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5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究(5篇)

第一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究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前沿科技也在不断提升,而人工智能就处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是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研究热点技术之一。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教育,组织人工智能的相关竞赛或者比赛,就能逐渐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从我国人工智能教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对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策略,望广大业界同仁加以斧正。

关键词:初中教育;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信息技术;教学改革;探究策略

如今,许多国家都将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融入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比如,英国很早就开设了人工智能基础教育课程,并且通过组织人工智能教育竞赛等来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在美国,大部分州都将人工智能课程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以供学生选择,为学生在中学阶段树立了人工智能教学的学习目标;在澳大利亚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课程与人工智能教育相关。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适应时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人工智能教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

(一)我国人工智能教学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人工智能的基础教育早在2003年就成为中学的五大选修模块之一。在我国的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中,一直包含着人工智能的题目和相关的竞赛设计。近年来,伴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更加重视对初中阶段学生人工智能的启发教学。在初中阶段,人工智能教育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前沿科技的发展,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和认识,并且在有机会的情况下,让学生感受经典的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对学习、生活、工作的积极影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人工智能教学的特点

在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教师充分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主要特点,以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第二,向学生介绍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例如,手机、航天等领域,让学生掌握主要知识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第三,掌握初步的人工智能编程技术,通过教师的演示或者学生亲身实践的过程,激起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简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第四,了解人工智能的表述语言和问题解决,学生能熟练地应用人工智能的语言去解决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简单的问题,了解人工智能应用的概念和方法,能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启发式的创新。

二、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充分结合网络资源,加强人工智能的辅助教学

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方式还是停留在上机授课、教师理论讲解上。但是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对人工智能的技术介绍比较简短,因此教师就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前准备中,笔者会利用网络资源,比如人工智能的学术网站,人工智能的前沿动态,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等,整合成课件,然后利用一些简单的人工智能软件,实现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演示,充分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升了笔者的课堂教学效率。

(二)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人工智能的学习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教材的,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应将网络资源和教材相结合,利用从网络上下载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对这些资源的灵活应用,充分诠释教材,进而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例如,笔者在课余时间主导学生成立了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激励学生通过组间的互动来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然后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有关人工智能的课件,通过互动演讲来促进学生人工智能知识的掌握。

(三)利用人工智能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人工智能对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是显著的,学生在对人工智能产生兴趣之后,就会积极自主地进行钻研,这样不但能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例如,笔者在进行人工智能的相关教学时,就会列举一些对我国人工智能事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著名人物,并且介绍他们对社会、对经济的卓越贡献,进而让学生对人工智能发展遇到的瓶颈或者最新研究的成果进行了解,培养学生兴趣,在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更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产生了足够的热情,并且积极地进行实践。初中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敏.浅谈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的教学[J].初中教育,2016.

[2]周莎碧.未雨绸缪篇:信息技术教师应主动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J].信息技术教育,2017.

作者:廉琪 单位:宁夏石嘴山市星海中学

第二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提升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逐渐融入到了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但是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了教学的成效。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提升重视层面、选择新软件教学、介绍常用快捷键的方法加以解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取得了实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重视层面;软件;快捷键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意义

信息技术学科已经不算是新学科了,但是在该学科框架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培育必备能力。

1.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可以为学生培养大量基础软件应用的能力,对于这些软件的应用往往还牵扯到其他知识,通过该学科的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当中,学生需要进行图像的处理与声音的加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与音乐审美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在网络上流行的多媒体视频的制作过程,并具备一定的多媒体制作能力,这些收益总的来说就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2.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培育必备能力

信息技术自诞生以来既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现在已成为了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担负着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培育必备能力的重要责任。就如最基础的“Word”软件课程来说,学生们学会了使用Word,就可以用计算机保存文字或者图片文档作为学习资料或是课外阅读资料,还可以利用Word保存自己的作业、日记等学习、生活资料。另外,熟练掌握Word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工作也是大有裨益,在当今职场已经逐渐向无纸化办公发展,熟练使用Word已经成为了大多数职员的入职基础条件之一。可见学生学好信息技术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提升能力,而这种能力又是信息化社会中不可替代的关键能力之一。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虽然是一门为学生的成长发挥重要作用的学科,但是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视度不足、教材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我们要使教学取得实效性,就需要清楚认识到这些问题。

1.学校与学生对该学科没有足够重视

首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得到学校与学生的足够重视,制约了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学校认为,信息技术只是一门辅助课程,学生只要学习好了“语数外”,信息技术课程学好学坏都没有关系。而很多学生则把信息技术课程当做一门“娱乐课”,他们在课上上网或者玩游戏,对教学内容毫不关心。这种情况使得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被边缘化,没有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2.教材不能紧跟时代变化

其次,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以基础软件为主要内容,但是教材中的软件版本往往都较为过时,选用的软件也不能代表最新的信息技术潮流。这种情况在客观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这就为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软件应用能力的提升带来了困难。

3.教师教学能力不能及时提升

并且,对于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及时提升也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发展。教师对所学软件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能用”层面,为学生演示了基础应用过程之后,就由学生自主研究了,根本没有达到“会用”的要求。这样一来教学的深度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针对对策

针对重视度不足的问题,我们采取多方面练习提升学科重视层面的对策加以解决。针对教材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我们选择了为学生教学实用的新软件加以解决。另外我们还根据教学经验,为学生介绍了在大多软件中通用的快捷键,来提升学生的软件操作效率。

1.提升学科重视层面

在学校重视层面来说,虽然我校对信息技术较为重视,机房的计算机硬件配置都较高,软件更新和安装都较为合理,但我希望其他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也能够引起同样的重视。对于学生层面,我们以激发兴趣的方法引起他们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就如对于在课上看网页的同学,我在发现之后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提出如“如何在网页上下载图片”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被问题所引导,把经历放在了学习之上,自然提升了重视层面。

2.在教学中为学生推荐较为实用的新软件

由于教材落后原因,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软件很多已经不是常用软件,也有更多新软件具有比其更为简单实用的功能了。就如在“图片的加工”一课,我们没有选择使用当今较为落后的“ACDSee”进行教学,而选择了实用新软件“美图秀秀”进行教学。美图秀秀无论是对图片的处理或合成方面操作更加便捷,也更为在年轻人中间流行,选择它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利于学生运用。

3.为学生介绍多数软件通用的快捷键

在操作方面,Windows软件或系统中有很多可以节省操作时间、提升操作效率的快捷键,能否熟练使用这些快捷键是评价操作者计算机水平的重要依据。在教学中我们为学生首先教学了Windows剪贴板的概念,引导学生尝试在文字或图片处理中使用“ctrl+x剪切,ctrl+c复制,ctrl+v粘贴”三个常用的快捷键。学生学会使用这三个快捷键就能用左手进行资料的剪切、复制、粘贴了,提升了操作速度;其次学生们在软件操作中难免会犯会错,为了弥补学生所犯错误我们为学生介绍了“ctrl+z撤销,ctrl+y恢复”快捷键。学生学会了撤销以及恢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大胆地尝试操作软件,避免了因为犯一个小错误而用大量时间去纠正的麻烦;此外我们还为学生介绍了如“ctrl+f查找”、“alt+pause-break截取当前窗口”、“tab+alt切换”等诸多实用的快捷键,真正提升了我们教学的实效性。总而言之,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为学生在信息化社会培养必备生存能力的必要课程,我们应当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我们通过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学生对这门课程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培养了关键能力,保证教学取得了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徐涌.谈新时期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2(9):219-219.

作者:陈慧 单位:昆山高新区吴淞江学校

第三篇: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初中教育内容需要紧密联系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当前在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教学质量和水平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热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微视频应用

1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却是与学生生活和学习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学校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以往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微视频的出现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启发,将微视频运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到课程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微视频的含义

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应用和媒体,微视频就属于是新的信息形式之一。微视频是指将视频时间控制在30秒到20分钟之间,不同于以往的视频形式,微视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内容和摄制主体方面。首先,微视频的内容可谓是五花八门,主要表现为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各种终端进行播放和观看;其次,微视频的另一特点就是拍摄主体大众化,参与性强,主要是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拍摄,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以此具备了短、快、精的特点。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往往将视频的时长控制在10分钟之内,并将视频内容与当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微视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践应用中的意义

3.1调动学生的兴趣

微视频由于其内容广泛、大众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发展规律,将视频的内容和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机的调节,这样一方面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还能够鼓励学生。微视频中贴合生活和实际的画面和音像能够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便于学生接受枯燥的理论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应用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和实用性,不仅能够借助移动设备终端进行播放,还能够在教学中通过电脑进行统一播放,这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利性。同时,在教学中先通过一段微视频进行引入能够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通过微视频进行文字、声音和图片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到教师的教学内容,并且能够将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转变为可观看的语言和图像资料,这样使学生更加准确、清晰的接受理论知识。

3.3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

微视频的普及和其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在教学中有着极大的共享性。首先,在微视频的传播方面,通过移动设备等各种终端可以实现无线传播,有利于教师之间进行教学资源的共享。其次,微视频的拍摄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移动设备进行拍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完成课程作业并及时的发送给教师进行评价和指正。

4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4.1注重与当前社会发展的联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PPT和课件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且其内容多为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微视频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内容需要紧密联系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将新的理论通过新的技术和形式教授给学生[1]。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微视频中有效的时间段内尽可能详细的将教学内容容纳在其中,这样才能够通过内容的多样性来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八年级中会教学生使用wps进行写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录入、排版等,教师可以在自己使用WPS进行操作时录制成微视频,并在录制视频时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上教师首先通过微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WPS,然后将操作步骤再一次进行讲解,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

4.2注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要求

微视频作为一种较新的传媒方式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需要以教学要求就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在课前进行做好备课,能够将微视频与教学内容进行良好的融合,从而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2]。例如,教师在讲解信息技术发展史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发展史制作成一个微视频,并将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的人物、事件和时间都融合在其中。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4.3合理掌握微视频时间与内容

信息技术由于其学科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侧重于教学内容实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应该将内容进行合理的定位,既有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将一定的操作和实践步骤蕴含在其中,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其次,教师还需要注意微视频时间的控制,既要能够说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还应该有一定的时间留给教师讲解,并且学生的互动时间也应该包含在课堂中。

参考文献:

[1]辛艾丽茄娜.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6,10:69.

[2]徐现苓.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讯,2016,7:126.

作者:陈永林 单位: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北斗镇大桥初级中学校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学案导学模式应用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主要是丰富学生的信息知识,提高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主要针对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为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案导学模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学案导学模式是一种依托于教学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一、进行备案,做好准备工作

学案导学模式的开展,第一步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精心准备和设计导学案。学案与普通的教案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而制定的具有针对性的、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学案的制定,必须紧紧围绕学生展开,保证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师在制作学案时,需要对下面两点内容加以注意:(1)深入认识教材,收集教学资源,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比如,在“多媒体”章节教学中,学案中应当包括“多媒体是什么”“多媒体有几种类型”“多媒体的功能和特点”“多媒体的基本操作方法”等内容。(2)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在导学案中,必须体现出完整、具体的教学过程,可以引导学生顺利进行学习。学生通过观看导学案,可以了解到课堂探究学习的板块内容、动手操作内容以及练结内容等。通过整个流程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点都能够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有效地锻炼了自学能力,提升了学习效率。

二、制定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学习目标,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归宿,学生的学习任务,也就是实现学习目标。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教师必须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行为,提升学习成功概率。而学生通过达到学习目标,可以体会到满足感和成就感,品味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学习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尽可能体现出清晰、简洁的特点,使学生一目了然,始终能够朝着学习目标努力。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三、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合作探究

学案导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课堂导入方式,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其中,情境导入属于较为常见、有效的方式,良好的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情感。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导入新课程时,可以创建生动、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产生共鸣,产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比如,在学习制作Flash过程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动画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师通过创建教学情境,设计相关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相互学习配合,最终顺利解决问题,加深对课堂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完善教学形式,注重教学总结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模式时,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有必要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精挑细选,完善教学形式。教师的课堂讲解,需要避免出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讲解,而是要遵循“深、精、准”的原则,精讲点拨。比如,在“Flash动画添加背景层”教学中,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已有图层中,背景应当处于最底层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几道练习题,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实践;接下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析自己的解题思路;最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补充。通过实践教学可知,学生均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使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学习状态也更加愉悦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总结评价环节,只有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总结,才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解题规律以及重难点知识点,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知识累积,提升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总而言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学案导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突破和创新,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案导学模式合理地运用,精心做好准备工作,明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更好地通过导学案掌握知识,提升自己,从而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守信.初中信息技术课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思考[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5(12):102.

[2]丁彬.学案导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综合),2013(8):46.

作者:肖宇轩 单位:桂林市电教仪器站

第五篇:以生为本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教师和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新课改要求,课堂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作用,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能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来,最终成为信息技术的探索者和参与者。基于信息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生为本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作用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学生为本”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实现更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作为引导者,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当代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要达到学生这三方面的技能要求,就要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关系,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达到高效课堂的效果。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现以生为本的重要举措

1.开展探究式主题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完成知识的学习,更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探索,通过自主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求,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完成信息技术的教学,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例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他们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2.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充分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公地位,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去,构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教师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从根本上转变其观念,改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抛弃原有的灌输式的思想,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而不是将知识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前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并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此过程熟悉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小组合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而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3.评价机制多元化,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成绩并不是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该从多角度出发,发现学生在不同方面的闪光点。特别是针对平时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当中很多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对计算机的了解以及熟悉程度甚至不亚于老师。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发现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更多潜能,从而使他们找到学习上的自信,成绩上得到更大的进步。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以及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存在感。通过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观察,教师可以发现他们身上独有的特点,从而使教师发现更多优秀的学生。

4.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自主参加课堂活动

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所谓和谐民主,一方面是指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而不是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另一方面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更好地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总的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实际操作应用的课程,因此不能只停留在理论教学的阶段,应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实践证明,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地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

参考文献:

[1]胡静.基于理解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1.

[2]赵国庆,段毅.网络教育应用现状调查[J].现代教育技术,2007(3).

作者:张岩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63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