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共2篇)

德育在小学体育中的运用(共2篇)

第一篇

一、大部分的教师和家长都轻视小学体育的德育功能

多年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体育都被视为低于语数外、物化生、史地政以外的副课,是一门嬉笑玩闹的课,体育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体育课根本得不到学生、教师和家长重视。尽管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家长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问题上已达成共识。但实际上,许多学校眼光短浅,认为素质教育不能保证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为了确保学校的升学率,临近考试时,体育、艺术之类的课很可能被取消。小学体育只能在其他所谓的“重要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不少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的意义理解不深刻,他们认为体育课就是锻炼学生身体,只需教学生几个动作,使他们掌握一定体育知识就可以了。因此,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地向学生教授基本动作知识,而忽视体育教学的德育功能,把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体育课变成了单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课。体育课已经退化为单纯的运动技能和知识学习的课,这种现状使人们对小学体育课的轻视和偏见心理进一步增加,使小学体育德育功能的发挥受到了进一步的影响。

二、小学体育在德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没有发挥

在小学课程中,体育课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体育教学给予了教师更多机会带领学生从事户外活动,拉近了教师与学生距离,这正是体育德育的优势所在。因为学生在进行锻炼时,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兴奋,在此种情况下,小学生极易受到感染,容易在一举一动中将个人品性展露无遗。这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仔细观察并为日后的德育打好基础的良好契机。但是现在体育教学这一特有的德育优势,还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这一优势。

比如,某节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在教授完基本动作后要求学生自己练习并掌握。有的学生一学就会,也有个别学生模仿能力不强,难以掌握,在进行个人练习时,有些没掌握的学生会一直认真练习,虚心向已掌握的同学请教;有的学生在练习了一段时间后认为没有提高就放弃了。这时,体育教师应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加强对他们耐力的培养。很多体育运动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在进行此类体育锻炼的时候,学生之间密切交流、互帮互助、加强合作,学会了于他人相处,锻炼了团队精神。

三、小学体育德育内容枯燥而且学校德育措施滞后,学生没有兴趣

当前小学体育德育内容中存在着一些传统德育内容,它们需要被赋予时代的意义。以爱国主义精神为例,曾经的乒乓外交,几年前的全民合作共办北京奥运等都是可以拿来表现爱国的真实事例。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把这种高尚的精神和情操用具体的体育实例加以阐释,对小学生而言必然是极其生动有趣、形象鲜活的。但实际上,我们教师往往过于死板,不能及时发现并利用生活中许多生动而又内涵丰富的德育内容,仅采用空洞的宣传教育,脱离小学生的思想实际,忽略了他们的感受。

另一方面,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措施比较滞后,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变通。当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能抓住要领时,很多体育教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只是反复让学生多练习。其实很多体育活动都是有技巧的,比如推铅球,如果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发力,就算多加练习也无效,还有可能伤到自己。此外,缺乏灵活性、趣味性的德育措施,容易使小学生处于枯燥的体育锻炼之中,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也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四、小学体育的德育目标过于简单

长期以来,小学体育的德育更倾向于学生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而忽视了德育领城其他的目标和功能。作为育人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体育应该通过特殊的教学方式实施德育,弥补其他学科在此方面的不足,为小学生日后成为社会和时代需要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把小学体育中的德育目标仅仅理解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其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是不能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所以,很多小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发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常常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

五、总结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阵地,我们教师在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同时,还应多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根源上寻求提高小学生德育的具体策略,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李林丰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米河小学

第二篇

一、趣味教学,游戏中进行德育渗透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如果体育教学中仅仅是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与锻炼,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也就很难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灌输德育思想。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一些小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接受道德的教育。

例如,在小游戏“抢救伤员”时,教师可以在游戏之前简单向学生介绍抗战时期白求恩大夫无私奉献的事迹。要求学生在游戏中向白求恩大夫学习,团结友爱,严谨认真,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起团结友爱的道德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教学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完成了体育教学任务,更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素养。

二、潜移默化,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马卡连柯曾经有一句话说: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同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想真正将道德教育渗透进去就必须根据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措施与要求,为学生道德教育创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还应将体育教学的常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讲道德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道德准则。例如,在上课排队中,教师要做到严格规定,给学生规定明确的是非行为界限,学生始终生活于规范化制度化的环境中,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友爱、热爱集体的良好思想。一个好的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小学生作为一个可塑性极强的个体,只有在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中才能更多的接受道德教育,真正发挥道德教育的价值。

三、借题发挥,合理运用突发事件

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在室外进行,在教学活动中难免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些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将一些不利事件转化为有意义的道德教育,更可以利用事件的突发性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赛跑比赛当中,经常有学生摔倒。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并在比赛过后对此事进行讲解,通过对该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激励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突发事件无论好坏,一般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合理运用突发事件,将德育渗透其中,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更容易使学生接触并养成一些优良的品质。德育是小学课程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体育教学却是一门很难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学科,因此,要想将德育渗透到小学体育课程中,就必须充分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推广德育教学。

四、总结

总之,德育不仅是体育教学中的关键,更是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关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境中去。为了实现新课程环境中体育教学的目标,也为了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保证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全面平衡发展,将德育深入到体育教学中,深入到整个小学课程中。

作者:周燕丽 单位:山东省东阿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