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9篇)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论文(9篇)

第一篇: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

1当代大学生的几大心理健康问题

高校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与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就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来讲,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等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学生这一群体都面临着一定的心理压力。而这些压力的存在对于大学生现在以至于未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就笔者看来,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对大学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这一点尤其是针对于大一的新同学。由一个每天备受父母家人宠爱,思想中只有升学考试的高中生变成了一个大学生,而大学生的生活里依然存在考试的压力、就业的压力等等,却没有了父母家人每日关心爱护。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大学生对于这一小型社会的不适应就是当下大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原因。

1.2家庭条件的差异

大学的同学一般都是来自全国的各个地方,在班级生活中,尤其是在寝室生活中,同学们总会相处在一起,所以,很容易就能显示出家庭的贫富情况。但对于一些条件不好的同学来讲,就容易产生一些自卑的心理。在班级或者是寝室活动中,不愿意参与活动、不愿意讲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内向、孤僻的性格。

1.3情感问题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恋爱、情感问题也是十分常见的。而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恋爱失败或者热恋等问题影响学业,甚至一些学校出现由于失恋而自杀或者报复的案例。所以,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情感问题不容忽视。

1.4就业压力

就业压力想必是大学期间大部分大学生都十分困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发展中,就业压力大,想要找到一个十分称心的工作难之又难。尤其是对一些家庭情况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讲,就业压力更是十分沉重。

2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

综上可知,我国当下的高校学生普遍在环境、家庭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更加不利于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我国高校的辅导员必须要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处理。笔者在此对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仅供参考。

2.1加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高校的辅导员要想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笔者看来,首先就应该从思想上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所以,高校的辅导员不仅仅应该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学习等方面的工作,更应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

2.2加强对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培训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教育知识。所以,无论是学校方面,还是辅导员自身方面,都要将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作为自身的一个主要工作,从而为做好高校学生心理工作打好基础。因而,辅导员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提高也是十分重要的。

2.3认真调研,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在每个学生入学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并定期通过心理测量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有的放矢。要重点关注以下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困难学生,家庭贫困学生,迷恋网游学生,失恋、重病或其它较大变故的学生等。

2.4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除了上述几种对策外,辅导员还可以开展一些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讲,号召力是十分有作用的。所以,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开展多种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够使得学生自身参与其中,同时,还能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记。

3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无论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升,还是对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今后的辅导员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研究。一方面,教育的相关部门以及校方要加强对辅导员这一工作内容的重视,从而有效地督促辅导员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的辅导员也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质,以及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习,从而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我们相信,通过多个方面共同的能力,一定会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有着大幅度的发展和进步。

作者:曾丽 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契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我们常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实就是一种对思想进行宣传的行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另一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一定的阶级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教育实践。从侧重面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更侧重对思想层面的教育,尤其是对结构层次的教育,重视对人的世界观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如今在全新的形势下,高校应针对学生发展的变化,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2.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运用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对学生的心理上进行基本的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发挥自身能力、挖掘潜力,并对情感和理智进行合理的平衡,对于各种刺激性的反应也能够合理面对,从侧重点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更侧重于对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的行为与心理的统一。在高校教学过程当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对心理健康的宣传以及对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并使学生的心理防范能力得到增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从基本的目标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都是服从社会培养人才的目标,两者均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从职能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衔接的。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相融合,一方面,这两者的问题经常一起出现,这就需要两者的互相协作;另一方面,在心理学当中,一些原理需要思想作为中介,因此,教师应熟悉学生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必要性

1.心理健康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

人的认识过程由对自然的感知逐渐上升为思想意识,引发对社会的思想认识和情绪变化,进而形成完整的思想,然后通过思想对行为进行支配、反作用与心理影响。从心理以及思想的认识过程来看,心理活动是思想活动的基础。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道德和社会行的人,一方面对其教育效果受到个体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受到个体心理因素的制约。第二,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一个人要形成良好的品质,应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有良好的交际能力,恰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这样才能够接受教育者的要求。第三,一般而言,心理健康的人都有着美好的心灵,健康的心理能巩固良好品德素质的作用。

2.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完善和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不管是心理健康教育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在育人的目标上,这两者是有一致性的。从高校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哪一种教育都应服从我国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其任务应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并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心理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对与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以理想、品德为前提,由此来看,两者的教育内容是具有一致性的。但在具体的内容上,两者各有侧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择业等方面的指导,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从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标来看,两者相辅相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这对扩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3.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延伸和优化思想政治

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从教育方法上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法有交叉,也有不同。两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体验,一般来讲,高校多用讲座、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的个体能力进行调节,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由外而内,一般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为正面说服或者是品德评价,其作用在于改造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将两者结合,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更加丰富,并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途径和方法

1.教育观念上的整合

要将两者结合,首先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观念上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对当前高校思想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有深刻的了解,认识到心理是道德的基础,素质是心理的前提。将政治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是社会的需要,也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应突破传统观念,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互相促进。

2.目标与内容上的整合

从目的上来讲,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有共同目的的,但从侧重点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又有着不一样的地方。教育者应在把握好侧重点的基础上,围绕目标,将两者进行整合。在内容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一定的交叉性,就目前来讲,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一起出现,因此,应该从实际出发,解决这些问题,教育工作者应学习相关的心理知识,将两者做到有机整合,真正能够有效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大学生复杂的心理以及教育本身的局限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有机地整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基础、政治教育为核心,促使大学生的心理品质与政治、道德共同发展,在新形势下,拓展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也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贯彻落实,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效果。

作者:郑世? 单位:昭通学院

第三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

1以学校为本位,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

1.1提升认识,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关乎学生生命健康和校园和谐稳定的工作,是一个新的有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领域,必须依赖广大领导、教职工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提高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改变轻视心理成长的想法,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实践中真正落实下去。

1.1.1相关领导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领导掌握的学校发展的大方向,决定着高校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程度。在国家层面,已经下发了好多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的文件,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教思政厅[2011]1号)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各个省教育厅也都响应国家号召,下发了本省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文件,但是落实到各个高校却大不一样,首当其冲的原因就是主管领导的重视程度。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相关领导必须重视该项工作,这是其他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

1.1.2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高校中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多,所有的辅导员都有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但不论是心理健康专任教师还是辅导员,都只是大学教师群体的一小部分,二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全面、最多,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应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帮助他们逐步掌握心理观察、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使他们不但能够达到“教书”的目的,还能够实现育人的目标。

1.1.3大学生自身要有心理健康意识

目前,所有的高校基本上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据我了解,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却很不够,甚至还存在一些偏见,认为来心理咨询就是有精神问题,羞于求助心理咨询。这说明很多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咨询,也没有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到发生严重问题时,才措手不及,甚至酿成悲剧。所以,高校要做好心理健康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注重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1.2健全机构,提供组织保障

调查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现状,发现目前高校一般都会建立学校、院系、学生三级组织机构和工作体系,这样便于层层深入,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校一级,应有专门机构负责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配备有一定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主要职责是负责统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划、部署和开展,包括日常的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心理测评工作等等。在院系一级,也要有专职的辅导员负责本院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工作涵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的状况都比较清楚,他们负责与校级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联系,在院系中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并负责监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心理危机,避免恶性事件发生。在学生层面,可以设定专门负责本班或本院系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干部,据我所知,某些高校已经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设立有关心理健康活动的学生组织,如: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委员会、心灵大使、心育委员、心理健康社团等等。每一名大学生都生活在学生群体之中,他们之间接触较多,没有多少戒备心,而举办一些心理健康类的学生活动,更是使很多学生受益。

1.3与其他学生工作相结合,建立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工作的每一部分都不是独立运作的,它们只有密切合作、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才能营造出和谐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校园心理文化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和作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党建、就业、思政教育等各个环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交流思想感情,协调人际关系,陶冶情感,培养能力,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党建工作,激发学生党员的正能量;运用认知心理学调节毕业生在面临就业时容易产生的思想偏差,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将团体辅导运用到日常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等等,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其他学生工作领域甚至教学领域,不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更为这些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

2以心理健康专业教师为抓手,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以课程和讲座为载体,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教思政厅[2011]5号)中对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各个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课,学时在16—32之间,积极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丰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课程是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对心理健康工作的一种重要宣传,能够从理论上给大学生以指引。除了课程之外,讲座也是直接、迅速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更具针对性。

2.2以心理咨询为手段,帮助个别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服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心理咨询的对象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针对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要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答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心理咨询及时帮助他们调整不良情绪,重建正确认知,建立良好行为,促进全面发展。正如前所述,在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有些学生并不是没有问题,不是不想来找老师咨询,只是碍于外界的“眼光”而不好意思前来咨询,要让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寻求帮助。另外,也要主动走进学生,进行心理测评,及时发现有心理障碍倾向的学生。同时,也要开辟多种咨询方式来方便同学们来咨询,例如开通心理热线、网上咨询、邮件咨询等等。

2.3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关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层出不穷,但实践的经验需要提升到理论的高度,理论的成果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只有用新的理念去指导心理健康工作,用新的方法去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才能使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顺应历史时代特征,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3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3.1积极推广朋辈心理辅导

许多研究都发现,朋友是大学生解决困难时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在心理学上,朋友也是人心理上除家庭成员、夫妻之外的第三艘护航舰。对于大学生更是如此,大学生大多远离家乡,不在父母和亲人身边,遇到问题时最多的就是找好朋友倾诉和解决,所以,重视朋辈心理辅导,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力量,解决他们自身的问题,不失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3.2努力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心理素养

在高校一般都设有心理健康工作的学生工作队伍,这些学生干部肩负着宣传心理健康、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的任务,但是由于心理健康工作的专业性与特殊性,在学生组织层面要特别注意对这些学生干部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例如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培训、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组织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总结

总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办法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作者:陈晓蕾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四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分析

(一)本土化原则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义以借鉴外国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为了提高高校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必须遵循我国本土化原则。及在对外国先进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适当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国情,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取得具有本土特色的理论成果。

(二)因材施教原则

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由于不同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却别,导致教育结果会有所不同,所以,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如针对那些搞笑的党员干部以及品学兼优的学生骨干,则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其次,为了凸显教育效果,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大学中的每一学年应该由浅入深安排不同层次的内容,循序渐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互动性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彼此互动、相互交融才是教育的重点。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而这些都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支撑,所以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互动性则显得至关重要。

二、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策略分析

(一)健全相关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为了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制度体系。对此,第一步应该完善管理机制。教育部门通过组织个高校领导开展讨论会议,根据不同高校的自身情况,通过交流探讨,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第二则是完善经费保障制度。为了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坚强的后盾。高校财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预算分析,确定教育投入额度,然后进行资金划拨申请。政府部门以及高校自身一定要提供足量的经费,才可以确保教育活动可以顺利开展。第三是评估制度体系的完善。教学效果评估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评估指标的建立过程中,应该以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这样才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科学评价。

(二)教育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相互结合

在教学内容方面,心理健康教育则更加侧重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更加侧重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塑造,这两个方面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联系,而且各具特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各有侧重,但是还应该将这两个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效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理论教学有效融入其中,通过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进而有效凸显教学成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将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从而达到两方面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三)完善教育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各有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相互借鉴,优势互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对此,应该进行适当地改进,通过对心理学理论与技术的借鉴,了解高校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使思想政治教学人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一个准确把握,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需求,然后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进而有效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可以可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示范、实践教育等方式来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长此以往,则可以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品质。

(四)完善教师队伍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由辅导员以及德育专业的教师来完成,而且许多高校中,专门接受心理学培训的教师数量非常有限,而且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者主要为心理专业教师、心理咨询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整个心理教育教师队伍的主导。所以,为了实现两个教学团队的有机结合,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除了具有较好的心理素养外,还应该拥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加强自身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和培养,要求其必须对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而且可以将其有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也应适当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两个教室团队还应该相互学习、经常交流,有效改善和拓展自身思维和工作。

作者:韩波 单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绘画测验应用

一、绘画测验的理论基础

艺术疗法是将艺术作为一种评估或治疗手段,以心理学相关理论和艺术理论为基础,通过治疗师、艺术作品和来访者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评估和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方法。绘画测验是艺术治疗的一种,它隶属于心理评估方法中常用的投射测验。绘画测验的假设是,来访者可以把个人的人格、情感、行为、心理健康等通过绘画作品投射出来。英国艺术治疗师协会认为,绘画测验的目标是促使象征性语言的发生,探索人类潜意识中的情绪、感受等,并把它们整合到人格里,最终产生治疗性的效果。在绘画测验中,咨询师关注的重点不是绘画作品的美学特征,而是专注于绘画治疗的过程,即来访者的绘画及神入过程,来访者对于作品的感知以及他们与咨询师分享这一过程的可能性。绘画测验所依据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主要有大脑偏侧化理论以及精神分析流派的投射理论。神经生理学家Sperry通过裂脑实验证实了大脑两半球分工的不同,大脑左半球主管抽象思维、逻辑分析,大脑右半球则主管图像性思维、知觉、空间定位等。按照他的理论,绘画作为一种图像性的艺术形式,属于大脑右半球所控制。同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右侧化损害研究表明,他们情感活动异常,主要是负性情感的体验,那么大脑右半球功能的损害会影响人的情绪机能。这说明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同属大脑右半球所掌控。由此,一些研究者认为以语言为中介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处理非理性认知或信念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或疾病时有效,但在处理创伤、情绪障碍等以情绪困扰为主的心理问题时则疗效不佳,而绘画测验等艺术治疗的形式恰恰长于这个方面。绘画可作为表达自我的一种工具,可以通过非语言来表达自我潜意识的内容,因此绘画可作为心理投射的一种技术。罗夏墨迹测试、主题统觉测试等心理投射测验已经被证明是有效、科学的,并已广泛作为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工具,因此绘画类测验也应该具有此功能。同时,绘画测验过程包括心理治疗与创造两个平行的过程。除了心理治疗之外,创造过程也为患者提供一种看待自己所面临问题的新方式。

二、绘画测验的施测方式及当前应用领域

(一)施测方式

绘画测验的种类一般包括规定内容的绘画和自由绘画两大类。规定内容的绘画,也叫结构式的绘画,是当前应用及研究较多的一类,如画人测验、画树测验、H-T-P测验、钟表镜画测验、动态家族画等。自由绘画,又叫非结构式绘画,一般包括自由涂鸦、自发绘画等,此类绘画的应用较少。在进行绘画测验前,施测者需要准备的有纸、笔(铅笔、彩笔、颜料)等工具;实施测验时,一般有标准化的指导语,同时部分测验还需要咨询师对来访者绘画内容、顺序、时间等绘画过程以及来访者作画时的情绪、行为等个人反应进行观察记56录;绘画结束后,一般还有咨询师对绘画的提问、访谈、解释以及来访者对绘画的解读及体验等。绘画测验的施测方式一般以咨询师和来访者一对一的个体施测为主,对于部分已有标准流程、相对结构化的绘画测验,也可推广为集体施测,如SHTP(统合型房树人测验)。

(二)用途

1.评估功能

绘画测验的评估作用,一般通过对来访者的绘画作品进行解读,通过对来访者内心思维活动、情感体验等进行解读,评估出来访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绘画测验作为一种评估手段,一般通过画面的具象、大小、颜色、绘画顺序等分析来解读来访者心理状况。当前,绘画测验的评估功能较多的运用于对心理健康状况和精神健康状况的筛查,精神科、心理科门诊心理诊断以及对部分来访者人格方面信息的评估中。如斯尔文开发出刺激绘画评估技术和画故事测验,用来鉴别儿童抑郁症、攻击性等;刘中华使用绘画测验来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等。

2.治疗功能

在绘画测验的治疗功能上,研究者们有两种观点:MargaretNaumburg认为,绘画是无意识的窗口,通过解释绘画的象征意义、倾听来访者的自我解读,治疗师可以把绘画当作媒介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分析,绘画测验与治疗的重点是对作品进行解读;而另有学者认为绘画创作本身就是治疗,绘画这种艺术创作形式让来访者重新体验冲突,通过升华作用使心理冲突得到疏导和解决。当前,绘画测验的治疗功能常用于调解各类不良关系如不良亲子关系、不良夫妻关系,解决来访者情绪问题以及治疗和矫正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等。

(三)绘画测验当前的应用领域

在以往学者的研究中,绘画测验主要应用于对神经症的评估与治疗、对情绪障碍的治疗、对精神分裂的辅助诊断以及在危机干预中的运用。如陈侃在其硕士论文中考察了绘画测验在神经症上的诊断作用,确定了在房树人测验中反映心理疾病的170个绘画特征;邱鸿钟等检验了抑郁症病人房树人测验绘画特征与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的相关性;潘润德采用房树人绘画测验对情绪障碍中的学生进行治疗发现,绘画测验可以更好地了解来访者情绪冲突的原因,促进心理咨询效果;谢丽亚等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测验中发现,病人的特殊绘画特征如透明化、歪曲、裸体等项目对精神分裂具有辅助诊断意义;王求是等运用访谈、绘画测验对自杀未遂者儿时创伤和自我概念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未遂者绘画中的部分特征投射出其内心的创伤等。

三、绘画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1.心理普查

心理普查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环。在对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时,绘画测验可与自陈式问卷结合使用,如在进行新生UPI量表测试的同时采用自画像、树木图、房树人绘画测试等。与单纯进行量表类测试相比,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由于绘画测验属于投射类测验,测验目的具有隐蔽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学生的防御心理,从而使学生不受明显的语言暗示和结构限制,真实的自我与真实的内心冲突更容易表现出来,从而筛查出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个体。张燕使用房树人测验和SCL-90量表对280大学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发现在一定的筛选标准下,房树人测验与SCL-90量表在大学生心理测试与筛查中作用基本相当,且房树人测验对A类人群的检出率更高。

2.心理约谈

绘画测验也可用于心理健康普测后心理问题学生的约谈中。心理约谈的来访者在某种程度上属于“被动来访”,他们中的阻抗表现得较为突出,同时由于约谈时间的限制,咨询师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筛查,并对来访者做出初步判断。在当前各高校的约谈实践中,语言咨询这种技术手段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很好效果。在约谈中使用绘画测验,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克服学生的戒备心理与阻抗,解决部分学生由于不善言辞造成的语言贫乏或表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来访者绘画测验后对作品的解读与分析,学生不同心理问题在绘画中的不同表现也可以使来访者的问题更加明晰化,咨询师可以更快地进入来访者问题,效率较高。

3.心理咨询

学校心理咨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判定来访者的问题是不是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和信息,根据资料以及咨询师的技术和经验来对求助者的问题做出诊断,进而确定是否能提供心理学上的帮助。日常咨询中,在通过交谈、量表测验等无法获取足够的信息时,适时引入绘画测验,可以收集更多来访者信息,有利于对来访者情况的客观评估。另外,绘画测验带有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在咨询初期使用,可有效缓解学生咨询时的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有利于咨访双方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4.团体辅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面向全体,关注个别的教育,绝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发展性的,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矛盾。团体辅导则是进行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团体辅导是根据问题相似或来访者自发的咨访工作小组组成,通过咨询师的引导、小组内共同商讨等形式,解决组内成员共同的发展问题或心理困扰。在团体辅导中,具有较强游戏性的绘画测验的运用能激起团体成员的参与热情与兴趣,绘画中的分享更能激起团体成员的内心共鸣,促进来访者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信任关系,促进自我暴露、自我表达、自我反思和自我意识,进而通过咨询师的引导与解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自醒”与“自知”,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5.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

已有的研究证明,绘画测验处理情绪冲突、创伤、丧失有很好的疗效,绘画心理干预还可使心理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自尊或自我概念、社交技能等得到提高。在心理危机评估与干预中,阻抗是一种常见精神防御现象,主要是由于危机群体为了自我保护所表现出来的对自我暴露与自我改变的抵抗,如他们常用沉默寡言、健忘、顺从等方式来阻抗。咨询师如果对阻抗置之不理,或处理不当,那么危机干预的进展和效果将受到影响。在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实际中,由于绘画的游戏性、趣味性,其作为一种不具威胁性的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能降低来访者的焦虑,调动来访者的积极性与探索未知的欲望,减小或者消除阻抗给危机干预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绘画测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展望

绘画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从应用范围上来说,由于绘画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征,它既能用于表达部分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心理成分及潜意识中隐藏的内容,又可以在一幅作品或系列作品上表现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事件,可以把来访者的思想、情感、愿望等整合在一起并清晰地表达与呈现。特别对于部分焦虑、退缩、不善人际交往的来访者来说,绘画提供了一种澄清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过绘画这种心理感受较为安全的形式,他们能使自己的情感得到更好、更清晰地表达,通过这种表达又能缓和情绪上的冲突,有助于来访者自我认识、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现。故绘画测验对于咨询中部分难以表述的情境或不善语言交流的来访者,具有独特的适用性。在作用方式上,绘画测验更有利于真实信息的收集与心理咨询效果的评估。从方法学角度来看,由于绘画测验采用的是心理测量中的单盲设计,来访者不知道绘画的真实目的,这样能使来访者降低心理防御,在绘画中表现更多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同时,绘画测验这种形式,咨询师的语言、动作、态度等对来访者的表达影响也较小,能更真实地反映来访者的真正心理状态。此外,绘画测验和心理咨询之间存在交互作用,一方面,运用绘画测验可以评估治疗的过程,并澄清人格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产生的效果也能通过一系列的绘画作品来进行评估。然而,由于绘画测验本身的主观性、专业性,在其应用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几乎所有的绘画测验缺乏明确的、被广泛认同的评价体系。虽然部分学者当前已对部分绘画测验进行过较深入的研究和绘画特征探索,但绘画测验的标准化问题仍是阻碍当前绘画测验应用推广的一大难题,绘画测验的结果信效度问题受到较大质疑。其次,从绘画测验的适用人群来看,绘画测验最适用的群体是通过传统的语言咨询方式不易获得信息的群体或处理情绪类问题,对于那些通过传统的语言方式已经能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个体可能用处极为有限。另外,对于那些绘画水平很高或者绘画水平很低的来访者,绘画水平也会作为一个无关变量出现,可能会影响到绘画测验的结果。最后,由于对绘画的分析、解释较难,绘画测验对施测者的心理咨询基础、人格分析功底及经验要求均较高,同时,对绘画的解释也需要结合来访者其他相关表现,故在通过绘画测验来对心理问题进行评估或筛查时,对于一些绝对性评价,一定要审慎地做出相应结论。

作者:张甜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第六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1前言

高职院校是中国高校体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相比于一般大学生而言,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心理健康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也更为突出。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并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发展,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发展与完善找到了另一种可行的途径。

2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与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兴起于上世纪末的美国,其代表人物为国际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教授。之所以成为积极心理学,是相对于以前心理学注重于人类精神中的消极方面而言的。它指通过目前学界业已成熟的理论与测验方法来研究人类性格中诸如乐观、美德等积极因素对人总体幸福的影响。心理学自诞生之日起便有着多重的使命,治疗人的精神与心理疾病仅仅是其任务之一,它还有着更为积极的使命,便是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来促使普通人生活得更为幸福。然而由于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心理学逐渐成为医疗人类心灵创伤的学科,类似于病理学。这不仅造成了社会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简单地将之视为精神病学,也使得不少心理学家忽略了心理学促使人类生活幸福的另一重使命。赛里格曼教授正是看到心理学研究中所出现的偏差,故而主动选择将普通人而非精神有问题的人作为研究对象,将通过构建与培养人的积极情绪、积极人格以促使人类幸福最大化作为研究内容。这种研究方法突破了过去百余年来将心理学关注重点聚焦于心理障碍的研究格局,为心理学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路径。不仅如此,积极信息学的研究方法也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借鉴意义。以往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大多采用消极的补救工作方式,却没有注意到通过激发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来实现其心理健康。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转向为积极、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3.1心理健康状况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速,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就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故而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共性,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其个性。相比于一般大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入学前成绩大都一般,故而他们对于学习也充满了自卑与无奈。根据调查,仅有不到半数的学生表示进入高职院校就读是自身的意愿,其余大都为成绩所迫。并且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对未来、前途较为迷茫,缺乏对自身发展所应有的明确目标与规划。就业问题是当代中国困扰着每一个大学生的问题,然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对此更为敏感,或者说就业形势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更为严峻。由于自身学校的原因,高职的学生在求职时大都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相比于其他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而言,毫无竞争优势,因而在求职过程中始终情绪低落。除了学习与就业的压力,普通的高职院校学生还面临着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等各方面的困扰,这也造成了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现状。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甚至会出现自卑、压抑、忧郁等多种消极的精神状态。

3.2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相较于高职院校学生在心理健康中所存在的问题而言,其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是远远不足的。在高校当今的现实环境中,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流于形式的。虽然不少高校的开设有心理健康的课程,并设有心理健康辅导室,然而正如前文所言,这种将心理学等同于病理学的做法是偏颇的。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也存在着相同的问题。首先,学校大都缺少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师资极为有限。而这些教育资源也大都集中用于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而对于如何普遍提高每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引导他们积极地生活学习,则关注不多。其次,不少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都注重于消极层面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在防止大学生自杀上投入不少精力。这种预防性教育是建立在保守心理上,这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也是远远不够的。

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4.1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积极情绪的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学不同于其它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它十分强调人的天赋潜能在解决个人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叫积极体验理论,它指个体通过对过去幸福时刻的回顾,从而感受现在生活的美好,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人的情绪有正面、负面之分,正面情绪包括开心、幸福等,而负面情绪则有痛苦、紧张。每一种情绪都是人面临客观环境而产生,有其必要性。而积极情绪的心理体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释放学生因种种压力而造成的个人困扰,从而使他们能够以一种健康积极的情绪来面对人生。

4.2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全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行为、思想、情感的特有模式,它是一个人之所以异于其他人的一种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在发展中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健全的人格与个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不仅有助于人摆脱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还能提高其思想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目标。健全人格之所以能提升人的精神状态,是因为其中包含着自主与乐观的因素,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时,应以自主、乐观为重点。

作者:孙秀平 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比较

一、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

民办高等教育恢复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民办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和中外合作办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水平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根据教育部官方网站显示,截至2015年5月21日,民办高等教育包括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共计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28.55%。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民校高校大学生成为国家人才储备的重要分支。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同样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有研究者做过调查,在接受调查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当中,存在更多、程度更为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高校学生。根据国家教育部针对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和要求,民办高校开设了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根据笔者多年来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经验,加上与其他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积极交流,笔者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以大班授课、集中讲授方式为主,以主题讲座、团体辅导内容为主。

二、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简介

结合笔者所在的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同时学习其他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集中讲授和团体辅导。集中讲授法主要是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为依据,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为教学内容指导,采用大班授课、集中讲授,并以高校的考查课和学分制为课程考查形式。这种方法有力地普及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有效提高了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的关注。马红霞等研究者曾证明了该讲授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价值。有研究者明确指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集中在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学习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团体辅导在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改善和技巧提升问题上有重要帮助。团体辅导是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采用团体咨询的辅导方式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方式。团体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

三、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法的比较

尽管两种教学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两种方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缺陷。集中讲授法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注重对学生介绍基本的心理健康概念、原理和策略,但在如何预防心理问题、开发心理潜能和培养心理素质方面关注不足。同时,集中讲授法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均不足,教学内容理论化,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另外,在考核方式上,集中讲授法比较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考核,不能有效地反映出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及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团体辅导因在互动和参与性上优势明显,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应用价值突出。原因主要是团体辅导通过游戏、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形象、有趣的形式,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深入地观察、体会他人和了解自我。但是作为民办高校里面开设的一门课程,团体辅导需要大量时间、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与目前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师短缺、资金支持不足的现状是不适应的。同时,团体咨询的教学方式在学生的考核量化方式上也存在实践上的不易操作等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两种教学方法各有利弊。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选择对应的方法。在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和通识性教育中,集中讲授法有较强优势;但在互动体验提升、技巧训练和部分心理问题的处置上,团体辅导具有更明显的应用价值。

作者:历宁宁 李丽华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社会科学系心理教研室

第八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浅议

1价值中立的内涵及质疑

价值中立来源于理论来源,并在我国实践中暴露出诸多问题。

1.1价值中立的理论与实践

1.1.1价值中立的理论来源与发展

价值中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性观点,提倡对来访者予以无条件接纳,对其价值观保持中立,不做道德评判,更强加价值观给对方。由于价值中立可有效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使咨访双方获益,因此为西方心理咨询与治疗广泛接纳,并融合成为大多数心理治疗流派的共同理论基础。

1.1.2我国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实践情况

中国心理学会制定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中阐述了价值中立的相关思想。在总则中提出,“心理师应采取谨慎的态度防止自己潜在的偏见”和“心理师应尊重每一个人,尊重个人的隐私权、保密性和自我决定的权利”等[4]。这些内容指导着广大心理工作者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尤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产生重要影响。

1.2价值中立在实际运用中的限制

在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价值中立在学校、教师和大学生之中遭遇了困境,这源于其对实际工作开展形式和工作成效的限制。

1.2.1影响心理咨询辅导效果

价值中立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中,虽起到促进心理咨询关系的作用,但也限制了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效果。高校心理咨询师兼具教师的角色,无法将所有决定权都交给大学生,否则将遭遇严重的角色冲突。尤其在处理紧急情况和严重问题时,完全中立而不予以指导会使问题解决错失时机,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1.2.2束缚心理健康教育开展

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如果抱守价值中立,则诸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难以展开。活动主题范围大大缩小,难以触及大学生精神内在,只能流于表层。这样一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将失去对认知思维等内在心理活动的影响,严重束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工作处于被动地位。

1.2.3违背大学生心理期待

在前来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同学中,并非全部希望保持价值观念不变,很多同学都带着价值观念的困惑,期待得到明确指导。在此种情况下,如果还抱守价值中立,这些同学将难以获得满意的心理健康服务,甚至会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产生失望等态度。因此,单一的价值中立违背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宗旨,违背大学生心理需求。

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突破价值中立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在当前社会形势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必须突破价值中立。

2.1心理健康理论对价值中立持开放看法

2.1.1不同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对价值中立的看法不一

并非所有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都持有绝对价值中立的看法。从认知行为治疗流派看,其假设个体困扰来自不合理的思维,这些思维的来源就是个体的价值观念系统,须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必要的价值干预,促进来访者的情绪改善。精神动力学流派则认为这种影响个体健康的价值观念,来源于成长中积淀的潜意识。因此,要想获得健康和幸福,不对价值观做介入是不可能的。

2.1.2其他心理学理论对价值干预提出了要求

发展心理学描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道德发展是重要内容之一;而道德观也是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必须遵循发展心理学的规律,将道德发展纳入目标,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人格心理学认为,价值观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要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健全,对价值观的引导是关键。

2.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决定不能完全抱守价值中立

2.2.1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介入价值澄清与引导

大学生的心理具有自我意识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的特点。他们会因对学习、人机关系、职业、社会等看法不够成熟而产生心理偏差。价值观问题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时,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将价值观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帮助他们澄清价值观的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反省而形成更为积极合理的价值观念。

2.2.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价值引导与干预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在于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定的道德意志和优良的道德行为。这些内容也渗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天然具有价值教育和价值引导的属性,不能袖手旁观[9]。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进、补充,合力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2.3我国实际情况决定要突破价值中立的限制

2.3.1我国国情决定价值问题处理要主动

全球化发展和网络信息传播使每个人都经历着价值观念的冲击和混乱。青少年最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渗透影响,其中一些危险扭曲的价值信条,极大威胁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基于这种形势,必须坚决对价值问题的始终予以关注,常抓不懈。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符合国情需要,对大学生出现的价值问题主动出击,维护校园稳定。

2.3.2我国文化决定价值参与的必要性

东西方人群在价值系统方面有所差异:西方人倾向于不对人做道德评判,而东方人习惯于做价值判断。当遭遇压力时,西方人更多希望得到关注、支持,而不愿被指导,东方人更希望得到明确的指导建议,无法满足于简单的关注与支持。因此,简单地将价值中立运用到我国社会显然会“水土不服”。大学生也普遍具有这种文化心理特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突破价值中立。

3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价值处理的基本原则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元价值观指导价值工作的处理;同时,坚持多元价值观作为辅助,帮助大学生树立更为灵活丰富的价值观念内涵。此外,在实际问题处理中,要把握好价值参与的程度,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成才。

3.1坚持一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

一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或民族共享的核心价值体系,展现价值观念总体特征,维护价值观念统一;规范和引导其他价值体系的存在和发展,保持价值体系稳定;包容其他价值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是我们要坚持的一元价值体系。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一元价值体系,指导和引领一切价值问题的处理。

3.2坚持多元价值观为辅助原则

当今世界,除少数落后、丑恶的价值取向外,其他优秀的外来价值观念与本土价值观相互渗透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倡导多元价值观和坚持一元价值观为指导并不冲突,而是相辅相成、共生共荣的。这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要允许大学生接触多元思想观念,作为有益补充与核心价值一起形成稳固灵活的价值观体系。

3.3坚持价值中立、澄清、引导与干预相结合原则

根据高校心理健康工作中对大学生个体价值问题处理的参与程度不同,可从低到高划分为价值中立、价值澄清、价值引导和价值干预。在实际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将这四种处理方法统一起来,全面掌握,根据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价值观的具体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所侧重的运用。

4总结

综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明晰价值中立的本质和局限,主动突破限制,积极参与到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发展之中,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各种价值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裴涛 陈瑜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第九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研究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广西20所高校,调查内容是网络背景下广西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随机选取发放问卷20份,回收20份,回收率为100%。

1.2研究方法

该研究采取问卷调查法,选取《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该研究的调查,主要内容是了解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实施途径及其工作效果。

2研究结果

2.1领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现阶段,广西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初步的发展,建立了学生心理辅导中心。但在网络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得到充分的发展,仍需要相关领导机构对其的重视。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高校没有一所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内容来研究,且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会议上对于网络心理健康的关注度也是极少的,“偶有涉及”和“从未涉及”两种比例之和占到了90%。是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会议的意义几乎没有,领导对于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少之又少。

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辅助教学力度不够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广西各高校都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开展,而课程的辅助教学作为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途径,则直接影响着其工作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在广西占40%的高校通过网上选课和上传课件及有关资料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仍有45%的高校没有网上辅助教学。虽然近几年来校园网飞速发展,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网上教学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几乎没有学生在网上进行测试、练习和在线咨询。由此表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仍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占据主体地位。

2.3心理测验系统的开发和链接不够完善

在日常的校园生活学习中,高校大学生通过心理测验系统来掌握心理健康情况,从而进行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和教育。学生在进行传统的心理测试以后要查看很多的资料,一些测验还需要进行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繁琐;而网上的心理测验系统,学生只要点击进入测验系统,测试完成后计算机自动处理得分,即可得出测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25%的高校都引进了在线的心理测验系统,40%的高校与一些知名的心理测验系统有相关的链接,但是33.3%的高校不提供任何心理测验系统的链接或者软件,这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无形中降低了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测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难以达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2.4网络心理普查成为主流趋势

心理普查一般是针对大一入学新生而言的,传统的心理普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因为数据量大,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问卷的发放和回收不方便,后期的数据统计费时费力。网络的便捷性,易操作性等特点使其在心理普查使用途径上逐渐受到高校的重视。本次研究显示,85%的高校是由网络的方式展开心理普查的,而15%的高校是由传统的纸质方式进行的,而非网络的形式,该数据表明网络已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用与重视。

2.5网络心理咨询工作有待加强

网络心理咨询相对于传统心理咨询更具安全空间和易操作性,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在被调查广西高校中有,有60%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采用传统的面对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35%的高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时采用的是面对面和网络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只有5%的高校在对学生心理咨询时是采用完全的网络方式进行的,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相对较缺乏以及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技术、仪器方面的测试不能通过网络来进行,这也是网络心理咨询不能良好地进行发展的主要原因。

2.6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尚待提高

该研究者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分别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做出了研究、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85%的学生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参与积极性低于一般水平,而且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评价效果较差,这与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是一致的,表明了现阶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仍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高校的领导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者进行反思。高校在网络背景下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目的、实施的途径都不明确,仍在摸索中占65%。由此可见,这是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高校中得不到良好的开展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和主要原因。所以,各高校应提高对于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的重视程度,增加资金的投入,努力提高师资水平,具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方法途径,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

3高校网络心理健康体系的构建

该研究结果显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宣传力度的不足、目标和途径的不清晰等原因影响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阶段,高校所提出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建立网络心理测验系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档案。该文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重视网上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互助-他助体系,有效实现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互补。

3.1设立完善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网络大学生心理档案,随时监控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同时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心理档案主要记录学生基本信息;心理测验结果;心理咨询记录;心理健康综合评定等内容,以便学生及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整体心理面貌。设置院系资料、导入学生的学号、姓名、年级等学籍信息保护学生隐私性,不得私自篡改和泄漏学生的心理档案信息。由专业人员对学生的心理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要及时将学生心理的最新变化录入到网络心理健康档案系统,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3.2构建“自助—互助-他助”有机结合与开发的网络体系

3.2.1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板块

建立最新的心理资讯平台,在该心理健康网站上提供校内外各种心理讯息,包括最新、最及时的校内外资讯,校内开展各种心理活动的信息,对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成果进行展示。同时,上传知名心理学家书目、心理健康教育书目、杂志及介绍优秀心理剧、心理影片等资料。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了解各类心理知识。此外,还应设立专题心理健康视频网站,视频包括校内外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学家、各类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及针对大学生现阶段最关系的问题所开展的活动过程视频。学生针对个人情况进行自由选择以达到在兴趣中学到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使其心理健康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则是建立完善的心理测验系统,利用专业的软件和测试问卷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学生可在多方面进行自我测评,随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站和数据库,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变化。

3.2.2学生心理健康互助板块

建相关的论坛立、聊天室进行随时交流,实现多种形式的在线或离线交流;随时可以传输文件,对于网站进行有效地补充,达到相互帮助、相互了解的模式。设立讨论区,根据需要选择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一些大学生就业、人际关系处理等专题讨论。充分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策略,让学习者通过该平台进行网上讨论和辩论。通过交流形式,解开自我心中的疑惑,获得意想不到的答案,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大家的心理健康知识。增设留言板,负责站点的工作人员按时回复,指导学生走出困境,让更多具有相同问题的学生收益。站点负责人还可以选择典型心理问题作为论题,通过发贴和回贴的形式,实现心理学知识的应用与再深化的目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3.2.3大学生心理健康他助板块

已有研究表明,网络心理咨询让咨询的学生得到安全感,这样才能使学生打开心扉进行交流,心理咨询工作才可以有效、顺利地进行。那么,在网站上建立心理咨询的板块,设立“在线咨询”栏目,可以网上预约进行咨询,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就可以提前对其进行定制的心理服务。咨询可以通过E-mail发送、接受和专线QQ、微信等在线交流、离线留言的方式进行。在整个咨询流程上,要实现“预约-咨询-后期追踪”三部曲。通过设置网络提醒功能,咨询学生定期以书面或者语音形式告知其近期的心理变化情况并定期进行心理测验,使该网站的心理咨询师随时掌控咨询学生咨询后期的心理动态,以便做出及时的应对策略。

作者:王奕冉 程族桁 黄丽芬 单位:钦州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