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发展思考(7篇)

高校舞蹈教学发展思考(7篇)

第一篇: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浅谈

摘要: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其所带有的美感能够让每一个人深深地陶醉其中。而要表现好舞蹈这种艺术,则需要在训练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其呼吸的训练,从而保证舞蹈者在表现过程中对呼吸能够进行合理的运用。高校在进行民族舞蹈教学中,对于呼吸训练的方法非常重要。本文正是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学;舞蹈教学;呼吸训练;民族舞蹈

舞蹈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种类,其通过形体语言进行美感的表述,通过身体动作将情感进行表达。舞蹈教学在我国的艺术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是艺术教学的重要分支。为了进行更好的形体表演,对其呼吸进行训练就显得非常重要。舞蹈要跳得好,情感要表现得淋漓尽致,呼吸的合理运用是决不能被忽视的。舞蹈中的呼吸并不是简单的一呼一吸,其需要舞者在平时的训练中进行用心的体会和感受,对呼吸的意义进行理解,在身体动作中进行不断的研究和发现,从中找到呼吸的正确支点,让学生从无意识的呼吸,转变成为有意识的呼吸辅助,让舞蹈因为呼吸的运用而更加具有感染力,让舞者与观众之间产生心灵上的沟通和交流,让舞蹈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

一、呼吸对舞蹈的影响

呼吸在舞蹈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影响着各种舞蹈动作的表现力。舞者只有调整好呼吸,才能让整个舞蹈动作具有美感,才能让整个舞蹈处于相应的掌控中,才能更好地表达舞蹈的情感。

1.表情影响。

呼吸能够影响到舞者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在舞者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将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而呼吸是人们获取氧气的重要途径,是给体力“充电”的重要方式。只有获得通畅而自由的呼吸,舞者才不会因为缺氧而面部扭曲。

2.视觉再视的条件。

视觉再现是艺术呼吸的一项重要功能,呼吸的节奏对于肢体动作的影响非常重要,比如,短、重、急的呼吸往往与激烈的动作相配合,长、轻、缓的呼吸则与缓慢舒缓的动作相协调。舞蹈的肢体动作需要以呼吸为重要基础,动作的节奏和情感的表达也都与呼吸相联系。舞者想要完美地表达情感,必然需要呼吸的调节和支配。在教学中,让学生增强控制呼吸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的情感和动作表达更加流畅,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得到提高。呼吸的训练可以让舞者的各种动作得到充分的表现,让舞蹈的再视效果得到加强。

3.影响舞蹈控制。

舞蹈的控制与呼吸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对于民族舞来说更是如此。呼吸能够影响舞蹈动作的完成,在对舞蹈动作的调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者通过呼吸调节舞蹈的力度,控制舞蹈动作的舒展度,控制舞蹈的展现力,从而让观众欣赏到不同的舞蹈表现,让观众能够更加容易受到舞蹈的渲染。没有良好的呼吸,其舞蹈的控制就难以进行,舞蹈的表现力就会得到削弱,其所要展现的情感则会难以与观众产生共鸣。

二、民族舞蹈中如何进行呼吸训练

民族舞蹈是舞蹈中的重要分支,在舞蹈中占据着非常重要地位。民族舞蹈中的很多动作与其他舞蹈不同,其展示了不同民族的特色,让人们对于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有全新的认识和了解。在民族舞蹈中进行呼吸的训练非常重要,只有做好呼吸的训练,舞蹈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

1.脆性呼吸训练。

脆性呼吸训练指的是呼吸频率的训练,其与呼吸快慢具有联系。在舞蹈中不同的情感表达需要运用不同的呼吸方式,欢快的舞蹈,其动作更快,所需要的呼吸则是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哀愁的舞蹈,其情绪则与之相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于音乐有一个自我的认识,让学生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打节奏或者计时的方式进行呼吸时间的掌控,也让学生对于呼吸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不同的民族舞需要进行划分式的练习,比如,在蒙族无呼吸练习中,可以结合舞蹈中的抖肩、耸肩等动作进行呼吸的训练,让学生领悟到动作和呼吸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紧抓呼吸要领。

2.柔性的训练。

柔性的训练在于通过呼吸让舞蹈的整体神韵得到展现,在于让舞蹈展现出具有行云流水之感的美。柔性呼吸能够带给舞蹈一种无形之美,让呼吸与动作融为一体,让舞者与舞蹈浑然天成。柔性的训练往往展现的是舒缓、优雅的动作,这时候就需要对舞蹈中的呼吸牵引作用给予关注,注重呼吸和情感的融合。比如,朝鲜舞蹈中的“古格里”节奏鼓点与舞蹈呼吸的配合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表现。教师在进行呼吸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呼吸和民族舞蹈情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自我的感受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呼吸方式,并加大学生肺部力量的训练,从而让呼吸变得缓慢,让呼吸变得均匀。

3.呼吸韧性的训练。

韧性训练主要是指慢呼快吸的呼吸方法和技巧。此种技巧主要是让舞蹈的整体表现给观众一种韧性的感受,让呼吸的快慢、沉落的运用能充分表达舞蹈中的柔中带韧的感觉。呼吸此时能够让动作变得更加具有连贯性,能够让呼吸很好配合动作的完成,能够表达动作中的各种喜悦、轻盈之感。教师在呼吸训练中要让学生注重自身呼吸的控制和调理,让学生注重呼吸和情感的遥相呼应,同时要强化学生的体力训练,让学生在完成动作之余能够很好地支配自己的呼吸,能够调理自身的呼吸,从而让呼吸和动作能够形成完美的搭配。

结语

舞蹈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让舞者通过各种形体动作表达人世间的各种千姿百态,让人们深刻感受来自肢体的力量。教师要对学生的呼吸做好训练,只有做好呼吸的训练,才能让舞者的肢体语言与观众具有交流性,才能让舞者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而具体的表达,才能让舞蹈充分的传递其美的力量和感受,才能形成更加具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

作者:康俊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参考文献】

[1]艾菁.高校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探讨[J].音乐时空,2014,05.

[2]李桂娟.论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

[3]李冬.论高职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3,03.

[4]梅丽娟.民族舞蹈教学中呼吸训练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第二篇:高校舞蹈教学学生情感表现力探究

摘要:

舞蹈是一种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情感演绎的艺术,其主要依靠各种肢体动作完成场景的表演。舞蹈本身具有非常多样化的社会元素以及角色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舞蹈教学作为高校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表现方面应当引起重视,只有具有情感的艺术才能获得更多学生的喜爱。本文对高校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情感表现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情感表现;舞蹈艺术;策略探索

0前言

舞蹈是一门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形式,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让当前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其钟爱有加。舞蹈使用肢体动作表现情感,通过多样化的舞蹈动作表现不同的情感。人们对于舞蹈的欣赏和喜爱也是因为其具有无声情感表达方式的特性。同时,人们也注意到舞蹈能够让人们的体形更加优美,气质更加特殊,因此家长也越来越喜欢让自己的孩子走入舞蹈的世界。高校作为舞蹈教学的培育基地,是学生进行舞蹈动作学习和舞蹈理论升华的重要沃土,也是学生们接受艺术熏陶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舞蹈教学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舞蹈的情感,如何通过自己对于舞蹈的理解,将舞蹈中的情感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从而与观众形成共鸣,让舞者与观众能够融为一体,感受舞蹈所带来的震撼。

1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高校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舞蹈情感的学习远远超过了学习舞蹈本身,甚至对于舞蹈的内涵、舞台表现等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1.1延伸舞蹈作品内涵

让学生学习舞蹈中蕴含的情感,能够让舞蹈作品本身更加具有表现力,能够展示舞蹈本身的深刻内涵。教师让学生体会舞蹈中的情感,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舞蹈所要表现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对于舞蹈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把握舞蹈所要传达的精神,对于增强学生对作品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1.2提升舞台表现力

学生的舞台表现需要情感的支持,学生只有将舞蹈中的优美舞姿与自身的情感体验相结合,将各个舞蹈动作与舞台相结合,才能让舞者的表现力达到最高境界,才能让舞者在进行各种动作表达的时候展示舞蹈本身的魅力。学生对于舞蹈作品的情感理解,有助于与观众之间产生极为强烈的情感共鸣,能够通过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甚至一个面部表现,将自己对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出来,也才能够对舞蹈进行最好的诠释。

1.3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能够让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能,从而对舞台进行最好的掌控。教师只有注重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演绎作品,才能让学生对于自己的舞蹈动作产生自信,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舞蹈的精髓,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课堂教学展现出卓有成效的一面。

2高校舞蹈教学中提升学生情感表现力途径

当前阶段,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到舞蹈的世界,感受舞蹈的魅力,很多学生都成为舞蹈表演的忠实拥护者,对于舞蹈的热爱程度可见一斑。正因如此,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于舞蹈本身的情感表达,而不是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表现力培养的过程中,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2.1加强对舞蹈作品的理解

学生要想将一个舞蹈展现的完美,就需要对舞蹈作品有一定的理解,甚至是深刻的理解。只有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对作品所要展现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研习,才能从根本上对作品进行展示和表现。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舞蹈技巧和专业知识的传授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对舞蹈的精髓——情感具有切实的、有效的理解和把控。教师要对每一个舞蹈作品进行充分的情感教学研究,可以将作品创作的历史纳入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作品历史的理解进而做到对作品情感的认识。教师要注重教学中历史与情感的结合,注重作品本身含义的延伸,从而让学生对于作品能够进行更好的情感理解。

2.2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情感表现力培养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只有具有创新力的舞蹈情感表现形式,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表现,没有创新力的舞蹈表现形式,无法让舞蹈的演绎获得长久而持续的发展。每一段舞蹈都具有自身的优点和特点,每一个人对于舞蹈的演绎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对于舞蹈的认识和表现,而不是仅仅对于他人的模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舞蹈动作表现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从而让舞蹈融于学会的生活中,让舞蹈能够得到更多的内容展示。

2.3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舞蹈本身就是用来展示美的活动,具有足够的魅力。舞者想要能够将舞蹈中的美充分展示出来,必然需要具有足够的审美能力,对于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力也较为高超,从而能够将舞蹈中的精髓得以展现,并让观众有更好地理解。因此,高校舞蹈教学中,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注重学生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升。不同的学生对于美的认识不同,其在展现舞蹈魅力的时候就会有所差别,而对舞蹈领悟能力较好的学生则可以对舞蹈展示的更为出众。教师可以通过对每一段舞蹈的展示,让学生进行思考,将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加入舞蹈作品的欣赏中,升华情感感悟。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舞蹈表演中,达到忘我的境界。只有舞者与舞蹈成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审美的提升。

2.4提升学生学习力

理论知识同样是舞蹈学习非常重要的基础,是学生文化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忽视了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则难以对舞蹈技巧和舞蹈动作进行充分的掌握,不具有文化素养的学生对于舞蹈的理解自然缺乏层次。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为日后的舞蹈学习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通过强化舞蹈知识学习,可让学生领略到舞蹈这门艺术带来的特殊情感和不同的文化魅力,延续舞蹈的生命和发展长度。

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进行舞蹈教学的重要引导者,也是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重要模仿者。教师要做好对自身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舞蹈经验,加强对舞蹈的实践,提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对学生的舞蹈动作、技术和情感表现进行指导和点评,让学生的舞蹈动作得到规范,带领学生更好地进行舞蹈学习。

3结语

具有情感的舞蹈才具有生命力,舞蹈教学也正是对舞蹈生命力不断赋予的过程。教师要做好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让学生不断进行情感的积累和沉淀,让学生的表现力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而得到提升,为社会培养出更好的舞蹈人才。

作者:康俊芳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参考文献:

[1]殷广乐.试论舞蹈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力[J].大舞台,2011(09):219-220.

[2]孙延泽.浅析在舞蹈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现力[J].戏剧之家(上),2013(07):299.

[3]岳畅琦.舞蹈表演情感表现力的提升研究[J].戏剧之家,2016(01):135-136.

[4]唐敏.舞蹈学专业学生情感表现力培养的新思考[J].大众文艺,2015(04):216.

[5]徐东琴.舞蹈教学中情感表现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大众文艺,2015(10):249.

第三篇:高校舞蹈教学学生舞蹈表现力

舞蹈表现力是指表演者在全面掌握舞蹈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以舞蹈动作的形式将其形象的表达出来,并且在音乐和舞台效果的配合下使观众从中充分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需要多措并举:夯实基础能力,确保学生的舞蹈动作规范;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引言

在阐述舞蹈的内涵时,著名艺术家、文学家闻一多先生曾经讲到,舞蹈是“生命情调中最直接、最宝贵、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实的表现。”由此指出,舞蹈是人的情感世界的一种表达形式与反应社会现实的艺术。舞蹈表现力则是指,表演者在全面掌握舞蹈的内涵与所要表达的内容之后,以舞蹈动作的形式将其形象的表达出来,并且在音乐和舞台效果的配合下使观众从中充分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然而,当前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养不够,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舞蹈技术和技巧的掌握上,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表现力是舞蹈的灵魂所在,倘若舞蹈表演者偏离于此,不论其技术与技巧多么娴熟,也称不上“师”,而只能称为“匠”。所以,在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舞感,也需要引导其对舞蹈作品的内涵进行深刻、细致地体会,作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舞蹈表现力。本文的旨趣即在于,从夯实基础能力、提高音乐节奏准确性、提升学生的舞蹈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方面阐释高校舞蹈教学中应当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一、夯实基础能力,确保学生的舞蹈动作规范

标准的舞蹈动作是实现良好舞蹈表现力的基础,衡量舞者个人舞感水平的前提就是其动作的协调性和反应速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舞感,必须依靠规范专业的训练来夯实其基础能力,从而逐步增强其舞蹈技术和技巧能力,并使其肌肉组织与关节韧带之间的协调性得到有效提高。准确的舞蹈动作是舞者表现力达到良好效果的基础,是其从事舞蹈艺术的基本功,包含身体力量、协调能力、控制能力、软开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要求。对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其舞蹈表现力才能得到大幅、快速提升。舞蹈教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情况高度关注,用严格训练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从整体上提高身体敏感性和动作协调性的基础上,不忽略舞蹈细节。比如,在教授《傣族精灵》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傣族音乐风格、节奏特点、傣族舞基本动作之后,向学生重点强调“孔雀手势”与“踮脚走”。

二、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舞蹈的情感

受创痛舞蹈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的影响,部分舞蹈教师往往将舞蹈教学视为技术或技巧教学,学生只需要具备娴熟的技能就行,不需要对舞蹈作品的内容进行理解,致使很多学生偏废了对于舞蹈理论的学习中而过于重视舞蹈表演。针对“如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舞蹈理论知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需要通过提升他们对于舞蹈的情感来解决,因为舞蹈表现力也深受舞者情感的影响。众所周知,自然情感可随时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艺术却建立在舞者对作品内容的深入理解之上。一般而言,舞者通过对自己之于作品体验进行反复加工,充分挖掘出其的审美价值,从而将独特的情感表达出来。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舞蹈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以便提高其对于舞蹈的情感。以藏族舞蹈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引领学生对藏族的生活习俗进行了解,之后对舞蹈动作仔细观察。由于藏族舞蹈中的腿部动作既多又灵活,且与藏族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学生正确了解作者的创造意图和作品内容之后,才能不断提高其对于舞蹈的情感性,进而充分表现其舞蹈表现力,给观众以美感。

三、提高音乐节奏的准确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失去音乐的舞蹈无异于体操。舞蹈音乐的风格千姿百态,节奏鲜明独特,旋律悠扬优美,舞者能够在音乐的伴奏下淋漓尽致地展现动作,从而使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抒发,实现动作、音乐、情感的合三为一,表现力得到大幅提高。实际舞蹈教学经验表明,音乐节奏感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语言与舞蹈动作表现力的流畅与否,二者呈现出正相关关系。由此也说明,音乐节奏感是衡量舞蹈演员表现力水平的重要标尺。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亲身示范使学生了解、掌握音乐的节拍,分析其节奏类型,进而准确把握音乐节奏,从而培养和提高舞蹈表现力。

四、观察、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力

从客观上讲,舞蹈艺术的原型均来源于生活,舞蹈作品和形象的创造都是基于现实生活。从这点上讲,舞蹈形象的塑造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和反映。不论舞蹈表演者还是创作者,只有经常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外在表现进行深入分析、体验、感受,并将之融于舞蹈和人物情感之中,才能够提升舞台表现力,创作出完美的作品。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体验,启发学生大胆幻想,丰富其想象力,进而将作品中具体形象的联想和自己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自己的舞蹈动作更富表现力。

作者:才让昂毛 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第四篇:普通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策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舞蹈艺术重要性认识的加深,舞蹈教学开始走入大众视野。成为普通艺术高校中重要教育内容。如何改变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现状,推动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发展,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舞蹈教学的需求现状。

虽然普通艺术高校已经对舞蹈教学开展多年,但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却仍然不深,无法准确地对舞蹈的舞种等进行专业分类。不过,大多数的学生对舞蹈都表现出强烈的热爱,很多学生都有参与实践表演的希望。大学生对舞蹈的热爱,多数都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个性,真正投入到舞蹈学习后,普遍觉得舞蹈学习难度较大,对舞蹈教学没有足够信心。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多与学生舞蹈实践机会不多,教师教学引导方式不当等有关。

2)高校舞蹈课程开设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对国家相关的号召和政策积极响应,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性的艺术教育,舞蹈教学也在其中。有关舞蹈教师也在促进自己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对舞蹈课程积极开设,吸引学生参与舞蹈教学,但开设的课程范围较窄,舞蹈教学普及面也较窄,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虽然高校也对一些新兴舞蹈项目加以引入,但传统舞蹈教学内容占据比例依然较大,而新兴舞蹈教学项目,因教学实践限制等,一直呈现出发展不够均衡和完善的现状。

3)高校舞蹈教学师资现状。

因一些学校领导缺乏对舞蹈教学应有的重视等,导致专业舞蹈教师引入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时间较晚,各艺术高校在舞蹈专业教师方面还比较短缺;一些舞蹈教师在从事舞蹈教学的同时,还需要从事其他相关课程与工作,工作量较大,较少有时间对舞蹈教学潜心钻研,使得高校舞蹈教学状况难以得到有效改善,舞蹈在普通艺术高校中的普及也难以落到实处。另外,因限于经费、时间等,高校舞蹈教师较少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教师教学水平舞蹈得到持续提高,教学经验无法紧跟时代变化而变化,不利于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4)高校舞蹈教学管理、设施现状。

高校对于舞蹈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学校对舞蹈相关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管理、组织等支持比较薄弱,导致学生对舞蹈教学不满。在教学设备方面,高校舞蹈教学虽然基本都配备了专门的训练室,但训练室的面积普遍较小,训练环境相对来说还比较差,难以满足学生的专业舞蹈学习和训练。有些高校舞蹈教学的活动组织,缺乏规划和计划,组织往往比较仓促或者活动组织较少,理论课程较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学习效果和质量。舞蹈教学设施的不完善,缺少多媒体教学设备,容易挫伤舞蹈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提升。

二、高校舞蹈教学发展对策与建议

1、积极转变舞蹈教育目标,培养综合性人才

舞蹈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学校开设舞蹈教育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的这些理念的规定都是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育必须遵循的指南。高校应对舞蹈教育的普及性和自娱性有更全面的认识,积极转变舞蹈教育目标,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才进行培养。这就要求高校在舞蹈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舞蹈素质状况进行教学,在大部分学生都能接受的基础上对教材限度和教学内容加以掌握,使学生能够真正地通过舞蹈教学学会使用舞蹈语汇来跳舞,让舞蹈教学中的真、善、美融于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在素质教育要求下,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在目标方面不能仅仅对高超的技术加以追寻,而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舞蹈教学,充实大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舞蹈教学,引导学生多多参加各种舞蹈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组织能力的提高;通过舞蹈教学,在反复的舞蹈训练和强化中,促进学生表现力、表演力以及自信心的提高;通过舞蹈教学,让学生学会编舞、排舞、跳舞,促进学生创作思维的提高。舞蹈教育目标的转变,是改变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的本质要求。

2、改变舞蹈教育观念,调动学生积极性

高校舞蹈教学应注重对以往舞蹈教育观念的改变,使学生能够由被动学习实现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舞蹈学习积极性。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应着重从学生兴趣入手展开教学,对一些有趣的、能够启发学生心志的舞蹈有意识地选择,使学生对舞蹈产生共鸣;对学生反馈性意见给予尊重,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主动互动,以促进学生接受力的提高。普通艺术高校应对各种舞蹈社团的成立积极鼓励,发挥学生主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舞蹈学习与训练平台,在舞蹈社团的开展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组织、协调、创造等各项舞蹈能力。对于舞蹈社团,教师也应负起责任,发挥带头作用,对学生舞蹈社团工作给予指导和配合,以引导舞蹈社团发挥其应有作用。教师应与学校一起,对丰富的舞蹈活动积极组织和开展,为学生提供多种舞蹈展示平台,丰富学生的舞蹈表演经历,激发学生的舞蹈表演热情。

3、建立健全舞蹈教育管理制度,保障舞蹈教学正常开展

高校舞蹈教学中呈现的问题与舞蹈教育管理有很大关系,高校除了要重视教师、学生因素,还需要重视教育教学管理因素,对舞蹈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健全,建设一支高素质舞蹈教学管理队伍,为舞蹈教学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管理保障。高校舞蹈教育管理,应加强对高校舞蹈教学规范化的管理,对教师职称评定公平对待,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平台,为舞蹈教学争取科研课题等支持。在管理过程中,应遵循激励性原则,对于好的管理者应给予相应的表彰和奖励,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应对良好的舞蹈教学环境进行营造,为高校舞蹈活动等提供秩序保障。

4、完善舞蹈教学设施,加强舞蹈教学师资建设

对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教学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舞蹈教学的投入,完善舞蹈教学设施。舞蹈训练教室的场地应最少为100㎡,采用规范化的木质或胶地板,以避免学生发生膝盖损伤情况;教室室内光线应保持明亮;配备多媒体、音响、摄像机等舞蹈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除了舞蹈教学设施外,高校还应加大对舞蹈教师师资建设的投入,调动舞蹈教师教学积极性。各大高校应对专业的舞蹈教师人才进行引进,促进舞蹈教师梯队的建设和完善。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方面,高校应不定期开展培训,加强对教师新理念、新知识的教育,着重教师知识面的不断拓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舞蹈文化活动交流的机会,让舞蹈教师对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及时地把握,鼓励教师开展舞蹈教学科研活动,对舞蹈教育和教学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整个舞蹈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与科研能力的提升,改进舞蹈教学方式,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面对舞蹈教学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高校应对舞蹈教育目标、教育观念积极转变,采取有效的改进促使,积极改善其舞蹈教学现状,促进普通艺术高校舞蹈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作者:刘赫 单位:常州大学

参考文献

[1]董艺林.大学舞蹈教学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J].音乐时空,2015,(23):176.

第五篇:高校舞蹈教学艺术实践研究

摘要:

高校舞蹈教学和艺术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前者却在后者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对外拓展,能够让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舞蹈技巧进行实践,利于学生艺术综合能力及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利于高校舞蹈教学发展和创作水平提高。本文通过艺术实践的相关概述,分析了其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艺术实践;高校;舞蹈教学;影响

艺术实践主要指舞者通过舞蹈呈现艺术,对舞蹈表演成果及动作进行分析总结不断揣摩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创造出更吸引人的舞蹈作品。在该过程中,舞者可将自身舞蹈技能全面展现出来,以表演的动作、情貌表达舞蹈蕴含的情感内涵,展示作品的舞台魅力。因此,艺术实践是学生巩固实践所学舞蹈技能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艺术实践形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包括如文艺演出、校园文化表演与专业舞蹈比赛等。以下将深入探析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艺术实践相关概述

艺术实践以舞台上舞者的表现来达到对其舞台表现力与舞蹈技能水平的判断为主要目的。任何经典舞蹈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舞者不断揣摩每个动作、不断的磨练,方可演变出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被流传开来的舞蹈作品,都是历经不断的艺术实践,才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而被接受。艺术实践可谓精品舞蹈锻造的熔炉,每部舞蹈作品要成为艺术精品,都离不开舞者在各组环境背景下进行大量的实践演出。艺术实践的方式非常灵活丰富,以舞蹈而言其包括校园、社区或大型文化文艺演出、体育舞蹈、专业舞蹈比赛等艺术实践形式。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的现状

要让学生舞蹈实践能力加强,首先,将艺术实践设立为必修课,纳入高校舞蹈教学大纲中,成为其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艺术实践在舞蹈教学中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如课后参与节目排练、社会活动、校园晚会等,均为艺术实践教学内容。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为他们提供有效渠道机会展示、锻炼自己,进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综合素质,为其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加强艺术实践考核制度的规范,由于实践课程考核不同于一般课程,因此高校要为艺术实践设立专门的学分,并为学生建立相关档案,详细记录其实际参与情况,然后以档案统计内容为依据给出学分。最后,当前我国高校舞蹈教师水平都相对较高,均为具有较高水平、多年舞蹈经验或校外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及舞蹈家,能够让学生接受最好的专业教育,进而更好的提高自身素质。与此同时,高校应加快硬件设施建设速度,尽可能提供给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良好环境,使其有更多条件和空间提升实践能力。

三、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养成模仿技能

高校舞蹈教学注重学生对无形美的把握,强调对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艺术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从生活实际中寻求灵感,然后再通过合理模仿,使其演化为极具形体美的舞蹈动作,进而强化舞蹈感染力,促进舞蹈的多元化发展。其实就舞蹈比赛而言,通常会对参赛舞者即兴舞蹈能力进行考察。这对学生来说具有较高难度,其不仅要求学生肢体动作要熟练,也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基础,实际上主要是对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能力的考查。比如,我国传统舞蹈———扭秧歌,起源自插秧耕田的农活劳作,并在发展中不断汲取戏曲与民间武术的形式,逐渐演变成大众喜爱的民间舞蹈。由此可见,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十分巨大,可促进学生养成模仿技能,使其更好地学习舞蹈。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艺术实践是高校舞蹈教学教学传统课堂的延伸,高校舞蹈教学应不断完善课堂教学,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果高校舞蹈教学只注重传授书面技能给学生,而不将其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则毫无实质作用可言。为此,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应积极参与艺术实践中,通过参加舞蹈比赛等形式,强化训练,积累舞蹈经验,充分展示自己,也要善于发现自身缺陷加强改善。此外,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可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舞蹈知识,使其留下深刻记忆。比如,舞蹈教学传统课堂上通常不会涉及舞者服饰、妆容等内容,然而,这些内容却是一名舞蹈表演者必须学会的基础技能。由此可见,艺术实践活动是对传统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三)利于教师舞蹈能力与教学质量提升

学生舞蹈水平直接受教师教学质量影响,要将学生培养成高技能、高素质舞蹈人才,教师必须坚持不懈地提升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成长为社会所需的人才。艺术实践活动是教师向学生传授自身多年舞蹈技巧与教学经验的主要途径。为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性因素,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以保证每位学生实际应用及舞蹈的能力切实提高。此外,艺术实践还能促进教师创作水平提高。高校学生要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示自我,对教师的舞蹈能力提出的要求也极高。故而,高校舞蹈教师除了要紧抓课堂教学质量,还要确保自身具有较强舞蹈能力,才能让学生舞蹈综合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进而成长为全面型舞蹈人才。

(四)艺术实践的消极影响

由于艺术实践活动易使得学生过早接触社会,故而,当学生缺乏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时,便会受到各种不良因素诱惑,从而抵触正常规律的校园生活及课程文化,甚至造成歧路亡羊现象。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和指导,并适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他们更多关心与帮助。

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舞蹈艺术作为具有实践性的一门艺术,若单靠课堂来学习舞蹈技巧,而不重视社会实践,将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从学习舞蹈、练习舞蹈的角度来看,其最终目的是让观众欣赏和检验,基于此,就必须将艺术实践纳入舞蹈教学中,通过艺术实践增强教师创作能力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进而合理补充舞蹈课堂教学。

作者:陈黎黎 单位:遵义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何云.艺术实践对高校舞蹈教学的影响[J].《大舞台》,2013,08

[2]杨鸥.论舞蹈学专业特色的舞蹈技术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4,02

[3]董晓春.现代技术与舞蹈教学[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1.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与情知教学运用

【摘要】

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舞蹈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很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本质的提升。情知理念是一种受到广泛认可的新型教学理念,尤其适用于舞蹈教学。鉴于此,本文从情知理念的含义谈起,就其具体的运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

高校舞蹈教学;情知教学理念;运用分析

一、情知教学理念的含义

情知教学理念是当代著名教育家冷冉教授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其认为,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其心理成分是包含两个方面的,一个是情感方面,包含情感、兴趣、动机、态度等;一个是认知方面,包含思维、记忆、想象等。这两个方面是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同等重要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两个方面融为一体,尽可能的做到以“情”导“知”,以“知”促“情”,使两者共同发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从其含义可以看出,其与高校舞蹈教学是十分契合的,舞蹈是一门集情感、知识和技术与一身的艺术,三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但是从当下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很大程度上了忽视了情感要素,即重“知”而轻“情”,从而使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将情知教学理念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中,既是符合舞蹈艺术本质特征的,也是教学的实际需要,理性得到重视和探索。

二、情知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方面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并对行动效果起到决定性影响。虽然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多个教学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了革新,但是对照着情知教学理念来看,仍然存有一定的不足。情知教学理念主张以情导知,以知促情。强调情感和认知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但是多数教师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仍然是将技术训练视为重点,将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舞蹈动作视为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使学生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灌输的容器,自身的兴趣和主动性无从激发,情感要素的价值也无从谈起。所以首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目标。在新世纪的基础音乐课程改革中,曾提出了情感和态度、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目标,能够给高校舞蹈教学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即舞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舞蹈知识和熟练的舞蹈技能,而是要通过对舞蹈的学习,感受舞蹈及舞蹈作品特有的情感和精神内涵,获得审美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探究、合作等,为今后的个人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从舞蹈艺术本身的特点来看,特别是技术训练方面,其本身是十分艰苦和枯燥的,如果不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反之,如果从一开始就坚持以情导知,则很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无论是舞蹈教学目标的需要,还是舞蹈艺术本身的性质使然,都需要教师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为情知理念的运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舞蹈教学中,教师多采用讲述+示范的教学方法,虽然能够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保证教学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但是整个过程中,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自身“情”的一面,如兴趣、主动性等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教学质量的提升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要结合情知教学理念,将更多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旨在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比如情境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舞蹈作品的具体内容,利用多媒体、道具等营造出一个与作品相契合的情境,当学生置身于这个环境之后,就会形成相应的情感体验,继而主动的进行练习和表演,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的。又如合作教学法。在一些舞蹈活动中,教师可以放手交给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准备和实施。在选出团队负责人之后,由其进行工作的分配,比如有的同学负责后勤保障,有的同学负责作品排演,有的负责对外宣传等。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形成一种集体意识,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师资建设方面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虽然当下多数舞蹈教师都是科班出身,有着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但是从情知理念的要求来看,还需要教师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提升。首先是教学态度方面。正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也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所以教师理应树立正确的教学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来,并将这种热情传递给学生,获得教学相长的效果。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来,不少教师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特别是近年来,学习舞蹈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各类舞蹈培训机构也是层出不穷,这使得教师有了校外兼职的机会,并获得了较为丰厚的经济收益。然而每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外,势必会使正常的校内教学受到干扰。当教师十分疲惫的出现在课堂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不良的影响。所以情知理念中的“情”,前提就是教师对教学的热爱之情,这是整个教学得基础。其次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多数舞蹈教师在综合素养方面普遍较为欠缺,这种素养的贫瘠,使得教师难以从更加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舞蹈教学。反之,如果教师有着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人生阅历,就会对教学形成更多新的感悟。比如教师如果具备相应的心理学知识,就会对情知理念了解的更为透彻,也自然能够予以更加充分的运用。所以说,教师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更好的把握情知理念等科学教学理念的精髓。

(四)教学评价方面

教学评价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诊断、导向、激励作用。但是在传统舞蹈教学中,该环节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多数学校的舞蹈教学评价,都是由教师采用量化制的形式进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虽然教师具有相应的知识和能力,但是当一个教师面对众多学生时,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其次,在评价方式方面。量化制虽然直观明了,但是难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全面的水平,一旦结果和学生的心理预期差距过大,则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也应该在情知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评价环节进行变革,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情感在评价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具体来说,在评价主体方面。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者,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使评价尽可能的全面和公平。而且无论是哪一个评价者,都应该表现出这样一种态度,即评价不是为了给对方挑毛病,找难堪,而是一种真心实意的帮助,当表现出这种真诚时,被评价者才会对评价结果更加重视,达到评价本身的目的。在评价方式方面。在保留量化制的基础上,也应该及时引入新的评价方式。如档案袋式评价法,就在国外受到了普遍的好评。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个记录自己学习历程的档案袋,每隔一段时间,都由教师和学生一同填写,学生能够对该阶段取得了哪些进步,还存有哪些方面的不足等有清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教师的参与使学生获得了一种被关注感,继而转化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这是传统教学评价所难以获得的效果,也是情知理念独有的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全国上下各种类型的高校都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人才,为我国舞蹈艺术事业的繁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越是在这种良好的势头下,越应该冷静下来对于整个教学过程进行重新的审视,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通过分析后可以发现,教学理念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理应予以及时的破解。本文也正是本着这一目的,就情知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也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舞蹈教学一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

作者:何甲麒 单位:河南科技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正川,苏永秀.情知教学论指导解剖教学初探[J].医学与哲学,1992(07).

[2]吴恒山,单华.冷冉教育思想的特点及贡献[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01).

[3]董艺林.大学舞蹈教学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J].音乐时空,2015(23)

第七篇:新形势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和发展

摘要: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给整个教育带来了新的风气,使整个教育展现新的面貌,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被不断开发应用到教学之中,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在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这一课程就是其具体体现。在新的时期,高校舞蹈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以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就是对新形势下高校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研究,同时也是我对舞蹈教学的一些简单思考,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教育;舞蹈教学;课程改革;相关思考

1高校舞蹈教学相关知识

1.1高校舞蹈教学开设背景

(1)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

高校作为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建设祖国人才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现实实践情况来看,我国需要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不论是从锻炼学生气质形体,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来讲都是十分有必要的。

(2)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学生也是如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经过我们调查研究,发现许多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技之长,使自己在将来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可以有竞争优势,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表演形式,往往会获得更多学生的喜爱,学生通过学习舞蹈来提升个人内在气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舞蹈教育属于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院校,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学生艺术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于高校综合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都在要求高校教学不断变化,在艺术教育方面取得突破。

1.2高校舞蹈教学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舞蹈教学是大学生艺术教育最为常见的,同时也是最为有效的教育形式,由于我国的大学生艺术教育发展起步较晚,在新的时期,虽然说在相关部门的重视之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不得不承认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总之,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舞蹈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但是从长远角度出发,高校舞蹈教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会迎来新的辉煌。

2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的喜和忧

2.1高校舞蹈教学发展的可喜之处

(1)在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学习舞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审美情操和个人综合气质,以及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高个人综合能力,因此在高校学习舞蹈成为一种新的风气,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十分高,目前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数量和质量都不断地提高。

(2)高校舞蹈学习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教育对于整个国家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无论是人力支持,还是物力支持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使整个高校舞蹈教学的开展变得十分顺利,提高了舞蹈教学的效率,使高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艺术气息落在实处。

(3)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课程改革如一缕清风,给整个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面貌,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得到了应有的更新,使整个教育有一种全新的面貌,对于高校舞蹈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其独特的实践性,现在许多教师往往会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说合作学习法,对话式交流学习法等等。这些都是新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发展可忧之处

(1)相关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我国高校开展舞蹈教学的时间比较短,对于舞蹈教学的一些相关设施并不完善,比如说舞蹈教室、舞蹈教师等等,都或大或小的存在问题,制约着舞蹈教学的发展。

(2)舞蹈教学没有和人才教学联系起来。

舞蹈教学尤其具有独立性,其属于艺术教育的行列,在提高学生个人艺术修养、提高学生审美意趣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研究之后发现,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将它和培养人才割裂开来,导致舞蹈教学没有对学生的其他学习产生帮助,或者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样的现状是急需改变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努力,让舞蹈教学这样的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教育联系在一起,共同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贡献力量。

(3)过分的注重表演的形式部分。

舞蹈是一门艺术表演性十分强的课程,但是其中还包括许多的内容,比如说艺术欣赏等。在我们研究调查之后我们发现,目前高校舞蹈教学过分关注学习表演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等关注力度相对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态势,这对于新时期学生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4)高校舞蹈教学没有完整的体系。

教学是一个十分严密的系统,舞蹈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有完整的教学体系来为教学服务,但是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高校在舞蹈教学方面,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日常的教学仅仅依据教师制定的相关课程进度,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是不利的,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5)高校舞蹈教学没有形成完整的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是激励制度的一种,在新的时期,高校舞蹈教学需要有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需要有相关的评价标准,但是就实际情况看,高校舞蹈教学的评价标准往往是由教师给出分数,这其中存在许多人为因素,可能会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新时期改进高校舞蹈教学的具体措施

3.1加大财政支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

财政支持是高校舞蹈教学的重要保障,新的时期,必须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舞蹈教学完善基础设施,比如说舞蹈教室等,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舞蹈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将人才教学和舞蹈教学联系在一起

艺术教育是人才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必须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用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为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3.3合理安排舞蹈教学侧重点

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侧重点,要改变目前过分重视表演的问题,合理的安排教学侧重点,要将侧重点适度的偏向学生内在修养,以及艺术鉴赏能力等方面,不断地提高学生个人内在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3.4构建完整的舞蹈教学体系

构建完整的舞蹈体系,需要相关部门及高校的共同努力,在经过严密调查之后,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要求,同时根据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的教学任务,使整个高校舞蹈教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5构建科学严谨的评价标准

激励制度是新时期提出的新的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也同样使用,再加上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本身的需要做出评价,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制度出科学严谨的评价标准,减少其中的人为不确定因素,让学生的舞蹈学习可以得到客观的评价。

作者:岳喜宁 单位:中原工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一茹.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

[2]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3]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