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思考

新课改下初中分层走班教学思考

我国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全面启动。许多学校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差异开始实施“分层走班”。如何分层,怎样走班,才能使全部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不同学业层次结构的学生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一)选课走班的背景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在17世纪发表的《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概念,此后班级授课制发展逐步取代传统的个别化教育模式。由于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和班级授课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渐渐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主张“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1]。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得到适合自身的发展,分层选课走班教学将走进越来越多的学校,这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内涵

分层走班教学,指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划分层次,分学科走班上课,并对各教学班相应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2]。

(三)分层走班教学的依据

1.理论根据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在特定的教育目标指导下,依据学生个体差异展开教学,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著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LevVygotsky)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该理论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实施教学,掌握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成绩。再是,“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enjaminbloom)主张,教育的基本任务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要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3]。

2.现实需要

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对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作用,弥补学生的不足,教学活动尊重个体差异性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内在要求之一。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条件

1.思想观念统一

教师与学生的态度是推进分层走班的关键。学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共同发展目标,这也是走班教学制度最为主要的改革方向。积极发挥教师教学积极性,使教师能够投入教学改革中,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并且获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理解,达到思想观念上的高度统一。

2.分析学生差异

走班制教学首先是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认识,学生个体差异性主要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从皮亚杰(JeanPiaget)理论来看,学生达到十一岁时思维水平就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向形式运算思维转变。研究表明,初中学生个体在不同的环境中思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4]所以,应根据学生学习特征和实际情况开展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群体差异性发展,同时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性情况。

3.构建多样化的课程

顾明远认为,课程多样化的核心是“对多样性和个人差异性的尊重”,课程活动多样化具有丰富性与选择性特征,其中丰富性作为课程活动的基础和依据,选择性是课程多样性的深化和目标。课程活动多样化主要有分类与分层两种模式,分层是将同一课程分为难度不同或进展快慢不同的若干层次,从而达到教师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五)分层走班教学的模式

1.分层编班

分层编班不是单独的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的划分,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申请,教师提供指导意见,从而组成新的教学班集体,主要分为A、B层或A、B、C三层。比如,将知识基础牢固、自律性强、学习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划分为A层,把基础知识平常、智力水平居中、学习方法适宜、成绩一般的学生划分为B层,把基础知识不足、学习能力差、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划分为C层。分层必须根据主体性原则划分,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师不能强迫学生选择;其次就是要根据动态性教学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层次分布的形式不是相对固定的,教学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发生改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分班教学

学校在确立学科教学课时,制定课时教学计划、教学地点时应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并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班级,要求不同教学班级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区别对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管理策略

1.科学的分层制度学校

在分层管理时应深入研究调查,从而确立分层手段,在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中,结合学生学习监测结果进行分层,确立教学班人数,但需要根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意见完成学生对教学班的选择,最大限度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实际情况,学生自愿选择,实现科学的分层教学。同时采取动态的管理方式,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在各个学期对学生层次结构作出调整,让学生层次能够实现双向流动功能,提高竞争力,使学生在选择班集体时能够发挥自身学习特征完成学习活动。

2.合理的教学制度

在制定走班教学制度时,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确立合适的教学制度。一是建立学生学习指导制度,二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学校可实行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通过制度的建立实现教学班与行政班共同发展的态势。教学班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积极主动完成相关教学活动,行政班要求教师要加强班集体管理,同时也要对学生学习进行辅导。

3.构建导师指导制度

采取双向选择措施,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进行跟踪,做到思想上引导、学业上辅导、心理上疏导和生活上指导,让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问题时能够随时随地咨询导师,学校通过不同管理手段对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实施监督并完成评估,保障分层走班教学“因材施教”的有效推行。

4.一岗双责管理制度

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前提下,在对学生实施双轨制度管理时,要求行政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共同管理学生,但教学班中任课教师作为教学班的核心,同时也是班级纪律、学生安全等的责任人,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按照一岗双责实施教学,不但要保证教学活动质量,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班级管理负责。

5.学生自主管理制度

构建学生自主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教学班选一名班长管理班级事务,并且完成考勤以及课堂纪律的维持工作。设置多名学科代表,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次同学的作业,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干部的职责和激情,维护课堂纪律,确保班集体活动、考试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策略

1.教学目标的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理论知识、兴趣特征、学习水平建立合适的教学目标。比如,A层学生主要以创造力培养为主,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科学研究能力;B层学生主要以发展学习兴趣为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C层学生主要巩固基础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基础学习技能,增强学生自信。

2.师资配备的分层

学校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教学资源,避免水平高的教师教好班,水平差的教师管理差班的情况。相反,层次发展不足的班级更需要配置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指导。另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风格安排教学活动。比如,A层班级安排逻辑思维能力强、课堂经验足的教师任课;B层班级安排基础知识充足、教学风格多样的教师教授;C层班级安排耐心认真、沟通能力强的教师执教。

3.教学内容方法的分层

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A层学生需要注重“研讨领悟”,从而提高其创新能力;而B层学生需要注重“巧妙引导”,从而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系统的知识网络;对C层学生要求掌握基础知识,教学还应注重“耐心讲授”,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作业练习的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是每层各自一套练习,也可以是一套练习各层选做。例如,将练习题划分为三层:基础题型、运用题型、拓展题型。要求C层学生完成基础题型,选做运用题型;B层学生必须完成基础和运用题型,选做拓展题型;A层学生必须完成基础题、运用题型和拓展题型。作业分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5.考试测验的分层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设计考试试卷时应考虑学生层次知识能力的发展差异。不同类型的题目要适应不同学生实际情况,从而推动学生向最近发展区靠近,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育评价的分层

既然是分层教学,那么评价也应当分层评价。由于命题的难度与要求不同,因此需要在不同层次展开横向比较。分层评价主要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评价方法。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课堂表现考虑到过程性评价范围中,从而与终结性评价构成发展性评价。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可以将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谢桂萍.高中化学分层次教学探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1):80-81.

[2]康进强.分层教学在单班授课体制中的尝试[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6,(2):26-27.

[3]张小平,华农.“分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05,(4):33-35.

[4]吴福元.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与教育[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2,(4):27-30.

作者:刘兵 单位:成都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