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6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综述(6篇)

第一篇: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

摘要:物理学科归属于自然科学类学科,实验在物理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实验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良好方法和有效手段,基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对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加以论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当前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提倡并且开展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在新课改以来,我国所倡导的三个学习方式之一就是合作学习,这个方式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合作意识的发展、合作能力的提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改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可以亲自动手实验,亲历探究过程,不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新课标中的目标有一个很好的达成。笔者就从下列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怎样提高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分组科学有序,分工合理明确

科学的分组是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分组时需要考虑小组规模和组员分配两个因素。第一,小组人数通常是2~6人,最常见的是4人为一个小组。这种规模既能确保每位成员有参与与展示的机会,又有利于组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与研讨,同时还能避免由于人数过多组员消极懈怠不参与的现象。而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实验,组员人数可以做相应的调整。第二,分派组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以4人小组为例,可以参考1∶2∶1的比例进行分配,一个优等生搭配2个中等生和1个学困生,同时还要确保小组之间在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均衡。这种搭配方便组间展开竞争,还有助于组内互补。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学生积极参与,组员之间互补协助,最终全员都得到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小组学习中一名学生大包大揽,其他组员消极怠工的现象。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小组之间的互相合作。因此,教师必须向组员提出明确的分工,每位组员都要充当一个角色,肩负一定的责任。例如,在4人小组中,设置一名组长以及一名实验现象的记录员、实验结果发言员和实验过程监督员。而且,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组员的角色需要定期轮换,从而使每位组员都可以体验不同角色的艰辛与乐趣。

二、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前提是其要具有合作的意识,教师务必要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建立善于沟通、互相信任、团结合作的关系。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不是先天的,这种能力是在后天有目的的培养和训练中慢慢累积的。学生需要具有合作技能,比如倾听、表达、质疑、求助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倾听和表达的关系,教会学生学会倾听,在倾听的过程中来择取和分析他人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完善自己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教会学生敢于质疑,并展开讨论与辩论,还能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关系,面对难题时先要求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把握正确的时机

对于实验教学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学的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内容。第一,选择具备趣味性的内容。趣味性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并全身心投入进去。例如,在大气压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装满水的纸杯盖上纸片后“覆杯”的实验,极具魔术色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第二,选择具备探究性的内容。探究性的内容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在完成探究活动后,学生的知识得以构建,解决问题的感觉以体验,协助交流能力得以加强。还可以选择具有复杂性的内容,确实有些实验难度较大,仅凭个人之力难以完成,必须与他人合作。例如,在“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教学中,需要探究的因素有物体的深度、物体的质量、物体的外形、液体的密度、排开的液体的体积等,实验内容繁杂,合作学习是最合适的选择。除精选内容外,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对合作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存在着影响。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过程中,适时地开展合作学习,依靠集体智慧共同完成。例如,在学习“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这一内容时,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实验的设计,依靠个人很难考虑全面,在这个时候组织合作学习,可以促使学生相互启发,集思广益,从而设计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可心.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7.

[2],许东.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

作者:姜春福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朱吴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要】在人类社会中,物理学自始至终都是一门强调实验探究的学科。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物理学探究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作为物理学探究的核心的实验探究,自然就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所以说,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值得物理教学工作者深入探究和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提高作为打开学生探究物理世界大门的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性,在提升教育者课堂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创新思维,个性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物理这门学科,虽然是贯穿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门科学,但是作为学生,第一次真正地探究到这门学科,还是在学习生涯中的初中阶段。初中阶段的物理,在很多人眼里,只是属于物理学习中的入门学习,但是教育者还是应该相当重视这段时期的物理学习。因为这将决定学生对于物理的终身兴趣,影响他们在探究物理这门深奥而又奇妙的课程时,所用方法的正确性和效率性。众所周知,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书中的大量的公式定理以及规律,都可以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可以说,一堂没有实验的物理课,是无比枯燥乏味,缺乏课堂感染力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一堂初中物理课是否成功,取决于教育者是否成功地把实验教学流畅地贯穿于物理课堂中,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引发学生对于物理学探究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的物理教学工作者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课堂的实验演示

没有一个完美的课堂演示的物理课,是失败的。如果说,在本课所学习的物理知识中,涉及到实验探究性问题,那么,教育者的实验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举个例子,在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课题时,涉及到一个有关滑动小车的实验,例如不同质量的小车从同一高处下滑,以及让同一质量的小车从不同高度下滑等多种情况。让学生观察,“小车撞击木块,木块滑动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通过眼睛观察到的现象,往往是难以忘记的。所以,这一定会在他们心中引起波澜,为什么小木块滑动的距离不同呢?这时,学生必定会认真思考,而这时,教育者就达到了他的预期教学目标。不仅完成了课堂中的实验演示,创设了完美的课堂环境,也成功地吸引了学生对物理探究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

在自主探究性的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中,教育者要相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实事求是的严谨的实验态度,以及实验后对于实验数据或现象的深入探究思考。但是,值得我们强调的一点是,即使在指导过学生进行实验之后,还是要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仔细的指导,以免实验事故的发生。让学生们在经过正确无误的实验之后,通过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开拓创新空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育者大都会把知识点讲解得很透彻清晰,学生也会因此收获大量的知识。一方面,这对学生的各方面的学习以及应试能力的培养,是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的,但是另一方面,教育者一定不能忽略,教育者一定要提供一定的创新空间,留给学生们自行思考研究。一定要给他们留下思维空间,供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探索。这会让一部分有自行探究能力的学生,拥有自己开拓新视野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探究欲望。这不仅对于我们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有很大的推动性的,而且,纵观世界,很多物理研究成果都是热爱思考的年轻人的研究成果,这样的探究空间,很有可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开拓能力的痴迷物理的研究者,为我们的教育界,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四、注重鼓励性教育

教育的对象和主体是学生,学生才是初中物理课堂里一个不可缺失的因素。一个班级里学生的情况,客观上决定了课堂学生的活跃程度,思维的跳跃程度,以及独立实验能力的好坏。所以,为了让班级里的各个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实验教育,在学生的实验结束之后,对于他们的实验结果,教师必须做出客观的评价。对于他们的个别错误,加以指正,而如若学生成功地学习了或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积极指出他们的闪光点,并对此进行表扬或嘉奖。以此,来建立师生的良好关系,同时提高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施有效的正确的教育,以此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提升他们的实验和创新能力,为国家的教育做出自身的贡献。

作者:尹军艳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生活化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生活化教育逐渐走进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面对新课程提出的挑战,教师应该怎样做呢?生活化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把生活与教育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机遇,也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的一个机遇。

关键词:生活化教育;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生活化教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生活化教育正在慢慢融入各个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中引入生活化教育,不仅让学生看到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也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与世界沟通,体会生命的美好。

一、生活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传统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很多学生学会了读书,却没有正确掌握学习方法,正确答案、标准答案的出现,更是加剧了学生个性化思考的退化。生活化教育就是要学生把生活代入教育中,要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教学的最终答案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也许,在书本教材中,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可是,在生活中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个完美的实验,不仅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抛开人类发展的历程与人类的需求来进行实验,可以说这个实验对于人类的发展来说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生活化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教师引入生活化的情景,把原来抽象的教材知识变成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话语。教师要把现实生活和教育教学结合起来,同时引导学生把生活和课堂知识联系起来,从社会生活中吸收更多的综合教育知识,在生活化教育中获得思想的提升和精神的力量。教师的作用是指导学生、引领学生,而不是把自己当作教学课程的主导者,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进行学习。如果说教师是教育花园里的园丁,学生是花园里的小花,小花的成长需要园丁的呵护,可是如果园丁给予小花过度呵护,每天都给小花浇水,小花还没有吸收完水分,又有了新的水,那小花可能就会被水给淹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双向的,学生在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中收获知识,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新的思考。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在的物理教学课本理论性太强,很多例子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很少关注到其在生活情境中是否成立;或者教材中列出的很多物理公式,缺乏易于学生理解的解释过程,学生一般情况下是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公式,而不是通过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增强记忆。学生在课本中感受不到生活的气息,在课堂上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怎么会热爱学习呢?学生不热爱学习,学习效果又怎么提高呢?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把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知识,尽量从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情境中举例说明。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教师上物理实验课程时,只是枯燥地进行说明或者直接进行实验,学生没有明白操作的方法,也没有看到实际的演示,一般情况下效果不是很好。物理教材上的知识是理论知识,而实验是对理论知识的检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学习,同时重视实验的演练,实验的进行不是单纯地验证学到的知识,而是要从实验中收获乐趣和感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实验,而实验是为了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发现旧知识中凸显的新知识。

三、生活化教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之一,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活化教育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使物理实验由原来的枯燥乏味变得充满生活味。情景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的手段之一,情景教学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一般情况下,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创建特定的教学场景,就很容易将物理教学中的重点知识、难理解的概念和复杂的规律变得更加具体可视。在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生活现象,在实验中引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开发、训练自己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自由、轻松的实验环境,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创造放松式的实验环境,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引入生活景象,同时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发散性思考,争取获得深刻的知识。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很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物理实践活动的开展,应该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内容。例如:热岛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生活的哪些因素有关?家里经常使用的能源有哪些?身边有哪些地方的用电要求达不到国家的标准?学生的实践内容与生活的关系越密切,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学习过的物理知识。总之,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使得探究型学习和提问式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而物理实验是探究型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初中物理实验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和探索型,正确把握好物理实验,是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林炜木.浅析生活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文理导航,2014(8).

作者:郑国佳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

第四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摘要】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法解决物理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缓解学生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分层教学法,它遵从了一般的教学规律,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它可以作为一个正确的方向。本文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分层教学法

前言:

由于学生在初中前没有接触过复杂的物理实验,在学习的初期阶段往往毫无头绪可言,不知该如何去学好物理知识。加之每个学生的自身学习状态存在差异性,直接导致了每个学生学习的成绩差异。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克服类似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本身能力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分层教学法概述

分层教学法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做出评估,并根据其所能接受的物理学知识水平对其进行分类,从而能够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物理知识任务的分配。当然,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核心仍在在于学生分类的针对性,确保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让学生在各自的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从另一个认识角度划分,分层教学法实际上是秉承了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即根据每个学生的长处进行进一步教学,让学生在本能力基础上得到更大程度上的提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任务中,每个学生的长短板不同,分层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将每个学生的短板进行细化完善,并进一步推提高其优势,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在实验教学中合理的分配了教学资源。

二、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一)“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

运用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运用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主要表现为了解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情况,包括兴趣、基础、解题能力和日常学习成绩等。通常情况下,分层教学往往分为优等生(A)、中等生(B)和学困生(C)三类,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态变化需要及时进行记录,这便需要教师本身要做到细心。此外,为了能够尽可能保证班级学生整体成绩的提升,在班级座位的排序上亦需要进行合理的调配,如AB或BC两种,这样既能够促进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点的交流,更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带动作用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成绩的全面进步。

(二)推动课外教学活动的分层教学,实现学生长短板互补

当前,有很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不良学习环境的影响,如社会环境恶劣、家长文化素养较低等。种种不良因素使得当前的初中生缺乏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对物理实验课程充满的了抵触情绪,加之部分学校的教师对学生监督力度薄弱,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放纵自己,不仅不认真听讲以及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应任务,更是难以在负面的学习情绪下消化和吸收课堂知识点。为此,教师要充分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监督与引导。如,在对C类学生进行引导时尽可能确保其能够了解物理的基本公式和概念,使其能够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在对B类学生进行以引导时需要尽可能让其进行分组讨论,对基本的概念和操作均需要掌握,并尽可能的在讨论中弥补各自的缺陷。而对于A类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熟练的掌握各项物理操作技能。

(三)对作业任务进行分层布置,提高作业预期效果

若想学好一门学科的知识需要先学会爱一门学科,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为此,教师在物理实验课中需要尽可能的通过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课上课下的作业便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作业的完成多数情况并没有教师的参与,这便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个人进行思考,而在这一过程中需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不同作业任务的划分。例如: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就越强,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用Φ表示,即Φ=1/f,平常我们的眼镜的度数就是透镜的焦度乘以100的值。问题1:求焦距分别为0.25m和0.5m的透镜,其焦度分别为多少?问题2:+300度和-400度的眼镜片,它们的焦度是多少?焦距又是多少?对于这样的习题教师便需要A学生能够全部解答出问题的结果,而B学生则需要着重解答1问,2问尽可能的去解答,对于C学生而言,则需要仅对一问进行解答便可。如此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便能够在本能力之上进行作业的解答和完成,从而为日后的物理知识学习提高自信心。

三、结语

初中物理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在进行解题时需要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判断与分析。然而,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不同,其在进行物理知识学习时便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为此,必须要深刻剖析分层教学法的运用手法,利用好分层教学法进行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从而帮助初中生打好物理学知识的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坤.物理实验分层教学法初探.[J].2011.6

[2]许业军.大学物理的分层教学法初探.[J].2013.8

[3]葛玲玲.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J].2013.37

[4]陈高峰.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分层教学法.[J].2013.55

作者:刘杰 单位:山东省龙口市芦头镇芦头中学

第五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探索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步分析了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分析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措施,第三步分析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方法,第四步分析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提高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教学质量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初中生处于学习物理的黄金时期,并且处于物理知识的认识、理解的重要阶段。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做物理实验,就会对物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增强。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目前初中物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际的上课出勤率非常低,很多学生对物理实验不以为然。虽然新课程改革下,教育部门对于物理实验的教学越来越重视,但是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要求。虽然每个学校都开设物理实验课堂,但是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另外,很多学校的老师对物理实验看得并不重要,认为“做物理实验,不如讲物理实验”,从而使得物理实验课堂变成了教师对学生讲实验的过程,这样就体现不出物理实验的意义。最后,学校对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在物理实验中很多班级的学生都是用同一种实验仪器,做同一个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也都一模一样,这样很多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通过看别人的操作过程,模仿别人做实验,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不经过自己思考,所以就不会得到收获。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师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介绍物理知识的发展历史以及背景,从而可以使得物理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增强。物理虽然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但是在教课过程中对其表达的方式是很灵活的。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以高年级的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例如在讲“大气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做实验对学生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一个瓶子里面装满水,然后将其倒置过来,结果发现水没有从瓶子里面流出来,通过这个物理实验学生就会相信大气压的存在了。另外,在做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把做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屏幕上显示出来,使得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过程理解得更加深刻,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的习惯非常重要。目前,许多物理老师把物理实验知识看做一种教学的形式,他们普遍有一个观点是“物理教学中基础知识的重要程度超过物理实验的重要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就会使得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从而阻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做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初中物理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在实验中的基本操作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以及相互合作精神。在实验中,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如果时间足够的话,教师应该尽可能让每个让学生都参与演示难度较高的实验活动。除此之外,表达能力以及自学能力也是学生需要培养的重点。要知道现在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同时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做实验之前,每一个学生都需要描述该实验的操作流程,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对实验的数据以及操作方法进行探讨,所以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巩固。自学能力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当学生毕业之后,绝大多数的知识都要靠自学,而自学的能力一定要从小开始培养。随着科技越来越快的发展,学生要想学习到更深、更广、更先进的物理知识,就必须自己查资料、自己学习。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素养,包括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等,同时也符合新课改对教育学生的要求。目前很多教师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一方面由于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教学中以学生的成绩至上的观念,另一方面学校的物理实验设备不是很全面,有的实验不能完整地进行。所以教师一定要对物理实验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2(5):74-80.

[2]阳?.探索高中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J].英语教师,2015,15(12):43-45.

[3]葛炳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8(11);48-52,83.

作者:赵永菊 单位:甘肃省静宁县第三中学

第六篇:初中物理实验综合评价实践

摘要:对现行的初中物理实验综合评价的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反思.同时尝试对考试方式、内容及手段作出调整和改进,并对今后的初中物理实验综合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实验综合评价;改进;建议

1背景

当下对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的评价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考查,一是中考的纸笔测试,其虽简单方便操作,评价标准唯一,但重视的是实验的结果,而无法呈现实验的过程与实验操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样容易导致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评价标签化,甚至会导致学生只通过做题、刷题来提高所谓的“实验”能力.长期以往,将会使学生轻视甚至无视真正的实验操作,甚至认为实验无用.二是实验操作考试,其虽能完善和拓宽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促进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但在实际有组织考试的学校中,按市区里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提前一周将考试试题告知学生.即使没有告知评分细则,但教师仍然会在考试前专门对学生进行相应实验的强化训练.考试中,学生抽好试题进入考场后,部分学生就先将试题中的步骤、现象和结论填好,再进行实验;或者还是正常完成实验,但不管实验情况如何,都会将事先预设的现象结论填好.这样的操作考试方式也过于形式化.可见,虽然实验操作考试能填补笔试测试评价方式的部分不足,但终究这两种评价方式都是属于终结性评价,即使两者测试结合起来,也都无法起到真正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甚至无法真正地评价和体现学生的实验素养,从而僵化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能力[1].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不仅要为教育的效果提供反馈,更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评价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现状和发展趋势.同时,要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2].

2调整和改进

2.1调整考试方式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要对学生初中物理实验进行综合评价,必须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3].即不仅要重视期中、期末考试以及竞赛成绩的评价,同时也要重视对日常学习行为的记录等过程性评价.为此,可以为学生建立《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档案》,对学生的实验综合评价要参考档案里的情况,按一定的比例确定分数.档案中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操作考试.在每个学期的实验课中,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实验能力,选取1~2个实验作为考试内容,任意抽取几名学生考试;另外将实验课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完成情况(包括器材的收拾和整理、对仪器的爱护等)纳入到档案的平时实验操作内容当中.这样既可以考查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又可以督促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防范学生弄虚作假、抄袭实验数据等现象.二是课外制作.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布置相关的小实验小制作,以完成实验单的形式让学生回家自行完成,并将其作品进行归档.实验单中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制作的同时,将实验的目的、原理、过程和结论进行呈现.呈现的方式可以是图片加文字或视频.譬如,在学到“物态变化”,让学生尝试做“纸锅烧水”的实验,研究“盐对冰熔点的影响”;学到“透镜及其应用”,让学生尝试做简单“照相机”、“冰透镜”等小制作;学到“质量和密度”,让学生设计实验解释“为何冬天北方的水管需要保暖”等等.这样既可以考查评价学生能否利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考查评价学生是否能独立设计并完成实验,还能考查评价学生能否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协助自己完善实验,真正体现“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2丰富考试内容将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相结合

在《课标》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内容,又是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为此,可以在教学中改变原来的“学后再评”为“边学边评”,在对学生实验的综合评价中,将教学内容和评价内容相结合,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丰富了考试内容,同时也构建起多元化、发展性的的评价体系.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中考的纸笔测试和实验操作考试,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更多只能部分考查评价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和分析与论证方面的能力,无法真正将教学中需要渗透的科学探究的7个方面都进行相应的适当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在学生实验档案的建立过程中,根据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求的7个方面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即评价,评价即学习,这将能从更多的维度锻炼和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譬如,在“物态变化”章节中,实验课上学生发现水沸腾时的温度每个小组都有较大的差异,这就可以将学生发现的这个问题,布置一个实验任务,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这样的活动内容难度不大,但却突出考查了学生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几方面的能力.又如,在“透镜及其应用”章节中,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在学生实际制作中发现,利用学生制作的透镜到光屏间的调节筒,无论如何调节距离,都无法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的现象.在课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调整,并写出制作说明书.整个活动的过程,突出考查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可见,只要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能充分考虑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对相关的作业做好归档,到期末时将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也有助于督促学生重视和完成平时的作业.

2.3改进考试手段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

作为终结性评价之一的实验操作考试,它对学生整个初中实验能力的综合整体评价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考试中使用的实验器材都是基本的实验仪器,如天平、电流表、电压表等,这对考查学生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有着积极的意义[4].但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生活中也融入了许多快捷方便使用的硬件和软件,譬如电子温度计、电子天平、数字式多用电表、传感器等等.如果平时在教学课上有意地适当地引入相关器材的使用,将传统实验与数字化实验相结合,既能开拓学生思维,也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甚至还能将实验考查的重点更加突出[5].譬如,在密度的测量实验中,实验的重点考查的是测量密度的原理,以及根据原理如何制定实验方案.如果用电子天平替代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不需要学生耗费时间来调节天平,这样更能突出实验的重点.又如,在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重点考查的除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外还有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论证.如果用电子温度计替代普通的煤油温度计来测量液体的温度,即能减小学生在读数所引起的误差或错误,同样也能更加突出实验的重点.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教学课一样,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教师要做到有的放矢,需要培养学生哪方面能力的实验重点要突出,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加集中精力地完成实验,而且由于教师每次实验的培养或考查的方向不同,实验的效果会更加突出,时间也能节省不少.另外,既然数字化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完全还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实验操作考试可以做到像如今已经全面铺开的英语听说考试一般,全电子化考试.学生每人一套实验试题和实验包,学生边做实验边做试题,每人全程有监控录像进行录制并监考,学生在完成某一关键步骤后,只要按下按钮,监控录像就会从不同的方位对实验现象进行拍照确认上传.另外,学生实验中获取的数据全部通过传感器录入后台的电脑中.等学生实验完毕后,改卷教师只要将被扫描后的学生试卷及后台电子实验数据及录像、照片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便能给出相应合理的评价.这并不是空想,相关的课题也已经在研究中了,等实验操作考试能通过这种手段来实施时,不仅能解决监考无法人人到位,还能为以后设计出更多情景化的实验提供技术支撑并进行评价的可能.中考的纸笔测试和传统的操作实验考试都无法真正地体现出学生的真实的实验水平,更重要的是无法体现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考试模式的单一也无法使有潜力的学生得到发展.如果我们将实验贯穿初中整个物理教学当中,结合教学内容,提升实验手段,将平时学生的实验教学、相关作业和创意作品纳入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档案的管理中,实现“边学边评”;甚至通过建立相应的双向细目表,进行自评和他评,完善评价体系.这样的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将更加开放和客观,有利于提高实验能力考查的信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总的来说,我们将以综合评价学生实验能力为契机,增强在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和理解,推进学生在物理教学中实验综合能力的提升.我们期待更深入有效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赵红丹.中英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对比与启示.物理教学,2011,33(2):62~64

2戴国成.加强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思维.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2):35~36

3陈浩,吴秋瑛.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能力表现性评价的实践探索.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5,36(1):4~8

4蒋鸣.中学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策略.物理实验,1999,20(6),24~25

5姚跃涌,蔡树男.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研究与实践.物理教学,2016,38(6):33~39

作者:梁志梅 单位:广州执信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