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论文(6篇)

高校体育教育论文(6篇)

第一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体育教育理念分析

摘要: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体育健身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开展好少数民族学生体育运动和体育教育理念的培养,是我们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怎样才能把握好中国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如何才能调整更加高效的教育理念?笔者作了如下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

少数民族;学生;体育教育;理念

在我国广阔的大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虽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方式有所不同,但是各民族精神却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文化当中,体育是人民强身健体的重要活动方式,同时也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而各具特色。特别是少数民族的体育特点,更是充满着民族文化气息和精神,为充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少数民族的体育教学当中,应该重新审视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方式,是归于统一,还是实施特色教学?面对这样的现状,本文给出了笔者的意见。通过论述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和民族特色文化的结合,将体育教学变成一种融合性的课堂,多样化教学理念,让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育更具个性化和规范化。那么,怎样才能把握好中国体育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结合呢,如何才能调整更加高效的教育理念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一规划,打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虽然以聚居式的方式生活在某个区域,但是因为文化交流得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出民族的狭隘世界,甚至走向国际。所以在学生体育教学当中,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吸收外来的体育教学精神。通过包容更多的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目的,以团结、健康为基本的教学目的。体育作为一项竞技活动,它具有自己的一些规则,所以对体育的严苛性教育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也能够规范化体育教学现状。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大纲要求为基本的理念,整理教学活动和教学安排。另外,还要多了解民族以外的体育形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无论是从兴趣培养上,还是基础知识积累上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少数民族体育教学当中,要以打造时代气息为基本的理念,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创新的教学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体育活动,让他们能够适应外面的社会和生存法则。因此老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体育教育,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2发挥特色,打造具有民族气息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中不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宝贵性可想而知。即便不是文化遗产,对民族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发展意义。比如,少数民族中一些传统节日的传统项目不仅能够表现人民喜悦的心情,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一种锻炼身体,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态度。所以,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育必然要融入少数民族的特色,创新教育方式,推进体育教育的发展。然而这个要求在实际的体育教育中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就目前少数民族体育的教学现状来说,很多学校都难以承担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的压力,很难提供给学生一个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教学环节。所以导致大众化的简单易行的体育教育模式长期占据教育的主要位置,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除了将“养生、娱乐、礼仪”融入教学理念之外,还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实践它。笔者认为,根据这一问题,应综合各兄弟学校的师资力量,共同建造一个具有多样化民族特色体育教育场所,既有充足的设施和场地,较强的师资力量,也有专业性比赛等科学的训练内容。这样民族特色的体育才不会受到现代化的冲击,而消失在人们的视野124当中。才能够进一步的传承下去。这与上一条理念并无冲突的地方,只是要在国家体育教学的大纲之下,用特色性的民族活动来充实体育教育,完善体育教育的细枝末节,在创新体育教育上做多了些改变。3简单易行,打造具有开放式的教育理念“简单易行”是对当今体育教育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简单,我们才能随时随地地去做,只有易行,在教育过程中才容易被学生掌握。以“简单易行”为教育理念的民族体育教育是融合了学生的训练特色,培养兴趣爱好,了解体育知识,锻炼身体的一门科目。提供给学生较为简单却有效的体育运动方式,比如跳绳、踢毽子等等,让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也进行活动,这样无疑是拓展了体育教育,让体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另外,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发现,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项目有很大的缺失,大部分都是在竞技项目上。比如开设武术、摔跤的学校只有0.75%,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个现象。民族体育强调的是运动的参与性,可以在娱乐身心的同时享受消耗体能和恢复体能的循环过程,能够增加身体的运动速度、灵敏度及身体耐力,提高人体机能,适合各层次的学校开设。同时,体育不是一门指导性的科目,也不是科学性很强的科目,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们去实践。对少数民族学生体育的教育,一定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们“动起来”。

4积极自主,打造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进入新时代,学生们的自主性也在逐渐增强,因为他们不得已要去面对更多的问题和困难,而这时已经没有人再给予他们完全的帮助。所以从体育教学中就要渗透自主能力的教学,让这种思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影响生活行为,锻炼行为。以积极自主的体育教学理念,就要学会放开学生的双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自己去“玩”。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前一节课给学生通过放映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种体育活动,然后可以进行简单的细节方面的讲解,之后就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准备好活动所需物品,并且制定好活动方案。在新的课堂上面,学生们就可以模仿这个活动来进行体育锻炼。这时往往会需要队伍中有一个灵魂人物,这一点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健康,更是性格的一个完善和潜力的挖掘。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可能相对来说较少,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没有积极自主性,没有走出去的梦想。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老师要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将一些更加新鲜东西给学生。

5发挥地理特色,还原自然体育的教育理念

少数民族多以聚居的方式生活,在地理环境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地方。那里的地理文化非常具有特点,更加贴近于真实和自然。在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体育教育时,可以利用少数民族的自然优势,将学生带入到自然的环境中,呼吸新鲜空气,在蓝天白云绿草地上进行体育活动。其实自然教学理念是很重要的,因为人自始至终是离不开自然的,而且体育活动的一些灵感就是来源于自然之中。将一些体育活动还原于自然,展示自然的神奇所在。其实我们生活中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只是没有被人唤醒或者是引导出来。在少数民族的体育教育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做游戏,或者是进行专业训练,都能够很好地刺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对动作的记忆力,或者是增加他们运动的欲望。例如根据学生的民族习俗特点设置体育运动项目,蒙古族的学生可以设置摔跤和射箭等活动,鄂伦春族的学生可以组织进行进行拔河的运动项目等等,当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创作一些新颖的游戏项目,创新参与因素,让学生能够在自然中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又减轻运动的疲劳感。

6师生互动,提倡对话式的教育理念

师生互动是最常见的教育方法,在体育教育上显得尤为重要。在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能够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因为体育活动存在一个度的问题,如果训练过度,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反而可能会让学生失去兴趣,甚至是对身体造成伤害。所以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交流来了解学生的运动程度,如果看到学生感到疲劳,就要及时安排休息时间,可以用一个小活动来放松一下学生的身体。另外,很多老师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对话式教学不是很重要,主要是肢体上的一些指导。其实这是很片面的,因为一些话语的“刺激”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讲解的动作,或者是增加亲近感。而且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经常会被老师要求突破传统,突破自我。所以如果老师能够在锻炼时用鼓励的话激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更加努力,更有自信地完成要求的动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不会感觉到很困难,反而会很顺利地完成。除此之外,因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同的文化,更有自己不相同的语言交流方式。在和学生进行语言交流时,老师要注意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尊重民族文化,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来鼓励学生。

7总结

总之,新时期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育应该更具创造性,更具文化发展性,要融合民族文化,更要赋予时代精神。多了解先进的教学方法,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挖掘学生运动潜力,将体育课堂变成一个融合传统与创新,融合新颖与底蕴的教学地点,让体育教育变得更加快乐而丰富。

作者:王波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庆贺,丁先琼.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进民族中学体育教学的必要性[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5):75-77.

[2]程红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实现教育价值取向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

[3]王南童.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取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49-151.

第二篇: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对策

【文章摘要】

在过去,人们误以为高校体育教育与体育经济之间并无关联,在体育经济发展方面,高校具有科研、教学以及科技产业结合的特点,这让高校在体育投资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所以推动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对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我们应当认识到,我国高校体育经济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以及制约因素,其中制度制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对我国高校体育经济发展策略做出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

高校体育;体育经济;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体育实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体育产业化的进程,体育产业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体育教育的发展也必将有力地推动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全国高校拥有体育资源的基本情况

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人口和体育场馆。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和地域范围内,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和健身娱乐、参加体育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社会群体。根据这一定义,大学生无疑是这一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13年初我国在校专科生和本科生共计22317972人,其中大部分学生是体育爱好者。据调查,山东省高等院校中有78%的大学生坚持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有63%的人每周能坚持3次以上。此外,高等院校中还有不少爱好体育运动的教职工,他们都有每天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据有关资料统计,高校中的体育人口占到全国体育人口的31.4%。体育场馆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有一定体育设施的固定场所。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各种体育场馆不断建成,但发展最快的是高校的体育场馆。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千余所高校体育教育促进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苏舟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高校中有室内体育馆的约占60%,广东、上海、江苏、浙江等地高校的比例则高达90%以上,部分学校甚至是一校多馆。从近几届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以及2008年奥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体育场馆供给情况来看,一些大型赛事多是安排在高校举行。2014年初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拥有体育场所169.46万个,其中,教育部门拥有66.05万多个,占38.98%;全国拥有场地面积19.92亿平方米,其中,教育部门拥有10.56多亿平方米,占到53.01%。由此可见,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体育人口和体育场馆资源有相当大的部分存在于高校中。

2高校体育教育对体育产业经济的影响

高校拥有体育产业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体育人口和体育场馆,而体育人口的体育素养不仅会推动当下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更对未来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深远,因为这些体育人口将来会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2.1高校体育教育使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增强

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指经济能力,而是一种认知和辨识的能力。一般的消费能力是通过社会交际和家庭教育学得的,它不需要专门的教育去培养,而体育消费能力则不一样。体育消费能力的形成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从而更愿意进行体育方面的消费,使体育消费需求增加。

2.2高校体育教育使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提高

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而消费意识的形成会推动体育消费需求的增加。体育消费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有诸多因素会促使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形成。高校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会给学生提供大学体育、体育健康、体育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这些体育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体育消费的新理念、新思想,培养体育消费的兴趣和爱好。据调查,受过大专及大学以上学历教育的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远远高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说明高校体育教育使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提升。所以,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消费能力和体育消费意识,能够推动社会体育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拉动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

3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建议

高校体育教育与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对体育产业经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应该提高对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完善体育教育的方法,让更多的学生在经过高校体育教育后形成终身体育消费的意识与能力,在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1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高校体育师资严重匮乏,体育教师负担较重,一个体育教师承担多项体育课程教学的状况比比皆是,多数体育教师有力不从心之感。据调查,有不少高校学生多达一万多人而体育教师仅有几十人。例如,2013年某交通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多达16800人,但仅有80多位体育教师;某农林大学有学生21000多人,却只有40多位体育老师。因此,各高校应重视增加体育教师的数量和培养,同时提高体育教师的薪酬待遇,使更多的人愿意成为体育教师。

3.2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体育比赛

目前,我国高校一般每年都会举办全校运动会和一次篮球比赛,这无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更无法树立爱好体育运动的风尚。学校要鼓励院系及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不同项目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运动融入学生的大学生活,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及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高校拥有体育资源优势,应加强体育教育,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和体育消费能力,推动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崛起贡献力量。

作者:苏舟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夏方智.体育院校发展体育产业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4)

[2]范存生.当前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困境与经济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6)

[3]蓝荣,周德书,闫万军.中国高校体育产业化现状与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3(05)

第三篇:高校体育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摘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各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就变成了对学生人文以及科学两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高等院校,目前高等教育已经不再是少数人的教育,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也代表着高校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也越来越重要。可是就目前来看,高校体育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重技术轻思想的问题还一直存在。所以,文章就高校体育教学中在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希望为日后人文素质的教育带来一些参考。

关键词: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素质教育

在我国新课改如火如荼的进行过程中,高校体育也开始飞速的发展。可发展的过程中却也有很多问题凸显了出来。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传统教学理念所带来的轻文化重技术现象。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文章就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以及未来高校体育对于人文素质教育该如何实施加以深入分析,目的就是希望今后高校体育能够更加顺利健康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忽视

对于人文素质教育来说,其核心就是对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的培养与提高。在我国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教育领域也逐渐发现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可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却很复杂,从文艺复兴开始就有学者对其内涵和延伸进行了众说纷纭的解释。而随着教育界对人文思想的发展和应用,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也开始变的清晰。“利用环境的熏陶、知识的传授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展现出来,融入到人们的气质、人格和修养中,变成人的内在品质”,这就被称之为人文素质教育[1]。所以,现代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情感、观念、个性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体育课程,就长期被认为是“简单粗暴”的社会活动。追根溯源就是因为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这种缺失们就会导致对学生培养的不够全面。

(一)体育思想中的“重武轻文”造成文化道德流失。

俗话说,思想决定意识。在我国教育的发展中,一直将强身健体作为体育教育的中心思想。所以才会造成体育教育发展的停滞不前,单一的体能锻炼致使体育教育无法跟上主流人文思想的社会发展。在我国专业运动员中,也时常会出现打架斗殴、服用兴奋剂等违背道德的事件,这就足以说明在我国的体育教育上存在文化素养的缺失。

(二)体育思想中的“重文轻体[2]”造成人文知识素养相对较差。

“重文轻体”是指学生在高校受教育过程中,学校只是一味的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体育的教学,甚至有一些高校都没有相应的体育教材。如果体育课程的教学走不出以体质论为主导的怪圈,教学中就会一直存在问题。体育课的职能如果只是训练体能技能和无所事事的解散打闹,那根本就无法形成体育技能和人文知识的相结合。这种传统式的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学生们健全人格和全面的发展。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因为专业课程的繁重而将体育课程取缔。这些都是不利于体育教育的文化素质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策略

(一)加深人文素质教育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重要性。

文化[3]具有两个层面:精神和物质。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它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发展程度的好坏就要看人文素质是否得到贯彻落实。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要积极地开展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第一,体育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健身、育人以及娱乐,可是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体育课程只完成了健身这一项功能,其他两项根本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可以将大学体育课程中人文化的方面体现出来,比如:(1)为学生塑造更加健全和谐的人格。(2)对学生的情操进行培养,将学生的情感表达力提升上来。(3)培养学生自身的文化品格素养,把整体大学生在社会中的形象逐步提高。在体育课程不断创新和不断拓展中,让学生们真正理解人文素质的意义。第二,受教育者也可以在人文素质的教育中得到积极的影响。传统只注重体能的体育课程已经不再被适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和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比起来,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体育课程教学则是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全方位的健康发展。第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学,也是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一种拓展。在教学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改变教学方式,而人文素质教育就会为高校体育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这也为教学改革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融入了人文素质教育,还在此基础上加强了与高新技术的结合,比如:远程教育、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多种高科技科学。三为一体,改变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的英文缩写是“STS”。而STS教育[4]就是一种学科、社会以及生活的一种结合。在此种教育方式下,不仅能提高学生在人文知识方面的学习与掌握,更能帮助学生提高社会适应力。这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是会带来深远影响的。

(二)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高校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必须要通过课程的本身来实现。而在高校体育中对人文教育的应用就要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让大学生能在体育人文的精神感染下,培养健全的人文素质和体育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中我们就可以了解,想要将人文素质教育合理的应用于高校体育课程中去,就无法离开人的发展和传承,也不能离开人文思想对体育课程的交流和融合,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具体实施中,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的人文知识思维意识加以增强。现在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设置有两个部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要将二者相结合,进行人文知识的培养。在进行理论课程时,对人文的基础知识进行一定的灌输与宣导,将学生的文化认知力逐渐提高。而实践课中也要融入一些文化课方面的知识,体育教师要将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对文化知识在体育方面的价值加以深刻的说明,并分析其原因,其目的是将学生们的审美乐趣不断提高,进而强化学生们的思维意识和知识感知力。第二,建立相应的人文知识教学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要从课程的设置开始,在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课程的规划与教学的环境。而人文课程在高校中的开设也并不多见,这就会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知识。长此以往,会造成大学生素质偏低,社会评价不高等问题的出现。所以,对人文基础知识相应课程的开设,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提高大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一种方式。第三,高校相关体育工作者要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作为人文知识的传播者,体育教师一定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只有对人文素质教育深入的了解,才能够更好的教导学生们。这就需要教师多多的读书,将自身的文化修养逐渐提高,记住,学生是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获得知识的;另外,精神文化素养也要加强,文化生活一旦被丰富起来,教学气氛也会随之变好;也不能忘记科研能力的提高,在课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并进行分析和了解,才能帮助学生在日后更好的学习,不仅如此,教师自身的也会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教学质量也会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刻不容缓的。因为此方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们加强思维意识和文化修养,对学生们的健全人格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是,目前在人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毕竟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这就需要相关教育人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探索,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而一直不懈努力。

作者:周余 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商学系

参考文献

[1]唐明.体育文学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J].鄂州大学学报,2015(9):80-82.

[2]王苏辉.高校体育教学如何渗透人文素质教育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36-37.

[3]文东伟.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5(9):87-88.

[4]李同辉.高校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109.

第四篇:高校体育教育健康促进策略应用价值和应用保障措施

【摘要】

本文陈述了健康促进策略的定义,分析了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促进策略的应用价值,并提出了保障健康促进策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效实施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育;健康促进;价值;措施

前言

大学生活做为高校生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阶段,是掌握和提高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塑造个人品格的重要时期[1]。此时的高校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能在此阶段掌握科学体育运动锻炼和保持健康的正确方法,获得良好的体质体能基础,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念并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行为习惯,则不仅能对其大学时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强的身体支柱,而且也有利于其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后继续进行体育运动获得较高的保健水平[2]。

1.健康促进策略的定义

健康促进策略被定义为一种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该教育活动以教育规律和原理为依据,将体育教育、健康教育中内含的若干要素进行合理而科学的组织和转化,使其具体化为类型各异的体育教育活动,其目的为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信念、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提高身心发展水平。

2.高校体育教育中健康促进策略的应用价值

2.1将健康促进策略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可以促使高校体育执教者树立起科学、正确、全面的教育目标,将帮助高校生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做为体育教育目标之根本所在,并促使教师主动自觉地将上述目标落实贯彻于体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致力于对教育对象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对其健康习惯的塑造。

2.2将健康促进策略应用于高校体育教育中,有利于在具体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高校体育执教者的激励和引导作用,促使教师将高校生明确定位为体育教育的主体,帮助高校学生获得参与体育运动的主动意识,激发其自觉性和积极性,为高校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积淀知识、信念以及行为基础。

3.健康促进策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得以有效应用的保障措施

3.1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和制度并重在落实,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提高实施力度。为了保障健康促进策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得以有效的实施和应用,国家应制定完善一系列相关的法规与制度,对高校管理层、高校体育执教者、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予以监督和规范,以便保证体育教育的落实和人才培育的质量。在法规与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应有相应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的介入,当发现执行力度不足时,甚至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来进行干预。举例来说,国家体育教育的标准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应“保证学生每天获得1小时的锻炼时间”,如果这条规定未能获得切实的落实,就有必要由法律手段来强制执行,否则这一规定的贯彻落实难以获得根本保证。此外,高校体育教育执教者在激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性和开放性、满足大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学习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高校生自觉地接受各种纪律和制度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将自已塑造成一个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合格人才。

3.2将体质体能的健康要求纳入我国国家就业准入标准。当前,我国制定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是我国择业就业的评价指导性标准,其中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岗位所需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岗位相关知识水平等均做了较为具体的要求,但对劳动者体质体能方面的要求则多未涉及。

3.3各级相关部门应着力加强相关的行政干预,以政府行为做为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保障。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发展和体育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各级相关部门的行政干预,以加强执行力度。有必要成立高校体育卫生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由教育、体育以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为了理顺高校体育卫生管理工作的关系,甚至可以考虑配备专职的管理干部组织相关工作的落实。

3.4对常规项目的体育活动进行易化,引导更多的人投入体育健康运动。将常规体育活动向简单易行的方向易化,引进时尚化、新颖化的健身运动路径,拓展体育运动的各类设施、器械和内容,采取多种措施提供支持和保障,为高校生们营造出一个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良好环境,引导更多的人投入体育健康运动。选择适合进行易化处理的运动项目,如排球运动、篮球运动等项目,通过对其实施的易化处置,降低了上述运动项目对参赛人数、场地、难度等的标准,使其与高校生的生活更为贴近进而提高其接受度和实施力度。

3.5引入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及效果评价机制。要实现对高校生健康促进活动的有效管理,达到高校生体育教育既定目标,有必要研究探索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管理及效果评价机制,提高对高校生体育计划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以便实现对高校学生体育健身运动的科学化管理,促进健康促进策略的实施进程。

4.结语

健康促进策略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因而高校管理层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类媒体和宣传途径的宣传优势,广泛传播健康促进知识,加强健康环境的构建工作,丰富高校生的保健知识,强化教育对象的健康意识,深入地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实践活动,帮助高校生主动自觉地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作者:陈英 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永智,倪仲贤.普通高校体育保健生体质健康促进方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科技信息,2013,(36):189-195.

[2]黄小波,李一玉.高校体育与健康促进相关问题及策略研究—以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1):102-106.

第五篇: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革新路径思考

【摘要】

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教育的革新情况,探究了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学情况。提出了目前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问题:课外缺少体育活动;体育课程的体系混乱;理论与实践不相符;政策不完善;课程地位边缘化,提出了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改革创新的措施。制订了未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的发展蓝图。

【关键词】

体育弱势学生;体育教育;革新路径

自从我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革新获得了巨大成效。但是,在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整体发展中,我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的发展却跟不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现如今,高校扩大招生和学生入学体检宽松导致了体育弱势学生群体逐年增多。体育教育的重点以及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使他们觉得教育公平,找出适合他们身心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一、体育弱势群体的概念

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主要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或者体育锻炼方面长期或者阶段性存在障碍的学生,主要包含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不能够进行正常的体育活动的学生以及身体过于虚弱体育成绩长期不及格的学生。

二、改革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可行性

中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在2020年之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代表着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包括保护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制定有利于国民的有效政策,所以更要保护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权益。其次,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在教育公平的情况下,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会受到大众关注,所以会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保障体育弱势群体学生教育权益的资金支持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三、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问题

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心要求,还要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关怀弱者及弱势群体,由于学校的体育教育发展导致对弱势群体不关注忽视了弱势群体,所以出现了下列几个问题:

(一)课外缺少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十分重要,这也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只有组织好校外体育活动,才能够使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的机会,才会增强体育弱势学生的体制。但是,目前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无人组织,也不能调动全员参与其中,不能给予体育弱势群体很好的人文关怀,没有组织者与良好的环境,那么课外体育活动的效果也无法达到。

(二)体育课程体系混乱

体育课程目前安排较为随意,缺乏指导性大纲,而对于学生的教育目标也不是十分明确,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体育考核评价也不是十分科学合理,不能够满足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需求。这样会造成学生不能清晰认识到自己的现状,以后不会朝着所需目标努力。

(三)理论与实践不相符

现如今,教育公平,所以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问题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我国高校的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对于理论研究的实践指导力仍然不是很强。因此,导致了教学的效果不佳,教育发展的速度很慢,理论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不相符。

(四)政策不完善

由于关于体育弱势群体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各有说法,而且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并不只代表身体有疾病的人群,所以一些可以保障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有关权益没有办法真的保障体育学生弱势群体,目前只有招生方面放宽了对于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要求,但是,其他方面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政策却没有跟上,所以不断完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根本问题。

(五)课程地位边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大脑成为了目前最重要的东西,许多培养教育学生的方式把大脑的开发及利用看的十分重要,忽略了身心健康的发展,学生、家长、老师都认为只有好好学习知识才会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虽然,大脑很重要,但是健康的身体也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会支撑大脑的运转。体育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科目,德智体美劳只有全面发展了,才能够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是我国目前的教育使得老师和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轻视了体育的发展,只有文化课成绩被重视,这种高考制度导致了体育学科的地位比较低。所以对于体育的不重视导致了体育弱势群体更加不被重视和关心,背离了教育公平。

四、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改革创新的措施

(一)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为了减少体育弱势学生群体课外活动的限制,学校首先应该扩大体育活动面积,增加专门为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定制的适合他们的特殊器材。然后学校应为了满足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开设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尽量让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也能够参与其中,而且这些体育活动不能过于困难,要选择适合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活动,这样他们才能够爱上运动,重获自信心。最后,同学与老师都要多多关注与关心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不要孤立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轻松的环境。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

通过体育弱势群体的情况构建适合他们的体育保健课程体系,符合他们的生理与心理状况。要以健康第一和个别差异为主要的目的,以调动积极性、调理身心健康、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要制定满足于不同学生需求的体育运动,让他们对于体育充满勇气,以及学会自我预防、自我监督、自我保护,使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学习与保健运动有机结合。而且在阶段性考核评价方面要人性化,根据不同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这样可以使体育弱势学生群体逐渐接受体育活动,爱上体育方面的学习,也能够让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以后更积极的参加到体育方面的学习中来,从心里接纳体育课程。

(三)推动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教育发展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处在一个理论探究的层面上。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动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发展,投入研究费用。使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体育教育问题得到有效处理,研究分析我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以及操作性较强的理论指导,使我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的教育发展更为完善进步。

(四)完善政策

维护各大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权益,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保障权益的根本依据就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只有法律的力量才能够保护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目前来说,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权益保障一直都有欠缺,所以这方面的问题一般都是通过行政手段以及媒体舆论的力量进行处理解决的,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使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所以要依据中国国情制定出这方面的政策,完善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育政策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对于推进弱势学生群体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五)提升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地位

转变思想观念,重视体育学科,关心体育弱势学生群体,进行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改革创新。为了加强教育平等,不仅要同等对待普通同学与体育弱势学生群体,还要更加关注以及关心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多站在他们的角度为他们考虑,多多帮助他们,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教育拟补,让他们不觉得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从心出发,真诚的协助他们使他们进步,满足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接受的体育教育需求。

五、总结语

现如今,虽然我国教育已经普及,但是对于体育弱势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因为自己的心理、生理问题、经济状况以及思想观念等问题,在获得体育教育过程中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所以关心体育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创建优良的环境等是解决体育弱势群体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完善健全的权益保障,这样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体育教育的新要求。

作者:李新国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

参考文献:

[1]闫松.对新时期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改革的审视[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01:75-79.

[2]李新国.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参与身体锻炼的现状及对策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06:83-84.

[3]王健,曹烃.融合共享:运动弱势学生体育教育改革的时代诉求[J].体育科学,2014,03:39-46.

[4]金龙泉,赵健.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的赏识教育方法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186-187.分析——以广西百色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9(02).

第六篇: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迫切要求的形势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已经成为了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先进科学技术,通过对传统教育理念的总结和创新,满足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育教育发展要求,是科学技术和教育的有效结合,既作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支撑力量,同时也因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高校体育教育现状

目前,虽然我国各大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课程,但是很多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仅仅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教育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方面关注较少,教学理念十分陈旧,学生在学习中倍感枯燥乏味。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广泛,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项目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于简单的教学内容也阻碍了体育活动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导致体育教学的作用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同时,很多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力量十分欠缺,体育教师数量较少,专业的体育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很多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获得成就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另外,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为体育课程配备了相应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但是设备的应用程度较低。一部分体育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不足以操作教学设备,另一部分体育教师则认为现代化教学设备操作复杂,不愿在教学中予以应用,导致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也阻碍了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价值的充分发挥。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促进体育教育知识更新

创新是当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新时期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等都需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了生物、数学等方面知识,而不同学科知识的更新也能够促进体育教育知识的更新和教育内容、方式等的创新。现代教育技术基于先进信息技术,能够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科资源和最新的前沿研究成果,教师不仅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教学资料,同时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与各地体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学习,加快了体育知识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对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中教育理念、知识的更新有重要作用。

(二)实现远程继续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补充、更新自身知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才能切实满足高校体育教学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时空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这一技术随时随地补充自身专业知识,与学生进行沟通,并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实现了体育教育中教学方式的改革。例如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向教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教师处获得相关的参考资料,教师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观看远程教学课程,及时更新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应用

(一)在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改

革中的应用传统体育教学方式十分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够为体育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例如在学习健美操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健美操的视频,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注意力会被视频吸引,能够主动关注视频中的健美操技术要点。同时,在学习分解动作时,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一技术向学生展现分解动作动态图,使学生细致了解每一动作,并在反复观看中巩固记忆,消除教师亲身示范在时间和学生理解方面的限制。

(二)在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应用

传统的体育教育中,往往需要教师自行记录学生动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学生很难根据教师的描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即使经过教师指导也难以立即纠正错误。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学生实战对练的实况录制下来,并在训练结束后,要求学生一同观看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更正。

(三)在体育教育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中包含相关的教育管理系统等。学生能够通过管理系统自主选择需要的课程项目、上课时间等,教师也能够运用这一技术对学生平常课上表现情况、测试结果等进行记录、总结,并将学生成绩评价上传到网上,供学生查阅。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一系统对教师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级性评价,为学校考评教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四.结论:

在教育事业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也亟待改革。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具有更新教育知识、实现远程教育等功能,学校应充分运用这一技术,实现体育教育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作者:张建新 单位:辽宁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