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革新管理体制下学风建设论文

高校革新管理体制下学风建设论文

一、学风建设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一)高校学风一般现状。

据重庆交通大学教务科学生到课情况统计,学生缺课、旷课率居高不下,每天平均有18%的旷课率,旷课呈现一定规律性。从数据比对中发现,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旷课的问题,而且在旷课时间、旷课对象上都有着明显的规律性:一个学期,期初、期末到课率高,中间时段到课率较低,节假日前后的到课率明显低于往常。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在影响着学校。学生之间出现攀比、拜金现象。学生比的不是学习成绩,比衣服、手机。以在学校食堂吃饭为耻。总体来看,学风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二)学风建设问题的三个主要方面。

学风建设问题主要存在于学生自身、学校监管与评价、社会影响三个方面。学生层面来看,学生认知水平不高,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有待加强。高中时期过度压抑,大学中过度释放,学生自制力下滑,对外界诱惑不能很好把握,例如游戏、聚餐、唱歌等。进入大学后,学生惰性心理加重,认为大学学习不用刻苦努力,只需考试及格,四年可以顺利毕业就行,缺少了学习目标、动力。学校层面,在监管和评价两个部分,亟待进一步取得提高和改善。学风的监管主要存在规制措施落后,缺乏时代性。例如,高校中学生手册关于学风管理方面内容过于陈旧,对新出现的违纪现象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例如学生在课堂用手机发微博、微信,学生手册没有规定明确处罚措施。考场监考信息化水平偏低,在期末考试时没有信号屏蔽器,学生利用监考的漏洞,使用手机作弊,原始的监考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考场。社会价值观扭曲。以享乐、投机为荣,以吃苦耐劳为耻。在学生中间考试作弊不是羞耻,是聪明的象征。平时,去图书馆上自习,被其他人嘲笑。学生不再比学习,在比谁的手机高档、衣服价格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二、学风问题产生因素解析

(一)学生自我要求因素对学风的影响分析。

学风建设中,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学风建设工作滞后的关键。现阶段高校在读本科生大部分是“90后”,他(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80后”学生有着较大差别。以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两个专业为调研对象,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旷课问题,而且在旷课时间、对象都有着明显规律性。学期开始时,任课老师点名较多,学生到课率高。期末进行总复习,学生不想考试不及格,到课人数也多。学期中间,老师放松了考核,学生认为平时上课与考试及格没有直接关系,只要总复习去划重点,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故到课率较低。放假前一天、开学第一天到课率较低,学生急于外出或车票定于放假前一天的下午,学生请假多。开学第一天,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假期中,以各种理由请假,或假期太累,开学第一天在调整状态。价值观扭曲。如今在学生中各种扭曲的价值观流行,学习无用论、人情关系论等。有些学生从入校开始对大学认识不准确,没有意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凭借自己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到社会上兼职挣钱,到最后学业无成、事业无成。有些学生,家庭背景好,以为有个好家庭,自己就可以不去学习、奋斗。有些学生,家庭情况不好,在就业压力较大的今天,感觉毕业就是失业,是“就业困难生”,在大学混一张文凭而已,也不积极学习。

(二)学校监管举措缺位对学风建设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师生互评中的不满呈加剧态势,教风与学风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呈现双下滑现象。教师对学生评价方面,老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上课迟到、早退和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生对老师意见方面,据该校教务网教师评价系统统计结果显示,授课内容陈旧、硬件投入不足、缺乏技巧性等,在高校中学风与教风相互影响。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制度存在纰漏,影响了学风优化进程。好的作风是基础,好的制度是保证。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制度、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监督制度、教学奖评管理等方面日益完善,但一些环节仍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学风建设的关系理顺、责任明确和考风建设上。如在学风整治和管理过程中,哪些环节是教务部门责任,哪些工作是学工部门职责,哪些是教师和学工干部共同的负责范围,这些管理真空,还需要职能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在考风建设上,有些学校委托任课教师选择考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前划重点、考题有泄露、考后讲情面等现象;在有些考试科目或考试环节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考场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三、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优化路径选择

(一)加强思想建设,以新风领学风。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其认识水平,激发其成才欲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崭新的思想风气引领学风建设。为此学生工作部门要完善学风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因材施教,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信念。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或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再教育弥补学校、家庭压力教育方面的不足,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二)规范教学秩序,以教风带学风。

规范教学秩序,加强教风建设,增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一方面,要严格教学管理,从严治教。教师对课堂教学与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教学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可行措施,定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严格上课考勤。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同时要建立、完善师生间交流沟通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教务网的网评,在平时师生就要加强沟通、使师生之间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避免师生相轻的事情发生。

(三)革新管理体制,以制度保学风。

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将学风建设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面向学生公寓等学生的生活全面推进,如将学风状况纳入文明寝舍的评价内容中,培育勤奋好学的寝室文化,建立起优良的学习生活氛围。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改变以前单一垂直的管理模式,更加深入到学风建设的基层中去,如增加听课次数、多找学生谈话,以掌握课堂教学动态,及时收集教学方面信息,听取学生意见。革新管理体制最重要的是加强班委会一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一方面,班委会贴近学生与学生零距离,了解学生及学风建设的最新动态,这是学校其他部门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班委会成员来自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特别是由于其在班级特殊的号召力,相比于其他的先进、典型,班委会成员的榜样作用更加显著。

(四)严肃考试纪律,以考风正学风。

教务部门要积极征询老师与学生的意见,改革考试方法,建立适合高校教学实际的命题、监考、阅卷考试制度,加强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同时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的行为,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典型学生,提高作弊成本、断绝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还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诚信考试的宣传,在学生中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五)完善评价机制,以考核促学风。

将学风建设情况和工作成效纳入教学部门年度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作为考核教学部门工作和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指标,并与奖惩密切挂钩,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制定学风建设考核评估标准与相关技术指标,每学年由学校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教学单位学风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奖励,不合格单位予以必要的批评或惩处。

作者:吴桦 廉基伟 许浩楠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