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终生体育意识培养

高校体育教育终生体育意识培养

【摘要】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而高校作为学生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枢纽,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此阶段则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对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了剖析和探讨。我们要从学校层面与教师层面进行深度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终身体育意识

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终身教育被提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关注,被列入为体育科研的重大前沿课题。在研究内容中指出“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终身体育同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建立包括学校体育在内的终身体育体系等观点,对推动我国终身体育的研究与实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终身体育的培养逐渐被人们接受。

1.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终身体育的内涵:终身体育是伴随着终身教育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人体的运动规律要求身体锻炼必须长期进行,只有持之以恒,才可以产生良好的锻炼效果。它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学习与参加体育锻炼活动需人从生命开始至结束,使终身的目的性明确,它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引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人在不同的时期主体感受和身体状况是不同的,例如在青壮年时期,大多是为了个体的美感而去健身;而到了中老年时期,人们为了延年益寿去锻炼。所以终身体育也是终身学习的一种形式。唯独在保证健康的体魄的前提下,人们才会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现如今,社会飞速发展,体力劳动逐渐被脑力劳动所替代,生活水平提高,体质问题也接踵而来。这与人们体育意识薄弱密切相关,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高校体育对终身体育的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学校教育提出:“要教育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学校教育是人意识养成和知识体系完善的主要场所,因此它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基础。高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纽带,在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过程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一,高校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使学生可以独立的参与体育运动。缓解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第二,高校体育课程的多样性与自主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怡的体育课程,因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第三,高校组织的大型体育活动,有益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第四,高校形式多样的运动技能课程加上体育理论知识的双向传授,终身体育意识逐步印刻在学生脑海。

3.高校体育发展现状

当前虽然提出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观点,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以及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依然存在诸多不足。

3.1学生主体的落实不够

3.1.1出现两极分化。具体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体育教学只局限在初级的层面,灌输式教育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接受知识,学生无法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反复练习简单动作使学生感到枯燥无聊,忽视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为了响应学生主体,许多学校出现了“学生主导,学生主体”的现象,学生由于体育意识薄弱,使他们更加疏于锻炼。

3.2重技术,轻理论

高校体育大都给学生安排技术类体育课,忽视理论类体育课,学生为了完成学分而去上课,理论类体育知识的缺失学生无法形成一个准确的体育概念,虽然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学生学到了体育技术,但是一旦不继续学习,体育也就被遗忘,并达不到培养终身意识的目的。

3.3知识与运用没有有效的连接

学生学习体育课程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认为学习体育只是课内的事情,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导致现象的原因有:体育意识宣传力度不足,学生无法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也就不会主动从事体育运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较少,学生无法运用学习的知识,久而久之,也会将学过的知识遗忘。

3.4体育课程评价太过片面

教学评价往往是注重最终成绩,而不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差异,更不在乎学生兴趣。片面的教学评价,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对继续学习失去兴趣。体育课程的教学在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身体能力素质,以最终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3.5体育设施不够完备

体育设施是体育教学的先决条件,是体育课程能否有效进行的关键,完善的体育设施才能够保障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国高校普遍存在体育教学设施不完善,各个体育项目发展不均衡,以及由于资金不足等情况,没有良好的体育氛围,学生没有锻炼的意愿,限制了课堂教学的实施。

3.6教师思想不够先进,技术薄弱

教师的好坏决定了教学效果的成败,体育意识能否被有效的传达,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体育老师大都年纪较大思想陈旧,不能解决每个学生的体育问题,学生无法全面发展自己的体育兴趣。上课模式生硬,学生是学习的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

4.关于高校体育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建议

4.1完善体育理论课程教授和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强化

高校将技术类与理论类课程协调发展,使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理论知识全面发展,在体育锻炼中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性的练习,运用科学健身方法,用体育知识解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体育兴趣会愈发浓烈。同时,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要给学生强调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及它的好处。逐渐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有意识的进行体育锻炼,使体育锻炼成为习惯。

4.2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代著名教育家林砺儒(1899——1977)在师生关系观点上强调,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固然起着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体参与也是关键。[2]将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有效结合,教师合理的利用主导作用,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灵活的掌控课堂,善于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及时给予学生激励评价;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体育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师生共同作用,培养自主身体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4.3丰富教学内容

制定教学内容,要充分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主线,以全民健身教育为背景,制定“非竞技性的,有较强娱乐及观赏性的、广大同学喜闻乐见的项目和内容,剔除千篇一律、项目繁多,没有重点的教材。”体育课是是由学生制定出来的,学生课内外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知识,了解技能的欲望,从而达到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效果,学生既掌握了知识技能,又锻炼了身体,还培养了体育意识。

4.4学校体育务必坚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宗旨

陶行知认为,“让体育走进学生生活,让体育回归自然,实施学校体育生活化教育。”高校学生压力剧增,此时体育锻炼便成为了缓解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体育意识在此阶段的培养事半功倍。体育教师在课堂之余组织体育竞赛,如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小游戏和与体育技术课程有关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地释放压力,感受快乐,学习巩固体育知识,技能,加深对体育的理解,真正的爱上体育运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4.5利用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个同学的身体状况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认真观察每一位同学的运动锻炼情况,做好记录,适当的针对学生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目标,从而正确的对其成绩做出评价。善于表扬学生,不惧指出学生的问题并指导改正。

4.6提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高校应对体育设施进行科学化管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器材,避免教学设施的损坏,确保学生安全。引进教学设施并且对其进行整合优化,使体育设施达到最大利用率。在我看来,体育基础设施的作用有二,一是提高教学质量,体育设施是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直观感受,无形中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运动的氛围。二是为学生创造运动便捷条件,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锻炼,巧妙的将课内教学转移到了课外体育活动,培养运动习惯。

4.7增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

师资队伍是高校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必须以优秀的教师队伍来完成。教师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对于高校而言,首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该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其次,要乐于引进优秀的体育教学人才,为高校体育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队伍。对于教师自身来说,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树立榜样,解决每一位学生遇到的体育问题;提高自身教学技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体育技能知识。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基本的体育技能外,还要将终身体育意识贯穿其中。

5.结语

本文对在高校体育教学培养终身体育意识进行探讨,相对于国外已经把终身体育当作一项事业,我国的终身体育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经过长期的探索发现,深化改革,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我们的培养终身体育的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曹社华.中外终身体育教育比较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8):20-21.DOI:10.3969/j.issn.1009-4156.2009.08.008.

[2]吴光征.“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DOI:10.7666/d.y1121516.

[3]张铁军.高校体育教育应注重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9):46-46.DOI:10.3969/j.issn.1673-9795.2007.09.043.

作者:黄吉林 单位:湖北文理学院体育学院