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讨

摘要:

为了改善高中化学的教学方式,文章首先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开展模型建构式教学、导入问题式教学、核心概念式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方式的几点创新建议,并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了思考与进一步的探究。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以前,教师秉承着教书育人的思想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学方式太过死板。核心素养提出后,要求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传统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将教师作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化学教师布置固定的实验题目、实验流程,而学生只是看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一定限制。而在核心素养提出后,需要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转变教学方式,以打破现阶段的瓶颈。第一,“经验式”教学影响教学方式转变。对高中大部分化学教师而言,教学经验丰富,而且在时间的沉淀下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是非常不利于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二,学生学习习惯影响教学方式转变。高中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未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化学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另外对试题题目理解不到位,解题时生搬硬套,偏离题意,因此无法有效转变学习方式。第三,教学资源不足影响教学方式转变。当前在大多数高中学校,存在教学资源不足的现象。虽然在课改后适当增加了一些教学资源,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限制学生进入化学实验室操作的次数,造成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不足,只能凭借想象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理解,阻碍了教学方式转变的脚步。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途径

高中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升学压力,课业负担沉重,使得身心压力增大。造成学生在学习化学这门理论与实践同样复杂的学科内容时,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甚至会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新课改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要求化学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热情,具体的转变方式如下。

(一)激发学习兴趣,开展模型建构式教学

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兴趣是比较重要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开展“模型建构式教学”,其主要内容是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实践并完善,进而得出不同的思维导图,简单的说即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迁移、转化,使思维更具有创新性、灵活性、发散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氨硝酸硫酸”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联系史实,在《拾遗》中的“强水”条目下,有下列记载:“强水……性最猛烈,能蚀五金”,这无疑便是硝酸,这一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化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转变教学理念,导入问题式教学

新课改要求化学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即问题式教学。其主要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梯式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思考学习化学知识,通过小组交流探究问题并得出最终答案。譬如,在高三复习“运用反应原理实现物质转化”时,以具体实例“工业除硫”设置问题。如可以采用钙基固硫、碱液吸收循环法、电解法等,提问学生各方法中元素形态的变化,物质转化的常用方法,需要控制什么条件,引导学生从价态和微粒守恒的观念来分析探讨问题,以此巩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上查询、实践调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完成最终调查报告。在不断的引导中转变教学方式并且争取达到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三)进行化学实验教学,应用核心概念式教学方式

高中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还需要大量的化学实验进行验证,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在高中,可展开核心概念式教学,其主要内容是通过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知识的认识、理解以及掌握,逐渐深入了解化学知识,这对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例如,当教师在教授“乙醇与钠钠与水”的反应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索相关内容,在正式讲课时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展示,并且简单分析搜集此类资料的原因,将其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加以阐述。之后将学生带入化学实验室,将参与实验的器材摆放在实验台,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化学实验,在实验中总结归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师不但要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还要紧跟时代步伐,应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将新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凸显出现代化教学的优势。与此同时也能够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出更多化学方面的突出者,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钱华.初探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17-19.

作者:张银玉 单位:福建省永定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