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新课改下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体育意识不断增强,高校体育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与新课改的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因此,有必要探索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加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创立符合高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从而逐步实现高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教学创新为出发,在分析高校体育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几点建议措施,旨在能够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作为我国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知识产业结构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指导下,高校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结合教育现状,探索和创新教学改革思路,为新时期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本文依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出发,以创新教学实践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提出几点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措施,供读者参考。

1.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意义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实施,以及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应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建设的人才摇篮,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健儿的中坚力量。当前形势下,社会需要创新性的人才,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因此,有必要进行高效体育教学的创新。

1.1体育教学创新有利于培养更优质的人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的积累和分享变得尤为简单,高素质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各行业和领域的竞争从根本上是对于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具备良好的知识、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竞争的需求。高校作为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增强大学生的体制,使学生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建设的重任,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1.2体育教学创新有助于推进高校素质教育

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素质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高校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迈向社会的最后一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既是新形势下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也是高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校和教师更为注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而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因此,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是新课程改革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3体育教学创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学生为主,不能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无法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学生个人的探索与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中,教学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倡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而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自主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坚定不移的品质,从而有助于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正确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开启自己的人生。因此,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有助于健全学生的思想和体质,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高校体育教学现状与不足

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体育教育日益成为高校教育的短板,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及体育教学设计不足等问题制约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降低了体育教育在高校学生的影响力,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高校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教育行业的共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但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仍未能得到转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以“注入式”教学为主,不注重学生体育思想和体育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考试后失去了继续体育锻炼的动力和兴趣,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2教学方法单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能够满足学生和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也比较单一,教学流程多年未发生变化,依旧采用:课前热身、教师讲解体育项目要领、学生自主练习、教师检查的流程。而对于这种课堂流程,部分教师由于惯性思维和守旧的思想等,不愿意改变和创新,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与教师的教学互动较少,只是被动接受体育课堂知识,使得高校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降低。

2.3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不足

就高校教学内容而言,高校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高校为了传授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技能,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涉及的体育项目种类较多,但教学的深度不足,导致高校体育教学只是普及体育项目基础知识,而没有深入挖局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教师没有将具有健身功能的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课堂,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降低了学生长期开展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3.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对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现状和问题,应引起高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和反思。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应不断解决和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目标贯穿于高校体育教学全过程,从而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下面就如何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进行探讨,

3.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中淡化“竞技运动”的影响,积极培养“健康第一”的体育意识,提倡健康的体育行为。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强制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可高校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从而为体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思想观念上,还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在新的形势下,学生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味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3.2.1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讲解后,通过组成合作小组的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2.2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教师应有针对地开展调研,从而针对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体育运动进行深入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的研究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健身锻炼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体育健身习惯;3.2.3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视频、音频、体育赛事等资源,通过回放、慢放等方式,将言语难以表述的技术动作通过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3.2.4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获得实际体验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和练习体育运动技术动作,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既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育运动技能水平,也有助于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从而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3.3完善高校教学设计

高校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体育教学项目较为单一,主要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而高校学生作为追求潮流和时尚的社会群体,他们对于体育运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如健身气功等体育项目,不仅具有健身功能,还蕴含我国儒家思想,能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高校和教师应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还能够为学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4.结语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应顺应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依据,深入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高校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进波.浅析新课改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6,(06):4+6.

[2]蔺建.新课改背景下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基础教育对接有效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29.

[3]刘延淼.新课改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5,(11):175.

[4]谢培培.新课改背景下河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4.

[5]张广容.我国“新课改”以来学校体育研究“热点”问题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张永刚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体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