兼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近十年来,笔者一直比较关注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生考研以及由此带动学风建设的情况。2010年6月,本校05商务英语301班学生周丹考取湖南师范大学同声传译专业研究生,成为我校自中专升格为大专以后考上研究生的第一人。粗略统计,近五年以来,本校先后有十多名毕业生考上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科技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师大、广西师范学院、云南民族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学校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名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大专班学生考上研究生。目前,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该校准备考研的学生人数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对学风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学生在考级、考证、考编等实现自身发展的追求中不断有好成绩出现,尽管不能证明其与引导学生考研有直接联系,但至少说明通过帮助学生树立目标以期实现学风建设的自动化是正确的。

二、考研在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1.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动力作用

当前,大学生学习普遍缺乏明确的规划和目标。一项针对某一本院校工科专业大二年级37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具有长远而明确规划的占9.2%,有长远规划但不明确的占19.5%,具有短期而明确规划的占35.5%,具有短期而不明确规划的占8.5%。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的学习目标都是不明确的,没有目标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上课不专心、迟到、缺课等现象就随之发生了。曾有学生向笔者反映,“在寝室自习的时候往往拿起从图书馆借的书,翻翻这本,又看看那本,索然无味,慢慢地就不怎么看书了,不知道该干什么”。这种现象在高职高专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因为目标不明确,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冲淡、放弃了入学之初认真学习的想法,以致随波逐流。对高职高专学生来说,考研是一种生动的励志教育。有了考研的目标,高职高专学生就有了方向,有了方向就有行动,从而学风建设自动化就实现了。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的经验表明,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往往一开始就目标明确,而且为之作了长期的准备。

2.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催化作用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一线技术型人才,其学风建设在主体上应强调实践教学和技能培养,但高职高专学生的发展路径却是多种多样的。实践经验表明,除了在实践教学中提高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包括“三考”,即考证、自考、考研。尽管考研不是其中最普遍的选择,但却是其中一种比较理想的选择。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考上研究生的校友,就是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的重要榜样。通过上下届之间前后传承和在同级生之间的横向示范,考上研究生的高职高专学生作为榜样能够对其他同学产生较好的催化作用。这种催化作用不仅表现在激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学生树立考研的想法,而且表现在更大的范围内唤醒学生思考未来,树立目标、采取行动,考研、自考、考证或者其他一切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都可以。

3.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考研在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来说,选择考研是一项复杂的决策,需要学会考虑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自己是否适合考研的问题;考研,还是考级、考证的问题;考什么专业的问题;考什么学校的问题;是拿了本科文凭再考,还是毕业以后两年以同等学力考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使高职高专学生实实在在地实施着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引导高职高专学生考研,实际上就是把对学生思想教育同其自身全面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变传统说教为开放、灵活、启发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自我探索、自我管理中实现自我教育,逐步建立合理的人生规划。

4.考研在学风建设中的强化作用

如前所述,考研是一项复杂的决策。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考研成功,因此,高职高专学生考研需要计算经济成本以及人生的机会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考研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只要引导得法,无论考研的结果如何,学生都会在实践中走向成熟。选择考研、准备考研和面对考研的结果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得丰富的德育体验。比如:学生会因为体会到考研的艰难,而感受将来社会竞争的激烈,体会到父母送自己上大学的不容易,从而坚定自己刻苦学习的决心。这一过程无疑会促成学生的深思和成熟,因而会对高职高专院校学风建设起到强化和稳定作用。

三、高职高专院校引导学生考研的措施

(一)辅导员对学生考研的引导工作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承担者,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风建设最直接的因素。长沙师范专科学校的经验表明,辅导员重视对学生考研的宣传和引导,对学生参与考研的比例以及考研成功的可能性有积极影响。要实现以考研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并以此带动学风建设,辅导员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既要善于发现类似“想看书又不知道看什么书”现象的学生,又要善于发现有考研潜质、具备考研条件的学生。第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帮助学生建立考研的目标,并与之沟通初步制定实施计划。第三,以点带面,返璞归真。考研只是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形式之一,考级、考证、考编同样是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的途径。因此,辅导员在引导学生考研的问题上最终要回归本意,即考研是形式,树立目标、实施规划才是内容。即使学生稍后放弃了考研的想法,只要没有放弃目标和追求,就是学风建设和育人工作的胜利。

(二)学校以考研带动学风的政策措施

在学生考研的问题上,学校有很多政策措施可以选择。实践表明,学校的措施越到位,学生考研的效果就越好。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在图书馆自习室装配空调,为考研和自考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规划中新校区中,图书馆则装配了中央空调。2)张榜宣传考上研究生的学生。2010年学校升格为专科学校以后出现第一批考上研究生的学生,学校在最重要的橱窗上整版宣传。3)在新生开学典礼上请正在读研的校友出席并讲话。自2011年以来,学校一直保持了这个传统。4)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自发建立了两个考研学生的QQ群。5)外语系开设考研英语辅导课程。6)学校在校级课题指南中设立“考研与自考对学校学风建设的影响”项目,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承担课题研究。7)曾经准备为考研的学生设立专门的寝室,但因为学校发展较快,寝室床位紧张而未能实现。8)考察并准备吸收湖南省指导学生考研非常成功的本科院校———湖南理工学院的经验。据了解,该校由于鼓励学生考研的措施比较到位,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数量曾几度比中南大学还多。该校有很多鼓励学生考研的举措。比如:学生只要考研上线,无论录取与否都报销报考费;对于在校期间考上研究生的学生,按照考取学校的级别给予物质奖励;毕业生在校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两天,学校食堂免费提供伙食。此外,湘南学院鼓励学生考研的系列举措,也值得借鉴。比如:校系两级同时建立考研奖励制度、系部免费为学生提供考研全程指导、建立专门的考研自习室、设立考研意见箱、系部领导不定期地慰问考研学生等。

(三)引导学生考研应当注意的问题

1.应当明确适合考研的对象

在大学生考研热潮之下,指导高职高专学生考研需要冷静思考。首先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样的高职高专学生适合考研。根据笔者近几年的经验,适合考研的学生,似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是学习基础较好,不仅英语和专业要好,而且具有适合考研的学习风格。比如:坐得住,吃得苦等。第二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宽松。与过去相比,考上研究生已不再是改变命运的硬性手段,研究生毕业可能也面临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因此,拥有考研理想并付诸行动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在经济上没有后顾之忧。第三是心理素质比较好。

2.应当有科学、清晰的引导理念

考研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过程。考研对于高职高专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有积极作用,在有些时候也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为此,辅导员乃至于学校在宣传和引导学生考研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清晰的概念。让学生体验到考研只是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手段,可以采取“五考结合”的方式,即把高职高专学生的考研与自考、考级、考证、考编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让学生明白考研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面对社会现实的过程,一个通过经济分析、机会成本分析等形式逐渐走向思想成熟的过程。引导学生考研不是辅导员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手段,也不是学校为自己的荣誉添砖加瓦的措施,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是为了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学风的发展。

作者:周勇 单位:长沙师范学院思政课部

第六篇:高校学风建设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成因

大学是每个大学生人生经历的重要阶段。大学四年的学习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非常关键,对于他们以后的人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以后,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影响高校学生学风的因素主要有四大类:社会环境因素、高校内部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以及家庭环境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1)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诚信不足等社会不良风气已经向高校渗透,部分学生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各种不正之风使得部分学生不能安心于学习。

(2)一些高校盲目扩招致使师资与学生的配比达不到国家的要求,近年来有些热门专业的学费还稍有上浮,使得学生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学生在填写志愿时对学校、专业了解不够明确,有些学生是被调剂到现有学校及现有专业的,这就使很多的学生觉得大学生活不像理想的生活那样,产生极大的迷茫、无助以及挫败感。

(3)父母在子女考上大学后,给予子女一些物质奖励,如给子女买性能较好的电脑、多功能手机;学校周边环境设施良好的网吧,使得自制力比较差的部分大学生沉溺于网游和网上聊天,逃课现象比比皆是,个别学生甚至于一个学期都不上课,现在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或退学都与网络有关。

2.高校内部因素

(1)部分高校教师缺乏个人道德修养,师德缺失,其学术规范不严、不重视教书育人,管理行为失范。这些让学生对自己一直以来崇敬的老师产生失望情绪,对学生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2)很多高校还存在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管理考核制度执行不力、考务制度流于形式、评价机制欠缺公平公正等问题。这些问题有碍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对学风建设产生了负面影响。

3.大学生自身因素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造成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也不端正,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

(2)没有强烈的学习动力,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以及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自我学习动力欠缺。

(3)没有严格的学习纪律,部分学生沉迷于网游,忙于各种社会兼职,对学习不闻不问,上课旷课、迟到、早退现象比比皆是。

(4)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习惯于高中阶段的填鸭式教育,对于大学阶段以自我学习为主教育形式不适应,对于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没有做出适时调整,没有行成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

4.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家长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成长。对学生过高的期望,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部分学生由于过重的学习压力出现各种消极的学习状态。

(2)还有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子女,认为孩子高中期间吃了苦,考上大学可以放松了;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信任,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从不过问,对于子女的一些过多的金钱要求,也不过问,充分相信子女是拿这些钱进行正常的学习开支,这些都使得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自由懒散,在校期间不务正业、荒废学业,影响大学生的学风建设。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学风建设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培养和创建优良学风必须在教育理念、建设思路、建设途径方面多下功夫,多途径、全方位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形成全体师生抓学风的合力。

1.完善组织领导机制

(1)以院系为单位,成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依据各个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目标性学风建设计划。副书记牵头,学办主任、辅导员负责检查、督促和落实班级学风建设,结合本班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规范,有步骤地实施计划,使学风建设与整个学校以及教育理念的发展相适应。

(2)完善考勤制度,考勤层层抓,除教务处、学生工作处组织、院系组织的常规考勤外,每位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力争做到每周不定期的去教室检查2次,对于迟到的、上课玩手机、睡觉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旷课的学生务必进行谈话,查明原因,责令学生进行深刻反思,坚决杜绝旷课现象的再次发生。

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创建优良学风目的在于教育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形成良好的品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崇高理想,清除急功近利的狭隘思想,增强大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1)在学生进入大学后,辅导员和班主任指导学生制定大学四年的合理规划并上交存档,对于学校组织的团日活动、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诚信教育活动等,大力发动学生积极参加,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诚信的品德,保持身心健康。

(2)加强对学生所学专业的指导和教育。通过各种讲座和座谈会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引导学生增强学习专业的兴趣,使学生能根据社会的实践需要加深对专业的学习和把握。

3.加大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监管力度

(1)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大的监督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必须遵循重教育、严管理、高要求的工作理念,创新性、多方位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持久、深入广泛的细致工作,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自觉地沟通参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2)辅导员和专职班主任要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多与任课教师沟通,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周至少深入学生课堂一次,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同时,对于各种问题学生应做好记录及跟踪教育,定期与他们的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

4.加强师德教风建设,引领学风建设

(1)加强教职工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经常安排老教师到青年教师的课堂听课评课,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使年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质量。

(2)不断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的激励机制与教学责任事故的认定办法。各个院系要定期组织专业公开课,教务处要定期组织授课大赛,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教学培训,多方式激发教师的上课激情,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上课态度随意,不认真备课,随意调课,上课无故迟到缺席的教师必须按照教学责任事故认定办法给予相应的处。

(3)实现教师课堂到课率与绩效考核评定挂钩的新规定,对于到课率低的教师实行扣减课时酬金以及取消评优评奖等处罚措施。对到课率排名靠前、学生反映效果好的教师,评奖评优优先考虑,并且增加一定比例课酬作为奖励措施。学风建设是高校建设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的实施手段,良好的学风是一种良好的校风,对于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成为栋梁之才。因此,各高校必须着眼于学风建设这一大局,应充分调动各个职能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学风建设持续、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作者:张琼燕 喻正红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

第七篇:高校学生党建学风建设研究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党组织发挥了核心引导作用。但是,随着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健康发展,制约了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1.学生党员的年级分布比例不均匀。

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党员人数极少、甚至没有的现象普遍存在。刚入学,伴随入学教育后,大批量新生递交入党申请书,按照正常程序,这批学生快的也要大二才能成为预备党员,所以目前高校学生党员集中在三、四年级,这给普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制约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快速、均衡发展。

2.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缺乏系统性。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在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对党缺乏深层次的认知,感性认识为重,常掺杂着个人的功利思想。目前,高校对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形式较为单一,课堂理论说教为主,而对当前社会的热点、现实问题分析不足,使得学生党员无法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觉悟。

3.对学生党员的评价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善。

学生党员应始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投身于组织工作,为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高校更注重党员入党前的培养,入党后主要靠学生党员自身的自觉性,使得那些本来就入党动机不纯的党员和一些自我约束能力欠缺的党员,入党后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缺乏党员应有的素质,破坏党的形象。

4.对学生党员的后天培养和提高的力度欠缺。

学生党员德才兼备,要想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依然保持其先进性和先锋带头作用,就应当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较为单一,很少接触党内事务,接受组织考验的机会也不多。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

面对以上问题,高校基层学生党务工作者要及时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充分进行学习和交流、思考和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1.按照纵向原则建立党支部。

目前高校入学新生中,学生党员比例一般较小,并且分布不均衡,存在党员可能都集中在同一专业的现象,对此,可按纵向原则建立党支部,即各个年级所有同专业的党员建立一个党支部。这种纵向支部建立模式,有利于高低年间的学生交流沟通,特别是便于高年级对低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活与工作上的引导,支部工作能够充分衔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2.完善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持续性培养体系。

在目前的体系下,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团组织后备军的作用,由他们承担起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党的精神。这既解决了党支部开展理论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又解决了党员只限于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的困难,真正做到了以党建带动团建。

3.创新监督机制,完善考评体系。

进入新世纪,全国上下先后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争先创优、群众路线实践教育等活动。从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学生支部和学生党员重视不够,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脱离了教育活动的初衷。笔者认为,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学生层面活动开展情况,让学生党员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和培养。定期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与组织生活会进行党员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批评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4.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日益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将互联网打造成为党建工作的新载体,合理利用互联网,积极引导网上舆论。同时,在实际中开拓党建工作的新阵地,积极探索通过学生社团等新途径建立党组织。

5.发挥教师优势,增强工作实效。

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组织开展教师党支部与学生党支部的联合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党员指导学生专业学习、职业规划以及考研,促进学风建设。通过党员教师指导学生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及特点,督促学生勤奋学习,更好地完成学业。

三、以党建促学风,创新工作方法

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的先进分子,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学风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带动身边同学共同加入到创建良好学风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以党建工作的创新促进学风建设。

1.以晨读促学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高中三年的苦读,走过高考这座独木桥的学生,步入大学后出现放松、放纵心态。要扭转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营造出学习的氛围,让新生一入校就感受到大学一样是刻苦学习的地方,真正认识大学生活,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平稳过渡,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节奏,科学规划时间,精力饱满、兴趣浓厚,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2.严肃考场纪律,促成良好学风。

考风不正,学风必歪。严格考风,打击作弊,才能让绝大部分学生放下侥幸与幻想,踏实学习。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率先在考试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全体同学形成诚信考试的价值观,严格遵守考场纪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唯有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才能有所成就。

3.培养兴趣促学风,增强实践能力。

结合高校设专业学习这一特点,充分发挥专业老师的专业技能,从各年级吸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加入课题研究的队伍,让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有意义的学习,进行科技研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以考研促学风,提高学生专业素养。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工科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较好,很多学生选择就业而放弃继续深造,认为即便修完博士,毕业的最终意义就是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笔者认为,高校需要加大对考研学生的鼓励,从思想上让他们认识到本硕的区别,引导有潜质的学生报考硕士研究生,提高学生专业素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的人才。与此同时,鼓励全体学生向考研学生学习,以考研营造学习氛围,继而促进学风建设。

5.职业规划促学风,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一入校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明确的职业方向,制定未来四年的学业计划,并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细化学业规划,将其落实到每一个细小学习阶段,以小积大,力争完成每一个目标,这样学习生活有动力,人人都为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四、结语

总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是促进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顺应时代的变化,探索高校党建工作新方法,切实有效地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让其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作者:于志杰 单位:南京工业大学

第八篇:高校学风建设策略探析

一、目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学风建设未形成合力。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管理机制条块分割,责权不清,在一些职能部门和教师眼中,学风建设是辅导员的工作,学风好坏是考核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工战线孤军奋战,未能形成建设优良学风的有效合力。其次相当一部分专任教师思想上重科研轻教学,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研究中,而课堂教学则是以应付的心态完成。部分教师甚至以“课题多、压力大、没时间”为借口,索性安排自己的研究生帮忙代课,课堂教学大打折扣。一些学生反映有些老师课堂授课内容陈旧、照本宣科、枯燥乏味、上不上课一个样,学不学一个样,课堂缺乏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既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也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

2.教学改革未适应新形式的发展。

随着“95后”大学生的入校,这些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个性鲜明、思想独立、自信、追求自我发展,善于利用各种新媒体获取资源。面对新时期的大学生,当前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还存在较多不适应的地方。许多教师主要还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随着网络公开课、慕课、微课等各种新型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不断涌现,一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方法还显得比较陈旧,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听课还不如自学收获大”。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考试习题的解答,不注重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重知识点的掌握、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善钻研、不求甚解,甚至出现,为了高分而死记硬背、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使得大学的素质教育得不到贯彻,演变成为另一种“应试教育”。

3.网络对学风建设产生很大的冲击。

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比率高达85.8%,网络以及网络文化以超乎想象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学者指出“蒸汽机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互联网将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在网络世界,各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充斥其中,网络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网民快速发展,人人都是自媒体,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软件受到大学生的热力追捧,网络正在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模式、价值观念,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网络所吸引,沉迷于上网。随着手机上网的便捷,大学课堂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拇指族”,这些学生虽然人在课堂,可心在网络。以至于一些学校或院系的管理者各出奇招如“没收手机、人机分离”等来加强课堂纪律。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同学因沉溺于网络而影响了正常课程的学习,课程考试不及格,学籍异动情况大幅上升。

4.学习目标不清,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亲朋的呵护,自我意识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差。一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并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学生是在父母的紧盯和老师的严管一系列高压政策下才考上大学的,而他们一旦进入大学相对比较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加之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就很容易散漫,失去学习目标。笔者曾对本专业的新生进行过一次“为什么上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的学生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上大学,他们或者认为上大学是父母、老师的愿望,或者认为是高中的延续,是顺理成章的事等等。学习的目标不明确、不一致,导致学生学习的态度也不一样。目标明确的学生,学习刻苦、积极主动;目标不清的学生,则往往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较差,一部分学生则抱着混文凭的心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及措施

1.营造“全员育人、齐抓共管”的育人环境。

高校对学风建设工作的重视及组织落实力度将直接决定学风建设工作的成效;主管部门及各相关部门的宣传、支持和监督,将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的保障,有利于更广泛的营造学风建设的社会氛围。学风建设不能光靠学工战线单打独斗,需要调动全体教职员工育人的积极性,营造“大学工”氛围,提高教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学校各职能部门应主动支持、配合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良好氛围,党政一心、干群一心、师生一心,共同建设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如华中科大学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作为全国17所高校改革的试验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举措。在全院范围内实行“双班主任”制度,即为每一个本科班级选配一名优秀的专任教师担任教师班主任和一名本专业的研究生担任研究生班主任,并做到“三个明确”,明确班主任的岗位职责:教师班主任偏向学业、学术和人生规划方面的指导,研究生班主任偏向班级日常管理和学生活动的指导;明确工作重点:班主任针对低年级的重点在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针对高年级的重点在于学术科研、专业探究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考核奖惩办法:将教师班主任工作纳入到教师年度和聘期考核中,将工作成效与班主任工资、津贴挂钩。学院通过“双班主任”制度,极大调动了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地促进了学风建设。

2.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风建设。

深化教学改革有人比喻“大学的老师是炒菜的,学生是吃饭的,管理人员是端盘子的”,学生的“饭”吃得是否香,关键还是老师的“菜”是否可口,也就是我们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育人的关键。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学校犹如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犹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教风对学风具有引导示范、带动和潜移默化的作用。优良的教风是培养和带动学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教风建设,以优良的教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首先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发挥育人的主导作用,率先成为优良学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其次,高校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通过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重组教学团队,广纳人才,引进海内外高水平的师资,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要把时间腾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拓展兴趣。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风建设的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对学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依托学生社团,积极引导其开展积极向上,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读书会、讲座、实践报告会等,开拓学生视野,释放学生学习压力,为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广开渠道,开展一些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的情操陶冶学生,以优秀的作品鼓舞学生,提升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氛围。同时,丰富学风建设的载体,利用科研成果和教学资源,将学生吸引到课外学术实践中,成立科技创新基地,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兴趣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科技创作、经验交流,组织学术讲座、专业知识宣传和成果展示等活动,把专业实验、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学生日常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专业特色,举办一些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外科技活动,将课堂所学与课外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比如举行“校友论坛”、“学术论坛”等专业学术报告会,开拓学生视野;组织专业技能赛,如辩论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含量,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

4.以宿舍为阵地,发挥学生社区育人功能。

宿舍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场地,宿舍文化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功能。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宿舍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好坏。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曾说“:学生宿舍除了要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还要按照社区的理念来进行建设,那里不仅只有一张睡觉的床,更要有社区服务和家的感觉,一个家的育人环境和一张床的育人环境显然是不一样的。”因此加强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以宿舍为阵地,营造温馨、乐学的“家”的感觉,发挥教师、校友、企业等多方育人资源,形成社区服务、朋辈互助、导师领航、协同育人的氛围,才能让大学生全方位融入社区,受到熏陶。光电信息国家试点学院在学生宿舍建立了学生社区文化中心,设有“学业加油站”、“成长互助营”、“辅导员工作室”、“启明读书室”、“多媒体会议室”、“学生会活动室”“、团体辅导室”、“咖啡吧”等多功能的学生活动场地,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化咨询和交流的场所。学业导师、学长导师、校友导师和企业导师四个导师队伍入驻学生社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一对一约谈服务、团体辅导,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内容如交换生、读研、保研、留学及实习、就业等,邀请在这方面表现出色或取得成功的学生来分享自身经历和经验。成立“启明”读书会,开展系列读书分享活动,倡导书香文化,由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科技节、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温馨和谐、轻松乐学的宿舍文化氛围。

5.开展学业发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业指导与学风之间关系密切,相互促进。一方面科学的学业指导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另一方面,良好的学风为学业指导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试点学院充分发动优秀师生资源,围绕着专业学习、课程选修、个人发展规划、自主学习四个方面的内容展开学业指导,共同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开展学业指导要注重分层分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学生需求,构建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业帮扶体系、优秀学生因材施教体系、可持续性学习能力发展提升培养体系。通过开展一对一学业咨询、同步课程答疑、主题工作坊,朋辈辅导、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技巧培训等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6.构建创新创业平台,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2014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高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要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2015年3月9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动员令。高校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和含金量,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实践能力。一方面加入创新创业的课程,特别是能系统性培养大学生商业常识和创业创新能力的课程;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贵在创新,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创业,这就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开展各种与专业相结合的科技创新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比赛选拔、培养、孵化一批创新成果,再对这些成果进行创业引导、政策资金扶持等;最后要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和引导,以贴近实战的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经验。试点学院要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探索群体化创新模式,项目驱动、自主实践、团队学习,开展各种科技训练项目,如数理仿真、实践课程、虚拟设计、大创项目、自主实训、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孵化、课题攻关、名师论坛等。发挥企业、教师等多方优势资源,投入到学生的创新教育中,为学生构建有意义的学生经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由企业或教师设立选题,学生自由组队申报,从查找文献、确定方案、编程实现、模拟仿真、设计优化、研究总结到成果展示,都由学生分工协作完成,每一个科研项目按照申报、评审、答辩、结题的流程强化了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通过一个个科研项目驱动,鼓励学生创新,宽容学生失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既与时代的需求契合,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被动学变成主动学,让学生“学而有思、思而有行、行必有果、果必生趣、趣而有成”。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非朝夕之功,需要学校各职能部门互相配合,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协力,需要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适应。高校要把学风建设贯穿于学生四年的教育培养中,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社会需要之栋梁。

作者:李玲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

第九篇:高校学生干部学风建设

一、高校学风现状

(一)学习目的功利化,学习定位不明确

目前,有学生表示,由于大学前除学习以外的事情几乎都是由父母包办,选择专业时也都是听从父母的意见,导致自己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更有学生根本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考高分,从而获得评奖评优等个人利益,呈现出学习目的功利化的特点;而有的学生则陷入大学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中不能自拔,这类学生对学习的定位非常不明确,学习只为拿到一张学位证书;更有学生认为高中以前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进入大学后就可以放松,只要顺利毕业找份工作就好,以至于抱着及格就行的心态学习。

(二)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纪律涣散

进入大学,学习环境相对宽松,任课教师对学生平时的要求也相对较少。在这样的环境中,一部分学生的思想开始松懈,对自身的要求降低,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这些学生由于沉迷网络、谈恋爱等原因不能合理安排时间,逐渐出现了迟到、早退、逃课等现象,上课不认真,课堂纪律松散,课后作业抄袭,考前突击复习,形成了“应付老师、应付考试”的不良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高年级学生影响低年级学生,呈现出学生挂科率逐年上升的趋势,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三)缺少学习榜样,学习动力不足

在社会文化日益繁荣的今天,大学生受到来自现实社会、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往往热衷于追捧偶像明星,做不切实际的梦,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减弱,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却缺少了自己学习的榜样,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加上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更有少部分同学并不认为大学生课程考试不及格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此外,高校在以往选拔学生干部的过程中,往往只考虑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群众基础是否较好,而忽略了学生干部群体在普通同学中的学习榜样作用,导致选拔出了一部分学习落后的学生干部,使得普通同学认为学校老师不在乎学生学习成绩好坏。

二、学生干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学生干部的桥梁作用与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是学生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现阶段,很多院校都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也做了大量工作,却看不到明显的成效,其原因就在于不了解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然而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桥梁,通过他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看到学生最真实的状态,一方面根据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把握整体方向,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对症下药,解决好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难点。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干部更好地把树立良好学风的理念传达给学生,引起广大学生的重视,潜移默化改变他们的观念,端正对学习的认识。

(二)学生干部的榜样作用与学风建设

大学里,学生干部不仅是其他同学生活中的模范,更应该是他们学习上的标兵。学生干部的一言一行对其他同学产生的影响甚至大于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他们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对广大学生是一种暗示,也是一种激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让他们形成“学习好是成为优秀学生干部的首要前提”的正确观点,更加懂得学习在大学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分清大学生活学习的主次,明确作为一个学生学习是首要任务,并且作为学生干部,更要在学习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普通同学树立起好榜样,这样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信任自己的老师负责,更是对支持自己的同学负责。因此,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努力奋斗的举措是确保学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任何规划的实施、制度的落实都必须以一个优秀的工作队伍为保障,要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积极向上的优良学风,就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适应学风建设方向的学生骨干队伍,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他们被其他同学认同模仿,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干部作用。

(一)把握干部任命原则,建立健全选拔机制

把握好学生干部任命的原则,才能选拔出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优秀学生骨干。在干部选拔过程中,将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作为一项重要的参考指标,如:学生干部候选人无考试不及格现象,必须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学积分达80分以上,上一学年中没有无故旷课情况等可量化标准。最终,选拔出有学习意识、公仆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的优秀学生干部,为学风建设工作添砖加瓦。在学习上对自己有要求的学生干部,必定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也是认真负责的,能够真正为广大同学做出贡献。

(二)加强学生干部培训,为学风建设保驾护航

学生干部培训是培养和塑造优秀学生骨干最重要的环节,通过系统培训,让学生干部意识到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一定要有处理好工作和学习关系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力争成为广大同学的榜样。系统培训能够将学生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学校总体的育人目标上来,从根本上理解营造优良学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保证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言行一致,倡导优良学风建设,带领其他同学一起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起自主学习、努力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三)学生干部深入新生班级,走好学风建设第一步

新生入学教育是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大学生活、过好大学生活的最重要的工作。大学里,老师和学生深入交流的时间比较少,低年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高年级学生的影响,因此为新生选择好的领航人尤为重要。让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班主任助理或新生宿舍联系人,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同时,指导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引导新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让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形成优良的学风氛围。如:我院连续5年在新生班级中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学院挑选学习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干部深入新生班级,以自由交流的形式向新生传授学习经验,同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逐年提高,挂科率也显著降低。这一工作必须连续开展,优秀学生干部不断接力,优良学风氛围不断传承,最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

四、结束语

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优良学风形成。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应该充分发挥好他们的桥梁作用和榜样作用,引领广大同学努力拼搏、刻苦学习。学校要充分认识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使学风建设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作者:林恒进 屈婉婷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第十篇: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

一、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存在盲目跟风现象,并不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专业学习内容,甚至一无所知。进入大学后,在缺少专业学习方法指导和就业前景分析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迷失方向,产生悲观情绪,进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顺利毕业拿到文凭。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

目前,就读农业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是由其他专业调剂到农业类专业的。因此,这部分学生缺少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要么浑浑噩噩度日,要么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上,厌学现象比较普遍。

3.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高考,学生被压抑许久的情绪在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得以释放。在缺少家长督促的情况下,部分学生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谈情说爱、逛街购物等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荒废了学业。此外,部分学生因从小娇生惯养,在实训课程中,嫌脏怕累,唯恐避之不及。

4.学生学习纪律不严明。

教室课堂上,部分学生“身在曹营心在汉”,睡觉、聊天、玩手机等现象普遍;平时作业相互抄袭或网上下载应付了事;临近考试,不认真复习,为求顺利蒙混过关,出现夹带小抄、相互传递考试信息等违纪行为。

5.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中学阶段就没有掌握适合自身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迈进大学后,学生更不能适应“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教学模式,不能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知识。

6.学生学习效果不显著。

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为例,学院期末考试形式包括考试课、考查课;许多课程会采取开卷考试、递交论文等方式提前结束,尽管如此,不及格率还是偏高。此外,英语、计算机等全国性等级考试,合格率偏低;专业要求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不高。

二、造成学风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目前学风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社会层面,也包括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层面。学生层面的原因在上文中已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1.社会层面的原因。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高职院校毕业生较低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读书无用论”这一错误思想异军突起,并向学校蔓延、扩散,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此外,社会上的不正之风逐渐渗透至高等院校,“论钱拼不过富二代、论关系敌不过官二代”等错误观念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2.学校层面的原因。

面对生源逐年减少的现状,特别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发展,不得不采取压低录取分数线等降低入学门槛的方式,其后果是使得相当一部分学习成绩处于下游的学生进入了学校。此外,学校管理层面上也存在些许问题。首先,辅导员经常陷入两难的处境,难以拿捏管理尺度。管理松懈点,家长便会怀疑学校培养人才的能力,学校领导也会质疑辅导员的管理能力;管理严格点,劝退或开除一些害群之马,次数多了影响学校整体形象,学校不满意。其次,学校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高等院校的激励机制通常比较单一,耳熟能详的如推优入党、各种奖学金之类,有限的名额不足以激发大部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后,学校部分管理模式欠缺人性化,学生的抵触情绪比较严重。

3.教师层面的原因。

部分教师学术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内容老套,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学生抱怨课程枯燥无用,教师上课缺少激情如同念经;“上课不如自习收获大”思想盛行,上课睡觉、玩手机现象比比皆是。不但学生学不到东西,还间接挫伤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部分教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学生学习起点低,习惯差,进而放松要求,课上应付了事,课下漠不关心学生的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学生对教师产生厌恶感,两者之间相互抱怨的恶性循环不利于优良学风的构建。

三、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纽带作用。学风建设是项系统工程,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体性作用。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基础。

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难度高于本科院校最大的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生源质量的不同。高职院校入学门槛低,学生素质不齐,部分学生入学动机不纯,加大了学风建设的难度。因此,辅导员必须立足根本,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及时跟踪、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阶段,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进而净化学生入学的学习目的,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2.从低年级开始抓起是学风建设的前提。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风建设也是一样,其关键在于开好头。因此,优良学风的创建必须从一年级开始抓起。辅导员从新生入学时,就要严格地进行教育和管理,明确早、晚自习纪律、请假制度、课堂纪律和考试纪律等《学生手册》所规定事项,设立“高压线”,对于违纪现象早发现、早处理。此外,辅导员还应肩负起督促的责任,保证课堂到课率,针对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开展批评教育,从源头上杜绝旷课、迟到早退等现象。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学风建设的核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根本途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思想。辅导员是大学生专业思想的引导者,首先,要通过分析社会就业现状,引发学生的危机意识,让其了解社会竞争的残酷性,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通过向学生介绍社会所需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此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最后,讲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出路,激发学生的专业意识,增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动力,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4.培养干部树立榜样是学风建设的关键。

学风建设的好坏与是否有一支合格的学生干部队伍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被其他学生关注和效仿。因此,培养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是学风建设的关键。辅导员应该严格要求学生干部模范遵守学校纪律,勤奋努力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创建优良学风。此外,辅导员还应充分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利用班主任助理这一平台,做好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传帮带”的作用。

5.完善学生激励机制是学风建设的保障。

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并将其运用到学风建设,有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改变目前单一的激励机制迫在眉睫。在现有激励制度的基础上,改变过去按班级产生奖、助学金的方式,扩大辐射面,让更多学生的辛勤付出得到认可和汇报。辅导员也可以通过向用人单位推荐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就业等形式拓宽激励机制的范围。

作者:许俊俊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